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技术要点


一、饲料投喂

1.饲料的选择及投喂量

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放养初期饲料蛋白含量要求30%~35%,养殖中后期蛋白含量可降至25%~28%。有条件的可投喂小杂鱼、冰鲜鱼、福寿螺或蜗牛,福寿螺和蜗牛必须煮熟切碎。投喂量放养初期为鱼体重的3%~4%,个体重达500g后为2%~3%。

2.投喂方法

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故投喂时间应选在黎明及黄昏。斑点叉尾鮰有群聚特性,通过驯食,可定时定点进行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二、日常管理与防病

为避免养殖后期因池水过肥而形成“水华”,每亩池塘应搭配放养鲢60尾,鳙40尾。当鱼个体重达250g时,每晚9时至次日凌晨4时应有微流水通过池塘,水源不便的池塘应启动增氧机,以保证池水溶氧含量。定期泼洒生石灰,既可调节水质,又可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
斑点叉尾鮰抗病力强,只要管理好水质,一般不会发生疾病。养殖中后期,每半个月投喂药饵3~5天,药饵用大蒜素和Vc。拌饲制成,不但可增强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还可促其生长。

三、收获

斑点叉尾鮰个体重达450~650g之间市场售价最好。当个体重达450g即可陆续起捕上市。一般用拉网捕捞,捕大留小。池底平坦的池塘一般第一网起捕率达70%以上,高者可达90%。捕前10小时应停止投喂。

相关知识

斑点叉尾鮰养殖技术




一、技术简介

斑点叉尾鮰因具有食性广、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品质好、市场潜力大等特点,是当前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通常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和网箱养殖两种。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是以斑点叉尾鮰鱼为主,占总产量的80%,适当配养一部分滤食性鱼类,一般占总产量20%的一种养殖方式。该养殖方式,一般每亩可产斑点叉尾鮰400公斤,滤食性鱼类100公斤,每亩可获利1500元以上。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是指在水库、湖泊、河道等水域,用1—8立方米的小体积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的一种养殖方式,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产斑点叉尾鮰100—150公斤,净收入300—500元。

二、技术要点

1.池塘主养斑点叉尾鮰

(1)池塘条件要求池塘面积为5—10亩,水深1.5—2米,池底平整,淤泥少,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每5亩水面配套一台1.5千瓦的增氧机,

(2)放养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氯制剂清塘消毒。鱼种放养时应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放养时水温应低于8℃。

(3)鱼种质量、规格及放养量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主养鱼放养规格为25—50克,配养鱼放养规格为50克以上。斑点叉尾鮰的放养量为800—1000尾/亩、配养鱼(滤食性鱼类)100尾。

(4)饲料投喂养殖前期(前2个月)饲料蛋白质含量36%以上,养殖后期(2个月后)饲料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32%。饲料以配合配合颗粒料为好。一般日投饲率为3%,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水温、水质、气候变化、鱼体重量等灵活掌握,每次投饲量以达90%鱼饱食度即可。饲料投喂要做到“四定”。

(5)水质管理应定期加注薪水,及时开启增氧机,确保池水容氧充足。6-8月份时,每半个月要换掉一部分老水并及时加新水。同时,每15天应用生石灰15公斤/亩,化浆全池泼洒,调节水质,预防鱼病。高温季节和阴雨天气要严防缺氧,及时开启增氧机补充池水氧气。

(6)鱼病防治斑点叉尾鮰在池塘养殖中病害较多,危害性比较大,疾病防治工作极为重要。应做到以防为主,综合防治。春季主要是寄生虫危害较大,可用硫酸铜、甲醛等药物防治,夏秋季细菌、病毒易流行,可用生石灰、氯制剂等药防治。

2.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

(1)水域选择与网箱设置选择水流缓慢、水深3米以上的水库、湖泊、河道等水域设置网箱。网箱面积一般以1-8平方米、网目2-3cm为好。网箱排列呈“品“字形,便于水体交换。

(2)放养鱼种的放养规格、质量、放养要求均同于池塘养殖。放养量一般200-300尾/米2。

(3)饲料营养质量要求和投喂要点均同于池塘养殖。

(4)饲养管理每天应注意观察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经常在网箱周围泼洒氯制剂药物预防鱼病。发现鱼病药用药物采用浸泡方法治疗鱼病。每天要检查网箱是否破漏,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每三天应洗刷一次网箱的周围,便于水体充分交换。

斑点叉尾鮰健康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又名美国鲶鱼。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较高的淡水优良养殖品种,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近年来,随着加工出口的突破,斑点叉尾鮰在我国的养殖发展迅猛。已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本文简单介绍了斑点叉尾鮰的两种健康养殖技术。


