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的投饵管理技术


鱼苗下塘后即可开始投喂,如水质培育得好,天然饵料生物充足,鱼苗下塘后的前3~4天可适当少喂。

鱼苗和小规格鱼种食欲旺盛,下塘半个月内,每天投喂三次,以后每天改投两次。投喂斑点叉尾鮰专用配合饲料,粒径为1毫米,蛋白质含量40%。饲养至体重1.5克、体长4~5厘米后,饲料粒径1.5毫米,当鱼体长达到6厘米后,饲料粒径可提高到2毫米,当体长7.5厘米、体重5克后,粒径可提高到3.3毫米,体长15厘米、体重30克后,可投喂粒径4.5~4.8毫米的饲料。在实际操作中,饲料颗粒大小应以能让最小的鱼吞食为宜,这样才能保证培育的鱼种规格会均匀一致。

饲料的日投喂量可按池鱼体重的百分比计算,当然投喂量也与鱼体规格和水温有关,一般鱼苗下塘l周内日投喂量为池鱼体重的1%,第二周开始可逐步提高到6%。通过引食驯化定点投喂后,可根据引食时间的投喂量投喂。要求投喂后15分钟左右基本吃完,此量即为投喂量,以后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投喂。在饲养早期,可以稍微过量投饲,以保证所有鱼苗都能获得足够的食物。

浮性饲料和沉性饲料都可用于饲养鱼种,沉性饲料成本低,浮性饲料便于观察鱼种摄食情况,浪费少,但价格较高,通常是将二者结合使用,既能观察到鱼种摄食情况,又可降低饲料成本。


相关推荐

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培育管理技术



1、增氧

大规格鱼种池必须像成鱼、亲鱼池一样配置增氧机,才能保证整个养殖过程的安全。

2、适时注水

由于投饵量大,排泄物多,在高温季节池水极易过肥,因此,每10~15天应加水一次,可改善水质,预防缺氧泛池,促进鱼类生长。

3、水质消毒

每10~20天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鱼池和食场进行消毒和水质调节。

4、保持环境卫生

主要工作是定期清除各种有害生物,如蝌蚪、有害昆虫,驱赶水鸟,杀灭水蛇等;随时清除池内污物、杂草等,保持池塘环境卫生。

5、巡塘

每日清晨巡塘一次,观察水色和鱼的活动,特别是浮头情况,如浮头较严重应及时开机增氧和加注新水。观察水质变化情况,掌握施肥、投饲的效果。下午应结合投饲检查吃食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做好病害防治

苗种饲养阶段是病害最易流行时期,此时,预防病害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经过3个月左右的精心培育,斑点叉尾鮰大多已生长到30~50克,应转入越冬阶段,为第二年成鱼养殖做准备。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的鱼苗放养



1、培育池

培育池面积2~5亩为宜,水深1.5~2米,备有进、排水系统,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鱼苗下塘前清整消毒鱼池,过滤进水。鱼苗入池前5天每亩施用200~500千克有机肥进行肥水,以保证鱼苗下塘后有充足的天然饵料生物。


2、鱼苗下塘

上浮苗经过10天以上强化培育,这时已能摄食人工饲料,可以下塘进行培育。鱼苗下塘前应进行试水,确定一下清塘药物药性是否消失,再行放养,放苗时的水深0.5米左右,随着鱼体的增长逐步加深池水。同一池塘放养的鱼苗应是同一批苗,以保证鱼苗的规格整齐。鱼苗放养宜选择早晨,此时水温较低,利于操作,放养成活率高。放养操作应轻快,以防损伤苗体,确保放养质量。放养前,池塘中最好放置一些隐蔽物,如带黑色塑料膜的木框,隐蔽物可以提高鱼苗成活率,也便于鱼苗聚集摄食。
经长距离运输的鱼苗下塘时应注意装运鱼苗的水温与池塘水温的温差,温差过大应先实施调温措施,再行放养,温差控制在2℃以内。

