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粉机的常见问题

1、磨粉机磨辊、磨盘衬板磨损修复

磨粉机磨辊本体和耐磨衬板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配合间隙,将会使本体与衬板之间磨损加剧,加之热风和水泥颗粒对配合面的不断冲刷,导致沟槽的产生,致使本体与衬板之间发生冲击碰撞,严重时使得衬板产生裂纹甚至断裂,机器损坏,特别是减速机的损坏,造成恶性事件。

该类问题一旦发生,一般修复方法难以解决,更换费用高昂。高分子复合材料优良的机械性能及良好的可塑性,使得该问题得以解决。

2、磨粉机磨辊轴承室磨损修复

磨粉机磨辊轴承的装配要求比较严格,企业一般采用将轴承放在干冰中冷却的方式装配。轴承和轴承室之间一旦出现间隙,将会影响轴承的正常运转,导致轴承发热,严重时将会导致轴承烧灼现象。福世蓝技术具有快速、简便易于操作的特性,很多情况下可以现场修复。

3、磨粉机减速机渗漏治理

磨粉机减速机渗漏不但影响机器的外形美观,而且浪费油品,给设备的维修维护造成很大的麻烦。25551快速固化材料配合3223橡胶修复材料可以不用停机,现场对渗漏进行治理,操作简便,治理效果好。

相关知识

银狐养殖技术常见问题解答


主持人:早上好,听众朋友们,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我是田园。近年来,随着裘皮服装市场的日渐活跃,有关裘皮动物的养殖项目也越来越多,许多养殖户纷纷把各类特禽品种引进养殖场。那么您可能听说过蓝狐,雪狐,火狐,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优良皮用品种是银狐。银狐呢我们也叫银黑狐、玄狐,是赤狐在野生环境下的毛色突变品种。这个银狐,起源于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东部地区,在80年代初呢,我国陆续从挪威和芬兰两国引进银狐。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就邀请到了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夏羽老师,请她为听众朋友们介绍银狐养殖技术。现在夏老师已经来到了演播室,夏老师您好!

专家:田园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1.主持人:夏老师,说到银狐的外貌特征,我想大家可能就要问了,既然它叫银狐,那它的被毛是不是银白色的呢?

专家:其实银狐并不是通体白色的,我们之所以叫它银狐,是因为银狐的黑色被毛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出银白色,它是这样得名的,所以,很多人也称它为银黑狐。

2.主持人:夏老师,那这个银狐它到底长什么样呢?

专家:银狐的双耳背面、腹部和四肢都是黑色的,在嘴角和眼睛周围有银色的毛,脸上有一圈银色毛构成的银环,尾部的绒毛是灰褐色的,尾尖是纯白色的。如果从外型上看呢,银狐的腿高,腰细,尾巴粗而且长,反应非常敏捷。而且,它的嘴是又尖又长的,两个眼睛非常大而且亮,两个耳朵是立着的,它的视觉、听觉和嗅觉都非常灵敏。银狐公狐的体重一般是6~8千克,体长是66~75厘米,母狐的体重是5.5~7.5千克,体长一般是62~70厘米。3.主持人:那么它都有哪些生理习惯呢?夏老师

专家:首先,银狐生性机警,狡猾多疑,它虽然人工驯化时间比较长,但是仍然保持着特有的野性特征,非常容易受惊,所以银狐的养殖场一定要保持安静。

因为银狐也是属于犬科的动物,有一点和狗非常相似,就是汗腺都不发达,因此养殖者应该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炎热的夏天应该多注意观察,防止银狐中暑。

同时,银狐的食性比较杂,目前,人工养殖银狐的食物种类很多,主要有肉、鱼、蛋、乳、动物下杂、鱼粉、谷物籽实和大豆膨化饲料等。

(间奏乐1)

4.主持人:好,听众朋友,欢迎回来,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我们为您介绍的是银狐养殖技术,那么为此我们请到了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夏羽老师。夏老师,前面我们共同了解了银狐的外貌及生理特征,那么,想要养好银狐,首先我们要做什么呢?

专家:要想养好银狐,首先要为银狐创造一个很好的饲养环境。

5.主持人:恩,夏老师,前面您介绍银狐生理特征的时候也介绍了,虽然银狐人工驯化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仍然保持着特有的野性特征,非常容易受惊,所以它的养殖场一定要保持安静。

专家:是的。人工饲养银狐时,应该选择远离市区、平坦、通风、向阳透光、排水良好的地方作为场址。

而且,银狐场的围墙最好用砖石砌成,也可以用竹木、铁皮或者铁网围成,高度一般是2米以上。

6.主持人:夏老师,那么场址选好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建造狐舍了,那么在建造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专家:银狐的笼舍一般是采用单列单舍构造的。一般将狐舍做成一米见方的正方形铁笼,用铁丝网将四周围起来,底部的铁丝网,也要便于漏下粪便。狐笼和窝室的底部距离地面应该有40厘米的高度,这样有利于防潮和清理粪便。笼舍上部要用架高的水泥板,石棉瓦盖顶,这样,可以起到防雨和遮荫的作用。另外,银狐的养殖设施,一般在笼舍一侧的两个底角,将食槽和饮水器分别固定,这样可以方便银狐的采食和饮水。

母猪接产时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为保证母猪安全分娩,提高新生仔猪的存活率,在母猪分娩过程中细心照料母、仔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是母猪分娩时的主要内容。对母猪接产时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有助于避免仔猪的死亡,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益。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母猪接产时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1、母猪难产

母猪生产的顺利与否和母猪的体质、妊娠期运动等有较大的关系。一般运动量充足、体质健壮的母猪能够顺利快速的完成产仔,相反的母猪则需要较多的时间,且容易出现难产。母猪难产的原因为还可能是后备母猪过早配种,骨盆狭小,过度肥胖或瘦弱,胎位不正、胎儿畸形,年龄太大等。对难产母猪的处理应注意以下的一些要点。接产时用双手将母猪后腹托住,往臀部方向进行推送,辅助胎儿娩出。然后是当仔猪的头或腿出现时,进行拉拽,注意用力要轻。如果仔猪经母猪努责仍然无法生产,助产人员将右手消毒后,涂擦润滑剂后伸入子宫进行拖拽仔猪,但需注意不要导致母猪产道受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生产变得顺利,可以让其自行分娩。还可以注射催产素或者采取剖腹产来完成母猪难产的分娩。

2、假死仔猪

有时刚娩出的仔猪会出现全身发软,张嘴抽气,无呼吸,有心跳存在,这种情况就是仔猪假死。出现该情况的原因比较多,比如黏液将气管堵塞住了,仔猪呼吸困难,或者是母猪体重过胖,仔猪停留产道时间过长,或者是胎位不正,脐带受挤压。通常假死仔猪心跳还在的话,抢救成功率比较高,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点。①使用消毒后毛巾或纱布快速将仔猪的口鼻内黏液清理干净,然后向鼻部吹气。②拽住仔猪后腿,然后进行拍打,让堵塞的黏液可以排出呼吸道,当仔猪发出叫声即可。③让仔猪仰卧,为其进行胸部按压以及人工呼吸。④将仔猪经浸于40℃左右的温水,漏出口鼻,半小时后可以活过来。一些仔猪娩出后还会包裹胎衣,要将其撕破,避免窒息。

