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腐皮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甲鱼腐皮病又叫溃烂病,其主要特点是发病率高,危害大,流行季节长,一般是甲鱼之间互相搏斗咬伤后被细菌感染所致。症状:体表溃烂、糜烂,一般病灶部位发生在颈部、背甲、四肢、尾部和裙边,轻者患处溃疡,重者直接导致死亡。防治方法:可用日晒疗法、漂白粉泼洒及注射给药法等进行治疗。

一、主要症状

甲鱼腐皮病又叫溃烂病,这种病发病率高,危害大,流行季节长,一般是跟鳖相互搏斗被其咬伤后,细菌感染所致。

甲鱼腐皮病主要症状表现:体表溃烂、糜烂,一般病灶部位发生在颈部、背甲、四肢、尾部和裙边。

病发过程:先是体表某处皮肤发炎、肿胀,然后发炎部位逐渐坏死,颜色变白或变黄,最后患处就开始溃疡。随着病情的加重,溃疡也跟着增多增大,骨骼和肌肉就裸露在外面。更严重者,四肢烂掉、爪脱落以及颈部骨骼露出。

注意:该病的季节长,只要不发生继发性感染,少部分病鳖可以自愈,多数能长期生存,如果病情严重或颈部感染,就会导致死亡。

二、治疗用方

1、治疗甲鱼腐皮病可以使用日晒疗法,先将鳖池水放干,然后把鳖全部捞出,每亩用60公斤左右兑水进行全池消毒,暴晒一天后再将池里灌满水。

2、病鳖先用高锰酸钾溶液200ppm,每立方用200克,侵洗20分钟入池,然后放到湿润的河沙晒背30分钟,再放到阴凉处,每天处理3次左右,连续2天,放回原池即可。

3、漂白粉进行泼洒,根据其不同大小进行隔离饲养,每隔6天左右泼洒一次漂白粉,每天4次左右,大概一个月即可。

4、浅水泼洒土霉素,将池水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按每立方40克土霉素的用量进行泼洒,连续3天即可。

5、注射给药法,对其注射庆大霉素或者卡那霉素,按每公斤体重20万(国际单位)连续2天,第二天的用量减半。

6、投喂饲料,在饲料里加入土霉素,按每公斤鳖重0.2克进行投喂,第2-6天减半,连续3个星期即可。

三、预防方法

鳖入池前用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进行消毒,然后保证健康鳖入池,一般要选背甲呈黄褐色或带浅红色,板甲平面肥厚、规格均匀、体健灵活和无病无伤的进行放养。在放养时合理安排放养密度,根据不同大小规格的进行及时分养。选用高品质、营养均衡饲料喂养,保持水质清洁等。

相关知识

甲鱼养殖之气泡病症状及防治技术介绍



当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时,可引起鳖患气泡病。引起水中气体过饱和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
(1)水中浮游植物过多,在强烈阳光照射的中午,引起水中溶氧过饱和;
(2)池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放出很多细小的甲烷、硫化氢气泡;
(3)某些地下水中含氮过饱和,或有沼气;
(4)人工送气过多;或抽水机的进水管破损,吸入空气;或水流经过拦水坝成为瀑布,落入深水潭,将空气卷入;
(5)水温升高,使水中原有溶解气体变成过饱和。
最初病鳖呈现不舒服,不久在体表及体内出现许多气泡。病鳖皮肤上有很多气泡,尤其是鳖体后部更多,颈部臌起。剪去腹甲,可见肠内充满气,肠壁胀得很薄,肠管呈囊状;在血管内也有大量小气泡,引起栓塞而死。越幼小的鳖,对气泡病越敏感。
针对上述发病原因,应防止水中气体过饱和。当发现患气泡病时,应立即加注溶解气体在饱和度以下的清水,同时排除部分池水;或将患气泡病的个体移入清水中,病情轻的可逐步恢复正常。
症状1:皮肤上有很多气泡,尤其是体后部
症状2:颈部臌起
症状3:肠内充满气,肠壁胀得很薄

