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鲷

中文名称菱鲷

拉丁名称Antigonia rubescens (Gunther)

英文名称Indo-Pacific boarfish, boar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海鲂目

拉丁目名Zeiformes

中文科名菱鲷科

拉丁科名Caproidae

中文属名菱鲷属

拉丁属名Antigon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和大西洋,我国台湾沿海有产,见于台湾南端岩礁海域。

形态特征
体呈菱形,侧扁而高,体长为体高的0.8-1.2倍,头小,体长为头长2.9-3.7倍,眼中大,口小,近垂直,体上鳞片作垂直排列,背鳍V-27-30,幼鱼第二鳍棘特别延长,呈长丝状,其末端超过尾鳍。胸鳍14-15,中侧位,腹鳍I-6,尾鳍凹形。背鳍基部有29小棘,臀鳍基部有26-27小棘。脊椎骨36-37。体银色,有一些圆形黑色散布体上,腹鳍彰部及尾鳍末端黑色。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推荐

高菱鲷


中文名称高菱鲷

拉丁名称Antigonia capros Lowe

英文名称Deepbody boar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海鲂目

拉丁目名Zeiformes

中文科名菱鲷科

拉丁科名Caproidae

中文属名菱鲷属

拉丁属名Antigon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海域。我国见于东海和南海。

形态特征
体菱形,侧扁,被小栉鳞。口小,上翘,近垂直状。两颌各具1行小牙。犁骨、腭骨无齿。体侧从背鳍基底至臀鳍鳍条具1条红色横带。

生活习性
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深50-70米深处。全长可达250毫米。

海(洋)生。

绯菱鲷


中文名称 绯菱鲷
拉丁名称 Antigonia rubicunda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海鲂目
拉丁目名 Zeiformes
中文科名 菱鲷科
拉丁科名 Antigonidae
中文属名 菱鲷属
拉丁属名 Antigonia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Ⅸ~Ⅷ-28~30;臀鳍Ⅲ-26~28;胸鳍13~14;腹鳍Ⅰ-5;尾鳍2+1+10+1+2,侧线鳞51~53。鳃耙5+1+13。
体长为体高1.2倍,为头长2.6~2.9倍。头长为吻长3.3~3.6倍,为上颌长3.6~4.1倍,为眼径2.3~2.7倍,为眼间隔2.8~3.1倍。

体颇侧扁而高,呈菱形,体高短于体长。腹鳍前腹缘圆弧形。头较高,背缘在眼上方略凹下,头部带锯齿的骨嵴发达。吻短,其长小于眼径。眼大,上侧位,眶前骨前缘有小棘。眼间隔隆起,其宽小于眼径。鼻孔2个,接近,紧位于眼前上方;前鼻孔具低平皮膜,后鼻孔孔状。口小,上位,口裂近垂直。上颌能伸缩。上颌骨宽短,后缘达前鼻孔下方。牙小;圆锥形,上下颌具2~3行。犁骨、腭骨无牙。前鳃盖骨边缘有锯齿,鳃盖骨边缘光滑。鳃孔大。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假鳃发达。鳃耙较短。鳃盖条骨6。

体密被小栉鳞。颊部被5行栉鳞。背鳍和臀鳍的鳍膜上约有1/3被小栉鳞。侧线位高,伸达尾基。背鳍起点在体最高处,鳍棘部和鳍条部间具缺刻。第一、二背鳍棘短小,第三棘最长大,头长为其长1.1~1.4倍;鳍条部基底长。臀鳍起点后于背鳍起点,第一鳍棘最长,鳍条部与背鳍同形相对。胸鳍镰形,侧中位.腹鳍起点与背鳍起点相对,鳍棘发达,前缘具多行小棘,鳍条上也具小棘。尾鳍近截形,尾鳍前副鳍条弱棘状。

生活时体淡红色,腹侧较淡。

菱齿鮨


中文名称菱齿鮨
拉丁名称Caprodon schlegeli (Gunth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菱齿鮨属

拉丁属名Capr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东海日本南部至夏威夷、智利一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被较小的弱栉鳞,头中大而尖,口中大,口裂斜。上颌骨后端扩大向后伸达眼中部的下方。无辅上颌骨。颌齿细小,缝合处各有1-2犬齿,两侧各有若干犬齿。犁骨、腭骨、中翼骨和舌上均具绒毛状齿。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齿。鳃盖骨具2扁平棘。鳃耙细长。头部除唇部外均被小栉鳞,侧线与背缘平行走向,侧线鳞61-62。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X-19-21,臀鳍Ⅲ-8,尾鳍截形或微凹形。

生活习性
海水鱼类。

经济价值
食用鱼类。

菱鲽


中文名称菱鲽

拉丁名称Rhombosolea tapirina Gunth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鲽形目

