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蝶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28

中文名称霞蝶鱼

拉丁名称Hemitaurichthys zoster (Bennet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蝴蝶鱼科

拉丁科名Chaetodontidae

中文属名霞蝶鱼属

拉丁属名Hemitaur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略呈圆形,甚高而侧扁,背缘隆起,吻短,略突出,不呈管状,口小,前位,颌齿短弱,呈刷毛状,体被小形弱栉鳞,侧线完全,延伸至尾鳍基,背鳍12鳍棘24-26鳍条,,中部鳍棘最长,最后鳍棘略等长于第1鳍条。臀鳍3鳍棘19-21鳍条,侧线鳞63-70,体侧具1三角形褐色区域。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阅读

蝶齿鱼


中文名称蝶齿鱼

拉丁名称Pantodon buchholzi (Peters)

英文名称freshwater butterfly 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舌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eoglossomorpha

中文目名骨舌鱼目

拉丁目名Osteoglossiformes

中文亚目名骨舌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Osteoglossoidei

中文科名全齿鱼科

拉丁科名Pantodontidae

中文属名蝶齿鱼属

拉丁属名Pant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栖息于热带非洲淡水中。

形态特征
腹鳍胸位,鳃盖条8;胸鳍扩大,无下鳃盖骨。椎骨30,长达100毫米的小鱼。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繁殖习性
体内受精,精子可保存在母体内部。因此,在以后各次的产卵不必再度受精。雄鱼臀鳍变粗大,适于交配。

月蝶鱼


中文名称月蝶鱼

拉丁名称Genicanthus melanospilo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蝴蝶鱼科

拉丁科名Chaetodontidae

中文属名月蝶鱼属

拉丁属名Genicanth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洋-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眼间隔大于眼径,口小,前位,颌齿短小,有3齿尖,排列呈刷毛状,眶前骨后缘游离,有强锯齿,鳃盖鳞片6-8行,侧线中断,尾柄尚有另段侧线,尾鳍新月形,上下叶鳍条呈丝状延长。背鳍15鳍棘16鳍条,臀鳍3鳍棘18鳍条,体侧15-17条横带。

生活习性
在珊瑚礁区海域。海(洋)生。

雀点刺蝶鱼


中文名称雀点刺蝶鱼

拉丁名称Holacanthus passer

英文名称King angelfish,Passer angelfish

异名游方刺蝶鱼、国王神仙、游方神仙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刺盖鱼科

拉丁科名Pomacanthidae

中文属名刺蝶鱼属

拉丁属名Holacanth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于大西洋珊瑚礁区3-80米水深海域,从巴西到美国佛罗里达、巴哈马群岛、墨西哥湾等地。

形态特征
国王神仙幼鱼与成鱼色纹差异巨大,幼鱼的橙色底上的蓝、白色条纹更加色彩鲜艳。鱼体色以紫红色为基本色调,前部偏黄,后部偏紫,尾鳍黄色。胸鳍后有横贯体侧的粗大白纹,其后有多条波纹状蓝色垂纹,头韶则有3条,构成全鱼威仪出众的特质,不愧为国王神仙之称,更具有紫气东来的吉祥气氛。

生活习性
国王神仙是中型深海鱼类,体长可达20-25厘米。该鱼生活于海绵丰富的海域,吃海绵、被囊动物和其他深海无脊椎动物,甚至成为锤头鲨鱼的清洁工,啄食其体表的寄生虫。海绵是它的重要食物,因此配制饲料时添加海绵成分非常重要,包括活饵料、冰冻品、配合饲料等,并且最好每天少吃多餐。优良的配合饲料应包含贝类、虾、鱿鱼、菠菜等成分。对水质无特殊要求,水温般26-28℃。会离群活动,在水族缸里好与同类相斗,最好1缸只放1尾,与其他鱼类共养。繁殖方法不详。

三斑琪蝶鱼


中文名称三斑琪蝶鱼


拉丁名称Apolemichthys trimaculatus Cuvier

异名三点阿波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蝴蝶鱼科

拉丁科名Chaetodontidae

中文属名琪蝶鱼属

拉丁属名Apolem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侧扁而高,口小,前位,颌齿细长,有3齿尖。犁骨有齿,眶前骨后缘无棘。上匙骨卵圆形,未被鳞片遮住。侧线不完全,尾鳍截形。背鳍13-15鳍棘17-18鳍条,臀鳍3-4鳍棘17-19鳍条,项部和肩部具斑点,体侧有多条波状横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池蝶蚌


