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刺尾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28

中文名称红海刺尾鱼

拉丁名称Acanthurus sohal

异名红海骑士倒吊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YZ023.Com

中文亚目名刺尾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Acanthuroidei

中文科名刺尾鲷科

拉丁科名Acanthuridae

中文属名刺尾鱼属

拉丁属名Acanthu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红海珊瑚礁海域。

形态特征
大中型鱼类,体长3035厘米,蛋圆形,体修长。体色淡灰褐色,体表整齐密布天蓝色波状纵花纹,脸部布满浅蓝色花纹,下颌银白色。尾柄上的刺尾钩红色。各鳍边缘黑色,缘边蓝色。红海骑士倒吊真是风度翩翩、精干利落,给人以随时可以出击的印象。

生活习性
该鱼个体较大,可长到40厘米长。有领地观念,饲养难度中等。饲养水温27-28℃,海水密度1.022-1.023,pH8.0-8.5,硬度7-9。可投喂海藻、冰冻鱼肉虾肉、海水鱼颗粒饲料等。繁殖方法不详。

相关阅读

栉齿刺尾鱼


中文名称栉齿刺尾鱼

拉丁名称Ctenochaetus striatus (Quoy et Gaimard)

英文名称Striped bristletoot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刺尾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Acanthuroidei

中文科名刺尾鱼科

拉丁科名Acanthuridae

中文属名栉齿刺尾鱼属

拉丁属名Ctenochaet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中、西部。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尾柄两侧各有1个平卧于沟中、并能竖起的向前尖棘。两颌牙细长,1行,牙末端膨大呈扁平状,可活动。体侧扁,被细小栉鳞。口小,前位。

生活习性
暖水性鱼类,栖息于岩礁及珊瑚丛中。体长130-170毫米,较常见。海(水)生。

黄高鳍刺尾鱼


中文名称黄高鳍刺尾鱼

拉丁名称Zebrasoma flavescens

英文名称Yellow lang

异名黄刺尾鱼、黄三角倒吊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刺尾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Acanthuroidei

中文科名刺尾鲷科

拉丁科名Acanthuridae

中文属名高鳍刺尾鱼属

拉丁属名Zebraso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珊瑚礁海域,以夏威夷附近的浅水区出产较多,我国南海。

形态特征
该鱼体椭圆形,吻长尖突,额头陡斜,眼睛上位。背鳍高耸,臀鳍发达,两鳍张开使全鱼呈三角形。除了黑眼睛和尾柄上的白色芽状棘外,通身黄色,在水族缸里显得特别鲜丽动人,如翩翩仙女下凡,纯洁无比。与同科其他鱼类不同,幼鱼和成色体色相同。

生活习性
中小型鱼类,体长10-15厘米。杂食性,吃藻类、浮游生物等。有领地观念,因此有争斗行为。饲养水温27-28℃,海水密度1.022-1.023,pH8.0-8.5,硬度7-9。饵料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可将有藻类附着的石块放到鱼缸里由它啄食,海水鱼商品饲料、红虫、菜叶等均可饲喂。

灰额刺尾鱼


中文名称灰额刺尾鱼

拉丁名称Acanthurus glaucopareius Cuvier

英文名称Surgeon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刺尾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Acanthuroidei

中文科名刺尾鱼科

拉丁科名Acanthuridae

中文属名刺尾鱼属

拉丁属名Acanthu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热带太平洋中、西部。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牙齿侧扁,不能活动。背鳍具9鳍棘28-32鳍条;臀鳍具3鳍棘26鳍条。腹鳍具5鳍条。尾柄两侧各具1个向前棘。眼下方有1半月形白色斑块。背鳍与臀鳍鳍棘基部各具1黄色纵带。

生活习性
典型珊瑚礁鱼类,多活动在礁盘浅水带,体长150毫米左右,较习见。

海洋生。

高鳍刺尾鱼


中文名称高鳍刺尾鱼

拉丁名称Zebrasoma veliferum (Bloch)

英文名称Sailfin tang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刺尾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Acanthuroidei

