蝎子常见病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

蝎子有哪些常见病?通过观色能辨蝎病吗?

主要有黑霉病、斑霉病、腹胀病、拖尾病、麻木症、螨虫病、千枯病,断腿病、麻痹症等

通过观察蝎粪及体色能辨蝎病吗?

(1)观察蝎粪颜色辨蝎病。正常蝎粪软而不稀,为乳白、灰白或浅灰色、若粪便呈土黄色或黑色稀便为腹胀病,硬黑粪便为厌食症,绿色污水样粪便为黑霉病,褐色粪便为螨虫病。

(2)观察蝎体颜色辨蝎病。

①蝎子前腹部呈现黑色、腹胀则为黑霉病。

②蝎子头胸部、背部和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向四周蔓延隆起成片,为斑霉病。

③高温高湿突然发生时,蝎子全身色素加深,麻痹瘫痪,直至死亡,则为麻痹症。

④蝎子尾部出现枯黄萎缩,并逐渐向前腹部延伸,当尾根部出现干枯萎缩时开始死亡,为干枯病。

⑤蝎子肢节干瘦,肛门处变白,并逐渐向前发展,则为白尾病。

⑥在高温、高湿季节,蝎子脚须和胸部出现黄褐色点状霉斑,行动困难,逐渐消瘦而死,则为螨虫病。

蝎子黑霉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饲料腐败变质,饮水不洁,或者由于未及时把患病或病死的蝎子捡出,被其他蝎子吃掉后所传染。

(2)症状:早期发现病蝎前腹部呈黑色、腹胀、活动减少或不出窝活动,食欲减退,粪便呈绿色污水样,继而前腹部出现黑色腐败型溃疡性病状,用手轻压即有污浊黑色黏液流出,病程较短,死广率很高。

(3)预防:保证饲料、饮水新鲜,经常刷洗食盘和饮水器,及时捡出未吃完的黄粉虫及死亡的蝎子。发现该病即翻垛、清室,把养蝎室和垛体巢板泥块用1%一2%的福尔马林喷洒消毒,清除死亡蝎子尸体污染的坯块,进行灭菌,挑出病蝎隔离治疗,或加工制干。把病蝎子焚烧处理。

(4)治疗:食母生0.5克,红霉素0.5克,加饲料200克拌匀后喂之。

蝎子斑霉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由于环境过于潮湿及喂食变质饲料所致。因蝎子儿长所需温度适于真菌的生长,使真菌易在蝎子的躯体上寄生;该病极易传染;

(2)症状:先从病蝎的头胸部、背部和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纤褐色小点状霉斑,向四周蔓延,隆起成片,病蝎发育停止。患病初期,蝎子极度不安,后期不吃不喝,直至死亡。严重寸早突发性群体死亡,死后尸体僵化,在蝎窝内集结并和腐烂的饲料结块发霉,蝎体长出的绿色霉状菌丝体集结成菌块。

(3)预防:此病以预防为主,使蝎室和蝎窝保持蝎子所需最佳湿度。如湿度过大,应及时翻垛、清室和晾晒泥板坯,如果蝎室湿度稍微偏大,可在蝎室内撒草木灰。食盘和饮水器要经常洗刷,及时更换盘内垫着物,防止剩余饲料变质。为了保持良好环境,要做好两点:

①结合翻垛,在养蝎室和泥板坯上喷洒1%一2%的福尔马林或0.1%一0.2%的高锰酸钾,晒晾后方能垒垛。垒垛时把室内的巢板彻底清扫1次,并在垛基缝隙内撒人适量草木灰。

②把病蝎和死蝎捡出并焚烧,切勿加工制干。

(4)治疗:每平方米蝎池用土霉素或氯霉素半片,加入500克饲料喂食,直至痊愈。

蝎子腹胀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症状:由于温度较低,消化不良而引发。病蝎肚腹部隆起,停止饮食,粪便呈土黄色或黑色稀便,白天拖着尾巴不入窝,在外面慢慢爬行,;一般发病后1015天死亡。雌蝎一旦发病,则造成体内孵化失败,从此终生不孕,甚至死亡。

(2)防治方法:将温度控制在20℃以上,病蝎用5%的食母生或乳酶生混于水中喂饮。

蝎子拖尾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因长期喂脂肪含量过高的饲料和栖息场所过于潮湿而引发。同样条件下,二龄蝎易患此病。病蝎子躯体光泽明亮,肢节隆大,后腹部(尾部)下拖,活动缓慢而艰难,有时伏卧不动,口器红色,有似脂溶性黏液流出,病程510天,最后死亡。

(2)防治方法:少喂或不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尤其是蚕蛹、猪头肉等肥腻的肉食。注意调节蝎巢内的湿度。如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更换饲料,症状可自行缓解。药物治疗方法:先停食35天,再用大苏打3克,炒香的麸皮500克、水60克拌匀饲喂至痊愈。

蝎子体懈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及症状:温湿度调节不当,高温、高湿突然来临,在热气的作用下,蝎子由于急性脱水而引发此病。发病初期病蝎人多出穴爬动,慌乱不安,继而节肢软化,尾部拖地,全身色素加深,麻痹瘫痪,直至死亡;病程极短,一般从发病到死亡,最多不超过2小时。

(2)防治方法:严格控制温度,防止出现40度以上的烘干性高温。旦发病,应立即通风换气,调节温、湿度,严重的应将所有的蝎子捕出进行补水。补水方法:在30℃的热水中,加少许食盐和白糖,喷在蝎子的身上(喷湿即可),待养蝎室(棚)内的温、湿度正常后,再将恢复正常的蝎子移入喂养。

蝎子麻木症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因饲养密度过大,活动场地窄小而引发。病蝎步足收缩,伸展不开,不食不动,时而翻滚挣扎,两天后死亡。

(2)防治方法:减少饲养密度或增加养殖面积即可。

蝎子干枯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因蝎窝内含水量太低或供水不足引起。病蝎尾部枯黄、萎缩,并逐渐向前腹部延伸、当后腹部近处(尾根部)出现干枯萎缩寸,开始死亡。发病初期常因争夺水分而互相残杀。

(2)防治方法。增加养殖环境的湿度和饮水器的数量。一旦发病,应每隔两天补喂1次果品或西红柿、西瓜皮等,病蝎得到水分补充后,症状可自行缓解,不需要药物治疗。

蝎子白尾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及症状:常因饲料品种单营养不全所致、病蝎常作排泄状,但排不出粪便。食欲减退,不爱活动,肢节千瘦,后腹肛门处首先变白,并逐渐向前发展,当达到后腹第一节时,开始死亡。

