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份鮰鱼出现全国性发病,为什么唯独胡场鮰鱼安好!


——海联科3103+3505内服恢复体质效果好

一、回归历史,总结经验(仙桃胡场)

2015年4月中旬的胡场鮰鱼死亡事件让胡场鮰鱼养殖户损失惨重。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大家都在思考发病的原因,当时各种推测都有:病毒性的出血病引起;水质污染恶化引起;寄生虫引起等等,但都没有确实的依据.

回到2016年从头开始的时候,胡场的养殖户们开始变得谨慎,饲料稳定投喂,做好内服工作,做好肥水/改底工作。2016年3月份海大技术服务人员积极参与鮰鱼打样工作,发现鮰鱼3月份最大的隐患问题就是肠道问题
二、2016年4月份一波鮰鱼疾病发病原因分析

2016年4月份开始,鮰鱼出现了一波全国性的发病,发病速度之快,快到都没有足够的治疗时间,死亡严重(3-5天时间一个池塘死完)。先是成鮰鱼发病,接着是鮰鱼苗发病。

2016年4月份海大技术服务人员将市场不同发病症状的鱼(7个样本)加冰送到华中农业大学进行致病菌分离、检测,通过细菌分离以及16SRNA鉴定确定致病菌,并通过药敏试验,初步确定了用药选择。
疾病检测结果:
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article/2016051310031719.png>
结论:由表4可见,不做内服的鮰鱼,肠道薄、绒毛少,肠道承载力平均只能承载12个硬币(7.2g);
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article/2016051310032136.png>
由表5可知;
内服10天海联科3103+3505,肠道厚度明显增加,肝脏颜色变红,肠道平均承载硬币数达15个(9g);
内服20天海联科3103+3505,肠道厚度增加更明显,肠道平均能承载硬币数超过30个(18g);
体质恢复的好,鮰鱼的投饵率是可以达到1.5%-2%
鮰鱼养殖,体质好才能成活率高!

目前胡场还有很多内服海联科3103+3505鮰鱼养殖户,目前鮰鱼均保持非常高的成活率!!


相关阅读

四五月份斑点叉尾鮰鱼苗泛塘处理案例



客户基本信息

武汉新洲地区杨师傅鮰鱼养殖池塘:
水面:15亩
水深:1.4米
水源:河水
底泥:25-30cm厚
增氧机:1台(3kw)。
2015年12月20日放苗:鮰鱼14000(8-10尾/斤)尾;白鲢180-200尾/亩(10-15尾/斤);花鲢20-28尾/亩(3-5尾/斤)。

问题描述

开春之后随着气温的回升开始投喂饲料,在2016年4月16日,天气多云,下肥:磷肥3包(100斤)+碳铵1包(100斤),第二天早晨水色突变,池塘边有大量的鱼腥味,鱼苗开始陆续死亡,判断为泛塘。

到塘口化验水质,水质理化指:pH:8.0;亚硝酸盐:0.6mg/L;氨氮:1.5mg/L。
图1、鮰鱼泛塘现场图
图2、打捞死鱼苗近照

处理方法

1、加注老水,缓解水体应激。
2、全池泼洒:解毒源(1包/4亩)+碧速爽(1包/4亩),之后加开增氧机3-4小时,同时配合“泰粒氧(1包/3亩)”夜晚全池干撒。

情况分析

此案例为常见因下肥而导致鱼体泛塘案例,在池塘养殖早期,气温较低,池塘藻类较少。肥水比较困难,传统养殖户习惯用大包肥及化肥来肥水,又不注重日常管理。所以,大剂量下肥之后池塘的水质理化指标就会急剧增加,鱼体处于一种慢性中毒状态,加之夜晚溶氧量比较低很容易出现泛塘现象。

