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头槽绦虫病

疾病名称头槽绦虫病

为害对象 团头鲂、鲤鱼
疾病概述
本病原是两广地区草鱼种地方性疾病,近年来,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河南、黑龙江等省已有发生,并发现团头鲂、鲤鱼种患此病而导致死亡。

病原 为九江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gowkongensis)和马口头槽绦虫(B. opsariichthydiS)。前者为草鱼的病原,后者为团头鲂、鲤的病原。此类绦虫分节、带状。头节有一明显的顶盘和2个较深的吸沟,无颈部,节片分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和妊娠节片。成熟和妊娠节片中有50-90个球形睾丸,双翼状卵巢和分布于两侧的小球状卵黄腺,子宫S形,生殖孔开口于节片卵巢之前。

症状
病鱼瘦弱,体黑,无食欲,口常张开。剖开鱼腹可见前肠膨大成囊状,刺破病灶部位,即有大量绦虫涌出,剖开肠道可见虫体和肠道发炎。

发病规律
本虫生活史,经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购和成虫5个阶段。钩球蚴在水中被剑水蚤吞食后,在剑水蚤体内发育成原尾蚴,剑水蚤被鱼吞食后发育成裂头蚴之后长出节片,形成成虫。草鱼等在鱼苗时即开始感染,不久即开始发病死亡。疾病可持续到秋天,但随着鱼种的生长,到体长大约在10厘米以上时,病情即可缓解,一龄以上鱼不会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用50克/升的生石灰或20克/升的漂白粉清塘,可杀死剑水蚤和虫卵,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发病池治疗可用晶体敌百虫40克与面粉500克混合制成药面,按鱼每日定量投喂,连续3天;也可用别丁(硫双二氯酚)按与饵料1:400配制成药饵,以鱼体重量5%投喂,每天2次,连喂5天,或用吡喹酮(每千克鱼48毫克),丙硫咪唑(每千克鱼40毫克)混饲,每天2次投喂,连续3天。

相关推荐

以团头鲂为主养鱼


这类养殖法以团头鲂为主养鱼,搭配一些与其不争饵料的鱼,以充分利用水面和饵料。

1.鱼池条件

一般以5-10亩为宜,不要超过15亩,池塘太大,常因摄食不匀而造成出塘规格悬殊。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池底平坦、无渗漏,排、注水方便即可,水深要求达到1. 5 m以上。因为团头鲂需氧量较高,精养高产池塘应配备增氧机,平均每亩约需0. 5 kW配置。

2.生产模式

主养团头鲂,可搭配鲢、鳙、鲤、鲫等品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投放。冬放比春放好,多规格比单一规格好,大娜格鱼种最晚要在3月底前放完,才能保证生长期,实现轮捕轮放。一般每亩产量可达到400 kg,高产塘可达500kg。

3.饵料投喂

常用饵料团头、常用饵料有青绿饵料和商品饵料两大类:

①青绿饵料:以人工种植为主,野外采集为辅人工仲植的以宿根黑麦草、苏丹草、苦荬菜等为常见,亦可培育芜萍、三叉萍、空心菜等。宿根黑麦草在头年10月份播种,可作次年3-5月份的饲料;苏丹草和苦荬菜3月份播种,可作5-8月份的饲料;芜萍、三叉萍则可作补充,不足部分还可采集野生水草补充。

②商品饵料:以菜籽饼、豆饼、花生饼、米糠、麸皮等最常用,为满足精养高产的需要,多采用团头鲂专用的全价配合饵料(颗粒饵料),其粗蛋白含量应达到25%-30%,颗粒直径为2-4mm,要求新鲜适口。

投喂方式要求按四定,投饵法投喂。

①饵料用量:通常苗种越小,投饵量与其体重之比越大。例如投喂颗粒饵料,在水温20-29度,体重50g的苗种日投饵率为体重的2.800-3.500,体重达200 g时日投饵率下降为体重的 2%-2.5%,体重300 g以上。

②投喂技术4月份以前水温较低,可投喂青料和饼粕5月份 水温稳定在20 度以上,可投喂颗粒饵料.补充青料;33 度以上心量投饵或停饵观察。鱼体在25-100g时,每天应投喂3次,100g 以上每天投喂2次。投饵时应先弄出声音,使鱼形成吃食的条件反射,用手撒法在固定地点投撒。青绿饵料应投在饵料框中,以免随风飘散1次投喂量以2-3 h内吃完为好。

