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状拟平牙鰕虎鱼

中文名称矛状拟平牙鰕虎鱼

拉丁名称Pseudapocryptes lanceolatus (Bloch et Schneider)

异名Pseudapocryptes elongatus (Cuvier, 1816)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拟平牙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Pseudapocrypt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印澳群岛至南太平洋塔希提群岛,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甚延长,前部近圆筒状,后部侧扁,被细小圆鳞,纵列鳞约200,头部近圆筒形,全部或几全部被鳞,眼小,口裂近水平状,两颌约相等。颌齿1行,尖细,下颌齿几呈平伏状,缝合部后端每侧1犬齿。舌端圆形,鳃孔亟宽,峡部宽,第1背鳍5鳍棘,第2背鳍1鳍棘27-30鳍条,臀鳍1鳍棘25-29鳍条,尾鳍尖长。2背鳍相连,第1背鳍鳍膜微连于第2背鳍,头长为眼径的6.0-7.0倍。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推荐

矛尾鰕虎鱼


中文名称 矛尾鰕虎鱼
拉丁名称 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 Richardson
英文名称 marked lancettail,finespot goby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 Gobiidae
中文属名 矛尾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 Chaeturichthys Richardson,1844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Ⅷ~21~22;臀鳍条Ⅰ~19。纵列鳞47~49。鳃耙16~I7。脊椎骨38。
体长为体高的6.6~8.0倍,为头长的3.6~3.9倍,为尾柄长的10.7~11.0倍,为尾柄高的14.2~15.4倍。头长为吻长的2.9~3.0倍,为眼径的6.0~6.7倍,为眼间距的3.6~4.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3~1.4倍。

体延长,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渐细。头大,长而稍扁,前部略平扇。吻中长,圆钝。眼小,上侧位。口宽大,斜裂。下颌骨稍突出,上颌骨后延伸达眼中部下方。上下颌具牙2行,纤细尖。鼻孔每侧2个,有一短管。下颌腹面具短小触须3对。鳃孔大,延向前方。体被圆鳞,前部鳞较小,后部大。腹膜淡黑色。鳔小。肠长小于体长。

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短,第二背鳍基底延长,几达尾鳍基。臀鳍基底长,始于第二背鳍基之后。胸鳍宽大。左右腹鳍愈合成吸盘状。尾鳍尖长。

体黄褐色。头、背部具不规则暗色斑纹。第一背鳍有一大黑斑,第二背鳍有3~4行暗褐色斑点,尾鳍有4~5行横纹。臀鳍后半部灰色,胸鳍具暗色斑纹。腹鳍淡色。


生活习性 生活于河口及进海口

红狼牙鰕虎鱼


中文名称红狼牙鰕虎鱼


拉丁名称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 (Hamilton,1822)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鳗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Taenioididae

中文属名狼牙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Odontamblyop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

形态特征
两颌外行牙尖锐弯曲,排列稀疏,闭口时外露;内行牙细小,1-2行。眼极小,埋于皮下,体裸露无鳞。背鳍、尾鳍与臀鳍相连。

生活习性
为暖水性鳗形假虎鱼。体长一般90-250毫米。栖息于浅海及河口附近,常在泥沙中钻穴营居。性凶猛,食小鱼或小虾等。

细点叉牙鰕虎鱼


[学名]: Apocryptodon malcoolmi
[资源名称]: 细点叉牙鰕虎鱼
[外文名]: Malcolm's goby
[别名]: 斑叉牙鰕虎鱼
 
[形态特征]:
 
体甚延长,前部近圆筒状,后部侧扁。被圆鳞,鳞易脱落。纵列鳞约40~60。头部中大,前部稍平扁,后部近圆筒状,被小鳞。口大,前位,口裂近水平状,颌齿1行,上颌齿呈犬齿状,下颌齿平伏,下颌缝合部后方具1对犬齿。舌端圆形。鳃孔狭,峡部宽。第一背鳍具6棘,第二背鳍具1棘、22~23鳍条,臀鳍具1棘、21~22鳍条,尾鳍尖长。 本种主要特征:颏部无鳞,喉部具鳞。口宽稍大于口长,下颌每侧具牙10~15枚。第一背鳍常无黑斑。体和头部具许多明显小黑点。胸鳍下半部黑色,下缘白色。颊部、鳃盖部和胸鳍基部均被鳞。第一背鳍第四鳍棘最长,稍长于体高,伸达第二背鳍第三和第四鳍条基部。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福建  
[气候带]: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产于南海。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近岸性。

马都拉叉牙鰕虎鱼


中文名称马都拉叉牙鰕虎鱼

拉丁名称Apocryptodon madurensi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叉牙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Apocrypt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印澳群岛,我国产于沿海。

形态特征
体甚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被圆鳞,鳞易脱落。纵列镤40-60。头部中大,前部稍平扁,后部近圆筒形,被小鳞,口大,前位,口裂近水平,颌齿1行,上颌齿呈犬齿状,下颌齿平伏,齿端截形或叉形,下颌缝合部后方具1对犬齿,舌端圆形,鳃孔狭,峡部宽,第1背鳍6鳍棘,第2背鳍1鳍棘22-25鳍条,臀鳍1鳍棘22-23鳍条,尾鳍尖长。颏部、喉部、鳃盖部均具鳞,口宽小于口长,第1背鳍前部具1黑斑。

生活习性
海水/咸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15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刁海龙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