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孔雀球虫病防治经验

由于孔雀的食性很杂,目前市场上尚没有全价的孔雀专用饲料,而且孔雀是垫料平养或散放的饲养模式,所以很容易感染球虫病,严重危害幼龄孔雀的生长发育,并且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抑制或失败,诱发多种疾病,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临床症状临床上患群可见孔雀拉西红柿样的粪便,不爱活动,饮水增加,有的孔雀拉水样粪便,维持两天后出现血便,患病孔雀两翅下垂,浑身发抖,眼结膜苍白,迅速脱水消瘦,很快死亡。二、综合防控1.全价饲料亟待推广。由于区域内孔雀暂没有形成规模化饲养,无市售的全价饲料,经常饲喂一些青草和玉米面,致使孔雀营养不均衡,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极易感染球虫病,故应提供可口且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2.饲养模式亟待改进。散养模式造成粪便不能及时清理,地面潮湿污浊,适宜球虫繁殖,孔雀直接接触含有球虫卵囊的粪便,会导致反复感染,造成恶性循环。3.治疗上,一般投以控制球虫病(地克珠利或磺胺氯吡嗪钠等)的药物为主,辅助投一定的肠道消炎药(环丙沙星或诺氟沙星等)和止血药维生素K3。5~7天为一个疗程,重者可间隔3天后重复应用一个疗程。时下特种养殖的兴起,也给我们畜牧工作人员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无限商机。为了能适应市场,愿我们所有同仁能携手当地的特种养殖户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创辉煌。

相关知识

散养肉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散养土鸡的养殖经验


传统肉鸡养殖多为笼养,肉鸡的体质较差,易患病,并且生产出来的鸡肉品质较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鸡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养殖者需要转变养殖方式,可通过将肉鸡散养,来提高肉的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散养肉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散养土鸡的养殖经验。

1、选择优良的品种

品种优良的肉鸡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在选择肉鸡品种时要选择优良的肉鸡品种,并且要求所选择的品种要与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市场情况与人们对鸡肉产品的喜好等相适合,以选择出优质且适宜的品种。在引种时不可贪图便宜,要从正规养殖场引种,并且在引种时要保证所购买的鸡苗品种纯正、体质健康、生长发育良好、产肉性能高等,只有这样的鸡苗才可以为养殖优质肉鸡提供良好的基础。

2、加强环境的管理

传统的普通肉鸡养殖多为圈养或者笼养,对饲养条件和一些设施的要求不高,并且易于管理,但是鸡群在这种模式下体质较差,易患病,且肉的品质也较差,因此为了提高升鸡肉的品质,需要转变养殖方式,可以对其进行散养,即选择在草场或者林地、果园养殖肉鸡。利用这种方式养殖肉鸡可以增加肉鸡的运动量,让肉鸡接受自然光的照射,对于增强肉鸡的体质、提高肉鸡的抵抗力都很有帮助。另外,肉鸡养殖散养模式下,可觅食自然界中的一些饲料或者虫类,既可以节约饲料资源,还可以增强免疫力,鸡粪还可以给土壤增添肥力,促进青草、树木或者果树的生长。散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和设施的要求要比普通养殖高,要在周围修建上防护栏,在散养区域内还要设有躲雨棚、隔离室等,为肉鸡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养殖出来的肉鸡的品质较好,在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易被消费者接受,可显著的提高肉鸡养殖经济效益。

3、加强饲养管理

肉鸡散养的时期要根据养殖地的资源以及鸡的日龄来确定。在放养前要先进行育雏,对其进行脱温后再放入散养地饲养。放养的最佳时期一般为3月中旬到10月底,这段时间内的天然牧草、虫、蚁、果实等食物种类较为丰富,并且温度逐渐的变暖,适宜肉鸡的生长发育与增重。在其他季节,天气温度较低,天然的食物较少的情况下则要以舍饲为主。一般30日龄以上的雏鸡可在上午9点到下午5点放牧,冬季则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适度的放牧,并进行补饲,在放牧时要注意上午不宜喂的过饱,否则会影响到肉鸡在放牧时采食天然的食物。在放养前要根据放养地的面积、放养环境饲料资源的高低来选择最适宜的放养密度,如果密度过大,则肉鸡没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失去散养的意义,另外还会造成饲料的紧张,影响鸡的品质;如果密度过小则会造空间和饲料资源的浪费,也会降低养殖经济效益。通常最佳放养密度为每667m2养殖150~200只为宜。要注意即使是放养模式下养殖肉鸡也要根据肉鸡的日龄进行适宜的补饲工作,具体的补饲量要根据实际的日龄大小和天然食物的多少来确定。