3、母猪吃仔

娩出的仔猪吃掉或咬死的情况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对该种情况的预防应该要对母猪为何有这样的行为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处理。第一,母猪的饲喂量太少,饲料单一,日粮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缺乏严重,母猪因为无法获得这些营养物质,在饥饿的影响下就会出现这样的行为。该情况在年老、瘦、弱的母猪中发生率比较高,但可以通过改善母猪的饲养条件来进行避免。第二,是母猪吞食过胎衣、流产胎儿或死猪,因而养成吃仔恶癖。第三,母猪的母性强,曾经吃过其他串圈的别窝仔猪或涂过药有异味的仔,养成吃仔习惯。第四,产仔前未喝足水,产仔过程中口渴而吞吃初生仔猪。第五,一些初产母猪没有见过仔猪,因恐惧和害怕而出现的行为,一般集约化的养猪场比较容易出现。

对以上的这些因素研究后,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来进行饲养。对母猪妊娠期的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母猪的饲料营养全面性,使用混合饲料,合理配比进行饲养,不选择单一饲料;接产工作要提前做好准备,母猪整个妊娠期都专人进行观察,对死胎进行清理,胎衣排出及时处理,避免母猪吞食;做好仔猪的管理,避免其串圈;生产之前让母猪多喝水,产程较长时,还要喂水解渴;将仔猪放在护仔箱内,不要和母猪放在一起。对于初产的母猪,让母猪在远处观看仔猪,逐渐移近,消除其恐惧感,反复的进行几次之后,母猪对仔猪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就会消失,就不会有因恐惧而出现吃仔的情况。

4、母猪产后不食

母猪产后不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初产母猪多见,一般多由以下原因造成:第一,产后精饲料添加太早,喂量太多,致使母猪消化不良而“顶食”,或吞食了胎衣引起消化不良。第二,青粗饲料喂量不足,肠胃蠕动减弱,引起母猪便秘,食欲减退。第三,母猪产道感染,患子宫内膜炎或阴道炎,引起体温升高而不吃食。第四,产后腹压突然降低,影响正常的消化机能。第五,母猪产前营养失调,产仔后过度疲劳,消化紊乱,食欲不振。在预防上,除平时注意营养调节,产后1周内适当控制喂量,饲料调制稀薄以外,日粮中最好保持一定量的青粗料,以防发生产后便秘。做好产房中产床消毒工作,防止母猪产道感染。尽量避免母猪吞食胎衣。如已出现产后食欲不振,可用以下几种方法促进食欲:①用一个猪苦胆加100~200g醋,煮开放温后喂母猪。②用100~150g醋加1枚生鸡蛋喂母猪。③可试用中草药治疗,处方如下:赤丹参20g,全当归15g,党参5g,枳壳Sg,麦冬lOg,白茅根lOg,水煎1次灌服。

母猪接产时几种常碰到问题的处理技术

1、母猪难产的处理
母猪能否顺利分娩,与母猪体质的好坏、妊娠期的运动有密切关系。凡是经常运动的母猪,体质结实,产仔较快;否则,体质较弱,子宫收缩无力,分娩时间延长。此外,母猪难产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情况:后备母猪过早配种,产仔时骨盆腔狭小;母猪过肥或过瘦,过肥造成产道狭窄,过瘦则体弱,分娩无力;胎儿过大或有水肿的死胎堵塞产道;胎位不正或胎儿畸形;母猪年老体弱,子宫收缩无力等。
处理难产时,要熟练地掌握“五字”措施。一是“推”,接产人员用双手托住母猪后腹部,随着母猪的努责,向臀部方向用力推送,促进胎儿产出。二是“拉”,看见仔猪头或腿部时出时进,可用手抓住仔猪的头或腿,随着母猪的的努责,轻轻地拉出仔猪。三是“掏”,母猪用力努责,仔猪还是产不下来,这时可将右手用肥皂水洗净再消毒,剪短指甲并锉光,涂上润滑剂,五指并拢成锥形,随着母猪的努责,慢慢伸入阴道再到子宫,当摸到胎儿时,抓住后腿或头部,随着母猪努责,将仔猪拉出产道。切记不可硬拉,以免损伤产道。仔猪掏出后,如母猪转为正常生产,就不必再掏了,掏后用手把40万单位青霉素注入产道,防止引起子宫内膜炎。四是“注”,肌肉注射催产素3~5mL,促进胎儿产出。五是“剖”,如果以上措施无效,就请兽医进行剖腹产。

2、假死仔猪的处理
在母猪产仔时,有时会碰到刚产下的仔猪,全身发软,张嘴抽气,或停止呼吸,但脐带仍在波动,触摸胸部心脏仍在跳动,这样的仔猪叫做假死仔猪。造成假死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粘液堵塞气管,透不过气来;有的是母猪过肥,仔猪在产道停留过久;有的是胎位不正,产仔时胎儿脐带受到压迫或扭转;有的是胎儿尚未吸到空气,脐带在产道被拉断。对于这样的假死仔猪,要立即抢救。一般来说,凡脐带基部波动历害的、心脏还在跳动的,大都能救活,抢救的方法有4个:

⑴应迅速用毛巾或消毒旧布擦干仔猪口鼻部的粘液,再对准仔猪鼻部吹气。

⑵倒提仔猪后腿,促使粘液从鼻腔中排出,并用手连续拍打仔猪胸部,直到发出叫声为止。

⑶使仔猪仰卧垫草上,用手拉住前肢令其前后伸屈,一紧一松地压迫胸部,实行人工呼吸。

⑷把仔猪浸在40℃的温水中,口鼻露在水面上,约30min也能救活。个别仔猪产下后包在胎衣中,应立即将胎衣撕破,以免闷死。

3母猪吃仔恶癖的防止

有时碰到母猪把自己生下的仔猪吃掉或咬死,给生产带来损失。要防止这种现象,首先必须了解其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由于母猪长期喂料不足,饲料单一,日粮中缺乏全价蛋白质、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母猪对这些物质非常需要,再加上饥饿,所以吃仔猪。这多发生在年老瘦弱的母猪和初产母猪。一旦改善饲料条件,就可避免吃仔现象。

⑵是母猪吞食过胎衣、流产胎儿或死猪,因而养成吃仔恶癖。

⑶母猪性强,曾经吃地其他串圈的别窝小猪或涂过药有异味的小猪,养成吃仔习惯。

⑷产仔前未喝足水,产仔过程中口渴而吞吃初生仔猪。

⑸个别初产母猪未见过仔猪,以为仔猪要伤害自己,产生恐惧心理,怒视仔猪,进而咬死仔猪。笔者认为在集约化猪场中,这是主要原因。

根据以上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母猪妊娠期的饲养,尽量饲喂全价妊娠母猪料,或几种饲料按比例混合,不喂单一饲料;认真做好接产工作,做到母猪不产完仔不离人,发现死胎及时清理,胎衣排出后马上清除,不让母猪吞食;不要让仔猪串圈;产前让母猪喝足水,如产仔时间过长,可给予适量温水解渴;有吃咬仔猪恶癖的,可戴上笼嘴,喂食时取下,吃完食再戴上;对于为了防卫而怒视、要咬仔猪的母猪,可把大部分仔猪放在护仔箱内,饲养员捉住一头仔猪,使其离母猪远一些,让母猪观看,待母猪放松警惕时,再移近一些,如此反复几次,母猪觉得仔猪不会伤害自己,就不会咬仔猪了。

