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棘刺鱼

中文名称九棘刺鱼

拉丁名称Pungitius pungitius (Guichenot)

英文名称ten-spined stickleback,ninespined stickleback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刺鱼目

拉丁目名Gasterosteiformes

中文亚目名刺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asterosteidae

中文科名刺鱼科

拉丁科名Gasterosteidae

中文属名九棘刺鱼属

拉丁属名Pungitius Coste,1846

品种描述

形态特征
背鳍Ⅷ一Ⅸ8-10,臀鳍Ⅰ8-9,胸鳍 10,腹鳍11。

头长为体长的24%-29%,体高为体长的17.2%-22%,尾柄长为体长的18.2%-23.5%,尾柄高为体长的16.5%-26.5%,吻长为头长的21.6%-31.2%,眼径为头长的25%-33.3%。

体细长而扁,尾柄很细,两侧有角质棱。头长大于体高。吻稍尖,下颌长于上颌,口端位。上、下颌具有细齿,前端较大,两侧较小,上颌稠密,下颌稀疏。眼大,两眼间平坦。鳃膜相连。体的前部两侧有一筋骨板(无名骨),基部与腹鳍刺相连,在腹部又有一个<形的骨架,两端与腹鳍刺相连。体无鳞。

背鳍的前方有分离的硬刺8-9枚,长为眼径的75%-100%,向两侧倾斜呈锯齿状。背鳍与臀鳍相对。

腹腔膜浅黄色具有小黑点。鳔无管。

体色因季节而有变异,在冬季头的背部和体背部深黑色,体侧银白,具有小黑点;在夏季为褐色,上部较浓。腹部白色稍黄,前鳃盖骨的下缘有一列明显的黑点。后鳃盖骨及胸基黄褐色,黑点也较明显。鳍褶除尾鳍外均透明。产卵时雄鱼体上呈显出金黄色彩。

生活习性
刺鱼是一种分布于北纬35以北的北方区系鱼类之一。在水温20℃以上抵抗力较弱;相反,适应于低温。冰雪融化后游向江湖岸边。约在6-7月洄游到水草丛生、阴隐的小河岔里。身上的一套刺棘专以防御和抵抗来犯的敌鱼。体型虽小,不易受其他鱼类的威胁。刺鱼主要以摇蚊幼虫为食,其次是枝角类的象鼻蚤,桡足类的剑蚤、镖蚤以及介形类的甲壳虫等。

淡水生。

繁殖习性
刺鱼一年后达性成熟。产卵期为4月下旬至6月初。分批产卵,怀卵量为70-180粒,卵径约为0.8毫米,受精后7天发眼,12天孵出。

刺鱼具有特殊的产卵习性。在产卵期间,雄鱼选择合适的地点,一般为水草丛生的地方,单独筑巢,用口衔草屑或低等植物,甚至兽毛杂物和由排泄孔分泌的一种胶状粘液,筑成圆形或椭圆形的巢于挺水植物的枝茎上,或悬空漂浮。巢的直径为2.3-4厘米,有进、出口或仅一个口,在巢下方及四周打扫干净,这可能一方面为鱼卵发育孵出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为雄鱼守护孵化扫清障碍。

雄鱼筑巢完毕后,即去觅寻对象,导向巢穴,迫使入巢排卵授精。然后雄鱼再觅找伴侣。一般一巢可供4-5尾雌鱼排卵。结束后,雄鱼在进口处静守,如有惊动即隐避,如来侵犯,则进行反击。直至孵出鱼苗,能自由游动,才算完成保护任务。

相关知识

棘刺牡蛎


中文名称棘刺牡蛎


拉丁名称Saccostrea echinata

异名团聚牡蛎

中文门名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Mollusca

中文纲名双壳纲

拉丁纲名Bivalvia

中文亚纲名瓣鳃纲

拉丁亚纲名Lamellibranchia

中文目名珍珠贝目

拉丁目名Pterioida

中文亚目名牡蛎亚目

拉丁亚目名Ostreoida

中文科名牡蛎科

拉丁科名Ostreidae

中文属名牡蛎属

拉丁属名Saccostre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区,其中包括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非洲的东西两岸和夏威夷等沿海国家和地区。

形态特征
壳小型,壳形变化极大,三角形,卵圆形及不规则形。放射肋和鳞片的多少及强弱随不同个体而变化,有的个体鳞片还形成小棘,但较大个体的鳞片几乎完全消失。左壳前凹陷较深。闭壳肌痕肾形,靠近腹缘。贝壳不具缘面,不具蜂窝状贝壳结构,但具有白垩粉沉淀层。牡蛎型栉齿可分布至壳腹缘。壳面一般为深紫色,壳内面为白色,珍珠光泽较强,壳内缘及闭壳肌痕多为淡紫色。