在放养过程中要进行精心的管理,加强日常的观察工作,在每天放鸡前要观察好鸡群的动态,在正常的情况下,每天早晨放养鸡时健康的鸡总是争先恐后的向外飞跑,而较弱的鸡落在后边,病鸡则不愿走动,通过这项观察可及时的发现病鸡,并将其隔离治疗。每天在将鸡放养后都要对鸡舍进行清扫和清粪的工作,在清粪时要观察好粪便的情况,观察鸡群的排泄情况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异常则可根据粪便的颜色和性状对鸡进行诊断,便于对症用药治疗。另外,在补料时要还观察鸡群的采食情况和精神状态,如果发现有采食量下降,精神状态不佳的鸡则要及时的挑出,隔离饲养,并进行科学的诊断,以判断发病原因。还要做好肉鸡呼吸的观察工作,可在夜晚熄灯鸡群休息后通过观察鸡的呼吸量是否正常,如果有咳嗽、啰音则说明鸡群患有呼吸道疾病。

4、疾病与兽害的防控

做好肉鸡的疾病防治与兽害的防控工作。要对放养鸡群进行定期的免疫,在免疫接种时要根据本场的免疫程序科学接种,选择合适的疫苗,严格的按照剂量接种。因肉鸡在散养状态下易患寄生虫病,因此要做好预防性的投药、驱虫和消毒的工作。另外,还可以通过食用微生态制剂来改善胃肠的功能,抑制有害菌的活动。

在放养模式下,肉鸡易受到天敌的侵害,如老鼠、蛇、黄鼠狼、鹰等。在放养前要对场地进行一次彻底的灭鼠和消毒工作。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防止鸡群误食,还可以在放养地的周围种植万年青等植物来预防蛇的进入。

在果园放养时要注意防止鸡群发生农药中毒。为使种植与养殖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对果园进行喷药防治病虫害时宜选择绿色、无毒害的生物制剂,并且在用药时注意在当天以及半个月内要把鸡群隔离在没有喷洒农药的地方,在喷药后也不能采集饲料来喂鸡。

散养土鸡的养殖经验
土鸡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鸡蛋也以色泽好、口感好颇有市场。以散养为主的土鸡,自由采食天然的青草、昆虫、蝇蛆、蚯蚓、草籽等资源优势,辅以精料,节约了生产成本,又因其大多隔离条件好、疾病发生少、成活率高,用药量小,是较为安全的畜产品之一。笔者在基层工作多年,现将散养土鸡的养殖经验与大家共享。
1、场地选择
散养对场地的选择要求不高,因地制宜,各种林地、灌木草场、草山草坡、山坡果园、茶园等都可作为放牧地,可以保障鸡群充分觅食,有足够的采食场所,要求场地地势高燥,排水通畅,电力保障正常,附近有清洁的水源,同时应在场地周围辅以坚固栅栏,防止鸡只的丢失和免受其他动物的侵扰。
2、鸡舍建造
要因地制宜,根据经济状况和需要,建永久式、简易式均可,鸡舍以高出地面30~50cm为宜,但要坚固耐用,特别是在冬季,大雪易造成鸡舍不堪负荷。目前广大养殖户可以土法上马建平养或层养鸡舍,科学管理,以小投资获大效益,如塑膜暖棚鸡舍经济实用,鸡舍要求坐北朝南,利于采光和保温,同时兼顾照明、通风等。成年鸡每平方米养鸡8~10只为宜,否则易引起鸡只的踩踏,舍内空气的清洁度不达标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由于鸡舍是用来休息、产蛋、避风避雨的场所,加之疫病防控的需要,宜采用“全进全出”。
3、肓雏前准备
做好育雏舍的卫生、消毒、饮水、照明等调试工作。进雏前1d,饲养人员再次检查育雏所用物品是否齐全,如消毒器械、消毒药、营养药品,提前调试雏舍温度、湿度、通风换气,观察能否达到要求。
4、雏鸡培育
雏鸡的饲养很关键,影响着后期的各项生产指标。雏鸡购入后先在育雏鸡舍内常规饲养。育雏室温度:第1周31~35℃,20~30只,m2,第4天起每周降2~3℃,温度不可忽高忽低,饮水温度达到20℃左右,30日龄后当室温达到20℃左右时即可脱温;相对湿度:第1周为65%~70%,以后保持在60%,地面洒水或喷雾消毒提高鸡舍湿度,过高过低都易造成负面问题;用60W白炽灯或13w节能灯照明,保证光照均匀,灯泡不离鸡体太近,否则容易引起啄肛,光照对雏鸡的运动、健康、饮食等有直接影响。开始3~4d,舍内昼夜光照时间为22~23h,也可采用24h光照,1w以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和亮度;舍内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注意通风换气,适当加大通风口面积,有风机的每天可排风3~5次,每次5~10min,保证空气的新鲜;雏舍内,温度高、湿度大,饲料应坚持“少喂勤添”的原则,以防饲料发霉变质。
5、青年鸡放养与管理
5.1雏鸡放养
出生后1个月左右、体质量达0.25~0.3虹、在天气温暖时可将雏鸡按体质强弱分批移至山上放养。放牧地点要由近到远,放牧时间逐渐延长。放牧的最初几天,可在补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V。或复合维生素以防应激。此时的雏鸡很胆小,易受惊吓,一定注意狗、鹰、黄鼠狼及其他动物的侵袭,造成不必要的应激。
5.2合理调教
调教时用饲料辅以哨子诱导,使鸡逐渐对哨声形成条件反射,养成有哨可食的习惯。
5.3补饲和饮水
散养鸡的饲料必须保证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2014年5月平桥区某养殖户的散养鸡,发生大面积的羽毛脱落及啄肛现象,经调查发现该场饲养过度粗放,长期补饲廉价饲料,营养元素不平衡或不足,发现问题后饲料中添加了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饮水中添加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数天后情况得到好转。所以日常注意观察鸡群非常重要,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根据不同季节和鸡的觅食情况确定补饲次数,一般每天补1~2次,饮水2~3次。遇到恶劣天气或冬季不能外出觅食时,要进行舍饲。
5.4预防兽害
注意防范野兽、黄鼠狼和蛇的侵袭,可在散养鸡中饲养一部分鹅,家禽中鹅的警惕性非常高,习性机警,听觉器官非常敏锐,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发出叫声,有很好的报警功效。
5.5注意天气预报
天气条件较差时,注意保持警惕,恶劣天气时应及时将鸡诱回舍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6、疫病防控
防病措施以预防为主,做到每天观察鸡群吃料、饮水情况。发现病鸡要立即隔离,清粪工作每周1次,雨雪天气严禁放牧,以免打湿鸡羽,使鸡受凉感冒。放牧场地应事先检查,发现死动物立即远弃,以防鸡群中毒。
散养鸡没有统一的免疫程序,需结合当地地实际情况进行,一般采用以下办法:1日龄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鸡痘疫苗,7~10日龄时进行新城疫滴鼻免疫,8~20日龄接种鸡新城疫传支二联、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26~30日龄接种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30日龄进行第2次新城疫免疫;30~40日龄接种新城疫l系疫苗+禽流感疫苗,在60日龄肌注新城疫Ⅱ系疫苗。