[学名]: Hyriopsis schlegeli
[资源名称]: 池蝶蚌
 
[形态特征]:
  贝壳大而扁平,帆部较三角帆蚌小。壳质较厚,坚硬,壳后背缘向上突起。壳面黑褐色,壳内面珍珠层呈乳白色或紫色。前缘钝圆,腹缘略呈弧形。壳顶低,不高出背缘,位于壳前端壳长的1/5处,易腐蚀。壳面黄褐色或漆黑色,具有同心环状生长轮脉,轮脉在壳顶部较粗糙且排列间距也较小。背部有从壳顶射出的3条肋脉,肋脉低,最末1条呈钝角状,末端在贝壳中线下,其余2条稍平而宽。在后背部布有由结节突起组成的数条斜行粗肋。有从壳顶向边缘射出的绿色放射状线。这种放射状线在幼壳上清楚,在成体上不明显或不存在。幼蚌的珍珠层呈乳白色,富有珍珠光泽,成蚌为黄褐色。韧带较长,位于三角形翼部的前半段外部不能发现。外套痕明显。前闭壳肌痕深而略粗糙,呈卵圆形。后闭壳肌痕大而极浅,略呈三角形。铰合部较发达,左右壳各具有2枚拟主齿,个别仅一枚,侧齿,左壳2枚,右壳1枚。左壳前拟主齿细、高,呈三角锥状,后拟主齿细小;右壳前拟主齿呈条状,低矮,后拟主齿大,略呈三角锥状,高于前拟主齿1/2以上,有1枚侧齿呈长条状,较左壳的高而粗。壳顶窝不明显。
 
[原产国家]:日本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日本琵琶湖  
[气候带]:亚热带,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日本、台湾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1. 栖息于常年水位不干涸的大、中型湖泊及河流内,喜生活在水质清爽、水流急、底质略硬的泥沙或泥底的水域,在污泥底水流较缓的水域中也有生活,但产量低。冬季水温低时,蚌体大部分潜入泥沙中,前腹缘向下,背缘向上,仅露出壳后缘部分呼吸摄食。2. 蚌通常以水中的细菌、浮游植物、原生动物、轮虫、小型枝角类、小型桡足类和有机碎屑为食。摄食量取决于水中饵料的多少、适口程度和蚌的体质状况等。3. 当水温适宜时,成熟的雌雄蚌生殖腺慢慢变得饱满、成熟。雌蚌的生殖腺由淡黄色变成桔黄色,表明性腺成熟,受精孔贴于卵膜,遇精子即受精。

新疆兵团一八五团刘俊霞:养鸡增收拓宽致富路


随着团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职工发展养殖业。十师一八五团七连职工刘俊霞也不例外,在发展养牛、养羊的基础上,又从外地引进优质麻花鸡苗,增加收入。

刘俊霞去年养殖的500只麻花鸡,由于肉质鲜美,价格合理,又是纯天然无公害的鸡肉,在团场一经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刘俊霞看准了这个商机,今年7月份,又从内地空运了3000只麻花鸡苗,利用牛圈扩大养殖规模,也大大增加了小鸡的活动空间。

现在市场上的绿色鸡肉越来越少,刘俊霞却一直坚持绿色养殖,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比,将炒熟的黄豆、麸皮和玉米打碎掺在一起做为饲料,绝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由于采用天然无公害的饲料,所以麻花鸡要经过将近半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出栏标准,虽然麻花鸡的饲养时间较长,但是肉质有嚼劲,团场职工和外地客商都比较认可,刚到出栏时间大部分已经被预定。为了方便团场的广大干部职工,她还提供免费宰杀的服务。

在今年牛羊市场有所下滑的大背景下,麻花鸡的价格却稳中有升,看着一只只鸡体格健壮,精神抖擞,羽毛艳丽,刘俊霞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现在每只鸡可以卖到70到80元,增加经济收入4万元左右。

刘俊霞坚持走多元增收的道路,表示明年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墨头鱼(东坡鱼)


中文名称 墨头鱼(东坡鱼)
拉丁名称 Garra pingi pingi(Tchang)
地方名称 墨鱼、鸟棒、黑鱼、鮇鱼(《本草纲目》)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墨头鱼属
拉丁属名 Garra Hamilton,1822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10;臀鳍条3,5;侧线鳞50;下咽齿3行,245一542;脊椎骨45。体长为体高的4.8倍;为头长的5.1倍,为星柄长的5.8倍一为尾柄高的8.4倍。头长为吻长的1.8倍,为眼径的5.4倍,为眼间距的1.8倍。体长,稍呈圆筒形,腹面在腹鳍之前较平,尾部侧扁。头宽而扁平。吻钝,前端有角质突起。口下位。无须。一上唇吻皮向腹面包下,其边缘分裂呈栉状,下唇宽大,一呈椭圆形吸盘,中央有一肉质垫,周缘游离,上有小型乳状突起,其前缘与肉质垫之间有一深沟相隔。眼小,位置较高。鳞中等大,腹鳍前腹面的鳞片埋于皮下。背鳍边缘凹形,起点在腹鳍之前。偶鳍呈水平位置。尾鳍分叉深。体褐色,背部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各鳍灰黑色。
生活习性 喜栖息在水流湍急、水底多岩石的环境中,常以吸盘吸着在石块上,为底栖性鱼类。主要以着生藻类、植物碎届为食,有时也吃水生昆虫的动虫。

