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饲料选择与管理技巧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俗称沟鲶、钳鱼及美国江团等,于1984年首次从美国引入至我国。斑点叉尾鮰头较小,吻稍尖,头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体表光滑无鳞,侧线完全。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两侧有明显不规则斑点,成鱼斑点不明显或消失,另外还存在红色体色的斑点叉尾鮰,喜弱光和昼伏夜出捕食,生存温度0℃-38℃,最适生长水温18-34℃,此外耐低氧能力差。

斑点叉尾鮰肉嫩味鲜美,富含脂肪,无肌间刺,经济价值高。在全国各地均有养殖,其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及广东较为集中。据渔业年鉴数据,2013年叉尾鮰鱼养殖产量和出口量已达24.7399万吨和8305吨。通常斑点叉尾鮰当年鱼苗可养至50-150g,第二年可养至商品鱼规格500-750g,第四年可达性成熟。现就其主要养殖模式及饲料选择、投喂管理要点作介绍。

一、斑点叉尾鮰养殖模式及饲料选择介绍

斑点叉尾鮰养殖,通常分为池塘养殖和水库网箱养殖两类,其中池塘养殖搭配滤食性鳙鱼和白鲢等养殖。通常每年3月上旬-5月上旬,水温15℃左右放苗。

斑点叉尾鮰饲料形态可分粉料、硬颗粒料及挤压膨化饲料,其中粉料用于鱼苗使用,鱼种和食用鱼饲料通常采用硬颗粒饲料或挤压膨化饲料。

根据斑点叉尾鮰生长阶段,应选用适宜饲料,确保其生长速度和鱼类健康。当前叉尾鮰精养专用饲料价格在6000-7500元/吨之间,饵料系数在1.5-2.0之间。通威叉尾鮰养殖通常选用168系列膨化饲料或17系列硬颗粒饲料,其中西部地区主要171为主,搭配168;华中地区存在选用171、168及两种搭配使用;华南和华东地区以171为主,另外北方地区部分市场使用鲤鱼专用料养殖叉尾鮰,急切需要推广和切换到171和168斑点叉尾鮰专用饲料。

二、斑点叉尾鮰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养殖环境要求。水:水源清新,进排水分开,养殖用水不得存在污染源,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规定;养殖池塘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透明度30-40cm左右,溶解氧4.5mg/L以上;网箱养殖溶解氧应在6mg/L以上。

增氧设施:通常池塘养殖面积5-10亩,水深2-2.5米为宜,池底平整,淤泥15cm左右,池塘通风向阳,每亩水面配置0.4-0.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溶解氧低于4mg/L以下时开机。

水质调节:通常每月泼洒生石灰消毒一次;7-10月每两周施用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保持水体溶解氧和pH值等指标处于正常区间。

2、投饲管理。斑点叉尾鮰投饲应根据天气、水温、溶氧和鱼的摄食情况调整日投喂量与日投饲率,其中四川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建议投饵率见表5。斑点叉尾鮰体重50克以下时,每日投喂3次,鱼体重在50克以上日投喂次数为2-3次。需要注意,斑点叉尾鮰贪食,过度投喂可导致饲料浪费、肥满度过高及抗病力下降等。

3、其它注意事项:不规范用药、饲料异常(氧化油脂、重金属超标及维生素不足)、养殖水质恶化及缺氧均可导致鱼体颜色异常、出血及不耐运输等情况,养殖者需予以重视和预防;建议选用斑点叉尾鮰专用料进行养殖,避免出现体色、肉色发黄等情况。

相关阅读

斑点叉尾鮰分阶段养殖技巧


美国鮰又称斑点叉尾鮰、沟鲇、河鲇、美洲鲇,该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养殖、易起捕、易分割加工以及肉质鲜美等特点,现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具有广阔的养殖前景。