肉鸡球虫病的防治


球虫病在肉鸡养殖中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是一种或多种球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肉鸡球虫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病愈的肉鸡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严重影响生产效益。抗球虫病药物的滥用导致球虫抗药性增强,传统药物防治效果降低,生物防治肉鸡球虫病成为最佳选择。本文主要阐述生物防治肉鸡球虫病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引言:球虫病在我国广泛分布,对肉种鸡和肉仔鸡危害特别大,临床及亚临床型感染能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药物费用巨大,成为制约肉鸡养殖收益的重要因素,由于肉鸡球虫耐药性的增强,生物防治在实践中将成为防治肉鸡球虫病的一种重要措施。

一、肉鸡球虫病传统药物防治现状

使用药物防治球虫病可收到一时的防治效果,但球虫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复杂的轮换用药程序使球虫药物的使用方法越来越复杂。用药量不断加大,必须应用多种抗球虫药来防治球虫,一旦用药不当仍可爆发球虫病。一旦爆发,控制困难,延误病情。抗球虫药物的残留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也成为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的主要手段。越来越多的抗球虫药物已被列为违禁药物,如氯羟吡啶(克球粉)、尼卡巴嗪(球虫净)、磺胺五甲氧嘧啶(球虫宁)、氨丙啉(安保乐)、磺胺喹恶啉等。抗球虫病药物选择和交替使用方法一定程度上收到制约。球虫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使防治球虫病可选择的有效药物越来越少,球虫病的防治愈加困难。另外球虫药物耐药性及药物残留也是限制肉鸡健康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生物防治球虫病的优势

如何克服球虫药物耐药性及药物残留?生物防治球虫病是最佳选择。良好的球虫疫苗中的卵囊分离于商品化抗球虫药发明之前,因此对各种抗球虫药均高度敏感。球虫苗具有显著的补偿性生长作用,饲料转化率和出栏体重等同于或高于用球虫药防治球虫病的鸡群。应用球虫苗防治球虫病减少球虫药物的应用,替代环境中具有高度耐药性的球虫卵囊,恢复球虫药物的敏感性。肉种鸡使用球虫苗效果明显,商品肉鸡应用球虫疫苗从长远来看也是利大于弊。

三、生物防治球虫病的方法

通过雏鸡反复采食感染性球虫卵囊,而使雏鸡建立起较强的免疫力。实践中肉种鸡的球虫免疫多在3日龄采用喷料法和滴口法,商品肉鸡大多于1日龄运用喷雾法,或者3日龄运用滴口法进行免疫。喷雾免疫可以在孵化室中完成,操作简便,适合大规模免疫,免疫均匀,应激轻微,效果明显。

喷料免疫方法示例:按1000头份疫苗用500-1000毫升(一般用600毫升)的比例量取蒸馏水。量取适量的饲料(约5克/只)放入料盘(100-150只/盘)中,把球虫苗均匀的喷洒在饲料上(喷洒时需要不时摇晃喷雾器),至少来回两次,让鸡把喷洒好球虫苗的饲料于6-8小时内采食干净。

