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15

中文名称 眼镜鱼
拉丁名称 Mene maculata(Bloch et Schneider)
英文名称 Spotted moon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眼镜鱼科
拉丁科名 Menidae
中文属名 眼镜鱼属
拉丁属名 Mene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Ⅳ,46;臀鳍31;胸鳍16;腹鳍Ⅰ-5;尾鳍17。
体甚侧扁,形似一片眼镜,背缘稍弯曲,腹缘甚凸出,薄锐如刀锋;体长为体高1.4倍,为头长3.3倍。尾柄短而侧扁。头小,侧扁,高大于长,背缘锐,有高的枕骨嵴;头长为吻长2.2倍,为眼径3.3倍。眼圆形,中等大,几位于头侧中部,稍近于鳃盖后缘与头背缘,无脂眼睑。鼻孔2个,裂缝状,前鼻孔很小,后鼻孔大,两鼻孔间距离很近,位置高,后鼻孔之下缘与眼上缘在同一水平綫上,距眼前缘较距吻端为近。口小,几呈垂直形。前颌骨能伸缩,上颌骨宽,垂直状,几与眼前缘平行,下颌稍长于上颌。上下颌有绒毛状牙带,腭骨无牙。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鳃耙细长,8+23;假鳃大。前鳃盖与鳃盖骨边缘均圆滑。

皮肤光滑,鳞片不易看到。侧綫始于鳃盖后缘紧上方,分为二枝,一枝斜向头背部,弯至背鳍鳍条始部之基底处,另一枝几与背缘平行,不达尾基,仅达背鳍基底后端,侧线上鳞片看不出,仅能见二条平行而又处处间断的细黑綫。

背鳍一个,基底甚长,有4条退化状鳍棘,46鳍条,前部不分叉之数鳍条较长。臀鳍基底长于背鳍基底,幼鱼时有2鳍棘及正常形的鳍条。成鱼时,棘消失,大部鳍条包于皮下,仅末端露于皮外。胸鳍短宽,短于头长。腹鳍胸位,有一短鳍棘与弓鳍条,幼鱼时鳍条细长,成鱼第一鳍条甚长。尾鳍又形。

幽门盲囊数不很多,形状较长。有鳔。

背部深蓝色,腹部银色而稍带淡黄,侧线上下缘共有2~4列蓝绿色小斑。背鳍淡黄绿色,尾鳍淡蓝色,臀鳍及胸鳍淡黄色,腹鳍蓝色。

相关推荐

眼镜蛇是保护动物吗


众所周知,眼镜蛇是一种毒性很大的蛇,被眼镜蛇咬了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得当可能就会丢掉生命了。有的小伙伴就会好奇,这种蛇是不是保护动物呢?被咬了要怎么办呢?

一、眼镜蛇是不是保护动物呢?

很明确的说,眼镜蛇在中国是保护动物,但只是在某些省份是保护动物,例如在我国的上海、湖南及贵州,眼镜蛇就是保护动物,在其他省份则不是。而且由于眼镜蛇在世界上的种类众多,并不是所有的眼镜蛇都是保护动物。我们在这里说的保护动物只是中国的中华眼镜蛇。

眼镜蛇属目前在世界上大约有20多个确认品种,但由于在分类学上存在争议,所以并不能明确的给出具体的种类数量。眼镜蛇在世界上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中东,东南亚,非洲,印尼等地。在中国,湖南的永州是眼镜蛇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即说的是永州的眼镜蛇,

如今的眼镜蛇已经能够通过人工进行养殖了,在最近十年,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养殖技术也相对比较完善了。眼镜蛇的毒液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在镇痛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且副作用较小。加之眼镜蛇的蛇肉经过处理后十分鲜美,各地养殖眼镜蛇的热情都很高。

二、被咬了怎么办?

被眼镜蛇咬了首先不要慌张,也不要剧烈运动,防止毒素被随着血液的流动进入心血管。如今医学发展水平已经较高了,对眼镜蛇的毒素有对应的血清进行治疗,而我们要注意的就是被咬伤以后的前期处理工作,以防毒素扩散。

被咬以后,首先要就地取材,在伤口的近心端进行捆扎,以阻断静脉回血,也就是阻止毒液的扩散。其次要对伤口进行尽快的排毒,常规做法是先皮肤消毒,沿牙痕作纵行切口1.5cm,深达皮下,或作十字形切口,并用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伤口的周围挤压,使毒血排出,然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对伤口进行清洗。另外对于蛇毒还可以进行吮吸,防治蛇毒进一步扩散。做完这些以后,尽快去医院进行就医,使用解毒血清,否则依旧会危及生命。

通过这些介绍,你对眼镜蛇有了相关了解了吗?大家在野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各种蛇类,以免被咬伤,轻则伤人,重则失去生命。

被眼镜蛇咬了怎么办


众所周知,眼镜蛇是一种毒性很大的蛇类,甚至说眼镜蛇在身首分离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活性咬人,那么,被眼镜蛇咬了怎么办?还有救吗?

