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蔼巴非蛤

中文名称 和蔼巴非蛤
拉丁名称 Paphia amabilis(Philippi)
生物代码 580020080210270005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 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 帘蛤科
拉丁科名 Veneridae
中文属名 巴非蛤属
拉丁属名 Paphi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成长卵形,壳两侧不等。壳高45.2mm,壳长63.8mm,壳宽27.0mm。壳顶突出,并向前方弯曲,两壳壳顶相接。壳前后端均圆形。壳表淡黄色,具有2条不明显的褐色放射色带,同心生长纹宽呈粗肋状,排列整齐,肋间沟深。小月面光滑,盾面狭长。左右两壳各具主齿3枝。壳缘光滑。
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间带以下至浅海沙质海底。

相关知识

花蛤和腰蛤的区别


花蛤和腰蛤都属于贝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确是不同的品种,很多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花蛤和腰蛤的区别。

一、花蛤和腰蛤的区别

1、外观区别:花蛤学名菲律宾帘蛤,是蛤蜊的一种,外形略呈椭圆形,有白色、黄色、棕色、浅褐色、深褐色,有时带有放射线、条纹、大斑点或深褐色锯齿花纹。腰蛤就是油蛤,在上海称为腰蛤,也是蛤蜊的一种,壳有花纹、光滑,看起来油光发亮。两者相比,花蛤质地比较粗糙,贝壳比较薄,颜色和纹路更加丰富;而腰蛤质地光滑油亮,贝壳更加厚实,颜色和纹路比较单一。

2、味道区别:花蛤和腰蛤的肉质都比较紧实,吃起来有嚼劲,但是腰蛤吃起来味道更加鲜美。

二、腰蛤味道如何?

油蛤味道鲜美,脆嫩香甜,营养丰富,适合煲汤也适合清炒。它的营养特点是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铁、高钙、少脂肪。蛤蜊的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江苏民间还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之说。人们在食用蛤蜊和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

三、花蛤和腰蛤多少钱一斤?

花蛤和腰蛤都是蛤蜊的一种,价格在9-20元/公斤之间。根据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2019年10月16日花蛤价格为:山东青岛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卖10元/公斤,山东省威海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卖9元/公斤,新疆乌鲁木齐北园春批发市场卖20元/公斤。

白点杏蛤(大杏蛤)


[学名]: Amygdalum watsoni
[资源名称]: 白点杏蛤(大杏蛤)
[别名]: 瓦氏偏顶蛤
 
[形态特征]:
 
壳薄,半透明,近长椭圆形。两壳相等,前端细圆;后端宽圆,稍扁。背缘自壳顶至韧带末端较直且上斜,形成钝角后又弯向后缘;腹缘呈弧形。壳顶近前端。壳表光滑,淡黄色。生长线细密,无放射肋。壳内面白色,具珍珠光泽。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我国的东南沿海  
[地理分布]: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浅海软泥底,用足丝与软泥等混合在一起筑巢而居。滤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

 
[性别类型]: [品种特性]:优质
[食性]:滤食性 [底质类型]:泥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其它用足丝与软泥等混合在一起筑巢而居 [生活区域]:用足丝与软泥等混合在一起筑巢而居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食用

巴州牦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巴州牦牛中心产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和硕县的高山地带,以和静的巴音布鲁克、巴伦台地区为集中产区。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巴州牦牛产区位于北纬36o11~43o20、东经83o~93o56,地处新疆东南部,天山屏障以北,阿尔金山绵亘在南,塔里木盆地的东半部袒露于两大山脉之间,草原辽阔,占全州总面积的1/5,约8.6万hm2。境内高山终年积雪,水源充沛。盆地平均海拔2500m,四周高山环抱。年平均气温-4.5℃,1月平均气温-26℃,极端最低气温-48.1℃,7月平均气温10.4℃,高于0℃活动积温1252℃,冷季长达8个月,无绝对无霜期。年降水量279mm,积雪期长达150~180天。草原主要由针茅、狐茅和蒿等高寒草种构成。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巴州牦牛是从西藏引进的,最初在和静县繁育,后逐步扩散到其他各县。据报道,约在1920年,居住在和静县蒙古土尔扈特部落第27世汗王(名满楚克加布)的叔父森勒活佛到西藏拜佛,返回时从西藏购买牦牛206头(其中公牦牛6头),在长途驱赶中损失30头,其他的在和静县巴音部落(今巴音布鲁克区)饲牧繁育,经过90多年的选育,形成了一个具有共同来源、体型外貌较为一致、遗传性能稳定、产肉性能良好、适应性强的牦牛类群。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巴州牦牛1989年存栏6万余头,到1993年底存栏量达7.3万头。2000年存栏数为6.8万头,占当年全疆牦牛总数的30%。至2007年底巴州牦牛存栏9.4万头。