(2)防治方法:改进饲料配方,多喂鲜活饲料虫,力求饲料品种多样化,并要注意饮食卫生。

蝎螨病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因螨寄生蝎体而引发。长期高温、高湿易发此病。病蝎脚须和胸部出现黄褐色点状霉斑,行动困难,逐渐消瘦而死。

(2)防治方法:降低环境温湿度,及时清除变质死虫,搞好环境卫生。经常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食盘、饮水器和蝎室内进行消毒。病蝎子可用土霉素0.5克或新诺明0.5克拌食500克喂至痊愈。

蝎子萎缩症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此病多发于第1次蜕皮时伏在母背上的仔蝎。主要因为空气污染、母蝎产前营养不全引发。病蝎日渐萎缩停止生长,随后脱离母背而死。

(2)防治方法:保持养蝎室内空气清新,加强母蝎产前营养的供给。//农村致富经网//

蝎子断腿症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与症状:养殖密度过高,湿度过大,直接把水洒到蝎子身上,用黄沙作养土(沙子在高温时发烫、低温时发冷)。表现为蝎子步足关节损坏,出现黑色斑点,然后慢慢断落。

(2)防治方法:减低养殖密度,保持适宜湿度,不用黄沙作养土。治疗可采取水产养殖用的肥宝添加剂喂黄粉虫,再用虫喂蝎子。也可直接把肥宝添加剂喷洒在海绵上给蝎子吸吮。

蝎子厌食症的病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及症状:食物不可口,如黄粉虫营养不良或老化,蝎子吃后消化不良,或蝎房内人声嘈杂,蝎子受到惊扰而绝食。表现为排黑色粪便,闻之有臭味。

(2)防治方法:保持蝎房安静,喂给鲜活昆虫。

孕蝎流产的原因及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1)病因:从高处摔落,闻高声鸡叫惊吓,受到挤压,蝎窝干燥,缺乏营养,卵胎发育不良等;

(2)症状:惊慌不安,胡乱爬动,出现早产仔蝎,不久即死亡或产仔少等。

(3)防治方法:蝎垛及贴墙防逃玻璃不要太高,保持蝎房内安静,远离鸡舍,提高土壤湿度(在15%左右),减低养殖密度(每平方米500条左右)。临产孕蝎最好采取单居独孕法饲养。

相关阅读

河蟹常见病的症状和防治技术总结



为切实有效地降低河蟹病害发生,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提高养殖成活率,现就河蟹常见病的症状和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颤抖病
症状:病蟹常爬至离水边10-20cm的上或水草上,步足环起,不能伸展,身体不能动弹;把蟹的腹部朝上放于桌面,蟹不能翻转身,如用手敲击桌面则蟹足阵阵抖动。成蟹发病高峰在6-8月,幼蟹发病高峰在8-10月。
病因:苗种质量差、生态环境恶化、饲料投喂不当等。
防治方法:选购优质苗种,以生态预防为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种植多品种水草,改变生态环境,经常使用底质改良剂调节水体并拌服Vc加免疫多糖。发生此病后换池养殖,同时发病池换养其他非甲壳类生物或改为种植。
2、纤毛虫病
症状:纤毛虫少量寄生时,蟹外表无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蟹体表可见许多绒纤毛状物,手摸有滑腻感。
治疗:用硫酸锌、甲壳净等药物防治,可以杀灭或减少蟹体表的纤毛虫,同时应改善池塘环境,减少纤毛虫发生。
3、蜕壳不遂病
症状:河蟹背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现裂缝,但旧壳蜕不下,称蜕壳不遂症。
防治方法:合理使用增氧机,保证水中溶氧;定期遍洒生石灰或磷酸二氢钙;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种好水草,保持水质优良;在河蟹集中蜕壳时,加喂蜕壳素。
4、肠炎病
症状:河蟹摄食减少或拒食,有时口吐黄色泡沫,肠道发炎,无粪便。
防治方法:投喂新鲜饲料;在饲料中拌服大蒜素加适量食盐,5-7天为一疗程;在池水中泼洒消毒剂(如溴氯海因、聚维酮碘等)1次,隔5-7天再使用1次底质改良剂(如腐殖酸钠、枯草芽孢杆菌等)改善养殖环境。

蜈蚣脱壳病和蜈蚣虱螨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


(1)蜈蚣脱壳病的病因由于蜈蚣栖息环境过于潮湿,空气湿度亦大,加之蜈蚣饲料营养不足,特别是矿物质饲料缺乏,造成蜈蚣体质弱,使脱壳时间延长,真菌在体内寄生,也会引起本病发生。

(2)蜈蚣脱壳病的症状蜈蚣患病初期表现极度不安,来回爬动,或几条蜈蚣交集在一起。后期活动无力,表现呆滞,不食不饮,死在饲养池四周。

(3)蜈蚣脱壳病的防治方法

1)隔离清除病死的尸体,隔离有病的个体进行治疗。转移健康个体,对原来的饲养池进行消毒。

2)药物治疗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片,拌在400克的饲料中,连喂10天病可治愈。

5.蜈蚣虱螨病虱是小螨虫,螨就是大螨虫。

(1)蜈蚣虱螨病的病因主要是饲养室、饲养池空气不流通,闷湿臭味难除,地面和墙壁不卫生所致。有的螨虫是随蜈蚣的食物带入,即主要是虱螨寄生在蜈蚣饲料虫身上,随饲料虫带入饲养池。

(2)症状患虱螨病的蜈蚣,节与节之间的缝隙中寄生着大量虱螨,当条件适宜时,这些虱螨大量生长、繁殖,消耗吸收蜈蚣身体的营养,使蜈蚣体质消耗较大,逐渐消瘦,体质衰弱、食量减少,活动量逐渐减小。节与节之间的缝隙里有黄色粉状物存在。引起蜈蚣身体不舒适,逐渐衰弱而死亡。

(3)蜈蚣虱螨病的防治方法

1)预防饲养房要通风,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干燥(相对)。一旦发现有虱螨发生,首先要把患病的个体拣出,使患体和健康的个体分开饲养,并对患体用消毒液清洗消毒,如用50毫克/千克水

的戊酸氰菊酯(速灭菊酯、速灭杀丁),向患体身上喷洒效果很明显。

2)药物治疗虱螨发生后,把患病蜈蚣挑出,用小型喷雾器盛装杀虫脒溶液,喷洒患体表面。每3天喷1次。药液配制为25%的杀虫脒3毫升,用酒精1毫升,再加水196毫升。对大群的治疗,首先应换房换土。对原来的饲养池应进行消毒,消除留在地面的寄生虫虫体。对大群用25毫克/千克的杀虫脒喷洒。

