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皮鰕虎

中文名称粘皮鰕虎


拉丁名称Rhinogobius myxodermus (Herre)

异名Mugilogobius myxodermus (Herre, 1935)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拉丁属名Rhinogob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形态特征
第1背鳍条Ⅵ,第2背鳍条Ⅰ,8-9;纵列鳞37-38。体长为体高的5.0-5.4倍,为头长的3.5-3.9倍,为尾柄长的3.6-3.9倍,为尾柄高的7.5-8.0倍。头长为吻长的4.2-4.5倍,为眼径的4.2-4.5倍,为眼间距的2.6-3.0倍。体侧扁,头顶平扁。口亚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具细齿数行,齿不分叉,排列呈带状。舌端平。眼侧上位,眼间隔较宽。前鳃盖肌肉发达。体技栉鳞,头部完全无鳞,颈部有鳞,胸、腹部裸露无鳞。背鳍2个。胸鳍发达,呈扇圆形。膀鳍胸位,左右两个连合成吸盘状。尾鳍圆扇形。体背及体侧上部具有不规则的灰黑色斑点,第1背鳍后方基部有一大的黑色斑点,第2背鳍中部有一黑色带纹,尾鳍、臀鳍灰黑色,胸、腹鳍灰白色。

生活习性
海水/淡水生。

相关阅读

长丝鰕虎鱼


中文名称长丝鰕虎鱼

拉丁名称Cryptocentrus filifer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丝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Cryptocent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台湾海峡。

形态特征
体延长而侧扁,前部被圆鳞,后部被栉鳞,或全部被圆鳞。纵列鳞47-140。头部侧扁,裸露无鳞,口大,前位,口裂略斜,下颌稍突出,颌齿多行,尖锐,外行齿扩大,下颌外行最后1齿通常呈弯的犬齿状。舌端截形,鳃孔颇宽,峡部颇窄,第1背鳍6鳍棘,第2背鳍1鳍棘9-20鳍条。臀鳍1鳍棘9-21鳍条,尾鳍尖长,大于头长。背鳍前方无鳞,全被圆鳞,纵列鳞105-120,背鳍各鳍棘均呈丝状延长,体侧具4-5横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带鰕虎鱼


中文名称带鰕虎鱼

拉丁名称Eutaeniichthys gilli Jordan et Sny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带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Eutaeni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黄海和渤海、日本、朝鲜。

形态特征
体细长,稍侧扁,被以退化而隐于皮下的小圆鳞,头短,侧扁,口小,口裂斜,颌齿细小,多行,无犬齿,舌端截形,鳃孔大,峡部宽。第1背鳍2-3鳍棘,第2背鳍1鳍棘17-18鳍条,臀鳍1鳍棘10-12鳍条,尾鳍尖圆。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吻鰕虎


中文名称吻鰕虎

拉丁名称Rhinogobius giurinus (Rutter)

英文名称barcheek gob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拉丁属名Rhinogob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黄河、淮河和长江水系。

形态特征
第1背鳍条Ⅵ-Ⅶ,第2背鳍条Ⅰ,7-8;臀鳍条Ⅰ,7-8,纵列鳞28-29;鳃把外侧8。体长为体高的4.5-5.7倍,为头长的3.1-3.6倍,为尾柄长的3.4-4.0倍,为尾柄高的7.7-9.7倍。头长为吻长的2.5-3.2倍,为眼径的4.4-5.4倍,为眼间距的5.4-7.2倍。体侧扁,头部平扁。眼侧上位,眼间隔狭窄且平。口裂大,口角裂至眼前缘的垂直下方。上、下颌具数行细齿,呈带状排列,外面一行齿较大。吻长,唇厚。鼻孔约在眼前缘至吻端的中点。前鳃盖上的肌肉很发达。头后背部被圆鳞,胸、腹部裸露无鳞。身体的其他部分被栉鳞。背鳍2个,第1背鳍末端至第2背鳍起点之间的距离约等于眼径。胸鳍发达,呈圆扇形。腹鳍胸位,左右两个腹鳍连合成吸盘。尾鳍圆形。背部及体侧各具有黑色大斑点8个。胸鳍基部有1大黑点。背鳍、尾鳍及臀鳍皆具有数行小斑点。雄鱼的第1背鳍向后倾倒时,超过第2背鳍的起点;第2背鳍及臀鳍向后倾倒时可达尾鳍基部。

生活习性
生活于清水小溪中,以底质为沙滩、砾石,含氧丰富的浅水地带为多。10-20毫米的幼鱼具溯水的习性,每当春雨溪河涨水之际,则幼鱼即成群逆水而上,形成渔汛。所谓庐山石鱼,经初步鉴定,大部分为吻鰕虎的幼鱼。40毫米以上的个体则少有成群湖水的现象,多半散居于石隙或沙穴中待机觅食。成鱼以水生昆虫为食,也吃底栖性的小鱼,甚至同类的幼鱼。

海水/淡水/咸水生。

繁殖习性
吻鰕虎一年达性成熟。繁殖期在4-5月,产卵前雌鱼用鳍翻动沙粒,卵产于沙穴中。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71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