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鳞拟棘鲆

中文名称大鳞拟棘鲆

拉丁名称Citharoides macrolepidotus Hubb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鲽亚目

拉丁亚目名Pleuronectoidei

中文科名棘鲆科

拉丁科名Citharidae

中文属名拟棘鲆属

拉丁属名Citharoid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东海,及南非、朝鲜、日本。


形态特征
体稍延长,侧扁,两眼位于头部左侧,口大,齿细尖,呈带状排列。背鳍始于无眼侧后鼻孔上方,鳍条几乎全部分支。背鳍65-72,臀鳍44-50,胸鳍10,腹鳍I-5,侧线鳍42-47;有眼侧被栉鳞,无眼侧被圆鳞。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知识

圆斑拟鳞鲀


中文名称圆斑拟鳞鲀

拉丁名称Balistoides conspicillum (Bloch et Schneider,1801)

英文名称Clown triggerfish,Bigspotted triggerfish

异名小丑炮弹、花斑皮剥纯、皇冠扳机鲀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鲀形目

拉丁目名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科名鳞鲀科

拉丁科名Balistidae

中文属名拟鳞鲀属

拉丁属名Balistoid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东非、印度洋厦太平洋中部的斐济群岛海域。

形态特征
该鱼体形具有鳞鲀类的炮弹形特征,色彩艳丽奇特,造型逗趣,颇有人缘。被视为富贵观赏鱼。嘴唇周围着显眼的黄色描圈,体表底色深褐色,背部横披长方形豹纹黄色毯状斑,宛如马鞍,腹侧散布大小不同的类圆形白色斑块。鱼体色斑对比极为强烈,其点块状斑纹与鸳鸯炮弹的线状斑纹形成鲜明对照。

生活习性
该鱼属于个体较大的鲀鱼,可长到50厘米。肉食性,性情稍微凶猛,通常以无脊椎动物为食。尤其是攻击海胆的行为特有趣先对着海胆喷水把它反转,再攻击其无刺的底部,如喷水无效,则小心衔拉海胆长棘,拖到水面后迅速潜入底下向上攻击其底部。在水族箱养可以喂食动物生饵料以及人工饲料。适宜水温26℃,海水相对密度l.022。最好用容水量500升以上的大水族箱。

蔷薇棘鳞蛇鲭


[学名]: Ruvettus pretiosus
[资源名称]: 蔷薇棘鳞蛇鲭
[外文名]: black escolar、oilfish、ruvetto
[别名]: 棘鳞蛇鲭Ruvettus pretiosus Cocco,1833
 
[形态特征]:
 
体长336~485毫米。采自北纬3106~3134,东经12819~12906,水深410~692米。 背鳍ⅩⅣ,1~17,小鳍2,臀鳍I-17,小鳍2,胸鳍15,腹鳍I-5。鳃耙4+l+9。 体长为体高4.0~4.9倍,为头长3.4~3.6倍。头长为吻长2.9~3.1倍,为眼径5.3~ 5.4倍,为眼间隔3.4~3.6倍。吻长为眼径1.7~1.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1~1.3倍。 体延长呈纺锤形,侧扁;背、腹缘浅弧形。头大,头长大于体高,前鼻孔上方至头后部的背缘侧视几呈直线状。吻钝尖。眼较大,眼间隔稍凹入。鼻孔2个,前鼻孔小圆形,后鼻孔呈裂缝状,位于眼前缘。口大,斜裂,上颌后端达眼后缘下方,下颌比上颌稍突出。两颌具圆锥形牙,两侧中央牙更强,上颌前端具2~3对倒向后方犬牙。犁骨具2~4牙,腭骨具1列圆锥形锐牙,舌上无牙。鳃耙细尖而短小。 体被结节状骨板棘鳞,腹鳍与肛门间的腹缘具骨质锯齿状弱棱鳞,形成隆起缘。侧线完全,位于体侧中部,埋于皮下,不明显。 背鳍2个,第一背鳍起点在鳃盖上方,鳍棘短小。第二背鳍紧接在第一背鳍之后,仅在 基部稍相连,其后具游离小鳍2个。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起点稍后于第二背鳍,其后具游离小鳍2个。胸鳍短小,位于第一背鳍第二、三鳍棘下方.腹鳍小,短于胸鳍,位于胸鳍基底下方。尾鳍浅叉形。 液浸标本体呈棕褐色,第一背鳍鳍膜、各鳍边缘及胸鳍后端暗褐色.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广东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南海诸岛海域,东海),日本,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温热带海域。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通常在大陆棚上面, 有时在大洋性水域中向下至 800 公尺. 通常独居性的或成对在底部的附近. 回游远离至外海. 吃鱼,甲壳动物与乌贼。

拟鳞首方头鲳


[学名]: Cubiceps squamicepoides
[资源名称]: 拟鳞首方头鲳
[形态特征]:
 
