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吻鲟鱼苗培育的两种方法介绍


鱼苗培育,是将刚出膜的水花鱼苗培育成个体全长达5厘米的夏花鱼种。在匙吻鲟整个养殖生产中,鱼苗培育是难度最大的一个阶段、特别是在鱼苗开口吃食后的一个多星期中,对水质、水温、溶解氧和饵料的要求其高。稍不注意,将会造成鱼苗的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

鱼苗培育有两种方法:

1.在人工开挖的鱼池或在天然的池塘里培育其优点是:方法简便,花费劳力少,成本较低。但缺点是:在池塘中,养鱼者难以观察到鱼苗的活动情况,池水易受天气和其他因素影响,引起缺氧或缺饵,造成鱼苗的损失;此外,池塘中的鱼苗易被各种敌害侵袭,成活率较低。

2.在水槽中培育建有专门培育匙吻鲟鱼苗的水槽,采用人工投喂饵料。优点是:在水槽中,养鱼者随时可以观察到鱼苗的活动情况;水槽内的水质和饵料容易控制,受天气影响较小;鱼苗不会被敌害侵袭,成活率较高。缺点是:花费劳力较多,开支费用较大。因此,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当前,采用水槽培育匙吻鲟鱼苗的方法为数较多。


相关推荐

小体鲟鱼苗培育


苗种生产技术:
一、鱼苗运输
(一) 运输工具
鲟鱼的运输工具主要有尼龙袋、胶质袋;辅助工具有泡沫箱、纸箱等。由于鲟鱼外被5行硬骨板,易将袋刮破,因此用尼龙袋运鱼苗时一般双层,运商品鱼时中间夹一层报纸,可防止骨板将两层尼龙袋全部刮破。

(二) 运输前的准备
运输的准备工作做的好坏,对运输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运输前首先要检查要运鱼的状态,是否有伤;其次还要考虑运输需要的时间和方式等问题;在运输前应停食一天,防止运输途中因粪便过多而污染水质。运输前最好将要运的鱼放在小的暂养池中,以便于运输时的操作,节省包装所需时间。

二、鱼苗下塘
鱼苗运输之前,要把池塘准备好,在鱼苗运到前1-2天消好毒,然后进满水等待鱼苗的到来。

鱼苗运到后,先不要急着打开尼龙袋,首先将尼龙袋全部放在池塘水中,先打开一袋测量水温,如果袋中的水温和池塘中的水温相差不超过5℃,可将鱼苗直接放入池中,如果相差大于5℃,将尼龙袋放10-30分钟,待袋中水温与池中水温接近时再打开尼龙袋,这样可以减少温差过大造成鱼苗的死亡。

鱼苗的计数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来计算,即随机抽出几袋鱼苗进行计数,计算出每袋所装的平均数,再乘以袋数即为此次运输鱼苗的总数。运输的成活率为:死鱼数/鱼苗总数。

三、鱼苗培育
(一) 放养密度
鲟鱼苗种阶段的放养密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水质水量环境以及鱼苗的大小而有所不同。鲟鱼仔鱼阶段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必须及时进行分池,调整密度。放养密度过大时,鱼苗的自由活动空间相对减少,水中鱼苗代谢产物浓度增高,耗氧速度也增加,水环境也相对恶化,不仅抑制鱼苗的生长发育与新陈代谢,同时也极易引起水体缺氧,造成死鱼。鱼苗的放养密度一般是根据鱼苗的体重以及水环境来决定的,一般情况下,破膜仔鱼的放养密度为5-7千尾/米2,至开口时可调整到2-3千尾/米2,4-5厘米时调整到1千尾/米2,应根据鱼苗的生长,不断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

(二)饲养管理
1.水质
小体鲟的幼鱼对水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不经先期过渡可直接放入盐度为4-5的水中,5-10小时盐度可增加到6-7,24-48小时后即可适应盐度为9-10的盐水。鱼苗阶段由于是高密度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基本上是参考前苏联的鲟鱼养殖标准,参看表1。

