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腹雅罗鱼

[学名]: Leuciscus idus(Linnaeus)
[资源名称]: 圆腹雅罗鱼
[外文名]: ide,silver orfe
[别名]: 中白鱼
 
[形态特征]:
  体长形,较高,侧扁。头短小。吻钝圆。口前位,中等大,马蹄形。口裂倾斜,上下颌约等长。鼻孔小,距眼前缘较距吻端近。眼中等大,眼后缘距吻端小于距鳃盖膜后缘。两眼间上部隆起。鳃耙短小,排列稀疏。鳃盖膜于峡部相连。咽齿细长,稍侧扁。呈锥形,末端钩状。 体被除数圆鳞,中等大。腹鳍基有腋鳞。侧线完全,侧中位。 背鳍基短,起点后于腹鳍基点。臀鳍下缘微凹。胸鳍亚胸位,起点与鳃盖膜后缘基本相接,末端后延不达腹鳍基。腹鳍腹位,末端后延不达肛门。尾鳍深叉形,上下叶末端尖。 体背灰黑色,两侧为银灰色,鳞后缘黑色,腹部白色。胸鳍、腹鳍和臀鳍为黄褐色。
 
[原产国家]:北欧至西伯利亚水系及中国额尔齐斯河水系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北欧至西伯利亚水系及中国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北欧至西伯利亚水系,在我国仅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水系,现乌伦古湖也有分布。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河道及湖泊中。

相关知识

黄河雅罗鱼


[学名]: Leuciscus chuanchicus(Kessler)
[资源名称]: 黄河雅罗鱼
[外文名]:
[别名]: 白鱼,鲤鱼
 
[形态特征]:
  体背部浅褐色,腹部银白色,鳍浅灰色。体长,侧扁。吻尖。口端位,口裂倾斜而宽大,上颌较下颌稍长。唇薄,无角质边缘。眼较小,位于头的前半部,眼后头长大于合并后缘至吻端距离。头顶较平。头后部至背鳍起点较平直,略呈弧形。下咽齿主行较细长,端部弯曲,呈钩状。鳃耙短小,排列稀。鳞中等大,薄而圆,银白色。腹部鳞较体侧鳞小。侧线前部向下弯成弧形,向后伸至尾柄正中轴。腹鳍外侧有腋鳞。代门靠近臀鳍起点。背鳍起点至吻的距离大于至尾鳍距离,个别距离相等。胸鳍较长。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背鳍最后枝鳍条末梢多数超过臀鳍起点的垂直线。尾鳍分叉,上下叶末端颇尖。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青海  [原产地区]:青海黄河水系  
[气候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在我国黄河中游,海拔1000米-2600米高原山区干支流中,自青海龙羊峡以下的曲沟附近起,贵德、循化、民和,甘肃的刘家峡,宁夏的青铜峡,内蒙的包头,托克托等黄河干流及六盘山区等水域都有分布。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常栖息在黄河上中游干支流缓河湾处,捕获后易死亡。寻杂食食性,以水生昆虫、桡足类为主要食料,亦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如硅藻、绿藻等。在青海产卵期为5月上旬,成熟时雄鱼有显著副性征,即吻部、颌部、眼周围及侧有乳白色的细小珠星。

滩头雅罗鱼(三块鱼)


中文名称 滩头雅罗鱼(三块鱼)
拉丁名称 Leuciscus brandti(Dybowski)
英文名称 eastern redfin
地方名称 明滩头,银滩头,大红线,小红线,大黑盖,小黑盖,大白肚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雅罗鱼属
拉丁属名 Leuciscus Cuvier,1817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III7;臀鳍条III7;侧线鳞72~88枚;下咽齿2行,2o5~4o2,鳃耙13~15。
体长为体高的3.9~4.5(4.1)倍,为头长的3.7~4.1(3.9)倍。头长为吻长的6.1~6.5(6.4)倍,为眼径的6.0~7.3(6.4)倍,为眼间距的2.6~3.1(2.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4~1.6(1.5)倍。

体为纺锤形,稍侧扁,腹部浑圆。头较长,前端较尖细,略呈扁圆椎形。口亚下位,吻皮突出于上颌之前,口呈弧形,前缘略圆。眼间距较宽。鳞较小,圆鳞,边缘附有刺突。侧线完全,下咽齿左右不对称,外侧1行侧扁,末端弯曲略呈钩形。鳃耙短,末端较尖。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离等于至尾鳍距离。胸鳍腹鳍末端圆形。体色背部不褪色,体侧银白色,生殖期体侧有2条橘红色彩纹带,臀部橘红色,背鳍、尾鳍暗红色。


生活习性 属溯河性洄游鱼类,在河口水域生活,性成熟后,从日本海溯河生殖,幼鱼在秋季降河。产卵期为4月10日~5月上旬,产卵水温7~14℃。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13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卵首鳕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