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鲂养殖的水质控制

通常鱼花下塘约15天内,由于消毒后时间不长,投喂饲料量少,水质较稳定,这期间不必加入新水,让幼苗在水质稳定的环境中度过纤弱期。不宜放食水鱼,以免鱼苗被大鱼撞伤。广东鲂鱼苗耐低氧能力较弱。比鲢鱼更易缺氧浮头。所以应控制水肥度在中等以下,溶氧保持 4 mg/L以上,透明度不宜低于 25~30 cm。对于666m2 以上的塘应设增氧机定时增氧。鱼花下塘的头2~3d内 ,若塘水瘦,浮游生物少,应投喂少量豆饼或花生饼浸出液,每天2~3次。其后改投幼鳗料干粉,顺风洒向水面让幼鱼慢慢吃食。约 10d后可改投鳗料加黄粉,逐渐改为全部黄粉或米糠,同样采用干喂。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的8%~4%,并视天气和摄食状况而灵活增减。

相关知识

河蟹人工育苗的水质控制方法



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水质条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苗种的产量与质量。水质受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直接影响,经常处于较大的变动之中,因其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导致盲目地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大量换水成为大多数技术人员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进行水质控制的两大1x10[右上6]个/mL)、裸甲藻类(1x10[右上3]个/mL)、隐藻类1x10[右上4]个/mL)、原生动物(1x10[右上4]个/mL)等。当水体中的上述生物接近或超过该密度时,则预示着水质的恶化。
三、水质控制的方法
1.减少水质污染源的导入,选择从外海的纳水时机,避开赤潮或污水排放高峰期,并应选择在大潮期间纳水;采取合理的投喂方案,选择投喂时机、适口饲料、控制投喂量以减少残饵。
2.进行适当的水处理。在储用水被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污染时,有必要进行水质处理,以消除污染物影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EDTA络合重金属,漂白粉、臭氧杀灭微藻和微生物等。在防止育苗池池水恶化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除了常规的换水之外,还需投放一定剂量的化学药物来调节水质,如抗生素类药物用以抑制细菌繁殖,高锰酸钾抗菌并减少有机溶液,二氧化氯杀灭单细胞病原生物等。
3.水质改良措施
(1)适当换水。根据水质状况确定换水量,以促进微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和平衡,保持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合理搭配使用抗生素药物,以降低病菌的抗药性,尽量使用半衰期短的药物,以减少其在水体中和动物体内的残留。
(3)施用吸附剂来降低池水中有机颗粒、可溶性有机物质及氨态氮的含量。
(4)使用化学(酸碱性物质或缓冲试剂)、物理(调节充气量、光照等)和生物(加入或去除单胞藻类)方法调节水体的pH值,使pH值保持在8.0--8.6之间。
(5)投放微生态制剂。特定的微生物可以加快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光合细菌、海洋酵母或人工培养的微藻则可以吸收其分解产物,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6)及时清除底质,防止因底质腐败而导致水质的恶化。
(7)纳入良好水质注入育苗池,以促进该养殖生态平衡,并提高其水质净化能力。
四、小结
养殖水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半封闭水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水质控制的本质是有效利用、控制养殖水体使其保持自我净化能力,使其能在最少的人工干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水质状况,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控制水质不能仅仅依赖换水,甚至随心所欲的滥施药物,而应针对不同海区、不同养殖时期的水体状况,分析其生态组成和变化规律,培养有益生物以增强水体净化能力,并根据水质情况通过水质处理、换水、施用能够分解吸收可溶性有机物质的微生物来保持和增强其自净能力,才是获得良好水质的正确途径。

