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肋文蛤

[学名]: Meretrix lyrata(Sowerby)
[资源名称]: 皱肋文蛤
[别名]: 琴文蛤
 
[形态特征]:
 
壳呈三角卵圆形,前、腹缘圆,后端逐渐变尖。壳顶位于中央偏前。小月面呈矛头状,中线稍弯曲。楯面卵梭形,韧带粗短,两者均呈黑褐色。壳面具灰黄色壳皮。生长线粗宽呈肋状,偶有分叉或被光滑面所间断。壳内面白色,后背缘呈紫褐色。铵合部具主齿3枚,前侧齿1~2枚。前闭壳肌痕长卵圆形,后闭壳肌痕近梨形。
 
[原产地区]:我国的广东、广西 
 
[地理分布]:中国、日本、越南、菲律宾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潮间带至浅海沙底。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优质
[食性]:滤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其它埋栖 [生活区域]:埋栖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

相关阅读

皱唇鲨


中文名称 皱唇鲨
拉丁名称 Triakis scyllium Muller et Henle
英文名称 banded dogfish, incense burner, kora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真鲨目
拉丁目名 Carcharhiniformes
中文科名 皱唇鲨科
拉丁科名 Triakidae
中文属名 皱唇鲨属
拉丁属名 Triaki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颇延长,前部较粗大,后部细小。头宽扁,头宽大于头高,头长约为全长的1/5。尾细长,比头和躯干稍长。尾基上下方无凹洼。吻中长,背视弧形,前缘广圆,侧视钝尖。眼小,椭圆形,距吻端较距第一鳃孔为近,眼径与第一鳃孔等长。瞬褶平横外露,外侧有一深沟。鼻孔宽大,距口端较距吻端近许多,约与眼径等长。前鼻瓣圆形突出,几盖没出水孔。口较宽,口宽大于口前吻长。下颌较短狭,口闭时牙暴露。唇褶发达,上唇褶宽扁而长,向前直延,外侧具一深沟,褶长大于上颌长的1/2。下唇褶比上唇褶稍短小,后侧也具一深沟。牙细小密列,多行在使用,第牙具1中齿头及1~2对侧齿头。喷水孔小,长椭圆形,位于眼后,与眼的距离约等于眼径的1/2,最后2个鳃孔位于胸鳍基底上。
背鳍2个。第一背鳍距腹鳍比距胸鳍稍近,起点稍后于胸鳍里角,上角圆钝,后缘凹入,下角延长尖突,几伸达腹鳍起点上方。第二背鳍与第一背鳍同形稍小,起点前于臀鳍起点。基底长比距尾鳍基的距离稍长。尾鳍中长,约为全长的2/9,上叶颇发达,下叶前部圆钝突出,中部颇宽短,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三角形突出,与上叶连接,尾端钝圆,后缘斜直。臀鳍比第二背鳍小许多,起点几与第二背鳍基底中部相对,外角圆钝,后缘凹入,里角延长尖突,伸越第二背鳍下角。腹鳍比背鳍小,近方形,位于背鳍间隔前半部下方,后缘斜直或微凹,外角和里角圆钝。鳍脚宽扁,后端钝尖。胸鳍比第一背鳍稍大,后缘稍凹,外角圆钝,里角广圆,鳍端伸达或伸越第一背鳍起点。

体灰褐色,具暗褐色横纹约13条和许多大小不一的黑斑。腹面白色,有时也具小黑斑。

文蛤人工育苗


1.亲贝选择:选择体长为4厘米以上,外完整无损伤,个体得,软体部丰满的文蛤作亲贝。

2.刺激催产:将选出的亲贝进行5~7小时阴干刺刺激,然后用海水进行3~5小时流水冲击,再将亲贝放入含0.15~0.25氨的海水中浸泡(以25~28%)分析纯氨水作为100%,加过滤海水配制到所需要的浓度),用三结合的方法进行刺激,在亲贝于氨海水中浸泡的同时,若再给以逐渐升温,则能更佳的催产效果。通常浸泡不到30分钟,雄贝就会在出水管喷射出烟状乳白色精液,雌贝在出水管排出浅黄色的卵粒或卵块,沉降于水底。卵呈圆球状,卵径为72~90微米。

3.收集精卵、授精孵化:在亲贝开始排放时,必须按不同性别分别放到事前准备好的容器里,让其继续排放,直到排放停止后将精和卵分别用筛过滤,除去杂质和粘液后,进行授精。 4.培育与管理:在幼虫和稚贝培育期间,必须投喂适口饵料。文蛤育苗正值高温季节,在饵料种类的选择上要考虑高温的种类,如:绿光等鞭金藻、氏角毛藻、扁藻、胶藻、义鞭金藻以及其它底栖硅藻均可作为幼虫和稚贝的饵料。稚贝在室内经过一段时间培育,体长达到0.1厘米以上,即可移到室外大水泥池作过渡性中间暂养,当稚贝体长达到0.4厘米以上,便可移到选 定的海区放养。

拟皱唇鲨


中文名称拟皱唇鲨

拉丁名称Pseudotriakis acrages Jordan et Sny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Chondrichthyes