4、母猪产后不食的防止

母猪产后不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初产母猪多见,一般多由以下原因造成:

⑴产后加料太早,喂量太多,饲料过浓,致使母猪消化不良而“顶食”,或吞食了胎衣引起消化不良。

⑵青粗饲料喂量不足,肠胃蠕动减弱,引起母猪便秘,食欲减退。

⑶母猪产道感染,患子宫内膜炎或阴道炎,引起体温升高而不吃食。

⑷产后腹压突然降低,影响正常的消化机能。

⑸平时母猪营养失调,产仔过度疲劳,消化紊乱,食欲不振。

防止办法:除平时注意营养调节,产后一周适当控制喂量,饲料调制稀薄以外,日粮中最好保持一定量的青粗料,以防产后便秘。做好产房中产床消毒,防止产道感染。如已感染可连续2~3d注射青霉素,体温升高则降体温。避免母猪吞食胎衣。如已出现产后食欲不振,可用以下几种方法促进食欲:

①用一个猪苦胆加100~200g醋,煮开放温后喂母猪。

②用100~150g醋加一枚生鸡蛋喂母猪。

③可试用中草药治疗,处方如下:赤丹参20g,全当归15g,党参5g,枳壳5g,干地黄g,麦冬10g,白茅根10g

蝎子的生活习性常见问题解答


蝎子有多少种?分布在哪些地方?

全世界蝎子有1000多种,中国有13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湖北、福建、西藏、台湾等地。产量较多的为山东与河南两省、其中著名的有4种:

(1)东全蝎。体较长,67厘米,深黑色,喜微酸性上壤,产仔较多,平均4050条,母性较差,主要产于山东、河北交界地带。

(2)会全蝎。体型中等,身体短,平均5厘米左右,深褐色,喜碱性土壤,母性好,产仔较早。主产于河南伏牛山与湖北老河[真,带。

(3)十爪蝎。比其他地方的蝎子多两条步足,较少见,主产于豫西浙川县及陕西华阴市一带。

(4)藏蝎。体型较大,7厘米左右,较凶悍,蜇人疼痛剧烈时间较长、主产于西藏、川西等地。

近年来些养蝎科研机构与养殖户采取本地与外地蝎子杂交优化方法,培育出了许多优良品种。表现出生长快、产仔多、成活率高、抗病力强、爱活动、耐高温也耐低温、寿命长等特点:

蝎子寿命有多长?

寿命8年左右,繁殖期56年:自然界蝎子因需冬眠和缺乏食物,从幼蜗长至成蝎需要3年左右时间.每年产1胎。蝎子交配受精后,其受精卵在母体内经40天便可完成胚胎发育产出幼蝎,在人工恒温养殖下,幼蝎8个多月就能长大,母蝎每年能产2-3胎。

蝎子为什么会互相残杀

蝎子有互相残杀的习性,表现在大的攻击小的,强的攻击弱的,活动的攻击静止的,未蜕皮的攻击正在蜕皮的。其原因是缺水缺食、温度与湿度不适宜、养殖密度过高、争夺配偶等;

蝎子怕什么?

蝎子怕水、怕风、怕火、怕震响、怕强光、怕农药,怕化肥、怕汽油、怕油漆、怕生石灰等:

蝎子喜欢什么?

蝎子喜阴暗、喜安静、喜温暖、喜清洁、喜群居。在交配、怀孕,产仔时,蝎子特别喜欢安静场所。

蝎子活动规律是什么?

蝎子性喜群居,昼伏夜出,好静不好动,有识窝及识群的生活习性。白天躲在石下、土缝中等固定的窝内,结伴定居,夜间外出寻食、饮水及交配。晚上7点至凌晨1点最活跃,3点左右回窝栖息;利用其活动规律,人工养蝎在晚间投食喂水即可。

如何理解蝎子是变温动物?

在体温是否恒定等生理特性上,牛、马、鸡、鸭等动物都是恒温动物,不论自然气温如何变化,其体温是固定不变的。而蝎子则不然,与蛇、蚌、鳖、鳝一样属于变温动物。其体温时刻随着自然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自然温度是30度,其体温也是30度,自然温度降到0℃,其体温也随之降到0℃、反之亦然。

蝎子在一年中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在一年四季中,野生蝎子随着气温的变化有复苏期、生长期、填蜕期,休眠期四个不同的生长阶段。

(1)复苏期:从惊蛰到清明约一个月时间(3月下旬至4月巾旬),随着气温的升高,处于休眠状态的蝎子陆续苏醒转入活动状态,开始出蛰。这个时期由于昼夜温差变化大,蝎子对自然界的抵抗能力较弱,活动时间短,范围小,消化能力很差,进食较少,身体处于逐渐恢复阶段。

(2)生长期:从清明到白露的5个月时间(4月中旬至9月上旬),在此期间气温逐渐回升,各种昆虫也随之增多。蝎子活动量增大,消化能力增强,开始生长发育、交配产仔。此期是蝎子一年中最活跃、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不过,这5个月的生长期只是野生蝎子的生长状态,若在人工恒温养殖条件下,则蝎子一年四季都可为生长期。

(3)填蜕期:在秋分至霜降的1个多月时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气温逐渐下降,野生蝎子为了越冬,加大食量,贮存脂肪性营养,并吃进些风化土降低体内含水量,进行躯体脱水,为冬眠作准备。

(4)休眠期:从立冬到雨水的5个月时间(10月下旬至来年3月下旬),蝎子停止采食,潜伏于地下约0.5米深的窝穴内处于卷伏状态,不吃不动,人蛰冬眠。其新陈代谢水平很低,生长发育完全停止。野生蝎子因有冬眠和复苏期,一年之中有6个多月生长发育停止,加上摄食困难,营养不良,从幼蝎到成蝎约需23年时间才能长成。但在人工恒温养殖时,由于食物丰富,环境适宜,一般经89个月即可长为成蝎。

蝎子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是多少?

蝎子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自然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5~39℃均能生存。冬眠温度0~10℃,最适宜的冬眠温度为5℃左右。生长发育温度25~39℃,交配及产崽35~38℃最为适宜。超过40℃容易造成体内脱水死亡。昼夜温差波动不得大于8℃。由于蝎子有变温的生活习性,可以说它是一种需要高温环境下才能正常成长的特种动物,

蝎子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湿度是多少?