拉丁目名Pleuronect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鲽亚目

拉丁亚目名Pleuronectoidei

中文科名鲽科

拉丁科名Pleuronectidae

中文属名菱鲽属

拉丁属名Rhombosole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或菱形,侧扁,吻正常或呈一短的肉质突起,无眼侧鼻孔紧邻头部边缘。嗅小板平行排列,无中轴。口中大,无眼侧上下颌较强而弯曲,颌齿尖细,在无眼侧排列呈带状。下咽骨较宽,有咽齿3行或多行,背鳍始于吻端,背鳍和臀鳍大多鳍条末端分叉,不被鳞。第1脉间棘不突出于臀鳍前方,有眼侧胸鳍较长,中部鳍条分支,只有眼侧腹鳍正常发达,具6鳍条,与臀鳍相连,体被圆鳞,侧线近直线状,有1短的颞上支,椎骨31。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叶鲷


中文名称叶鲷


拉丁名称Glaucosoma hebraicum Richards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叶鲷科

拉丁科名Glaucosomidae

中文属名叶鲷属

拉丁属名Glaucoso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管卵圆形,侧扁而高,头大,眼大,侧上位,为吻长的1.7-1.8倍。口大,前位,口裂斜,下颌微突出,上颌骨被鳞,不被眶前骨所遮盖。具辅上颌骨。颌齿细小,呈带状排列。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齿。鳃孔大。前鳃盖骨边缘光滑或具细齿。鳃盖骨具2扁棘。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假鳃发达。体被粗糙栉鳞,头部除吻端及上下唇外,均被以鳞片,侧线完全,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无缺刻,具8鳍棘11-14鳍条,以第1枚鳍棘最短。Ⅷ-11,臀鳍Ⅲ-9-10,鳃耙6-10+14-18,侧线鳞49-57,体侧具7-10条纵纹。

生活习性
食用鱼类。海(洋)生。

彩鲷


中文名称彩鲷

拉丁名称Cichlasoma sp.

异名花罗汉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慈鲷科

拉丁科名Cichlidae

中文属名丽体鱼属

拉丁属名Cichlasoma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
是一类由南美洲大型慈鲷类如青金虎、金钱豹、红财神、紫红火口等品种进行人工配种、杂交改良,经长期努力孕育出来的不同杂交新品系,是近年来在马来西亚发展起来的观赏鱼新品。

花罗汉鱼体形壮硕,眼神炯烔,色彩斑斓。体表独特的深色花斑变幻莫测,鱼鳞闪烁着虹彩亮光,背鳍、臀鳍、腹鳍、尾鳍也是色彩缤纷,浑圆隆起的头顶宛如中国传说的神仙寿星公,符合东方人富贵长寿的意念。有的鱼儿高耸浑圆的额头上,呈现有如和尚出家时摩顶受戒的香记斑点,于是有花罗汉之称。

生活习性
花罗汉鱼继承了慈鲷的领地习性,会激烈攻击入侵者,但是在水族缸中放置多于3尾则有相互制衡、维持平安的作用。因为该鱼个大威猛,鲜艳夺目,最好还是像金龙鱼那样单养为佳。如要与其他鱼种混养,应选择较大者。该鱼生性贪玩、活泼好动,喜欢衔石搬沙,鱼缸里可放置粗大的沙砾供它玩耍。有灵性,能与熟人建立友谊,有靠近亲热的表示。

饲养要点:

该鱼食性杂,小鱼虾、蚯蚓、面包虫、肉粒及人工配合饲料都可投喂。为保持体色艳丽,最好不时添加鲜活饵料,如小虾、含虾成分较高的人工饲料等。对水质无特殊要求,除氯自来水、pH6.2-7.5、水温20-33℃均可适应,溶氧宜较充足。因为该鱼初引入我国,暂无特殊病例可分析。体表小病损用食盐水浸泡处理即可,消化道疾病则需用药,市售杀菌消炎药般有效。只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饲喂适量,则可保平安。

菱塘套养泥鳅


1.菱塘的选择和建设

菱塘应选择在地势低洼、水源条件好、灌排方便的地方。菱塘的选择要遵循三条原则:一是选择的塘口靠近水源,至少5年未种过菱角,以鱼塘改菱塘效果尤佳,鱼塘塘底淤泥深、肥,有机质含量一般在5%以上;二是有一定的排灌条件,枯水期水层保持在2060厘米,汛期水深不超过150厘米,水位涨落平缓;三是水质清亮,无污染,无塘底杂草。菱塘的大小一般以510亩为宜