中文亚纲名板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Elasmobranchii

中文目名真鲨目

拉丁目名Carcharh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猫鲨亚目

拉丁亚目名Scyliorhinoidea

中文科名拟皱唇鲨科

拉丁科名Pseudotriakidae

中文属名拟皱唇鲨属

拉丁属名Pseudotriak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台湾省东北海域,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形态特征
体柔软,眼狭长,具瞬褶。喷水孔较大,唇褶很短。齿细小,有侧齿头。上下颌齿同形,数逾200行。第一背鳍低长,等于或长于尾鳍。

生活习性

卵胎生。海洋生。

肋蜒螺


中文名称肋蜒螺

拉丁名称Nerita costata Gmelin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蜒螺科

拉丁科名Neritidae

中文属名蜒螺属

拉丁属名Nerit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见于我国西沙群岛、广东;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壳半球形,结实。壳高17.6毫米,壳宽15.1毫米。螺旋部低小。体螺层占贝壳全部。壳面具10余条黑色粗大的螺肋。缝合线浅。壳口半月形。外唇边缘具黑色镶边,内缘加厚,有7枚齿,两侧齿尤为发达;内唇向外扩展与外唇相连,白色或淡黄色,有褶襞,内缘有4枚齿。厣半圆形。

生活习性
栖息于潮间带岩礁间。产于海南岛万宁、三亚沿海。海(水)生。

密肋粗饰蚶


中文名称 密肋粗饰蚶
拉丁名称 Anadara crebricostata(Reere)
生物代码 580020030010070003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蚶目
拉丁目名 Arcoida
中文科名 蚶科
拉丁科名 Arcidae
中文属名 粗饰蚶属
拉丁属名 Anadara
分布类型 海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贝壳较大,壳厚,呈长卵形,两壳近相等。壳高52.5mm,壳长71.0mm,壳宽
44.9mm,壳表具有扁平放射肋约42条,每条肋有2条细肋组成。壳面被棕色绒毛状壳皮。韧带面棱形。铰合部平直,齿小而密,壳内灰白色。
生活习性 生活在低潮带附近。

射肋珠母


[学名]: Pinctada radiata
[资源名称]: 射肋珠母贝
[外文名]: Pearl oyster
[别名]: 西印度珠母牡蛎
 
[形态特征]:
  贝壳略呈方形,壳形较斜。后耳小,前耳较大。壳表呈紫色、黄色或黄褐色,有的具蓝色或绿色放射带,或混有白色放射带。棘密,薄脆。贝壳内面珍珠层具蓝色或紫色光彩,边缘呈紫色或褐色。铰合部K,具卤。闭壳肌痕短而宽,略呈长椭圆形。
 
[原产国家]:中国、日本  [原产省份]:海南  [原产地区]:中国南海热带海域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全球南北两回归线之间,如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暖海种,以足丝附着在浅海岩石或珊瑚上。

齿舌纹肋扇贝


[学名]: Decatopecten radula Linnaeus
[资源名称]: 齿舌纹肋扇贝
[外文名]: Radula scallop
[别名]: 齿舌栉孔扇贝
 
[形态特征]:
 
壳略呈褶扇形,扁平。两壳略不等,右壳比左壳稍凸。左壳壳面黄白色,且有不均匀的紫色斑点;放射肋13条,每条主肋由2~3条细肋组成;同心生长线细密,形成极小而细密的鳞片层。右壳表面较淡,无斑点。壳内面白色,铰合部直。足丝孔极狭,具有小齿数枚。
 
[原产地区]:我国的海南新封、三亚、黎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中国南海、印度洋、菲律宾、日本奄美以南、新几内亚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自由生活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的海藻、石块下、泥或沙上。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肋(虫昌)螺


中文名称 肋(虫昌)螺
拉丁名称 Umbonium costatum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腹足纲
拉丁纲名 Gastropda
中文目名 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 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 马蹄螺科
拉丁科名 Trochidae
中文属名 (虫昌)螺属
拉丁属名 Umbonium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壳体小型,侧扁,略呈等边三角形,壳高10mm,壳宽14mm,壳质厚坚。壳面浅紫或浅棕黄色。螺层6层,螺旋部矮小,体螺层扁宽,螺层层面滑溜有光泽,缝合线较深。各螺层相接处隆起肋状,螺层间具左向细纹。底面隆突,光滑有亮泽,外圈甚宽,具紫色或棕色曲线斑纹,内圈较小,深紫或深棕色,滑溜。螺轴甚短,光滑,轴唇厚而平滑;外唇较薄,内壁光滑。脐部周围向外鼓胀,几成足形,无脐孔。
分布 中国福建,广东;日本中部和南部海域,印度洋。
生活习性 暖水性较强,生活于亚热带和热带海区,种群高丰度集中在亚热带海区:我所1981年1月在广东深圳海域采集调查,单位面积采获量达140个;据广东海岛资源综合调查(郭金富等,1994),本种在东海岛东南码头的中潮区,春季生物量为6.2Og/m2,栖息密度为68ind/m20多见于中、低潮区,从潮下带至20-30m砂质浅海中也多有发现。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61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锈粗饰蚶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