跟踪回访

到了中午时分,浮在水面的鱼苗全部下去,水体恢复平静。夜晚,再次嘱咐客户把“泰粒氧”全池干撒,第三天没有发现死亡现象。


四五月份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从清明开始至4月底河蟹第一次脱壳结束,此时河蟹体质较弱,急需补冲营养以尽快恢复体质,建议使用本公司产品“钙能90”或“氨基酸钙磷C”直接泼洒水体。水体中的钙、磷等营养物质含量对河蟹的生长至关重要,因其甲壳不断的蜕壳,硬壳对钙、磷等营养物质需求较大。如若不足,会导致河蟹甲壳不能正常硬化,形成软壳病或脱壳不遂,严重情况更会造成大量损蟹,致死亡量增加。
在4-5月期间,随着气温的回升,天气较好,很多塘口会出现水色淡,青苔生长迅速等现象,其中导致该现象最重要原因就是水体透明度大,加上前期青苔极易生长,建议在青苔未出现大批量生长的情况下使用本公司肥水产品“氨基活绿膏+水清可绿”或“氨基活绿爽+生物营养肥”,使之在水体中迅速培养优势的有益藻类,与青苔争夺营养,降低水体透明度,阻断青苔光合作用以达到抑制青苔生长的效果,如若青苔生长过多建议使用青苔药之后便用“三联解毒素或蟹乐爽”以迅速减少毒素及药物残留对河蟹的影响,促进水体恢复再使用以上肥水搭配稳定水质,培养有益藻类防止青苔再度繁殖起来。

四五月份养殖生态河蟹四个关键点



1、调节好水位
水位调节的原则是:前期要保持低水位(20~30cm),便于水草生长,同时能够有效控制伊乐藻的高度。防止伊乐藻疯长。
2、河蟹病害的预防工作
在4月份河蟹很容易发生烂肢、黑鰓病等,养殖户要及时用中药碘、二氧化氯等进行消毒杀菌,内服蟹病康,防止病害的蔓延。
3、控制水草生长
本月的控草工作是为了防止高温季节水草疯长、腐烂做的前期工作,在四月底的时候将已经长满的草按井字型抽割,抽割的时候留下15~20cm的高度。
4、维护好藻相,控制青苔的滋生
在本月中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差大,硅藻类容易死亡,因此要培育一些不易死亡的有益藻类作为水体的主要藻相,一般采用抽取老塘池水同时泼洒小球藻、生物肥水素等,这样就能培育水体中有益藻类,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同时对青苔的滋生也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五月份全熟化料兴化区域河蟹池塘健康管理方案