滴口免疫方法示例:1000羽份疫苗加25ml水加1/10袋悬浮剂,每只鸡一滴,将球虫苗用凉水稀释后倒入滴瓶中,并计算好每一滴中所含球虫苗恰好是一头份。在滴口过程中要不断摇动滴瓶以使疫苗均匀,且应在较短时间内滴完。

四、生物防治球虫病的注意事项

没有任何一种疫苗向球虫苗这样强调免疫后的管理,免疫后的管理是球虫苗免疫成功的关键。应用球虫苗后的管理主要是饲料,垫料,扩栏,转群,用药,疫苗反应的处理。

1.饲料的要求:饲喂不添加任何抗球虫药物的饲料,不能饲喂专用抗球虫药物及具有抗球虫活性的抗菌药物,如磺胺喹恶啉、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增效剂、呋吗唑酮、四环素、土霉素、痢特灵等。30日龄前饲料中要定期补充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添加。这样可以提高鸡的体质,避免维生素缺乏,促进肠粘膜修复。

2.垫料的管理:垫料以刨花和稻壳较好。垫料太干,卵囊不孢子化,鸡群得不到反复免疫;垫料太湿,卵囊孢子化的太多,易使免疫力尚未充分建立的鸡群引发球虫病。因此上层垫料的最佳湿度是25-30%,根据经验可认为判别标准是在鸡舍中选取几个点,抓起一把垫料,把手松开手心感觉有点潮,说明垫料湿度适合,手心感觉有点湿,说明垫料太潮湿,手心感觉有点干,说明应增加湿度。在免疫期间上层垫料要经常翻动保证疏松,不准出现结饼现象,育雏期间不许大面积更换垫料。通常湿度标准与育雏所需湿度相当,根据地区、季节不同,采取适宜的保湿方法,例如取暖炉上放一加水的容器,散发水蒸气,春季干燥季节,借助消毒,适当喷水等方法增加湿度。鸡群免疫后第3-6天应扩栏,不要让接种后的鸡圈养在小保温区内超过7天,以免出现免疫反应过重的现象。扩栏及转群时,要将旧垫料撒在新的垫料表面上,水槽附近过于潮湿的垫料可以分散到较干垫料中或清除出去。良好的垫料品质和管理是球虫疫苗免疫成功的关键。

3.免疫后的药物处理:一般免疫10-14天以后个别鸡只会出现血便或个别死亡的反应过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1)漏免鸡只;2)垫料湿度过大,卵囊过度孢子化,摄入卵囊过量;3)鸡只个体差异。反应过重处理办法:立即投予2天治疗量的抗球虫药,血便及球虫造成的死亡会停止,建议使用地克珠利饮水,因其效果确实,低毒,非出口禁用药物。必须及时,发现血便后即可投予。不会影响球虫苗免疫,因为鸡只还可以从垫料中食入卵囊,继续球虫苗的加强免疫过程。鸡的坏死性肠炎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14日龄之后可能会出现,桔红色粪便,与球虫反应相似而非血便,俗称烂肉样粪便,死亡率不高,应注意鉴别诊断。目前选择治疗用的药物主要是水溶性青霉素类衍生物。并不是所有鸡群都会出现坏死性肠炎和血便,如果没有,可不进行处理。

4.球虫免疫效果的判定应据鸡群免疫后的鸡群状态、粪便状态、颜色、气味等因素,再加上试验室镜检每克粪便所含卵囊的状态和数量来综合判定鸡群免疫是否成功。一般讲球虫免疫后第3-5天开始排出卵囊,第10天左右粪便会有所变化(例如:黑褐色稀便、淡红色软便等),同时在同一鸡舍内选几个点,每个点采5-10团以上的新鲜粪便混匀,每个点镜检1克粪便,如果每个点查到的卵囊大小不一,且几个点上的卵囊数较均匀,则说明免疫成功;反之免疫可疑。

鹅球虫病的临床症状 鹅球虫病的防治方法


鹅球虫病主要是由艾美耳属和泰泽属球虫寄生于鹅的肠道以及肾脏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该病流行范围广,对各种年龄、品种的鹅均可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但以幼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鹅球虫病现已成为危害养鹅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疾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鹅球虫病的临床症状鹅球虫病的防治方法。

1、流行病学

全世界各地都能够有该病发生、流行,且任何品种的鹅都能够感染球虫,其中幼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临床上,最早是6日龄的鹅感染该病,最大是73日龄感染,其中小于3周龄的鹅比较容易感染。该病往往急性暴发,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可高达90%-100%,死亡率在10%-96%不等,且鹅越小日龄感染具有越高的死亡率。有些日龄较大的鹅或者成年鹅也能够感染该病,但一般呈慢性经过,且治愈后依旧携带球虫,从而导致其他健康鹅发生感染。