2.菱塘的处理

菱塘需消毒、翻土、施肥,平整塘底,夯实塘埂。利用冬季枯水季节,排干水,捞尽塘内杂草,割去塘埂四周枯草,冻晒底塘泥,有条件的可进行机械翻耕,达到消毒、灭菌、增温的作用。

来年3月中旬,用1%石灰水泼浇塘底以及塘埂四周,进行进一步的消毒。

3.菱角的品种选择

菱角的品种较多,有四角菱、两角菱、无角菱等,从外皮的颜色上又分为青菱、红菱、淡红菱3种。最好选用.果形大、肉质鲜嫩的水红菱、南湖菱、大青菱等作为种植品种。

4.菱角播种

(1)播种时间在气温稳定在12°C以上时播种,一般在清明前后播种为宜。

(2)直播栽培经清塘、消毒后的菱塘,于播种前1周进水,并夯实塘埂漏洞。在1.2米以内的浅水中种菱,多用直播。播前先催芽,芽长不要超过1.5厘米,播时先清池,清除野菱、水草、青苔等。然后根据菱池地形,划成纵行,行距2.63米,每亩用种量2025千克。播量过大,菱盘拥挤,既影响菱角产量,又影响水温的提高,不利于泥鳅生长。两头插竿牵绳作标志。然后用船将菱种沿线绳均匀撒入水中。菱角出田后,及早移密补稀,确保平衡生长。

5.泥鳅的放养

5月上旬放养泥鳅,每亩放养20003000尾。放养的泥鳅苗尽可能大一些,确保当年上市。在泥鳅苗种投放时,用3%5%的食盐水浸浴苗种5分钟,以防疾病的发生。

疾病防治是以防为主,治疗为辅,在养殖期间,每隔20天左右将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1次。

6.日常管理

在菱角的生长过程中,菱塘管理要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建菱垄等直播的菱苗出水后,或菱苗移栽后,就要立即建菱垄,以防风浪冲击和杂草漂人菱群。方法是在菱塘外围打下木粧,木桩长度依据水深浅而定,通常要求入土3060厘米,出水1米,木桩之间围捆草绳,绳直径1.5厘米,绳上系水花生,每隔33厘米系一段。

(2)除杂草要及时清除菱塘中的槐叶萍、水鳖草、水绵、野菱等,由于菱角对除草剂敏感,必要时进行手工除草。

(3)水质管理移栽前对水域进行清理,清除杂草水苔,捕捞草食性鱼类。为提高产品质量,灌溉水一定要清洁无污染。

播种至菱角出苗期,要建立水层管理,生长过程中水层不宜大起大落,否则影响分枝成苗率。移栽后到6月底,保持菱塘水深2030厘米,增温促蘖,每隔15天换一次水。7月份后随着气温升

高,菱塘水深逐步增加到4550厘米。在盛夏可将水逐渐加深到1.5米。采收时,为方便操作,水深降到35厘米左右。若水位过高应及时排水,遇干旱水位偏低,要及时补水。从7月开始,要求每隔7天换水一次,保持泥鳅正常生长和确保菱塘水质清洁,在红菱开花至幼果期,更要注意水质。

(4)施肥菱角用肥料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以鱼塘改造的菱塘,淤泥深,塘底肥,一般不施基肥。栽后15天菱苗已基本活棵,每亩撒施5千克尿素提苗,促进开盘,1个月后猛施促花肥,每亩施磷酸二铵10千克,促早开花,争取前期产量。初花期可进行叶面喷施磷、钾肥,方法是在50千克水中加0.51千克过磷酸钙和草木灰,浸泡一夜,取其澄清液,每隔7天喷一次,共喷23次。以上午89时,下午45时喷肥为宜。等全田90%以上的菱盘结有34个果角时,再施入三元复合肥15千克,为结果肥。以后每采摘一次即施人复合肥10千克左右,连施三次,以防早衰。

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施肥数量不能太多,以免造成泥鳅浮头、死亡。

(5)病虫害防治菱角的虫害主要有菱叶甲、菱金花虫等,特别是初夏雾雨天后虫害增多,一般农药防治用80%杀虫单400倍、18%杀虫双500倍,如发现蚜虫用10%吡虫啉2000倍液进行喷杀。

菱角的病害主要有菱瘟、白烂病等,在闷热湿度大时易发生。防治方法:一是采用农业防治,就是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洁;二是在初发时,应及时摘除,晒干烧毁或深埋病叶;三是化学防治,发病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或50%多菌灵600800倍液喷雾,从始花期开始,每隔7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