去年三月水温只有12度左右,今年3月气温普遍升高,同样条件的池塘、同样的的放苗规格、同样的管理,结果出现了部分客户的河蟹3月底就开始脱壳的现象,比去年提前几天。
进入四月,气温陡降、连续阴雨天,让正在脱壳的河蟹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兴化一些区域的河蟹第一壳成活率低下。而河蟹第一壳所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成活率低这么简单,许多人看不到的影响则是池塘存活的河蟹的脱壳增重和生长在第一壳已经受到抑制
1、饲料投喂量
4月1-10日饲料投喂量(第一壳,具体时间随气温变化等有偏差)
水温18度以上(下午3-4点测)的晴天,亩投喂0.15-0.2斤。连续阴雨天气亩投喂0.05-0.1斤。
4月11-20xx的七分之一左右,但是在这个阶段却左右了河蟹的三次关键性脱壳,所以此阶段的投喂原则就是宁多勿少,保证河蟹吃饱。
4、该投喂量参考兴化区域几百个示范塘口的正常投喂情况,比较有代表性。河蟹每个阶段投喂量若是暂时达不到这个标准(套养品种多、成活率高的池塘在这个投喂量上会有所加量),就要引起注意,可能河蟹或者池塘出现问题了,有经验的养殖户会把河蟹阶段性摄食天邦全熟化河蟹料的量作为河蟹池塘是否正常的一个标准。
二、消毒
4月初还没有发现脱壳的池塘,在脱壳之前用精碘消毒,一瓶3亩或者用生物消毒剂噬弧菌原液来杀菌消毒、净化水体、促进虾蟹生长。
三、补钙
四五月前三次脱壳发现零星脱壳、正在大量脱壳的池塘,全池泼洒水剂的补钙产品爱水5301。连续阴雨天、温差大等情况配合金牌泼洒Vc,帮助河蟹脱壳、快速硬化、恢复活力。
注意事项:
1、脱壳期间除了内服药、补钙药、抗应激药外,其他药要慎用。
2、脱壳期间尽量少加水、放水。
3、第一次脱壳前,发现有抹抓的河蟹,注意使用爱水5302等提前泼洒。
4、今年兴化河蟹亩放养量普遍超过去年100-20xx用5301一瓶七亩的,今年就要降低到一瓶五亩。
5、发现软壳蟹或者脱壳不遂蟹的池塘要增加补钙次数。
四、补螺养螺
低温天气,池塘亩放螺蛳至200斤,有条件池塘放螺蛳之前用噬弧菌原液侵泡消毒杀菌,放螺蛳前或者后全塘泼洒氨基酸肽肥+超强EM菌来培肥、抑菌促进螺蛳生长繁殖。
五、培水养草抑青苔、调水改底防病菌
1、使用EM原乳+爱水5302来清除伊乐藻上污垢,促进伊乐藻发新根、快速生长壮大,促进水韭菜生根、根茎扎根深,预防五六月水韭菜漂浮。连续阴雨天用爱水5302来肥水调培菌,晴好天气用EM营养源、绿水源等来调水(不来肥的池塘注意使用爱水5601等来解毒净水)以抑制有害菌、孑孓类等有害生物的生长。
2、底泥较厚有臭味池塘,用爱水5203、爱水5501或者二溴海因片来快速除臭、破坏啃食水韭菜的小芽虫的生活环境,抑制纤毛虫的生长。
3、5月中下旬疏密伊乐藻。
4、前期用爱水5302肥水,中后期用5302嫩水,保持河蟹池塘藻相、菌相稳定以及水草的良好长势,让河蟹不受阴雨等恶劣天气能够正常摄食生长。
5、水体粘稠度大、浮沫泡沫多的影响藻类和水草生长的池塘除了用爱水5501改底之外,应该多用爱水5101来帮助水体脱黏。
注意事项:
1、调水肥水养草四月两次、五月三次(螺蛳多、套养青虾等的池塘调水肥水养草次数要增加)。
2、五月耗氧生物增多,池底进一步恶化,为防止河蟹因为缺氧引起的应激夹草或者上岸上草,池塘常备或者定期泼氧多多、渔洋氧。
六、加放水
原则:少量多次。
1、要大量加水时,提前泼金牌Vc、爱水5602等,然后再肥水调水。五月底深沟水位到100-120公分,浅滩水深40-60公分。
2、进水口用80目、7-8米长网目袋套住。
3、看池塘情况适当加换水。
七、总结
四五月做好以上六点的健康池塘管理工作,池塘青苔水、脱壳不遂、水质底质恶化等各种现象就会大幅度降低,池塘河蟹能够健康生长。

四五月份河蟹蜕壳期伤亡大有三个原因最突出



每年的四月底五月初,河蟹陆陆续续开始脱第二壳,有些养殖朋友在河蟹第二次蜕壳时由于管理不到位,河蟹往往伤亡比较大。笔者一直活跃在河蟹养殖生产第一线,通过近几年对南京高淳地区河蟹养殖模式的跟踪、分析,总结了以下引起河蟹二壳伤亡最突出的三个原因。
1.气泡病
这种现象多发于水清草好或者水质过浓的池塘,4月22日之后,高淳的天气由持续的低温阴雨天突然转晴而且温度上升极大,以上塘口在夜里8点钟之后发现有很多河蟹上岸,而螺丝却不上边,喂在浅水处的饲料吃不掉,水深处的饲料吃的特别干净,这是典型的气泡病症状。
处理方案:外泼“全能钙”+“至尊-99”,促进河蟹顺利蜕壳及快速硬壳,防止气泡病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因为河蟹准备蜕壳和软壳期是不吃料的,所以要让河蟹迅速硬壳,迅速吃料,强化自身体质。
隔天使用“神力碳”稳定水环境,提高水体缓冲能力,防止由于pH变化过大引起气泡病造成河蟹的不必要伤亡。
2.河蟹体质差
这段时间我们在很多塘口发现很多伤亡的螃蟹居然还没蜕第一次壳,甚至是刚蜕完一壳又蜕第二壳;有的食道没有料,有的食道清晰却是软壳,这些都是由于河蟹自身体质差,体内没有积蓄足够的能量来蜕壳导致的蜕壳不遂(如图1、图2)而死亡。
图1蜕壳不遂的河蟹
图2蜕壳不遂的河蟹
处理方案:内服诱食促长保健套餐“肠轻松”+“加乐福”+“好又多”,开胃、诱食、助消化、防肠炎、促生长,增强河蟹体质,提高河蟹蜕壳成活率。
3.缺氧
这段时间南京高淳地区的气温在逐步回升,且早晚温差大,夜间表层水温下降快,底层水温下降慢,容易底热而引起底层缺氧现象;同时水温上升时池底的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耗氧严重,特别是早期使用过猪粪、鸡粪、菜饼等农家肥肥水的池塘,池塘底质差,底层缺氧而引起河蟹伤亡。
处理方案:下午6点之后干撒“超能粒”,连用两天之后每8~10天使用一次“超能粒”改善底质环境,防止底臭、底层缺氧的现象发生。