鹅常见病的流行特点和预防方法 几种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近几年,养鹅业发展迅速,大小规模的饲养方式同时存在,鹅病及其危害也随之增加,饲养者应该了解鹅常见几种疾病的特点,并且掌握防治措施,一旦鹅群暴发常见疾病,可以从容应。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鹅常见病的流行特点和预防方法几种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1、流行特点

1.1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所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侵害对象为3~20日龄的雏鹅。本病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包括病鹅的分泌物、排泄物、种蛋及病鹅饮过的水、饲料、用具、场地等。

1.2鹅副粘病毒病

鹅副粘病毒病是由鹅的副粘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以消化道病理变化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鹅都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日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患病鹅和病愈后带毒者为传染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水平传播。

1.3禽流感

禽流感的病原菌为流感病毒中的某些致病性血清亚型毒株所引起鹅发生全身性或呼吸器官性传染病。各日龄的鹅均可感染。本病主要的传染途径是呼吸道,也可由被污染的水源、羽毛、肉尸、排泄物、饲料及用具经消化道感染。

1.4鹅浆膜炎

鹅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侵害雏鹅,多发生于2~7周龄,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本病主要经呼吸道和损伤的脚蹼皮肤伤口感染,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饮水、饲料、尘土及飞沫经消化道传染。而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通风换气不畅、潮湿、营养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都是诱发和加剧本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

1.5鹅大肠杆菌病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鹅非肠道传染性疾病的总称。各日龄的鹅均易感。种蛋感染后可传给鹅胚,外界的大肠杆菌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生殖道感染。

1.6禽霍乱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各日龄的鹅均可感染,病菌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饲养管理不当、阴雨潮湿、通风不良等易引起发病和流行。

1.7沙门氏杆菌

沙门氏杆菌的病原为多种沙门氏菌,主要为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鸭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病菌主要危害幼鹅,成年鹅也可发生。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污染种蛋的垂直传播,少数情况下可通过呼吸道传播。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土壤及鹅舍环境等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各种应激因素,如不良的环境、不利的天气、长途运输等都是促使本病发生的诱因。

1.8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鹅主要发生于幼龄雏鹅,多呈急性发生,成年鹅多为散发。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是被曲霉菌污染的垫料和发霉的饲料,主要途径是霉菌孢子被吸入经呼吸道而感染,发霉饲料也可经消化道感染。孵化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时,霉菌孢子容易穿过蛋壳侵入而感染,使胚胎发生死亡,或者出壳后不久即出现病状,也可在孵化环境经呼吸道感染而发病。

1.9葡萄球菌病

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不同日龄的鹅均可感染,但临床上多见于幼鹅。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鹅的皮肤、羽毛上,其为革兰氏阳性菌,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强。多雨、潮湿季节,鹅群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料单一,缺乏青饲料时易诱发此病。

1.10球虫病

球虫病是由不同种类的球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3周龄~3月龄的幼鹅最易感,成年种鹅也可发生。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当动物接触带菌粪便或使用带菌工具后,易引期此病的发生。

2、预防措施

不从疫区引进种鹅和雏鹅。必须建立和健全严格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对于新引进的鹅应先进行隔离观察,待隔离期后,根据情况选择是否进入鹅场。加强孵化的卫生管理,控制孵化室和孵化设备的卫生,如果种蛋来源不清或较为复杂,应将收购的种蛋在入库前进行清洁消毒,可采取甲醛气熏消毒20分钟。不同阶段的鹅雏应分开饲养,禁止与其他禽类混养。鹅群的饲养密度不能过高,注意鹅舍的通风及温、湿度。鹅雏选择来自于经过正规免疫种群,并且抗体水平符合要求的种鹅场所孵化的健康鹅雏,或者是其所出售种蛋孵化出的健康鹅雏。供给质量良好的饲料和卫生的饮水。

保持运动场要平整,清除容易引起鹅刮伤的石头、铁丝等尖锐物体,发现受伤的鹅应及时进行治疗。对鹅舍、养鹅设备及地面等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工作。先对物体表面用清水或去污剂除弃表面的有机物,然后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如含氯、碘、溴的消毒药剂、氢氧化钠和甲醛高锰酸钾熏蒸等进行消毒。由于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多与应激因素密切相关,应特别注意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减少运输和驱赶等应激因素对鹅群的影响。一旦受到禽流感疫情的威胁或发现可疑病例,除上报外,应立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扩散,隔离、封锁、销毁、消毒、紧急接种、预防投药。

3、疫苗和药物预防

小鹅瘟:对于来源不清的雏鹅应在出壳后24小时内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7天后注射小鹅瘟疫苗。种鹅应在开产前1个月左右完成小鹅瘟疫苗的免疫注射,4~6个月后再次免疫。

鹅副粘病毒病:来源不清的鹅雏可在购买后注射鹅副粘病毒高免血清或卵黄囊抗体,20天后在注射一次。种鹅应在开产前20天完成种鹅的副粘病毒疫苗的免疫注射,养殖场(户)可选择复合疫苗进行免疫如小鹅瘟-副粘病毒疫苗等。

禽流感:使用禽流感疫苗是防制禽流感的有效手段。鹅群接种禽流感疫苗,种鹅可选择春秋季各接种一次疫苗;雏鹅10~15日龄首免,20天后再接种1次,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鹅浆膜炎:在应用疫苗时,要经常分离鉴定流行菌株的血清型,选用同型菌株的疫苗,以确保免疫效果。

鹅大肠杆菌病:可以选择有制备疫苗条件的单位,根据本场或本地区的大肠杆菌多发的类型制备适合的大肠杆菌疫苗进行预防注射。雏鹅可在4~7日龄注射浆膜炎-大肠杆菌二联苗。

禽霍乱:在常发地区,应定期进行预防注射,用禽霍乱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或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等,每年2次。发生本病的鹅群可选择磺胺类、喹乙醇或喹诺酮类等药物进行预防,对同群尚未发病的假定健康鹅也可起到药物预防作用。

沙门氏杆菌病:应加强种禽场的沙门氏杆菌的净化工作,也可在饲料中添加如大蒜素、益生素等改善肠道环境的生物制剂进行预防。预防用药前应做药敏试验,选择效果最佳的药物。

曲霉菌病:对于疑似霉菌较多的饲料建议添加制霉菌素进行预防性控制。

葡萄球菌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在治疗前应做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药物全群给药。

球虫病:在此病流行的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克球多、球虫净等进行预防。治疗时可选择磺胺间六甲氧嘧啶或磺胺喹恶啉等磺胺类药物、呋喃类等不同种类的药物进行联合用药防制,但应注意药量的控制。