1、池塘养殖技术

1.1池塘条件
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场所建造。经验表明,斑点叉尾鮰正常生长要求的溶氧为3mg/L以上,溶氧若大于5mg/L时生长良好,溶氧低于5mg/L时生长缓慢,且饲料系数大,进排水不方便的池塘需配备增氧机。池塘底质以壤土为好,养殖池塘水深1.5m~2m。

1.2放养准备
1.2.1清淤消毒
池塘要先将池水放干,把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出塘外。亩放生石灰100kg或者用30×0.000001浓度的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后晒池两个星期,晒塘期间修好进排水闸,以利养殖期内及时换水。
1.2.2肥塘
用60目筛绢网做成锥形网袋过滤进水,池水深60cm,亩施有机肥100kg或化肥(尿素等)2×0.000001浓度。逐渐加水到1.5m。如果投放4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亦可以不肥塘。晒塘后直接进水至1.5m,池水的pH值调至6.5~8.0即可投放鱼种。

1.3苗种放养
为缩短养殖周期,做到早放养、早上市,一般应在3月中旬以前、水温10℃左右放养结束。池塘单养斑点叉尾鮰宜放养20~30尾/kg的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放养800~1000尾。鱼种选择要求规格一致、体表无伤、活力强。鱼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5~10min消毒。

1.4饲料投喂
1.4.1饲料的选择及投喂量
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放养初期饲料蛋白含量要求32%~36%,养殖中后期蛋白含量可降至30%~32%。一般应选择大型饲料厂生产的沉性或浮性颗粒饲料。饲料粒径、投喂量随着鱼体增重、天气、水温及时调整,一般在放养初期为鱼体重的3%~4%,鱼个体重大于300g后为2%以下。
鱼体平均重根据每月一次的测量情况而得,在每个投饲月内,每10天可根据鱼的吃食情况对投饲量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为原投饲量的5%~10%。
1.4.2投喂方法
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故投喂时间最好选在日出后两小时及落日前两小时。斑点叉尾鮰有群聚特性,通过驯食,按“四定”方法(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进行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1.5日常管理与防病
为避免养殖后期因池水过肥而形成“水华”,每亩池塘应搭配放养鲢90尾,鳙10尾。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每5~7天应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水量的1/4~1/3,先排后进,水源不便的池塘应定期启动增氧机,以保证池水溶氧含量。定期泼洒生石灰,既可调节水质,又可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斑点叉尾鮰具有抗病力强的特点。只要管理好水质,一般不会发生疾病。养殖中后期,每半个月投喂药饵3~5天,药饵用大蒜素和维生素c拌饲制成,不但可增强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还可促其生长。

1.6收获
斑点叉尾鮰个体重在500~750g之间售价最好。当个体重达500g即可陆续起捕上市,一般用拉网捕捞。捕大留小。池底平坦的池塘一般第一网起捕率达70%以上,高者可达90%。捕前24小时应停止投喂。


2、网箱养殖技术

2.1水域条件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水域应水质良好.水深3m以上,透明度50cm以上,有一定的水流。流速低于5m/s的河道或大中型湖泊、水库的湖湾、库汊处。

2.2网箱制作与投放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以小体积网箱为主,一般以每只网箱10平方米以下为好,网箱以正方形为主,用毛竹或木头作框架,无结节聚乙烯网片作箱体,网片网目大小根据放养鱼种的大小而定,以放养的最小规格鱼种的头前部不能钻出网片为准。网箱一般箱体高1.1m~1.2m,做成封闭型,箱盖加遮光材料,并根据投喂的是沉性料或是浮性料而决定。投喂沉性料的网箱,在网箱底部及向上20cm处,加缝一层20目的网片,防止饲料散失。并在网箱中间安装一根直径10cm以上的投料管,投料管上部高出箱盖20~30cm,下部距箱底30cm左右;投喂浮性料的网箱。在网箱顶部中间安装一个30cm×30cm投料口,投料口可用木板等制成,下部浸入水中10cm左右,上部高出箱顶20cm左右,并在网箱顶部及水面向下20cm的部分加缝一层20目的网片,防止饲料散失。
网箱在鱼种放养前15天左右应提前浸泡在养殖水域。网箱排列因充分考虑水流、风浪等的影响,并要注意是否影响航行、泄洪,生产管理是否方便等。一般情况下,要保证每个网箱有一面是迎着水流或风浪的,每只网箱之间应有2m~3m的间隔,每两排网箱之间应有5m左右的间隔,以保障水流畅通和生产操作的方便。

2.3苗种放养
由于网箱养殖区域的水质一般比较清瘦。故鱼种不宜太早放养.应在水温达到10℃~15℃之间开始放养。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宜放养20~30尾/kg的大规格鱼种,一般每立方米放养300~400尾。鱼种选择要求规格一致、体表无伤、活力强。鱼种下箱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5~10min消毒。