鹅感染球虫主要是通过口食入存在于饮水、饲料和土壤中的孢子化卵囊而导致发病。鹅食入的孢子化卵囊在肠道内会发生脱囊,使其中的子孢子逸出,子孢子会侵入到肠上皮细胞并继续发育变成滋养体,通过裂殖生殖生成裂殖体,裂殖体发育成熟后会有大量的裂殖子被释放出来,之后裂殖子又会侵入到上皮细胞而继续发育成为大小配子体。在大量裂殖子和小配子被释放时会导致肠上皮细胞被破坏,使血管发生破裂,且肠上皮细胞发生崩解,肠黏膜脱落,造成肠黏膜无法保持完整性,从而无法起到屏障作用,导致机体消化机能发生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最终使其死亡。圈舍简陋,饲养管理条件恶劣,没有及时清除地面上的粪便和污染的垫草,经常在低洼潮湿地放养等,都非常容易引起该病,并促使传播。该病的流行时间与温度、雨量密切相关,一般在每年5-8月份出现流行,但也有少数会在10-12月份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鹅减少活动,食欲不振,行走不稳,羽毛蓬松杂乱,下水时羽毛容易被浸湿,双眼无神,出现腹泻。接着闭目呆立不动,部分甚至卧地不起,头弯曲伸到背部羽下,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增加饮水,粪便逐渐从稀糊状变成白色稀粪和水样稀粪,然后排出巧克力色或者浅褐色稀粪,并会黏附在泄殖腔周围,共济失调,食道膨大处含有大量液体。病程后期,病鹅体质渐进性消瘦,出现神经症状,痉挛性收缩,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3、实验室检查

虫卵镜检。取病死鹅肠黏膜发生病变处进行涂片,放在400倍镜下对多个视野进行观察,都能够看到不同数量的球虫卵囊。取血样的肠内容物制成涂片,经过镜检可看到卵圆形或者圆形的球虫卵囊。

细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鹅的肝脏、脾脏组织,在普通琼脂培养基、血液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上接种,置于37℃条件下进行48h培养,没有长出细菌。

血清学检查。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鹅和发病鹅血各20份,分离血清后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和小鹅瘟的抗体检测,结果血清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为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7%),且小鹅瘟病毒抗体呈阴性。

4、防治措施

药物预防。养鹅场要准备一些抗球虫药物,并在雏鹅易感阶段或者该病的流行季节,及早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尤其是容易发生该病的地区,更要采取预防性用药。可选择在鹅群饲料中添加0.02%的复方新诺明混饲,连用4-5天;也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0mg盐酸氯苯胍,或者在每1000mL水中添加40mg盐酸氯苯胍,连续使用4-6天;也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5mg球痢杀混饲;还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2.5mg球虫净混饲。鹅舍要保持干燥、清洁,且进行严格的消毒,及时清除粪便,并采取发酵处理。

药物治疗。病鹅要立即进行隔离饲养,并采取有效治疗。每只病鹅可口服1万IU青霉素,连续使用3-5天;也可每只饮服100-200mg氨丙啉,连续使用3天;还可每只饮服2-5mg氯苯胍,连续使用3-5天,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病鹅群不仅要进行隔离治疗,还要采取大群紧急使用药物进行防治。如按体重使用250mg/kg氨丙啉,添加在饲料中混饲,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体重使用10mg/kg氯苯胍,添加在饲料中混饲,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体重使用30mg/kg球虫宁,添加在饲料中混饲,连续使用3天;还可按5:1比例混合磺胺6甲氧嘧啶和TMP合剂,在饲料中添加0.04%的合剂混饲,连续使用7天,停止用药3天,再连续使用3天。以上药物的防治效果都很好。

在治疗过程中,为防止产生耐药性,重点是选择适宜的抗球虫药,并采取联合用药、穿梭用药和轮换用药的方式。在病鹅使用抗球虫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如果配合使用维生素A和维生素K,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对于曾经发生过该病的鹅场,要定期使用药物进行预防,避免再次发生该病。

鹅球虫病的临诊症状
肾球虫病表现精神不振,翅膀下垂,食欲缺乏,极度衰弱和消瘦,腹泻,粪带白色。重症幼鹅致死率颇高。肠道球虫病呈现出血性肠炎症状,食欲缺乏,精神萎靡,腹泻,粪稀或有红色粘液,重者可因衰竭而死亡。
病理变化
肾球虫病可见肾肿大,呈淡灰黑色或红色,肾组织上有出血斑和针尖大小的灰白色病灶或条纹,内含尿酸盐沉积物和大量卵囊。肾小管肿胀,内含卵囊、崩解的宿主细胞和尿酸盐。肠球虫病可见小肠肿胀,呈现出血性卡他性炎症,尤以小肠中段和下段最为严重,肠内充满稀薄的红褐色液体,肠壁上可能出现大的白色结节或纤维素性类白喉坏死性肠炎。
诊断防治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调查、病变及粪便或肠粘膜涂片或在肾组织中发现各发育阶段虫体而确诊。
防制
药物防制可用磺胺间六甲氧嘧啶或磺胺喹恶啉等磺胺类药物,用量及其他预防措施可参照鸭球虫病。