2.饲料及投喂技术
破膜仔鱼在16-20℃时,一般经一周后开口,开口时可投喂水蚤或切成小段的水蚯蚓,也可同时投喂这两种饵料。如果没有上述两种饵料,也可培育卤虫幼体喂鱼苗。由于鲟鱼的游泳速度较慢,摄食能力弱,单独投喂水蚤时,投喂量要大,应达到10个/厘米3以上。水蚯蚓的投喂量在初期按鱼体重的100%,随着鱼苗体质的增强和体重的增大,投喂率可逐渐下降。有经验的养殖员工在鱼苗开口后,投喂水蚯蚓的量一般以投喂20分钟后,鱼池中还能剩有微量的饵料为准。投喂前应将水蚯蚓切碎成1毫米长短,隔3-4天添加一次土霉素。饵料的投喂次数一般3-4小时一次,鲟鱼夜晚摄食活动比白天强烈,投喂最好能持续到晚间12点左右。

3、日常管理
育苗期的日常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鲟鱼养殖有三个主要死亡高峰,破膜、开口、饵料转换,其中二个在鱼苗培育阶段,如不认真对待,极易造成大批量的死亡。此阶段的特点是养殖密度高、水质要求高、鱼苗生长速度快、鱼池环境条件变化快,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观察鱼的状态,如发现鱼苗有异常行为,必须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适当的措施。再需强调的一点就是,基础设备必须配备齐全,如水泵,气泵等辅助设备,必须有备用,一旦出现损坏,应在半个小时之内换上新的,防止因设备故障问题造成鱼苗损失。

四、 鱼苗食性转换
(一) 转换时间
鲟鱼类为肉食性鱼类,仔鱼开口时,以水蚤或水蚯蚓等为食,长大后以底栖生物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必须将鱼苗培育成能吃颗粒饲料,俄罗斯曾有专家计算过,如果全用生物饲料来培育鱼苗,每百万尾鱼苗到10厘米需寡毛类3百吨,如此大量的生物饲料在短时间内是很难培养的。

鱼苗食性的转换时间一般在开口后10-15天进行,但这个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人将转换时间往后拖延的,即将鱼苗用生物性饵料培育到较大规格,然后再进行人工驯化,这样做虽然驯化成活率有所提高,但成本也随着提高。每个养殖户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鱼苗的配合饲料转换时间。

(二) 转换方法
1.配合饲料直接投喂法:鱼苗开口后,先喂10-15天的生物饲料,然后直接改为颗粒饲料,全部使用颗粒饲料投喂。这种方法要求投喂量要大于鱼苗的需要量,一般在开始时按鱼苗体重的100%投喂,然后再逐渐下降,前苏联主要使用这种方法来培育鲟鱼苗。

2.交替投喂法:在鱼苗饲料转换时,逐渐增加颗粒饲料的投喂次数,减少活饵的投喂次数,最后全部改为颗粒饲料。使用这种方法驯化鱼苗,大概需10-20天的时间就能将大部分鱼的食性转变过来,然后再继续驯化至30天后,将不吃颗粒饲料的鱼挑选出来,继续驯化。

(三) 转换成活率
前苏联使用直接投喂法驯化鲟鱼苗的最高成活率达到78%,但这个结果是在实验室中得到的,大规模生产中的驯化率一般在50%左右。北京房山鲟鱼繁育中心使用交替法驯化鲟鱼苗,1999年和2000年两年平均成活率在65%左右,驯化的品种有:小体鲟、俄罗斯鲟、俄罗斯杂交鲟、黑龙江杂交鲟、小体鲟、西伯利亚鲟。