大气湿度67%~75%。养土湿度10%~20%,低于5%则生长发育停止,超过21%则养土成稀泥,易导致蝎子爬行困难死亡。适宜湿度的简易测定方法:手捏成团,落地散开。一般来说活动场所要偏湿一些,栖息巢穴要干燥一些。

温度对蝎子有何影响?

因蝎子属于变温动物,体温随大自然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其生长发育也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6~9月份气温30~38℃时是其最活跃的时候,生长发育加快,并进行交配、产崽,食量也最大。温度超过40℃时,体内水分被蒸发,若不能及时降温和补充水分,则易脱水而死。25℃以下活动减少,饮食亦减少,新陈代谢水平降低;12℃以下入蛰休眠,不吃不动;-10℃以下会被冻死。

湿度对蝎子有何影响?

湿度对蝎子生存的影响也很大。多种疾病如干枯病、拖尾病、螨虫病、斑霉病、麻痹症、脚须病等都与湿度有关。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大自然的气温变化,野生蝎子对湿度的调节是这样进行的:久旱无雨天气干燥时,蝎子会钻入地下寻找湿润有水处,天气越旱钻得越深;若逢阴雨天气,地上积水潮湿时,蝎子因怕明水则会钻出地面爬到石头上或贴石片下等高处避水。故雨后捕捉野生蝎子容易,天旱无雨时捉蝎子难。

在蝎房内人感到温度适宜,蝎子也适宜吗?

对于人来说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5℃左右。在此温度上,人、感到不热不冷,较为舒适。但蝎子处于这种温度却不大舒适,最适宜的温度是3538℃。在此温度中蝎子处于活跃状态,食量最大,消化能力最强,生长发育加快,新陈代谢正常。但人在此温度中则会热得汗流浃背,头昏脑胀。可以这样说,在温度上人感到舒适时,蝎子则不舒适;人感到不舒适,蝎子则舒适。

蝎子喜欢潮湿还是喜欢干燥?

在人工养殖时,饲料水分、栖息环境湿度都能影响蝎子生长。蝎子对活动场所要求湿度大些,对栖息的穴窝(池)则要求干燥。从蝎子的这点特性来说,它是一种既不喜好潮湿也不偏爱干燥的特种动物。过去,在农民家庭有野生蝎子时,多是居住在卜燥的土、砖墙缝隙里,晚上则到潮湿的地面上寻觅食物。因此,养殖户要给蝎子提供干、湿兼有的特殊生活环境:动场所要求潮湿,栖息穴窝要求干燥。达不到这种要求的,养殖便有可能遭到失败。若是栖息巢穴过于潮湿,蝎子一是易受细菌侵害感染,二是幼蝎蜕皮困难,若是场所过于干燥而饲料水分又不足时,则会在争夺水分而发生自相残杀现象。

蝎子如何获得水分?

蝎子获得水分的途径有三条:

一是直接吸吮,即用嘴直接吸吮水或食物是的水分;二是利用书肺所特有的功能吸收土壤和空气中的水分;三是体内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成水。

蝎子消耗水分的三条途径:是通过体表散发水分;二是通过粪便排出水分;//农村致富经网//三是通过书肺气体交换散失水分。

蝎子在三个时期对水需要量最大:一是在生长发育阶段,因机体消耗水分多,对水需要量大。二是在蜕皮时因生理需求,对水需要量大;三是在高温时体表散发水分多。对水需要量大。

蝎子一点光线也不能见吗?

蝎子很怕强光照射,但因其生长发育需要,也需一定的光照,以便吸收太阳热能,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长速度,促进胚胎在腹内的细胞分裂及孵化。因而在室内养蝎时,一定要给蝎子一定的光照,不能完全将其置于黑暗环境中。据观察,蝎子最喜欢在暗绿色的光线中活动。

蝎子如何捕食?

蝎子是低等动物,视力极差,对前方6厘米远的物体基本无反映,缺乏搜寻、跟踪、追捕活体目标的能力。在猎取食物时,大多是捕捉那些活动的即将碰到肢体的小昆虫。在捕虫时,先用两个有力的钳肢夹住昆虫,再用它那尖锐而万能的尾刺进行攻击。不沦大小昆虫,被蝎子蜇过几次之后就麻木或死亡了,任凭蝎子吃掉。蝎子无牙齿,食管很细,对食物无法咀嚼也不能整吞,只能靠吐出溶化性很强的消化酶把食物在体外消化成浆液后吸食;所以它吃东西很慢,即使是一只苍蝇也需十几分钟才能吃完。一条较大的黄粉虫需12小时才能慢慢吃掉。

蝎子一年不吃也饿不死吗?