中文科名刺尾鱼科

拉丁科名Acanthuridae

中文属名高鳍刺尾鱼属

拉丁属名Zebrasom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中部。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尾柄两侧各具1个向前棘。牙侧扁,不能活动。头短钝,背缘陡高。吻长,前突。背鳍具4鳍棘30-32鳍条,鳍条部甚高。臀鳍具3鳍条24-26鳍条。体侧具5条横带。

生活习性
暖水性珊瑚礁鱼类。体长110-270毫米,常被饲养在水族馆中,较稀见。

海洋生。

三刺鱼


中文名称三刺鱼

拉丁名称Gasterosteus aculeatus (Linnaeus)

英文名称threespine stickleback

异名刺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刺鱼目

拉丁目名Gasterosteiformes

中文亚目名刺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asterosteidae

中文科名刺鱼科

拉丁科名Gasterosteidae

中文属名刺鱼属

拉丁属名Gasterosteus Linnaeus,1758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黑龙江及图门江。

形态特征
背鳍Ⅲ,11-15;臀鳍Ⅰ,9-11;胸鳍9-10。腹鳍Ⅰ-1。侧线骨板31-34。鳃耙21-26。椎骨30-32。

体长为体高4.4-4.8倍,为头长3.2-3.7倍。头长为吻长2.6-3.3倍。为眼径3.6-4.1倍,为眼间距2.6-2.8倍,为尾柄长2.4-3.0倍,为尾柄高7.4-8.1倍。

体细长,侧扁,尾柄细窄。头大,吻不突出。口中等大,端位。两颌有尖锐小齿。鳃盖膜连于峡部。鳃孔小。体侧骨板背腹轴长,连续排列至尾柄部。背鳍基部附近、鳃盖上方背部及胸腹面也散有小骨板。体侧骨板中央突起,尤其在尾柄部更为明显,形成脊状突。侧线完全。背鳍前具游离鳍棘3个,第三棘最小,第二棘最长,约等于第二背鳍高。第二背鳍与臀鳍相对,起点路前于臀鳍。胸鳍大,侧中位,其后缘通常超过腹鳍基部。腹鳍有1鳍棘。尾鳍短,稍呈截形。

背部浅青绿色,体侧银白,后腹部及背部散有不规则的浅色纵斑纹。生殖季节雄性眼呈青绿色,一背部体例变深且胸腹面有鲜红色婚装。

生活习性
三刺鱼为河口性栖居种类,成鱼生活在海的沿岸及江的潮汐区。成鱼以水生昆虫及无脊椎动物为食,亦食落入水面的昆虫。

淡水生。

繁殖习性
3-4月间成群上溯至江下游及和附近交流相连的淡水泡沼或小河道,在细纱砾泥地质、微流水的场所产卵。卵球型,卵径不超过2毫米,色浅橙黄。怀卵数少,体长72毫米的个体,怀卵479粒。受精卵在水温15-19℃时约需7-10天孵出。幼鱼体长13毫米时背鳍出现鳍棘,15毫米时体侧开始出现骨板。浑春河口三刺鱼伪产卵期为4月中旬至6月。产卵时,雄鱼先在微流沙泥底处选择好位置,利用胸鳍挖成直径4-6厘米、深1-2厘米的产卵床。此时,雄鱼肾脏分泌一种粘液将搬至产卵床的水草压实,然后作成内径3-4厘米、出入口约1厘米的产卵巢,雄鱼自筑巢起约2-3日筑完。产卵一般在白天进行,雌鱼一次产卵50-150粒,产完后由巢口游出,然后1尾或数尾雄鱼人巢放精。产卵持续数日,许多雌鱼可在同一巢内产卵,巢盛卵数可达600-700粒。产卵后,雄鱼护卵。并不断用胸鳍向巢内冲永,一直至孵出幼鱼才停止这种供水行动。这时雄鱼改用嘴把游出巢外的幼鱼吸入巢内,以防御敌害的侵袭。当体长20-30毫米时,幼鱼开始离巢,在当年的夏秋季入海。成鱼交配后,随降海而死亡。

弓带全刺鱼


中文名称弓带全刺鱼


拉丁名称Holacanthus arcuatus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蝴蝶鱼科

