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雅罗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16

[学名]: Leuciscus chuanchicus(Kessler)
[资源名称]: 黄河雅罗鱼
[外文名]:
[别名]: 白鱼,鲤鱼
 
[形态特征]:
  体背部浅褐色,腹部银白色,鳍浅灰色。体长,侧扁。吻尖。口端位,口裂倾斜而宽大,上颌较下颌稍长。唇薄,无角质边缘。眼较小,位于头的前半部,眼后头长大于合并后缘至吻端距离。头顶较平。头后部至背鳍起点较平直,略呈弧形。下咽齿主行较细长,端部弯曲,呈钩状。鳃耙短小,排列稀。鳞中等大,薄而圆,银白色。腹部鳞较体侧鳞小。侧线前部向下弯成弧形,向后伸至尾柄正中轴。腹鳍外侧有腋鳞。代门靠近臀鳍起点。背鳍起点至吻的距离大于至尾鳍距离,个别距离相等。胸鳍较长。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背鳍最后枝鳍条末梢多数超过臀鳍起点的垂直线。尾鳍分叉,上下叶末端颇尖。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青海  [原产地区]:青海黄河水系  
[气候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在我国黄河中游,海拔1000米-2600米高原山区干支流中,自青海龙羊峡以下的曲沟附近起,贵德、循化、民和,甘肃的刘家峡,宁夏的青铜峡,内蒙的包头,托克托等黄河干流及六盘山区等水域都有分布。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常栖息在黄河上中游干支流缓河湾处,捕获后易死亡。寻杂食食性,以水生昆虫、桡足类为主要食料,亦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如硅藻、绿藻等。在青海产卵期为5月上旬,成熟时雄鱼有显著副性征,即吻部、颌部、眼周围及侧有乳白色的细小珠星。m.yz023.cOm

相关推荐

圆腹雅罗鱼


[学名]: Leuciscus idus(Linnaeus)
[资源名称]: 圆腹雅罗鱼
[外文名]: ide,silver orfe
[别名]: 中白鱼
 
[形态特征]:
  体长形,较高,侧扁。头短小。吻钝圆。口前位,中等大,马蹄形。口裂倾斜,上下颌约等长。鼻孔小,距眼前缘较距吻端近。眼中等大,眼后缘距吻端小于距鳃盖膜后缘。两眼间上部隆起。鳃耙短小,排列稀疏。鳃盖膜于峡部相连。咽齿细长,稍侧扁。呈锥形,末端钩状。 体被除数圆鳞,中等大。腹鳍基有腋鳞。侧线完全,侧中位。 背鳍基短,起点后于腹鳍基点。臀鳍下缘微凹。胸鳍亚胸位,起点与鳃盖膜后缘基本相接,末端后延不达腹鳍基。腹鳍腹位,末端后延不达肛门。尾鳍深叉形,上下叶末端尖。 体背灰黑色,两侧为银灰色,鳞后缘黑色,腹部白色。胸鳍、腹鳍和臀鳍为黄褐色。
 
[原产国家]:北欧至西伯利亚水系及中国额尔齐斯河水系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北欧至西伯利亚水系及中国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北欧至西伯利亚水系,在我国仅分布于额尔齐斯河水系,现乌伦古湖也有分布。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河道及湖泊中。

滩头雅罗鱼(三块鱼)


中文名称 滩头雅罗鱼(三块鱼)
拉丁名称 Leuciscus brandti(Dybowski)
英文名称 eastern redfin
地方名称 明滩头,银滩头,大红线,小红线,大黑盖,小黑盖,大白肚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雅罗鱼属
拉丁属名 Leuciscus Cuvier,1817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III7;臀鳍条III7;侧线鳞72~88枚;下咽齿2行,2o5~4o2,鳃耙13~15。
体长为体高的3.9~4.5(4.1)倍,为头长的3.7~4.1(3.9)倍。头长为吻长的6.1~6.5(6.4)倍,为眼径的6.0~7.3(6.4)倍,为眼间距的2.6~3.1(2.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4~1.6(1.5)倍。