甲鱼腐皮病洞穴病的防治


发病原因及其诊状
该并发是由于环境的突变,鳖相互撕咬以及与地面摩擦受伤后,由多种细菌诱发感染所致。临床症状:鳖爬上晒台后对惊忧反应迟钝,有甲鱼浮于水面死亡。病甲鱼体表糜烂,主要是背壳,硬部两侧的裙边。有的脚爪经手一抹就脱落。在头的两侧有成片的白斑(米黄色),呈疮痂状。经解剖:肝呈灰褐色、肺成深褐色,脾肿大变紫。
治疗方法
治疗方案是先将病甲鱼浸洗,其次注射药物,再次涂抹药物,最后转入新池饲养。
一、浸洗。即将病甲鱼捞上后进行药物浸浴,以杀灭体表的致病细菌。
二、注射。注射时要用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消毒。
三、涂抹。注射后再用1%的甲紫溶液对病甲体表进行涂抹。
四、转池。经过涂抹,待甲紫溶液晾干后,将病甲鱼放养到专门的甲鱼池中。隔两天后再用药一次,经上述治疗后,不会有病甲鱼死亡。
腐皮病和洞穴病并发症多发生在每年的六至七月间。该病本病迅速,死亡率较高。但只要诊断准确、综合治疗,是完全能迅速控制病情蔓延的。

泥鳅腐皮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泥鳅腐皮病是由于养殖环境恶化,泥鳅感染细菌引起的皮肤发炎、水肿、出血、赤皮、烂皮、烂鳍等现象,统称为腐皮,是泥鳅的多发病。常与肠炎病混合发生,造成较多死亡,给泥鳅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

一、主要症状

泥鳅身体两测、腹部、尾部、鳍根部及肛门等部位的皮肤发炎、水肿、表皮脱落、出血、皮肤溃疡及腐烂,严重的肌肉腐烂。溃疡灶容易感染车轮虫等寄生虫。有的泥鳅并发肠炎病,肛门红肿。病鳅摄食量减少、消瘦,继而出现死亡。

二、发病原因

夏季是该病多发季节,其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水质恶化,水质过肥,氨氮量高,溶氧不足;水温高,温差大;饲养密度高,管理不善,外伤等原因导致泥鳅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感染细菌而发病。

三、防治措施

内服外消,综合防治

1.内服:“芪黄素+肝肾康+抗生素”拌料,连喂5天。

2.外泼:“香连溶液+戊二醛”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2天。食台泼洒“果根素+大熊座”。

3.适度换水,改善水质:“普洁净颗粒”改底。

罗非鱼养殖之皮肤溃烂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体表充血,鳞片溃落

细菌性的皮肤溃烂病在罗非鱼高密度养殖、越冬时容易发生。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亚种是条件致病菌,普遍存在于水域中,当饲养管理不良,如养殖密度过高、水温变化大、水质差时,鱼体抵抗力降低,易引发罗非鱼溃烂病。

该病的特点是体表充血,鳞片溃落。患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反应迟钝。头部、鳃盖、躯干及鳍条等处充血、发炎、溃烂,鳞片松动、脱落,肌肉外露,呈红色斑块状,严重者烂及骨骼呈洞穴状,有时一条病鱼体表有病灶50多处。将鱼剖开,可见肝呈褐色(健康罗非鱼为肉红色),胆囊呈黑绿色(健康鱼为透明淡绿色),且肿大(约为健康鱼的一倍左右)。

此病较难治疗,建议养殖过程中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发现疾病及早治疗,避免引起大范围的死亡。

1、鱼种进入越冬池前要先将池子洗刷干净,然后用浓度为20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浓度为20毫克/升的漂白粉(含有效氯30%)进行消毒。

2、越冬池放养密度要适当,水温须维持在20℃左右,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以上。

3、越冬期间,每月遍洒浓度为10~20毫克/千克的生石灰1~2次,使池水成弱碱性;或每月遍洒漂白粉1次,使池水成1毫克/升。

4、越冬期间所投饵料要既少且精,经常换些干净水,及时捞除残饵,定期排除池底污物,时刻将池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以上。

5、防病早期就是改良水质,保持低温,且水温要保持稳定,投饲优质饲料后会慢慢变好。如果还是不行,建议要消毒水体。用漂白粉(有效氯在28%以上),每亩1米水深用666.7~1333.4克漂白粉(有效氯28%以上)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次,效果不错。