匙吻鲟人工繁殖:鱼卵、鱼苗运输




人工繁殖获得的匙吻鲟受精卵、鱼苗,除了留养一部分外,大部分要外售,有的还远销国外。由于匙吻鲟鱼苗一开口,必须及时吃到饵料,否则就很快死亡;同时,在同一尾匙吻鲟亲鱼取的受精卵,孵化出鱼苗时间的长短并不一样,最早与最迟的时间间隔相差长达10小时以上。因而运输刚孵出而没有开口的鱼苗,以当日运抵目的地为宜。一般提倡运输受精卵,而不提倡运输鱼苗。在运输受精卵时,必须掌握受精卵孵化至鱼苗出膜的时间,以便控制仔鱼在出膜之前运抵目的地。只要仔鱼没有出膜,受精卵中无死卵或很少死卵,水质就不容易变坏,受精卵运输的成活率就高。如果受精卵在运输途中已孵出了仔鱼,残留的卵膜很快腐烂,使盛鱼袋内的水质在短时间内变坏,在水温25℃以上,经1个多小时的运输,盛鱼袋中的水质就会变坏,袋内的受精卵和鱼苗会大量死亡,直至全部死亡。运输受精卵和鱼苗的距离,在400公里之内,运输时间不超过5小时,一般采用汽车装运;如果长途运输,则要通过飞机装运。

1.运输前的准备在运输受精卵、鱼苗之前,要准备好足够的包装箱、塑料袋、结实的橡皮圈或橡皮封口圈,还要准备干净的水、冰块和其他需要的用具,如盆、桶、捞网、计数器具等。要提前检查氧气瓶中的氧气是否充足。预计装箱需要的时间。如果用飞机装运,必须保证在飞机起飞之前2小时到达机场,以便办理托运手续等,避免贻误航班。

2.运输受精卵、鱼苗步骤

(1)放卵密度我国常用的放卵塑料袋规格为长90厘米、宽45厘米。每袋分别可装运受精卵7000粒或鱼苗3000尾。短距离运输,每袋分别可装运受精卵1万粒或鱼苗5000尾。

(2)计数鱼卵计数,采用重量计数法和容量计数法等两种计数方法。

①重量计数法:即用1个小容器,先放入一些清水,称出容器和水的重量。接着用网布做成的小捞子,从孵化器中捞出一定数量的受精卵,再放入已称过重量的容器中,第二次称出重量。然后把第二次称出的重量,减去第一次称出的重量,即得出受精卵的重量。将鱼卵准确计数后,就可以求出每1克或每10克受精卵的数量。重复2-3次,求出每1克受精卵或每10克受精卵的平均个数。以每克重受精卵的粒数或每10克重受精卵的粒数,即可推算出每个塑料袋可盛放受精卵的数量。

②容量计数法:即用5毫升刻度杯子盛放鱼卵3毫升、4毫升、5毫升,将鱼卵计数后,求得每毫升受精卵的个数。再重复2-3次,求出每毫升受精卵的平均个数。从每毫升受精卵的个数,再推算出每个塑料袋可装载受精卵的数量。

鱼苗过数的方法与受精卵过数的方法不同,鱼苗必须采用带水过数,否则将会导致死亡。

(3)充氧、包装要用双层塑料袋包装、运输。先将两个大小一样的塑料袋整齐地套在一起,在内袋中,注入清水约10千克,将已计数的鱼卵或鱼苗缓缓地倒入袋中,先将袋内空气挤出,再把充氧的气管插入袋中的水里,打开氧气瓶阀门,进行充氧。待袋内的氧气充到一定程度后,迅速抽出克氧管,用双手将内、外袋口分别用结实的橡皮圈扎紧,不让袋内的氧气外逸。将充了氧气的盛鱼袋平放在包装箱中,用胶布封箱和打包,装上汽车运往机场或直接运往目的地。在炎热的夏天,塑料袋内的氧气不能充得太足,在箱内要放置干冰或冰块降温,以防水质变化以及袋内气体遇热膨胀而炸裂。