蝎子的耐饥能力极为罕见,1次吃饱后在温、湿度合适的情况下,不吃不喝能存活1年以上。

犊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和常见问题


1概述
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对提高1月龄内犊牛的成活率有关键性的作用,还可以预防新生犊牛的各类疾病。注重对犊牛的饲养管理,才能保证和提高牛的出栏率。
2犊牛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犊牛出生时极易发生呼吸道被母牛体液堵塞的现象,此时,饲养人员应该尽快清理其鼻腔及上呼吸道系统中的黏液,对于已经发生吐呛现象的犊牛,可以提起后肢使其呈倒立体位,然后拍打前胸让其吐出黏液。对于犊牛身上的黏液,应尽快人工擦干或者让母牛舔干。冬季时,应立即用布擦干犊牛身上的黏液,并尽快将其转入温暖干净的犊牛舍,以防受潮凉而引发犊牛肺炎。而有些饲养员在犊牛出生后不能迅速挤干其脐带内血液,使脐带不能正常地干燥而自然脱落,同时,也没有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导致脐带出现发炎的症状。
2.1饲喂初乳方法不当
生产过后的母牛体内所分泌的牛初乳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也很丰富,其中的镁盐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等物质对犊牛免疫力的提高和胎粪的排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有些饲养员在犊牛出生内没有重视让其吃上初乳。如果在出生后1~2h内不能吃上2~3kg初乳,犊牛将丧失对许多病原体的抵抗力,特别是大肠杆菌易引起犊牛下痢而导致死亡。初乳的日喂量为体重的1/7左右,每日3次,应定温、定时、定量和定人。
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按时、按分量饲养。犊牛出生后5~7h内用奶壶饲喂,以建立食管沟反射;7日龄以后的犊牛可由饲养员引导在小桶或奶盆内喝奶。若饲喂不及时,则可能导致犊牛发生呛奶而造成异物性肺炎或奶避开食管沟进入瘤胃内造成瘤胃鼓气,所以在饲喂过程中可将桶或奶盆提高,使之倾斜以避免犊牛整个鼻子插入奶里造成呛伤,也使食管沟完全闭合。第二,产后7h,犊牛可自由采食、饮水,用常乳或代乳粉来代替初乳,每天定次、定量饲喂直至断奶,同时还要注意料水槽的清洁。
2.2犊牛舍环境不干净
有些单位在犊牛出生后的2个月内没有设立犊牛岛来单独饲养,对于监控新生犊牛有没有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无法得知,此外,饲养员也没有积极为犊牛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冬季没注意保暖、防寒,夏季未注意通风、防暑。实际上,犊牛舍温度应保持在24~26℃、湿度在30%以下,每周做2次消毒,及时清理和更换垫草,以预防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滋生,此外,还要注意犊牛卫生,推广牛体洁净技术。
3对犊牛的饲养和喂食工作要引起重视
3.1规定喂食种类
为了犊牛的健康成长,必须坚持对其饲喂健康母牛所分泌的牛乳。
3.2规定喂食量
饲喂牛乳的期限大约为2个月,喂奶量犊牛前7h时5kg,8~20h时6kg,31~40h时5kg,41~50h时喂4.5kg,51~60h时喂3.7kg,全期喂奶量约300kg。
3.3规定饲喂的时间
给犊牛饲喂牛奶的时间应该固定,不能忽早忽晚而打乱犊牛的消化周期。出生1~7d的每天饲喂4次,即早上6时、中午11时、下午4时、晚上8时;7d后改为1d喂3顿,即早上6时、中午12时、晚上6时。
3.4规定饲喂的奶液温度
在饲喂犊牛的时候,要注意使奶液保持恒温。夏季将奶的温度保持在34~36℃,冬季应比夏季高出2℃。
3.5提高配料和给料水平
在犊牛出生后7d时,可在其草栏中配以优质的干草饲料,使犊牛学会咀嚼和采食。再过3~4d,根据情况尝试饲喂犊牛精料,可将精料涂抹在犊牛的口角、鼻,或在奶桶内放入10~20g精料任其自由采食,数日后可增加至80~100g。1月龄时喂料250~300g,2月龄时喂500g左右。精料采食的训练是能否实现早期断奶的关键,犊牛喂料要注意料量适当。在犊牛出生1周后可诱导其饮水,最初可先在水中加少量奶液,以引诱其饮喝。()10d以内的给36~37℃的温开水,10d以后的给予常温水,但水温一般不低于15℃。
3.6重视断奶过程
一般来说,在犊牛出生后2个月内要坚持每天喂奶3次;但对于生长发育态势良好的犊牛可在其出生40d后改为每天喂奶2次,一次喂奶量为4kg左右;如果状况进展顺利,50d的时候可以再减1次喂奶,每天只喂3kg左右的牛奶。犊牛断奶后10d应仍放在单独的笼内,直到犊牛没有吃奶要求为止。犊牛在断奶的最初几天体重会有所下降,但这属正常现象。
3.7加强管理
刚出生的犊牛应在1d内去角,不能让犊牛长期待在通风差的产房里,应该及时准备洁净、干燥的饲养栏给犊牛,及时将犊牛移送到独立的畜栏中,畜栏内要保持恒温,必要情况下应该垫干草保温,在冬季时应特别注重畜栏的保温工作。出生不久的犊牛对疾病缺乏抵抗力,干燥舒适的环境可减少疾病传播,也便于饲养人员监测犊牛情况。
3.8护理与保健
对初生牛犊的脐带处理非常重要,及时处理脐带并进行消毒才能保证犊牛不感染传染病。对犊牛应该做到饲喂优质牛奶、按时饲喂牛奶、按照犊牛的体重合理制定饲喂量,保证饲喂的牛奶温度不低于34℃,保持犊牛的生活环境洁净、干燥、恒温。细心照顾并密切观察犊牛的生长。气温骤降时要做好牛舍的保温工作,保持牛舍卫生、干燥、不潮湿。
参考文献
孟秀荣,李文博,王一江等.犊牛饲养管理模式的变革.中国奶牛,2013,(2):59-61.
左积杰,袁淑芹.皮埃蒙特肉牛繁殖及犊牛饲养方法.养殖技术顾问,2012,(3):64-64.
庞生久,石生光,姬万虎等.6月龄尕力巴犊牛饲养及屠宰指标测定.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1):45.
作者简介:
满都拉(1959年12月),男,内蒙古通辽人,高级畜牧师,现就职于内蒙古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

河蟹养殖早期管理重点及常见问题



河蟹早期池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蟹苗成活率,青苔、水浑、水浓等各种水质问题的发生,也影响到水草生长的基础环境,是河蟹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做好早期池塘管理,及时解决好池塘问题非常重要,下面浅谈一下早期池塘管理重点工作和常见的问题。
一、投喂
放苗初期水温较低,河蟹摄食量偏少,投喂要把握尽早投喂、足量投喂、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放苗后即可开始投喂,饵料应选择高蛋白(40%以上为宜)的河蟹开口料,投喂地点选择在深水区,因为深水区的水温变化相对较小、稳定,蟹苗大多数会在此区域活动,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按河蟹体重的1%-2%来计算,套养青虾池塘酌情增加。
二、肥水
蟹苗放苗后池塘温度较低,水体藻类繁殖较慢,一般水体比较清瘦,容易滋生青苔,而且养殖初期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清瘦的水体不稳定,受环境的影响也大,对河蟹的应激大,影响蟹苗的成活率,同时由于水体中饵料生物少,影响青虾生长,因此放苗后需要及时肥水。肥水时选用正确的肥料,如可溶性有机肥“肥水肽”,这类肥经过特殊发酵处理具有溶解性好、营养全面、吸收率高、高碳低氮、无毒害等特点,而且肥起来的水比较稳定。施肥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用完肥料后最好当天晚上要开增氧机。
三、病害防治
为了防止进苗后蟹苗或青虾苗携带致病菌,放苗后要“消毒”。消毒剂的使用不能过早,一般在放苗后一周左右,等待蟹苗已经适应环境之后进行,而且尽量不要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如漂白粉、二氧化氯等,以刺激小的碘制剂消毒为主如“永乐碘”。
四、早期常见问题
1、蟹苗上岸、挂网
(1)蟹苗的应激过大。由于蟹苗经过长途运输加上环境改变,蟹苗不适应新的塘口造成的;
(2)清塘过程中施用毒性大、残留重的药物(如敌杀死等菊酯类药物),没有进行彻底的换水、解毒使河蟹中毒爬边,甚至死亡;
(3)苗种的质量。一般弱苗、差苗都会不适应环境而爬边;
(4)放苗方法不正确,没有进行“吐水”或者天气选择不当等。
针对以上原因,建议:
(1)在选苗时一定要挑选质量好、体质较强的蟹苗;
(2)放苗之前全塘泼洒“碧水安”(3亩/瓶)+“激活”(2亩/包)起到解毒和抗应激的作用;
(3)苗种下塘时进行“吐水”,提高河蟹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选择水温较低且天气稳定的时期放苗,放苗之前尽量加深水位。
2、青苔
青苔常见种类有刚毛藻和水绵;刚毛藻为深绿色,容易被捞起,也容易缠绕到水草茎叶上;水绵颜色为浅绿色,俗称“烂苔”,不容易捞起,不耐高温,易腐烂坏水。
河蟹池塘一般早期青苔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池塘整个养殖周期都有,本地区大都有杀青苔习惯,用完杀青苔药物后,出现水草叶片萎缩、生长缓慢等一些不良现象。有的池塘用硫酸铜或漂白粉处理青苔,直接对水草有触杀作用,严重的会诱发河蟹厌食等现象,所以不建议用这些药物杀青苔。前期青苔的预防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水位,肥水的方式来防青苔生长,当水草生长后青苔会慢慢与水草因竞争营养被水草压制。
3、水红
这一时期水红大多是由于老塘草没有拉出,经过冻晒后直接上水导致,这种情况下水体中有机质过多,表现为水浓,严重的水发红。
处理方案:“碧水安”(3亩/瓶)降解有机质,调节水质。“底居安”(5亩/包)降解池塘有机质。
4、水浓
表现为水色浓绿,藻类和有机质大量存在于水体中,透明度低,肉眼观察不能看到水草,经常出现水草挂脏,附着大量杂质或青苔。
原因:
(1)水草长势缓慢,净化能力差;
(2)选择肥水产品不正确如使用菜饼、粪肥等;
(3)经常投喂豆粕的池塘容易出现水浓。
处理方法:
(1)适当降低水位,露出水草,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2)长时间水浓导致的烂草过多时要及时补栽水草;
(3)勿乱施肥,肥料以可溶性有机肥为主;
(4)投放螺蛳;
(5)使用爽水型药物“碧水安”,分解有机质,提高透明度。
5、黄浑水
原因:颤藻、鱼腥藻水华。在显微镜下镜检能看到大量杆状带有异形胞的颤藻、鱼腥藻,这些藻类在低温期也可大量发生,在河蟹池塘早期主要影响水草生长,对蟹苗、青虾危害较小。
处理方法:
(1)适当降低水位;
(2)多栽种水草;
(3)定期使用“新威灭”,控制老化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水草生长。
6、枝角类过量繁殖(俗称“小白虫”)
原因:
(1)池塘底泥中存在虫卵,待条件适宜、饵料充足时自然生长;
(2)使用利用率较差或者化肥肥水,导致小型藻类大量繁殖,给枝角类提供了大量饵料;
(3)外源水打入。
处理方法:
(1)枝角类是虾蟹优质的生物饵料,慎用杀虫药物,以防杀虫带来毒素残留影响虾蟹生长;
(2)枝角类是水中正常存在的生物,定期解毒、改底缩短枝角类生命周期,坚持肥水、增氧,补充水体营养,保持水草活力,保障水质不浑浊、水草正常生长。

