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细鲫

中文名称拟细鲫

拉丁名称Nicholsicypris normalis (Nichols et Pope)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拟细鲫属

拉丁属名Nicholsicypris Chu,193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海南岛、珠江水系广东和广西南部的一些支流中。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7;胸鳍Ⅰ-12-13;腹鳍Ⅰ-7。侧线鳞36[(6-7)/(3-V)]37;背鳍前鳞15,围尾柄鳞14。第一鳃弓外侧鳃耙7-8。下咽齿2行,34或35(其中1尾之一侧3排,135)。脊椎骨4+30-32。

体长为体高的3.4-4.4(平均4.0)倍,为头长的3.8-4.1(4.0)倍,为尾柄长的4.4-4.8(4.6)倍,为尾柄高的7.1-8.4(7.7)倍。头长为吻长的3.2-3.8(3.5)倍,为眼径的3.5-4.4(3.9)倍,为眼间距的2.1-2.5(2.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6-1.9(1.7)倍。

体长而侧扁,体高约等于头长。前腹圆,从腹鳍基部向后至肛门具明显的腹稜。吻稍尖。头呈圆锥形。口端位,口裂稍倾斜。上下颌约等长,下颌前端无突起与上颌相衔。无口须。眼侧上位,中等大小。眼后头长大于吻长,眼间宽而平。体被中等大小圆鳞,侧线完全,在腹鳍之前稍下弯,入尾柄后回升到体例中部。

背鳍短,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离吻端较离尾鳍基部为远。胸鳍圆钝,末端不达腹鳍起点。腹鳍末端不达肛门。肛门紧挨臀鳍起点。尾鳍叉形,末端稍钝,上下叶约等长。

下咽骨弧形,较窄,咽齿锥形,末端略带钩状。鳃耙稀疏、短小。肠管长度不及体长。鳔2室,后室长约为前室的两倍,腹膜灰白,带有小黑点。

福尔马林浸泡后,体背黑褐色,腹面灰白,侧线上部的鳞片基部各具有一个小黑斑。各鳍均无明显斑纹。

生活习性
淡水生。

相关阅读

细拟隆头鱼


[学名]: Pseudolabrus gracilis
[资源名称]: 细拟隆头鱼
[外文名]: Slim wrasse、Slender wrasse
[别名]: Suezichthys gracilis (Steindachner et Doderlein, 1887)
 
[形态特征]:
 
背鳍IX-11;臀鳍III-10;胸鳍12;腹鳍I-5;尾鳍14。侧綫鳞22。 体较长,侧扁,体长为体高5倍,为头长3.7倍;体背腹缘弓状弯曲均不大;尾柄侧扁,尾柄长大于其高。头较小,头长为吻长3.5倍,为眼径3.1倍。吻较尖,前端微呈圆锥形。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稍凸起,眼间隔宽小于眼径。鼻孔2,前鼻孔具瓣膜,后鼻孔呈卵圆形,位于眼前上缘。口较小,稍倾斜,上颌骨稍能向前伸出。上下颌约等长。前颌骨短,为眶前骨所遮蔽,其后端达鼻孔的前下方。 两颌牙一行细小,圆锥形;上颌前端有较大犬牙一对,下颌前端有犬牙二对。唇厚,内侧有绒褶,最内纵褶的边缘呈锯齿状。前鳃盖边缘无锯齿。左右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横过峡部形成一皮褶。鳃耙短而尖,5+9。 体被薄圆鳞。头部在颊部与鳃盖部被鳞;背鳍前具鳞7~8。侧綫完全,位靠背方背缘平行,至背鳍最后鳍条下,折向尾柄中央,达尾鳍基底。 背鳍一个,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中间无缺刻,起点在胸鳍基底前上方,背鳍鳍棘细尖,短于背鳍鳍条,背鳍鳍条长,末端略呈丝状,鳍条部后缘稍尖。臀鳍起点于背鳍鳍条部起点下方,具3鳍棘,以第二鳍棘为最长。胸鳍短,后缘圆形。腹鳍位于胸鳍基下方,第一鳍条作丝状延长,末端可达肛门。尾鳍圆形。 体呈淡褐色,背部色较暗,自吻部经过眼径沿体侧中央上方有一暗色纵带,此纵带在体前部较明显,带的边缘色较重,过胸鳍后渐消失不明显。背鳍中央有一淡色纵条,其它各鳍灰色,无斑点及条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福建  [原产地区]:中国南海及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南海及东海,朝鲜,日本。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出现在水浅且有遮蔽的沙地中以及珊瑚与岩石周围。吃食片脚类动物,小型甲壳动物与多毛类动物。