4、结语

在进行鹅病预防过程中养殖户一定要牢记预防为主的思想,从传染源头做起,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环境卫生的控制,结合疫苗和药物的使用,就可以降低疫病带来的风险,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常见鹅病症状及防治
1、鹅白痢
主要症状是雏鹅排白色稀便,有糊肛现象(粪便在*周围)。一旦发现必须积极治疗,负责容易大批死亡,使用新华痢康+氟甲康、阿孢玉奇、替米考星等2-3种药品联合抗菌增效剂(TMP或DVD),如果效果不理想,立即加大联合用药剂量,不得延误时间。
2、鹅流感
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育雏室温度忽高忽低或气温突变而致。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治疗不利则死亡。治疗方法是病鹅群肌注青霉素+病毒唑,饮水中加金刚烷胺。
3、禽霍乱
也叫巴氏杆菌病、禽出败、摇头瘟,病鹅闭目呆立、沉郁、离群、食欲减少或废绝、呼吸困难、腹泻、下痢粪便呈草绿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剖检死、病鹅可见全身出血性变化,皮下结缔组织,整个肠道以及实质器官如肝、心、脾、肾等出血。最有特征的病变是心脏和肝脏:心冠脂肪和心内、外膜出血,出血可以是点状,也可以由出血点融合成为出血斑;肝脏表面有许多针尖至针头大小的白色环死点。立即注射青霉素链霉素,每公斤体重各用10-20万单位,一天2次;敌菌净、氟苯尼考饮水。
4、浆膜炎
呼吸困难,眼和鼻孔分泌物增多,下痢、运动失调和抽搐、斜颈,肺部斑点。防雨淋日晒、防寒冷等应激以及营养不足等,特别注意防惊吓。多种抗菌药对传染性浆膜炎都有疗效。
5、曲霉菌病
食入发霉的饲料或垫料等霉变,张口吸气时,呼吸困难,排灰白色稀粪,在肺部气囊表面有黄豆料大小、灰白色硬霉菌结节。硫酸铜1:3000倍饮水,维生素B1,维生素B2,0.1%饮水,制霉菌素口服或拌料。
6、风湿症
又称“风脚病”,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5分钟即愈。
7、副伤寒
10日龄的雏鹅最易感染,表现不吃食、口干喘气、颤抖、拉稀粪便、头往后仰、痉挛抽搐、最后倒地死亡。治疗此病可选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粉料中连续喂8天。
8、球虫病
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公斤饲料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9、软脚病
由于鹅的生长速度较快,对钙的需求量比较大,如果饲料中没有充足的钙含量、则会出现站里不稳,坡脚等症状,主要是饲料中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D。治疗方法是每只每次喂服维生素D10毫克,每天两次,连服3-5次,症状严重的注射维丁胶性钙。
10、雏鹅水中毒
给雏鹅大量无节制饮水、或因饮水不足而引起脱水的雏鹅大量饮水,造成不太被人们重视的雏鹅水中毒病,致使雏鹅成批死亡。雏鹅暴饮后,体内水分突然增加,水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水肿,特别是脑细胞水肿,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或脑内压升高而致病。
临床症状:雏鹅在暴饮后半小时左右会出现精神沉郁,腿脚无力,步态踉跄,口流粘液,张口扬头,呈犬坐姿势,排出水样粪便,两脚急步呈直线后退或就地转圈,数分钟后死亡,部分雏鹅在倒地30-40分钟后苏醒康复。
防治措施:鹅雏在7天内定时定量饮水,科*口”,防止肌体缺水。已发生脱水的雏鹅,要在饮水中加0.9%的生理盐水,做到间断供给,每次少量,饮速宜慢;也可采用先加大青绿多汁饲料,再逐步加大饮水量的方法。
11、小鹅瘟
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患鹅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此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患病初期食欲减退,精神萎顿,缩颈,羽毛蓬松,离群独处,行走艰难;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混有气泡或呈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的稀粪;鼻分泌液增多,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喙和蹼色发绀。预防主要是消毒。种蛋经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母鹅在产蛋前1个月每只注射1∶10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1mL,或按说明注射免疫血清,免疫期为300天,每年免疫1次。注射后2周,母鹅所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具有免疫力。
12、鹅痢疾
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以雏鹅最常发。气候突然变化、饲养管理不善、饲料变质等均易诱发此病。患鹅喙的周围常粘有黏液,精神萎顿,羽毛松乱,垂头闭目,食欲不振或废绝,体质逐渐衰弱;病情严重时常排出未消化的食物,有时清晨发病,下午即死。
预防主要是不喂腐败的饲料,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消毒鹅舍及用具。患病后用土霉素、氯霉素或呋喃唑酮治疗效果较好。也可将大蒜洗净捣烂,1份大蒜加5份清水制成20%的大蒜汁内服,疗效较好。
13、小鹅流行性感冒
此病是发生在大群饲养场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侵袭半月龄后的雏鹅,所以称小鹅流行性感冒。初期患鹅鼻腔不断流清涕,有时还流眼泪,呼吸急促,伴有鼾声,甚至张口呼吸;患鹅身躯前部羽毛上粘有鼻黏液,体毛潮湿;随着病情的加重,患鹅缩颈闭目,体温升高,食欲逐渐减少,后期头脚发抖,两脚不能站立,死前出现下痢。雏鹅死亡率一般为50%~60%,有时高达90%~100%。治疗以预防为主,加强对鹅群的饲养管理,保证适宜的饲养密度。保持鹅舍干燥和场地垫草的清洁。对1月龄以内的雏鹅要注意防寒保暖,患鹅可选用氯霉素、磺胺噻唑钠或磺胺嘧唑啶治疗。
14、鹅球虫病
此病是一种常见的家禽原虫病,鸡、鸭、鹅都能感染,对幼禽的危害特别严重,暴发时可造成大批死亡,急性者发病后1~2天内死亡。多数病鹅开始甩头,并有食物从口中甩出;口吐白沫,头颈下垂,站立不稳;腹泻,粪便带血,呈红褐色,泄殖腔松弛,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病程长者食欲减退,继而废绝;精神萎顿,缩颈,翅向下垂落;粪稀或有红色黏液,最后衰竭死亡。氯本胍30mg/kg混入饲料中喂服,连服4~6天,可以有效预防此病暴发。治疗用痢特灵按200~400mg/kg混入饲料或饮水中,连喂3~5天可治愈。另外也可用氨丙啉、球虫净等治疗。
15、鹅软脚病
主要因饲料中缺乏钙、磷及维生素D或长期饲喂单一饲料而引发。此病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和潮湿的环境中,雏鹅易
发。患鹅脚软无力,常伏卧于地,生长缓慢,长骨骨端增大,跗关节骨质疏松。此病以预防为主,要合理配制日粮中钙、磷的含量及比例,维生素D的喂量要充足,治疗可喂鱼肝油和钙片。鱼肝油日喂2次,每日喂2~4滴;维生素D,每只内服15000lu,或肌肉注射4万Iu都有较好的效果。
16、有机磷中毒
鹅因误食了施用过有机磷农药的蔬菜、牧草或被农药污染的塘水都会发生中毒。病症是病鹅突然停食,精神不安,运动失调;瞳孔明显缩小,流泪;频频摇头,作吞咽动作;肌肉震颤;下痢;呼吸困难,体温下降;最后抽搐、昏迷而死。
治疗:静脉注射解磷定45mg/只,或肌肉注射硫酸阿托晶,成鹅每只每次注射22mL,20分钟后再注射1次,以后每0.5小时口服阿托品1片,连服2~3次