背鳍Ⅹ~Ⅺ,I-22;臀鳍Ⅲ-22;胸鳍20~2l。鳃耙9~11+14~18。 体长为体高3.2~3.7倍,为头长3.2~3.4倍。头长为吻长3.1~3.7倍,为眼径3.7~4.0倍。 体呈纺锤形,侧扁。头中等大。吻前端圆钝,吻长几与眼径等长。眼侧中位,眼间隔圆突,宽稍大于眼径。鼻孔2个,紧接,近吻端,前鼻孔呈圆孔状,后鼻孔裂孔状。口中等大,前位,口裂稍斜。上颌骨部分为眶前骨所蔽,后端伸达眼前缘下方。两颌各具牙1行,齿头尖锐、弯向内侧,上颌牙小而呈亚锥形,排列稀疏,12~21枚;下颌牙大而侧扁,排列紧密,25~36枚。犁骨、腭骨和基鳃骨中央均具牙1纵列。舌上具1卵形小牙群。头部具明显的粘液孔,眼眶上、下和眼后上方的粘液孔密布成群,头背粘液孔稀疏散布。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 鳃耙发达,细短棒状。有假鳃。 体被圆鳞,易脱落。吻部、眼中线头顶部利眼后上方头侧部无鳞,背鳍、臀鳍和尾鳍鳍条基部均被小鳞。侧线完全,位高,沿背缘平行向后几伸达尾基。 背鳍2个。第一背鳍约起于鳃盖后缘上方,体长为背鳍前距2.9~3.1倍,第三、四鳞棘最长,长于第二背鳍最长鳍条。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起点约与第二背鳍第二、三鳍条相对,体长为臀鳍前距1.7~1.8倍。胸鳍宽大,略呈镰形,约与头长相等,末端约伸达臀鳍第三鳍条上方。腹鳍起于胸鳍基中部下方,体长为其长6.8~8.3倍,为腹鳍前距2.5~2.6倍。尾鳍深叉形,等于或稍小于头长。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东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发现于大陆坡较深海域,吃被囊动物。

线纹拟棘鲷


中文名称线纹拟棘鲷

拉丁名称Centroberyx lineat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英文名称swallowtai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须鳂目

拉丁目名Polymixiiformes

中文亚目名金眼鲷亚目

拉丁亚目名Berycoidei

中文科名金眼鲷科

拉丁科名Berycidae

中文属名拟棘鲷属

拉丁属名Centroberyx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椭圆形,侧扁而高,头大,具粘液腔,外被薄膜,眼大,侧位,口裂大,斜裂,上颌骨宽,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具细绒毛状齿,鳃孔特别宽大。侧线鳞39-51,背鳍鳍棘与鳍条连续,无缺刻,有6-7鳍棘,13-15鳍条,臀鳍IV12-17,中长,胸鳍下侧位,腹鳍胸位,I-7,腹中部鳞呈V形,形成腹棱,尾鳍叉形,脊椎骨24-25。生活时体鲜红色,各鳍淡红色,鳞具闪光。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大鳞鮻


中文名称大鳞鮻

拉丁名称Liza macrolepis (Smith)

英文名称Borneo mullet,largescale mulle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鲻形目

拉丁目名Mugil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鲻亚目

拉丁亚目名Mugiloidei

中文科名鲻科

拉丁科名Mugilidae

中文属名鮻属

拉丁属名Liza Jordan et Swai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非洲南部及东部、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大洋洲、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沿海及日本诸海中。

形态特征
背鳍Ⅳ,Ⅰ-8;臀鳍Ⅲ-9;胸鳍Ⅰ-13-14;腹鳍Ⅰ-5;尾鳍Ⅱ-11-12-Ⅱ。纵列鳞31-34,横列鳞10-11,背鳍前鳞18-22。

体长为体高的3.4-5.0(平均4.4)倍,为头长的3.6-4.5(4.4)倍。头长为吻长的2.4-6.2(4.7)倍,为眼径的3.2-4.3(3.8)倍,为眼间距的2.2-4.3(2.7)倍。

体长形,较侧扁,体背部稍隆起,第1背鳍前正中无稜嵴。腹部凸出。头较小。吻短钝,吻长小于眼径。眼间宽,大于眼径,微凸起。脂眼睑不发达,仅存在于眼的前、后部。鼻孔每侧2个,位于眼前例上方,前鼻孔小,后鼻孔稍大。口较小,下位。上颌骨后端露出眶前骨之外。上唇发达,较厚5下唇薄,边缘锐利。颌无齿。鳃孔宽大,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分离。鳃把发达。具假鳃。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

两背鳍分离,第1背鳍始点距尾鳍基部较距吻端为近,两个背鳍间距较长。臀鳍始点在两背鳍的前下方,基部长大于第2背鳍。胸鳍小,侧中位。腹鳍小于胸鳍。尾鳍叉形。

体被大圆鳞,头部除吻端及两颌部分外均有鳞,吻部鳞片起于前鼻孔的背侧,各鳍除第1背鳍外均被细小鳞,其中又以第2背鳍、臀鳍及尾鳍基部为最多。胸鳍无腋鳞。第1背鳍及腹鳍基部两侧各具1长尖形腋鳞,其长为腹鳍最长鳍条的1/3左右。无侧线。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94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鳕鲈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