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鲤

中文名称 小(中)鲤
拉丁名称 Cyprinus micristius Regan [Mesocyprinus micristius Regan]
英文名称 Dianchi carp
地方名称 马边鱼,菜呼,麻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鲤属
拉丁属名 Cyprinus Linnaeus,1875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10~12(平均10.93);胸鳍条1,16~17;腹鳍条1,9;臀鳍条3,6第一鳃弓外侧鳃耙18~22。下咽齿3行,1.1.3~3.1.1,偶有出现4行的,即1.1.1.3~3.1.1.1。侧线鳞36[(6~7)/(4~5~V)]39(37.60);背鳍前鳞13~16;围尾柄鳞13~16;围尾柄上鳞7~8。
标准长为体高的2.90~3.70(平均3.29)倍,为头长的3.30~3.73(3.46)倍。头长为吻长的3.20~3.67(3.42)倍,为眼径的3.44~4.27(3.80)

相关阅读

异龙中鲤


中文名称异龙中鲤

拉丁名称Cyprinus yi1ongensis Yang et a1.

英文名称Yilong lake carp

异名异龙鲤、红眼尖嘴、小红眼鱼,Mesocyprinus yi1ongensi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鲤属

拉丁属名Cyprinus Linnaeus,187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上源的云南异龙湖。

形态特征
背鳍Ⅳ-13-15(平均为13.8);臀鳍Ⅲ-5;胸鳍Ⅰ-9;腹鳍Ⅰ-15-16。鳃耙18-22。下咽齿3行,113-311。侧线鳞36[(6-7)/(4-5-V)]38(36.3);背鳍前鳞14-17;围尾柄鳞14-16;围尾柄上鳞7。

体长为体高的3.1-3.5(平均3.3)倍,为头长的3.3-3.7(3.5)倍。头长为吻长的3.1-3.9(3.5)倍,为眼径的2.8-3.6(3.2)倍,为眼间距的2.4-2.8(2.6)倍,为尾柄长的1.5-1.8(1.7)倍,为尾柄高的2.2-2.5(2.3)倍。

体纺锤形,稍侧扁,腹部圆。头中等大,略呈锥形。吻端稍尖。口端位,马蹄形,上颌较下颌稍突出。唇较薄。须2对,较发达,上颌须比口角须稍短,口角须后伸达眼球中部的下方。眼大,眼径约等于吻长。下咽骨长度为宽度的3.4倍;下咽齿主行第一枚齿为光滑的圆锥形,其他的齿为臼齿状,齿冠上有1道沟纹。鳃耙短,三角形,排列稀疏。尾柄长度小于眼前缘至鳃盖的距离。

背鳍基部中等长;基起点位置在腹鳍起点之后,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大;基末端与臀鳍基部的中点相对。背鳍、臀鳍最后1很硬刺后缘均具锯齿。胸鳍长,末端后伸达到或超过腹鳍的起点。尾鳍叉形,两叶末端尖。

脊椎骨4+32。鳔2室,后室长圆形,长度为前室的1.8倍。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华南鲤


中文名称华南鲤

拉丁名称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 Lacepede

异名海鲤、元江鲤、团鲤(养殖名称)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鲤属

拉丁属名Cyprinus Linnaeus,187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云南元江水系和海南岛。

形态特征
背鳍条3,17-20;胸鳍条1,14;腹鳍条1,8;臀鳍条3,5。第一鳃弓鳃耙数,外侧18-21,内侧23-29。下咽齿3行,1.1.3-3.1.1。侧线鳞33[(5-6)/(5-V)]35;背鳍前鳞11-14;围尾柄鳞15-17。

标准长为体高的2.65-3.10(平均2.86)倍,为头长的3.23-3.67(3.43)倍,为背鳍基部长的2.52-2.85(2.66)倍。头长为吻长的2.67-3.47(3.05)倍,为眼径的3.70-5.00(4.35)倍,为眼间距的2.11-2.86(2.42)倍,为尾柄长的2.00-2.57(2.28)倍,为尾柄高的1.87-2.35(2.16)倍。

体较高,侧扁。头较小;头长小于体高。口下位或亚下位,上颌突出于下颌。须2对,前须约为后须的一半长。眼中等大,眼下缘的水平切线在口裂之上。眼间距略大于下颚骨的长度。鳃耙短,三角形。下咽骨短,前臂比后臂宽而短。下咽齿发达,主行第一枚齿粗壮,为光滑的圆锥形,其余呈臼齿状;第二枚肯的齿冠上有2-3道沟纹。尾柄较高,大于或等于眼后头长。