6、病情特别严重的亲鱼,按每千克体重在其背部注射15万~20万国际单位的剂量硫酸链霉素。

甲鱼开塘后腐皮病防治技术介绍



5月中旬后,甲鱼开塘已近尾声,逐渐进入甲鱼养成阶段。开塘前甲鱼情况各异,健康状况不一,到了新环境后,有的会很快适应,马上就开始吃料,正常生长,而有的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如果遇到环境突变,以引起甲鱼发病,尤其是在开塘时可能由于操作不慎,以使甲鱼受伤而发生腐皮病。
发生该病的甲鱼主要症状为四肢、颈部、尾部及甲壳边缘等处的皮肤发生糜烂,皮肤组织变白、变黄,脚爪脱落,严重时颈部肌肉及骨骼外露,裙边溃烂,最后死亡。
因此,在甲鱼开塘的一段时间内,要加强疾病防治,注意塘水消毒,拌料中草药、抗生素。1、池塘彻底消毒。池塘排干水曝晒后,在投苗前加水至放养水位,然后按每亩每米水深施放150千克生石灰,溶水后全塘均匀泼洒,5~7天后放苗。
2、定期测定水中的溶氧、pH值和氨氮等,经常换水和施生石灰以调节水质,防止恶化。如发现氨氮大于2毫克/升,则需换水1/3,换水后采用微调多调的方法施生石灰,使水体成微碱性(pH7~8.2)。
3、饲料中添加中草药粉及抗生素(如氟苯尼考原粉,每包饲料添加50克),建议养殖户连续添加5~7天为一个预防周期。
4、发病后应采取的治疗措施:全池泼洒2~3ppm的漂白粉,每隔3天一次,同时每100千克鳖每天用氟哌酸6克、水产专用维C3克拌饵投喂,一般情况下连续投喂5~7天后病情会好转。

鸭软骨病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软骨病、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钙、磷摄入不足或不能在身体内被充分吸收利用,使新形成的骨基质不能矿化,以致影响骨骼发育,引起骨骼变形的一种代谢性骨病。鸭软骨病又称鸭瘫风(成鸭)或佝偻病(雏鸭),在养禽业较为常见,尤以产蛋鸭多发,肉用种鸭在限饲过程中也较为普遍发生。

1鸭软骨病症状表现

患病的鸭肋骨和其他骨骼因大量沉积的矿物质分解而形成蜂窝状,容易造成骨折、骨骼变形等。患鸭会出现消化不良,有异嗜,异嗜后一段时间有跛行现象。由于骨质缺钙,会形成拱背、运动有障碍,具体表现:病鸭两腿发软,关节肿胀、变形,胫骨弯曲,嘴软,运步艰难,走路常用两翅支撑着地面迟缓行走,东倒西歪,或走几步即爬下,喜睡、蹲伏。鸭患病后,容易继发感冒、支气管炎等其他疾病,死亡率大增。

2鸭软骨病发病原因

(1)鸭群密度过大,鸭舍潮湿,不通风,不透光;

(2)日粮营养不全,缺钙或维生素D3或钙磷比例失调,导致矿物质代谢遭到破坏,骨组织生长异常或受阻,引发软腿或软骨病。也可能是由于锰等微量元素缺乏所致;

(3)胃肠道疾病、寄生虫病、先天性发育不良等因素和肝肾疾病也可影响钙、磷及维生素D的吸收利用;

(4)日常管理中操作粗暴,抓鸭、接种疫苗、称重等动作过快,鸭群应激时造成鸭相互践踏以及外伤或跗关节受伤。

3预防措施

3.1清洁鸭舍

经常打扫鸭舍,勤换垫草,保持清洁;注意保持鸭舍干燥通风,防止潮湿;尽量让鸭少扎堆,避免密度过大,相互拥挤;定期用0.01%百毒杀饮水消毒。

3.2多晒太阳

让鸭多运动,多晒太阳,动物体接受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可使动物体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3D,维生素3D对钙、磷的吸收和钙磷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当阳光照射不足时(/),在日粮中未添加维生素D的情况下,雏鸭会因对钙、磷的吸收和钙磷代谢障碍而患佝偻病。

3.3调整饲料

(1)及时改用配合饲料,换掉营养不全的饲料。注意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增喂维生素D、钙、磷,应注意钙、磷的添加量和添加比例,最适宜的添加比例为2;1。喂食青料、麦麸或新鲜玉米,米糠占日粮的8%~10%,钙占1.5%。(2)添喂适量鱼肝油。