(1)一次性培育
从鱼苗一次性育成鱼种,亩放鱼苗量8000~12000尾,进排水方便、有增氧设施的塘口可适当多放,每亩可放15000尾左右。结合各自的生产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也可适当调整量。养殖到年底出塘规格50~60克/尾,亩产300~500千克。

(2)分级培育
先行培育夏花,待规格达到3~4厘米再行分塘培育鱼种。培育夏花的鱼苗放养量可结合要求出塘的时间亩放养5万~8万尾。最多不超过10万尾。

斑点叉尾鮰鱼苗池塘培育的管理技术



1、分期注水

鱼苗下塘时水深为50~60厘米,以后每隔3~5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10~15厘米,最终保持水深1米左右。注水时要防止野杂鱼、敌害生物进入池中。浅水下塘,池水体积小,人工饲料利用率高;同时,池水浅,温度提高快,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和天然饵料的繁殖。随着鱼体的长大,分期注水能满足鱼苗对活动空间、水质、营养条件日益增加的需要,可促进鱼苗的生长发育。

2、水质调控

鱼苗池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前期大型枝角类过多,不但鱼苗吃不下,而且大量摄食浮游植物,造成池水溶氧不足,甚至引起泛池;而后期则微囊藻等蓝藻过度繁殖。防止和解决的办法除了适时肥水、适时下塘外,应分期注入含有丰富浮游植物的新水、适时追肥;必要时要施用敌百虫杀灭大型浮游动物;饲养中后期如蓝藻过多,其藻体产生的毒素,对鱼苗有害,可在早晨藻体集聚池塘一角时,用生石灰粉或0.7毫克/升的硫酸铜杀灭之,连续2~3次基本可以清除。

3、日常管理

每天必须在黎明前和傍晚巡塘,观察鱼的活动和水色、水质变化情况,以便确定投饲和施肥的数量,以及针对所发现的问题采取的相应措施。要防止鱼苗严重浮头;还要观察鱼病情况,如发现死鱼或有鱼离群缓游,说明可能发生了鱼病,应马上检查、确诊,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及时捞出池中蛙卵、蝌蚪等敌害以及杂草和各种脏物等,净化鱼苗栖息环境。


斑点叉尾鮰鱼苗培育技术



掌握幼苗出槽时间

刚孵化出膜的幼苗,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体质弱,卵黄较大,不能自由游泳,只能借助水体的流动而上下翻动,因而需要进行暂养。待幼苗快吸收完自身的卵黄后,开始有一定游动能力,再将幼苗放入暂养池中暂养一段时间。出孵化槽的时间一般为出膜后7天~8天,体长10毫米~14毫米。

幼苗暂养
幼苗暂养设施幼苗暂养设施主要有流水式水泥池、网箱等。水泥池为圆形或方形均可,一般容量在3立方米~5立方米即可,水体不要太大。进出水口必须经40目~50目的筛绢布拦好,以防跑苗。网箱规格为2米×1米×0.5米。

幼苗暂养方法

1.水泥池流水暂养:将带有卵黄囊的幼苗放入流水水泥池中,每立方米投放2.5万尾~3万尾,开始3天~4天,只要保持不断流水,溶氧充足即可。4天~5天后,当幼苗发育逐渐完善,能自由游动时,即可开始投喂浮游动物和人工微型饵料,以红虫、摇蚊幼虫等活饵为最好。投喂要少量多次,让幼苗吃好,吃饱,直到幼苗体色从微红转变为深灰色下塘为止。在暂养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微流水,溶氧充足,水质清新,定期用8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消毒。
2.网箱暂养:用40目~50目尼龙纱布制成2米×0.8米×0.5米的网箱,在幼苗暂养下塘3天~4天前把网箱放入经消毒后的池塘中浸泡,以使网箱软化,减少与鱼的磨擦。暂养水体要求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池中有大量浮游动物。每平方米网箱暂养幼苗5000尾~10000尾。网箱出口应在水面下4厘米~5厘米,以便幼苗能自由地从网箱游到池中。幼苗入箱4天~5天后,一般能自由游出网箱,如还有鱼苗未能游到池中,就应将鱼苗放出。幼苗管理主要是应注意水质清新,不能浑浊,水中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勤洗箱,并检查箱体是否破损,以防幼苗外逃。