2.4饲料投喂
2.4.1饲料的选择及投喂量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对饲料的选择与池塘养殖相同,但由于养殖水域水质较池塘清瘦。故在投料量上应较池塘略高。
2.4.2投喂方法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较池塘养殖在饲料投喂方面麻烦一点,但由于养殖密度远比池塘高,一方面较易被养殖的斑点叉尾鮰采食,另一方面也会因相互争抢而造成饲料的散失,加设投料管、投料口及在箱底和顶部加缝密网目网片就是为了防止饲料散失,同时,在每次饲料投喂时,要尽是加快速度,增加箱内鱼类采食机会。采用沉性饲料的网箱,在投料时可在投料管上部套一个喇叭型装置,以加快投料速度。

2.5日常管理与防病
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最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是清刷网箱和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损及根据鱼类生长情况及时更换网片。要每天在投料时注意观察网箱内鱼类的吃食、活动情况,定期清刷网箱,发现网片有破损及时修补,并可根据鱼类生长情况更换网片。此外,在汛期要及时关注台风、水位等的突然变化,防止网箱倾覆、破损而发生逃跑。斑点叉尾鲴在网箱中养殖,一般不会发生病害,与池塘养殖一样,可在养殖中后期,每半个月投喂药饵3~5天,药饵用大蒜素和维生素c拌饲制成。

2.6收获
小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鲴,收获十分方便,主要是根据鱼类生长情况及市场行情确定收获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网箱的鱼最好同一批收获,防止因多次操作损伤鱼体引发病害。

斑点叉尾鮰人工饲养技术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河鲶、美洲鲶。这种鱼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饲养、易起捕以及肉质鲜美等特点,是世界闻名的养殖品种和游钓对象。该鱼为大型温水性淡水鱼类,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摄食对象是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动物、轮虫、有机碎屑和大型藻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各种配合饲料都能摄取,尤其喜食鱼粉、豆饼、玉米、米糠、麦麸等原料配制而成的颗粒饲料。由于其生长速度极快,所以在不同养殖时期,饲养管理必须相应跟上,才能确保养殖效益的提高。

一、亲鱼培育期

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龄~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3亩~5亩,每亩放养60尾~80尾亲鱼,约150公斤~200公斤,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这既是亲鱼怀卵的物质基础,又能使亲鱼顺利越冬。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尚能少量摄食,因此需适量投喂一些饲料。产前培育最为重要,即在开春后加强投喂,精心管理。首先将池水换去一部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因此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为了提高亲鱼池中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

二、鱼苗培育期

鱼苗出膜后2天~3天便可进行暂养。暂养池以面积1平方米~2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好,每平方米可暂养鱼苗1万~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天~3天后要投喂些适口饲料,以轮虫最好,不足时也可投喂人工粉状配合饲料。鱼苗经5天~6天暂养后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夏花鱼种。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培育,水深0.7米~1米,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池前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洗浴10分钟~20分钟,进行消毒。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万~8万尾。鱼苗下池后2天~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以后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日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整个鱼苗饲养期间,要经常注入新水,进水都要过滤,水中溶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大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

三、鱼种饲养期

这个阶段是将夏花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将其培育为大规格和体质健壮的鱼种。鱼种池以3亩~5亩为宜,水深1.3米~1.5米。放养方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主养亩放夏花6000尾~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亩放夏花1000尾~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尾~1200尾。通常以混养方式为好,因为鲢鳙鱼主食浮游生物,与鮰鱼种混养既可避免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质,又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增加鱼种总产量。饵料以人工饲料为主,兼施少量有机肥。饲料应加工成细颗粒状,含粗蛋白量在35%左右,日投量一般为鱼体总重的3%~5%,上、下午各投喂1次。饲养期间要注意适量注水或换水,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溶氧在3毫克/升以上。

四、成鱼饲养期

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时间较短,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目前主要是池塘养殖,面积3亩~6亩,水深1.5米~2米为宜。既可单养,也可混养,一般混养效果较好。适宜于与斑点叉尾鮰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罗非鱼。在养殖中,饲料配方和投喂技术对鮰鱼的生长很重要,国内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设计出各种不同的饲料配方。我国加工饲料的原料,主要有鱼粉、大豆粉、小麦粉和玉米粉等,粗蛋白含量在25%~35%之间。饲料最好加工成沉性和浮性两种颗粒,当水温在15℃以上时,投喂浮性饲料;水温低于15℃时,投喂沉性饲料。每天投喂两次,即上、下午各1次,投饵范围应尽量扩大些。每天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率。斑点叉尾鮰对低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止浮头和泛池,要经常更换池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质,鱼池中水的溶氧应经常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斑点叉尾鮰也可以用网箱养殖,常采用二级放养。第一级从10厘米长养到尾重150克,第二级从150克养到750克~1500克,也可以直接从50克的鱼种养至成鱼。8厘米~10厘米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350尾/平方米~400尾/平方米,150克重鱼种养殖密度为150尾/平方米~250尾/平方米。斑点叉尾鮰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或轮捕轮放。