1.新鱼培育阶段。

在新鱼培育阶段,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5龄鱼作为新鱼,每667平方米放养60~80尾,体重150~200千克,同时搭养少量鲢鱼、鳙鱼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这既是亲鱼怀卵的物质基础,同时又能使之顺利越冬。冬季,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就能少量摄食,须适量投喂一些饲料。在开春后要加强投喂,精心管理,首先将池水换去一部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为了提高亲鱼池的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刺激。

2.鱼苗培育阶段。

鱼苗出膜后2~3天便可收集起来进行暂养,暂养池以面积1~2平方米的水泥池为最好,每平方米水面可暂养鱼苗1万~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3天后需要投喂一些适口饲料。饲料以轮虫为最好,轮虫不足时也可投喂少量人工粉状配合饲料。夏花鱼苗经过5~6天的暂养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培育池可选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水深0.7~1米。先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池前用8×10E-6的硫酸铜水溶液洗浴10~2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流水水泥池每平方米水面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667平方米水面可放苗5万~8万尾。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鱼苗下池2~3天一般不需投饵,以后必须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蛋白质含量为35%~40%。日投喂量要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整个鱼苗培育期间,要经常注入新水,进水要经过过滤,水中溶氧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

3.苗种培育阶段。

夏花鱼种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即可培育成为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鱼种池面积为(3~5)×667平方米,水深为1.3~1.5米,放养方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主养时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美国鮰夏花6000~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时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美国鮰夏花1000~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1200尾。在上述两种培育方式中以混养方式为好,因为鲢鳙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与鮰鱼种混养既可避免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质,又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增加鱼种总产量。投喂以人工饲料为主,兼施少量有机肥,饲料应加工成细颗粒状,粗蛋白质含量在35%左右,日投量为鱼体总重的3%~5%,上、下午各投喂1次。养殖期间要注意适量注水或换水,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

4.成鱼养殖阶段。

美国鮰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时间较短,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目前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池塘面积(3~6)×667平方米,水深1.5~2米为宜。养殖方式既可单养,也可混养,一般混养效果较好,适宜于与美国鮰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罗非鱼等鱼类。在养殖过程中,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对美国鮰的生长很重要,国内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不同的饲料配方。我国加工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鱼粉、豆粕、棉粕和菜粕等,粗蛋白质含量为25%~35%。饲料最好加工成沉性和浮性两种颗粒,当水温在15℃以上时,投喂沉性颗粒饲料。当水温低于15℃时,投喂沉性颗粒饲料。每天投喂3~4次。每天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率。美国鮰对低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止浮头和泛池,要经常更换池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质,鱼池中水体溶氧量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美国鮰也可以用网箱养殖,常采用二级放养模式。第一级从50克养到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到750~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50克重鱼种放养密度为350~400尾/平方米,150克重鱼种放养密度为150~250尾/平方米。美国鮰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了调节好养殖密度,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轮捕轮放。另外,美国鮰疾病较多,尤以病毒性疾病危害较大,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除注意常规消毒外,坚持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肠道败血症是其常见病,各种规格的鱼类均易感染,可采取每100千克饲料中加0.18千克盐酸黄连素投喂的方法治疗。此外,小瓜虫病是由小瓜虫寄生鱼体皮肤及鳃组织引起的,防治此病应该在放种时用亚甲蓝水溶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

斑点叉尾鮰亲鱼的放养与搭配技巧



1、亲鱼数量的估算

具体到一个养殖场需要多少亲鱼,应根据生产规模对苗种需要数量进行推算,一般推算标准:每千克亲鱼产卵量为6000粒左右;亲鱼产卵率为50%~60%;孵化率为80%左右;卵黄鱼苗暂养成活率为90%;鱼苗养成大鱼种成活率按70%~80%计;依此类推,即可算出需要蓄养亲鱼的数量。

2、分类放养与搭配

引进的亲鱼大多存在年龄、体重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放养前应进行统筹安排、分类放养,在有限的培育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饲养管理,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在亲鱼体重1.5~2千克左右时,推荐放养量为:亲鱼池面积1500~2000平方米,4~5平方米放1尾;面积2000~4000平方米,5~6平方米放1尾;总放养量控制在225~250千克/亩。即面积较小的亲鱼池管理方便,可适当放密一些,而面积较大的亲鱼池应适当放稀一些。