体为纺锤形,稍侧扁,腹部浑圆。头较长,前端较尖细,略呈扁圆椎形。口亚下位,吻皮突出于上颌之前,口呈弧形,前缘略圆。眼间距较宽。鳞较小,圆鳞,边缘附有刺突。侧线完全,下咽齿左右不对称,外侧1行侧扁,末端弯曲略呈钩形。鳃耙短,末端较尖。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离等于至尾鳍距离。胸鳍腹鳍末端圆形。体色背部不褪色,体侧银白色,生殖期体侧有2条橘红色彩纹带,臀部橘红色,背鳍、尾鳍暗红色。


生活习性 属溯河性洄游鱼类,在河口水域生活,性成熟后,从日本海溯河生殖,幼鱼在秋季降河。产卵期为4月10日~5月上旬,产卵水温7~14℃。

黄河裸裂尻鱼


[学名]: Schizopygopsis pylzovi Kessler
[资源名称]: 黄河裸裂尻鱼
[别名]: 小嘴湟鱼
 
[形态特征]:
  背鳍4,8;臀鳍3,5;胸鳍1,15~19;腹鳍1,8~9。鳃耙12~23,脊椎骨数51枚。体长为背吻距的1.8~2.4倍,为体高的4.1~6.8倍,为尾柄长的5.4~7.1倍,为头长的3.5~5.8倍。头长为头高的1.2~1.7倍,为头宽的1.4~2.2倍,为眼径的3.3~7.4倍,为吻长的2.5~4.0倍,为口宽的2.6~4.4倍,为背鳍最后部分支鳍条的1.1~1.8倍。口宽为口长的1.3~3.1倍。眼间距为眼径的1.1~2.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9~2.8倍。体延长,稍侧扁,吻钝圆。眼侧上位,位于鼻孔后方。口下位,大而横裂,幼鱼弧形;下颌具锐利角质前缘。唇细狭,无须。背鳍起点位于体中点稍前,至吻端较至尾鳍基部为近;背鳍最后不分支鳍条强而硬,其下3/4至2/3部分后缘两侧有深刻锯齿,其顶部1/4为无锯齿的软条。腹鳍起点与背鳍第2分支鳍条相对,末端远离肛门。肛门紧靠臀鳍。臀鳍末端接近或达尾鳍痕迹鳍条。尾鳍叉形。身体几乎完全裸露,除臀鳞外,仅肩带部分2~4行不规则鳞片;臀鳞伸达腹鳍基部。侧线完全。下咽齿弧形,2行,3、4/4、3。咽齿齿冠钩曲,咀嚼面下凹,鳔两室,后室为前室长的2.5~2.6倍。肠盘曲,长而粗,为体长的4.4~4.7倍。腹膜黑色。背部黄褐色,侧部较浅,腹部银白色。体侧常伴有云状斑块。个别的头部和背、尾鳍有少数小黑点。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黄河上游  
[气候带]:温带  [生命周期]: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栖息于高原地区,常分布在海拔2000~4500m的区域内。喜清澈冷水,为植食性鱼类,常以下颌发达的角质边缘在沙粒表面或泥底刮取着生藻类和植物碎屑,兼食部分水生维管束植物叶片和水生昆虫。

黄河鲤亲鱼培育


良好的体质是黄河鲤鱼繁育的物质基础,亲鱼堵育的过程就是保证黄河鲤鱼发育良好;体质健壮的具体操作过程。

1、亲鱼培育池
面积2~5亩为宜,水深1.6~2米。池底平坦,底质有一定肥度。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增氧设备齐全。

2、亲鱼放养
每苗放养亲鱼150~200千克为宜,另外放养一定数量花白鲢。尽量不搭养其它吃食鱼类。雌雄鱼最好分池饲养,如果是混养的,要在亲鱼产卵期前一个月左右将雌雄分开饲养,以免出现早产,个别零星产卵等现象。