巴州牦牛来源于西藏,因近亲繁殖使得品种退化严重,又因布鲁氏菌病等疾病广泛流行,导致流产、空怀率升高,成活率降低,产肉、产乳量随之减少。20世纪末,新疆成立牦牛生产领导小组和牦牛科研协作组,开展牦牛资源调查、推广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进行种间杂交试验和牦牛各种传染病及寄生虫病调查等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大力发展牦牛业,积极引进野牦牛冷冻精液和种牛,进行巴州牦牛品种改良,已经初现成效。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巴州牦牛体格大,偏肉用型,被毛以黑色、褐色、灰色为主,黑白花色少见,偶可见白色。头较粗,额宽短,眼圆大、稍突出。额毛密长而卷曲,但不遮住双眼。鼻孔大,唇薄。分无角和有角两种类型,以有角者居多,角细长,向外、向上前方或后方张开,角轮明显。耳小、稍垂。体躯呈长方形,髫甲高耸,前躯发育良好。胸深,腹大,背稍凹,后躯发育中等,尻略斜。尾短、毛密长,呈扫帚状。四肢粗短、有力,关节圆大,蹄小而圆、质地坚实。全身被长毛,腹毛下垂呈裙状,不及地。

2.体重和体尺巴州牦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见表1。

表1巴州牦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巴州牦牛体型偏向肉用型,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成年牛的屠宰性能见表2。

表2巴州牦牛屠宰性能

巴州牦牛肌肉主要化学成分为水分75.30%,粗蛋白21.19%,粗脂肪2.04%,粗灰分1.07%。

2.产奶性能巴州牦牛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全年放牧条件下,6~9月份挤奶,一般挤奶期120天,每天早晚各挤一次,平均日挤奶量2.6kg(不包括犊牛自然哺食量),年挤奶量约300kg,其主要成分为乳脂率5.6%,乳蛋白率5.36%,乳糖率4.62%,干物质17.35%。

3.产毛(绒)性能巴州牦牛每年5~6月份剪毛和抓绒,年平均产毛1.5kg、产绒0.5kg。颈、鬈甲、肩部粗毛毛股平均长18.7cm,尾毛长51.2cm。

4.繁殖性能巴州牦牛一般3岁开始配种,6~10月份为发情季节。上年空怀母牛发情较早,当年产犊的母牛发情推迟或不发情,膘情好的母牛多在产犊后3~4个月发情。发情持续期32h,妊娠期257天左右。公牦牛4~6岁配种能力最强,8岁后逐渐减弱,3~4岁的公牦牛一个配种季可自然交配15N20头母牦牛。巴州牦牛的繁殖成活率为57%,初生重公犊15.4kg,母犊为14.4kg;1岁平均体重公牦牛68.8kg,母牦牛71.6kg。日增重公牦牛146g,母牦牛156g。

5.役用性能巴州牦牛是牧区驮运和骑乘用畜,一般驮载70~80kg可日行30~40km,短途驮盐,健壮阉牦牛可驮载200kg日行25km。阉牦牛双套每天可耕地2000~2600m2。

四、饲养管理

由于受自然环境、生产水平和牧民饲养观念等条件的制约,巴州牦牛还保持着终年放牧的饲养模式,管理粗放。夏秋季节草场牧草量多质优,牦牛肥硕健壮;冬春季牧草量少质劣,不能满足牦牛的营养需求,导致牦牛乏弱,个别牦牛在春季死亡。近年来开展冬季补饲后情况有所好转。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巴州牦牛保护区和保种场,处于农牧户自繁自养状态,饲养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低,近亲繁殖严重,造成巴州牦牛品种退化。

六、品种评价

巴州牦牛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选育,已形成体格大、体质结实、能很好适应当地环境的牦牛类群,为当地牧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应集中力量,在巴州牦牛中心产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有计划地进行本品种选育,加大科研力度,以牦牛科研为先导,将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适时引入外地良种牦牛或冷冻精液,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巴州牦牛的遗传改良和提纯复壮,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综合品质。

石蛤


名称石蛤

分类 动物部爬行类(含两栖类)
异名 山蛤、山青蛙、山蛤蟆、石蛤蟆(《兽医本草》)
来源本品为蛙科动物石蛤(Polypedates Schlegelii Guehtacr)或山蛤(Rana temporaria L.)等的全体或骨胳。