亲鱼初始体重较小或体质较差的,放养量需留有一定空间,因在培育过程中体重增加较快,如开始放养量过大,后期鱼池超载,会影响亲鱼成熟和产卵。

自然繁殖则雌雄混养,比例1:1;如人工催情和人工授精则需雌雄分养,否则性成熟的亲鱼在池塘中会自然产卵孵化,使生产计划失控。

为控制水质,在亲鱼池中要搭配250~300尾左右的鲢、鳙;由于斑点叉尾鮰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过程中,以摄食配合饲料为主,故亲鱼池中忌放鲤、鲫,或其他食性相似的鱼,以免争食,影响其正常发育。

亲鱼放养前,须经浓度为50克/升食盐水浸洗5分钟再下池,以进行伤口消毒或杀灭体表寄生物。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一、技术简介

斑点叉尾鮰因具有食性广、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品质好、市场潜力大等特点,是当前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通常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和网箱养殖两种。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是以斑点叉尾鮰鱼为主,占总产量的80%,适当配养一部分滤食性鱼类,一般占总产量20%的一种养殖方式。该养殖方式,一般每亩可产斑点叉尾鮰400公斤,滤食性鱼类100公斤,每亩可获利1500元以上。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是指在水库、湖泊、河道等水域,用1—8立方米的小体积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的一种养殖方式,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产斑点叉尾鮰100—150公斤,净收入300—500元。

二、技术要点

1.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

(1)池塘条件要求池塘面积为5—10亩,水深1.5—2米,池底平整,淤泥少,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每5亩水面配套一台1.5千瓦的增氧机,

(2)放养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氯制剂清塘消毒。鱼种放养时应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放养时水温应低于8℃。

(3)鱼种质量、规格及放养量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主养鱼放养规格为25—50克,配养鱼放养规格为50克以上。斑点叉尾鮰的放养量为800—1000尾/亩、配养鱼(滤食性鱼类)100尾。

(4)饲料投喂养殖前期(前2个月)饲料蛋白质含量36%以上,养殖后期(2个月后)饲料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32%。饲料以配合配合颗粒料为好。一般日投饲率为3%,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水温、水质、气候变化、鱼体重量等灵活掌握,每次投饲量以达90%鱼饱食度即可。饲料投喂要做到“四定”。

(5)水质管理应定期加注薪水,及时开启增氧机,确保池水容氧充足。6-8月份时,每半个月要换掉一部分老水并及时加新水。同时,每15天应用生石灰15公斤/亩,化浆全池泼洒,调节水质,预防鱼病。高温季节和阴雨天气要严防缺氧,及时开启增氧机补充池水氧气。

(6)鱼病防治斑点叉尾鮰在池塘养殖中病害较多,危害性比较大,疾病防治工作极为重要。应做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春季主要是寄生虫危害较大,可用硫酸铜、甲醛等药物防治,夏秋季细菌、病毒易流行,可用生石灰、氯制剂等药防治。

2.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

(1)水域选择与网箱设置选择水流缓慢、水深3米以上的水库、湖泊、河道等水域设置网箱。网箱面积一般以1-8平方米、网目2-3cm为好。网箱排列呈“品“字形,便于水体交换。

(2)放养鱼种的放养规格、质量、放养要求均同于池塘养殖。放养量一般200-300尾/米2。

(3)饲料营养质量要求和投喂要点均同于池塘养殖。

(4)饲养管理每天应注意观察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经常在网箱周围泼洒氯制剂药物预防鱼病。发现鱼病药用药物采用浸泡方法治疗鱼病。每天要检查网箱是否破漏,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每三天应洗刷一次网箱的周围,便于水体充分交换。