广东鲂


[学名]: Megalobrama hoffmanni Herre et Myers
[资源名称]: 广东鲂
[外文名]: Guangdong black myers
[别名]: [鱼边]鱼,海[鱼边],花[鱼边]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3-25~27;胸鳍l-14~15;腹鳍l-8;尾鳍27~28。侧线鳞52(9~11)/(6~7V)56;围尾柄鳞16。鳃耙16~18。下咽齿3行:2, 4, 5~5,4,2或2,4,4~4,2,2 体长为体高的2.6~2.9倍,为头长的4.5~4.9倍,为尾柄长的7.9~9.8倍,为尾柄高的9.0~10.3倍.头长为吻长的3.1~3.6倍,为眼径的2.8~4.2倍,为眼间隔的2.4~2.8倍.眼间隔为眼径的1.2~1.6倍. 体背部隆起,腹部弧形,腹面自腹鳍起点至肛门间有1个肉棱.头短小,背部隆起。眼大,中侧位,眼下缘的水平线在吻端的下方;眼间隔宽凸。鼻孔在眼上缘前方。口小;上、下颌有薄的角质缘;上颌骨后端不伸达鼻孔下方。鳃孔中等大。鳃耙排列较疏。下咽齿齿面平. 体被小圆鳞。侧线稍下弯,沿体侧中部伸达尾鳍基部。 背鳍鳍端尖;起点在腹鳍起点稍后上方,距吻端大于距尾鳍基;末根硬刺粗壮光滑。胸鳍下侧位,不伸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在胸鳍起点至臀鳍间的中点,不伸达肛门。肛门恰在臀鳍起点前方。 腹膜银灰色。鳔中室最大,后室最小。 体背灰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上半部各鳞片中央有1个黑斑。胸鳍基部上方、鳃盖后缘有1条黑带。各鳍灰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东  [原产地区]:广东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珠江水系及海南岛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广东鲂为河川中下层鱼类。杂食性,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成鱼主要摄食淡水壳菜、河蚬等软体动物,兼食高等水生植物。

温室甲鱼养殖大棚里的水质控制要点



□厦门星鲨动物保健品厂
温室养殖甲鱼,水温长期稳定在29℃~32℃区间,甲鱼处于最佳生长温度阶段,摄食旺盛,排泄物多,加上甲鱼养殖水体偏小,水质条件下降,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治理水质恶化通常采取的措施是频繁大量地换水,这种做法既影响甲鱼正常生长,使甲鱼产生应激反应,又浪费人力财力。本文根据甲鱼对生长水质的五要求:水源无污染;pH7.2~8.0;亚硝酸<0.15毫克/升;氨氮<5毫克/升;溶解氧1~5毫克/升,逐条展开表述,以供广大业界朋友参考。
一、pH:也即酸碱度,池水要控制在微碱性,因在微碱性条件下水体中的致病菌不易生存;将池水pH值控制在7.2~8.0之间会降低甲鱼的发病机率。
1、pH过高:水体碱性过高,一般是水体增氧不够,饲料投喂过多或饲料消化不完全,因水位不够导致的水体偏小等原因。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一是增氧适当加大;二是观察甲鱼摄食情况,减少投喂量,做到适量投喂;三是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可以通过添加甲鱼整肠素和水产复合B粉来解决,用量控制在各添加3~5克/公斤饲料。
2、pH过低:水体酸性过强,一般是水质老化,池中污染物过多,长期不换水不排污、增氧过大、甲鱼摄食不旺等原因。建议适当减少增氧,内服甲鱼整肠素5克/公斤饲料加大黄苏打粉5克/公斤饲料,连用10~15天;或者通过泼洒生石灰,采取多次少量的方式,以免水体pH值调节过度。
二、亚硝酸:亚硝酸偏高多是因为投喂过多、甲鱼肠胃不好导致的饲料消化不全、水体溶解氧偏低等原因。在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即控制投喂量,通过添加甲鱼整肠素调节甲鱼胃肠道,加大增氧,做好基础工作。在处理方法上有两种选择,一是可以通过向水体泼洒强氧化剂,使有毒的亚硝酸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可供选择的有双氧水、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使用这些产品既能起到快速降低亚硝酸,又能达到消毒杀菌的功能,可谓一举双得。二是可以泼洒能够直接处理亚硝酸盐的降硝解毒宝,每方水泼洒10克,每个池子集中投放一处。
三、氨氮:氨氮过高的原因和水体中的pH过高的原因相同,即水体增氧不够,饲料营养未能完全消化吸收并被排到水体中。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促销化的甲鱼整肠素,及在水体中泼洒黑旋风10克/方水,并加大增氧。在甲鱼已经出现氨氮中毒症状时,要及时更换部分水体,并在水体中泼洒甲鱼强壮素,减少甲鱼应激、降低水体毒性。
在水质处理方面,没有一成不变的,各位从业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灵活把握,只要水体中的实际指标不要偏离建议指标值太大,甲鱼能够正常摄食,都是可以承受的。

