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鳍裸绒鲉

中文名称凹鳍裸绒鲉

拉丁名称Ocosia fasciata Matsubara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前鳍鲉科

拉丁科名Congiopodidae

中文属名裸绒鲉属

拉丁属名Ocos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日本、中国。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头中大,眼中大,体裸露无鳞,背鳍起点在眼中央上方,有14-16鳍棘、8-10鳍条,背鳍鳍棘间的鳍膜的凹刻有或无,第四鳃弓后方无鳃裂。无鳔。吻背部明显凹入,背鳍鳍棘间的鳍膜不形成深的凹刻。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知识

绒皮鲉


中文名称绒皮鲉


拉丁名称Taenionatus triacanthus Lacepede

异名三棘顶钝鲉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前鳍鲉科

拉丁科名Congiopodidae

中文属名绒皮鲉属

拉丁属名Taenionat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分布于南海和东海。

形态特征
体椭圆形,侧扁,体较高,体长为体高的2倍,体部在鳃盖后方处最高,背鳍起点在眼后缘上方,背鳍有13鳍棘,鳍棘部与鳍条部连续,无凹刻,均甚篚,最后一鳍条连于尾鳍。臀鳍3鳍棘,腹鳍I-5。体被绒状细鳞,口端位,斜裂。头甚大,眼稍小,上侧位,吻都背面及眼间隔上有2皮瓣。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凹鳍鲬


中文名称凹鳍鲬

拉丁名称Kumococius detrusus (Jordan et Seale)

异名Kumococius rodericensis (Cuvier, 1829)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六线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Hexagrammoidei

中文科名鲬科

拉丁科名Platycephalidae

中文属名凹鳍鲬属

拉丁属名Kumococ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日本、中国,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平扁,向后渐圆锥状,头平扁,背面及两侧棘棱发达,头每侧有2纵棱,眶睛棱等具棘突,背面无锯齿状和颗粒状突起,眼中大,上侧位,眼无皮质突起,虹膜肛向瞳孔背侧发出一圆形大突起,前鳃盖骨有3棘,鳃盖骨2小棘,间鳃盖骨有皮瓣,体被栉鳞,侧线鳞有1小管,仅前端数鳞各有1小棘,背鳍2个,分离,Ⅸ,11,第二鳍棘短于第三鳞棘,臀鳍基底稍长于第二背鳍基底,有12鳍条,胸鳍短圆,后缘凹入,腹鳍亚胸位,尾鳍圆形。胸鳍18-20,侧线鳞46-55,鳃耙2+(6-9),前鼻孔无皮瓣,前鳃盖骨最上的棘十分延和,最下的棘退化。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长鳍鲉


中文名称长鳍鲉

拉丁名称Sebastolobus macrochir (Gunth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鲉科

拉丁科名Scorpaenidea

中文属名长鳍鲉属

拉丁属名Sebastolob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日本有分布。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头大,眼中大,上侧位,头上棘棱尚未发达,背鳍Ⅻ-Ⅹ Ⅵ-8-13,臀鳍Ⅲ-5。胸鳍不呈圆形,约可分为2叶或上部鳍条最长,腹鳍胸位,尾鳍截形。胸鳍有一凹刻,下部鳍条较粗,头部棘棱强,上颌后缘达眼中央下方,体黄色到红色,背鳍上有一大黑斑,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繁殖习性
5,6月产卵,卵块包在胶质囊中漂浮在海表面。

前鳍鲉


中文名称前鳍鲉

拉丁名称Congiopodus torvus (gronovi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前鳍鲉科

拉丁科名Congiopodidae

中文属名前鳍鲉属

拉丁属名Congiopod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南半球寒冷海域中,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头小,眼小,口小,端位,吻较长,体无鳞,皮肤上有时有颗粒状突起,头部部分被以骨板。头每侧仅1个鼻孔,鳃孔缩小,上端在胸鳍基上方,侧线通常发达。背鳍连续,无凹刻,有8-12鳍棘,臀鳍有0-3鳍棘,脊椎骨30-39。

生活习性
南半球寒冷地区,海(洋)生。

斑鳍鲉


中文名称斑鳍鲉

拉丁名称Scorpaena neglecta 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Scorpion 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鲉科

拉丁科名Scorpaenidea

中文属名鲉属

拉丁属名Scorpaen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暖温带浅海。我国见于东海和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略侧扁。头大,具棘棱。口大。腭骨有牙。眼间隔窄而深凹。眶前骨后下缘无向前棘;眶下棘斜行。无额棘。体被栉鳞,胸、腹部有鳞。胸鳍鳍条15-17,上腋部无皮瓣。

生活习性
暖温带近海小型鱼类。体长60-90毫米。头棘及各鳍鳍棘锐利,被刺伤后甚疼痛。海(水)生。

平鳍裸吻鱼


中文名称 平鳍裸吻鱼
拉丁名称 Psilorhynchus homlaloptera Hora et Mukerji
英文名称 Naked-snout carp
地方名称 扁吻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裸吻鱼科
拉丁科名 Psilorhynchidae
中文属名 裸吻鱼属
拉丁属名 Psilorhynchus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体长,粗壮,背缘弧形,腹面平。头低平,吻端扁薄。口小,下位,横宽。吻皮发达,两侧有深沟斜向口角。吻腹面和颏部具小乳突。上颌细狭,下颌具锐缘。无须。眼稍小,眼间隆起。鳞大,侧线鳞43~46。背鳍刺弱,光滑;偶鳍平展,胸鳍宽大,具8~9根不分支鳍条;尾柄细,尾鳍叉菁。体背褐色,沿侧线具7~10块深色斑,腹部色浅。
生活习性 本种为一群小型的鲤形目鱼类。在雅鲁藏布江只生活于海拔1000m以下的小支流中。常喜栖息在溪涧湍流或小河砾石间隙活动。为杂食性鱼类,以藻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等为主要食物。产卵期在7~8月间,卵较小,乳黄色

花斑短鳍蓑鲉


中文名称花斑短鳍蓑鲉


拉丁名称Dendrochirus zebra (Quoy et Gaimard)

英文名称Zebra turkey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鲉科

拉丁科名Scorpaenidea

中文属名短鳍蓑鲉属

拉丁属名Dendrochi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海区。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头长为吻长的3.1-3.7倍。背鳍具8鳍棘,10鳍条。臀鳍具6鳍条。胸鳍末端伸达尾柄。

生活习性
暖水性鱼类,食小型无脊椎动物。鳍棘有毒。一般体长为80-127毫米,大者达200毫米。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84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日本单鳍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