3.运输途中的管理将已经包装好的受精卵、鱼苗箱运到机场后,在搬下车时,要注意轻放,必须放置在室内待运,切忌放在阳光下曝晒。应避免塑料袋内水温增高,保持袋内水质良好。抵达目的地后,要尽快分别将装箱的受精卵、鱼苗从货仓中提出运回孵化场或育苗场。使用汽车运输,2-3小时后,可抽箱检查一次,观察袋内的氧气是否足够,水质有无变化,受精卵、鱼苗的成活情况等。一旦发现袋内的氧气不足或水质已有变化,需要及时寻找适合的场所,进行换水和重新充氧,避免受精卵和鱼苗在运输途中受到损失。


蜜蜂越冬的两种方法 蜜蜂越冬注意事项


蜂群如在室外越冬,可用稻草包装蜂箱。越冬的蜜蜂处在-2℃以下气温中活动量也会加大。它主要是加大食量,不停地摆腹,靠活动产生热能,抵御严寒。蜜蜂越冬是每个蜂场和养蜂人必须面对的,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来年的收成。千万不可马虎。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蜜蜂越冬的两种方法蜜蜂越冬注意事项。

应在“立冬”前后,选择晴朗无风的中午开箱对蜜蜂进行检查,了解蜂群情况、打扫卫生、调整巢脾,如果是弱群应及时组织双王群越冬。同时,可把强群的巢脾抽出1~2张抖去老年蜂后,放到弱群中去繁殖。组织双王群越冬,要注意隔王板和副盖必须无洞。蜂箱要放在向阳、避风、安静的地方。根据蜂群强弱等不同情况,一般每群蜂在越冬期要消耗蜂蜜5.0~8.5公斤,越冬时开箱检查,若发现蜂群缺蜂蜜,要立即喂足,并且要喂优质蜂蜜。注意蜂蜜不能加过多的水,否则会影响蜜蜂的正常排泄,严重者生病死亡。
蜜蜂越冬,由于时间较长,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要控制蜜蜂外出活动。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特别要防治大肚子病、痢疾、伤寒等,蜜蜂一旦发生疾病要及时治疗,对危害蜜蜂的老鼠、巢虫、蟑螂等,要采取措施消灭。
蜜蜂越冬,还要做好保温工作。选择暖和的天气对蜜蜂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把多余的空巢脾提出,调小巢框蜂路,然后在蜂巢内放隔板,隔板要紧靠巢脾摆放,与箱之间的空处用稻草捆成小把填满,也可用草编成帘子,和其他物品搭配再盖上,这样既可以保温又能吸收箱内水分。同时还可以用干净旧衣裤或干净旧麻袋搭在盖上作内保温物。蜂箱外,可用两条麻袋或草帘等物包装好保温,但要特别注意调节箱内温度和湿度。

