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

品种名称大口黑鲈(加洲鲈)

品种登记号GS03003-1996

审定年份1996

亲本来源1983年从美国引进

选育单位广东省水产良种二场

品种简要说明 外形似鲸鱼,肉质细嫩,病害少。为强肉食性鱼类,性凶猛,生长较快。适宜水温12-30℃。已在江苏、辽宁、江西、湖南、广东、上海等地推广养殖。遗传性状稳定。加州鲸鱼可以单养也可以与四大家鱼混养。水源充足,水质好,活性饲料有保证的可以进行单养。加州鲸鱼适合混养于四大家鱼亲鱼塘或放养大规格鱼种的成鱼塘,混养的池塘必须面积较大,水质清新。加州鲈属温水性鱼类,全国各地均可养殖。

相关阅读

大口鲇(南方大口鲶)


中文名称 大口鲇(南方大口鲶)
拉丁名称 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
英文名称 manchurian six-barbel-catfish,northern sheatfish,S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鲇形目
拉丁目名 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 鲇科
拉丁科名 Siluridae
中文属名 鲇属
拉丁属名 Silurus Linnaeus,1758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口宽阔,上位。上颌末端在眼后缘的垂直下方,下颌突出,上下颌及犁骨上有许多绒毛状细齿。须2对,其中上颌须长,达到胸鳍基后。幼鱼具须3对(体长达到15cm左右时1对颏须消失)。眼小,上面覆盖透明薄膜。背鳍短小,位于腹鳍之上前方。胸鳍有一硬刺,其前缘锯齿细弱,大个体仅残存齿痕。腹鳍小,其末端末部超过臀鳍起点,臀鳍很长,其后端与尾鳍相连。尾鳍短小,边缘略内凹。
生活习性 在大江河中,大口鲶喜栖息于敞水水体,营底栖生活,等吃自来食。三月初沿河上溯作产卵洄游,九月份陆续退到河道深处或洞穴中越冬。在池塘里,多在池底活动,只有到了深秋时节的晴朗天气,才集群到水面上来晒太阳。大口鲶性较温顺,不善跳跃,喜集群成团,较易捕捞,第一网的起捕率常达90%左右。

采制全年均可捕捉,尤以春季为多。

性能
味甘,性温,其卵有毒。滋阴开胃,催乳利尿。

《元亨疗马集》中《引药必用》:生鲇鱼:通肠。同书《和药必用》:鱼沫汤:打结。

《兽医本草》:治家畜僵猪不大,大便秘结,仔猪白痢,母畜缺乳,尿少水肿。

用量猪羊250~500克,牛马500~1000克。

附方
1. 治马骡大便秘结方:用鲇鱼500~1000克(捣烂煮汤),豆油500毫升。混合喂服(《辽宁省中兽医经验集》)。

2. 治僵猪不大,消化不良方:用娘鱼(鲶鱼)2~3条(捣烂),食盐少许。煮熟掺入饲料内喂服(《温岭县民间兽医验方集》)。

3. 治仔猪热痢,肠热便秘方:用娘鱼(鲶鱼)1~2条(切细),明矾少许。煮熟掺入饲料内喂母猪(温岭县赤脚兽医周五头经验)。

4. 治母猪乳汁不多,乳房红肿方:用娘鱼1~2条(剖开洗净),内放地龙60克,煎汤喂服有良效《兽医常用动物药》)。

5. 治尿少水肿不退方:鲶鱼1条(剖腹去肠),内放香菜150克,煎汤内服,香油为引(《中国药用鱼类》)。

文献记载
本品在《元亨疗马集》中有治马中结方:鲇鱼一尾,用水一升,于铫内煮沸去鱼,取半生半熟汤,和油灌之的记载。同书治马大便不通,腹胀起卧症中的续随散中也曾用到鱼沫汤一盏的记载,可供参考。

沙鲈


[学名]: Psammpperca waigiensis
[资源名称]: 沙鲈
[外文名]: Sand bass、sand perch、rddf barramundi、dwarf palmer、glasseyed perch、waigeu sea perch
 
[形态特征]:
 
背鳍Ⅶ,I-13;臀鳍Ⅲ-8;胸鳍15;腹鳍I-5;尾鳍17。侧綫鳞46~49。 体长117~312毫米。体较延长,侧扁。背腹缘皆钝圆。体长为体高2.7~3.6倍,为头长2.6~2.8倍。 头部稍呈圆锥形。背部圆凸,由吻端至眼间隔微凹下。头长等于或短于体高,头长为吻长3.5~3.7倍,为眼径5~5.6倍。吻钝圆。眼中等大,侧上位,靠近前端。眼间隔宽,圆凸,其宽大干眼径。鼻孔2,分离,其距离约与瞳孔等大。前鼻孔小,具瓣膜,位于唇上缘,后鼻孔巨大,位于眶前缘。口中等大,稍倾斜,上下颌等长。上颌骨后端扩大达瞳前下方。眶前骨狭,下缘平滑。上下颌、犁骨、锄骨齿细小绒毛状、舌上具绒毛齿呈椭圆形。前鳃骨后边具锯齿,隅角有一强棘,下边平滑无棘。鳃盖骨有一扁平棘,多埋于皮下不明显。鳃耙强大,杆状,最大鳃耙长于最长鳃丝。、鳃耙2~3+6~7。 鳞大而薄,栉状齿细弱。背鳍与臀鳍基底有一鳞鞘。颊部与鳃盖上被小鳞。侧綫完全,沿体侧中央,在胸鳍上微呈一弧状弯曲。 背鳍2,稍分离,中间有深缺刻。第一背鳍鲢鳍棘强大,其起点距吻端与第二背鳍基底末约相等,以第三鳍棘为最长。第二背鳍边缘圆形,最长鳍条约等于最长鳍棘。臀鳍起点于第二背鲔第三鳍条下方。第二鳍棘粗壮。胸鳍中等大,边缘圆形。腹鳍位于胸鳍基底下。尾鳍圆形。 全体银灰色,第二背鳍及尾鳍边缘灰褐色。胸鳍及腹赂色较浅。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锡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中国,日本,昆土兰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 時常在雜草叢生的區域中, 白天通常在洞與裂隙。 進入河口。