3.4其他日常管理

操作切忌粗暴,避免鸭群发生应激反应,减少刮伤、碰伤等外伤机会。青绿饲料采用高锰酸钾水冲洗消毒。产蛋期间,公母鸭比例要适当(正常比例1.5;5.5)。

4救治措施

(1)及时隔离患鸭,对重症患鸭经诊断无治疗价值的,应予以淘汰。

(2)采用肌内注射维胶性钙治疗。规格为每毫升含维生素D500IU、胶性钙0.5ml。每天每只肌注1~2ml,每天注射1次,连续治疗2~3d即可痊愈。

(3)喂服含磷酸氢钙0.5g的糖钙片和VB15mg(约2~3片),每日1次,连服3~5次。

(4)按每天每只维生素B110mg、贝壳粉0.5mg,混于饲料中饲喂。

(5)如能在针刺鸭趾血管放血的同时,口服鱼肝油或用新鲜八果麻或威灵仙绞成汁灌服,则治疗效果更好。

(6)鸭舍要给予充足的日光照射(穿过普通玻璃的阳光无效),日照不足的可用电灯光照替代,有条件的最好能让畜禽进行日光浴。封闭式的鸭舍应加强日光灯的照射,同时合理地补喂其他物质,以提高对饲料的消化率。

5治继发病

在治鸭软腿病时,应结合鸭感冒、支气管炎等继发病症治疗。

6注意事项

有的养殖户遇到鸭患软腿病后,认为就是缺钙引起的,从而大量增喂钙物质。其实,对于患软腿病的鸭,恰恰不能在饲料中增加过多的钙物质,最多不能超过3%,否则会引起中毒,给防治带来更大麻烦,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建议采用集约化养殖的养殖场把维生素D作为日粮中一种重要营养进行添加,万万不可忽视。

甲鱼养殖常见病腐皮病防治技术



1、病原:主要病原目前已从患腐皮病的不同病灶中分离到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无色杆菌等多种细菌,其中以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
2、症状:该病的病灶可发生在体表的各个不同部位,并可出现不同的症状。体表糜烂和溃烂就是腐皮病的主要症状。另外,甲鱼也可出现细菌感染的疖疮穿孔等症状。
3、流行:全国养鳖地区均有发生,尤以温室养鳖为严重,多流行于5~10月。
4、防治方法:
①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全池泼洒。
②三氯异氰脲酸,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或单链季胺盐碘,每立方水用0.5毫升。
③五倍子85克、大黄素20克、地锦150克加水50千克浸泡,全池泼洒。
④口服氟哌酸、氟苯尼考等药物每100千克鱼体重用2克。
⑤注射鳖腐皮病疫苗。
⑥全池泼洒“博灭”0.4毫升/立方水,同时口服“鳖必康”、“鳖用强克103”拌料投喂,连用3~5天。疗效显著。

鹅日射病症状和防治


症状

日射病是鹅受阳光照射时间长,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

病因:鹅放牧或圈在受强烈阳光直射的地方,天气酷热而无风,活动范围又小,使头部发生充血,神经机能障碍而引起发病。

症状:步行蹒跚,闭目低头,意识不清,痉挛,体温升高,严重可突然倒地死亡。

治疗

(1)炎热的夏季应避免中午放牧,太阳过热时应将鹅赶到树荫下或凉棚下休息。
(2)本病发生较快,发现后应立即移于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对病鹅可喷洒些凉水以缓解病情,使其大量饮水,如有红糖水更好,也可赶人水中降温,非常严重的可肌注安钠加0.2ml/只。

白甲鱼暴发性流行病症状


白甲鱼[Varicorhinus(Onychostoma)simus(SauvageetDabry)]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突吻鱼属(白甲鱼属)、白甲鱼亚属,俗称白甲、沙鱼,分布于长江水系。贵州境内主要分布于清水江、乌江、赤水河等水系。白甲鱼栖息在江河中下层水域,活动于急流中,或有流水的岩洞中,常逆流而上,以砾石上的附着生物等为食。白甲鱼肉味鲜美,脂肪含量高,生长快,最大个体可达3.5千克,是一种很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名优鱼类。近年来,各地均在进行野生白甲鱼池塘人工驯养,且有了较快发展,但频频发生暴发性流行病,给水产养殖生产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养殖尸的生产积极性,现将白甲鱼暴发性流行病的综合诊治方法报告如下。

