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角革鲀

中文名称单角革鲀

拉丁名称Alutera monoceros (Osbeck)

英文名称Unicorn filefish

异名剥皮鹿、牛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鳞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Balistoidei

中文科名革鲀科

拉丁科名Aluteridae

中文属名革鲀属

拉丁属名Aluter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海域。我国见于南海、东海和黄海。

形态特征
体侧扁,被细绒状小鳞。无侧线,吻背缘隆起。口小、前位。两颌均具楔状牙多枚,唇发达。背鳍2个,第一背鳍仅具1细小鳍棘,始于眼中央上方。臀鳍鳍条48-52。腹鳍消失。尾鳍长小于头长,截形。尾柄长大于高。体侧有时散布褐色小斑。

生活习性
暖水性底层鱼类。全长可达750毫米。为革鲀科中个体大、产量较多的一种。

海(洋)生。

相关知识

角箱鲀


中文名称 角箱鲀
拉丁名称 lactoria cornutus(Linnaeu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鲀形目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 箱鲀科
拉丁科名 Ostraciontidae
中文属名 角箱鲀属
拉丁属名 lactoria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甲大致为五棱状,在背鳍及臀鳍后方闭合。背侧棱和腹侧棱发达,具低的背中棱,无侧中棱,眶前具1长棘,向前突出,腹侧棱后端有1长棘,向后突出。头较小,前端斜直或近垂直。口小,前位,上下颌齿各1行,细长柱状。鳃孔小,侧位,背鳍短小,具9鳍条。臀鳍与背鳍同形,具9鳍条,胸鳍下侧位,上部鳍条较长,尾鳍长,圆形。背中央棱嵴无棘,蔌有一瘤状突起,眶前棘及腰骨棘长而发达,尾鳍长,鳍条两叉状

单齿螺


中文名称单齿螺


拉丁名称Monodonta labio (Linnaeus)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腹足纲

拉丁纲名Gastroroda

中文亚纲名前鳃亚纲

拉丁亚纲名Prosobranchia

中文目名原始腹足目

拉丁目名Archaeogastropoda

中文科名马蹄螺科

拉丁科名Trochidae

中文属名单齿螺属

拉丁属名Monodont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见于我国南北沿海,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贝壳陀螺形,壳高23.6毫米,壳宽20.8毫米。螺层约6层,每层具长方形突起连结成的螺肋5-6条,体螺层15-17条。壳面暗绿色,具绿褐色、黄褐色、白色等色斑,壳口略呈心脏形,外唇外缘薄,内缘具肋形齿列,内唇基部增厚,形成一个强大的白色齿尖,无脐,厣角质。

生活习性
栖息于潮间带中、上区岩缝中,以海藻为食。产于海南岛文昌、琼海、三亚、临高沿海。海水/咸水生。

单棘鲉


中文名称单棘鲉

拉丁名称Acanthosphex leurynnis (Jordan et Seal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前鳍鲉科

拉丁科名Congiopodidae

中文属名单棘鲉属

拉丁属名Acanthosphex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很侧扁,头中大,背侧无棘而有骨棱,眶前骨有2棘。前鳃盖骨4棘,鳃盖骨2弱棘,口中大,近直立,腭骨无齿,体无鳞,被绒状小突起,背鳍连续,起点在眼后半部的上方,Ⅺ-11-14。臀鳍Ⅱ-11。胸鳍侧下位,腹鳍小,喉位,Ⅰ-2。各鳍均无分支鳍条。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革胡子鲶养殖


养殖环境
棚内鱼池修建:大棚以无支柱式为好,有支柱的可撤去部分支柱,棚内冬茬作物适合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能在五、六月腾茬的作物。 挖池方法:在棚内直接挖宽4m、长15m的池子,下挖0.5m,土围四周做池埂,成深1.2m、水面60m2的池子,池底整平压实,全池覆盖塑料薄膜防漏保水,先铺池底,然后提起四边附到池埂并固定,在距池上口20cm处设一个溢水孔,用二寸塑料管即可,管内口用丝网罩好,防鱼外逃,每棚建这样的小池3~5个(根据棚的大小决定,留出部分地块供秋后提前育苗用)。