团头鲂冬片培育


将火片培育成大夏花或不同规格的冬片鱼种。

1.鱼种培育池

面积不限,2-5亩均可,水深最好达到1. 5 m以上,其余要求与鱼苗池相同。

2.火片投放

按培育目的而定。每亩放养团头鲂火片10 000尾.搭配鲢、鳙火片4 000尾,经5个多月饲养,可育成规格为20^-30 g的团头纺鱼种和规格为50 g左右的鲢、鳙鱼种。如减少为6 000 尾,仍搭配鲢、鳙4 000尾,则5-6个月后,规格亦可达到 50 g左右。

3.饲养管理

饲料初期投喂豆浆、豆饼浆、逐渐加喂或改喂菜籽饼浆、豆饼浆,当团头鲂体长达4 cm后,可开日吃草,应加喂芜萍、三叉萍、紫萍等,随着鱼体的生长,可喂给鲜嫩的苦卖菜、水草等植物性饵料,活动等情况,特别要加强水质管理,经常冲注新水,不断扩大水体补充溶氧,并不可使池水太肥,以防止严重浮头,同时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团头鲂火片培育


即将鱼苗培育成2.5-3 cm的火片(夏花)。

1.火片培育池

即水花池,面积不限,以1-3亩为宜,水深1.2-1.4 m,池底 平坦,无渗漏,淤泥较浅,排、注水方便即可。鱼池经彻底清整、生石 灰消毒后,初次灌水。0.5-0.7 m,灌水时要严格过滤,防止敌害生 物和野杂鱼侵入危害鱼苗。

2.施用基肥

由于其在4 cm以下时主食浮游动物,故应投施充分发酵的粪肥或无毒绿肥作为从肥,以培育天然饵料;又由于团头鲂幼苗不耐低氧,因而池水不要太肥,控制透明度在25-35cm即可有的用孵化池兼作培育池,叮在放置鱼巢的鱼池另侧施基肥。

3.鱼苗投放

每亩水面可放养团头鲂水花15-20万尾经20-25天,可育成体长2.5-3 cm的火片。为了争取时间,可按稀养速成原则.每亩放水花7-10万尾,则仅需15-20天即可育成。

4.饲养管理

水花在网箱中用熟蛋黄浆开口,下池后,每天投喂2次豆浆.基本方法与四大家鱼相同。要求做到中肥放苗,3天内不可浮头, 7天后应及时冲水、施追肥,既扩大水体,又增加溶氧,保持池水肥、活、嫩、爽。坚持三巡四查,做好日常记录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5.拉网出塘

当鱼苗达到2.5-3 cm时,应及时拉网出塘或分塘。因夏花体质很娇嫩,拉网操作要特别注意,第一次拉网要慢,稍稍密集后,拉网不上箱,第二次拉网时要防止贴网,并采取自动进箱法赶鱼进入网箱,操作要轻柔,计数要带水,以防止鱼体受伤。

以团头鲂为配养鱼


在一般四大家鱼的成鱼塘中,团头鲂常作为配养鱼,这种搭配可充分利用饵料和水体,并作为草鱼的部分替代品而提高池塘经济效益。

1.以鲢、鳙为主配养

这类池塘多以施肥为主,同时投喂草料,这种格局对鲢、鳙、草鱼、团头鲂均有饵料基础。配养比例为总数的10%-15%,投入50-100 g的大规格鱼种,当年可养成400 g以上的商品鱼。

2.以草鱼为主配养

这类池塘以投喂青料为主,团头鲂就可成为草鱼的部分替代品,其搭配量可加大到25%-30%,投入50-100 g,当年亦可达到400 g以上。

3.亲鱼池套养

多在鲢、鳙亲鱼池中套养,每亩可放50-100g的团头鲂50-80尾,至次年家鱼繁殖时捕出,规格可达500 g以上,每亩可增产25~30 kg。

团头鲂的人工催产和孵化


团头鲂可以在池塘里自行产卵孵化,春季水温上升后,只要密切注意亲鱼的活动,及时安放鱼巢,冲注新水,即可促使产卵。但这种自然产卵不仅时间分散,而且产卵量及收得率均不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而有必要采用人工催产,促使其集中产卵,成批地获得优质鱼苗,从而大大地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1.人工繁殖设施

因不同工艺流程而不同一般至少应具备以下各项:

(1)产卵池选用自然产卵汀的必须有产卵池,可根据催产规 模选择.5~10亩的鱼池,经彻底清整、消毒、铲除池边杂草,灌注 新水1-1.2 m,确认尤毒后即可使用;亦可借用四大家鱼的产卵 池,扎鱼巢即可。如采用人工授精法的多借用四大家鱼的产卵池催产,亦可在清洁的池塘中架奸网箱,将雌雄分养,以代替产卵池。

