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鲈

中文名称紫鲈

拉丁名称Aulacocephalus temmincki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黄鳝属

拉丁属名Aulacocepha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北至日本、朝鲜。我国产于东海。

形态特征
体稍长,甚侧扁,被细小栉鳞,头中大,颊部被细小栉鳞。口大,口裂斜,下颌稍突出。两颌、犁骨和腭骨均具绒毛状齿。舌上无齿。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齿。鳃盖骨具3棘。背鳍鳍刺部与鳍条仅基部稍连,具深缺刻,8鳍棘12-16鳍条,臀鳍2-3鳍棘12-14鳍条。尾鳍圆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相关知识

紫贻贝


[学名]: Mytilus edulis
[资源名称]: 紫贻贝
 
[形态特征]:
  贻贝左右对称,体前端为壳顶。前闭壳肌小,后闭壳肌大。有棒状足,不发达,由足丝腺分泌足丝,以附着于固体物上。呼吸器官是2对鳃瓣,由外套膜内壁延伸而成。由 2对唇瓣及口、食道、胃、胃盲囊、肠、直肠等组成消化系统,性腺分布在内脏团块、腹嵴及左右两片外套膜上,左右各个生殖孔,开口于生殖乳突上。贝壳薄,呈楔型。外表紫黑色,有光泽,生长纹细而明显。前端尖细,后端宽,背缘直或略弯。壳内面灰白色,铰合部较长,铰合齿不发达,外套痕与闭壳肌痕甚清晰。壳长与壳高之比为1.6~1.9。
 
[原产国家]:中国、爱尔兰、韩国、日本等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黄海、渤海、东海等  
[气候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广布于世界北半球,如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  
[水域环境]:  
[生活习性]:
1、紫贻贝分布于低潮线以下1~3米处,生长适宜水温为8~23℃,适宜盐度为(17.6~24.2)10-3,主要生长在有海浪冲击的岩礁上。生长快,生殖力强。 2、其幼贝和成贝,均依靠坚韧的足丝附着在各种物种上生活,在群体数量很大的情况下,往往会相互附着,重叠起来,成为厚厚的一层,每平方米可达数千个乃至数万个。 3、为滤食性生物,以有机碎屑和硅藻为主,其他尚有双鞭毛藻、硅鞭虫、甲壳类、纤毛虫类、动物卵、双壳类早期面盘幼虫和藻类丝状体等。

紫鱼


中文名称紫鱼

拉丁名称Pristipomoides typu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笛鲷科

拉丁科名Lutjanidae

中文属名紫鱼属

拉丁属名Pristipomoid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细长而侧扁,被中大或小形栉鳞,头背部大多无鳞,眼间隔宽而平坦,颌齿外行锥状,内行绒毛状,前部常具犬齿,犁骨具V形或三角形齿丛。腭骨具齿,舌上无齿。背鳍Ⅹ-11,臀鳍Ⅲ-8,二鳍裸露无鳞,最后1鳍条延长,尾鳍深叉形,体呈紫红色。侧线鳞47-52,鳃耙6-8+10-12,头背具黄色虫纹状纵纹和斑点。

生活习性
分散或集小群。海(洋)生。

双线紫蛤


中文名称 双线紫蛤
拉丁名称 Hiatula diphos
生物代码 580020080110040006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真瓣鳃目
拉丁目名 Eulamellibranchia
中文科名 紫云蛤科
拉丁科名 Psammobiidae
中文属名 紫蛤属
拉丁属名 Sanguinolaria
分布类型 海水
形态特征 贝过略呈长椭圆形,两壳相等,两侧不等,壳高37.1mm,壳长80.5mm,壳宽18.0mm。两壳全抱前后端微开口,壳表被有黄褐色边缘圆,后端呈截形,腹缘中部向前微凹入。壳表被有黄褐色或咖啡色外皮,常脱落露出白色或紫灰色贝壳,同心生长线细密,自壳顶至后腹面有2条不明显的浅色放射带,外韧带短而突出,壳内面呈紫色。两壳各具主齿2枚。

紫鳂


中文名称紫鳂

拉丁名称Adioryx violaceus (Bleeker)

英文名称Violet squirrel 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须鳂目

拉丁目名Polymixiiformes

中文亚目名金眼鲷亚目

拉丁亚目名Berycoidei

中文科名发光金眼鲷科

拉丁科名Anomalopidae

中文属名棘鳂属

拉丁属名Adior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和中部暖水水域。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被强栉鳞,侧线上鳞3。前鳃盖后下角有1长棘,棘长大于眼径。后鼻孔前后缘均有小棘。头部红色,体上鳞片具蓝色斑点,鳞片边缘红色,各鳍红色,无斑点。