母猪饲养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为何母猪饲料中所含粗纤维比公猪高,但所排粪便仍比公猪硬?
因为母猪会产生乳房水肿,而公猪不会。母猪因四脚着地体内大量的水分会流向乳房,造成乳房水肿,所以才会产生便秘的现象。如果不针对乳房水肿来解决问题,只在母猪饲料中加入高纤维的原料(如:麸皮)结果便秘的问题无法改善,而且添加麸皮还有下列几个缺点:①降低配方的营养浓度;②占据母猪胃部空间,减少母猪所能摄取的营养;③麸皮会产生大量的食增热,使母猪的体温升高,更加重分娩后母猪厌食的情形。
解决方法:消除乳房水肿,调整体内渗透压平衡,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消除便秘现象
2.出生小猪的死亡原因中有42.5%是母猪缺乳,是什么原因导致母猪缺乳?
原因:①乳房炎。②乳房水肿。根据解剖发现,发生缺乳的母猪,其乳腺组织有水肿的现象。乳房水肿为母猪必然发生的生理现象。如果不去注意它,往往会转变为乳房炎,而导致缺乳现象。③细菌及病毒的感染。应注重分娩舍的消毒。
解决方法:消除乳房水肿液,调整乳腺泌乳功能,促进泌乳功能正常。
3.母猪难产怎样造成的,应如何预防?
原因:①根据统计每窝小猪中最后出来的1/3常因窒息而死亡,其原因是因仔猪的脐带较母猪子宫角为短,因此在分娩的后期1/3阶段,由于脐带在排出时已断裂,如果母猪因贫血、疲倦、无力收缩,无法将仔猪及时排出,仔猪在5分钟内即会因窒息而死亡。②热应激③贫血或疾病。
预防的方法:①提高母猪营养水平及预防贫血现象;②在母猪饲料中添加优良的有机铁,以增加母猪腹部的收缩能力;③降低热应激,减少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④重视分娩舍的消毒。
4.为何母猪打了疫苗,小猪依然发病,是疫苗无效吗?刚出生的仔猪一定要靠从母猪的乳汁中获得抗体,才能抵抗环境中的病原体,所以如果母猪缺乳,乳量很少或乳质很差,那么即使母猪打了疫苗,小猪依然下痢,依然得猪瘟等。因此母猪必须自产仔前增加饲料营养量,并调整乳房泌乳功能正常,避免发生乳房水肿现象。
5.蹄病造成的原因?
软脚:①将母猪关在易滑的地板,而引起脚部紧张,造成骨骼的异常。②当母猪有良好的泌乳能力或泌乳量增加时,若无额外补充较高的钙、磷,将导致离乳后蹄病。
关节炎:必须靠勤消毒来降低发生率。
蹄裂:蹄裂发生原因除了猪舍地板粗糙外,主要是因缺乏生物素。而且缺乏生物素的猪很容易擦伤,相对经由伤口感染病原体几率就增加。
6.如何改善母猪厌食状况?
①防止母猪发生乳房水肿:②避免母猪分娩后感染;③降低母猪的体温。采用滴水装置。改善环境、降低氨气及温度,减少母猪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如麸皮),以降低食增热{④采取少食多餐方式并用湿料。⑤增加母猪饲料的适口性。
7.母猪为何不发情?
①卵巢静止②内分泌不平衡。当母猪体内泌乳素含量很高时,动情素的量就无法高起来。当母猪的乳量很低时,其体内会分泌较多的泌乳素以利刺激乳汁的分泌,以致离乳后,发情会延后或不明显,泌乳能力好的母猪,只要营养补足得当,反而比泌乳能力差的母猪容易发情;③体脂量不够。如果母猪在哺乳期间失重过多,则母猪离乳后就会导致不发情,应提高能量、不要限饲。
271500山东省东平县畜牧局刘明菊

高温季节螃蟹养殖常见问题及管理技术


摘要:在夏季高温季节,由于水的温度较高,饵料的投喂量大,排泄物多,有机物的分解发酵速度较快,会导致水质变差,水草的净化作用降低,甚至会发生腐烂,这种条件会使螃蟹的体质下降,免疫力减弱,为了减少螃蟹的死亡率,提高成活率,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在夏季的高温季节,螃蟹养殖的水体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较为旺盛,加上水的温度较高,饵料的投喂量大,螃蟹的排泄物增多,水体中的有机物在高温的环境下的分解发酵速度加快,水质易变质,水草在这种环境下的净化能力减弱,甚至会发生死亡、腐烂。螃蟹养殖在这种环境下,会出现严重应激反应,会导致螃蟹的体质下降,自身的免疫力减弱,患病害的机率加大,如果不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会导致螃蟹大量患病、死亡,严重影响螃蟹养殖的经济效益。