僵猪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


1病因分析

胎僵。主要是由于母猪在妊娠阶段饲养不合理,导致母体内的营养无法完全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造成先天不足而形成僵猪。另外,公母猪近亲繁殖,或者小母猪过早配种,都会诱使后代仔猪产出后体型较小,体质虚弱,生活力低下,生长发育缓慢,尤其是一窝中体型最小的仔猪非常容易形成僵猪。

奶僵。主要是由于母猪在泌乳阶段饲养不合理,母体摄取的营养无法满足大量泌乳所需,使其泌乳较少或者停止泌乳,导致后代仔猪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影响生长发育。

过晚补料。母猪分娩结束后的21天开始,产奶量逐渐减少,但此时仔猪依旧快速生长发育,且采食量较大,如果没有适时进行补料,只通过吮乳母乳已经无法满足自身的营养需要,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容易形成僵猪。

病僵。主要是由于仔猪长时间患有某些疾病,如仔猪气喘病、白痢、贫血、慢性肠炎等,或者某些外科病,如去势后发生肠粘连,长时间治疗后没有痊愈,都能够形成僵猪。

虫僵。仔猪感染体内外寄生虫,如湿疹、虱子、蛔虫、肺丝虫、疥癣等,导致机体消耗大量的营养,生长发育受阻而形成僵猪。另外,仔猪感染体外寄生虫时,还会由于严重瘙痒而无法很好的休息,导致生长发育受阻而形成僵猪。

断奶后僵。主要是由于仔猪断奶不合理,即同时进行断奶、去势、打防疫针与运输,导致机体发生严重应激;断奶后饲喂过多的粗粮,只饲喂很少的精料,尤其是饲喂过少的富含蛋白质的精料;断奶后没有合理进行分群,出现强欺弱、大欺小的现象;或者由于过早断奶,冬季没有加强保温等,都可能形成僵猪。

营养不良性僵。仔猪长时间饲喂单一饲料,导致缺乏营养而容易形成僵猪。

2.临床症状

10~20kg的仔猪通常容易发生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出被毛粗乱,体型瘦小,弓背缩腹,脑袋大,肚子圆,屁股尖,精神较少,正常采食,但停止增重,平均每天增重小于50g,部分6月龄的猪体重甚至只有20kg。对于病僵,还会根据疾病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患部喘气病形成的僵猪,会伴有气喘和咳嗽症状;患有仔猪副伤寒形成的僵猪会伴有长时间腹泻,且时坏时好;患有寄生虫形成的僵猪,会表现出贫血,且存在异嗜现象。

3治疗措施

因缺乏维生素而形成的僵猪,可肌肉注射由lOOmg肌苷、lOOmg维生素Bi、500mg维生素B2、50mg维生素B6、500mg维生素B12,每间隔7~10天注射1次,连续使用3~4次。

因缺乏营养而形成的僵猪,可肌肉注射由0.05mL肌苷、500mg维生素B2组成的药液,经过7天再肌肉注射由0.05mL肌苷、12~15tig维生素B12、0.05mL三磷酸腺苷钠组成的药液1次,每星期注射1次,连续使用3次。

因缺乏微量元素而形成的僵猪,可取大黄、苍术、厚朴、积实、甘草各500g,18g磺胺脒,5g呋喃唑酮,0.lg亚硒酸钠,Sg碘化钾,2g硫酸锌,lOg硫酸亚铁,Sg硫酸铜,5g硫酸镁,2g氯化钴,5g硫酸锰,全部研成粉毛,并充分混合均匀,按猪每千克体重每次饲喂0.3~0.Sg,每天2次,连续使用7~10天,1个疗程是30天。

因感染寄生虫和消化不良形成的僵猪,可取130g莱服籽,250g芒硝,50g鹤虱,250g山楂,120g麦芽,60g何首乌,50g君子仁,25g雷丸,250g畜用土霉素粉,250g牡蛎粉,125g食盐,全部研成粉末,按每千克体重在饲料中添加2g混饲,每天2次,连续使用7天后逐渐减少添加量。

在母猪体质虚弱或者乳汁较少形成的僵猪,主要是对母猪采取措施。母猪体质虚弱的可取甘草、杜仲、木通各lOg,白术、穿山甲、川芎、通草、川断各15g,当归、王不留行、黄芪、党参、阿胶各25g,加水煎煮后再添加300mL米酒为引,每天1次;缺乳则取玄胡、瓜蒌、木香各15g,川芎、穿山甲、路路通、通草各15g,四叶参、王不留行、当归各25g,加水煎煮后再添加200mL米酒,每天1次。

4预防措施

重视对母猪的护理。母猪在妊娠阶段相对比较敏感,必须要加强日常护理,要确保母猪在妊娠阶段获取足够的营养,饲喂品质优良的饲料。另外,可在母猪饲料中适当增加添加剂的用量,用于满足母猪和胎儿所需的各种营养。保持卫生良好,避免母猪患病而影响胎儿发育。

加强对仔猪的护养。对于新生仔猪,要合理分配乳头,确保每头仔猪都固定适当的乳头,防止出现健壮者多食,而弱小者少食的现象。仔猪断奶后,要合理搭配饲料,饲喂品质优良的饲料。喂料初期要饲喂容易消化的饲料,有利于仔猪吸收.促进生长,会后逐渐增加饲料的饲喂量,确保机体获取足够的营养。