广东鲂鱼种培育


(1)池塘条件:广东鲂鱼苗培育塘(开花塘)面积 330~1330m2,水深1.2~1.5 m 较合适。要求向阳、排灌水方便。可随时更换新水。

(2)鱼塘消毒:放苗前鱼塘需经消毒。每100m2 可用生石灰15~18Kg或茶粕6~7.5 kg,同时用0.5 g/m3 敌百虫加 9 g/m3漂白粉全塘泼洒。经试水确保毒力消失才能放养幼苗。

(3)放苗密度:一般每 100 m2 放1.5万~ 6万尾都可以。广东鲂鱼苗的生长与密度关系密切,鱼苗通常都需培育至3~4 cm才出售。我们的实践体会是如果密度过大,比如每 100m2放 6万尾,当鱼苗长至 1.5~2 cm 之后,生长就很慢,很难达到3 cm,故要视生产需要及时分疏。

广东鲂受精卵孵化


(1)孵化合适条件
人工受精卵经脱粘剂处理后即可放入孵化环道池孵化。环道池的设计与家鱼的相同。最好为室内环道池。这样可以控制昼夜温差不致过大,减少畸型率。孵化的最适水温24~28℃,临界水温上限31℃、下限20℃。受精卵的密度以 80~100万粒/m 3 较合适。水流速原则上是能使胚胎半浮状流动。因广东鲂胚胎膜厚,水流速比家鱼孵化稍大。水进入环道池前需经筛绢过滤,以防桡足类等大型浮游动物进入环道池。因广东鲂仔鱼个体比家鱼更细小,更容易受水蚤等敌害所伤。

(2)环道池仔鱼的管理
仔鱼孵出后尚需在环道池经数天培育才能出池转入池塘培育(俗称出花)。由于广东鲂仔鱼十分娇嫩易死,故在鱼花阶段的操作管理与家鱼有较大的不同:

①据实验分析,广东鲂仔鱼发育过程有一个内、外源营养混合期。即在肉眼尚未能分辨仔鱼出膜点(鳔)时,仔鱼已开始摄取外源营养物(卵黄囊尚未完全消失)。这时应在环道池投喂熟蛋黄浆(经过滤),喂后不久可见仔鱼体中部出现黄点,一般投喂2~3d,早、中、晚各1次。待腰点明显后第二天才将鱼花出池(按以往对家鱼鱼花认为这是属于老花)。经这样处理的鱼花体质特别健壮,可大大降低鱼花出池死亡率;

②收集鱼花时不能用网布拉收,否则鱼花过度密集会大量死亡,而应先把环道池的水位降低些,然后用小盆将鱼花舀出一部分,待环道池鱼花密度减少后才让鱼花随水放出,流入接花池的网箱内;

③装运鱼花时不能在吊花网池中密集鱼花用小杯等过数,否则鱼花因缺水密集而很快大量死亡,只能带水装入尼龙袋充氧运输,这是很重要的一环。

受精卵在水温24~28℃条件下,28~37小时孵化出膜。当鱼花能活泼游动,腰点明显,就可进行鱼花运输和鱼苗培育。广东鲂鱼性娇嫩,鱼花更甚,很易死亡。出鱼花时要谨慎操作。据笔者实践做法,当鱼苗刚出腰点,就应在环道中投喂蛋黄,1天2-3次,以增强体质,可大大提高鱼花出池成活率。出鱼花时,不宜密集,这与家鱼花的处理有很大的不同。

如何控制螃蟹池的水质?