3、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的好坏,决定着亲鱼培育的成功与否。黄河鲤鱼与其它鲤鱼食性无甚差异,均为杂食性。在饲料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也可以请厂家专一为培育亲鱼而生产一种饲料 。但一般饲养管理还是投喂散料如豆饼、菜籽饼或再添加一些麸皮加工成颗粒饲料但不添加添加剂等。春季培育非常关键,在开春3月份之后,就要逐渐开始投喂,至4月份中、下、旬产卵前,常采用浸泡一昼夜黄豆,加盐煮1~2小时投喂,投饵量依季节、水温等增减,一般控制在体重的3~5%。

黄河鲤鱼亲鱼的选育


黄河鲤鱼亲鱼的选育是一项漫长、细致的工作,在鲤鱼生长的各个阶段如夏花,一龄鱼种。当年养成鱼及二龄成鱼阶段都要严格按照黄河鲤鱼选育的标准选留。具体标准如下:

1、体型: 体型梭长,体长与体高之比3.0~3.5,尾柄长与尾柄高之比约为1.0左右。鱼种阶段范围可适当放松,成鱼阶段要严格执行此标准,并注意雌雄比例恰当。

2、体色: 金鳞赤尾是黄河鲤鱼的重要特征,影响到黄河鲤的观感,暗灰、体黑、或发白的体色都要适时清除。保持黄河鲤鱼亲鱼选留的纯正。

3、生长迅速: 生长快是黄河鲤选育的另一目标。在黄河鲤生长的各个阶段,选留同群个体中生长迅速,体质好,体型、体色良好的较大个体。繁殖出的后代必定生长方面有优势,能提高黄河鲤鱼苗养殖产量。

4、防止近亲交配、扩大选留群体,可以保证黄河鲤鱼的优良性状免以退化。

黄河鱼


中文名称黄河鱼

拉丁名称Chuanchia labiosa Herzenstein

英文名称Yellow-river short-jaw high-Asian-carp,Huanghe naked carp

异名大嘴鳇鱼、鳇精、小花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黄河鱼属

拉丁属名Chuanchia Herzenstein,1891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黄河上游和青藏高原。

形态特征
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略突出。口下位,横裂,下颌角质向上斜,形成截形钝缘。下唇完整,唇后沟连续,两侧深,中间浅。无须。眼稍大。体裸露,仅在肩带处具少数不规则的鳞片和腹,臀鳍间的臀鳞。侧线前部皮褶状,后部不明显。背鳍硬棘强,具深锯齿,起点位于体的前半部,在腹部之前;尾鳍呈尖叉状。体背侧灰褐色带黄,腹侧银白,体侧具少数暗斑块,各鳍浅灰色或黄灰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繁殖习性
适应于高原生活,在海拔3 000-4 300米的宽谷河段和湖泊中栖息。喜在河流干支流清冷水域缓六区的上层水体中生活。也能进入附属水体静水环境生活。个体中等大,体长一般多为150-250毫米。5月份产卵,卵黄色,粘性。主要摄食水中无脊椎动物和硅藻。