一、白甲鱼暴发性流行病症状

发病初期,池塘内偶尔有鱼种群聚、成团、沿池塘四周狂游或呈旋转团状;发病高峰期,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离群独游,捞起独游的病鱼肉眼观察,鱼体表(包括鳍条)严重充血,以致出血,眼眶周围也充血,眼球突出;鳃丝淤血或严重贫血,附着许多粘液和污泥,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解剖观察,腹腔积水(呈透明淡黄色或浑浊红色),肝、肾、脾呈现肿大症状,肠壁充血,肠内空无食物。

二、白甲鱼的池塘驯养1青况

养殖白甲鱼的池塘有40多年未清淤,淤泥深达40~50厘米;水源为与池塘相邻的河水,用水泵提河水灌注入池;水体富营养化,悬浮有机物多,亚硝酸盐、氨氮值持续较高,经实测该池塘的理化指标为:水体pH值为6.5,氨氮0.128毫克/升,化学耗氧量5.44毫克/升,总碱度6.66毫克厅/升,总硬度5.72毫克/升。2009年3月25日在面积400平方米池塘中投放平均尾重为18.5克的白甲鱼种3600尾,折合6000尾/亩;平时的日常管理为坚持四定投饵、定期投喂防病药饵等,在平时很少出现零星死亡。2009年6月29日一场暴雨后(雨前连续2周晴天,暴雨导致养殖水体恶化),次日出现暴发性死亡,2~3天后死亡达高峰,日死亡率达1%~3%。

三、白甲鱼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分析

1.有毒有害物质

由于池塘多年未清淤,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毒物质蓄积在淤泥中,遇到短时间的雷阵雨天气,导致池塘水休的水温分层,即池水温度表层低,底层高,引起水对流,致使池底的腐殖质翻起,加速有机物分解产生有毒气体(如沼气、硫化氢、氨等)和有毒物质分散于水体中,鱼类通过鳃呼吸,将水体中的有毒物质交换进入体内血液循环系统,加重肝、肾脏的解毒负担,导致其机能损伤,解剖病鱼观察到其肝、胆、脾等呈现肿大的症状。

2.病原体

气候突变,引起水温剧变,导致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繁衍,如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鱼类的鳃,用肉眼观察病鱼的鳃瓣上可见小米粒状白点,在鳃瓣中部或基部可见白色斑块状腐烂鳃丝,而导致鱼类暴发性大批死亡。

四、白甲鱼暴发性流行病的水质因素分析

1.氨

在池塘养殖水体中,因投饵和施肥及长期未清淤泥,加之鱼类本身排泄物的积存,在水体溶氧量较低(如遇到雷阵雨天气)及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对水产养殖动物有毒有害的物质,使水体中氨的浓度较高,因而对白甲鱼产生毒害作用。氨的毒性与水体的pH值、温度有关,其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分子氨(NH3)的毒性。鱼类在接触后,能导致鳃组织发生病理改变,从而直接影响其呼吸作用,在接触致死和亚致死氨浓度的鱼体内器官中发现细胞变性和出血现象。

2.亚硝酸盐

氨会抑制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及其他诸多抑制因素,最终会导致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升高。长期处于高亚硝酸盐水体中的鱼类,其鳃的颜色会由鲜红色变成棕褐色乃至苍白色,这是因为循环系统内有许多高载氧力的血红蛋白。

3.硫化氢

硫化氢主要是水体中硫酸盐、亚硫酸盐等在微生物特别是硫弧菌的作用下还原而成的,以及含硫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而降解形成硫化氢。硫化氢渗入鱼体后能使血红蛋白中的低价铁离子变成高价铁,致使血红蛋白失去载氧能力,造成全体组织缺氧,严重时引起死亡。

4.有机物

养殖水体中有机物的来源主要是投饵、施肥等带儿其次是浮游植物分泌物及浮游动物粪便和残骸分解产生,包括溶解有机物,其含量常用化学耗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需氧量(TOD)等表示,其含量过高时常造成水质恶化,轻者鱼类生长缓慢、产量降低,重者造成鱼类死亡甚至泛池。

5.溶氧

水体中的溶氧并非大部分为养殖鱼类所利用。据研究,水体溶氧约50%~70%为非养殖动物所消耗,30%~40%为排泄物以及残饵消耗,8%左右被淤泥消耗,只有5%~12%才是养殖鱼类所消耗。如此看来,除增加水体溶氧以外,减少非养殖动物溶氧消耗也是提高鱼类对溶氧的有效利用率的措施。提高溶氧有效利用率的方法还有清淤和吸污,控制浮游生物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增加水体有益微生物。

