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吻鲾

[学名]: Leiognathus brevirostris
[资源名称]: 短吻鲾
[外文名]: Short nose ponyfish、Shortnose slipmouth、Shortnose ponyfish
[别名]: 九更仔、金钱仔
 
[形态特征]:
 
背鳍Ⅷ-16;臀鳍Ⅲ-13~14;胸鳍17~19;腹鳍I-5:尾鳍17。 侧綫上感觉管58~60。 体呈长卵圆形,侧扁,背腹轮廓略相等;体长为体高2.2~2.5倍,为头长3.3~3.8倍。头小,头长为吻长3.3~3.8倍,为眼径2.5~3.7倍。吻较钝。眼径略等于眼间隔。脂眼睑不发达。眼间隔平凸。侧筛骨上缘有2枚小棘,头背部由二额骨纵嵴所围成的平凸面,略呈三角形。二纵嵴的后端与上枕嵴始部相接。口小,水平状,当两颌向前伸出时形成一向下斜的管口,当口闭合时,下颌略呈45。口裂始于眼下缘水平綫上。上颌后端达眼前缘至瞳孔前缘稍后间的下方。下颌稍凹,牙尖细,上颌3~5列,下颌2~4列,排成细带状,腭骨,犁骨和舌面均无牙。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鳃耙4~6+15~18。前鳃盖下侧稍凹,边缘有小锯齿。匙骨前缘上、中部各有一棘。 头部与胸部均无鳞,身体被小圆鳞。侧綫稍弯,至尾柄呈平直状,达尾鳍基部,侧綫上有感觉管58~60个。 背鳍一个,具8鳍棘,16鳍条,第三、四鳍棘前缘有明显的锯齿。臀鳍有3鳍棘,13~ 14鳍条,第三鳍棘前缘亦有明显锯齿。背鳍和臀鳍前部基底各有一鳞鞘,二鳍基底每侧由间鳍骨构成一纵行棘状突起。胸鳍等于或稍短于头长。腹鳍亚胸位,短于胸鳍,基部有一枚大腋鳞,尖端未达臀鳍始部。幽门盲囊3个。 背部浅灰蓝色,带有稀疏淡黄色斑纹,腹银色,项部有一蓝色鞍状斑,背鳍前数棘上半部有一深黑色斑,随后的棘与鳍条边缘呈桔黄色。尾鳍后缘黄色。臀鳍棘浅黄色,由第二棘至第一鳍条的上顶有一白色斑,其它各鳍条边缘桔黄色。 自眼上缘至尾基有一黄色纵带。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印度-西太平洋: 印度海岸与  
[气候带]: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菲律宾,中国南海和东海。  
[水域环境]:海水,半咸水  
[生活习性]:
生活在浅水域向下至深度大约 40 公尺, 主要在底部的附近, 成群出现。 主要吃硅藻,桡脚类的动物, Lucifer ,线虫类与多毛类动物。

相关阅读

太湖短吻银鱼


中文名称 太湖短吻银鱼
拉丁名称 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鲑目
拉丁目名 Salmoniformes
中文科名 银鱼科
拉丁科名 Salangidae
中文属名 新银鱼属
拉丁属名 Neosalanx Wakiya et Takakai,1937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Ⅱ,13~14;臀鳍条Ⅲ,24~25;胸鳍条25~26;脊椎骨54~60。体长为体高的7.6~10.8倍,为头长的5.8~6.4倍,为尾柄长的15.5~20.1倍,为尾柄高的9.7~11.0倍。头长为吻长的3.4~4.0倍,为眼径的4.0~6.0倍,为眼间距的3.2~4.5倍。个体较小,吻短。吻的两侧稍向内凹,显得较狭。齿的分布和数量:前上颌骨1行1~7;上颌骨1行19~26;下颌骨1行6个。下颌长于上颌。胸鳍有肌肉基。背鳍位于臀鳍和腹鳍中间的上方。

短吻红舌鳎


中文名称短吻红舌鳎


拉丁名称Cynoglossus joyneri Gunther,1878

异名焦氏舌鳎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鳎亚目

拉丁亚目名Soleoidei

中文科名舌鳎科

拉丁科名Cynoglossidae

中文属名舌鳎属

拉丁属名Cynogloss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南日本、中国东海。

生活习性
栖息于内湾较浅的泥沙底海域。可食用鱼。肉食性,主要摄食底栖动物。

短吻鳅鮀


[学名]: Gobiobotia brevirostris,sp.nov
[资源名称]: 短吻鳅鮀
[形态特征]:
 