甲鱼常见病的防治



鳖腐皮、疖疮病
1、每100公斤鳖用白毛藤30克、板兰根10克、黄岑10克煎汁拌饲料投喂;
2、西药治疗有好转后:每100公斤鳖用金银花60克、皂角刺10克、紫花地丁20克、甘草10克、天花粉15克、黄芪60克、当归15克、穿山甲5克,煎汁拌饲料投喂5天,作散结排脓,巩固疗效。
3、每吨水用五倍子5克(捣碎)+大黄4克,煎成药液洗浴48小时。
4、每吨水用五倍子5克(捣碎)+黄莲5克一起煎水洗浴50小时。
5、重症,每吨水用五倍子5克(捣碎)+黄莲5克+黄柏2克+黄岑2克煎水洗浴。
鳖腹水病
每公斤饲料拌入金银花3克、板兰根2克、连翘2克、蒲公英2克,连用5天。
鳖水霉病
每立方水用五倍子4克,捣碎后加水10倍,煮沸3—5分钟,再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鳖水霉病并腐皮病
1、每吨水用五倍子4克,捣碎加水煮3分钟后加食盐1500克,小苏打1500克,兑水全池泼洒。
2、每百公斤干饲料加大蒜泥2公斤(50克以上幼甲)或5—10公斤(成甲),拌匀投喂10天。
鳖白点病
每吨水用大黄2.5克(先用氨水浸泡)+硫酸铜0.5克兑水全池泼洒。
鳖穿孔病
1、a将毛莨、天冲、辣木等药粉与红霉素软膏拌成泥状待用;b将500克五倍子加水8公斤煎成药液备用;将病鳖病灶处用0.5‰的碘盐溶液洗净消毒后,将a涂在病灶上;用等体积的熟石膏与b迅速拌匀,待放热结束时覆在药泥上。
2、每吨水用大黄5克、射干4克、黄岑4克、连翘4克浸浴,36小时后施用10克露蜂房,以生肌去腐。
3、同鳖腐皮、疖疮病(2)
鳖鳃腺炎病
1、用板兰根、连翘、穿心莲、苍耳子各1.5克,金银花0.5克,大青叶2千克,加水5.5千克煎2小时,去渣取汁3.5千克备用;每天取药汁600克加入淀粉煮成糊,将药糊帖附在捣碎的动物内脏中,待冷却后投喂,一日3次,连喂7天为一疗程。
2、每吨水用大青叶20克、板兰根40克煎汁长期浸泡。病重时可注射复方大青叶、板兰根注射液2毫克/公斤,一日2针。
3、每吨水用15%络合碘0.3克全池泼洒。结合每公斤饲料拌板兰根15克投喂,连用10天。
鳖肠炎、鳃腺炎并发
1、每千克鳖用地榆炭60克、焦山渣30克、乌梅3粒、黄莲6克、板兰根50克,加水煎汁拌饲料投喂;外用红霉素涂抹。
2、每百公斤干饲料加大蒜泥2公斤(50克以上幼甲)或5—10公斤(成甲),拌匀投喂10天。
鳖积食病
每千克饲料加入神曲或牛黄解毒片2片、大蒜2克,每天投喂。
鳖红脖子病
1、先按每吨水用大黄3克(经适量氨水浸泡12小时后取液)、硫酸铜0.5克全池泼洒;24小时后换水,再每吨水用漂白粉5—6克泼洒,48小时后再泼一次。
2、按仙鹤草5克、马齿苋3克、黄岑2克、贯仲4克、五倍子3克、大黄4克的比例配成复合中药;每吨水取复合中药30克浸泡成药液,浴病鳖24小时。
3、按板兰根、马齿苋、茵陈、葫芦草、山楂、白毛藤各3克,甘草2克、山霍香4克、黄花一枝配成复合中药;每公斤饲料加入复合中药5克拌合投喂。
鳖白底板病
1、板兰根50克、败酱草(或大青叶)40克煎汁常期洗浴。
2、同鳖鳃腺炎(1)。

甲鱼养殖常见病之烂甲病病因及防治技术



1、烂甲病的发生与危害
甲鱼烂甲病又称白点病。在国内许多甲鱼场中都有该病的发生、流行,经细菌学分离与鉴定,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碱菌等多种细菌,其病症主要表现为背甲腐烂。该病初期,背甲皮肤有疣状突起,内有干酪状脓灶,严重时,病灶周围皮肤腐烂脱落,背甲腐烂穿洞,有大豆般大。解剖病甲鱼,肝、脾、肺有出血点。该病传染性强,暴发流行时,如果治疗不当,死亡率很高。烂甲病主要是由于池底铺设沙子或石子不光滑,磨损皮肤,加之水质恶化,水底污物不及时排掉,使甲鱼降低抗病力而引起的细菌入侵致病。
2、烂甲病的防治方法
(1)改善水体环境:该病发生多是由于水环境恶化,池底污物积累过多,加之甲鱼抵抗力降低,皮肤损伤,病菌趁此入侵致病。因此,日常管理中除定期排污、加注新水外,还应注意池内铺设的沙、石要及时消毒与更换。
(2)定期水体消毒:在日常管理中,定期用巨碘或益生宝碘或益生醛杀或精氯或溴氯海因遍洒消毒。另外,在饵料台与晒背台上也要定期刷洗消毒。甲鱼一旦感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治疗:发现病甲鱼后立即隔离,首先用10毫克/升的威特氟药浴5~7小时,再用15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收敛病灶,药浴30分钟。同时,肌肉或腹腔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每日每公斤甲鱼用药量为3~4万单位,经过4~5天可治愈。

冬季生猪常见病有哪些? 猪冬季常见病防治方法


冬季是猪疫病的多发和易发季节,长期困扰着生猪产业的发展,养殖户应详细了解冬季疫病的流行特点,深入分析发病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疫病风险,确保生猪产业效益。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冬季生猪常见病有哪些?猪冬季常见病防治方法。

1、流行特点

多呈现混合感染。猪瘟、口蹄疫是冬季多发的疫病,一些生猪养殖场(户)免疫程序不够合理、科学,特别是个别养殖户对免疫存在侥幸心理,致使生猪隐性带毒,母猪出现垂直传播,猪蓝耳病和圆环病毒以及霉菌毒素严重影响免疫效果,多种病原侵入,造成以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等病毒性疫病感染为主,继发副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弓形体病、附红细胞体病等混合感染,病情更加复杂,诊治更趋困难。

非典型性居多。随着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生猪对疫病的抵抗能力逐步增强,这使得疫病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加之病毒变异,猪流行病的趋势逐渐转向非典型,剖检变化复杂,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典型,疫病的症状表现比较缓和,多为亚急性或慢性,对疫病诊治增添了很大难度。

呼吸消化系统疫病增多。冬季,天气寒冷,特别是北方与中部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在O℃以下,加之猪舍设计、猪场管理水平等原因,多数猪场为了保持猪舍内温度,猪舍门窗紧闭,造成空气污浊,许多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并侵入猪体引起疾病,以猪流感、中大猪伪狂犬病、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多发,给仔猪和与育成猪造成很大损失。