鸡球虫病的防治


2007年10月18日,新乐市东杨家庄村白某饲养的23日龄鸡有10多只发病,发病鸡精神不好,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并且有便血的症状,自发病以来,一直用球痢灵进行治疗,效果不佳,并有加重的趋势,经诊断为鸡球虫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后,除严重的10多只鸡外,其余鸡只陆续恢复健康。现将诊治过程叙述如下:

1临床症状

鸡只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头卷缩,闭眼呆立,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有的鸡只两翅下垂,共济失调,嗉囊充满液体,可视黏膜、鸡冠、肉髯苍白。

2病理变化

鸡体消瘦、脱水,病变主要集中在肠道,尤其以盲肠病变为主,表现为一侧盲肠或两侧盲肠肿大,比正常大3~5倍,呈棕红色或暗红色,质地坚实,浆膜面上有斑驳状、不规则的局灶出血区,剪开盲肠,可见盲肠壁增厚,黏膜有大量弥漫性出血,盲肠内容物大部分为血凝块或混有血液的干酪样坏死物质。心脏、肝脏、肾脏、脾脏除有轻微的肿胀外,无明显眼观病变。

3防治

①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地面干燥,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②保持鸡舍的清洁:卫生,水槽、食槽、鸡笼等用具都应定期彻底清扫冲洗,及时清除地面上的粪便,减少粪便对饲料、饮水等的污染,保证一天一次全面定期消毒。

③饲料贮存时间不宜过长,以防霉变,另外饲料中减少麸皮的含量。

④地克珠利1毫克/千克饲料,连用7天;盐霉素60毫克/千克饲料,连用7天;磺胺二甲嘧啶0.5%混饲或0.2%添加于饮水,连用3天,停药2天,再用3天。鸡发生球虫病时食欲减退,但饮欲增强,因此治疗球虫病时最好通过饮水途径给药。此外,应补充维生素K或维生素A,有助于降低球虫病的死亡率。

4小结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用具清洁卫生,提高饲料中维生素A、维生素K含量,保证舍内空气流通,地面干燥,温度、湿度适宜。

球虫病的判断:

①球虫病出现的前1~2天采食量明显增多。饲养者在饲养中要认真观察,并记录每天的采食量。

②部分鸡排的粪便水分偏多,少量鸡排白色的粪便。

③脱落的羽毛较多。出现这些现象时就要开始用药,一要轮换用药,二要穿梭用药,以避免或延缓球虫产生抗药性。为了避免药物残留和球虫的抗药性问题,可用球虫疫苗进行预防。

因成年鸡无明显症状,且不断向外排出球虫卵囊,增加了雏鸡感染球虫病的机会,因此,要坚持雏鸡与成鸡分开饲养。另外,对于不同批次的雏鸡也要严禁混养,最好实行全进全出制度以切断传染途径。在饲养期间,每天注意雏鸡食欲、精神、排便情况,有病及时隔离治疗,治愈的鸡不能再重新入群。

牛球虫病的临床症状 牛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牛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几种球虫寄生于牛肠道引起的以急性肠炎、血痢等为特征的寄生虫病。牛球虫病多发生于犊牛。犊牛球虫病是一种以破坏肠道黏膜.引起肠管发炎和上皮细胞崩解的寄生虫病,其临床症状以腹泻、下痢和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犊牛球虫病是犊牛病死率大大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牛球虫病的临床症状牛球虫病的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牛球虫可分成十多种,其中致病力最强的是牛艾美耳球虫和邱氏艾美耳球虫,也是最常见的两种病原。一般来说,小于2岁的犊牛比较容易发生该病,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通常在放牧过程中感染发病,尤其是在多沼泽、潮湿的牧场进行放牧最容易发病,这是由于潮湿环境有利于虫体的生存和发育。垫草、饲料和母牛乳房污染粪便后,往往会导致犊牛发生感染。另外,牛从舍饲变成放牧,或者从放牧变成舍饲时,由于突然改变饲料,容易引起该病。此外,牛感染某种传染病后,会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也能够引起该病。

2、临床症状

典型症状。患病犊牛在初期表现出精神萎靡,被毛蓬松杂乱,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稍微升高,能够正常采食,排出含有血液的水样稀粪。随着症状的加重,病牛体温有所升高,一般可超过39.5℃,瘤胃停止蠕动,肠蠕动音增强,停止反刍,食欲不断减退,甚至完全废绝,机体日渐消瘦,往往卧在地上,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变差,后肢及尾部黏附粪便,部分会排出混杂纤维性薄膜的带血稀粪,散发恶臭味,且呈现非常明显的里急后重症状。发病后期,病牛体温逐渐下降,一般低于37.5℃,体质虚弱,严重脱水,明显消瘦,心律不齐,排出黑褐色粪便,基本上都是血液,排粪失禁,少数还会表现出神经症状,眼球震颤,躯体明显颤抖,只能够卧地不起,以及角弓反张等。