一、什么是眼镜蛇?

在我国,眼镜蛇主要分布在南方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尔可见,尤其以湖南永州的量多。

多数眼镜蛇体形很大,可达1.2-2.5米长。眼镜蛇毒液为高危性混合毒液。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颈部皮褶。该部位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吓对手。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皮褶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同时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

眼镜蛇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在中国统称是眼镜蛇。实际上在中国只有4属8种左右,如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主要剧毒蛇。

二、被眼镜蛇咬了怎么办?

被眼镜蛇咬了肯定是有救的,现代医学条件已经满足治疗血清的提取,只要及时就医,一切就都是可以挽救的。但如果是在野外被眼镜蛇咬了,就要采用以下几个方法自救了。

1、蛇伤发生后应就地取材,于伤口的近心端缚扎,以阻断静脉回血而不妨碍动脉血流为原则被咬伤后不宜奔跑,以免加速血流和蛇毒吸收.缚扎时间不要太长,应每隔15~30min稍放松1次,每次1~2min,一般在伤口排毒或服药后1h可解除缚扎.咬伤已超过12h则不宜缚扎。

2、局部处理。早期局部有效的去毒处理非常重要,原则是尽快对伤口作排毒,破坏蛇毒和阻止蛇毒吸收。

排毒:①扩创法:常规皮肤消毒后,沿牙痕作纵行切口1.5cm,深达皮下,或作十字形切口,并用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伤口的周围挤压,使毒血排出,并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复多次冲洗,使蛇毒在伤口破坏,减少播散及全身中毒。②烧灼法:如当时在野外被毒蛇咬伤,可用火柴头5~7个放在伤口上点燃烧灼1~2次,局部高温可使蛇毒蛋白凝固丧失毒性。③吮吸法:用口吮,拔火罐或抽吸器等方法,将伤口毒血吸出,也可加用扩创法。如吮吸者口腔粘膜有炎症或破损时,不宜作吮吸法,以免引起中毒。

看完这篇文章,您一定也知道答案了吧,希望大家都远离眼镜蛇的伤害。

墨头鱼(东坡鱼)


中文名称 墨头鱼(东坡鱼)
拉丁名称 Garra pingi pingi(Tchang)
地方名称 墨鱼、鸟棒、黑鱼、鮇鱼(《本草纲目》)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墨头鱼属
拉丁属名 Garra Hamilton,1822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10;臀鳍条3,5;侧线鳞50;下咽齿3行,245一542;脊椎骨45。体长为体高的4.8倍;为头长的5.1倍,为星柄长的5.8倍一为尾柄高的8.4倍。头长为吻长的1.8倍,为眼径的5.4倍,为眼间距的1.8倍。体长,稍呈圆筒形,腹面在腹鳍之前较平,尾部侧扁。头宽而扁平。吻钝,前端有角质突起。口下位。无须。一上唇吻皮向腹面包下,其边缘分裂呈栉状,下唇宽大,一呈椭圆形吸盘,中央有一肉质垫,周缘游离,上有小型乳状突起,其前缘与肉质垫之间有一深沟相隔。眼小,位置较高。鳞中等大,腹鳍前腹面的鳞片埋于皮下。背鳍边缘凹形,起点在腹鳍之前。偶鳍呈水平位置。尾鳍分叉深。体褐色,背部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各鳍灰黑色。
生活习性 喜栖息在水流湍急、水底多岩石的环境中,常以吸盘吸着在石块上,为底栖性鱼类。主要以着生藻类、植物碎届为食,有时也吃水生昆虫的动虫。

剑尾鱼


学名 剑尾鱼
拉丁名 Xiphophorus helleri
英文名 Swordtail.
俗名 红剑鱼
分类地位 鳉形目花鳉科
原产地 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
形态特征 小型鱼,成年个体全长7~10cm,体纺锤形、头尖尾长。红剑鱼遍体通红,是水草缸中的调色者,俗话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正是它的写照。另外,雄性携长剑、雌性着圆裙(圆形尾),性别特征分明,也是其它鱼类少见的。
生活习性 性情温和而活泼,动静适度。喜欢弱碱(PH7.5~9.0)性的硬水(10~15DH),水温20~28℃。以卵胎生形式繁殖,6~8个月性成熟,雄鱼的臀鳍第一鳍条特化为交配器,进行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鱼体内孵化出苗后被产出。有性转化的习性,当群体中没有了雄性的时候,会有最强壮的雌鱼转化为雄性,该雄鱼有完全正常的雄性功能。这种性转化是单向的,即不会从雄性转化为雌性。
主要养殖技术 容易养殖的入门鱼,使用曝气的自来水,加一些盐,再往缸里放一些珊瑚砂,或者用珊瑚砂作为过滤器内的滤材,即可获得理想的水质。投喂碎的干饲料,或者小型动物性饲料如水蚯蚓、枝角类、摇蚊幼虫等。可与体格相近的其它热带鱼混养。