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




1.池塘准备

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面积以2~3亩为宜。鱼苗下池前10天用生石灰每亩50~60千克对鱼池进行消毒,然后用猪、牛、人粪将水质培肥,待水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主要是轮虫)时,将卵黄囊消失后3~5天的鱼苗放入肥水池中。


2.投喂与管理

苗种培育宜采用二级饲养法。一级饲养是将2厘米左右的鱼苗养到10厘米左右;二级饲养是将10厘米左右的鱼苗种养成30~5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一级饲养每亩放2万尾左右,二级饲养每亩放养量为1万尾左右。斑点叉尾鮰在苗种阶段不宜采用我国培养家鱼苗种的“稀养速成法”,因为斑点叉尾鮰喜集群觅食,放养过稀不仅水体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训练鱼种的集群摄食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及鱼苗成活率。苗种培育一般以单养为主,或在鱼苗下池后15~20天左右每亩搭养白鲢夏花500~1000尾。
斑点叉尾鮰在4.5厘米以下时偏重摄食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故可采用我国传统的肥水下塘方法进行苗种培育。4.5厘米以后开始转入以摄食人工饲料为主。10厘米到成鱼阶段摄食人工饲料及个体较大的生物,如水、陆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甲壳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刚下塘的鱼苗4~5天可不喂食,或少量投喂人工饲料。4.5厘米以后投喂粒径为1.5~2毫米的破碎颗粒饲料。鱼种生长到12厘米左右时可使用直径为3.5毫米的颗粒饲料。饲料的参考配方为:鱼粉10%、豆饼40%、黄粉25%、玉米粉15%、米糠10%。水温在15~32℃时,每天上、下午各投饲1次,投饲量约为鱼体重的3%~5%,水温降至13℃以下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占鱼体重1%。冬季每周喂1~2次。根据斑点叉尾鮰群体摄食的习性,投饲宜集中,将饲料直接投喂到鱼池中,投喂范围约占鱼池面积的10%。苗种培育池应定期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
苗种培育阶段常见的鱼病有小瓜虫病、孢子虫病和水霉病。对孢子虫病主要是预防,放鱼前每亩用生石灰800千克清塘,杀灭藏在泥土中黏孢子虫。水霉病的预防可在放鱼苗时用3%的食盐溶液洗浴3~5分钟,效果极佳。
鱼苗经过4个月左右的饲养,11月规格可达到50克左右,每亩产量250~400千克,成活率85%~95%,饵料系数1.4~1.6。

斑点叉尾鮰鱼苗网箱培育的饲养管理技术



1、投饲

根据斑点叉尾鮰鱼苗阶段食性分析,该鱼全长2.3~4.5厘米阶段,在天然条件下仍以浮游动物、摇蚊幼虫和无节幼虫等为主食。网箱培育驯饵之初,应先喂天然饵料与人工饲料的混合饲料,一般每次驯饵15~30分钟,5~7天即可完全驯饵。当鱼建立了摄食条件反射后,每逢投饵敲击物体(桶或盆),鱼苗即集群上浮摄食。当体长4.5厘米后,可完全转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35%左右,可将粉状料用水拌和成团球投喂,体长6~7厘米时,投喂经粉碎的颗粒配合饲料,粒径1.5~2毫米。

日投饵率(日粮)及投饵次数在不同水温(指水深30厘米处的水温)条件下,鮰苗种阶段推荐投饲频率和投饲率为:

(1)当水温为10~14℃;投饲频率为1次/天;日投饲率为鱼苗体重的2%。

(2)当水温为15~19℃;投饲频率为1次/天;日投饲率为鱼苗体重的2%。

(3)当水温为20~26℃;投饲频率为2次/天;日投饲率为鱼苗体重的3%。

(4)当水温为27~30℃;投饲频率为4次/天;日投饲率为鱼苗体重的6%。

(5)当水温为≥31℃;投饲频率为2次/天;日投饲率为鱼苗体重的1%。

如果每日投喂4次,投饵时间与每次投饲量占日量的比例如下:

(1)第一次投饵时间为8:00点;投饲比例为30%。

(2)第二次投饵时间为11:00点;投饲比例为20%。

(3)第三次投饵时间为14:00点;投饲比例为20%。

(4)第四次投饵时间为17:00点;投饲比例为30%。

小网箱鱼种培育,完全依靠人工投喂配合饲料强化饲养,在养殖成本中,饲料开支所占比重较大。若采用沉性颗粒料,到培育后期,因鱼种长大,投喂后由于鱼的抢食搅动,饲料很容易从网箱中流失,加上沉性料投在箱底,投喂过量或不足也难以观察到,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有条件的应从开始就选用或部分选用浮性饲料,这样可以直观地观察,及时调整投饵量,让鱼吃得足、长得快,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日常管理

首先是做好鱼病防治工作。由于小网箱鱼种密度大,若发生鱼病容易造成较大损失,所以要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鱼苗入箱时用食盐水浸洗,杀灭体表寄生虫和防止细菌性疾病的感染;培育期间定期用含氯消毒剂全箱泼洒或用挂袋法消毒;同时,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制成药饵内服。其次,由于网箱网目比较密,易被藻类等附着物堵塞,造成水体交换不畅致使鱼苗缺氧,因此,3~5天就应洗箱一次,水温低时洗箱间隔时间可稍长些,反之则短。再次,要加强管理,勤巡箱,注意防逃、防盗、防洪涝、防风浪。同时,还要根据水位变化,及时进行移箱。

3、及时分箱

由于鱼苗不同个体间的抢食能力有差异,所以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其规格差距就逐渐拉大,小规格的鱼苗因摄食不足生长缓慢或滞长,所以在培育过程中要进行1~2次分箱,若是6~7月份投放的鱼苗,一般培育30~40天就可以达到预定8~10厘米的规格,此时应进行分箱,及时转入大规格鱼种的培育阶段。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一、技术简介

斑点叉尾鮰因具有食性广、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品质好、市场潜力大等特点,是当前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通常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和网箱养殖两种。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是以斑点叉尾鮰鱼为主,占总产量的80%,适当配养一部分滤食性鱼类,一般占总产量20%的一种养殖方式。该养殖方式,一般每亩可产斑点叉尾鮰400公斤,滤食性鱼类100公斤,每亩可获利1500元以上。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是指在水库、湖泊、河道等水域,用1—8立方米的小体积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的一种养殖方式,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产斑点叉尾鮰100—150公斤,净收入300—500元。

二、技术要点

1.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

(1)池塘条件要求池塘面积为5—10亩,水深1.5—2米,池底平整,淤泥少,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每5亩水面配套一台1.5千瓦的增氧机,

(2)放养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氯制剂清塘消毒。鱼种放养时应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放养时水温应低于8℃。

(3)鱼种质量、规格及放养量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主养鱼放养规格为25—50克,配养鱼放养规格为50克以上。斑点叉尾鮰的放养量为800—1000尾/亩、配养鱼(滤食性鱼类)100尾。

(4)饲料投喂养殖前期(前2个月)饲料蛋白质含量36%以上,养殖后期(2个月后)饲料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32%。饲料以配合配合颗粒料为好。一般日投饲率为3%,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水温、水质、气候变化、鱼体重量等灵活掌握,每次投饲量以达90%鱼饱食度即可。饲料投喂要做到“四定”。

(5)水质管理应定期加注薪水,及时开启增氧机,确保池水容氧充足。6-8月份时,每半个月要换掉一部分老水并及时加新水。同时,每15天应用生石灰15公斤/亩,化浆全池泼洒,调节水质,预防鱼病。高温季节和阴雨天气要严防缺氧,及时开启增氧机补充池水氧气。

(6)鱼病防治斑点叉尾鮰在池塘养殖中病害较多,危害性比较大,疾病防治工作极为重要。应做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春季主要是寄生虫危害较大,可用硫酸铜、甲醛等药物防治,夏秋季细菌、病毒易流行,可用生石灰、氯制剂等药防治。

