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肋日月贝(海南三亚群体)

[学名]: Amusium pleuronectes
[资源名称]: 长肋日月贝(海南三亚群体)
[外文名]:
[别名]:
 
[形态特征]:
  贝壳大,近圆形,背缘直。壳顶位于背缘中部,尖而不突出。两耳较小,略相等。壳较平,左壳较右壳略凸。两壳关闭后,前缘及后背缘具有狭长的开孔。壳质较薄,壳表光滑,具光泽。两壳颜色不同,左壳呈浅红褐色或肉红色,具有深褐色或蓝褐色细放射线,放射线之间具有很多细小白点。白点多在壳顶或壳前半部较为明显,在幼小个体,小白点几乎覆被整个壳面。贝壳内面白色而略带浅红色,具21-29条细放射肋,近壳缘处肋极明显。右壳白色,光滑具光泽。壳内面白色,肌痕略显。内韧带三角形,褐色。具有22-29条细长的放射肋。
 
[原产国家]:中国,日本,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  [原产省份]:广东,广西,海南 [原产地区]:我国南部沿海,印度洋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印度-西太平洋区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为我国南部沿海习见种,栖息于5-90米以内的浅海底。它能迅速开合两壳快速游泳,其行如飞,故在我国南方有飞螺之称。产卵季节为5-7月间,生长速度较快,产量也较大。

相关知识

花日本日月贝


中文名称花日本日月贝

拉丁名称Amussium japonicum balloti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双壳纲

拉丁纲名Bivalvia

中文亚纲名瓣鳃纲

拉丁亚纲名Lamellibranchia

中文目名珍珠贝目

拉丁目名Pterioida

中文科名扇贝科

拉丁科名Pectinidae

中文属名日月贝属

拉丁属名Amussium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暖水性种。澳大利亚东北部及新喀里多尼亚有分布。在我国仅分布在南部沿海,但主要分布在北部湾。仅见于潮下带,多栖息在10-40米的浅海海底。

形态特征
贝壳较大,呈圆形。一般壳长96毫米,壳高94毫米,壳宽18毫米,两壳较薄,略等。壳顶尖小,位于背缘中部;前后两耳较小,略等。壳关闭时,前缘及后缘留有细长孔。壳表光滑具光泽。两壳色不同:左壳呈深红色,壳顶部具有褐色波折状花纹。放射线细,呈褐色,不明显;生长纹明显,常呈不均匀的褐色环线。贝壳内面近壳缘处呈淡黄色,外为淡紫色窄缘,细放射肋近壳缘处明显。右壳呈白色,边缘呈淡黄色而略带粉红色;壳内面白色,壳缘处黄色,放射肋明显。外套缘厚,具发达的触手;外套眼较发达,位于触手的基部。闭壳肌较大,一个,约位于贝壳中部稍近背缘。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繁殖习性
繁殖期在北部湾是10月至翌年3月,5-9月采捕。

三疣梭子蟹(莱州湾群体)


[学名]: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资源名称]: 三疣梭子蟹(莱州湾群体)
[外文名]: Swimming crab
[别名]: 海蟹、大蟹
 
[形态特征]:
 
头胸甲很宽,梭形,具有3个疣状突起,前侧缘有9个齿,末齿特别长大而向左右突出,螯足长大,长节的前缘有4齿。额缘具4枚小齿。头胸甲呈茶绿色,第4胸足的背面都带紫色和白斑云纹。雄性蓝绿色,雌性深紫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山东省  [原产地区]:烟台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24  
[地理分布]:分布在我国山东半岛莱州湾水域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昼伏夜出,多在夜间觅食,夜间有明显的趋光性。在春夏季繁殖季节常到近岸3-5米的浅海产卵。秋末冬初则逐渐移居到10-30米的泥沙海底越冬。在繁殖洄游或索饵洄游季节,常集群活动。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高繁殖力
[食性]:肉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其它
[资源状况]:

海南猪


海南猪(Hainanpig)原产于海南岛北半部及东、西部沿海地区的屯昌县、临高县、文昌市、定安县、海口市等市县。目前分为临高猪、屯昌猪、文昌猪和定安猪四个类群。

1975年开展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时,根据海南各地猪种的体型外貌特征,确定文昌猪、屯昌猪和临高猪为地方猪品种,收入《广东省畜禽资源汇编》。1983年把海南上述三个地方猪品种统一命名为海南猪,收入《中国猪品种志》。2006年在海南省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中发现,定安县境内本地猪群体数量大,且在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方面与屯昌猪有一定的差异,2007年经海南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审定,将定安本地猪列为海南猪中的一个类群。2008年11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专家和海南省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专家交流情况后,同意把定安猪作为一个类群列入海南猪品种。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文昌猪主要分布在文昌市和琼海市;屯昌猪主要分布在屯昌县、澄迈县、定安县、海口市、保亭县的部分地区;临高猪主要分布在临高县、儋州市以及澄迈县、东方市和昌江县的部分地区;定安猪主要分布在定安县及琼海市的部分地区。屯昌猪、临高猪、定安猪在海南省其他各市县也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海南猪产区多为沿海平原及丘陵地区,海拔200~500m。年平均气温23~25℃,全年无霜冻;年降水量1800~2000mm,相对湿度80%~85%。土壤以壤土和沙质壤土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是甘薯,一年三熟(即两茬水稻、一茬甘薯)。花生是当地主要油料作物,木薯产量也较高;橡胶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其次有椰子、槟榔、胡椒等;热带水果、冬种瓜菜数量很大。由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青绿饲料很丰富。此外,沿海渔港很多,鱼虾下脚料是主要的蛋白质饲料。海南岛四面环海,饲料资源丰富,为海南猪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逐步形成海南猪早熟、易肥、皮薄、骨细、肉质鲜美的特点。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海南猪产区均为汉族(占岛内人口70%)聚居地区,据史料记载,海南的汉族主要是明末从福建省移人的,所以有人认为海南猪起源于福建的地方猪。但海南猪的体型外貌特征更接近广东的地方猪种,且历史上海南为广东省所辖,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是从广东引进的。也有少数人认为海南猪是由海南的原始猪品种培育而成。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年海南猪存栏35万余头,其中母猪3.34万余头(44.5%在定安县境内,26.25%在屯昌县境内,23.4%在文昌县境内,5.84%在临高县境内),公猪178头(86%在定安县境内)。与《中国猪品种志》记载的1979年约有繁殖母猪13万头相比,数量明显减少。

经过30多年的变迁,海南猪的各类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文昌猪的饲养数量大幅下降。至2006年底存栏文昌猪母猪7800余头、公猪4头。原产地文昌市的文昌猪数量很少,全市仅有8头母猪(其中公坡镇6头、宝芳镇2头),境内已没有公猪。20世纪70年代,文昌猪的饲养量曾达40万头,是海南地方猪饲养量最大的类群。至80年代,由于外来良种猪的大量引进,文昌猪饲养量减少20多万。90年代由于大力发展冬种瓜菜,饲料地面积减少,文昌猪饲养量继续大幅度下降。文昌猪已濒临灭绝。

临高猪的存量逐年减少。据2006年底调查,临高县及周边的澄迈、儋州等地共有纯种临高猪基础繁殖母猪1956头、公猪9头。20世纪6070年代,由于交通闭塞及物流不畅等原因,临高猪的发展处于相对较好的历史时期,纯种猪数量迅速增加,当时临高县约有临高猪10万头,临高乳猪成为海南著名的四大名吃之一。80年代后期由于外来猪种的冲击,加上人们对临高猪生物学特性认识不足,导致临高猪数量锐减,至90年代末已处于濒危状态。

屯昌猪目前存栏量仅次于定安猪。2005年存栏屯昌猪母猪8700余头、公猪12头,多为细骨型。并广泛用于经济杂交。

2006年定安县存栏定安猪17200余头,其中可繁母猪14800余头、种公猪150余头,多为大骨型,中心产区为龙门、雷鸣、黄竹、龙湖和岭口镇。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海南猪属中偏小型地方猪,成年猪体质结构比较紧凑。头小,鼻梁稍弯,额宽,头上有倒八字形皱纹,耳小而薄、直立、并稍向前斜。臀部肌肉发达,飞节处有皱褶。毛色白多黑少,从头部沿背线直到尾根,有一条黑色黑皮的宽带,俗称黑背条,下颏、颈下、胸腹侧及四肢均为白色,黑白之间有一条宽2~4cm由黑皮白毛的灰色带,额正中有倒置的白皮白毛的三角星,乳头多为7对。