饲料配方
饵料投喂:饵料分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 动物性饵料有浮游动物、水蚯蚓、螺蚌、小杂鱼、动物内脏、畜禽尸体等。

植物性饵料有花生饼、豆饼、小麦、玉米、米糠等。暂养阶段应投喂浮游动物和粉状配合饲料,成鱼阶段投喂配合颗粒饵料和动物内脏,小杂鱼等动物性饵料,每天投喂2~3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10%左右。

养殖管理
苗种放养:鱼池建好后,在膜上铺5~10cm肥土,并施少量粪肥,然后放水50cm(以后逐渐加水至最深水位1米),再用50ppm生石灰消毒,鱼苗从五月即可放养,革胡子鲶有同类相残习性,放养规格要基本一致,所以放养前应先在网箱内暂养20天左右,每棚设3~4m2网箱3个,暂养期间按大小分级2~3次,20天后将网箱内鱼苗按大小分级放养在建好的鱼池内进行饲养管理,放养密度20~30尾/m2。

水质调节:大棚养殖放养密度大、投饵多、水温高、水质易老化。要及时调节水质,使池水保持清新。革胡子鲶虽然耐低氧,如果溶氧过低也会抑制生长,而水质清新能增强食欲,加快新陈代谢速度,促其生长。所以水质调节非常关键。要随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并每周换水三分之一,在七、八两个月份水温过高时及时加注新水降温并通风散气。

疫病防治
近年来,冬暖式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发展迅猛,种植以冬季一大茬蔬菜为主,蔬菜收获后5~6个月的时间多是闲置。如果利用这段时间在棚内养殖革胡子鲶,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每棚(利用面积300m2左右)能增收5000~10000元,下面将大棚养殖革胡子鲶技术介绍如下:

革胡子鲶特性:革胡子鲶生长适温为20~32℃,最适温度25~30℃。耐低氧、耐密养,能在普通鱼类不能生存的低氧和浅水中生活,食性广,主食动物性饵料,也食植物性饵料,养殖周期短,生长速度快,一般5cm苗经三个月饲养能长大到0.5公斤以上。

鱼病防治:革胡子鲶抗病能力强,但大棚内养殖密度大,精养程度高,易发病,要以防为主。放养前鱼池用50ppm生石灰或10ppm漂白杨消毒,鱼种用4%食盐水洗浴消毒,饲养过程中每半月用药物全池泼洒消毒一次。

拟单鳍鱼


中文名称拟单鳍鱼

拉丁名称Parapriacanthus ransonneti Steidachn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单鳍鱼科

拉丁科名Pempheridae

中文属名拟单鳍鱼属

拉丁属名Parapriacanth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或长卵圆形,甚侧扁,向尾部渐细,被栉鳞或小圆鳞,头中大,吻短钝,眼大,侧上位,头长为眼径的1.9-2.7倍。口大,前位,口裂斜。上颌骨后端宽大,不被眶前骨所遮盖。无辅上颌骨。颌齿细水长流小,1行或多行。犁骨和腭骨具齿。头部除吻端裸露外,均被鳞。鳃孔大,鳃4,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具假鳃,鳃条骨7,鳃耙长,25-31。侧线完全,上侧位,与背缘平行。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具4-7鳍棘,7-12鳍条,基底短,臀鳍具3鳍棘,20-45鳍条,基底甚长。胸鳍宽大,低位,腹鳍胸位,1鳍棘5鳍条,具1小腋鳞。尾鳍截形或浅叉形,椎骨10+15。体被栉鳞,侧线完全,侧线鳞外露,不被他鳞所覆盖,臀鳍基底无鳞,前盖骨边缘无细棘。背鳍Ⅴ-8-10,臀鳍Ⅲ-20-23,臀鳍第1枚鳍棘甚细小,为鳞片所覆盖。侧线鳞63-79。鳃耙6-7+18-19。体长为体高的2.9-3.1,为头长的2.8-2.9。