斑点叉尾鮰与中华鳖混养技术


1、池塘条件:该塘编号为七号,正常水位1.2m~1.5m,南北向,水面积1334c平方米,四周用50(cm(宽)×70cm(高)×5cm(厚)预制板作围栏设施,进排水分开,水源为直通长江的护场河水,池塘配1台2.2kw瓦增氧机,邻塘六号为同面积同密度,同规格主养鱼对照塘。

2、试验材料:

1.苗种:(1)斑点叉尾鱼种为该场一九九七年五月直接从美国引进的德克萨期系列兰叉尾卵黄苗培养而成;(2)中华鳖苗种为该场自育幼鳖。

2.饲料:(1)斑点叉尾所用颗粒饲料购自美国大豆协会指定的由上海福寿泰公司生产的全价格浮性饲料;(2)鳖料购自镇江苏长江饲炒有限公司。

3试验方法

3.1苗种放养

3.1.1斑点叉尾苗种放养1998年1月2日每667平方米用75kg生石灰汪塘,1月9日进外河水1.5m深,进水时用120目筛绢严重格过滤;1月10日挑选规格一致,健壮无病的斑点叉尾鱼种800尾,重36kg(平均尾重45g)放入试验塘,同时套放每公斤20尾的鲢种200尾。鱼种放养进用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0分钟。

3.1.2鳖种放养1998年4月20日,放养该场由外塘越冬的自育中华鳖种1100只,重137.5公斤。(平均只重125克)。放养的幼鳖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翻滚迅速。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消毒。

3.2饲料投喂

3.2.1斑点叉尾投喂自3月中旬以后,开始进入投饵管理,光用10天时间驯化鱼上浮摄食,饲料每天分两闪投喂,分别为上午10:00和下午4:30,使鱼上浮争食。按四定原则,保证鱼吃好、吃饱,每次投喂量以5分钟吃完为好。一般日投饵量为鱼体重3%~5%。到10月30日止,计投喂颗粒料967.5kg。

3.2.2鳖料投喂将粉状鳖料拌豆油,新鲜菜叶,揉合成块投放于池直坡与池水交接处,投喂时间为每天的9:00和16:00,每次投饵后两小时检查一次,发现残饵及时清除,并根据残饵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计投喂375kg。

3.3加强水质管理,及时预防鱼病从4月至9月,每半个月加换水50cm,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氨氮适中,透明度始终控制在30~35cm。在病害预防方面,注重水伴消毒,每月全池泼洒一次漂白粉,用量1mg/c,甲鱼以内服药为主。

4结果

4.1收获情况1998年11月3日清塘,结果见表1

4.2投入与产出

4.2.1投入池塘水费1600元,电费204元,工资1596元,饲料费3386.25元,苗种费22750元(鱼种按3.00元/尾,幼鳖按6元/只计),折旧费300元,合计29836.25元。

4.2.2产值甲鱼29000元,鱼10372.5元,鲢鱼400元,计39772.5元。

4.2.2经济效益(净利)9936.25元,每667平方米4968.12元。

5小结与体会

5.1给斑点叉尾投喂专用浮性颗粒饲料较投喂沉性颗粒料好,主要有两点:(1)浮性料熟化程度高,消化吸收率也就自然比沉性料好;(2)浮性料漂浮在水面上,既较好地掌握投喂量,减少浪费,又可以观察鱼种群的吃食状况,有无疾病,个体大小等。

5.2斑点叉尾有较强的攻击性,喜群体抢食,为了减少相互间的碰撞造成擦伤,投饲时应尽量把饲料撒开一点,这样也可使规格较小的斑点获得食机会。

5.3与同密度、同规格单养斑点叉尾的六号对照塘相比,混养塘开动增氧机明显减少,这可能与甲鱼上下游动,中和了底层氧绩,使整个池塘水体保持在较充足的溶氧上有关。

5.4根据试验和摸索比较,斑点叉尾与甲鱼混养有三点值得注意:(1)投饵时间、食台要错开,应先投喂甲鱼料,先投喂鱼料,否则影响鱼吃食,特别是规格大的甲鱼对鱼的吃食影响较大;(2)鱼起捕不完在越冬后,因大规格的鱼有埋塘现象,会影响甲鱼冬眠;(3)鱼胸鳍较硬,又喜欢埋塘,给起捕带来一定困难,如何改进捕捞方法,使得操作更方便是值得今后进一步探讨的。