鮰鱼爱德华氏菌病


疾病名称爱德华氏菌病

为害对象 鮰鱼
疾病概述 初期病鱼胸鳍侧有3-5毫米直径的损伤,外部如针状并深入至肌肉,

病原 为迟钝爱德华氏菌。

症状 初期病鱼胸鳍侧有3-5毫米直径的损伤,外部如针状并深入至肌肉,成鱼损伤的肌肉内有恶臭的气体,在10-15天内损伤面逐渐扩大,病菌频繁入侵病鱼血液或感染肾脏,死亡的病鱼明显与肾脏、肝功能衰竭有关,发病后期难于治疗.

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发生在7-10月、水温30℃以上时,体重450克

防治方法 一般采用外用、内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外用药用2毫克/升的土霉素泼洒;内服药可选用名特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常用的磺胺类、抗生素中的任何一种做成药饵投喂,磺胺类每天每千克鱼用药200毫克,抗生素每天每千克鱼用药40-50毫克,连喂5天。在制作药饵时,添加维生素C可增强治疗效果,用量为150-300毫克/千克饵料。

五月份河蟹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河蟹在三月中旬至四月初基本都完成了第一次蜕壳,到了五月份气温、水温持续升高,此时就需注重水草管理、水质调控以及蜕壳不遂的补救等养殖管理要点:
1.水草管理
保持合适的水草布局和栽植密度,保持水草旺盛的生命活力,是实现河蟹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以伊乐藻为主导的塘口,一定要保持水草的合理密度,板田要采用东西向、条块式种植方式。要有明显的有草区和无草区,有草区带宽一般不超过4m,水草保持合理稀植;无草区带宽一般为2-3m,不种水草,作为投饵区和虾蟹活动区;水草以切断(250px左右)、撒播为宜,便于水草节节生根,减少分支;5月份要对伊乐藻控制,控制水草疯长,保持高温期成活;蟹沟内的伊乐藻水草覆盖率控制在50%以内,过密的地方要适当间草,间草以保持绝大部分水草能见到阳光为度;水草疯长区域要适当修剪,修剪时不宜一次性到位,要分期分批进行。
2.水质调控
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投入品的增多,部分富营养化、高PH值塘口发生蓝藻的几率明显上升,处理不当将造成水草死亡、河蟹规格偏小的问题发生。此时减少膏肥和粉肥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适当补充磷、钾肥,以保持水草活力为主,水体透明度由3-4月份的750px提高到1000px,板田水深控制在1000px以内。另外要定期泼洒氨基酸和乳酸菌,保持池水PH值相对稳定。
3.蜕壳不遂的补救
根据河蟹蜕壳不遂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处理。一般以断腿为主并且断腿数量在2-3支以内为多的塘口,可以不补苗,可充分利用河蟹断肢再生功能解决这一问题。蜕壳畸形、“大盖帽”、断螯较严重的塘口应适当补苗,补苗数量根据蜕壳不遂的严重程度灵活掌握,一般不超过三成。补放的蟹种要求规格相对整齐、体质健壮,壳具有一定硬度。捕捞时要尽量做到小心轻放,防止动作过大造成蟹种外骨骼和内脏受伤。运输时尽量不要相互挤压,运输时间越短越好,运输距离越近越好。蟹种运抵塘口后不要急于下塘,应用本塘池水充分冲淋3-5分钟,使蟹种下塘前有个适应过程。

