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荚蛏

[学名]: Siliqua milimai
[资源名称]: 小荚蛏 
[形态特征]:
  壳呈椭圆形,壳质薄,前端明显大于后端。前、后缘圆,腹缘中部微凹。壳顶位于前方,韧带凸出,黑褐色。壳表黄白色或灰白色,被黄褐色壳皮。生长线细密。壳内面灰白色,壳顶下方有1条向腹缘延伸的纵肋。铰合部短小,具主齿3枚。前闭壳肌痕近梨形,后闭壳肌痕近三角形。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我国沿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朝鲜、印度、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埋栖于潮间带和浅海砂底质中。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相关知识

竹荚鱼


[学名]: Trachurus japonicus
[资源名称]: 竹荚鱼
[外文名]: Scads yellow mackerel、rough scad、jack mackerel、Japanese jack mackerel 
[形态特征]:
  背鳍Ⅰ,Ⅷ,Ⅰ-30~33;臀鳍Ⅱ,Ⅰ-26~30;胸鳍20~21;腹鳍I-5;尾鳍17。侧綫上有稜鳞68~71。 体纺锤形,侧扁;体长为体高3.6~4.3倍,为头长3.8~4.2倍。头中等大。头长为吻长3.1~3.8倍,为眼径3.4~4.0倍。吻锥形。脂眼睑发达,前部达眼前缘,后部达瞳孔后缘稍前。口大,口裂倾斜。前颌骨能伸缩。上颌后端呈截形,达瞳孔前缘的下方。上下颌有一列细牙,犁骨牙群呈箭头形,腭骨及舌面中央均有细长形牙带。鳃孔大。鳃盖条7。鳃耙13~16+36~40。有假睱鳃。 体被圆鳞,易脱落,头部除吻和眼间隔前部以外均被鳞,身体和胸部都有鳞片。侧綫自起点至第二背鳍始部下方,几呈直綫状,以后斜度甚大,斜向下方,但至第二背鳍7~9鳍条下方起至尾基成为直綫状。侧綫上全被稜鳞,68~71个。稜鳞高而强,在直綫部连接呈一明显的隆起嵴。 第一背鳍有一向前平卧棘与8鳍棘,棘间有膜相连。第二背鳍有l鳍棘,30~33鳍条。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有1鳍棘,26~30鳍条,其前方有2短棘。胸鳍镰刀形,腹鳍短,胸位。尾鳍叉形。 幽门盲囊长条状,约十几个。脊椎骨10+14。 背部青黄带绿色,腹部银色,鳃盖后上缘有一明显的黑色斑,各鳍草绿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沿海,朝鲜,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为来回在海洋中层与海面间的一种洄游性鱼类,体态多呈流线型,体色则与其它表层鱼一样,上下颜色不同,背部为暗绿色,由上看与海水混淆不清,腹部是银白色,由海中往上看,和水面的反光同色,如此形成了逃避金枪鱼等大型回游性鱼类攻击的保护色。

直线竹蛏


中文名称 直线竹蛏
拉丁名称 Solen linearis Spengler
生物代码 580020080130010008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 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 竹蛏科
拉丁科名 Solenidae
中文属名 竹蛏属
拉丁属名 Solen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过小细长,略呈筒状,壳高4.8mm,壳长37.7mm,壳宽3.2mm。壳长为壳高的8~9倍。壳持薄,半透明,背腹两缘直,前后均开口,壳顶位于贝壳的最前端。壳表生长纹细密,被有淡黄色具光泽的外皮,由壳顶上角至末端腹缘的对角线,将壳面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具紫红色与白色相间排列的彩带约30多条,下部无色带,淡黄色,外韧带细小褐色,铰合部小,两壳各具主齿1枚。

长竹蛏


中文名称 长竹蛏
拉丁名称 Solen strictus
生物代码 580020080130010005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瓣鳃纲
拉丁纲名 Lamellibranchia
中文目名 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 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 竹蛏科
拉丁科名 Solenidae
中文属名 竹蛏属
拉丁属名 Solen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细长,壳质薄脆,两壳相等。壳长98.6mm,壳高14.5mm,壳宽10.6mm,一般壳长约为壳高的6~7倍。贝壳前缘为截形,略倾斜,后缘近圆形;壳顶不明显,位于背缘最前端;韧带黄褐色或黑褐色,窄而长,约为壳长的1/5;背、腹缘直,腹缘中部微凹,二者平行。贝壳表面光滑,生长线纹明显,后端较粗糙,被有一层具光泽的黄褐色壳皮、壳顶部附近者常脱落,腹缘和后缘壳皮向壳内面卷包。壳内面白色或淡黄褐色;铰合部小,左、右壳各具一枚主齿;前闭壳肌痕极细长,在一些个体中超过韧带长度,后闭壳肌痕近拉长的三角形,外套痕明显,前端向背缘凹入,外套窦半圆形。