蝰鱼


中文名称蝰鱼


拉丁名称Chauliodus sloani Schneider

英文名称viperfish, Sloan's viperfish, Sloan's fangfish, fanged viperfishv, deepsea viper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鲑目

拉丁目名Salmo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巨口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Stomioidei

中文科名蝰鱼科

拉丁科名Chauliodontidae

中文属名蝰鱼属

拉丁属名Chauliod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各大洋,我国产于南海及东海外海。

形态特征
背鳍起点在头的后方,远位于腹鳍前方。体上有5纵行六角形区,每一六角形区有易脱落的鳞。上颌不能伸缩。两颌齿大而尖长。前颌骨上有4牙齿,其中第二齿最长,颏须短小或不存在。前颌骨第三齿短于第四齿,眶后发光器圆形,在眼后缘下方,背鳍5-8鳍条,臀鳍10-13鳍条,胸鳍9-14鳍条,腹鳍7鳍条,下腹发光器62-72,前下侧发光器41-49,脊椎骨53-62;蝰鱼体暗银色。

生活习性
海(水)生。

麦穗鱼


中文名称 麦穗鱼
拉丁名称 Pseudorasbora parva(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 topmouth minnow
地方名称 罗汉鱼、肉碗儿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麦穗鱼属
拉丁属名 Pseudorasbora Bleeker,1860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鳍条3,7;臀鳍条3,6;侧线鳞36~38;下咽齿1行,4~4或5~5,齿纤细,尖端呈钩状;鳃耙细小,排列稀疏,外侧13~15;脊椎骨29~31。体长为体高的3.5~3.9倍,为头长的4.1~4.6倍,为尾柄长的4.0~4.6倍,为尾柄高的7.8~8.3倍。头长为吻长的2.6~2.8倍,为眼径的3.3~3.8倍,为眼间距的2.0一2.5倍。体稍延长。头小。口小,上位。下颌略向上突起,且长于上颌。口角无须。背鳍、臀鳍无硬刺,背鳍起点在吻端至尾鳍基部的中点。臀鳍起点距腹鳍基部比距尾鳍基部为近。胸鳍不达腹鳍。尾鳍分叉。测线完全。鳔2室。腹腔膜银白色。体背及体侧上半部呈灰黑色,腹部银白色。自吻端通过眼中部沿体侧中轴直达尾给基部纵贯一黑色条纹。体侧每个鳞片的后缘均有一半月形的黑色斑纹,幼鱼更为显著。在生殖季节,雌鱼产卵管稍延长;雄鱼体色变为暗黑色,头部有粗糙的珠星出现
生活习性 通常喜栖息于水草丛中。太湖地区的麦穗鱼,1龄鱼即达性成熟。产卵期持续时间较长,为4~6月份。卵椭圆形,具粘性。卵粒密集地粘附于竹桩、木桩及其它附着物上,排列整齐。在并列的数排卵粒中发育期常不一致,可能产卵是断续进行的。在孵化期,雄鱼常有守护习性。在水温22.5~24.5℃左右时,约经3天胚胎即可孵出,刚孵出的仔鱼体长为4.4~4.6毫米,具有36对肌节。以浮游生物为主,其中挠足类和枝角类最多,在太湖可占食物总量的90%;其次为藻类和水草,也吃昆虫。

公鱼


[学名]: Hypomesus olidus
[资源名称]: 公鱼
[别名]: 黄瓜香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Ⅲ-7,胸鳍条Ⅰ-10,腹鳍条Ⅰ-7,臀鳍条Ⅲ-11~17。纵列鳞55~63。鳃耙32~34。幽门盲囊2~4。 体长为体高的6.0~6.8(6.4)倍,为头长的5.1~5.5(5.3)倍,为尾柄长的1.2~1.8(1.5)倍,为尾高的15.6~17.6(16.8)倍。头长为吻长的3.0~3.3(3.1)倍,为眼径的3.3~4.2(3.9)倍,为眼距的3.8~4.8(4.3)倍 。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1.4(1.1)倍。 体长侧扁。头较长。口端位,口裂较大,上下颌具绒毛状细齿,上颌骨后延至眼下缘。眼大。背鳍起点位于体中部,背鳍于腹鳍相对。胸鳍较小。具脂鳍。尾鳍分叉较深。肛门紧靠臀鳍。鳞细小,侧线完全。鳔一室 ,鳔管连于鳔后端。背部为绿色,体侧银白色。鳞片边缘有暗色小斑。鳍灰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黑龙江省  [原产地区]:黑龙江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黑龙江中游。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水温低,水质澄清的水域,喜在岸边游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71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配景轮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