林氏细鲫


中文名称林氏细鲫

拉丁名称Aphyocypris lini (Weitzman et chan)

英文名称Venus fish

异名金丝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细鲫属

拉丁属名Aphyocypris Gunther,1868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首次记录于香港。分布限于广东省的局部地区。

形态特征
体小,细长,略侧扁,胸部圆,腹鳍基至肛门有腹棱。头小。吻钝。口小,端位。无须。眼大,位头侧正中。鳞大,无侧线,纵列鳞30-32。背鳍短小,无硬刺,位稍后;胸、腹鳍短;尾鳍浅分叉,末端圆。体黄褐色,背部带蓝色,腹部白色,体中轴有红黄色狭纹,此纹之上方具蓝黑条纹,下方为蓝绿带闪光的纹,尾基有一周缘金黄的蓝色大斑。各鳍灰白色。

生活习性
本种为亚热带地区生活的小型鱼类。栖息在我国南方地区河沟和小河道中,要求在水质澄清,水生植物生长繁盛的浅水中生活。

淡水生。

细磷拟松鲷


中文名称细磷拟松鲷

拉丁名称Datnioides microlepis

英文名称Siamese tiger fish

异名泰国虎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松鲷科

拉丁科名Lobotidae

中文属名淡水松鲷属

拉丁属名Datnioid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原产于泰国、苏门答腊和柬埔寨等地。

形态特征
该鱼虽名为泰国虎,但性情却温和胆

怯,容易受到光线的改变刺激而改变体色。体金黄色,被以粗拙的黑色横纹,正是一副老虎的装扮,在水族缸中别有一种威武的形象,常与金龙鱼配合饲养,构成龙虎凤聚会的场面。

生活习性
泰国虎成鱼大约可长到4060厘米长,体形大,适宜大型缸和大水量饲养。该鱼为肉食性,捕食小鱼虾,却能与大型鱼和平共处,通常冰鲜鱼、贝肉类都可以作为饲料。适合其生存的水条件为:水温22-26℃,pH7.07-7.5,硬度适中,需要添加少量盐分(该鱼有河口习性)。


中文名称鲫

拉丁名称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Linnaeus)

英文名称goldfish

异名喜头(湖北)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鲫属

拉丁属名Carassius Jarocki,1822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全国各地(除黑龙江水系外)。

形态特征
背鳍条4,16-18;臀鳍条3,5;侧线鳞28-30;下咽齿1行,4-4;鳃耙外侧42-47,内侧47-55;脊椎骨29-30。体长为体高的2.3-3.2倍,为头长的3.3-3.7倍,为尾柄长的5.1-7.0倍,为尾柄高的6.1-7.2倍。头长为吻长的2.8-4.0倍,为眼径的3.2-4.6倍,为眼间距的2.2-2.5倍。雌雄鱼的比例性状没有什么差别,但幼鱼和成鱼却有明显的变异;幼鱼的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占体长的百分数比成鱼为大,而体高占体长百分数又比成鱼小,也就是说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相对的减小,体高随着体长增加而相应的增高。鲫鱼体侧扁,厚而高,腹部圆。头小,眼大,口端位,无须。背鳍和臀鳍最后1根硬刺后缘具锯齿。鳔2室。体色背部灰黑,腹部灰白,各鳍灰色。

生活习性
鲫鱼是一种广适性鱼类。不论在深水或浅水,清水或浊水,流水或静水中都有,但比较喜欢栖息在水草丛生的浅水河湾湖汉中。生命力较强,对各种环境有广泛的适应性,在不良环境如低氧,碱性较大的水中也能生长繁殖。

鲫鱼是周年都摄食的,不因为冬季水温降低或生殖季节生理变化而停止援食。但在周年检查中还是可以看出,以3月份摄自强度最大,肠管充塞指数最高。鲫鱼属杂食性鱼类,其肠管长为体长的2.65-3.14倍。它们的食物中属动物性的有:桡足类、枝角类、轮虫、苔藓虫、扁螺、椎实螺、淡水壳菜、摇蚊幼虫、水蚯蚓、虾。属植物性的有:湖底腐植碎片、硅藻、纺锤藻、水绵、大茨藻、小茨藻、轮叶黑藻、苦草、菰、菱、高等植物种子。在肠管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还是腐植碎斤。从周年的食物分析中,看不出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但生长到不同体长阶段,食性有较明显的不同,体长1-5厘米的鱼,食物中以藻类为主,其次是浮游动物,体长5-10厘米的鱼,食物种类增加,除浮游生物外,还有高等植物的幼芽嫩叶,长到10-15厘米时,高等植物的数量显著增多,而体长15厘米以上的鱼则以底栖动物占优势。