另外,斑点叉尾鮰疾病较多,尤以病毒性疾病危害较大,因此必须以预防为主,除注意常规消毒外,还要坚持不投喂变质饲料,并定期进行药物预防。肠道败血症是其常见病,各种规格鱼均易感染,可采取每100公斤饲料中加0.18公斤土霉素投喂治疗。此外,口丝虫病和小瓜虫病是由口丝虫和小瓜虫寄生鱼体皮肤及鳃组织引起的,防止这些寄生虫应在放种时用8克/平方米硫酸铜浸洗鱼体15分钟~20分钟。

斑点叉尾鮰开春管理技术要点



购苗入塘前的准备,主要作用是预防病虫害,减少死亡量。
具体方法如下:
1.取鱼苗3-5条用显微镜镜检鳃部体表否有寄生虫,
2.解剖鱼观察肠道是否饱满厚实
3.长途运输鱼苗应激反应严重,在下车前每个罐车中放入应激宁3型,水产复合多维(100-200g)浸泡半个小时及时抗应激促进黏液的恢复。
4.鱼塘放苗要提前在塘中泼洒应激解毒灵,进一步改善入水环境,减少鱼苗的应激反应。间隔一天使用一次,总共泼两次。

购苗入塘后的方案,主要作用是抗应激,截断细菌感染,提高鱼苗成活率。
具体方法如下:
前两天驯化,尝试投料,鱼苗下塘3小时后开始,投料按鱼体重1/1000投料。
饲料中添加应激宁3型,制菌灵,达克菌用量按各一包用一包饲料,间隔3小时后再喂一次,如在晚上就只投喂一次。
1.饲料和药品搅拌均匀后,按饲料重量的40%添加水再次搅拌,比例为10斤料4斤水。
揉成饼状在鱼塘边缘水深半米位置放置料台,沉于水下投喂。
2.药饵饲料加水30%充分润泽后,压缩成团揉碎撒至鱼塘边缘。此方法不可控,需少量多次投料。
第二天:检查料台观察鱼吃料情况,清除没有吃完残饵,如果鱼苗充分采食,按1/1000比例,各一包用一包饲料,药饵改用达克菌,应激宁3型,多维(加大剂量),投喂方式同前天,连用4天。可尝试水面撒投放药饵料。

清明前后养殖管理
具体方法如下:
1.投料方式细致,避免直接整袋倒料,建议使用投料机。
2.软化饲料,充分泡发,按30%-40%比例加水投喂,并在饲料中添加优肠乐,应激宁3型,药饵添加比例一套50斤料。
3.水温稳中有升,确定没有寒潮侵袭,水温达到22度以上时方可缓慢加料。
4.水温稳定后,定期使用华扬双菌组合消毒杀灭致病菌并每月按华扬5+5保健模式保健即可。

特别注意:
水温由低向上升至19℃时,一定要用药控制预防因肠道问题引发的爆发性死鱼。方案就是:板黄散,制菌灵,多维,各一包拌料一包连喂三天每天一次。如发现有任何一条死鱼出现,需加入达克菌,快速治疗。


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培育及养殖要点



鮰鱼肉质细腻、无肌间刺,是很好的火锅原材料,目前鮰鱼消费在江苏、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发展迅猛。因近几年我国鮰鱼的出口规模、渠道都比较规范,所以美国从我国进口鮰鱼的数量有所增加。2010年我国鮰鱼产品出口总量9289吨,出口额4211万美元。因国内需求迅猛,今年,湖北、湖南等地的斑点叉尾鮰从出口而转向内销。

前些年,我国鮰鱼消费不少是从国外进口而来,2001年,我国鮰鱼消费和养殖又发生新的变化。现将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开发区养殖户刘洪江的养鮰经验介绍如下:

斑点叉尾鮰鱼苗池塘无公害培育关键技术

鱼苗饲养是把孵化出膜后能主动摄食的1.35厘米左右的鱼苗饲养至10厘米左右,约需要30-40天时间,一般为35天。池塘培育斑点叉尾鮰苗种是最有效的苗种培育的方法。饲养鱼苗要求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精心的管理,其生产指标是:成活率90-95%,规格5厘米以上,鱼体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苗种。