2、原因分析

圈舍环境差。冬季为了增温保暖,需要门窗关闭、降低通风强度,使猪舍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但通风不畅会导致舍内湿度过高以及CO、C02与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都大大增加。过多的有害物质会使猪群免疫力下降,呼吸道疫病发生机会增加,也会使已有疾病症状加重。

病原性传播。随着病毒毒株的不断变异,病原也发生了变化,由免疫抑制引发的病毒、细菌、原虫等混合感染,其病原大多存在于圈舍、粪污等处,且寒冷季节,猪舍内低温高湿,猪抵抗力减弱,病原微生物繁殖增快,猪体内、圈舍、粪便等处病原菌较多,易发混合感染。

免疫接种缺失。目前,我国很多养殖户对抗体监测作用重视不够,部分养殖场没有根据要求科学合理的进行免疫接种,疫苗的存放、运输、使用等不够规范严格,是导致免疫接种失败的直接原因,没有对生猪起到应有免疫作用。另外,药物的滥用是导致免疫失败的又一个关键因素,部分养殖户免疫前后、免疫过程中,使用了抗生素以及抗病毒的药物,这些都属于免疫抑制性药物,导致免疫接种失败,但又没有及时补针,导致生猪疫病的发生。

管理不科学。个别养殖户在购买仔猪时,没有进行严格的检疫检验,导致仔猪将病原带入,造成疫病的发生;另外,冬季气温逐步降低,猪为应对严寒,必然会加大采食量以增加机体代谢产热来维持体温,当猪场管理不到位,出现采食量有限、日粮影响不够、环境刺激过度时,就会造成猪抵抗力降低,引发疾病,加之对病死猪处理不科学,导致病原的扩散和传播。同时,母猪的情期受胎率在冬季最高,但很多养殖场冬季的管理技术及设施水平较低,应对寒冷能力差,使母猪能量储备不够,造成怀孕母猪早产、流产、产弱仔情况的发生。

3、防治措施

强化养猪场的饲养管理。要选用优质的饲料原料,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合理喂料,保证水源干净,尽量减少猪在营养方面产生的疾病;做好防寒准备工作,特别是母猪、仔猪舍的保暖,控制好湿度,认真检查猪舍水管是否漏水,是否有进贼风的地方,利用中午温度较高时段,打开门窗通风,平时定时开关抽风机换气,降低粪便产生的有害气体浓度,换入新鲜空气;猪舍地面要平整,不能有容易伤蹄的尖硬物,对于种猪,要经常、定时赶到运动场运动,增强四肢韧性和身体活力,使猪精神愉悦、情绪缓和。

强化疫病检疫和防免。严格按照检疫程序,定期开展检疫,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有疫病的要果断处理。坚持自繁、自养、自育的原则,实行全进全出,同一栋猪舍的猪日龄相差不要超出2周,减轻病原在场区内的水平传播;制定和完善防疫程序,并严格做好猪瘟、蓝耳病、口蹄疫、伪狂犬病等重大烈性传染病的免疫工作,同时要做好疫苗的购买、运输、保存、免疫记录、抗体检测等,对免疫后使用药物及抗体检测不达标的猪做好记录,及时补针。

强化猪常发病预防。坚持定期消毒,通过消毒杀灭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减少猪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消毒药物要轮换使用。猪舍门前消毒池可用2%烧碱溶液,舍内消毒可用百毒杀、季铵盐类等,舍外环境、下水道、排污沟可用3%烧碱溶液,空舍消毒必须先清洗,再用福尔马林熏蒸,最后用2%烧碱溶液、过氧乙酸等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制定合理有效的疾病预防和保健方案,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药物进行预防,如黄芪多糖、电解多维及酶制剂,提高猪群抵抗能力;如生猪呼吸道问题,建议选用氟苯尼考、泰妙菌素、替米考星等;消化道问题,建议选用阿莫西林、林可霉素等。

冬季生猪易感染哪些疾病?如何治疗与保健?

一、猪高热混感类病
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保健方案:
1、板青颗粒1kg+银翘散500g+干扰素200g拌料一吨,每月连续使用七天。
2、脱霉剂(微生态制剂)1kg+复合维生素500g拌料一吨,建议长期使用。
治疗方案:
1、上午注射血清或者干扰素+头孢喹肟分点注射,下午注射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
2、板青颗粒1kg+氨苄西林10%1kg+盐酸多西环素10%%1kg拌料1吨或者饮水。
二、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
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
保健方案:
黄芪多糖70%1kg+板青颗粒1kg+白头翁散1kg拌料一吨。
治疗方案:
1、干扰素+硫酸小檗碱注射液或乙酰甲喹注射液分点注射。
2、板青颗粒1kg+白头翁散1kg拌料半吨。
3、氨苄西林+口服补液盐饮水。
三、口蹄生疮病
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
保健方案:
1、黄芪多糖70%1kg+黄连解毒散2kg拌料一吨。
治疗方案:
1、干扰素+头孢喹肟分点注射。(除特殊情况,尽量不要注射药物,以免应激引起心肌炎的发生)
2、安乃近100g+氨苄西林200g+黄连解毒散500g拌料500斤。
四、猪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
主要症状为咳嗽,体温升高到40℃~42.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趴窝不愿站立,眼鼻有粘性液体流出,眼结膜充血,个别病猪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式呼吸、有犬坐姿势,夜里可听到病猪哮喘声。仔猪可因窒息而死亡,做好防治工作特别重要。
保健方案:
1、病毒性呼吸道病
氟苯尼考粉10%1kg+替米考星20%1kg+板青颗粒或清瘟败毒散1kg拌料一吨连用七天。
2、细菌性呼吸道病
氨苄西林10%1kg+替米考星预混剂20%1kg拌料一吨连用七天。
3、原虫性呼吸道病
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10%1kg或氟苯尼考粉20%1kg拌料一吨连用7天。
治疗方案:
1、干扰素+替米考星注射液。(病毒性呼吸道)
2、林可大观霉素或头孢混悬液+替米考星注射液分点注射。(细菌性呼吸道)
3、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替米考星注射液分点注射。(原虫性呼吸道)