二龄河蟹喜欢在淡水(盐度在0.5‰以下)、微碱性(pH7.5~8.5)、氨氮低(总氨氮为0.2~0.5毫克/升)的水中生活。大量投饵后,水质易肥,除了种植水草外,经常换水,并保持一定的水位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在冬季和7~9月份,池水平均水深应保持最高水位(1.3~1.4米);4~6月和10~11月,水深以1~1.2米为好。春秋两季一般每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体的1/7~1/10;夏季每3~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3~1/5。换水时,水温不宜超过5℃,一次换水量不宜超过池塘总水体的1/2。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冲水和换水:
(1)河蟹摄食量明显减少,白天河蟹上岸不下水,表明池水恶化,应立即冲水。
(2)连续阴雨、闷热,有机物耗氧量大,水中溶氧少,要勤冲水、换水。
(3)久晴未雨,加水困难,可泼洒生石灰水,每亩15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泼洒。在河蟹主要生长季节通常每10天到半个月泼一次。

如何控制螃蟹成蟹池的水质?



二龄河蟹喜欢在淡水(盐度在0.5‰以下)、微碱性(pH7.5~8.5)、氨氮低(总氨氮为0.2~0.5毫克/升)的水中生活。大量投饵后,水质易肥,除了种植水草外,经常换水,并保持一定的水位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在冬季和7~9月份,池水平均水深应保持最高水位(1.3~1.4米);4~6月和10~11月,水深以1~1.2米为好。春秋两季一般每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体的1/7~1/10;夏季每3~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3~1/5。换水时,水温不宜超过5℃,一次换水量不宜超过池塘总水体的1/2。遇到下列情况,应及时冲水和换水:
(1)河蟹摄食量明显减少,白天河蟹上岸不下水,表明池水恶化,应立即冲水。
 
(2)连续阴雨、闷热,有机物耗氧量大,水中溶氧少,要勤冲水、换水。
(3)久晴未雨,加水困难,可泼洒生石灰水,每亩15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泼洒。在河蟹主要生长季节通常每10天到半个月泼一次。

真鲂


[学名]: Eumegistus illustris
[资源名称]: 真鲂
[外文名]: Sweeper pomfret
[别名]: 真乌鲂、裸首乌鲂
 
[形态特征]:
 
背鳍Ⅲ-30,臀鳍Ⅱ-23;胸鳍20;腹鳍I-5,尾鳍17。侧线鳞50。鳃耙4+10。 体长约为体高2.2倍,约为头长3.6倍。头长约为吻长4.3倍,约为眼径3.5倍,约为眼间隔2.4倍。尾柄长约为尾柄高1.9倍。 体椭圆形,后方细长,稍侧扁。背面自吻端至第一背鳍起点成圆弧状,腹面钝圆。头中等大,背面圆凸。吻钝而稍突。眼间隔宽而平坦。鼻孔2个,分离,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大,裂缝状,近眼前上缘。口裂倾斜,下颌突出。上颌骨后端伸达眼中部下方。两颌前端有数行犬状牙,两侧为2~3行绒毛牙,犁骨无牙,腭骨牙弱。舌圆而宽,无牙。前鳃盖骨和下鳃盖骨边缘有弱细锯齿。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骨7。 体被圆鳞,头部除眼间隔区和前鳃盖骨后下半部无鳞,其余均被小鳞。背鳍和臀鳍鳍条部基部亦有小鳞。头部和体中部无鳞棘,体后部和尾柄部鳞片具有向后小棘,尾柄部中线上下各行鳞片尤其明显。有侧线,前面稍弯曲,后面平直。 背鳍和臀鳍前面鳍条延长,呈三角形。胸鳍较长,可伸达至臀鳍起点。腹鳍短,位于胸鳍茎后部下方,其末端不达肛门。尾鳍为双凹形。 液浸标本体为黑褐色,背鳍、臀鳍和尾鳍鳍膜带有黑色。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中国(东海),日本,新几内亚和挪威。水深381-620米。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深海,大洋性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02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鳗鲇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