1、环境及池塘条件

鱼苗培育的场地环境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养殖用水不得有污染源,水源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配套设施:用电设施齐全,有条件的地方大规格鱼种培育池配备增氧机。

2、培育池准备

大规格鱼种培育池投放苗种前首先进行池塘清整,平池底,除杂草,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带水清塘,保持池塘水深0.5-0.6米,每666.7m2用生石灰150-20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有效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类。在鱼种培育池清塘消毒后第2-3天,每666.7m2施放熟化无污染、无有毒物质的有机肥100-150公斤,作为池塘培育水质的基肥,但以后不再施追肥。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繁殖浮游动物水质变清,约水体透明度50厘米左右后投放苗种。

3、苗种的放养

放养鱼种的密度与鱼种出池所要求的规格有关。出池鱼种规格为体重50克,其每亩放养密度为6000-8000尾;出池鱼种规格为体重70克以上,其每亩放养密度为5000-6000尾。苗种下塘饲养10天后每亩套养规格为5-6cm的白鲢鱼种120-150尾、花鲢30-35尾,一次性放足。鱼种质量应符合生物学形态特征的要求,活动力强、体质健壮、体灰色一致,体表光滑,粘液丰富,体两侧有不规则的斑点,无损伤、无疾病,无畸形。放养鱼种要求规格基本整齐。放养时其温差不能大于±5℃,鱼种带水操作与运输。鱼种放养前必须用药物体外消毒,防止病体带入新的培育池内,一般用2.5-3%食盐水浸洗5分钟左右或20ppm高锰酸钾浸洗5-10分钟(2%的盐水同时加入青霉素钠1500万单位)。

4、饵料与投喂

选择符合无公害饲料安全卫生准则的专用斑点叉尾鮰鱼种的全价人工配合饵料,饵料粗蛋白含量要求达36-38%,动植蛋白比例为1:1.3。颗粒饵料的直径以鱼的个体随时变换,最好以浮性饵料为主。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水质与生态环境条件等来确定。当水温在20-30℃时,鮰鱼摄食强度最大,其它水温时摄食强度相对较小。每次投喂以达到八分饱即可,同时还应对鱼类吃食情况进行检查。每天投喂的次数根据不同情况而定,通常是上午、下午各一次,上午是早上6:00以前、下午是6:00以后。

5、水质管理

适时加水,调节水质:要求水质保持清爽,透明度40-50cm为宜,水中溶氧保持在5mg/L以上。为防止水质变坏,应定期加注清新水,6-8月份,每10-15天加注新水20-30cm。每20天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调节水质及控制pH值为6.8-8.5。在7-8月份高温季节或阴雨低气压天气,应注意饲养水体溶氧变化,如发现水中溶氧低于3mg/L或发现鱼有浮头征兆,应减少投饵量与加注清新水,并开增氧机增氧。日常每天坚持巡塘,观察鱼摄食和生长情况,测量水温。每7-10天检查一次鱼体生长情况,每半个月调整一次日投饵量。影响投饵量的因素很多,除水温、水质(溶氧、pH值等)外,鱼体本身的生理状况、天气、饲料的可口性等对摄食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灵活掌握,合理投饵。为了做到数据齐全,每口池塘应建立档案,做好鱼塘记录等日常管理工作。无公害鱼种池塘养殖不提倡用药,因此加强病害防治工作相当重要。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做到以防为主、管理为先。预防鱼病的措施,除做好鱼池消毒、鱼种消毒等一般性工作外,还要经常保持池塘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监控,不投喂变质饵料,并定期用药物预防,进行综合防治。

池塘无公害规范化养殖斑点叉尾鮰成鱼关键技术

1、饲养环境与池塘条件

场地环境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分开,排灌方便,交通便利,水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水体的溶氧量应在4.5mg/L以上,pH为6.8-8.5,适宜透明度为40-50cm。大规格鱼种培育池形状为长方形最好,面积为8-10×667m2,池深2.0-2.5,水深1.5m以上,池塘底部淤泥厚度应小于15cm或硬质、砂质底为宜。

2、池塘准备

食用鱼饲养池投放鱼种前首先进行池塘清整,除去池塘的杂草,并用生石灰清塘消毒,首先将池塘注水0.5-0.6m,每667m2用生石灰150kg化浆全池泼洒,有效杀灭病菌及野杂鱼类。在鱼种培育池清塘消毒后第2-3天,每亩施放熟化无污染、无有毒物质的有机肥80-100kg,作为池塘培育水质的基肥,但以后不再施追肥。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繁殖浮游动物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约50cm左右后投放大规格鱼种。