7.采收

菱角采收,自处暑、白露开始,到霜降为止,每隔57天采1次,共采收67次。采菱时,要做到“三轻”和“三防”。“三轻”是指:提盘要轻,摘菱轻,放盘轻。“三防”是指:一防猛拉菱盘,植株受伤,老菱落水;二防采菱速度不一,老菱漏采,被船挤落水中;三防老嫩一起抓。总之,要老嫩分清,将老菱采摘干净。

商品泥鳅在9月下旬开始捕捞。方法是在菱塘四周,沉下虾笼,第二天上午收获,最后应在10月中旬捕完,捕大留小。大泥鳅可立即销售,也可暂养起来,待机销售。

薄唇鲷


中文名称薄唇鲷


拉丁名称Boops boops (Linnae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鲷科

拉丁科名Sparidae

中文属名薄唇鲷属

拉丁属名Boop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地中海、大西洋欧洲和西北非洲沿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纺锤形,被中大栉鳞。颊部被鳞,唇其薄,眼稍大于吻长。颌齿1行,呈宽的门齿状,齿尖有缺刻,无臼齿,肠管长,幽门盲囊5。背鳍ⅩⅢ-ⅩⅥ-12-16,臀鳍Ⅲ-13-16,尾鳍叉形,侧线鳞69-80。

生活习性
海(水)生。

巴西鲷


中文名称 巴西鲷
拉丁名称 Prochilodus scrofa
地方名称 南美鲱鱼、小口脂鲤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无齿脂鲤科
拉丁科名 Curimatidae
中文属名 小口鱼属
拉丁属名 Prochilodus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巴西鲷体侧扁,体型与鲤、鲫鱼相似,呈纺锤形。体色银白,头较小,口端位,背厚。鳞片粗糙,银白色,边缘为黑色。根据12尾,体重26331g,全长319cm个体的测定:体长为体高的2.65~2.75,体高为头长的1.41~1.57,头长为头高的1.49~1.63,体长为体厚的6.81,鳞式为46~48 。背鳍条9,胸鳍条11~12,臀鳍条9,背鳍后有一小脂鳍,尾分叉,上、下叶等长。胸、腹、臀鳍为红色,背鳍和尾鳍末端发红。
生活习性 巴西鲷适应性强,生存温度为9~36℃,温度上限为39℃,下限9℃。最适生长温度为26~32℃,水温低于20℃食欲下降。耐盐范围为0~8。对pH值的要求为6.0~7.5。能耐低氧,据测定15尾,平均体长3.46cm,体重0.95g夏花,水温28℃左右的日平均耗氧率为0.4278mg/g?h,有3个明显的耗氧高峰期(上午9时,晚上21时和凌晨2时,其平均耗氧率为0.5265mg/g?h。该鱼窒息点很低,为0.1982mg/L,仅为青、草、鲢、鳙等养殖鱼类的22.43%~66.07%。对水质要求不高。

发光鲷


中文名称 发光鲷
拉丁名称 Acropoma japonicum Guther
英文名称 Lanternbelly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发光鲷科
拉丁科名 Acropomidae
中文属名 发光鲷属
拉丁属名 Acropoma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Ⅶ,Ⅰ,Ⅰ-10;臀鳍Ⅲ-7;胸鳍14;眶鳍I-5;尾鳍17。侧綫鳞43。
体呈长椭圆形,侧扁;体长为体高3~3.4倍,为头长2.4~2.9倍;背腹缘弓状弯曲均不大。头中等人,背部平坦,头长为吻长3.8~4.5倍,为眼径2.9~3.3倍。吻短,小于眼径。眼大,眶上缘靠近头背面;眼间隔狭,小于眼径,中央具有骨貭线纹。鼻孔2个,椭圆形,紧相邻,后鼻孔位于眶前绿。口大,稍倾斜,下颌微突出;上颌两侧牙呈绒毛带,前端内侧有2个向内弯的犬牙;下颌牙细小,一行,缝合处有2小犬牙;犁骨及腭骨有绒毛牙。前鳃盖骨边缘平滑,鳃盖骨甚菏,边缘呈膜状。鳃耙细长,6~7+15~17,最长鳃耙长于最长鳃丝。

体被薄栉鳞,栉状齿细弱,鳞片极易脱落。头大部裸露,只颊部与鳃盖上有鳞。背鳍及臀鳍上皆无鳞。侧綫完全,不伸到尾鳍上。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具7鳍棘,鳍棘弱,以第3鳍棘为最长,其余渐次缩短,第一背鳍平卧时末端不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前有一鳍棘,最长鳍条约与最长鳍棘相等。在第一背鳍与第二背鳍之间有单独小鳍棘一个。胸鳍长大于腹鳍。腹鳍短小。肛门位于两腹鳍间。在腹部腹鳍附近有一U字形发光体,呈黄色,埋于皮下。尾鳍分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65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若梅鲷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