文昌猪的头形分为虎头型、鼠头型和中间型三种。虎头型的头较大,嘴筒短粗,额部有不规则的皱纹;鼠头型的头形似老鼠,嘴筒尖长,额部无明显皱纹,耳小而直挺;中间型介于两者之间。

屯昌猪属小型花猪,体质结构为细致紧凑型。体型分两种类型,大骨型和细骨型,大骨型(即定安猪)骨架较粗大,体重也较大;细骨型则相对较小。胸围与体长的比例为1:1~1.2。

2.体重和体尺据海南省定安县畜牧局2006年调查,9头公猪平均体重77.56kg,15头母猪平均体重121.53kg。各类群的公猪和母猪因月龄和饲养方式不同体重、体尺有差异(表1)。公猪一般在3~4月龄、体重15~17.5kg开始使用,故生长发育受到限制,体型比母猪小。与《中国猪品种志》记载的20世纪70年代,12月龄公猪体重68kg、成年母猪体重94.3kg比较,差异不大。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海南猪性成熟早,公猪20~30日龄、体重5kg时开始爬跨,3月龄性成熟,体重约15~17.5kg便开始利用。母猪3~4月龄、体重15kg左右第一次发情,一般在7~8月龄、体重35~40kg时才配种。在规模化种猪场,公猪240日龄开始配种,母猪180日龄开始配种。利用年限母猪6~7年、个别为8年,公猪5~6年。母猪发情周期16~19天,妊娠期112~117天。在农村饲养的仔猪一般2月龄断奶,规模猪场仔猪1月龄左右断奶。

2006年对临高、定安猪繁殖性能的调查结果见表2,与1975年调查的结果类似,未出现大的变化。与1986年出版的《中国猪品种志》中记载,3岁以上(96窝)母猪产仔12.2头比较,差异也不大。

2.育肥性能海南猪多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部分以放牧为主,生长速度慢,不同的育肥试验,由于饲料条件不同,结果相差比较大。

在2006年的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中,采用传统饲养,在屯昌县农村选取3头屯昌猪进行试验,60日龄断乳后育肥150天,平均体重47.3kg,日增重270g。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在2006年9月11日(公、母猪各3头)和2007年12月3日(公、母猪各4头)以及定安县畜牧兽医局在2007年7月19日(公、母猪各2头)的测定,以饲养期6个月计算,在现有农村饲养条件下,以当地饲料饲养,定安猪日增重公猪214g、母猪172g,料重比5.06。

据《中国猪品种志》记载的19641965年,育肥猪各类群因始重和终重不一日增重有所差异,分别为文昌猪363g、屯昌猪295g、临高猪147g。与2006年调查情况相似。

2006~2007年对临高猪、屯昌猪和定安猪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质测定,结果见表3。

据《中国猪品种志》记载,华南农学院1981年对海南猪的测定,10头宰前体重74.58kg的育肥猪,屠宰率69.4%,瘦肉率38.52%,眼肌面积25.48cm2,6~7肋间背膘厚42.4mm。

2006年定安县测定6头育肥猪的肌肉品质,结果见表4。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临高猪、屯昌猪保护区和保种场,未进行系统选育。

临高猪20世纪50年代后曾进行过良种登记工作,90年代末农业部曾将临高猪纳入保种计划,并兴建了临高猪保种繁育场,提出过保种繁育计划,后由于市场限制等多方面原因使临高猪保种繁育工作受到局限,使临高猪数量锐减。

20世纪70年代,屯昌县畜牧部门引进巴克夏猪作父本,对屯昌猪进行改良杂交,杂种母猪约占20%。80年代购进长白猪和大白猪公猪,与屯昌猪母猪进行经济杂交,因杂种猪为白色,不受群众欢迎,杂交比例不足10%。从80年代末开始,屯昌县开始引进杜洛克猪公猪进行经济杂交,杂种猪为黑色,杂种优势显著,极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杂交育肥猪的肉质风味好,受到市场欢迎,屯昌县均以黑猪品牌开拓市场。目前,屯昌县95%以上的母猪与杜洛克猪公猪进行经济杂交,杂种猪日增重450~500g,瘦肉率48%~50%。