1养殖常见问题

水质变差。水质变差的表现主要是水体浑浊、水体分层、水质败坏。其中引起水体浑浊的主要原因是饵料的投喂不足,或者是由于螃蟹对高温水环境不适应或者感染病害引起的;水体分层是指虽然水体看起来透明度高,但是水质不活,水体的底层恶化,这样的水质对螃蟹的危害极大;水质发生败坏的原因是动物性饵料投喂量过大,排泄物增多,难以被水体分解,而发生水质迅速恶化。

受夏季高温的影响,水草的生长会受到抑制,会导致水草的代谢缓慢,对营养盐的吸收减少,净水能力减弱,从而加速了水质的恶化。另外,螃蟹对水草的摄食量增加,会使水草的损耗加速,还会使池塘漂浮大量被夹断的水草,如果不及时捞起,会发生腐烂沉入塘底,使水体发生污染、败坏。

饵料及用药不当。在每年6月底、7月初的这段时间,螃蟹会完成4次脱壳,每只的重量可以达到100g左右,代谢活动旺盛,活动力强,摄食量大,因此要喂饱,以免将水搅浑。如果在高温到来前饵料的供应不足,或者消毒不彻底,会导致螃蟹的体质变差,抗病能力降低。

2.管理要点

饵料投喂。在夏季的7月份左右,塘内螃蟹数量增多。要注意饵料的投喂量,可根据池塘的条件以及养殖的规模来调整饵料的投喂。如果出现水体混浊或者水草被大量采食的现象,就有可能是饵料的投喂量不足,这时就要适当的增加投喂量。在夏季高温季节,饲料的投喂量以投喂后5~6h吃完为宜。螃蟹属于杂食性的动物,偏爱动物性饲料,但是在高温季节,为了避免水体变质,应少投喂动物性饲料,而加大植物性饲料的投喂量,以动物性饲料为辅。可以投放一些螃蟹喜食的水草、浮萍等。根据螃蟹的生活习性,投喂时间应选择在每天下午的4~5时进行,在投喂时要尽量的做到全池泼洒,以保证螃蟹都能吃到充足的饵料。

水质管理。进入夏季后要密切观察水质的变化,随时调整水质的状态。塘内的平均水位要控制在70cm,在高温季节可以逐渐加高水位至1m左右。夏季水温较高,水体易变质,塘内有害物质的浓度升高,要做到勤加水,每2~3天加水1次,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炎热天气每隔5天换水1次,注意换水时要避开中午时段,选择较为凉爽的傍晚进行。高温季节为了保持水质良好,除了要勤加水、换水外,还要及时将水中的剩料、污物捞除,防止底层的水质败坏。可以用底质改良剂和微生物制剂来改良水质,并定期按照用生石灰来泼洒全池,这样可以保持水质清澈,对螃蟹的健康生长有益。

3改善池塘环境

蟹塘中要严格的控制水草的数量以及疏密程度,以使其发挥最佳的作用。在夏季可以在塘内放养一些浮萍类的水生植物,这样可以为螃蟹提供阴凉的栖息场所,另外,水草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但是要控制好数量和疏密,这样才能确保水草生长有力,还可以为螃蟹留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一般塘内水草的种植面积以占整个池塘面积的30%为最佳,如果过多会造成水中缺氧,引起螃蟹大量死亡,还会出现水草大面积腐败而破坏水质,此时需要人工清除多余的水草。如果过少,则要及时的补充。要及时的挥除塘内腐烂及被螃蟹夹断的水草,以免破坏水质。

充足的氧分可以保证螃蟹的健康,提高生长速度以及成活率,并且可以促进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夏季蟹塘内易缺氧,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确保水体中溶氧充足,可以在塘内设置增氧机,并在炎热、阴雨天气以及夜晚延长开机的时间,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4防治病害和防逃工作

人工养殖螃蟹易患多种病害,尤其是在高温季节,螃蟹易发生应激反应,而出现体质下降,易感染病害的现象。除了要通过水质改良剂以及微生物等将水质控制在最佳的状态外,还可以辅助一些药物和杀菌、杀虫剂来加以预防,可以使用二氧化氯、生石灰、纤虫净等药物,防止螃蟹出现细菌性感染或患纤毛虫病。另外,还可定期的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等,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的作用。

高温季节还要做好螃蟹的防逃工作,在此期间要每天都巡查蟹塘,以了解螃蟹的摄食以及活动情况,检查好防逃脱设施,及时堵塞漏洞以及更换损坏的防逃设施,尤其是在大风以及暴雨的天气,更应做好防逃工作。

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十个常见问题



(1)河蟹暂养池多大面积为宜?
暂养池面积和养成面积比例一般为1:4~5。
(2)河蟹暂养池如何处理?
暂养池一般在10月底就要开始处理,有以下几个步骤:
A.消毒:建议用绿康露(1瓶用1~2亩),温度适宜可用生物方法,如黑金神+活菌王+藻健康+降解灵,也可选择制剂、菜籽饼。
B.解毒:5~7天后按3~4亩水体用1瓶解毒超爽即可。
C.栽草:解毒两天后即可栽种水草,一般先选择伊乐藻(俗称吃不败),水草的密度不宜太密,估计水草能养到占池子的70~80%为宜,同时用健草养螺宝促进水草生长,一桶可用3~4亩。
(3)暂养池蟹苗放养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建议养殖户最好等水草扎了新根再计划购苗。放苗规格每斤100±20只,放苗密度根据目标产量、目标规格、养殖成活率、养殖技术水平而定。
放苗前3天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1+1用2~3亩)改底;放苗前8小时,用护苗露+纳米氧(2+1用4亩)全泼池泼洒;蟹苗到塘口后,最好渡2次水,放苗第2天用应激宁+降解灵(1+1用2亩)抗应激。
(4)暂养池早期如何管理?
定期肥水:建议每月肥水至少2次,按6~8亩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各10公斤,可另加黑金神1包,这样能有效控制青苔生长或不长青苔,水温高于10~12℃以上,可酌情投喂饵料。
(5)什么样的池塘更适宜养殖河蟹?
养殖河蟹的池塘,应选择交通便利、有电源、有好水源的位置,蟹塘应该有回型沟。因为有回型沟、有滩面,便于合理科学种植水草,河蟹根据生理状况,可以选择合适的位置隐藏。
(6)河蟹养成池如何科学种植水草?
A.回型沟里种伊乐藻,池塘水面四周可以种伊乐藻、苦草。养殖早期,河蟹一般放在回型沟里,伊乐藻为低温水草。
B.滩面上,建议最好用围网圈起来,合适时机再把它拆开,滩面上种轮叶黑藻,一行一行的,行距控制在2~3米(行距间可以种伊乐藻,高温时,伊乐藻浮起来,可以把伊乐藻捞起来,仅供大家参考)。
(7)养殖过程中,河蟹如何补钙?
饲料中的钙及水中的钙元素,远远不能满足河蟹生长对钙的需求。所以,养殖河蟹过程中必须经常补钙。
A.肥水时,选择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或特力钙),肥草时,选择健草养螺宝+特力钙。
B.河蟹开始蜕壳时(俗称报点),按6~8亩用六抗培藻膏、特力钙各5公斤;蜕壳高峰期,按2~3亩用离子对钙500g+降解灵1包,按4~6亩用纳米氧1瓶+特力钙1包;整个蜕壳期,可用离子对钙拌料投喂,每公斤饲料拌10~15g。
提示:希望广大养蟹户更加注重河蟹养殖过程中第一次蜕壳时的补钙,因为河蟹第一次蜕壳补钙、补能量至关重要,可以决定整个养殖过程中河蟹的回捕率(成活率)。
(8)养殖过程,如何有效防控蓝藻的发生?
养殖过程中出现蓝藻,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水草烂了,调水或改水不到位引发蓝藻,所以把养护水草是根本。另外,养殖过程中尽量不使用低档的生物肥,要经常使用菌种养护水质,如新活菌王、新生态、乳酸宝、黑金神等。
(9)养殖过程中,如何护理水草?
有些养殖户认为“水草长得好没必要护草”。其实不然,有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后,水草根部变黄、变黑、烂根,水草叶面开始附着泥漫,以上现象主要原因是缺肥(草烂根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水草太密、改底不到位)。没有足够的肥(营养),水草根部的活力就会下降,导致变黄、变黑、烂根,并且缺肥使得水草叶面光合作用减弱,容易附着泥漫、脏东西。建议定期使用黑金神+粉剂活菌王+藻健康+降解灵(1+2+1+1用8~10亩),定期使用健草养螺宝+粉剂活菌王(1+3用8~10亩),同时也可用新活菌王、乳酸宝。
(10)河蟹塘浑水如何处理?
A.杀虫:有虫的情况下,该杀就杀,包括较多的桡足类、枝角类、纤毛虫。
B.解毒:杀虫后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1瓶用3~4亩。
C.肥水:黑金神+六抗培藻膏+特力钙,10kg+5kg+5kg用6~8亩。
D.护水:水恢复正常后,定期护水。