淡水生。

繁殖习性
体长9厘米以上的1龄鱼便开始性成熟,但也有极个别小于9厘米的鱼发育成熟,在梁子湖得到1尾体长6.4厘米,质量8.6克的雌鱼,卵巢发育为Ⅳ期,怀卵850粒,这是所获材料中达性成熟的最小个体。生殖群体以2,3龄鱼为主要成份。雌雄鱼的性比,幼鱼和成鱼是不同的。在梁子湖统计了1 025尾体长3-7厘米的幼鱼,雌雄比例为1∶1。而成鱼中则雌鱼比雄鱼的数量要大得多,其比例为4∶11在洪湖统计的比例还大一些,两者之比达5∶1。

鲫鱼的绝对怀卵量是随着年龄和体长的增长而增大,1龄鱼为4千-5千粒,2龄鱼为1万-2.8万粒,3龄鱼为1.1万-5.9万粒,4龄鱼为6.9万-7.8万粒,5龄鱼为9.3万-11.6万粒;同一年龄组内身体越长的鱼,绝对怀卵量越大,如2龄鱼中,体长12厘米的鱼为1.2万粒,体长14.8厘米的鱼为2.6万粒,体长16厘米的鱼则为2.8万粒。由此可见,鲫鱼的生长好坏,决定其绝对怀卵量的大小。生殖季节是4月下旬到7月上旬,当水温达17℃时,产卵场上就可捞到受精卵粒,5月份水温20-26℃时是产卵最盛期。鲫鱼产粘性卵,产卵场广布于湖泊沿岸水草丛生的浅水区域,水深在5米左右。鲫鱼能在静水环境中产卵,但在自然条件下,还是喜欢流水刺激,因此每当大雨后,它们就聚集在流水处进行产卵活动。

成熟个体卵巢的周年变化中,以Ⅳ期持续时间最长,从头一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4月,一直维持在Ⅳ期初期阶段。随着水温逐渐升高,4月至6月卵巢由Ⅳ期初逐渐转化至中期和后期,此时成熟系数最高,可达12.8-18.0;Ⅴ期阶段非常短,只有在产卵场上才能获得此发育期的卵巢鲫鱼是分批产卵的。从生殖季节中亲鱼解剖可以看出,从5月到8月中旬都有Ⅵ一Ⅳ期的卵巢出现,此期卵巢的特征是具有许多黄色退化卵,卵巢膜较松弛,但其中仍有大量发育正常的第4时相的卵细胞,成熟系数为8-10.5,当年还要继续成熟产卵。

生殖群体的年龄组成,以3,4龄为主要成份。胚胎及胚后发育,卵粘性,淡黄色,稍透明,吸水后卵径1.4-1.5毫米,卵黄径1.1-1.2毫米,在水温17-19℃左右,受精卵经4昼夜而孵化,仔鱼体长4.9毫米左右,头部及卵黄囊前部为谈黄色,并散布有黑色素,此期鱼苗头部向上垂直挂在植物上,一般处于静止状态。孵化后8昼夜体长6.8毫米,鳔2室,下咽齿形成,卵黄囊消失,喜欢游动,开始摄食。孵化后1个月,体长16毫米,形态上具有成鱼的一切特性。

营养价值 鲫鱼又名鲫瓜子、鲋鱼。鲫鱼含丰富蛋白质,并含磷、铁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B、烟酸、维生素B等成分,而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少。鱼肉中含很多水溶性蛋白质和蛋白酶,鱼油中含有大量维生素A等,这些物质均可影响心血管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

食疗与保健 具有益气健脾、利尿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理疝气的作用,可用于脾胃气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乳少、消渴饮水、小肠疝气等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和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病症有较好的调补和治疗作用。可补气血,暖胃。