体稍长,腹面平坦,体后部侧扁。头宽阔平扁,其表面与颊部被有细小的皮质颗粒。吻圆钝。口下位,弧形。小须4对,各须基部间有小乳突。眼大,侧上位,位于头的中部。瞳孔垂直椭圆形,眼径稍大于眼间距。侧线平直。背部浅棕色,腹部白色,体侧有黑色斑块。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河南等省  [原产地区]:黄河、长江水系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黄河、长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通常栖息于水体底层的砂石面上。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为食。

短吻间银鱼


中文名称 短吻间银鱼
拉丁名称 Hemisalanx brachyrostralis(Fang)
英文名称 shortnose noodle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鲑目
拉丁目名 Salmoniformes
中文科名 银鱼科
拉丁科名 Salangidae
中文属名 间银鱼属
拉丁属名 Hemisalanx Regan,1908
分布类别 海水,淡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Ⅱ,10~12;臀鳍条Ⅲ,24一26;胸鳍条Ⅰ,8;腹鳍条Ⅰ,6;脊椎骨74~79。体长为体高的12.1~13.L倍,为头长的4.7~4.8倍,为尾柄长的8.4~8.9倍,为尾柄高的21.5~24.2倍。头长为吻长的2.4~2.6倍,为眼径的7.8~10.2倍,为眼间距的3.0~3.2倍。吻为三角形,吻长为吻宽的1.6~1.7倍。齿的排列和数量:前上颌骨1行9~11个;上颌骨1行10~11个;下颌骨1行12~14个;口盖骨1行9~10个。上颌稍长于下颌,下颌顶端有光滑的肉质垂,上有犬齿,穿过上颌。背鳍在臀鳍稍前的上方,胸鳍没有肌肉基。身体除腹部具有两行黑色小点、尾鳍满布黑色素外,其它各部均无色透明。

生活习性 平时生活于长江干支流中。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半年达性成熟。1冬龄鱼于4-5月从江河中进入湖泊,在湖边水草丛生地繁殖。亲鱼生殖后个体显著瘦弱,不久便死亡。

短吻栉鰕虎鱼


[学名]: Ctenogobius brevirostris
[资源名称]: 短吻栉鰕虎鱼
[外文名]: shortnose goby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尾柄较长而高。头较短小,略侧高。眼小,上侧位。鼻孔每侧2个。口较小,前位,斜裂。上下颌约等长或下颌较上颌为长。牙细小,尖锐。鳃孔中大,其宽稍大于胸鳍基部。峡部颇宽,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具假鳃。体被中大栉鳞,头裸露无鳞。无侧线。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具6鳍棘,鳍棘细弱,第二鳍棘最长,呈丝状延长;第二背鳍前部鳍条较短,向后依次渐增长,最后鳍条几伸达尾鳍基。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约在第二背鳍第一鳍条下方,后部鳍条不伸达尾鳍基。胸鳍尖长,约与吻后头长相等。腹鳍颇短,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后缘不伸达肛门。尾鳍颇宽,尖圆形。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中国南海  [原产地区]:中国南海[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我国产于南海。  
[水域环境]:半咸水  
[生活习性]:
为近岸暖水性小型底层鱼类。栖息于浅滩及河咸淡水区。

短吻棒花鱼


中文名称短吻棒花鱼

拉丁名称Abbottina brevirostris (Gunther)

英文名称shortnose gudge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棒花鱼属

拉丁属名Abbottina Jordan et Fowler,1903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台湾省。

形态特征
背鳍条10;腹鳍条8;臀鳍条8。侧线鳞38(5/5)39。

标准长为体高的6倍,为头长的5倍.头长为眼径的3倍。

体长,稍侧扁,头背部稍隆起.吻短而钝,吻长稍大于眼径.口下位,很小,唇很发达,下唇显著分为3叶,上唇有显著的乳突.口角有1对较短的触须.前眶骨呈三角形,尖端向前;下眶骨宽。

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胸鳍长,超过头长,末端伸至或超过背鳍起点的垂直线.腹鳍起点位置在背鳍起点之后,约与背鳍基部中点相对.尾鳍分叉。

体背部有许多黑色小斑点,腹部灰白色,体侧中轴上有1条带青色的条纹,背鳍、尾鳍和胸鳍上有许多由黑色斑点组成的条纹。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36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疏斑鳗鲡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