紫鲈


中文名称紫鲈

拉丁名称Aulacocephalus temmincki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黄鳝属

拉丁属名Aulacocepha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北至日本、朝鲜。我国产于东海。

形态特征
体稍长,甚侧扁,被细小栉鳞,头中大,颊部被细小栉鳞。口大,口裂斜,下颌稍突出。两颌、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齿。舌上无齿。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齿。鳃盖骨具3棘。背鳍鳍刺部与鳍条仅基部稍连,具深缺刻,8鳍棘12-16鳍条,臀鳍2-3鳍棘12-14鳍条。尾鳍圆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姥鲈


中文名称姥鲈

拉丁名称Enoplosus armatus (White, 1790)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姥鲈科

拉丁科名Enoplosidae

中文属名姥鲈属

拉丁属名Enopls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海域中,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甚侧扁而高,头短小,眼较大,口小,口裂斜,下颌甚突出,具辅上颌骨。眶前骨下缘具2尖棘。具假鳃,鳃盖条7,侧线完全,前端在胸鳍上方呈弧形弯曲,体被圆鳞,奇鳍基部被鳞,背鳍、臀鳍和腹鳍均甚延长,尾鳍小,后缘凹形,腹鳍胸位,1鳍棘5鳍条,长于胸鳍。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驼背鲈


中文名称驼背鲈

拉丁名称Cromileptes altiveli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异名老鼠斑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驼背鲈属

拉丁属名Cromilept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至日本、澳大利亚,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和头均侧扁,头背明显下凹,体长为体高的2.6-3.0倍。体被圆鳞。后鼻孔呈纵裂状,颌齿呈绒毛状,无犬齿。腭齿不明显。背鳍连续,无缺刻,Ⅹ-17-19,臀鳍Ⅲ-10。尾鳍圆形,侧线鳞53-56。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经济价值
食用鱼类。

宝石鲈


中文名称 宝石鲈
拉丁名称 Scortum barcoo
英文名称 jade perch
地方名称 宝石鱼、宝石斑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鯻科
拉丁科名 Terapontidae
中文属名 革鯻属
拉丁属名 Scortum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宝石鲈体呈纺锤形,体厚而扁圆,头小,口端位,头后背拱起,腹部大而浑圆,鱼体的两侧或一侧有1--2个甚至多个黑色晶莹的椭圆形斑块及零星分布的小斑块,形似镶嵌在鱼体上的美丽宝石。宝石鲈体披栉鳞,尾鳍短而宽,微凹。
生活习性 为中下层鱼类,栖息于江河和湖泊中,生性好动,游泳迅速。以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为主要食物,也食有机碎屑等。生长速度快。性成熟年龄为4龄,繁殖季节在5~6月。浮性卵,无色透明,卵径0.8~0.92mm.在水温25~29℃下经18~20小时孵化出膜.

梭鲈


[学名]: Lucioperca lucioperca(Linnaeus)
[资源名称]: 梭鲈
[外文名]:
[别名]: 牙鱼
 
[形态特征]:
  体长形,稍侧扁。头小。吻尖。眼较大,侧上位。眼间较宽坦。口前位,稍斜。上颌骨后缘伸过眼前缘。上下颌、犁骨与腭骨有牙,上下颌和腭骨且有大犬牙。鳃孔大,侧位。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鳃耙呈块状,顶端有小刺。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原分布于亚速海、咸海、黑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原分布于亚速海、咸海、黑海、里海及波罗地海的河流、湖泊中,现以遍布整个欧洲、中亚和部分西亚地区。额尔齐斯河水系的梭鲈由前苏联渔业工作者移植的。  
[水域环境]:淡水,半咸水  
[生活习性]:
为淡水及半咸水凶猛性鱼类。主要以小鱼为食。

河鲈


[学名]: 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
[资源名称]: 河鲈
[别名]: 五道黑
 
[形态特征]:
  体侧扁,长椭圆形。尾柄较细。头小。吻钝。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隔宽平。鼻孔两个,距很近。口前位,略斜,两颌约等长。上颌骨后端达眼的下方。上、下颌及犁骨有绒毛状细牙,无犬牙。鳃孔大,鳃盖膜分离,不与峡部相连。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鳃盖骨后缘有1棘。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气候带]:寒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美国到西伯利亚科累马河等处。在我国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流域。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为淡水肉食性鱼类。主要以水生昆虫及小鱼等为食。肉味鲜美,为北疆食用经济鱼类之一。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29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三叶唇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