蜜蜂越冬的两种方法:
一、室外越冬法(此法适宜于南方)。
蜂群如在室外越冬,可用稻草包装蜂箱。包装方法有两种:一是单群包装法。先用一块草帘把蜂箱前壁、后壁、箱盖围起,再用一块草帘把箱盖、箱底、两侧壁围起,留出巢门,然后加塑料薄膜包扎防雨。二是连合包装法。先在地上铺好砖块或石头,再排好一排空蜂箱,箱盖上再铺一层10厘米厚的稻草,然后将蜂箱以3~5群为一组,一组最多不要超过7群,排放在稻草上。各箱间隙用稻草填满,同时前后左右及上面用草帘围起,最后加塑料薄膜包扎防雨。巢门一律留10毫米高,宽以4框足蜂留20毫米为度。蜂群箱外包装,应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即行着手,而且要一次包扎完毕,以防老鼠钻入危害蜜蜂,造成经济损失。
二、窖内越冬法(此法适宜于北方)。
天气转冷以后,也就是在立冬前,要把蜂窖挖好。挖窖时要选择地势高、水位低、土质硬、向阳背风的地方。大地封冻时,蜜蜂即可入窖。入窖时,除去大盖,将巢门堵住,抬入窖内放在蜂架上。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温、防光、防潮。并要做到安静。在抽查蜂群时,不要惊扰靠近蜂群。越冬初期和末期,窖温变化大,要经常(最好每天一次)进窖查看窖温和其他情况,以防蜂群发生意外。在查看时,如果蜂群发出吡吡啦啦的声音,说明窖温偏低;如果蜂群发出均匀的声调,说明适宜不冷不热,要根据蜂群发出的不同声音,采取升、降窖温的措施,以保证蜜蜂的健康,安全越冬。
蜜蜂安全越冬有五注意:
1.注意蜂箱的位置
一般应放在背风向阳干燥暖和的地方,这样可使蜂群不受寒潮和冷空气的袭击。蜂箱应放置在离地面10厘米~15厘米、坐北朝南的屋檐下为最好,也可放在干燥的山洞内藏蜂越冬。因为山洞里冬暖夏凉,蜂箱的出入孔要朝向洞内。
2.注意巢门的调节
巢门高度一般为7毫米,宽度为60毫米~70毫米。在严寒到来之前巢门要适当遮荫,减少阳光直接射入蜂巢内,促使蜂群团聚保温。蜂箱固定后,不能随意搬迁和挪动,以免惊扰蜜蜂,使巢内蜜蜂因骚动而消耗热量。
3.注意备足冬蜜
入冬前要细心检查蜂巢内蜂蜜的库存情况,虽然蜜蜂在越冬期间是处于半休眠状态,可是饥饿仍是蜜蜂冬季死亡的原因之一。要确保蜜蜂有足够的食物越冬,每箱应备足1.5公斤~2.5公斤蜂蜜,蜂蜜不足的可以用熟蜜1份、白糖4份拌和揉成药丸添入脾饲喂,这样不会出现春衰。添加蜜脾时,最好在晴天中午进行。
4.注意合并弱群
通常是在蜂王停止产卵时,就把淘汰的老蜂王去掉,将其蜜蜂和子脾合并到其他的蜂群。
5.注意覆盖.保温
根据“弱群厚,骚群薄”的原则,在蜂箱上覆盖3层~5层厚纸或草帘,冬至以后在蜂箱顶上用麻袋遮盖,但必须在蜂箱前留下出巢门。

蜜蜂越冬还有十防:
一、防热。蜜蜂越冬的适宜温度是-2-8℃。这时蜜蜂在蜂箱内团结靠食蜜糖维持生命,处于休眠状态。但整个越冬期气温在8℃以上的天数较多,蜜蜂活动量大,饲料消耗多,工蜂老化快,不易春繁,会推迟生产期。防热的方法可用通风、洒水、或用电风扇降温。
二、防寒。越冬的蜜蜂处在-2℃以下气温中活动量也会加大。它主要是加大食量,不停地摆腹,靠活动产生热能,抵御严寒。这样既消耗大量饲料,又使工蜂老化缩短寿命。防寒的方法是:小群蜂应在白天多晒太阳,夜晚尽量把桌门关小,填补箱缝和孔洞。
三、防干燥。在长期无雪雨的干燥冬季,要防止蜜蜂口渴干燥,在蜂场内适当喷水、增加湿度,防止蜜蜂燥渴。
四、防潮湿。冬季蜂箱内湿度在70%-80%为最佳,80%以上饲料易变稀、变质,蜜蜂食后易患大肚病和拉痢。如果湿度较大,蜂箱下应放一层塑料薄膜,或在蜂箱周围撒生石灰和干炉渣。在10℃以上的晴朗天气中,可有计划地让蜜蜂进行排泄、爽飞。
五、防闷。蜜蜂在箱内时刻离不开新鲜空气。要防止尸体、杂物堵塞巢门,闷死蜂群。大雪天,更要防止雪将巢门封闭。
六、防病害。蜂箱要保持清洁卫生,注意消毒。冬季老鼠会啃箱吃蜂毁脾。在蜂场如发现老鼠活动,要利用毒饵、器械捕杀。
七、防震。蜜蜂喜欢安静、怕震动。尤其在越冬后期,蜜蜂体质很弱,腹内积粪难以忍受,若受震动往往落脾冻僵死亡。因此,在蜂场内严禁敲击剧烈发声的器械和放鞭炮。
八、防饥饿。整个越冬期的饲料是否优质量足,是越冬成败的基础。优质饲料蜜蜂食后大部分被消化,蜂群安静稳定,寿命长,春繁迅速,不春衰。劣质饲料蜜蜂食后,消化少,剩下渣子多,粪便在肠内容纳不下,易形成大肚病,下痢严重,轻者部分病死,重者全群死亡。优质饲料应在秋末提取封盖时蜜脾。如流蜜过后,应早喂优质糖浆,让蜜蜂充分酿造。
九、防光照。蜜蜂具有趋光性。冬季蜂场如在室外,要予以遮盖避光,尽量减少蜜蜂空飞。
十、防饲料结晶。蜜蜂没有牙齿,饲料结晶蜜蜂无法食用。防结晶的方法:一是用优质蜜作饲料,如槐花蜜,枣花蜜;二是用白糖液作饲料。蜂场过于干燥时要洒水,保持适宜的湿度
蜂箱位置不可随意移动。