(2)鱼巢不仅自然产卵需用鱼巢,人工采卵授精后亦可将卵均匀地布放在鱼巢上进行孵化。制作鱼巢的材料有杨树根须,棕阁片、聚乙烯网片等。由于团头鲂人工繁殖时间晚于鲤、鲫,只要将鲤、鲫用过的鱼巢经仔细清洗消毒处理后即可使用。

(3)静水孵化可用经过彻底清整消毒,注水后确认无毒的培育池作为孵化池,亦可在池中插网箱,将鱼巢移入网箱中孵化。流水孵化可选用四大家鱼的孵化器如孵化桶、孵化槽、孵化环道均可,人工授精脱粘处理后的受精卵,必须在孵化器中流水孵化,但排水纱窗的网目必须在70目以上,以防漏苗。当然鱼巢亦可:放入环道中孵化,但不应随水漂流,而应用竹竿设架固定。

2.人工催产过程

(1)催产时机各地经验证明,团头鲂的产卵期与四大家鱼基本一致,当水温稳定在20度以上,即可催产,以22-26度为最佳时机,当水温大于18 度或30度均会出现大幅度的畸形胚胎。因此,以长江中下游来讲,5月份是催产最佳时机。

(2)催产药物与鲤、鲫相同,但剂量稍大。以雌鱼体重500 g计算,一般剂量是鲤脑垂体(PG)3-4 mg,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800-1 200 IU,或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RH-A)20-30 jig.但一般多采用2-3种催产剂配合使用,其效果优于单用。

(3)注射方法在水温20-22 度时,可采用2次注射法,水温在22度以上时多采用1次注射法,尤其水温在 26度以上时,2次注射易伤鱼体,多不采用。但温度并非分界线,可按当地习惯处理。因其个体较小,催产剂浓度可适当加大,剂量可少些,以每尾1 mL以下为好。通常行胸鳍基部腹腔注射。

(4)注射时间为便于人工授精操作,可在下午拉网,5-6时注射,并随即移入产卵池或将雌雄鱼分置网箱中待产。通常选择性腺充分成熟的亲鱼,按1:1配组即可。如行人工授精,雄鱼可酌量减少。

3.产(采)卵与孵化
(1)自然产卵孵化

①催产后自产:将已注射催产剂的团头鲂亲本移入布有鱼巢的产卵池,即可自然产卵。亲本较多时,应视产卵情况更换鱼巢,不可任其附着太多,以免影响孵化率。

②自然孵化:将附有受精卵的鱼巢移入孵化池或网箱中,使鱼巢浮在水中,不使阳光直射鱼卵,亦不可使鱼巢沉底。孵化期间,可用10-20 mg/1的孔雀石绿在鱼巢四周泼洒,每天一次,直至鱼苗脱膜。

(2)人工授精孵化

①采卵与授精:方法与鲤、鲫相同。即将干净毛巾绞干包住鱼体,露出生殖孔,轻压腹部,将卵挤入十瓷盆中,同时滴入雄鱼精液,用羽毛搅匀,静置片刻,使卵充分受精。

②脱枯与消毒:按每10 kg净水加入100 g滑石粉和20- 30 g食盐,再加入5-10 mg/l的孔雀石绿配制成脱粘剂,将卵缓缓倒入脱粘剂中,用手不停地搅动25^30 min,使卵粒粒分离,用筛绢滤出,清水漂洗后,移入流水式孵化器中孵化。

如孵化器周转不及或批量较小.亦可将受精卵直接撒布在鱼巢上充分粘附后.移入网箱式孵化池中孵化。

③孵化管理:在流水式孵化器中影响孵化的因素除卵的受精率外,主要是水温、溶氧、流速与密度,实践证明,孵化期间水温 21-26度,溶氧4 mg/I以上是适宜的;由于团头鲂卵的比重大于四大家鱼,水流速度需加大,为使卵能漂浮于水中,要求孵化前期为0.4-0.45 m/s,后期可降至0.3-0.35 m/s;在水体交换性能良好的孵化器中.密度可按100-150万粒/m3水体投放。孵化期间的一般管理与鲤、鲫相同,最重要的是防止水霉侵袭和剑水蚤侵入。在水温21-26度时,经38-52 h,鱼苗即可破膜而出。

④出苗时间:正常状况卜从受精卵发育至鱼苗脱膜、鳔充气,需4-5天。由于团头鲂的卵黄囊较小,从鳔一室形成至卵黄囊吸收成细条状仅需8-10 h(而鲢、草鱼需2228 h)吸收较快,为使其早日进入混合营养期,鱼苗能自由游泳后即可出苗,即通常说的出嫩苗,需长途运输的尤应如此。但团头鲂嫩苗十分娇嫩,对缺氧很敏感,所以,操作需特别轻柔,网箱内放养密度亦不可太大。