3、鱼种放养

种质应活动力强、体质健壮、体灰色一致,体表光滑,粘液丰富,体两侧有不规则的斑点,无损伤、无疾病,无畸形。放养鱼种要求规格基本整齐。放养密度根据食用鱼上市规格及产量来计算放养量;上市规格为700-1000克,产量为500kg/667m2放养量为900-1000尾;产量为600-700kg/667m2其放养量为1100-1300尾。同时套养10-12cm的白鲢鱼种150-200尾、花鲢35-40尾,控制浮游生物的繁殖量调节水质。放养鱼种时水温差不能超过5℃,放养鱼种适宜水温为20-24℃,鱼种投放前必须用2.5-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5-7分钟鱼体消毒,杀灭各种病原体及利于受伤鱼体恢复。

4、饲料与投喂

食用鱼以投喂含蛋白质32-34%全价人工配合饵料为主,以浮性颗粒饵料为佳,粒径应与不同规格成鱼的口径相适应。饲料必须符合无公害饲料安全卫生要求的标准饲料。投喂量应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水温按饲养水体鱼体总量的比例计算投喂量,其详细方法见日投喂饲料率。投喂方法根据不同体重的鱼其投喂次数不同,鱼体重在50克以下每日投喂3次,鱼体重在50g以上日投喂次数为2-3次,上午6点前,下午6点后,晚上11点各投喂1次。投喂量以15-20分钟内能摄食完为准。

5、饲养管理

食用鱼日投饲管理较为重要,投喂饵料必须做到将饵料投匀、投足、投好,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水源须达到无公害水质标准,无污染源外,每15天左右可进行饲养水体交换一次,换水量约池塘水体总量的三分之一;保持饲养池塘水体的溶氧在5mg/L以上,pH值6.8-8.5,透明度为40-50cm,调控池塘水色为茶褐色,及时将池塘内的杂物捞出保持清洁卫生的生态环境条件。为保持饲养水体pH值在适宜的范围之内,每12-15天在饲养池塘水体中按每667m2用生石灰10-15kg溶化水浆全池洒泼调节水质pH值。日常管理是鮰鱼饲养的关键直接关系饲养成败。每天坚持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饲养池塘水色、水位变化,鱼群的活动及摄食情况,并及时处理水质、摄食等问题。在病害防治中,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鱼种放养时必须用2.5-3%的食盐溶液浸泡5-7分钟给鱼体消毒杀灭病原体。在食用鱼饲养期间每隔30天用生石灰化成浆全池泼洒,每15天左右用0.3-0.35ppm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预防鱼病发生。发现鱼病要正确诊断,及时用药治疗。防治斑点叉尾鮰病害的药物使用方法必须按无公害标准的规定执行。食用鱼上市前须休药期在20天以上。

斑点叉尾鮰鱼苗培育技术



掌握幼苗出槽时间

刚孵化出膜的幼苗,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体质弱,卵黄较大,不能自由游泳,只能借助水体的流动而上下翻动,因而需要进行暂养。待幼苗快吸收完自身的卵黄后,开始有一定游动能力,再将幼苗放入暂养池中暂养一段时间。出孵化槽的时间一般为出膜后7天~8天,体长10毫米~14毫米。

幼苗暂养
幼苗暂养设施幼苗暂养设施主要有流水式水泥池、网箱等。水泥池为圆形或方形均可,一般容量在3立方米~5立方米即可,水体不要太大。进出水口必须经40目~50目的筛绢布拦好,以防跑苗。网箱规格为2米×1米×0.5米。

幼苗暂养方法

1.水泥池流水暂养:将带有卵黄囊的幼苗放入流水水泥池中,每立方米投放2.5万尾~3万尾,开始3天~4天,只要保持不断流水,溶氧充足即可。4天~5天后,当幼苗发育逐渐完善,能自由游动时,即可开始投喂浮游动物和人工微型饵料,以红虫、摇蚊幼虫等活饵为最好。投喂要少量多次,让幼苗吃好,吃饱,直到幼苗体色从微红转变为深灰色下塘为止。在暂养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微流水,溶氧充足,水质清新,定期用8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消毒。
2.网箱暂养:用40目~50目尼龙纱布制成2米×0.8米×0.5米的网箱,在幼苗暂养下塘3天~4天前把网箱放入经消毒后的池塘中浸泡,以使网箱软化,减少与鱼的磨擦。暂养水体要求透明度在50厘米以上,池中有大量浮游动物。每平方米网箱暂养幼苗5000尾~10000尾。网箱出口应在水面下4厘米~5厘米,以便幼苗能自由地从网箱游到池中。幼苗入箱4天~5天后,一般能自由游出网箱,如还有鱼苗未能游到池中,就应将鱼苗放出。幼苗管理主要是应注意水质清新,不能浑浊,水中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勤洗箱,并检查箱体是否破损,以防幼苗外逃。