生活习性
暖热带海水/咸水生。

单棘躄鱼


中文名称 单棘躄鱼
拉丁名称 Chaunax fimbriatus Hilgendorf
英文名称 fringed angl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鮟鱇目
拉丁目名 Lophiiformes
中文科名 单棘躄鱼科
拉丁科名 Chaunacidae
中文属名 单棘躄鱼属
拉丁属名 Chaunax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卵圆形;头部及躯干部平扁;背鳍正前方具一凹陷区。口裂大,呈垂直状;下颌突出;上下颌、锄骨及腭骨均具齿。鳃孔小。
体无鳞,密被细棘。侧缘发达。背鳍两个,具III棘,但仅第I棘露出皮外而形成吻触手,可退缩至吻沟中,后二棘埋于皮下;第二背鳍具软条11~12;臀鳍小型,位于尾部;胸鳍腹位,呈步脚状;尾鳍圆形。

体呈红色或粉红色,散布黄色圆点;背鳍前方另有两个大型黄斑。

翻车鲀


中文名称翻车鲀

拉丁名称Mola mola (Linnae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翻车鲀科

拉丁科名Molidae

中文属名翻车鲀属

拉丁属名Mol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及黄海。

形态特征
体高而侧扁,亚圆形,体长为体高的1.5倍左右。头短而圆钝。口小,前位,上下颌各具1喙状齿板,无中央缝。无尾柄,无尾鳍。体表粗糙,具粒状突起,无骨板,背鳍与臀鳍高大,位于体后部,背鳍和臀鳍鳍条后延,在体后端相连,形成一舵鳍,边缘波曲,具12-13鳍条支持,其中8-9已骨化,基部有退化的小棘带。中部第八至第十二鳍条后端各具一小骨板,脊椎骨17。

生活习性
栖息于各热带、亚热带海洋,单独或成对游泳,个体较活泼,常跃出水面,行动迟缓,侧卧水面。摄食海藻、软体动物、小鱼、水母及浮游甲壳类等。

海(洋)生。

繁殖习性
怀卵量极多,可达3亿粒,是鱼类中怀卵量最多的。

革胡子鲶的小水体养殖


小水体适合家庭饲养,是农村发展庭院经济的方法之一,利用废旧坑塘或房前屋后空地建造小鱼池。小水体养殖革胡子鲶,面积小、易管理、投资少、见效快。但小水体养殖鱼的密度大投饵料期间残饵料和排泄物会污染水质,需经常排污换水。小水体面积大小不一,一般以10-100m为宜,水深0.6-1m.池子近水源有进、排水和排污设施,水面放一些浮萍、水葫芦遮阴。鱼种放养前也要清池消毒,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制健壮,一般一次放足鱼种、可捕大留小。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养3-5 cm的鱼种 30-40尾。小鱼池养殖需精心管理,坚持四定投饵料,每天投喂两三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10%。投动物性饵料为主,投喂时沿池边泼洒。小鱼池水质易恶化,一般不宜施肥,要注意调节水质,一般3-5d可换水1次。

横纹东方鲀


中文名称横纹东方鲀

拉丁名称Fugu oblongus (Bloc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鲀亚目

拉丁亚目名Tetraodontoidei

中文科名鲀科

拉丁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属名东方鲀属

拉丁属名Fugu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我国产于黄渤海、东海、南海。

形态特征
体亚圆筒形,尾部稍侧,头宽而圆。鼻也小,每侧2个,鼻瓣呈卵圆形突起,上下颌骨与牙齿愈合成4个喙状齿板。体侧下方有1纵行皮褶。体肯小刺或光滑无刺。背鳍1个,12-18鳍条,前方2-6鳍条不分支,臀鳍与背鳍同形,9-16鳍条,前方1-6鳍条不分支。胸鳍宽短,尾鳍圆形或截形,有时稍凹入,中筛骨宽短,额骨向外侧扩展,后部较宽,前端伸越前额骨前侧,后匙骨细棒状。脊椎骨19-25,鳔卵圆形或椭圆形,具气囊。

生活习性
生于不低于10℃海域。主食虾、蟹、贝类及幼鱼等,不进行长距离洄游,冬季水温下降,鱼群即游向深水区。

繁殖习性
产狼季节多在春夏,产卵的适温在13-19℃,卵为沉性卵。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8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方斑海猪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