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平鲉

[学名]: Sebastes schlegeli
[资源名称]: 许氏平鲉
[外文名]: acopever、rockfish、stingfish
[别名]: 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 (Houttuyn,1880)
 
[形态特征]:
  鳍Ⅷ-12;臀鳍Ⅲ-7;胸鳍18;腹鳍I-5;侧线鳞45-50。 体延长,侧扁;体长为体高3.2倍,为头长2.6倍。头大,头长为吻长4.1倍;吻长,与眼径约相等。眼大,突出,上侧位,位于头前半部;眼间隔宽平,额棱低延。眼上缘具眶前棘、眶后棘和蝶耳棘。顶棱显着,后端具一低棘。鼻孔2个;位于鼻棘外侧,前鼻孔后缘有一皮膜突起。口大,斜裂。下颌较长,外侧有3小孔,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后缘下方。舌短,尖圆,游离。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绒状牙带。眶前骨下缘有3大棘。前鳃盖骨边缘具5棘,在长大者下面3棘又各分为3小棘。鳃盖骨后上角具2棘。肩区具3棘。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假鳃发达;鳃耙7+18,在隅角处最长约为眼径二分之一。每一鳃耙有绒毛状小刺。 鳞中大,栉状,眼上下方,胸鳍基及眼侧具小圆鳞。侧线稍弯曲。 背鳍连续,具8鳍棘,12鳍条,始于鳃孔上方,鳍棘发达,鳍棘部与鳍条部之间有一缺刻。臀鳍位于背鳍鳍条部的下方,具3鳍棘,7鳍条,第二鳍棘粗大;其长约为第一鳍棘的2倍,第三棘较细,长与第二鳍棘约相等,鳍条部呈圆形,中部的鳍条长约为第二鳍棘1.5倍。背鳍、臀鳍的后端均末伸达尾基。胸鳍圆形,下侧位,具18鳍条,下面8个不分枝,后端伸达肛门。腹鳍胸位,始干胸鳍基底下方,后端几与胸鳍后端齐平。尾鳍截形或稍圆凸。 体腔大,腹膜无色。胃大,椭圆形。肠较粗,盘旋二次,肠长约为体长1.5倍,肝二叶。幽门盲囊11个,呈指状。鳔发达,壁薄。 体灰褐色,腹面灰白色。背侧在头后、背鳍鳍棘部、臀鳍鳍条部以及尾柄处各有一暗色不规则横纹。 体侧有许多不规则小黑斑,眼后下缘有3条暗色斜纹;顶棱前后有2横纹;上颌后部有黑纹。各鳍灰黑色,胸鳍、尾鳍及背鳍鳍条部常具小黑斑。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海南  [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海、黄海、渤海及日本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温水性底层鱼类。常栖息于近海岩礁海区。体长可达300多毫米。卵胎生,生殖期是春末到初夏。

相关推荐

许氏犁头鳐


中文名称 许氏犁头鳐
拉丁名称 Rhinobatos schlegelii Muller et Henle
英文名称 skate shark shovelnose, brown guitarfish, guitar f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软骨鱼纲
拉丁纲名 Chondrichthyes
中文目名 鳐目
拉丁目名 Rajiformes
中文科名 犁头鳐科
拉丁科名 Rhinobatidae
中文属名 犁头鳐属
拉丁属名 Rhinobato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吻长面钝尖,侧缘稍凹,约为体盘长2/5;吻软骨颇狭,侧突前部2/3平行,相互靠近,后部稍分歧。眼较大,眼径为吻长1/5,约等于眼间隔。喷水孔椭圆形,宽约等于眼径4/9,后缘具2皮褶,外侧的皮褶发达。鼻孔中大,斜列,长等于口宽3/5,约为鼻间隔1.5倍;鼻孔外侧至吻侧的水平距离等于或稍大于鼻孔长;前鼻瓣呈一人字形突出,后部转入于鼻间隔区域;后鼻瓣前部外侧具一扁环状薄膜,内侧具一袜状突出,转入鼻腔中,后部具一圆形薄膜,后缘游离。口平横,口宽小于口前吻长1/3;牙细小而多,铺石状排列。鳃孔斜列于胸鳍基底里方,第五鳃孔间距为第三鳃孔宽7~8倍。
背面和腹面均具细鳞;脊椎线上和眼眶上无显著结刺。

胸鳍较狭长,基底前延,伸达吻侧后部;前缘斜直,与后缘和里缘连续成广圆形。腹鳍狭长,几与胸鳍相连,外缘和里缘连续成半弧形,里角钝尖稍突。背鳍2个,同形,约等大;第一背鳍与腹鳍的距离比背鳍间隔稍大,基底长约为背鳍间隔长2/5;第二背鳍基底比第一背鳍基底稍长。尾平扁,向后渐细狭,尾侧皮褶很发达;尾椎轴平直;尾鳍短小,上叶较大,下叶不突出,无缺刻,低而广圆形。

背面褐色,无斑纹。吻侧和腹面淡色;吻的前部腹面具默色斑块。

勒氏蓑鲉


中文名称勒氏蓑鲉


拉丁名称Pterois russelli Bennet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鲉科

拉丁科名Scorpaenidea

中文属名蓑鲉属

拉丁属名Ptero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头中大,具棘棱和皮瓣,吻狭长,眼中大,上侧位,眶前骨下缘有2棘突或锯齿状小棘,具2皮瓣。口中大,端位,腭骨无齿,前鳃盖骨有3-4棘,鳃盖骨1棘。体被细小圆鳞,背鳍Ⅻ-XIII-9-12,鳍棘长在大多数种类大于体高。臀鳍Ⅲ-6-8。胸鳍12-17,后伸明显超过臀鳍基底,达到或超过尾鳍基。腹鳍I-5。尾鳍圆形。