斑点叉尾鮰的亲鱼繁殖



斑点叉尾鮰在饲养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当年鱼苗饲养到翌年便达到性成熟,而以2~3冬龄的亲鱼怀卵,产卵效果最佳。斑点叉尾鮰的繁殖方法有三种:


1、池塘繁殖法

斑点叉尾鮰的繁殖方法大都采用池塘繁殖的方法,不必专设产卵池。可利用亲鱼饲养池作为产卵池,池中设置产卵巢或称掩蔽体。产卵巢可用水缸,木箱,金属箱等材料制成。箱的规格大约为72厘米×41厘米×25厘米,箱端开一圆孔,直径16~18厘米,圆孔面向池心,便于鱼的进出和启闭。箱面有盖,便于检查,收集鱼卵,箱置于池中30厘米深处,箱面略露出水面。放置产卵箱之间的距离为2米。2~3天检查一次,如有卵块(即取出)。将卵块放入有水的容器中,搬回孵化室孵化,受精卵在水温23~27℃时,约5~7天即可破膜而出苗,此法目前应用最广。产卵时雌、雄比例为l:l,如控制在箱内成对产卵,雄鱼可多次利用,一般可利用2~3次。


2、网箱繁殖法

网箱可由各种材料制成,把网箱设置于鱼池中,在网箱中安放产卵箱(掩避体)。网箱规格大致为1.5米宽×3米。网箱上口离水面15厘米,水下30厘米,设置网箱在水深60~90厘米的水中。网箱的网眼要有利于水的流通,但又不能让鱼逃逸。


3、水族缸繁殖法

水族缸繁殖法适用于注射激素。这种方法多应用于杂交和遗传,便于观察和获得纯种。目前常用的激素有:鱼脑垂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激素LRH-A。水族缸大小为60厘米×60厘米×36厘米,能容纳40~150升水。l公斤重亲鱼可放水40升;3公斤重亲鱼需放水80升;4公斤重亲鱼需放水150升。雌鱼注射激素,雄鱼不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鳍基部,雌雄鱼挤不出精液和卵粒,只能采用剖腹吸取精液。


山区库区鮰鱼高效养殖技术探讨



山区库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库区水面大,水质条件好,水体资源丰富,纯天然,无污染,发展水产养殖潜力非常大。山区库区养殖斑点叉尾鯝除了要因势利导,发挥好自然资源优势外,还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


1、亲本引进培育

叉尾鮰高效养殖种苗是关键。现在其鱼苗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鱼苗繁育的亲本引进时间过长,造成退化变异,病害增多。所以目前要着重抓好亲本引进。要选择正规的鮰鱼原种场或良种场引进亲本鱼种,要求品种天然、纯正、优良,同时亲本引进时要进行检疫检验,确保其品质,不携带任何病毒。其次要强化亲本培育。在亲鱼培育时期,要选择体质健壮、生长性能良好的4~5龄鱼作为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配组。亲鱼池面积3~5亩,每亩放养60~80尾,约150~200kg,同时搭养少量鲢、鳙鱼种,以便改善池塘水质。亲鱼在越冬前,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让亲鱼积累一定的营养,既是怀卵的物质基础,又能使之顺利越冬。冬天只要水温在10℃以上。亲鱼尚能少量摄食,须适量投喂一些饲料。产前培育最为重要,即在开春后加强投喂,精心管理。先将池水换去一部分,加注新水,水温上升后,亲鱼摄食日渐旺盛,因此要逐步加大投喂量,并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鱼虾等。为了提高亲鱼池中水温,可将水位适当降低,同时注意加强冲水。