拉丁科名Chaetodontidae

中文属名刺蝶鱼属

拉丁属名Holacanth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产于夏威夷群岛,为夏威夷的固有种。

生活习性
见于沿岸岩礁区。杂食性,主要摄食海绵、固着小生生物、藻类。

雀点刺蝶鱼


中文名称雀点刺蝶鱼

拉丁名称Holacanthus passer

英文名称King angelfish,Passer angelfish

异名游方刺蝶鱼、国王神仙、游方神仙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刺盖鱼科

拉丁科名Pomacanthidae

中文属名刺蝶鱼属

拉丁属名Holacanth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生活于大西洋珊瑚礁区3-80米水深海域,从巴西到美国佛罗里达、巴哈马群岛、墨西哥湾等地。

形态特征
国王神仙幼鱼与成鱼色纹差异巨大,幼鱼的橙色底上的蓝、白色条纹更加色彩鲜艳。鱼体色以紫红色为基本色调,前部偏黄,后部偏紫,尾鳍黄色。胸鳍后有横贯体侧的粗大白纹,其后有多条波纹状蓝色垂纹,头韶则有3条,构成全鱼威仪出众的特质,不愧为国王神仙之称,更具有紫气东来的吉祥气氛。

生活习性
国王神仙是中型深海鱼类,体长可达20-25厘米。该鱼生活于海绵丰富的海域,吃海绵、被囊动物和其他深海无脊椎动物,甚至成为锤头鲨鱼的清洁工,啄食其体表的寄生虫。海绵是它的重要食物,因此配制饲料时添加海绵成分非常重要,包括活饵料、冰冻品、配合饲料等,并且最好每天少吃多餐。优良的配合饲料应包含贝类、虾、鱿鱼、菠菜等成分。对水质无特殊要求,水温般26-28℃。会离群活动,在水族缸里好与同类相斗,最好1缸只放1尾,与其他鱼类共养。繁殖方法不详。

半刺厚唇鱼


中文名称半刺厚唇鱼

拉丁名称Acrossocheilus hemispinus hemispinus (Nicbols)

异名火烧鲮,Lissochilichthys hemispinus hemispinu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光唇鱼属

拉丁属名Acrossocheilus Oshima,1919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闽江水系。

形态特征
背鳍Ⅳ-8;臀鳍Ⅲ-5;胸鳍Ⅰ-15-17;腹鳍Ⅰ-8。侧线鳞38[(5.5-6.5)/(3-3.5-V)]49;背鳍前鳞11-12;围尾柄鳞16。第一鳃弓外鳃耙9-13。下咽齿3行,235-532。脊椎骨4+34-35。

体长为体高的3.2-3.8(3.5)倍,为头长的3.4-4.6(3.9)倍。为尾柄长的5.2-7.2(6.1)倍,为尾柄高的8.5-9.5(9.1)倍。头长为吻长的2.3-3.2(2.8)倍,为服径的3.2-5.3(4.3)倍,为眼间距的2.6-3.9(3.3)倍。

体延长、侧扁。吻较尖,吻皮止于上唇基部,在前眶骨前缘有斜沟入口角。下位、马蹄形。上颌后端上于鼻孔之下方。唇较厚。上唇整个包在上颌之外,下唇分为双瓣,比上唇肥厚,在中央彼此挤触,或偶有间隔,下颌前端比下唇稍突出。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在领部中断。须2对,上颌须短于口角须,口角须相当于或更长于眼径。眼侧上位。眼间稍突出,眼间距大于眼径。鳃膜在鳃盖骨之下连于峡部。:

背鳍起点约在吻端至尾鳍基之中点,其未根不分枝鳍条粗硬,后缘有锯齿。胸鳍后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起点约与背鳍第一分枝鳍条相对,末端不达肛门,相距2一3个鳞片。臀鳍末端不达或将达尾鳍基。一尾鳍分叉,外侧最长鳍条为中央最短的2倍或更多。

鳔2室,前为卵圆形,后为圆筒状,末端尖细,后室不及前室2倍。消化管为体长的1.0-1.4倍。腹膜灰褐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00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黑尻鲹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