猪冬季常见病防治方法
一、冬春之交话猪病
猪传染病有不少在冬春季节发生,最长见的有猪瘟、仔猪副伤寒、喘气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等。猪瘟、喘气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等由病毒所致,只能用疫苗预防。副伤寒和黄白痢由细菌所致病,可用疫苗预防,也可药物治疗。
在上述猪病中,猪瘟、猪副伤寒死亡率最高,其次是猪黄白痢。猪流感、喘气病、传染性胃肠炎死亡率较低,但一旦侵害了猪群,猪生长发育迟缓,有的还成为僵猪,迟迟不能出栏,使养猪效益下降。
猪病贵在预防。目前除流感和传染性胃肠炎外,其余各病都有预防用疫苗。猪瘟疫苗预防期限为一年,副伤寒疫苗为6个月,喘气病为8个月;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双价苗效果也不错。仔猪副伤寒侵害2月龄-4月龄的仔猪,一个月龄以内5个月龄以上的猪很少发病。
春节前后将进入猪瘟发病高峰期,养猪户要尽快到当地兽医注射猪瘟疫苗。为预防仔猪黄白痢,母猪在产前20天左右要注射大肠杆菌双价苗。
除按时注射各种疫苗预防猪病外,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搞好圈舍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的抗病能力。猪圈内勤换勤垫,圈舍周围常用草木灰水、石灰水、火碱水等消毒。饲料要多样化,常喂些胡萝卜、白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平常做好猪舍保暖,有条件的还可罩上塑料暖棚等。
二、猪春泻病的鉴别与防治
猪春泻病是春季多发病、常见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拉稀,系多种病因引起,只有正确鉴别才能对症下药,提高疗效。
1、传染性胃肠炎
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特点是,病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一旦有猪发病,会在猪群中迅速传染。该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常用安维糖静脉注射或补液盐内服,同时使用氯霉素或磺胺脒等抗菌素对症治疗。
2、轮状病毒病
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冬春多发,且只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病状为仔猪厌食、呕吐、下痢,发病后应立即停止哺乳,内服葡萄糖盐水、复方葡萄糖溶液,有较好疗效。
3、仔猪黄痢
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初生仔猪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排黄色稀粪为特征,多发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少有呕吐。病程较急,发病后一般都来不及治疗就死亡。若发现有1只仔猪感染,应立即对全群进行预防性治疗,一般内服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磺胺脒等抗菌素或调痢生、乳康生、乳酶生等微生物活菌制剂,可迅速控制传染,效果较好。
4、仔猪白痢
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此病以排白色糊状稀粪为特征,发病季节不明显,病死率也不高,但不及时治疗易成僵猪。用磺胺脒、土霉素、强力霉素、氟呱酸、痢特灵、白痢散等药物治疗,有良效。
5、仔猪红痢又称猪梭菌性肠炎
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是3日龄内新生仔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一周以上的猪很少发病),偶有呕吐,排红色粘粪。一般来不及治疗即死亡。预防是控制该病发生的关键措施,一方面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卫生,减少感染机会;另一方面,可在仔猪初生3日龄内按每公斤体重每次内服青霉素或链霉素8万单位,每天2次,有良好预防效果。
6、仔猪副伤寒
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侵害2-4日龄猪,无明显季节性。急性型初期便秘,后下痢,拉恶臭血便,腹下、耳下、四肢末端、嘴尖、尾尖等身体远端皮肤呈红色,后期变为青紫色,体温升高。慢性者便秘与下痢交替进行,粪便呈灰色、淡黄或暗绿色,皮肤上有湿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土霉素等对该病无效,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有一定治疗效果。
7、猪痢疾
由猪痢疾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架子猪,仔猪和成年猪发病少,传播缓慢,流行期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可长期危害猪群。病猪排出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的粪便,常呈胶冻状。本病药物治疗效果良好,但停药后易复发,较难根治。可选用痢菌净、黄连素、痢特灵、杆菌肽、喹乙醇、四环素等药物治疗,若发现疗效欠佳时应尽快调换药物。

三、冬春猪霉形体肺炎的防治
冬春季节,是猪霉形体肺炎的多发病季节。而猪霉形体肺炎,是猪的一种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症状为:潜伏期一般为11-16天左右,最长的可达一月以上。此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型以仔猪、怀孕和哺乳母猪多见。突然发病时可出现头下垂、精神不振,呼吸每分钟60-100次,张口喘气,并发出哮喘声,咳嗽少而低沉,粘膜发紫,体温变化不大,死亡率较高,病程7-10天。慢性型都是由急性转为慢性、发病初期为短而少的干咳,久之可变为连续痉挛性咳嗽,尤其以早晚和运动以及进食后或气温骤变时最为常见。病程可拖至2-3个月甚至半年,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其生长发育缓慢。此外,还有隐性型,即全身无明显变化。
防治:肌肉注射猪喘平,每日2-4万单位/公斤,连续5天为一疗程。盐酸土霉素1至1.5克,一次肌注,7天为一疗程。氢富马酸盐肌注,每日一次,剂量为11毫克/公斤,连
用5天,1克枝原净粉剂溶于4.5公斤饮水中,让猪自由采食,一般连服7天,有较好的疗效。
四、早春须防猪流感
猪流感多发生于冬春两季,春季多在早春,呈地方性流行。该病发病率高,潜伏期2-7天,病程一周左右。如果在发病期管理不当,则易发生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增加猪的病死率,故应重视对此病的防治。症状:猪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激烈咳嗽,眼鼻流出粘液。
预防:
1、铺垫和勤换干草,并定期用5%的烧碱对猪舍消毒。
2、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一旦降温,及时取暖保温。
3、防止易感猪对感染的动物接触。人发生a型流感时,也不能与猪接触。
4、用猪流感佐剂灭活苗对猪连续接种两次,免疫期可达8个月。
治疗:
1、对本病无特殊药物,只有采用地症治疗的药物来减轻病情,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可试用复方吗啉片或复方金刚烷片及板兰根冲剂,用量可根据猪的体重和药品的含量确定。
2、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防细菌感染。
3、对病重猪可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另加病毒灵,同时肌注,每天2次,连用5天。
4、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抗菌素,比例为0.2%,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五、冬春季谨防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一种肠毒血症。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流行较广泛,致死率高达80%以上,给养猪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仔猪水肿病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尤以断奶后5-15天的生长快、膘情好的仔猪发病最常见。主要因断奶后饲料突然改变,引起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此外,生活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饲料中单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也都是致病因素。
病征:发病突然,爆发初期,常见不到临床症状病畜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表现为精神沉郁、不食、眼睑、头部、颈部和肛门等部位水肿,有时全身水肿,指压留痕。病初有神经症状,表现为兴奋、转圈、心跳增快、震颤、共济失调、叫声嘶哑。后期发生后肢麻痹。急性病例4-5小时死亡,多数在1-2天内死亡。年龄稍大的猪,病程可长达5-7天。
防治:补饲含硒和抗菌素的添加剂,给断奶仔猪喂大蒜,断奶时适当减少饲喂量,一周后再添加足量等,均有预防效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84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