采用保种场保护定安猪。1977年建立定安县种畜场,制定了定安猪选育保护计划,保护区不引进其他品种。1995年海南省农业厅建立了定安猪保种场,1997年定安县委县政府建立定安猪保护区,2003年农业部立项扶持建立定安猪种猪场。2003年定安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提出定安猪杂交利用产业化发展计划,扶持建立定安猪保种场。2004年定安县扶贫办公室投资建设2个定安猪种猪示范基地,同年饲养定安猪能繁母猪都在100头以上、种公猪6头以上。定安县畜牧兽医局非常重视定安猪猪种资源保护工作,未经许可不允许在定安猪饲养主产区引进其他品种猪。

五、品种评价

海南猪曾是海南省饲养的当家品种,是海南岛高热条件下长期选育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活动敏捷、耐热、耐粗饲、抗逆性强、合群性好、繁殖力较强、肉质鲜美等优点,适于放牧饲养。但其体型小、生长发育慢。与杜洛克猪公猪杂交,优势明显,现成为主要的利用方式。今后应建立和健全保种场、保护区,加强保种、选育工作,以利用促保种。

皱肋文蛤


[学名]: Meretrix lyrata(Sowerby)
[资源名称]: 皱肋文蛤
[别名]: 琴文蛤
 
[形态特征]:
 
壳呈三角卵圆形,前、腹缘圆,后端逐渐变尖。壳顶位于中央偏前。小月面呈矛头状,中线稍弯曲。楯面卵梭形,韧带粗短,两者均呈黑褐色。壳面具灰黄色壳皮。生长线粗宽呈肋状,偶有分叉或被光滑面所间断。壳内面白色,后背缘呈紫褐色。铵合部具主齿3枚,前侧齿1~2枚。前闭壳肌痕长卵圆形,后闭壳肌痕近梨形。
 
[原产地区]:我国的广东、广西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越南、菲律宾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潮间带至浅海沙底。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优质
[食性]:滤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其它埋栖 [生活区域]:埋栖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

海南拟[餐鱼]


[学名]: Pseudohemiculter hainanensis Nichols et Pope
[资源名称]: 海南拟[餐鱼]
[别名]: 蓝刀
 
[形态特征]:
 
体长,稍侧扁,背部较厚且平直。腹棱不完全,自腹鳍至肛门。头尖形。吻尖,吻长大于眼径。口端位,斜裂,口裂后端接近眼前缘的正下方;下颌中央具1凸起,与上颌中央的凹陷吻合,上下颌约等长。眼后缘至吻端的距离大于眼后头长。眼间宽而稍凸,眼间距大于眼径。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鳞中等大,侧线完全,侧线前部向下倾斜,达胸鳍后端急弯折与腹部平行行于体侧中轴之下,在臀鳍基后上方折而向上延至尾柄中央。 背鳍具较细短的硬刺,刺长等于或小于鳃盖后缘至眼中部的距离,背鳍起点约在吻端至最后鳞片距离的中点。胸鳍尖,其长短于头长,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短于胸鳍,末端距肛门较远,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距腹鳍基较至尾鳍基为近。尾鳍分叉深,叶端尖,上叶略短于下叶。 体呈银色。浸制标本体背灰褐色,常具黑色小点,腹部浅色。背鳍、尾鳍灰色,其余各鳍浅色。背鳍最长分枝鳍条灰黑色,尾鳍散布黑色斑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桂林、柳州、崇左等市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桂江、融江、左江的支流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在水的中上层,好集群,为山溪小型鱼类。

海南鲤


[学名]: Cyprinus (Cyprinus)carpio Linnaeus
[资源名称]: 海南鲤
[外文名]: Hainan carp
 
[形态特征]:
 
体形较粗壮,头较小,头后部隆起。背较高。体宽。口亚下位,略呈马蹄。上颌包着下颌,吻纯,能伸缩。须2对,吻须长约为颌须长的1/2。体被有较大鳞片,体色随栖息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通常体背部黑灰色,体侧金黄色,腹部白色。臀鳍和尾鳍下叶淡橙红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海南  [原产地区]:海南  
[气候带]:热带 [地理分布]:黑龙江与绥芬河水系及支流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属底栖性鱼类,喜在水体下层活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4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水晶凤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