剑尾鱼


学名 剑尾鱼
拉丁名 Xiphophorus helleri
英文名 Swordtail.
俗名 红剑鱼
分类地位 鳉形目花鳉科
原产地 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地
形态特征 小型鱼,成年个体全长7~10cm,体纺锤形、头尖尾长。红剑鱼遍体通红,是水草缸中的调色者,俗话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正是它的写照。另外,雄性携长剑、雌性着圆裙(圆形尾),性别特征分明,也是其它鱼类少见的。
生活习性 性情温和而活泼,动静适度。喜欢弱碱(PH7.5~9.0)性的硬水(10~15DH),水温20~28℃。以卵胎生形式繁殖,6~8个月性成熟,雄鱼的臀鳍第一鳍条特化为交配器,进行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鱼体内孵化出苗后被产出。有性转化的习性,当群体中没有了雄性的时候,会有最强壮的雌鱼转化为雄性,该雄鱼有完全正常的雄性功能。这种性转化是单向的,即不会从雄性转化为雌性。
主要养殖技术 容易养殖的入门鱼,使用曝气的自来水,加一些盐,再往缸里放一些珊瑚砂,或者用珊瑚砂作为过滤器内的滤材,即可获得理想的水质。投喂碎的干饲料,或者小型动物性饲料如水蚯蚓、枝角类、摇蚊幼虫等。可与体格相近的其它热带鱼混养。

蝰鱼


中文名称蝰鱼


拉丁名称Chauliodus sloani Schneider

英文名称viperfish, Sloan's viperfish, Sloan's fangfish, fanged viperfishv, deepsea viper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鲑目

拉丁目名Salmo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巨口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Stomioidei

中文科名蝰鱼科

拉丁科名Chauliodontidae

中文属名蝰鱼属

拉丁属名Chauliod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各大洋,我国产于南海及东海外海。

形态特征
背鳍起点在头的后方,远位于腹鳍前方。体上有5纵行六角形区,每一六角形区有易脱落的鳞。上颌不能伸缩。两颌齿大而尖长。前颌骨上有4牙齿,其中第二齿最长,颏须短小或不存在。前颌骨第三齿短于第四齿,眶后发光器圆形,在眼后缘下方,背鳍5-8鳍条,臀鳍10-13鳍条,胸鳍9-14鳍条,腹鳍7鳍条,下腹发光器62-72,前下侧发光器41-49,脊椎骨53-62;蝰鱼体暗银色。

生活习性
海(水)生。

麦穗鱼


中文名称 麦穗鱼
拉丁名称 Pseudorasbora parva(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称 topmouth minnow
地方名称 罗汉鱼、肉碗儿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麦穗鱼属
拉丁属名 Pseudorasbora Bleeker,1860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鳍条3,7;臀鳍条3,6;侧线鳞36~38;下咽齿1行,4~4或5~5,齿纤细,尖端呈钩状;鳃耙细小,排列稀疏,外侧13~15;脊椎骨29~31。体长为体高的3.5~3.9倍,为头长的4.1~4.6倍,为尾柄长的4.0~4.6倍,为尾柄高的7.8~8.3倍。头长为吻长的2.6~2.8倍,为眼径的3.3~3.8倍,为眼间距的2.0一2.5倍。体稍延长。头小。口小,上位。下颌略向上突起,且长于上颌。口角无须。背鳍、臀鳍无硬刺,背鳍起点在吻端至尾鳍基部的中点。臀鳍起点距腹鳍基部比距尾鳍基部为近。胸鳍不达腹鳍。尾鳍分叉。测线完全。鳔2室。腹腔膜银白色。体背及体侧上半部呈灰黑色,腹部银白色。自吻端通过眼中部沿体侧中轴直达尾给基部纵贯一黑色条纹。体侧每个鳞片的后缘均有一半月形的黑色斑纹,幼鱼更为显著。在生殖季节,雌鱼产卵管稍延长;雄鱼体色变为暗黑色,头部有粗糙的珠星出现
生活习性 通常喜栖息于水草丛中。太湖地区的麦穗鱼,1龄鱼即达性成熟。产卵期持续时间较长,为4~6月份。卵椭圆形,具粘性。卵粒密集地粘附于竹桩、木桩及其它附着物上,排列整齐。在并列的数排卵粒中发育期常不一致,可能产卵是断续进行的。在孵化期,雄鱼常有守护习性。在水温22.5~24.5℃左右时,约经3天胚胎即可孵出,刚孵出的仔鱼体长为4.4~4.6毫米,具有36对肌节。以浮游生物为主,其中挠足类和枝角类最多,在太湖可占食物总量的90%;其次为藻类和水草,也吃昆虫。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92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