生活习性
暖水性鱼类。生活于珊瑚礁海区。

海(洋)生。

沙鲈


[学名]: Psammpperca waigiensis
[资源名称]: 沙鲈
[外文名]: Sand bass、sand perch、rddf barramundi、dwarf palmer、glasseyed perch、waigeu sea perch
 
[形态特征]:
 
背鳍Ⅶ,I-13;臀鳍Ⅲ-8;胸鳍15;腹鳍I-5;尾鳍17。侧綫鳞46~49。 体长117~312毫米。体较延长,侧扁。背腹缘皆钝圆。体长为体高2.7~3.6倍,为头长2.6~2.8倍。 头部稍呈圆锥形。背部圆凸,由吻端至眼间隔微凹下。头长等于或短于体高,头长为吻长3.5~3.7倍,为眼径5~5.6倍。吻钝圆。眼中等大,侧上位,靠近前端。眼间隔宽,圆凸,其宽大干眼径。鼻孔2,分离,其距离约与瞳孔等大。前鼻孔小,具瓣膜,位于唇上缘,后鼻孔巨大,位于眶前缘。口中等大,稍倾斜,上下颌等长。上颌骨后端扩大达瞳前下方。眶前骨狭,下缘平滑。上下颌、犁骨、锄骨齿细小绒毛状、舌上具绒毛齿呈椭圆形。前鳃骨后边具锯齿,隅角有一强棘,下边平滑无棘。鳃盖骨有一扁平棘,多埋于皮下不明显。鳃耙强大,杆状,最大鳃耙长于最长鳃丝。、鳃耙2~3+6~7。 鳞大而薄,栉状齿细弱。背鳍与臀鳍基底有一鳞鞘。颊部与鳃盖上被小鳞。侧綫完全,沿体侧中央,在胸鳍上微呈一弧状弯曲。 背鳍2,稍分离,中间有深缺刻。第一背鳍鲢鳍棘强大,其起点距吻端与第二背鳍基底末约相等,以第三鳍棘为最长。第二背鳍边缘圆形,最长鳍条约等于最长鳍棘。臀鳍起点于第二背鲔第三鳍条下方。第二鳍棘粗壮。胸鳍中等大,边缘圆形。腹鳍位于胸鳍基底下。尾鳍圆形。 全体银灰色,第二背鳍及尾鳍边缘灰褐色。胸鳍及腹赂色较浅。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南海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锡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中国,日本,昆土兰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 時常在雜草叢生的區域中, 白天通常在洞與裂隙。 進入河口。

紫薄鳅


[学名]: Leptobotia taeniops(Savage)
[资源名称]: 紫薄鳅
[外文名]: purple loach
 
[形态特征]:
 
颊部有鳞,眼下刺不分叉;頦下无1对纽状突起;眼间距与眼径之比大于2.5;体表具蠕虫形花纹;体长为头长的3.7~4.5倍;头长为眼径的11.0~15.0倍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湖北  [原产地区]:沙市等  
[气候带]: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喜欢流水生活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优质
[食性]:肉食性 [底质类型]:砂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自由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研究教学
[资源状况]:个体小,数量不多。

姥鲈


中文名称姥鲈

拉丁名称Enoplosus armatus (White, 1790)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姥鲈科

拉丁科名Enoplosidae

中文属名姥鲈属

拉丁属名Enopls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澳大利亚南部海域中,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
体甚侧扁而高,头短小,眼较大,口小,口裂斜,下颌甚突出,具辅上颌骨。眶前骨下缘具2尖棘。具假鳃,鳃盖条7,侧线完全,前端在胸鳍上方呈弧形弯曲,体被圆鳞,奇鳍基部被鳞,背鳍、臀鳍和腹鳍均甚延长,尾鳍小,后缘凹形,腹鳍胸位,1鳍棘5鳍条,长于胸鳍。

生活习性
海(洋)生。

驼背鲈


中文名称驼背鲈

拉丁名称Cromileptes altiveli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异名老鼠斑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驼背鲈属

拉丁属名Cromilept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至日本、澳大利亚,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和头均侧扁,头背明显下凹,体长为体高的2.6-3.0倍。体被圆鳞。后鼻孔呈纵裂状,颌齿呈绒毛状,无犬齿。腭齿不明显。背鳍连续,无缺刻,Ⅹ-17-19,臀鳍Ⅲ-10。尾鳍圆形,侧线鳞53-56。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经济价值
食用鱼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069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云南四须鲃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