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角镜蛤

中文名称 突角镜蛤
拉丁名称 Dosinia Cumingii(Reeve)
生物代码 580020080210050006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 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 帘蛤科
拉丁科名 Veneridae
中文属名 镜蛤属
拉丁属名 Dosinia
分布类型 海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贝壳呈圆形,稍膨胀,壳高与壳长相等,两侧不等。壳高49.7mm,壳长50.2mm,壳宽24.mm。壳顶稍突出,位于背缘中央偏前,贝壳背后缘往下倾斜,前腹缘圆,壳表棕黄色,具有宽的淡棕色放射状色带和明显的同心生长轮脉。壳内面棕黄色,铰合部较宽,两壳各具发达的主齿3枝。
生活习性 热带种,产于海南岛澄迈沿海,见于我国台湾以南

相关推荐

日本镜蛤


[学名]: Dosinia japonica
[资源名称]: 日本镜蛤
[形态特征]:
  贝壳中、大型,略侧扁,壳质重厚。壳顶尖,位于贝壳前方1/3处。顶尖倾向前方,由壳顶往前方弯曲、往后方斜直。贝壳前、后端圆,由此往腹缘成规则的半圆形。壳面白色。同心生长纹较平、排列紧密,纹间沟窄而浅。在贝壳前、后缘的同心生长纹略翘起成薄片状。小月面深凹,心脏形,界线十分清楚。楯面界线清楚,长披针形,前半部为黄棕色,为半埋在壳内的韧带所占据,后半部有略呈凹陷,宽的楯面。 贝壳内面白色,铰合部宽,其腹缘弯曲。左壳前侧齿小,微突出壳面;前主齿薄,中央主齿粗大,由壳顶部斜向后方;后主齿斜长;右壳有两枚前侧齿,当中的齿窝较浅,前主齿薄,中央主齿粗壮,后主齿距中央主齿较远、长,沿韧带脊斜行。前、后闭壳肌痕、外套痕十分清楚,外套窦弯入深,末端达到贝壳中部,先端尖。贝壳内缘光滑。
 
[原产国家]:中国、俄罗斯、朝鲜、日本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我国北起鸭绿江口南至海南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我国从北向南均有分布。俄罗斯远东海,朝鲜,日本也广泛分布。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间带至浅海73米的泥沙中,由于水管较长,潜埋较深。

薄壳镜蛤


[学名]: Dosinia laminata
[资源名称]: 薄壳镜蛤
 
[形态特征]:
 
贝壳中型,两壳侧扁,壳质较薄脆。壳高44.5-56.5毫米,壳长44-56毫米,壳宽22-23毫米。壳顶平,位于贝壳中部略偏前方。由贝壳顶向前微弯曲,向后斜圆。贝壳前端位置较高,圆,往下方略向外扩展,腹缘圆,后缘亦圆,略呈截状。整个贝壳呈不规则的圆形,高度与长度几乎相等。壳面白色或肉灰色,生长纹很细蜜,在壳面仅见到细而平的同心纹。壳内面白色或肉色。铰合部窄且长,韧带脊厚,长。前后闭壳肌痕、外套痕清楚,外套窦弯入特别深,斜伸至贝壳中部近前方,先端钝圆。
 
 
[原产国家]:中国、新加坡  [原产省份]:辽宁  [原产地区]:大连  
[气候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在我国分布北起辽宁大东沟,南至海南琼山北巷。日本陆粤湾至九州,朝鲜半岛,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都有分布。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间带中、下区泥沙底质,潜埋较深。

突吻鮈


中文名称突吻鮈

拉丁名称Rostrogobio amurensis Taranetz

英文名称Amur gudge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突吻鮈属

拉丁属名Rostrogobio Taranetz,1937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黑龙江、辽河水系,及内蒙古。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6,侧线鳞39-42,鳃耙13-16,下咽齿一行,5-5。

头长为体长的22.1%-23.7%,体高为体长的12.8%-15.6%,尾柄长为体长的15.8%-18.2%,尾柄高为体长的5.6%-6.4%,吻长为头长的33.5%-41.7%,眼径为头长的25%-27%。

体细长,胸腹部平坦,自头部向后逐步缩小,形成尾柄细长。头虽短,仍大于体高。吻钝,鼻孔前下陷,显得吻突出。口下位,呈弧形,唇发达有乳突,上唇较大,排成一排,下盾分三叶,两侧叶边缘呈流梳状,后缘游离,在口角处与上唇相连。中叶为一对较大的乳突。上、下颌均有发达的角质边缘。口角须一对,长度小于眼径。眼大。鳃耙不明显。下咽齿细,呈钩状。腹面自胸部至腹鳍基部之前方裸露无鳞,背鳍无硬刺,胸鳍、腹鳍呈圆形,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部稍后。肛门近于腹鳍。尾鳍分叉两叶尖。

腹腔膜灰白色。鳔二室,前室包于圆形的韧质膜囊内。

背部两侧棕色,体侧中轴有8-10个长形黑色斑点,背部的斑点不明显。腹部灰白色。尾鳍上有小黑点,其余皆灰白。

生活习性
黑龙江突吻鮈喜栖息于有流的河道中。体长4厘米性成熟,6-7月间产卵,为漂浮性卵。黑龙江突吻鮈与其他的亚科鱼类不一样,是以浮游植物为食,其次是底栖生物。

淡水生。

德国镜鲤选育技术


德国镜鲤选育系选育可分夏花、鱼种、一龄鱼、二龄鱼和后备亲鱼5个时期进行选种,采用混合选择方法,选种标准:生长快,个体重量较大,体型符合良种标准,体色纯正,发育正常和体表侧线上无鳞侧线不分枝的个体。当年鱼体重达150g以上,二龄鱼体重达800g以上,三龄鱼体重1500g的个体。

选育方法
(1)夏花鱼种选育
采用专池培育,放养密度稍低于正常放养标准,经20~25天的培育体长可达3cm时分塘,出池过筛后,手选。选规格大,体形正常背的个体,选择强度50%。

(2)当年鱼种或一龄鱼选育
当年出池或次年春季出池进行,以体重、体色、体质体型为主要选择标准,体重150g以上,体质健壮的个体,选择强度为10%。选出的个体专池培育,亩放250尾,搭配白鲢、花鲢和鲫鱼充分利用池塘生物饵料。

(3)2龄或2+龄鱼选育
鱼种培育到秋季或次年春季出池进行,以个体体重结合形态特征,除体表鳞片分布框状,体型,体质符合选种标准外,个体重必须达800g以上 。选择强度在50%,选留的个体专池培育。后备亲鱼选育:严格按选育标准选留,体型(体长/体高比2.5~2.6)、体质符合选种标准外,个体重必达2.5Kg以上。

(4)亲鱼选育
繁育的亲鱼除鳞被、体色、体型、体质符合标准外,雌鱼个体重2.5~3Kg,雄鱼2.0Kg以上,性别鉴别不清的个体和不符合标准的个体全部淘汰。雌:雄鱼比为1:1,繁育群体不得少于50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70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和蔼巴非蛤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