形态特征
石蛤系金袄子的近似种。体形狭长,头背及四肢上面多疣,腹面光滑。腿部近处有颗粒。背暗褐色而有淡色斑,脚有横纹,混交黑斑,大腿后方之上面具有同样之黑点。腹面白色,喉部有多数黑点,雄比雌黑点多。雄之舌根左右有叫囊,善鸣叫。趾具广蹼及吸盘,能爬行于斜峭岩石间。鸣声清脆可爱,可饲之作为玩品。

生态环境多栖息于深山野岙的溪涧岩洞中,昼伏夜出,以小虫为食。我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

采制夏秋季捕捉。捕捉后鲜用,或去肚杂风干备用。

性能
味甘,性凉。清热解毒,退翳明目。

《兽医本草》:治牛眼上翳。

用量多作外用药,无一定用置。

附方
1. 石蛤骨1只(烧炭存性)、冰片6克(研成细末),吹入患眼(韶关《牛病诊疗经验汇编》)。

2. 石蛤骨、猫骨各少许(煅炭为末),冰片少许,吹入患眼(韶关《牛病诊疗经验汇编》)。又方:石蛤、蛇皮焙酥,加冰片研末吹入患眼(《中兽医疗牛集》)。

备注
本品有一种山蛤(Rana temporaria L.),体形较长,有暗褐色斑点,趾间有蹼,便于游水,民间常混合使用,亦有同功。

中国紫蛤


[学名]: Hiatula chinensis
[资源名称]: 中国紫蛤
[外文名]: Chinese sanguin
[别名]: 扁平血蛤
 
[形态特征]:
 
贝壳近椭圆形,扁平,前缘圆,腹缘凸出,后缘呈斜截形。壳顶近中央,外韧带粗短凸出。壳表光滑,被有灰褐色壳皮,顶部呈紫色,中后部有不明显的放射肋纹。生长线细密。壳内面灰紫色,铰合部具主齿2枚。前闭壳肌痕呈肾状,后闭壳肌痕呈三角卵圆形。
 
 
[原产国家]:中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  [原产地区]:中国的山东至海南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台湾以南的西太平洋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埋栖于潮间带砂质中,滤食藻类及有机碎屑等。

奇獭蛤


中文名称奇獭蛤


拉丁名称Lutraria impar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双壳纲

拉丁纲名Bivalvia

中文亚纲名瓣鳃纲

拉丁亚纲名Lamellibranchia

中文目名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蛤蜊科

拉丁科名Mactridae

中文属名獭蛤属

拉丁属名Lutrar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在潮下带到40米深的海底。我国由福建三沙以南,广东,海南岛西面海域和广西北部湾都有分布。泰国湾、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贝壳长方形,壳质薄脆。壳高28毫米,壳长71毫米,壳宽17毫米。壳顶很低且平,位于贝壳前方。由壳顶到前端的距离约为贝壳全长的1/4。前、后端均圆,背缘与腹缘几乎成直线。壳面白垩色,生长纹不规则,在壳顶周围和前、后侧有皱褶,有易脱落的壳皮。壳内面白色。铰合部较大,韧带槽宽匙状,内韧带强大。左壳有强的主齿,两分支,后支与一纤弱的副片相邻,前侧齿小而短,与主齿的前分支平行排列,后侧齿小;右壳主齿强大,分散排列,顶端不愈合,前分支与前侧齿相邻,后侧齿弱。前闭壳肌痕梨形,后闭壳肌痕马蹄形,位于贝壳后部1/3处。动物体的水管很长,大部分不能缩入壳内,水管外被一层坚韧皱褶的外皮,直到水管末端。

生活习性
海(水)生。

紫蛤


中文名称 紫蛤
拉丁名称 Hiatula violacea
生物代码 580020080110040011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 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 紫云蛤科
拉丁科名 Psammobiidae
中文属名 紫蛤属
拉丁属名 Sanguinolari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壳近长方形,两壳相等,两侧不等,壳高27.0mm,壳长50.0mm,壳宽16.3mm。两壳合抱前后端微开口,壳顶微凸,后缘呈截形,外韧带绿褐色或深紫色,稍凸出。壳表被茶经常色表皮,壳面灰白色,顶部紫色,生长线较粗糙。壳内面紫色,两壳各具主齿2枚。外套痕清楚,外套窦宽而深。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70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间褶拟蚶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