6.酸碱度

养殖鱼类适宜pH一般在6.5~9.0,最适pH在7.2~8.0,不在此范围内就会导致龟类产生应激反应。如果州氏于4或高于11,鱼类必然死亡。在pH降幅相同时,适应低pH鱼类的耐受性比适应高pH鱼类的耐受性强。使水体有适宜的硬度和碱度是尽可能降低pH产生急剧变动辐度的最佳选择,而水体pH稳定性主要受水体中碳酸氢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绝对量和相对量影响。pH值降低,重金属、亚硝酸盐、硫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增强;而pH值升高,则氨的毒性增强。

五、白甲鱼暴发性流行病治疗方法

1.注重用生石灰调控水质

排出原池3/4的池水,尽可能换出池底水,加注新札同时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采用遍洒法,用药量为25~30克/立方米,将生石灰溶解,滤出渣质后全池泼洒,使池水的pH值上升至8.5~9.0。

因为生石灰与水混合时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热,能快速溶解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蛋白质膜,使其丧失活力,从而杀死池塘中的病原体;并对大多数繁殖型病原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同时能提高水体碱度,调节池水PH值,能与铜、锌、铁、磷等结合而减轻水体毒性,中和池水酸碱度;可提高水生植物对磷的利用率,促进池底厌氧菌群对有机质的矿化和腐殖质的分解,使水中悬浮的胶体颗粒沉淀,透明度增加,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调节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可提高池底的通透性,增加缓冲能力,改善池底环境。

2.正确使用恩诺沙星等抗生素药物治疗

防治白甲鱼暴发性流行病,用恩诺沙星配制药饵投喂。将药物添加在饲料中,药物的标准用药量按池鱼总重计算,按每100千克鱼用2~5克药物的量,全部添加到当天的投饲量中,连喂3~5天,可取得较好疗效。根据池养鱼类总重量计算用药量,养殖鱼类重量按放养时的记录总数及每天的投饵量和死亡数量等进行校正计算,就可以获得相对准确的数据。

3.巧用大蒜及大蒜素粉等中药防治

大蒜及大蒜素粉具有杀虫、消积、解毒消痛、消食、杀菌等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多种真菌和病毒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内服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强食欲。可治疗细菌性感染引起的肠炎、烂鳃、赤皮、打印、腐皮、烂鳍、烂尾以及败血性暴发出血病。治疗方法一:按池鱼总重的1%~3%添加大蒜,将鲜大蒜捣烂拌入当天的饲料中投喂,连喂5~7天为一个疗程。方法二:按每100千克池鱼用大蒜素5~6克拌饵投喂,将药溶于适量的水中,用农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于饲料中,在当天投饲时配制,即配即喂,每天投喂药饵1次,连用3~5天为一个疗程。同时可用大蒜素粉加水全池泼洒,药物浓度为10~20克/立方米水体。

4.根据鱼类的生态习性科学配制药饵

野生白甲鱼转入池塘中驯养,要了解其喜栖息于中下层水域、口下位或亚下位等特点,与鲤鱼等鱼类的摄食区别是不喜集群上浮抢食人工饲料,因此用粉状饲料做药饵,将水溶性药物(如盐酸恩诺沙星)用水溶解后,与粉状饲料充分混合,在其中添加20%的面粉等捏成团状,置于竹筛等食台投喂更好,这样药饵投入水中能有效地防止药物散失,从而有利于鱼类摄入更多药物。

5.配制药饵注意事项

一是根据全池鱼的总重量计算用药量才是标准用药量。二是制作药饵,就是将药物添加于饲料中,既要避免药物的损失,又要让鱼类充分摄食药饵,在生产实际中应了解药物的剂型和饵料的关系。三是掌握药物与饲料的混合方法,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将药物均匀地拌在饲料内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保证鱼类均匀摄食的前提。四是投饵量与投饵次数,投饵量与投饵次数是影响鱼类摄食药饵的重要因素,通常鱼类体内的药物浓度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即体内的药物浓度越高,其治疗效果就会越好。如空腹的鱼体更容易使药饵中的药物进入鱼体内而达到药物的有效浓度,一般投喂药饵的当天以不追加投喂饵料为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35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