斑点叉尾鮰365养殖技术模式介绍



一、均衡增氧和精准组合投喂紧密结合面积在8亩以上的池塘在主养鱼吃食的投饵区安装微孔增氧机,呈扇形的布局8-10个曝气盘。或者在投料的区域安装两台叶轮式的增氧机。均在投喂饲料的时候提前半小时开启,投料后推迟半小时关闭,以增加或稳定投饵区的溶氧。当叉尾鮰规格达到200g以上后,根据养殖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鱼的口径对饲料的粒径的适口性进行分区投喂。

二、菌藻调控及水质调节在6月份对池塘每月使用1次使用通威饲料伴侣2或饲料伴侣4(使用前2天用通威毒消净对池塘进行消毒)增加浮游植物的繁殖,创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有利于有益菌的繁殖,为藻类及浮游动物提供营养,为养殖的水产动物提供平衡的生态条件,减少鱼病的发生;早春季节气温升高较快,池塘水位宜浅,控制在0.8-l米;冬季气温低,气候寒冷,鱼易冻伤,池塘水位应加至最高处;高温季节鱼活动量大,代谢旺盛、水质变化快,要经常加注新水,可3-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视水体肥度、水色、水质而定,一般每次加水20-35厘米,维持透明度20-25厘米。

三、鱼病防疫胃膨大有黏液状分泌物。肠灰白色,无食物。病鱼呈螺旋形游动,呆滞和头朝上垂直悬浮于水中。

该病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水温30℃时发病,主要危害10厘米以下的鱼种,3-4月龄的幼鱼也会感染。病程一般为3-7天。死亡率可达95-100%,残存鱼生长缓慢。

防治方法: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降低水温可减少死亡率,但在生产上并不实用。故应从预防着手,投喂黄芪多糖及增强免疫的保健制剂,注意放养密度,加强饲养管理。

3、细菌性疾病:在病鱼中占相当大的比例。

A、出血性腐败症

症状:病鱼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体表有圆形稀疏的溃疡(皮肤、肌肉坏死),腹部肿胀,眼球突出;下颌充血,体腔内充满带血的液体,肾脏变软、肿大,肝脏灰白带有小的出血点,肠内充满带血的或淡红色的黏液,后肠及肛门常有出血症状、肿大。

此病在养殖高温季节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且不易控制、疗程长。可使用通威菌毒宁和通威菌清交替使用连续2-3天。同时使用通威鱼氟星+通威止血散+通威多维内服5-7天,效果很好,药物添加量按说明使用。

B、爱德华氏病

症状:初期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5毫米的损伤,外部如针状的创伤,并深入到肌肉。在10-15天内损伤面积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患病的成鱼在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味。死亡的病鱼明显与肾脏、肝功能衰弱有关。发病后期难以治疗。

治疗方法:外用通威毒消净和菌毒宁交替使用,连续用3天,内服通威鱼菌克+通威芪参散+通威病毒防得住,连续投喂5-7天,用量(按说明使用)。

C、柱状病

症状:初期在病鱼躯干部、头部出现损伤,或鳍条有灰白色,并有轻微出血。当病状扩大时,则变成灰白色溃疡。皮肤完全被侵蚀、肌肉暴露。随着感染加深,导致鱼类死亡。另外感染鱼的鳍被腐蚀后,病原体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通常鳃丝末端开始有褐色的坏死组织,发展到鳃丝基部。真菌可作为继发性病原侵入这些病变部位。

防治方法:同爱德华氏病的治疗。

4、寄生虫病

一定通过显微镜检查,对症下药。不能盲目的用药,以破坏水体的菌藻平衡。一般常见的有指环虫病、三代虫病、车轮虫病及斜管虫病。

四、池塘管理开春管理技术休药期管理技术卖鱼前休药1个月(抗生素、杀虫药、消毒药),投喂高品质饲料,加强水质调控。

六、适时出售成鱼每年高温季节时外地的叉尾鮰进入川内的数量都会减少,这时的鱼价基本比其它时间的高,提倡出售“热水鱼”。

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




1.池塘准备

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面积以2~3亩为宜。鱼苗下池前10天用生石灰每亩50~60千克对鱼池进行消毒,然后用猪、牛、人粪将水质培肥,待水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主要是轮虫)时,将卵黄囊消失后3~5天的鱼苗放入肥水池中。