甲鱼养殖常见病害的两种常见防治方法介绍



鳖病可分为生物性疾病和非生物性疾病。其防治原则是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用药原则是对症下药,药量适当,稳妥安全。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生物性疾病的防治
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主要为疱疹病、腮腺炎、出血病、红斑病等,重点采用口服法和注射法治疗。药饲每千克饲料加0.05-0.2克磺胺或呋喃或抗菌素药物治疗,每3-6天为一疗程。强迫性口服性则按第一每千克鳖体重日用量10-40毫克。(各类药物使用方法不同,请参照资料印载)注射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按每千克鳖体重10-15万世单位,做后腿基窝部位腹腔注射较为安全。
细菌性疾病:主要为红脖子病腐皮病、穿孔病、红底板病、白点病、白眼病、肺脓肿、肠炎、烂颈、败血症等。注射药物和口服药物与病毒性疾病大同小异灵活用药。必须注意,防治任何鳖病,两种药物(除合剂外)不可同时混用或连用,但口服用药可与全池泼洒消毒同时进行。
真菌性疾病:如肤霉病(白毛病、小霉病)、白斑病(毛霉病)、脖颈丝囊病等。因真菌附生在体表,可用亚甲兰4-6ppm福尔马林万分之一浸1小时、生石灰2-5ppm、食盐水万分之五和小苏打万分之五合剂治疗。
寄生虫病:如钟形虫、聚缩虫、水蛭、绦虫等引起的病症。可用4ppm硫酸铜和1.5ppm硫酸亚铁合剂浸24小时、1ppm高锰酸钾浸20分钟。0.5-1ppm晶体敌百虫浸24小时、2.5%食盐水浸10分钟。体内绦虫病可用南瓜子4克(每千克体重用时)连喂三天治疗。
2、非生物性疾病的防治
变性脂肪症为由变质油脂、蚕蛹、饲料等引起,应注意饲料质量,不可添加动物性脂肪。
雄性激素过量症会引起肝肿大、生殖器外露等症状,可用雄性激拮抗剂治疗。
维生素缺乏症会致体弱、生长缓慢,应添加新鲜鱼、螺、蚌、菜汁和鲜肝或添加VE、VB5、VB12及复合维生素0.1-0.5%补充。
干瘪症为营养失调、大小鳖混养或水质恶化引发。应注意饲料质量、定期分池、保持水质清新。
氨中毒主要是水质恶化所致,勤换水即可自愈。
水质偏酸性也会引发腐皮病,并影响肝肿大,只要用生石灰将水持逐步调正,保持在pH7-8即可痊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46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