2、鱼苗培育管理

鱼苗出膜后2~3天便收集起来先进行暂养。暂养池以面积1~2平方米水泥池较好,每平方米可暂养鱼苗1~1.5万尾。池内需有微流水,2~3天后要投喂些适口饲料。以轮虫最好,不足时也可投喂人工粉状配合饲料。鱼苗经5~6天暂养后便可转入专池培育夏花。夏花培育可用有流水的水泥池或面积较小的土池培育,水深0.7~1m,先用常规方法进行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施基肥培育浮游动物。鱼苗下池前用8g/立方米硫酸铜溶液洗浴10~20min进行消毒。流水水泥池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8000尾,土池每亩放苗5~8万尾。鱼苗下池初2~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一般不需投饵,以后必须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为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日投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以投喂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整个鱼苗饲养期间,要经常注入新水,进水都要过滤,水中溶氧应保持在4mg/L以上。大约培育20天左右,鱼苗可长成体长4cm左右的夏花鱼种。


3、鱼种饲养管理

山区库区养殖斑点叉尾鮰最适宜使用大规格鱼种。因此,这个阶段是将夏花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培育为大规格和体质健壮的鱼种。鱼种池3~5亩为宜,水深1.3~1.5m。放养方式分主养和混养两种,主养亩放夏花6000~8000尾,白鲢夏花1000尾左右;混养亩放夏花1000~2000尾,白鲢夏花2000尾左右,鳙鱼夏花500尾,草鱼夏花1000~1200尾。常以混养方式较好,因为鲢鳙鱼主食浮游生物,与鲴鱼种混养既可避免池塘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而影响水质,又可提高水体的利用率,增加鱼种总产量。
投喂以人工饲料为主,兼施少量有机肥。饲料应加工成细颗粒状,含粗蛋白含量在35%左右,日投量一般为鱼体总重的3%~5%,上、下午各投喂1次。饲养期间要注意适量注水或换水,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溶氧在3mg/L以上。

3.1水面选择
斑点叉尾鮰是温水性淡水鱼类,适温范围0~38℃,最适生长温度为21~26℃,在水温低于10℃时,基本停止摄食和生长。在纯淡水中生长良好,在盐度为1.4%的水中仍能生活。所以,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鮰时,要求水源稳定、水温适宜、水质良好,无任何污染,且进、排水方便,面积3~6亩,水深1.5~2m为宜,养殖方式既可以单养,也可混养,一般混养效果比较好。
水库养殖时,适宜于网箱养殖。用于网箱养殖的水库,必须水温常年在0~38℃之间,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水源稳定且元污染源,库面常年风力0~6级,冬季不封冰,并要求库区植被良好,年降水量适中,且交通方便,水面开阔,避风向阳,光照充足,环境安静。

3.2鱼种放养
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成活率高,时间较短,对养殖条件要求也不很严格。目前主要是池塘养殖,一般混养较多,适宜于与斑点叉尾鮰混养的鱼类,主要有鲢鱼、鳙鱼、草鱼、鳊鱼和罗非鱼。一般每亩放养鲴鱼600~650尾,同时搭配少量的鲢、鳙鱼种,或每亩放养鮰鱼400~450尾,搭配鲢、鳙、草、鳊鱼种400尾左右。
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时,常采用二级放养。第一级从10cm长养到尾重150g,第二级从150g养到750~1500g,也可以直接从50g的鱼种养至成鱼。8~10cm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350~400尾/平方米,个体150g重的鱼种养殖密度为150~250尾/平方米。斑点叉尾鮰性情温驯,有集群习性,易于捕捞,随着鱼体不断长大,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及轮捕轮放。

春暖花开,水温回升,警惕鮰鱼肠套叠!