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的水质管理



良好的水质是确保鱼种生长的重要条件,水质最明显的指标是溶氧。斑点叉尾鮰鱼种培育阶段的池水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3毫克/升以下将会大大影响生长,同时也会影响到食欲和降低鱼的免疫抵抗力,所以在鱼池中应备有增氧设施,并做到适时开机增氧。高温季节应做到经常充注新水,一般1~2周充水一次,保持良好的水质。水质过肥,发现异味,水质败坏应及时换水,可先排后进或边排边进,换水量一次最大也只能20厘米左右,可多次逐步调好水质,切忌大排大灌造成水质急剧变化而引起养殖对象产生应激,引发病害发生。
在饲养过程中应掌握好投喂量,避免过量投喂,过量投喂不但浪费饲料,而且会影响水质。
池中发生青苔等有害藻类和其他敌害均要及时清除、杀灭,保持池水清洁,池边无杂草、杂物。出现水草的池塘可亩放10~15尾20厘米规格的草鱼,以控制水草的生长。
斑点叉尾鮰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病害,如果亲鱼不是带病害、鱼苗体质健壮、水质等环境条件好,饲料营养全面,投喂科学,生产操作谨慎,细致轻快,避免损伤鱼体,一般是不会生病的。
当鱼出现摄食量下降、吃食能力差、行动迟钝、体表出现红点、疱疹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进行诊断,对症治疗。
鱼种出池如需长途运输,应在起运前适当暂养,使其粪便等排泄物排出体外,以免在运输途中产生废弃物消耗溶氧,败坏水质,影响运输成活率。

斑点叉尾鮰鱼出血病防治新技巧



高温季节斑点叉尾鮰鱼的出血病是来势凶猛的爆发性鱼病,发病迅速,治疗困难,损失巨大。更困难的是斑点叉尾鮰鱼是无鳞鱼类,抗应激能力很差,很多常用药物对斑点叉尾鮰鱼敏感,无法使用,即使安全的药物,也不能加大用量来提高药效,因为加倍用药会引起斑点叉尾鮰鱼的应激性死亡,损失更大。长期使用抗生素类和化学性消毒剂则会对肝肾造成毒害,影响生长,留下后患。

河南安进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的水产专家通过深入调查、使用安进公司的优质无抗无公害鱼药产品精心配伍,科学组方,推出治疗斑点叉尾鮰鱼出血病的新技巧。

首先重视水体解毒和稳定。使用“安进藻毒分解素”或“解毒应激灵”泼洒1-2次,用“安进巨能氧+底改酵素”消除鱼塘底质的毒素。再用“安进肥霸”稳定水体藻相水色,防止水体变瘦溶氧水平下降。
其次,要提高斑点叉尾鮰鱼的抗应激能力,防止治疗过程中水体变化和用药造成的应激性伤害。可以使用“安进复合免疫多糖+复合VC应激灵”泼洒1-2次。

同时使用安进公司独家的重磅武器“黄连康”拌料内服,每天投喂一次,连用2-3天;外泼安进公司的拳头产品“噬菌蛭弧菌冻干粉”消灭控制水体中的致病性细菌。就可以快速控制病情。

斑点叉尾鮰鱼出血病治愈后需要进行体质调节,肝胆保护,使斑点叉尾鮰鱼尽快恢复体质,进入快速生长状态。可以用“安进酶益添”或者“免疫促长素+肝胆利康散”拌料投喂5-7天。


文/安进程朝勋,
整理人/安进水产洋洋

斑点叉尾鮰亲鱼的选择要点



亲鱼的选择是人工繁殖的首要环节,它是繁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能否获得优质苗种的关键环节之一。