黄河鮈


[学名]: Gobio huanghensis,sp.nov.
[资源名称]: 黄河鮈
[外文名]:
[别名]: 船丁鱼、钉鮈
 
[形态特征]:
  背鳍3,7;胸鳍1,14~16;腹鳍1,7;臀鳍3,6。侧线鳞42~44,鳃耙5~6,鳃耙短小。下咽齿2行,3.5/5.3,主行齿末端呈钩状。体长为体高的4.3~5.7倍,为头长的3.8~4.1倍,为尾柄长的4.8~6.5倍,为尾柄高的10.2~11.4倍。头长为吻长的2.0~2.2倍,为眼径的5.5~6.8倍,为眼间距的3.4~4.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7~2.2倍。体较高,背部稍隆起,尾柄稍侧扁,腹缘平直。头尖,略呈圆锥形,头长大于体高。吻突出,吻长大于眼后头长。口下位,略呈马蹄形。唇较发达,其上具许多细小乳突。口角须一对,粗长,其末端达到或超过鳃盖骨后缘。眼小,侧上位。眼间宽平,眼径小于眼间距的1/2。鳞片较小,胸部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平直,侧中位。背鳍无硬刺,其起点距吻端较具尾鳍基为近。胸鳍较长大,其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末端超过肛门。尾鳍深叉形。肛门约位于腹鳍基部与臀鳍起点之中点。体背灰褐色,腹部灰白;体侧中轴有一条浅灰色纵纹,并具有5~7个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点;由眼前缘至吻端有一明显黑色条纹。背鳍、腹鳍均具黑色条纹,其他各鳍灰白色。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黄河中上游  
[气候带]:温带  [生命周期]: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黄河干支流中,常见于河湾浅水地带。以底栖动物、摇蚊幼虫等为主要食物,兼食钩虾及底栖藻类。一般在每年的5月中旬产卵。

黄河高原鳅


[学名]: Triplophysa pappenheimi (Fang)
[资源名称]: 黄河高原鳅
[别名]: 舌板头,黄河条鳅
 
[形态特征]:
  体侧棕褐,背部具较宽的暗褐色横斑,腹部银白色。背、尾鳍条具暗色条纹。头及体前躯较平扁,尾柄细圆,末端略扁。头大扁平。眼小侧上位。鼻孔稍近眼前。口大、下位、弧形。唇肉质,下唇具浅皱褶。须3对,吻须达眼前。下颌题状。体无鳞,侧线完全而直。背鳍末根不分支鳍条稍硬,上半部软。尾鳍凹陷。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青海省  [原产地区]:兰州以上黄河上游干支流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兰州以上黄河上游干支流及附属湖泊中。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河叉或湖泊入口缓流处,游泳迟缓,常潜伏于底层,以小型无脊椎动物或鱼类为主要食物,7、8月逆水上溯产卵繁殖,有一定经济价值。

黄河鲤孵化


鲤鱼的孵化有池塘孵化、淋水孵化等几种形式。北方多采用池塘孵化方式。

孵化池

通常孵化池也是鱼苗培育池,其既要符合鲤鱼孵化,又要兼备鱼苗培育池的条件。面积一般在1~5亩,水深能加至l米,池塘污泥较少。使用前7-10天要彻底清塘消毒,清除一切野杂鱼和杂草。

鱼巢移入孵化池之前,要用十五万分之一浓度孔雀石绿溶液浸泡5-10分,边浸泡边翻动,使鱼巢浸泡完全。防止鱼卵水霉病的发生。

鱼巢放入孵化池之后,一般经3~5天即可孵出鱼苗来,这期间要多观察,及时清除青蛙,捞出蛙卵等敌害。每天清洗一次鱼巢,轻击水面,使鱼巢所附细物震落水中,保证鱼巢卵呼吸畅通,提高孵化率。

黄河口大闸蟹湿地生态养殖



黄河口河蟹,品种纯,生长快,个体大,肉鲜味美,肉质细腻而有弹性,成蟹个体平均体重100克~20xx来,通过河蟹生态养殖,取得了好的效益,20xx黄河口河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及产品认证,总结出了一套湿地生态养殖技术。
一、湿地养殖区选择
湿地养殖区要远离村庄、工矿区,自然环境优良,无污染,蓄水方便,水草资源、小虾及螺、蚬等底栖生物丰富,底质淤泥层少(10厘米),无凶猛鱼类等敌害生物,路渠等设施配套。
二、放苗
首先加强黄河口河蟹原种的选育工作,保持黄河口河蟹的优良性状,培育抗病、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坚持选用野生亲蟹繁育,操作中实行自然筛选、去杂留纯、去劣留良,保证严格筛选。然后选择规格整齐,大小100只/千克~20xx9月~10月用灯光诱捕法或在各个水渠内插网捕捉大闸蟹,捕捉的成蟹应经2小时以上的网箱暂养,经吐泥滤脏后,分袋包装,保温运输至市场销售。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98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建鲤人工催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