采制全年均可捕捉,以春季为多。捕捉后鲜用,或风干备用。

性能
味甘,性平。健脾利湿,滋养通乳。

《唐本草》: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作鲙,主久赤白痢。

《滇南本草》:和五脏,通血脉,消食积。

《兽医本草》:治家畜脾虚食少,翻胃吐草,母畜缺乳,体虚瘦弱,闹羊花中毒等。

用量猪羊250~500克,牛马500~1000克。

附方
1. 治牛眼上翳方:①鲜鲫鱼胆1个,加米醋少许,浸1昼夜,点入眼内,每日3次(临安《兽医新针草药经验选编》)。②鲫鱼胆1个,取出胆汁,点入眼内,每日3次,1天见效,5日可愈(《山东科技报》李鹏经验)。

2. 治牛马翻胃吐草方:①鲜鲫鱼1条(约150克重,捣极细烂)。灶心土1块(打碎),老姜1粒(捣烂)。煎汤去渣喂服(安徽《牲畜病中药验方汇编》)。②鲜鲫鱼500克(捣烂去刺),生姜、大枣各60克,木炭末120克,煎水喂服(江苏《中兽医验方汇编》)。

3. 治母畜缺乳方:①鲫鱼1000克(捣烂),煮汤喂服(江西省进贤县等《猪病防治手册》、江苏《中兽医验方汇编》)。②大鲫鱼1500克(捣烂),黄豆1000克(磨浆),煮熟喂服(《安徽省中兽医经验集》)。③活鲫鱼1500克(捣烂),冬瓜皮120克(切碎),水酒煎服(江西《中兽医验方汇编》)。④鲜鲫鱼1000克,木通30克。煎汤喂服(武义《民间兽医献方汇编》)。

4. 治公畜阳萎方:鲫鱼1500克(捣烂),淫羊藿、金锁阳、肉苁蓉、熟地、肉桂各30克。虚火重者加盐知母、盐黄柏。煎水喂服,韭菜为引(湖南《兽医手册》)。

5. 治牛胆胀病方:鲜鲫鱼胆2个,地稔、银花藤、狗肝菜、土细辛、降真香、黑面神各30~60克。煎水喂服(佛山《中兽医经验汇编》)。

6. 治牛闹羊花中毒方:鲜鲫鱼1000克(切碎捣烂),温水调服;两小时再灌鸡蛋10个(去壳),有著效(《江西省中兽医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

7. 治猫瘦法:鲫鱼、砂仁。以醋烹煮与食,开胃益肉(《活兽慈舟校注》)。

疗效

病例
治猪产后无乳疗效。浙江省临安县黄畈公社兽医站介绍:泉口大队任金贤家有母猪1头,患产后无乳症。经用鲫鱼1000克,煮烂去刺,拌入饲料内喂服,连服2剂,乳秘如注,疗效满意(临安《兽医新针草药经验选编》1971年10月,第60页)。

文献记载
①《三农纪》卷八中就有治牛食草不快方:鲫鱼、生姜、砂仁、食盐。浓煎汁啖的记载(《猪经大全》亦引此方,《兽医国药及处方》用此方为治畜肚泻不止)。

②《活兽慈舟》中则有治牛不饮水草法:鲫鱼、砂仁、丁香、生姜。用酒醋煎煮,候肉熬烂,搅匀灌服的记载(此方和《三农纪》卷八方仅差丁香一药)。

③《养耕集》中也有治牛病日久不吃草方:新鲜鲫鱼2尾,捣烂化水服之,立效的记载。

④同书还有治牛瘦弱方:鲫鱼炕燥研末,每日拌食,屡试屡验的记载。

⑤同书治牛肚胀方,也曾用到干鲫鱼的记载,可供参考。

细鳞盔鱼


中文名称细鳞盔鱼


拉丁名称hologymnosus semidiscus (Lacepede)

异名Hologymnosus annulatus (Lacepde, 1801)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隆头鱼科

拉丁科名Labridae

中文属名细鳞盔鱼属

拉丁属名hologymnos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洋非洲沿海至太平洋中部,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吻钝圆,口较小,前位,唇较厚,具唇褶,颌齿1行,前方具4枚犬齿,下咽齿锥形,后行中间1枚不比其他大,前鳃盖骨边缘光滑,体被小圆鳞,侧线鳞90枚以上,头部无鳞,背鳍Ⅸ-12-13,臀鳍Ⅲ-12,尾鳍截形,上下叶稍延长。侧线鳞106-120,体侧具10余条褐色横带。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22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阳宗海云南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