在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已经历二十余年,鮰鱼养殖行情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回望近几年,2014至2016年在常规淡水品种价格低迷时期,鮰鱼市场还能维持较好行情,因而刺激更多养户选择该品种,短短两年时间我国鮰鱼养殖总量翻了一番,成为众多养殖户追捧的品种,到目前已发展到我国大部分省市,其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和广东等地区均有大面积养殖集中区域。但是,2016年美国颁布相关政策法规,对鮰鱼的养殖、加工、出口、监管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出口量受到极大影响;同时库区、河流网箱大量拆除,成鱼在短期内涌入市场,多种因素最终导致2017年鮰鱼价格一度崩盘,全年持续处于低迷时期。据行业内分析,经过去年鮰鱼市场行情低迷时期,现有存塘鱼少、苗种少等原因,再加上我国国内消费市场正逐渐得到开发,内消比例也越来越大,因此2018叉尾鮰养殖市场行情将逐渐回暖。

病害危害有多大

但目前,随着斑点叉尾鮰的养殖密度、养殖量逐渐加大,养殖环境的恶化,导致鮰鱼年年受到不同病害的困扰,特别是每年过冬之后,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随着水温的回升,环境中大量的病原也开始大量的繁殖生长,鮰鱼经过一个冬季养殖,其抵抗力急剧下降,容易暴发疾病.其中斑点叉尾鮰套肠症渐渐成为了危害鮰鱼养殖最严重的病害。

去年!四川、华中、河南和华东等斑点叉尾鮰主养区的鮰鱼疫情又纷纷告急,四川、华中、华东、河南等斑点叉尾鮰主养区无一幸免。

四川地区最早发病,死亡率在30-50%,多数养殖户在发病期间一直使用不同水产抗微生物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且均未控制,甚至个别养殖户一个月的治疗费已达万余元。河南中牟养殖斑点叉尾鮰水面占总水面约20%,2017年4月初发现该病,发病率占整个中牟地区鮰鱼养殖的40%。走访调查的十个塘口,其死亡率在10-35%,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江苏大丰地区,2017年4月起开始爆发了一种以腹水、肠炎、套肠等为典型症状的流行性传染病。该病流行范围极广,部分区域养殖塘口发病率甚至高达100%;而且发病快,死亡率高,高峰期日均损鱼量可达3000-4000斤,部分塘口甚至高达10000斤/天。湖北天门、洪湖等地区2017年4月中上旬就开始发病,截止5月初,整体发病率在60-80%,其死亡率也高达30%左右,其中苗种、成鮰无一幸免,经济损失惨重。该病具有发病急,发病率、死亡率高,传播快等特点,很容易造成大批斑点叉尾鮰死亡,养殖户采用常规的防治方法基本无效,让养殖户苦不堪言。

发病原因需清楚

根据多年市场跟踪、研究发现:该病害(“肠套叠”综合征)普遍发生在斑点叉尾鮰过冬后三月至五月,此时各地天气普遍较差,阴雨绵绵,昼夜温差大,水质不稳定,容易诱发鮰鱼的应激;再加上开春过后,经过越冬的鮰鱼体质相对较弱,肠道功能低下,多数养户为了尽快让斑点叉尾鮰达到上市规格,投喂量的盲目加大,对肠道短时间内营养物质的消化负担增加过快,最后造成叉尾鮰肠道功能的紊乱,蠕动异常;另外,过冬后体质的虚弱,水霉感染形成的创口,导致斑点叉尾鮰对病原易感性进一步增强,这些因素与环境剧烈变化造成的应激叠加,最终诱发了叉尾鮰套肠综合症。可以说气候、环境的改变、鱼体免疫能力的降低,越冬后肠道功能低下,养殖环境应激、真菌感染、继发性细菌性的感染等,都与导致该病害的发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

有效防治两关键

通威公司一直遵循的疾病防治理念是“以防为主、快诊早治、合理用药”,所以对于此类病害的防治重点还是应该在预防上。因此,在了解斑点叉尾鮰“肠套叠”综合征发病原因后,免疫增强、抗应激、抗感染是预防、治疗鮰鱼该病的关键。其次,过冬之后的早春,如何快速、有效地恢复斑点叉尾鮰体质、增强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是提高斑点叉尾鮰成活率的关键。

