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纹拟棘鲷

中文名称线纹拟棘鲷

拉丁名称Centroberyx lineat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英文名称swallowtai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须鳂目

拉丁目名Polymixiiformes

中文亚目名金眼鲷亚目

拉丁亚目名Berycoidei

中文科名金眼鲷科

拉丁科名Berycidae

中文属名拟棘鲷属

拉丁属名Centroberyx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椭圆形,侧扁而高,头大,具粘液腔,外被薄膜,眼大,侧位,口裂大,斜裂,上颌骨宽,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具细绒毛状齿,鳃孔特别宽大。侧线鳞39-51,背鳍鳍棘与鳍条连续,无缺刻,有6-7鳍棘,13-15鳍条,臀鳍IV12-17,中长,胸鳍下侧位,腹鳍胸位,I-7,腹中部鳞呈V形,形成腹棱,尾鳍叉形,脊椎骨24-25。生活时体鲜红色,各鳍淡红色,鳞具闪光。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推荐

拟大眼鲷


中文名称拟大眼鲷

拉丁名称Pristigenys niphoni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大眼鲷科

拉丁科名Priacanthidae

中文属名拟大眼鲷属

拉丁属名Pristigen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腹鳍较大,短于头长,鳍膜不呈黑色。背鳍鳍棘以中部的最长,鳍棘部基底长于鳍条部基底,Ⅹ-10-11,臀鳍Ⅲ-9-10,侧线鳞30-38,体红色,具5条棕灰色横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澳洲棘鲷


中文名称澳洲棘鲷


拉丁名称Acanthopagrus australis

异名澳洲黑鲷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鲷科

拉丁科名Sparidae

中文属名棘鲷属

拉丁属名Acanthopag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产太平洋西部及澳洲东部。

生活习性
栖息于内湾域。肉食性,主要摄食甲壳类、软体动物类、沙类。

经济价值
普遍可食鱼。

棘线鲬


中文名称棘线鲬

拉丁名称Grammoplites scaber (Linnae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黄鲂鮄科

拉丁科名Peristediidae

中文属名线鲬属

拉丁属名Grammoplit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平扁,延长,向后渐狭小,头平扁,尖长,背面不粗糙,棘棱明显,头侧有2纵棱,眶下棱等具棘突,眼略小,上侧位,虹膜略下凹。口中大,端位,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具绒毛齿群,犁骨齿群分离,前鳃盖骨具2棘,上棘尖长,基部具一小棘,鳃盖骨2棘。体被栉鳞,中大,每一侧线鳞均具1棘。背鳍2个,分离,IX,12。臀鳍基底约等于第二背鳍基底长,具12鳍条,胸鳍短圆,腹鳍亚胸位,尾鳍圆截形。胸鳍19,侧线鳞50,鳃耙8+8,体褐黄色,背侧具4黑褐色宽大横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尖棘鲷


中文名称尖棘鲷

拉丁名称Howella sherborni (Norma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天竺鲷科

拉丁科名Apogonidae

中文属名尖棘鲷属

拉丁属名Howell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东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被小栉鳞,头尖,吻短,眼甚大,侧上位,口中大,口裂斜,下颌略突出或上下颌等长,上颌骨外露,后端伸达眼中部下方。颌齿细小,一行,无犬齿。犁骨和腭骨具弱齿或腭骨无齿,眶上缘前后部有2小棘。前鳃盖骨后缘具弱齿,隅角有1-2棘。鳃盖骨具许多小棘和1-2尖棘。鳃耙细长,紧密排列。具假鳃,侧线中断,走向与背鳍平行。背鳍2,分离,Ⅷ,Ⅰ-9,臀鳍Ⅲ7-8,侧线鳞35-40。胸鳍长,后端超过肛门,尾鳍叉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白线纹胸鮡


中文名称白线纹胸鮡

拉丁名称Glyptothorax pallozonum (Li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鲇形目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鮡科

拉丁科名Sisoridae

中文属名纹胸鮡属

拉丁属名Glyptothorax Blyth,1860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珠江水系和海南岛。

形态特征
背鳍Ⅰ-6;臀鳍Ⅱ8-9;腹鳍Ⅰ-5;胸鳍Ⅰ-7-8。

体长为体高4.7-5.4倍,为头长3.7-4.2倍,为尾柄长5.0-5.8倍,为背前距2.8-3.0倍。头长为吻长2.0-2.3倍,为眼间距2.5-3.1倍,为头宽0.8-1.1倍。为口宽2.0-2.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5-1.7倍。

头和前躯纵扁,向后逐渐侧扁。体表光滑,头部腹面平扁。眼小,眼圈模糊,距吻端较距鳃孔上角为远。口下位,横裂,周围具乳突。鼻须达眼前缘或更后;颌须超过胸鳍起点,其基部宽,有膜与头侧相连;下颌内侧须仲达峡部,外侧须略长。鳃孔大,鳃膜与峡部相连。峡部宽相当于下颌内侧须的间隔。上颌齿带整块,新月形,齿绒毛状,仅露齿尖。胸吸器长宽相等,后端开放。上枕骨末端不与背鳍鳍基骨相接。

背鳍刺弱,光滑,末端为软条,起点约位吻端至脂鳍起点的中央或略偏近吻端。脂鳍短,后缘游离,起点位于臀鳍起点的后上方。臀鳍短,远不伸及尾鳍基,起点距腹鳍起点较距尾鳍基为近,末端不及臀鳍起点。胸鳍刺弱,后缘具锯齿10个,末端为软条,水平展开,后缘圆或平直。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川纹笛鲷


中文名称川纹笛鲷

拉丁名称Lutjanus sebae

异名千年笛鲷、红鱼、红鸡仔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笛鲷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属名笛鲷属

拉丁属名Lutjan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包括我国的南海和东海。

形态特征
幼鱼头部、体侧及尾部各具条深红褐色斜带,类似川字纹,故有川纹笛鲷之称。带纹会随着生长逐渐模糊至消失,成鱼全身赤红色。头连体背高耸,体形奇特。粗拙的深色斜纹图案与浅色底对比鲜明,令人想起大熊猫。而游动时深色条纹突现鱼儿状如飞燕般滑翔而过,情景动人。一般是幼鱼才具有鲜明美丽的体色斑纹,而成鱼虽然全身火红的颜色极为美丽,但过于巨大,只适宜大型海洋馆展示。

生活习性
该鱼成鱼体形巨大,全长可达80厘米,为拖网、钓钩作业捕捞的重要经济鱼类。该鱼是暖水性鱼类,夜间活动,肉食性,以虾蟹、小鱼及岩礁小生物为食,栖息于水深5米以上的底部海沟、洞穴、岩礁错纵区及珊瑚礁区。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65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