养殖土元的8个常见问题解答


土元作为中国的传统中药,一直以野生为主。由于现在对土元的需求加大,野生土元供不应求,而人工养殖土元,也就开始受到农村朋友的注意。更由于近几年土元的价格一路上扬,想养殖的朋友就更多了。

土元的品种较多,有苏土元(中华土元)、冀土元、滇土元、金边土元等,现在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是苏土元(中华土元)。该品系药效好、繁殖快、抗病能力强,易人工饲养。

现在专家对大家都迫切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解答。

1怎样配制饲养土?

土元的一生都在饲养土中生长,配好饲养土是土元养殖的关键。饲养土配制方法:取菜园里的熟土和陈墙土,敲碎或压碎,用孔径为4mm的筛子过筛,加40%烧过的稻壳(砻糠)灰拌匀,加水调湿,要求湿度达到手捏成团、自由落地即散的程度,就可投人使用。如果能加入适当的腐熟家畜粪、锯末、秸秆,使饲养土肥沃、疏松,效果更佳。

2土元生长期的温度和湿度是怎样的?

土元生长与温度和湿度有较大的关系。幼虫期适宜温度为28~32℃,相对湿度为40%~50%;中虫期的温度为28℃左右,相对湿度为50%~60%;大虫期的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0%~70%。

3各期土元饲料配方是什么?

幼虫期:麦麸45%、豆饼或豆粉3%、动物性饲料2%、青饲料50%(南瓜、青菜、胡萝卜)。中虫期:麦麸40%、豆饼或豆粉5%、玉米粉5%、青饲料50%。大虫期(产卵虫):麦麸35%、豆饼或豆粉5%、动物性饲料5%、玉米粉5%、青饲料50%。

4养殖土元什么时候需加温?

土元养殖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32℃,如果低于20℃就需要加温。加温不能忽高忽低,特别是冬季,当加温和通风两者矛盾时,必须认真掌握好适时通风,且不影响温度。

5土元养殖池室内为什么要更换空气?

土元会呼出大量二氧化碳,所以换气不可忽视。饲养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果人进入饲料室后觉得发闷、不适,就表示空气不正常。一般每隔6~8小时通风10分钟左右。通风时,必须打开土元房两头的门窗进行。

6为什么要拣除雄虫?

土元第8次蜕皮后,母虫还未成熟,而雄虫却已脱翅成熟。此时的母虫不需要交配,雄虫不起交配作用;所以在第8次蜕皮前把雄虫拣出入药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而且可以节约饲料;不仅可防止大量长翅雄虫发情求偶,而且还降低了池中饲养密度,可使母虫安宁地生长。一般雄虫约占总数的43%,把早期雄虫拣除是不影响正常交配的。待小一点的雄虫再蜕1~2次皮时,正好与早期母虫交配期吻合,完成交配。1只雄虫可交配几十只母虫。

7怎样管理产卵虫?

土元人工养殖过程中,产卵虫管理是比较严格的,饲养密度要疏些,一般每平方米不超过5000只。产卵虫不仅对湿度要求大,而且要求空气更为新鲜,适宜温度为25~26℃。饲料要求营养丰富,要增加动物性饲料,加大青饲料比例,以调节水分。要增加饲养土厚度,一般为15cm左右。产卵虫饲养土的湿度以能过4mm筛不起团为准。

8土元适时采收应注意什么?

当母虫长大成熟、产卵数量明显衰退时,就要及时采收。采收时用8mm筛子筛出,然后放入沸水中将虫烫死,捞出后放入清水中淘洗干净,再放到太阳下晒干出售(要求土元腹内没有软物质)。采收土元要选择晴好天气进行,速度要快,一次性采收一大批,不能将连续几天采收的混在一起。如果连续阴雨天,应采取烘干的方法,以免土元变质、发霉。

土元的传说:

古时候,我们这里有一家榨油的油坊。油坊里雇了很多人干活,其中有个叫王老大的老头儿是专管烧火的。

一天早上,他正在灶下烧火,看到灰堆里爬出几个土元来,忙放下火锹去抓,小土元呼地一声爬进灰堆里了。一会儿灰堆里又爬出几只来,他忙拿起火锹扑地一砸,可是一个也没砸着,只气得他连声叫骂。低头一看,还有一只,他又急忙砸下,结果把这只小土元切成了两节。

这时锅里正炒着菜籽,由于王老大急于捕虫,把这给忘了,致使锅里的菜籽全都炒黑了。

第二天,王老大扫地时,无意中发现昨天那只被切成两节的小鳖虫又活了。再仔细一看,原来这只小鳖虫是自动连接起来的,连切断的痕迹都没有。他再仔细地观察,发现只有雌虫切断了才可以自动连接起来。

一次,王老大的孩子一不小心从高高的山坎上摔下来,把腿摔断了。他请了几个医生都没能治好,这下可急坏了。忽然,他想起了土元,就抓来几只雌的,把它烘干,磨碎拌在香油里敷在儿子的伤处。没过几天,孩子的腿竟好了。

从此,土元可以治瘀血、折伤的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流传至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54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