解决方案要总结

早在2011年,由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斑点叉尾鮰重大细菌性疾病病原学、致病机理与防治研究”项目,就曾集成一整套斑点叉尾鮰套肠症综合防治技术,并陆续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水产学会第三届范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殊荣,这可以说是通威肽给力技术的摇篮。
2017年,通过多年的连续攻关、产品设计与市场临床应用,最终开发出一种功能性动保产品—肽给力,该产品注重改善鱼体肠道肝脏健康,增强鱼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可让斑点叉尾鮰养殖远离疾病、远离抗生素,养出绿色、健康的高品质斑点叉尾鮰,极大保障了食品安全。

(1)开春之后需要及时进行底质、水质改良,避免天气不稳,上下水层交换后造成底部有害物质的上翻对鮰鱼带来的应激危害。

(2)随着气温回升,鮰鱼免疫机能和肠道技能虚弱,选择通威优质、营养均衡的斑点叉尾鮰专用饲料,应逐步、缓慢恢复缓投喂量,切记盲目加料,以免造成肠道负荷过重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

(3)开春之后的体质恢复和肠道保健:建议使用肽给力配合通威其它动保产品使用,有助于鱼的体质、肠道功能的恢复,提高鮰鱼抗应激、抗感染能力。

产品使用须得当

预防:冬末春初(2月以后),水温回升,每月两次,每次7天,使用“通威肽给力”2.5kg/万斤鱼.天,集中性投喂,无需拌喂;

已发病:做到及时、准确诊断,使用“通威肽给力”5kg/万斤鱼.天,持续使用,疫情控制后应用量减半,再巩固7天。

需要给大家提醒的是,斑点叉尾鮰“套肠病”发病高峰期到来前,越早应用,效果越好。

案例回顾

案例一

免疫增强,越冬保健为养殖保驾护航

四川乐山宋老板,往年4月病害均造成严重损失,从该养户了解到:“2014年还未使用该技术时,4月上旬至中旬发病死亡达2万多斤,其死亡率高达90%;2015年3月底至4月初发病死亡20%,由于发病时间较早,在死亡20%后该产品才到位紧急开始使用,使用后死亡得到明显控制,即使有少量死鱼,用常规药物都能很好的控制”。

该养殖户介于2015年病害爆发的情况,从2015年年底就按防治方案进行越冬免疫增强,次年2月底水温回升后进行再次使用该防治方案及相关产品,2016年未发现因套肠症死亡的情况。该户还讲道:“我们这边附近大约有1000亩养殖叉尾鮰,估计有60户左右,周围使用竞争厂家的养殖户仍旧发病严重,我知道上半年,有3户其它厂家的客户因套肠、溃疡发病导致全军覆没,而提前按方案做好预防的公司客户没有一个发病的。”

案例二

科技为营销提供保障,差异化技术产品更是危机处理的重要手段

2016年4月,华中地区某一大型斑点叉尾鮰养殖基地,该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及时应用,有效的控制了鱼的死亡:4月17日开始应用后,从用前的每天2000斤死亡量,次日死亡量明显得到控制:第二天(4月18日)200多斤,第三天(4月19日)仅有50多尾死亡。该方案及相关产品的及时应,为死鱼给公司造成的危机事件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该事件的成功处理也加快了技术方案与产品在华中的全面推广。

案例三

海北公司某鮰鱼养殖塘口,面积350亩,今年4月中下旬开始发病,于5月初经历第一波损鱼高峰期后开始下降,但于5月12日又开始反弹,于5月14日开始投喂“鮰肠健”(期间并未投喂任何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三天后损鱼得到控制并开始呈下降趋势,塘口损鱼情况具体见下图:
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article/2018031410190411.png>

案例四

海丰农场某塘口,面积50亩,今年年初一直很稳定,未发生大的损鱼情况。5月6日开始发病并出现零星死鱼,至5月16日损鱼数量已猛增至3000尾/天。发病期间曾使用恩诺沙星等药物进行治疗,均无任何效果。5月16日该塘口开始投喂通威肽给力相关技术产品,并配合使用碘制剂消毒剂进行塘口消毒,“通威活菌底改王”进行改底。5月18日损鱼数量已降至1000尾/天,塘口损鱼情况具体见下图:
500)this.width=500" src=upload/article/2018031410190877.png>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20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