2.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

(1)水域选择与网箱设置选择水流缓慢、水深3米以上的水库、湖泊、河道等水域设置网箱。网箱面积一般以1-8平方米、网目2-3cm为好。网箱排列呈“品“字形,便于水体交换。

(2)放养鱼种的放养规格、质量、放养要求均同于池塘养殖。放养量一般200-300尾/米2。

(3)饲料营养质量要求和投喂要点均同于池塘养殖。

(4)饲养管理每天应注意观察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经常在网箱周围泼洒氯制剂药物预防鱼病。发现鱼病药用药物采用浸泡方法治疗鱼病。每天要检查网箱是否破漏,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每三天应洗刷一次网箱的周围,便于水体充分交换。

无公害斑点叉尾鮰鱼苗培育技术



无公害鱼苗培育的要求是将刚出膜的仔鱼培育到规格为1.35~10厘米后,再转入大规格鱼种培育。为提高鱼苗成活率,鱼苗进入培育池前,一般要用水泥池或网箱暂养。水泥池以圆形或方形均可,面积1~2平方米,水深0.7~0.8米,可暂养1万~1.5万尾/平方米,水流量以8~10升/分钟为宜。饲料以投喂轮虫效果最好。网箱网目40~50目,高50厘米左右。鱼苗放养密度约1万尾/平方米,暂养时间为4~5天,之后转入池塘进行鱼苗培育。

1、鱼苗培育池:鱼苗培育池要求注排水方便,池埂牢固,底质好、面积1~3亩、水深0.8~1米;鱼苗下塘前15~20天,用生石灰75~150千克/亩彻底清塘消毒。

在鱼苗下塘前5~7天,向培育池中注水70~80厘米,待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施肥量为每亩施发酵过的有机粪肥300~500千克或绿肥300~400千克。

2、鱼苗放养:经试水证实毒性消失后,即可放苗,放养量为3万~5万尾/亩。鱼苗下池前要用8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溶液洗浴10~2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

3、培育管理:鱼苗下池后2~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一般不需加投人工饲料,以后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每天投3~4次,投喂时先将饲料加水捏成团状,然后投喂。日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30分钟内吃完为度。整个鱼苗养殖期间,每天要坚持巡塘,观察鱼的活动和天气变化情况;每7~10天加注过滤后的新水一次,每次加水量约为10厘米,使池水的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便可转入大规格鱼种培育。


斑点叉尾鮰亲鱼的培育



1、池塘条件

亲鱼培育池5~10亩为宜,水深1.5~2.0米,亩放养量一般150~200千克,不得超过250千克。亲鱼培育池应经过精整消毒,过滤进水,保持良好无污染的水源水质,备有进、排水系统。


2、饲料要求

营养好坏影响亲鱼的性腺发育,应投喂质量好的优质颗粒饲料,粗蛋白含量达到36%以上,饲料配方如下。
大豆粕(含44%蛋白质)占总量的50.5%;玉米粉占总量的14.93%;碎小麦占总量的6.0%;酿酒浸出物干品占总量的7.5%;鱼粉占总量的15.0%;动物脂肪占总量的3.0%;颗粒黏合剂占总量的2.5%;磷酸二钙占总量的0.5%;维生素预混料占总量的0.75%;包囊维生素C占总量的0.057%;微量元素预混料占总量的0.075%。
分析结果:粗蛋白质总量35.6%;消化能(DE)2640千卡/千克;能蛋比(千卡/克)为7.3:1.0。
注:以上数据引自美国大豆协会(ASA)。


3、投饵管理

水温12~18℃时可每天投喂存池鱼量的1%~2%,1~2天投喂一次,水温20℃以上时应根据鱼的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一般要求投喂的配合颗粒饲料在15分钟左右吃完为宜,每天投喂两次,低于12℃时,可以不投喂。每10~15天还可增投一次新鲜的动物性饵料。临近产卵,亲鱼摄食量会明显减少,应适时调整投喂量。
高温季节亲鱼池应配有增氧机,以防缺氧浮头。每1~2周注新水一次,保持良好的水质。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30~35厘米,pH6.8~8.5,严防亲鱼池浮头泛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10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