非典型症状。牧场流行球虫病,犊牛中感染该病的大部分都不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症状,主要是被毛粗乱,生长缓慢,体况变差,排出松软粪便,且其中含有非常少的血液和黏液,症状比较严重时会有粪便黏附在会阴、尾巴以及飞节处。以上现象非常容易被忽视,导致犊牛在进行断奶或者环境、气候等发生较大变化时,由于发生应激而引起大量犊牛出现发病。另外,部分病牛在出现典型症状的前2-3天,会出现发烧,体温升高达到40-42℃,以及停食吮乳的现象,之后才会表现出急性或者慢性症状。对于7-12月龄的小育成牛,患病后通常表现出腹泻,排出褐色粪便,并存在绿豆粒大小的出血点。对于年龄较大的育成牛,患病后部分会排出表面覆盖有一层鲜红血膜的成形粪便;部分会排出混杂鲜血以及脱落黏膜的稀粪。产奶母牛患病后,所排粪便相比于正常粪便减少,且变稀,一般呈粉红色,其中混杂血液。

3、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犊牛发现肺脏没有发生充血、出血现象,心脏、胃也不存在明显异常,主要是肠道发生明显病变,且往往集中于直肠,肠内含有大量的黑色粪便,其中混杂过多的黏膜碎片以及纤维素性假膜,且含有小血凝块,肠黏膜发生弥漫性充血、肿胀、出血,类似虎斑状,其中出血最为严重的是盲肠黏膜。另外,肠系膜淋巴结发生肿大。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西药治疗,病牛可按体重内服2mgjkg盐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7天;也可按体重内服20mgjkg土霉素,每天2-3次,连续使用3-4天;也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20-30g莫能霉素,连续使用7-10天;也可按体重内服20-50mgjkg氨丙啉,每天1次,连续使用5-6天。如果病牛体温升高,可按体重静脉注射o.05gjkg或者肌肉注射o.07gjkg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经过12h后药量减半,连续使用2天,然后改为内服。如果病牛体质虚弱,还要配合采取强心、补液,并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适量的维生素Bi、维生素C针。另外,病牛也可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即取70g诃子、60g白头翁、70g金樱子、50g木香、70g旱莲草、70g地榆炭、60g马齿苋、70g五信子、60g槐花、70g枳实,全部研成粉末后添加适量水调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4天。

定期清粪消毒。牛舍地面定期喷洒1%-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将可能存在的卵囊杀灭。对于泥土地面,可将地表土铲去,换成新土,不仅能够抑制卵囊发育,还能够改善环境。对于污染粪便的饮水、饲料以及各种用具,可使用5%漂白粉进行消毒,以将球虫杀死。需要特别重视的是,每天坚持清除粪污,这是由于牛粪便中存在的球虫卵囊经过1-3天才可发育变成具有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如果每天及时清粪,可促使舍内保持干燥,湿度降低,从而不利于球虫卵囊的发育。清出的粪便不允许随意乱倒,也不能够直接上田,必须运送到固定的贮粪场进行堆肥发酵,通过生物热将其中所含的球虫卵囊杀死,变成熟粪后才能够上地肥田。