背鳍起点位置与腹鳍起点相对或稍前,约位于吻端至尾鳍基的中点。背鳍外缘内凹,最后1根硬刺的后缘具锯齿。胸鳍的末端接近腹鳍的起点,个别的可达腹鳍的起点。腹鳍末端不达臀鳍。臀鳍的起点与背鳍倒数第五至第六根分枝鳍条相对,其最后1根硬刺后缘具锯齿。尾鳍分叉。

脊椎骨4+31(2尾)。鳔2室,前室较后室粗,而长度相当,但随着鱼体的长大,后室相对地缩短。

色彩与鲤相似。

生活习性
淡水生。

云南鲤


中文名称云南鲤

拉丁名称Cyprinus yunnanensis Tchang

英文名称Yunnan trup-carp,Yunnan carp

异名黄尖嘴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鲤属

拉丁属名Cyprinus Linnaeus,187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云南杞麓湖。

形态特征
背鳍Ⅳ-15-18;臀鳍Ⅲ-5;胸鳍Ⅰ-8;腹鳍Ⅰ-15-16。鳃耙19-24。下咽齿3行,113-311。侧线鳞36[(6-7)/(5-6-V)]39(36.9);背鳍前鳞12-14;围尾柄鳞16-19。

体长为体高的3.3-4.0(平均3.6)倍,为头长的2.9-3.5(3.2)倍,为背鳍基部长的3.0-3.8(3.4)倍。头长为吻长的2.7-3.4(3.1)倍,为眼径的3.9-5.0(4.4)倍,为眼间距的3.0-4.2(3.6)倍,为下颚骨长的2.4-2.7(2.6)倍,为尾柄长的1.5-2.0(1.8)倍,为尾柄高的2.5一3.2(2.8)倍,为头宽的1.9-2.4(2.2)倍。

体长而侧扁。头较长,尖而窄,头长大于体高。吻尖,吻长大于眼间距。口斜裂,下颌稍突出,口的顶端在眼下缘水平线的上方。唇薄。无须或口角有1对细弱的须。下颌骨后关节凸出,下颌骨的长度大于尾柄的高度,但小于头宽。眼较大,稍偏于头的上方。眼间较窄。下咽骨长而窄,长度为宽度的3.9-5.0倍,前臂稍短于后臂;下咽齿主行第二枚齿最大,第一枚齿磨面光滑,其余齿冠上具有2-5道沟纹。

背鳍基部中等长,其长度与头长几乎相等。背鳍起点稍在腹鳍起点之后上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大,其最后1根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末端不达腹鳍。腹鳍末端不达肛门。臀鳍起点与背鳍倒数第三至第五根分根鳍条基部相对,其最后1根硬刺后缘亦具锯齿。尾鳍分叉。

脊椎骨4+33-34。鳔2室,前室稍大于后室,或相等。腹膜灰白色。

身体背部黄绿色,体侧淡黄绿色带银白色,腹部白色。背鳍和尾鳍草绿带灰黑色,胸鳍、腹鳍及臀鳍呈金黄色,尾鳍下叶稍带淡红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繁殖习性
喜生活于水草丛生的浅水处,多在水的中下层摄食。杂食性,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主食小鱼、虾。产卵期为4-5月,卵粘性,产于水草上。体长130毫米已达性成熟。行动为速,适应性犟,离水不易死亡,个体中等。一般体长100-200毫米,大的质量可达500克左右

鲈鲤


中文名称 鲈鲤
拉丁名称 Percocypris pingi pingi(Tchang)
地方名称 花鱼、青脖、江鳁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鲈鲤属
拉丁属名 Percocypris Chu,1935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8~9(多数为8);胸鳍条1,16~17;腹鳍条1,9;臀鳍条3,5。鳃耙9~11。下咽齿3行,2.3.5一5.3.2.。侧线鳞50[10/(5.5~6~V)]53;背鳍前鳞(比较不规则)34~35;围尾柄鳞16~17。
标准长为体高的3.8~4.3(xs=4.10.20)倍,为头长的3.4~3.8(3.60.19)倍,为尾柄长的5.6~5.9(5.80.18)倍,为尾柄高的8.2~9.1(8.70.39)倍。头长为吻长的2.9~3.2(3.10.10)倍,为眼径的6.5~8.7(7.70.77)倍,为眼间距的3.5~3.8(3.80.16)倍。