1、选育

繁殖用亲鱼应选择经过纯系选育、年龄4龄以上、性腺发育良好、体重2~5千克的个体,亲鱼选择时必须注意不能仅以体重为唯一衡量标准,大个体的亲鱼不一定都达到性成熟年龄和良好的性腺发育度。一般2龄鱼中只有20%左右个体性成熟,3龄鱼可达到40%,而4龄鱼大多能达到性成熟,用于繁殖的成功率较高。而8龄以上的个体通常都很大,不易操作,一般不采用。
选用亲本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应来自信誉较好的育苗场,避免使用有病毒病病史的亲鱼,避免从疫病区选用亲本。


2、雌雄配组

亲鱼雌雄配组比例一般3:2为宜,一尾雄鱼可在较短时间内与两尾甚至两尾以上的雌鱼交配。雄鱼过多将会出现选雌时雄鱼间的相互争斗而造成鱼体受伤,影响产卵。雌鱼过多也会造成配组不足而影响产卵受精,所以亲鱼雌雄的配组比例及雌雄鱼规格大小的相对性也是必需的技术要求。


3、雌雄鉴别

斑点叉尾鮰在生殖季节可通过第二性征来判别。一般雄鱼比雌鱼大,而且头部比雌鱼宽。临近产卵季节,雄鱼逐渐变瘦,突显出大而肌肉发达的头部,使得其头宽大于体宽,有时体色还会发黑;繁殖季节雌鱼腹部柔软、膨大,卵巢轮廓明显,使得头宽小于体宽。
还可通过泄殖孔来进行鉴别,这种方法在非产卵季节也可以使用。将鱼的腹部朝上,即可见2或3个开孔。靠近头部的一孔为肛门,靠近尾部的是尿殖孔。雄鱼的尿殖孔为一肉质的乳头状突体,繁殖季节呈膨大较硬状态。雌鱼尿殖孔卵圆形,不突出。靠尾部一侧尚有一个小的泌尿孔。在临繁殖季节雌鱼的尿殖区呈淡红色,并显肿大,较为柔软,而且布满黏液。

斑点叉尾鮰人工饲养技术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特点,是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该鱼为大型温水性淡水鱼类,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和大型藻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各种配合饲料都能摄取,尤其喜食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由于其生长速度极快,所以在不同养殖时期,饲养管理必须相应跟上,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提高。

一、亲鱼培育期

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3亩~5亩,每亩放养60尾~80尾亲鱼,约150公斤~200公斤,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这既是亲鱼怀卵的物质基础,又能使亲鱼顺利越冬。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尚能少量摄食,因此需适量投喂一些饲料。产前培育最为重要,即在开春后加强投喂,精心管理。首先将池水换去一部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因此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为了提高亲鱼池中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

二、鱼苗培育期

鱼苗出膜后2天~3天便可进行暂养。暂养池以面积1平方米~2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好,每平方米可暂养鱼苗1万~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天~3天后要投喂些适口饲料,以轮虫最好,不足时也可投喂人工粉状配合饲料。鱼苗经5天~6天暂养后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夏花鱼种。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培育,水深0.7米~1米,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池前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洗浴10分钟~20分钟,进行消毒。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万~8万尾。鱼苗下池后2天~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以后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日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整个鱼苗饲养期间,要经常注入新水,进水都要过滤,水中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大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

三、鱼种饲养期

这个阶段是将夏花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将其培育为大规格和体质健壮的鱼种。鱼种池以3亩~5亩为宜,水深1.3米~1.5米。放养方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主养亩放夏花6000尾~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亩放夏花1000尾~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尾~1200尾。通常以混养方式为好,因为鲢鳙鱼主食浮游生物,与鮰鱼种混养既可避免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质,又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增加鱼种总产量。饵料以人工饲料为主,兼施少量有机肥。饲料应加工成细颗粒状,含粗蛋白量在35%左右,日投量一般为鱼体总重的3%~5%,上、下午各投喂1次。饲养期间要注意适量注水或换水,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