生活习性
暖水性,海(洋)生

赫氏无鳔鲉


[学名]: Helicolenus hilgendorfi
[资源名称]: 赫氏无鳔鲉
[外文名]: Hilgendorf saucord、Hilgendorf's rosefish
[别名]: 无鳔鲉
 
[形态特征]:
 
背鳍Ⅻ-12~13;臀鳍Ⅲ-5;胸鳍19;腹鳍I-5。侧线鳞(有孔鳞)约28。鳃耙7~8+16~17。 体长为体高3.0~3.3倍,为头长2.5~2.7倍。头长为吻长4.7~5.5倍,为眼径2.9~3.0倍,为眼间距7.6~8.3倍。 体延长而侧扁。头大,头部棘棱较显著,额棱和顶棱低平,具鼻棘、眶前棘、眶上棘、眶后棘、耳棘、顶棘、颈棘和肩棘;额棱无棘。吻短而钝,眼大,上侧位;眼间隔狭,小于眼径1/2。眶前骨狭长,第二眶下骨后端楔形。鼻孔2个,圆形。口大,斜裂,上下颌等长,上颌骨后端伸达瞳孔后缘下方。牙细而尖,两颌、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牙群,上颌中央凹缺处无牙。前鳃盖骨后下缘具5棘,鳃盖骨后缘上部具2棘。鳃孔宽大,鳃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骨7。假鳃发达。鳃耙侧扁而长,内缘具细锯齿;上下肢前面几个呈粒状,不发达。无鳔。 体被弱栉鳞,两颌、吻部无鳞。侧线较高位,伸达尾鳍基部。 背鳍起于鳃盖后角上方,鳍棘与鳍条间无深凹刻,鳍条后端不伸达尾鳍基部。臀鳍起于背鳍鳍条下方。胸鳍宽大,下部鳍条不分枝,鳍端呈指状突出,不伸达肛门。腹鳍位于胸鳍基底稍后下方。尾鳍浅凹。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东海  
[气候带]:暖温带,温带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东海)和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深海性鱼类

平鳍鳅鮀


中文名称 平鳍鳅鮀
拉丁名称 Gobiobotia homalopteroidea Rendahl
英文名称 eight-barbel,Eight-whisker gudgeon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鳅鮀属
拉丁属名 Gobiobotia Kreyenberg,1911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7;胸鳍条1,13~14;腹鳍条1,7;臀鳍条2,6。第一鳃弓外侧无鳃耙,内侧鳃耙6~7。下咽齿2行,3.5一5.3。侧线鳞41[(5.5~6)/(3~4~V)]42;背鳍前鳞15;围尾柄鳞12。
标准长为体高的5.6~6.9(平均6.0)倍,为头长的3.9~5.0(4.3)倍,为尾柄长的6.9~6.3(6.0)倍,为尾柄高的14.3~18.O(16.6)倍.头长为吻长的2.2~2.6(2.4)倍,为眼径的7.2~9.3(8.2)倍,为眼间距的2.6~3.3(3.0)倍

大眼鲉


中文名称 大眼鲉
拉丁名称 Phenacoscorpius megalops Fowl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鲉形目
拉丁目名 Scorpaeniformes
中文科名 鲉科
拉丁科名 Scorpaenidea
中文属名 大眼鲉属
拉丁属名 Phenacoscorpi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头中大,口端位,背鳍鳍棘12。腭骨无齿,侧线不完全,仅见于前方4~10鳞片上,头、体被栉鳞,眶前骨突起钝圆,鳃耙19~22。下颌有1大孔。体红色,在第六到第九背鳍棘间有黑斑。

繸鲉


中文名称繸鲉

拉丁名称Thysanichthys crossotus Jordan et Stark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鲉科

拉丁科名Scorpaenidea

中文属名繸鲉属

拉丁属名Thysan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我国台湾东北部较深的海区,也见于日本。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头大,眼上侧位,口端位,头、侧线、体上有许多皮质丝状突起,腭骨有齿,背鳍有13鳍棘,第三、第四鳍棘远小于体高,有孔的侧线鳞片约24。背鳍ⅫI-11,臀鳍Ⅲ-5,眶下骨大,前鳃盖骨棘大,体褐色,腹部色浅,各鳍均黄色,背鳍鳍棘部有褐色斑点,头部有一些红色条纹以眼为中心作辐射状排列。

生活习性
海洋生。

裸胸鲉


中文名称裸胸鲉

拉丁名称Scorpaena izensis Jordan et Stark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鲉科

拉丁科名Scorpaenidea

中文属名鲉属

拉丁属名Scorpaen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中国沿海均有产。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头大,棘棱发达,顶骨部有一深凹或横凹沟。眼下棱有或无,眶前骨后端突起不弯向前方,头部和侧线上常有皮瓣,口大,腭骨有齿,体被栉鳞,头部无鳞,胸、腹鳍基底前方和胸部有或无小圆鳞。背鳍Ⅻ-9-10,臀鳍Ⅲ-5。胸鳍圆形,上部1/2的鳍条为分支鳍条。无鳔,前鳃盖骨有6棘。胸鳍19,上腋部有一皮瓣,眼间隔较宽,胸部无鳞。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7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脊塘鳢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