体长而侧扁,头的背部稍呈弧形,头后背部稍隆起一吻端圆钝,吻皮盖于上唇的基部,在前眶骨前缘无显著的缺刻.口亚上位,稍倾斜,下颌较长,上颌后端达到鼻孔后缘垂直线.须2对,颌须和吻须相等或前者较长,颌须末端达到眼后缘的垂直线.唇肥厚,包于颌的外表,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直伸向前,但在颐部两侧不相连.眼在头侧的前上位,离吻端和离前鳃盖骨上角相等或稍大.鼻孔在眼前上角,离眼前缘比离吻端为近.鳃孔的上角位于眼上缘的水平线上.鳃膜在眼窝后缘的垂直线的下方连于鳃峡.

背鳍外缘微凹,起点距尾鳍基比距吻端为近,末根不分枝鳍条粗壮,其后缘具锯齿,但顶端柔软分节,以第一根分枝鳍条为最长,约等于眼后头长.胸鳍长约为头长的1.7倍,后伸不达腹鳍基部,其间距约有7~8个侧线鳞。腹鳍起点稍前于背鳍起点,约与胸鳍等长,后伸不达臀鳍起点,其间距等于吻长或稍长.臀鳍起点紧接于肛门之后,其起点距腹鳍起点稍近于距尾鳍基,向后伸不及尾鳍基.尾鳍叉形,中央最短鳍条约等于尾柄高.

鳞片比较小,胸腹部鳞片变小且埋于皮下,腹鳍腋部有狭长的腋鳞,背鳍和臀鳍基部均有鳞鞘,但以背鳍鳞鞘为显著.侧线完全,前段向下弯,以后平直向后伸至尾鳍基之中央.鳃耙短小.下咽齿尖端弯曲.鳔2室,后室比前室长.腹膜灰白色。肠短,约为标准长的3/4,

体背面青黑色,腹面灰白,侧面绝大多数鳞片基部有一黑色的斑点,连成为不连续的直行黑色条纹,头背面有分散的黑斑点,至头的侧面黑点变大且稀少,背鳍、尾鳍及胸鳍微黑。

黄鳝养殖过程中的投饵“小技巧”




黄鳝养殖中饵料的品质、投饵方法是黄鳝养殖成败的重要环节,优质的饵料加之科学的投喂方法是确保黄鳝快速生长的关键。经过多年探讨,我们总结了黄鳝养殖中可以有效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几个投饵“小技巧”,供养殖户参考

一、要注意把握好饲料的气味。

黄鳝的觅食主要靠前后鼻孔内发达的溴觉小褶和触觉来感受水流传过来的饵料生物发出的特殊气味和振动。因此,黄鳝饵料中应注意必须有较重的腥味才能被摄食。

二、要注意投喂不同鳝饲料之间的驯食转化。

黄鳝固定摄食某一食物时,要转变其食性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在养殖过程中不要轻易改变所投喂的鳝饲料种类,以促进黄鳝快速生长。如客观上要改变饲料的种类,应注意在投喂饲料时,先对黄鳝进行食性转化的驯化。人工养殖的黄鳝开始用蚯蚓、河蚌为食,逐步加大人工配合饲料和鲜鱼糜的比例。这样驯食时间短,见效快,有利于快速提高摄食量。

三、要注意对饲料进行适当处理。饲料的适口性是黄鳝摄食优劣的一个影响因素,因此在投料前要对鳝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小鱼要用清水清洗后投喂,大规格的鱼要用开水煮一下进行投喂,河蚌肉要通过冷冻冻死体内的蚂蝗后投喂,膨化颗粒饲料要经软化后投喂。

四、要注意对吃剩的饲料进行及时处理。

如养殖黄鳝所用的饲料不是鲜活饵料,而是经人工加工的死饲料,诸如新鲜死鱼块、鱼浆、河蚌肉等天然饵料或人工配合饲料,常会造成水质污染,要注意对吃剩的饲料进行清除,以免败坏水质。方法是可在池内混养10%的泥鳅清除残饵。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1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渤海鸭嘴蛤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