加强饲养管理。由于成年牛通常作为带虫者,必须与犊牛分开饲养,且在不同牧场进行放牧。母牛哺乳犊牛前,要先擦拭清洗乳房,且哺乳结束后要立即分开。牛更换饲料种类时,必须有一个过渡,禁止突然更换。牛要饲喂多样化饲料,含有丰富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症状
潜伏期约为2—3周,犊牛一般为急性经过,病程为10~15天。当牛球虫寄生在大肠内繁殖时,肠黏膜上皮大量破坏脱落、黏膜出血并形成溃疡;这时在临床上表现为出血性肠炎、腹痛,血便中常带有粘膜碎片。约1周后,当肠黏膜破坏而造成细菌继发感染时,则体温可升高到40--41℃,前胃迟缓,肠蠕动增强、下痢,多因体液过度消耗而死亡。慢性病例,则表现为长期下痢、贫血,最终因极度消瘦而死亡。
病原
文献上记载的牛球虫有十余种:邱氏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拨克朗艾美耳球虫、奥氏艾美耳球虫、椭圆艾美尔球虫、柱状艾美耳球虫、加拿大艾美耳球虫、奥博艾美耳球虫、阿拉巴艾美耳球虫、亚球形艾美耳球虫、巴西艾美耳球虫、艾地艾美耳球虫、俄明艾美耳球虫、皮利他艾美耳球虫等。寄生于牛的各种球虫中,以邱氏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而且最常见。
邱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牛的直肠上皮细胞内,有时也可寄生于盲肠与结肠下段;卵囊为圆形或稍微椭圆形,卵壁光滑,平均大小为14.9--20微米。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牛的肠道;卵囊卵圆形,平均大小为19.6—34.1微米。球虫之发育不需要中间宿主。当牛吞食了感染性卵囊后,孢子在肠道内逸出进入寄生部位的上皮细胞内进行裂体生殖,产生裂殖于;裂殖于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由配子生殖法形成大、小配子体,
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卵囊排出体外;排至体外的卵囊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孢于生殖,形成孢子化的卵囊,抱子化的卵囊才具有感染性。
防治
牛球虫病预防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①犊牛与成年牛分群饲养,以免球虫卵囊污染犊牛的饲料;②舍饲牛的粪便和垫草需集中消毒或生物热堆肥发酵,在发病时可用1%克辽林对牛舍、饲楕消毒,每周一次;③被粪便污染的母牛乳房在哺乳前要清洗干净;④添加药物预防,如氨丙啉,按O.004%一0.008%的浓度添加于饲料或饮水中;或摩能霉素按每千克饲料添加0.3克,既能预防球虫又能提高饲料报酬。
牛球虫病治疗可选用:①氨丙啉,按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一次内服,连用5—6天;②呋喃唑酮,每千克体重7—10毫克内服,连用7天;③盐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2毫克,连用7天。
牛球虫病首选药:莫能菌素、氨丙啉、磺胺二甲嘧啶。
诊断
临床上犊牛出现血痢和粪便恶臭时,可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患犊粪便,查出球虫卵囊即可确诊。在临床上应注意牛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前者常发生于1个月以上犊牛,后者多发生于生后数日内的犊牛且脾脏肿大。
从粪便颜色判断:球虫病引起的肠道出血,其粪便呈黑色和带血样。可据此做早期分析。

鸡球虫病的防治方法


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一种最常见的原虫病。只要是有鸡的地方,几乎都有鸡球虫病发生,尤其是集约化养鸡场更易暴发球虫病。本病主要由艾美耳属的各种球虫寄生于鸡的肠道而引发的疾病。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均易感,球虫病可导致鸡只贫血、血痢,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降低,对养禽业危害严重。
1.流行病学:本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只要鸡吃到致病的孢子卵囊,即可感染球虫病,凡是被病鸡和带虫鸡粪便污染的地面、垫草、房舍、饲料饮水和一切用具,人的手脚以及携带球虫卵囊的野鸟、苍蝇、蚊子等均可成为鸡球虫病的传播者。鸡球虫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多发于温暖潮湿的4~9月份,主要危害2月龄内的幼鸡,11日龄内幼雏发病较少,感染后表现为亚临床症状,影响增重和饲料转化率,14~45日龄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2.临床症状:急性病例多见于雏鸡,()感染初期病鸡表现精神不佳、头蜷缩、沉郁或闭目呆立、食欲减退,肛门四周羽毛被粪便污染黏连,略带少量血,第5、6、7天症状最明显,病鸡出现共济失调,翅膀下垂,两腿发生痉挛性收缩,食欲废绝,渴欲增加,鸡冠和可视粘膜苍白贫血,拉稀带血乃至全拉血而死亡。病程数天,多则2~3周。慢性型多见于成年鸡,患鸡逐渐消瘦,贫血,间歇性下痢和血便,足和翅多发生轻瘫,产蛋量减少,很少发生死亡。病程数周至数月。
3.病理剖检:病(死)鸡剖检可见嗉囊充满积液,盲肠或小肠显著肿大变厚,比正常肿大2~4倍,外表呈深棕色或暗红色,浆膜层有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灰白色糜烂点和紫色出血点间染,肠腔内充满许多混血内容物。其他脏器无明显眼观病变。
4.防治措施:①搞好环境卫生,防止球虫卵囊的扩散。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经孢子化生殖后污染场地、饲料或饮水而感染其它鸡。因此,要切实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清洗笼具饲槽、水具等。加强饲料及饮水卫生管理。防止粪便污染是预防球虫病的关健。②药物防治。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在球虫病高发日龄,使用敏感抗球虫药物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使用的抗球虫药,多是抑杀球虫发育史的早期阶段,而出现便血症状时,球虫发育基本完成了无性生殖而开始进入有性生殖阶段,此时用药,只能保护未出现明显症状或未感染的鸡,而对出现严重症状的病鸡,很难收到效果。因此到了雏鸡易感日龄14天后或流行季节,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投药进行预防,常用的有磺胺喹沙林(0.02%)、呋喃唑酮(0.0055%~0.011%)、土霉素(0.02%)、氯苯胍(0.0033%)、球痢灵(0.04%~0.0125%)等。对发病的鸡可用磺胺二甲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饲料中,连喂3天、停2天后再喂3天,也可用呋喃唑酮0.01%的比例拌入饲料中,连喂5天、停2天后再喂。药物防治时应注意用量准确,以防药物中毒。长时间用药易产生抗药虫株,因此用药时最好几种药物交替使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1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