团头鲂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形态特征

团头鲂体高而侧扁,体长约为体高的2. 3倍,整体轮廓呈菱形鱼体背部青灰色,两侧淡灰色,腹部银白色。头短而小,口端位阔、上下额等长,具角质。背鳍位于身体最高处,腹棱短,仅从腹鳍基部至肛,尾柄长、于尾柄高。背鳍条3.2臀鳍条337- 42侧线鳞50-56鳃耙12-14,咽齿3行,齿式245/5.4. 2。个体较鲤鱼小,常见的在400-600。

生活习性

团头鲂为中、下层鱼类,喜栖息于底质为淤泥、生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为草食性鱼类,每年4月份水温上升至16C即开始吃食,直至11月份,水温下降至14度以下逐渐停食。幼鱼主要吞食浮游动物,成鱼则以摄食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为主;其次为值草、聚草及植物碎屑等;亦喜食人工投喂的嫩草和商品饵料。此鱼一般均在湖泊中繁育生长,很少游入江河,冬季喜群集于湖泊的深水区越冬。生长速度较快,据推算:在湖泊中,1龄鱼体长16 cm, 2龄鱼为30 cm,3龄鱼可达38 cm,4龄鱼为42 cm,体重超过1.5 kg,已见到的最大个体重达5kg 。

团头鲂亲鱼的选择和培育


1.亲鱼的来源

目前团头鲂已在全国各地广泛饲养,有条件的单位均可在池 塘中培育,或在湖泊冬季捕捞中选留,因其鳞片极易受伤脱落,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尽管如此仍以湖北省梁子湖所产的团头鲂为原种,必要时可去湖北省选购。

(1)它需2龄才达性成熟,故应选择2-4 龄,体重500-1500g,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作为亲本。专家认为以3龄鱼、体重1000g左右的为好。通常雌雄比为1:1。

(2)雌雄的鉴别团头鲂不仅在生殖季节有明显的区别,非生殖季节亦有明显的副性征。其鉴别方法为:

①雄鱼:已达性成热的雄鱼,生殖季节会出现明显的副性征,其头部、胸鳍、尾柄甚至体背均有大量追星出现,手摸有粗糙感。腹部较狭小,成熟时轻按精巢部位,即有乳白色精液流出。最明显的是胸鳍第一根鳍条肥厚而略呈波浪形弯曲,这种变化在鱼种阶段即已出现,非生殖季节可藉此鉴别。

②雌鱼:一般无追星或仅眼眶和背部有少量出现,腹部明显膨大而柔软,生殖季节泄殖孔微微红肿而突出。胸鳍第一根鳍条薄而平直,极易识别,可作非生殖季节的鉴别标志。

2.亲鱼的培育管理

团头鲂亲鱼收集后,必须加强培育,才能促使其充分发育成熟。团头鲂亲鱼可单养亦可混养,但为了避免拉网和其它干扰,以单养为好。有条件的地方应将雌、雄亲鱼分池培育,催产时再配组。

(1)培育池塘选择面积1-2亩,水深1. 2-1.5 m,水质良好的池塘,经干池清整、除去池坡杂草,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后,即可做培育池。

(2)放养密度通常每亩水面可放养体重1 000 g左右的亲本100-150尾,如水源较差,可减少20%-30%。为利用水面,还可配养一些鲢、鳙、鲫等成鱼。

(3)饵料投喂团头鲂以草食为主,可投喂其爱吃的水草和鲜嫩的旱草,春天草较少时,可投喂栽培的宿根黑麦草,并搭配一些全价颗粒饵料、菜籽饼、豆饼等精料。每尾500-1 500 g重的亲鱼每天只需补充30-50 g精料,但草料应满足其要求。为促进其生长和性腺发育,常年培育的亲鱼池可按春天精、青搭配,夏天以青为主,秋末以精为主的四定投饵法投喂。产后亲鱼除满足青料外,要加喂精料以促使其产后体质的恢复。

(4)水质管理团头鲂不耐低氧,亲鱼池的水质不要太肥,为照顾配养鱼,以中等肥度为好。团头鲂喜微流水,开春后可分次冲注新水,夏、秋高温季节亦需间隔冲水。接近繁殖季节应停止冲水,以免其受流水刺激而流产。产后亲鱼池20天内不宜冲水,以免其逆水而消耗体力,妨碍产后恢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12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后棘双角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