2.投喂与管理

苗种培育宜采用二级饲养法。一级饲养是将2厘米左右的鱼苗养到10厘米左右;二级饲养是将10厘米左右的鱼苗种养成30~5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一级饲养每亩放2万尾左右,二级饲养每亩放养量为1万尾左右。斑点叉尾鮰在苗种阶段不宜采用我国培养家鱼苗种的“稀养速成法”,因为斑点叉尾鮰喜集群觅食,放养过稀不仅水体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训练鱼种的集群摄食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及鱼苗成活率。苗种培育一般以单养为主,或在鱼苗下池后15~20天左右每亩搭养白鲢夏花500~1000尾。
斑点叉尾鮰在4.5厘米以下时偏重摄食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故可采用我国传统的肥水下塘方法进行苗种培育。4.5厘米以后开始转入以摄食人工饲料为主。10厘米到成鱼阶段摄食人工饲料及个体较大的生物,如水、陆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甲壳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刚下塘的鱼苗4~5天可不喂食,或少量投喂人工饲料。4.5厘米以后投喂粒径为1.5~2毫米的破碎颗粒饲料。鱼种生长到12厘米左右时可使用直径为3.5毫米的颗粒饲料。饲料的参考配方为:鱼粉10%、豆饼40%、黄粉25%、玉米粉15%、米糠10%。水温在15~32℃时,每天上、下午各投饲1次,投饲量约为鱼体重的3%~5%,水温降至13℃以下每天投喂1次,投喂量占鱼体重1%。冬季每周喂1~2次。根据斑点叉尾鮰群体摄食的习性,投饲宜集中,将饲料直接投喂到鱼池中,投喂范围约占鱼池面积的10%。苗种培育池应定期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
苗种培育阶段常见的鱼病有小瓜虫病、孢子虫病和水霉病。对孢子虫病主要是预防,放鱼前每亩用生石灰800千克清塘,杀灭藏在泥土中黏孢子虫。水霉病的预防可在放鱼苗时用3%的食盐溶液洗浴3~5分钟,效果极佳。
鱼苗经过4个月左右的饲养,11月规格可达到50克左右,每亩产量250~400千克,成活率85%~95%,饵料系数1.4~1.6。

斑点叉尾鮰池塘养殖技术简介



1、池塘选择

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池塘应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场所建造,因而养殖斑点叉尾鮰对于场所的要求具有特殊性。经验表明,斑点叉尾鮰正常生长要求的溶氧为3mg/L以上,溶氧若大于5mg/L时生长良好,溶氧低于5mg/L时生长缓慢,且饲料系数大。因此,进排水不便的池塘需配备增氧机,否则不宜养殖该鱼。池塘底质以壤土为好,养殖水深1.5-2m。

2、放养前准备

A、清淤消毒老池塘

要先将池水放干,把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出塘外。亩放生石灰l00kg或者用30ppm的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后晒塘两个星期。晒塘期间修好进排水闸,以利养殖期内及时换水。

B、肥塘过滤进水

使池水深60cm,亩施有机肥100kg或化肥(尿素等)2ppm,逐渐加水到1.5m。如果投放4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亦可以不肥塘,晒塘后直接进水至1.5m,把池水的pH值调至6.5-8.0即可投放鱼种。

3、苗种放养

为缩短养殖周期,做到早放养、早上市,池塘单养斑点叉尾鮰宜放养10-20cm的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放养1000-1500尾。鱼种选择要求规格一致、体表无伤、活力强。鱼种下塘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消毒。

4、饲料投喂

A、饲料的选择

前期如果是放养的水花,则选择通威110粉料,投喂一周左右。

当个体长至10-25g时可选用粒径为1.0mm的颗粒或者破碎料110饲料。

当个体长至50-150g就可以转为粒径为2.0mm的168饲料。

当个体长至150-500g可使用转为粒径为3.0mm的168饲料。

当个体长至500g以上则用5.0颗粒,直至鱼体上市。
 
投喂量在放养初期为鱼体重的3-4%,个体重达500g后为2-3%。

B、投喂方法

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故投喂时间应选在黎明及黄昏。斑点叉尾鮰有群聚特性,通过驯食,可按“四定”方法(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进行投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5、日常管理与防病

为避免养殖后期因池水过肥而形成“水华”,每亩池塘应搭配放养白鲢60尾,花鲢40尾。当鱼个体重达250g时,每晚9时至次日凌晨4时应有微流水通过池塘,水源不便的池塘应启动增氧机,以保证池水溶氧含量。斑点叉尾鮰具有抗病力强的特点,因此只要管理好水质,一般不会发生疾病。养殖中后期,每半个月投喂药饵3-5天,药饵用大蒜素和VC拌饲制成,不但可增强斑点叉尾鮰的抗病能力,还可促其生长。

6、收获

斑点叉尾鮰个体重达600-1000g之间市场售价最好。当个体重达600g即可陆续起捕上市。一般用拉网捕捞,捕大留小。池底平坦的池塘一般第一网起捕率达70%以上,高者可达90%。捕前10小时应停止投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1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