尖刀蛏


[学名]: Cultellus scalprum(Gould)
[资源名称]: 尖刀蛏
[外文名]:
[别名]: 剑蛏
 
[形态特征]:
  左右两壳相等,壳薄而窄长,侧扁,长度、高度和宽度之间的比例约为5.5:1.9:1。淡黄色无斑点。贝壳前端稍尖,后端较圆,前端小于后端,前端开口较大,后端开口狭缝状,两壳在腹缘合拢。背缘和腹缘近似平行。壳顶位于背面靠前方约1/4处,壳顶的近后缘有狭三角形的黄褐色至棕褐色的韧带,韧带长为贝壳长的1/8~1/7。壳面稍凸,光滑。同心生长线细密。自壳顶起斜向腹缘,中央部略有缢痕,但不如缢蛏明显。壳面有自壳顶向腹缘呈放射状的细弱放射肋14~24条,小个体较少。壳前端壳皮明显,壳缘四周有薄的延伸出来的壳皮。壳面淡黄绿色。 壳内面粉白色,略有光泽。铰合部左壳上有3枚主齿,中间一齿分叉呈Y字形,右壳具主齿2枚,呈镰形片状。铰合齿前腹方有卵圆形的前闭壳肌痕。壳顶内下方有前收足肌痕和紧靠下方的伸足肌痕。距后端1/3处有近似三角形的后闭壳肌痕,紧靠其前方有一月牙形的后收足肌痕。外套痕清楚,呈U字形。外套窦较浅%181%%155%
 
[原产国家]:中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  [原产省份]:广东、浙江、福建  [原产地区]:浙江温州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为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热带种。分布于我国南海和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广东、福建和浙江沿海广泛分布,以霞浦县福宁湾产量较大。%182%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中潮区,低潮区至潮下带浅海,以中潮区下部为主。在潮下带0.3~7.2米水深都采到尖刀蛏。尖刀蛏栖息的底质以泥为主,泥沙混合底质也能生活。在底质中营穴居生活,凿穴深度一般为10~25cm。 潜泥穴居的尖刀蛏,靠出入水管的水流进行摄食、呼吸和排泄等活动。出入水管在滩涂面上留下二个孔洞。但这二个孔一般不易观察到,只有在积水的凹洼中才能看到。洞为椭圆形,一大一小,大孔为入水管伸缩处,小孔为出水管所留下的。 尖刀蛏有筑巢的现象。在其栖息点的涂面,出入水孔的周围有一圈环绕自身的呈椭圆形巢,它并不突出涂表,但质地较邻近涂面的底质稍硬,粘性也较强。 尖刀蛏的摄食强度大,食物以硅藻为主。

大竹蛏


[学名]: Solen grandis
[资源名称]: 大竹蛏
[外文名]: Razor clam
[别名]: 马刀
 
[形态特征]:
  贝壳长,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两壳抱合呈竹筒状,前后开口。壳顶位于最前端,壳的背腹缘平行。贝壳表面凸出。并被有1层发亮的黄褐色外皮。表面平滑无放射肋,生长线明显。有时有淡红色的彩色带。贝壳内面白色或可见到淡黄色的彩带。两壳各具1个主齿。足部肌肉特别发达,前端尖,左右扁,水管短而粗。体末端具触手,表面有黑白相同的花纹,外套肌底部有一条黑色的色素带足细长呈柱状。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山东  [原产地区]:黄渤海区  
[地理分布]:我国辽宁-广东沿岸,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水域环境]:海水  

尖齿灯塔蛏


中文名称 尖齿灯塔蛏
拉丁名称 Pharella acutidens(Broderipand Sowerby)
生物代码 580020080140020001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 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 蛏科
拉丁科名 Pharellidae
中文属名 蛏属
拉丁属名 Pharell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较长,前后端均开口,壳顶位于背缘中面偏前。壳高16.6mm,壳长64.2mm
壳宽10.0mm。前后两端圆形,背缘直,腹缘中部略向内凹。壳表具有一道自壳顶至腹缘中部的宽凹沟。壳皮橄榄色,前后端带黄褐色。生长线明显。壳内面白色,左壳主齿2枚,右壳主齿3枚。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37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泥东风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