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鲷

中文名称叶鲷


拉丁名称Glaucosoma hebraicum Richards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叶鲷科

拉丁科名Glaucosomidae

中文属名叶鲷属

拉丁属名Glaucoso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管卵圆形,侧扁而高,头大,眼大,侧上位,为吻长的1.7-1.8倍。口大,前位,口裂斜,下颌微突出,上颌骨被鳞,不被眶前骨所遮盖。具辅上颌骨。颌齿细小,呈带状排列。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齿。鳃孔大。前鳃盖骨边缘光滑或具细齿。鳃盖骨具2扁棘。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假鳃发达。体被粗糙栉鳞,头部除吻端及上下唇外,均被以鳞片,侧线完全,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具8鳍棘11-14鳍条,以第1枚鳍棘最短。Ⅷ-11,臀鳍Ⅲ-9-10,鳃耙6-10+14-18,侧线鳞49-57,体侧具7-10条纵纹。

生活习性
食用鱼类。海(洋)生。

相关推荐

叶鳍神仙鱼


中文名称叶鳍神仙鱼

拉丁名称Pterophyllum scalare

异名天使鱼、神仙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慈鲷科

拉丁科名Cichlidae

中文属名神仙鱼属

拉丁属名Pterophyllum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

形态特征
神仙鱼是丽鱼科鱼类中体形最为特别的品种,也是最传统、最普遍的观赏鱼之一。身体类圆形而侧扁单薄,头尖鳍长,身体表面常有横纹通贯或有深色斑点。

生活习性
适宜水温25-27℃,pH6-7。杂食性,易饲养,通常以10尾以下的小群饲养为佳。雌雄亲鱼通过自由拍拖择偶进行婚育,即使平时也是夫妻形影不离,爱情颇为忠贞。产卵后轮流护卵,扇动水流保证孵化健康进行。亲鱼还会吞食不发育鱼卵,更动人的是会把被水流带离粘附板面的卵子衔回放置。

神仙鱼也是种遗传改良的好材料,鱼友们通过各种各样的配对培育出许许多多的品系,使其花样翻新,魅力百出。

经济价值
该鱼体长大者可达10厘米以上,幼鱼和大鱼均具有观赏价值,是鱼艺造型的好材料。

薄唇鲷


中文名称薄唇鲷


拉丁名称Boops boops (Linnae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鲷科

拉丁科名Sparidae

中文属名薄唇鲷属

拉丁属名Boop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欧洲和西北非洲沿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纺锤形,被中大栉鳞。颊部被鳞,唇其薄,眼稍大于吻长。颌齿1行,呈宽的门齿状,齿尖有缺刻,无臼齿,肠管长,幽门盲囊5。背鳍ⅩⅢ-ⅩⅥ-12-16,臀鳍Ⅲ-13-16,尾鳍叉形,侧线鳞69-80。

生活习性
海(水)生。

巴西鲷


中文名称 巴西鲷
拉丁名称 Prochilodus scrofa
地方名称 南美鲱鱼、小口脂鲤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无齿脂鲤科
拉丁科名 Curimatidae
中文属名 小口鱼属
拉丁属名 Prochilodus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巴西鲷体侧扁,体型与鲤、鲫鱼相似,呈纺锤形。体色银白,头较小,口端位,背厚。鳞片粗糙,银白色,边缘为黑色。根据12尾,体重26331g,全长319cm个体的测定:体长为体高的2.65~2.75,体高为头长的1.41~1.57,头长为头高的1.49~1.63,体长为体厚的6.81,鳞式为46~48 。背鳍条9,胸鳍条11~12,臀鳍条9,背鳍后有一小脂鳍,尾分叉,上、下叶等长。胸、腹、臀鳍为红色,背鳍和尾鳍末端发红。
生活习性 巴西鲷适应性强,生存温度为9~36℃,温度上限为39℃,下限9℃。最适生长温度为26~32℃,水温低于20℃食欲下降。耐盐范围为0~8。对pH值的要求为6.0~7.5。能耐低氧,据测定15尾,平均体长3.46cm,体重0.95g夏花,水温28℃左右的日平均耗氧率为0.4278mg/g?h,有3个明显的耗氧高峰期(上午9时,晚上21时和凌晨2时,其平均耗氧率为0.5265mg/g?h。该鱼窒息点很低,为0.1982mg/L,仅为青、草、鲢、鳙等养殖鱼类的22.43%~66.07%。对水质要求不高。

发光鲷


中文名称 发光鲷
拉丁名称 Acropoma japonicum Guther
英文名称 Lanternbelly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发光鲷科
拉丁科名 Acropomidae
中文属名 发光鲷属
拉丁属名 Acropoma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Ⅶ,Ⅰ,Ⅰ-10;臀鳍Ⅲ-7;胸鳍14;眶鳍I-5;尾鳍17。侧綫鳞43。
体呈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3~3.4倍,为头长2.4~2.9倍;背腹缘弓状弯曲均不大。头中等人,背部平坦,头长为吻长3.8~4.5倍,为眼径2.9~3.3倍。吻短,小于眼径。眼大,眶上缘靠近头背面;眼间隔狭,小于眼径,中央具有骨貭线纹。鼻孔2个,椭圆形,紧相邻,后鼻孔位于眶前绿。口大,稍倾斜,下颌微突出;上颌两侧牙呈绒毛带,前端内侧有2个向内弯的犬牙;下颌牙细小,一行,缝合处有2小犬牙;犁骨及腭骨有绒毛牙。前鳃盖骨边缘平滑,鳃盖骨甚菏,边缘呈膜状。鳃耙细长,6~7+15~17,最长鳃耙长于最长鳃丝。

体被薄栉鳞,栉状齿细弱,鳞片极易脱落。头大部裸露,只颊部与鳃盖上有鳞。背鳍及臀鳍上皆无鳞。侧綫完全,不伸到尾鳍上。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具7鳍棘,鳍棘弱,以第3鳍棘为最长,其余渐次缩短,第一背鳍平卧时末端不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前有一鳍棘,最长鳍条约与最长鳍棘相等。在第一背鳍与第二背鳍之间有单独小鳍棘一个。胸鳍长大于腹鳍。腹鳍短小。肛门位于两腹鳍间。在腹部腹鳍附近有一U字形发光体,呈黄色,埋于皮下。尾鳍分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99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