四、成鱼饲养期

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时间较短,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目前主要是池塘养殖,面积3亩~6亩,水深1.5米~2米为宜。既可单养,也可混养,一般混养效果较好。适宜于与斑点叉尾鮰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罗非鱼。在养殖中,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对鮰鱼的生长很重要,国内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饲料配方。我国加工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鱼粉、大豆粉、小麦粉和玉米粉等,粗蛋白含量在25%~35%之间。饲料最好加工成沉性和浮性两种颗粒,当水温在15℃以上时,投喂浮性饲料;水温低于15℃时,投喂沉性饲料。每天投喂两次,即上、下午各1次,投饵范围应尽量扩大些。每天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率。斑点叉尾鮰对低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止浮头和泛池,要经常更换池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质,鱼池中水的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斑点叉尾鮰也可以用网箱养殖,常采用二级放养。第一级从10厘米长养到尾重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到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8厘米~10厘米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350尾/平方米~400尾/平方米,150克重鱼种养殖密度为150尾/平方米~250尾/平方米。斑点叉尾鮰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轮捕轮放。

另外,斑点叉尾鮰疾病较多,尤以病毒性疾病危害较大,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除注意常规消毒外,还要坚持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肠道败血症是其常见病,各种规格鱼均易感染,可采取每100公斤饲料中加0.18公斤土霉素投喂治疗。此外,口丝虫病和小瓜虫病是由口丝虫和小瓜虫寄生鱼体皮肤及鳃组织引起的,防止这些寄生虫应在放种时用8克/平方米硫酸铜浸洗鱼体15分钟~20分钟。

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




1.池塘准备

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面积以2~3亩为宜。鱼苗下池前10天用生石灰每亩50~60千克对鱼池进行消毒,然后用猪、牛、人粪将水质培肥,待水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主要是轮虫)时,将卵黄囊消失后3~5天的鱼苗放入肥水池中。


2.投喂与管理

苗种培育宜采用二级饲养法。一级饲养是将2厘米左右的鱼苗养到10厘米左右;二级饲养是将10厘米左右的鱼苗种养成30~5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一级饲养每亩放2万尾左右,二级饲养每亩放养量为1万尾左右。斑点叉尾鮰在苗种阶段不宜采用我国培养家鱼苗种的“稀养速成法”,因为斑点叉尾鮰喜集群觅食,放养过稀不仅水体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训练鱼种的集群摄食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及鱼苗成活率。苗种培育一般以单养为主,或在鱼苗下池后15~20天左右每亩搭养白鲢夏花500~1000尾。
斑点叉尾鮰在4.5厘米以下时偏重摄食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故可采用我国传统的肥水下塘方法进行苗种培育。4.5厘米以后开始转入以摄食人工饲料为主。10厘米到成鱼阶段摄食人工饲料及个体较大的生物,如水、陆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甲壳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刚下塘的鱼苗4~5天可不喂食,或少量投喂人工饲料。4.5厘米以后投喂粒径为1.5~2毫米的破碎颗粒饲料。鱼种生长到12厘米左右时可使用直径为3.5毫米的颗粒饲料。饲料的参考配方为:鱼粉10%、豆饼40%、黄粉25%、玉米粉15%、米糠10%。水温在15~32℃时,每天上、下午各投饲1次,投饲量约为鱼体重的3%~5%,水温降至13℃以下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占鱼体重1%。冬季每周喂1~2次。根据斑点叉尾鮰群体摄食的习性,投饲宜集中,将饲料直接投喂到鱼池中,投喂范围约占鱼池面积的10%。苗种培育池应定期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
苗种培育阶段常见的鱼病有小瓜虫病、孢子虫病和水霉病。对孢子虫病主要是预防,放鱼前每亩用生石灰800千克清塘,杀灭藏在泥土中黏孢子虫。水霉病的预防可在放鱼苗时用3%的食盐溶液洗浴3~5分钟,效果极佳。
鱼苗经过4个月左右的饲养,11月规格可达到50克左右,每亩产量250~400千克,成活率85%~95%,饵料系数1.4~1.6。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09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