生活习性
海(水)生。不形成牡蛎床,但牢牢地固着在岩石上。

棘刺蟹守螺


中文名称 棘刺蟹守螺
拉丁名称 Cerithium echinatum Lanmarck
生物代码 580050020140010007
拉丁门名 软体动物门
中文纲名 Mollusca
拉丁纲名 腹足纲
中文目名 Gastropoda
拉丁目名 中腹足目
中文科名 Mesogastropoda
拉丁科名 蟹守螺科
中文属名 Cerithiidae
拉丁属名 蟹守螺属
分布类型 Cerithium
形态特征 海水
分布 壳塔形,粗糙,壳高29.0mm,壳宽13.0mm。螺层约10层。缝合线浅,但明显。壳面具强弱不同的螺肋,螺肋被肋沟和纵沟划成方块状。螺层肩部具较强的角状结节突起。壳灰白色。壳口不完全,外唇扩张,边缘呈花瓣状缺刻。有前沟。厣角质。
生活习性 生活于潮间带沙滩。

红九棘鲈


中文名称红九棘鲈

拉丁名称Cephalopholis sonnerati (Valenciennes)

英文名称Tomato rock-cod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九棘鲈属

拉丁属名Cephalophol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浅海。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红色,头部及背部前端有暗褐色网纹,不具斑点及条纹。下颌中部无犬牙。臀鳍具3鳍棘9鳍条。尾鳍后缘圆形,不具条纹。

生活习性
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岩礁及珊瑚礁一带浅海。体长200-350毫米,是钓渔业捕捞对象之一,是良好的食用鱼类。

海(洋)生。

九龙牦牛


(一)产地与分布

主要产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九龙县及康定县南部的沙德区,中心产区位子九龙县境内九龙河西之大雪山东西两侧的斜卡和洪坝,邻近九龙县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县和冕宁县,以及雅安地区的石棉等县均有分布,横断高山区的其他地区及大、小凉山的高山地区也已引进饲牧。据1981年统计,共有牦牛3万余头,其中适龄繁殖母牦牛l万余头。

(二)品种形成

产区的牦牛饲牧业,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已很兴盛。现今康定、九龙以及雅砻江流域的雅江等地,是汉代旄牛国的所在地,盛产牦牛。《史记?贷殖列传》记载:巴蜀亦沃野西近邛崃。筰马、旄牛。其人称氂牛种(《后汉书?西羌传》)。《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述: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筰马、僰僮、氂牛,以此巴蜀殷富。当时,现九龙牦牛产区的牦牛,即已大批驱入内地华夏出售,供祭祀作肉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牦牛条也称:牦牛出西南徼外,人多畜养之。可见产区牦牛具有悠久的历史。

产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系北段,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m)之南,地域虽处北纬2821,至2921,属亚热带气候,但因山高谷峡,岭谷高差三四千米,而亚热带纬度性气候为垂直地带性所代替。牦牛分布在海拔3500m以上的高寒山区,全年无夏,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气温2℃左右,年降水量900mm。林带以上多灌丛草场,海拔4500m以上多高山草甸草场。由于产区多灌丛草场,难以发展绵羊,牧民只能用牦牛毛、绒代替羊毛编织毛衣和察尔瓦(披衫);产区境内外有30余座马匹难越的高山,需要体躯高大、健壮有力的牦牛作运输工具。

九龙牦牛是近130多年来对一小群牦牛(清遭光年闾的1850年左右,一场牛瘟大流行后幸存者)通过更多的人工选择、选配,加强犊、幼牦牛的培育和在丰盛的饲草条件下继承繁衍而成的。

产区藏族人民,在体型高大、生产性能好的公、母牦牛后代中,挑选初生体重大、生长发育快、体型良好的公犊,进行培育;实行两岁再选,三四岁定选及试配的办法,严格选留最优秀的个体,正式供作配种,10岁后竟配不力而自行淘汰。对母牦牛,凡4~5岁未见产犊、三四年空怀和母性不强、犊牛成活少的均予淘汰。

每到配种季节,每一母牦牛群放入经选留的2~3头公牦牛,由公牦牛相互竞配发情母牦牛,由此而扩大选择的素材,达到选种、选配的目的。

九龙牦牛有高大、多毛两个类系。高大类系产于大雪山西侧斜卡一带,体高、体重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的牦牛;多毛类系产于大雪山东侧洪坝一带,因独特的高温气候而毛绒产量特高,比一般牦牛高出5~10倍。

(三)体型外貌

九龙牦牛(公)

1.外貌特征

头较短,额宽,额毛丛生、卷曲,长者遮盖双眼。公、母均有角,角间距大,角基粗,角形开张雄伟,母牦牛角较细,不如公牦牛粗大、开张。颈粗短。鬐甲稍高,有肩峰,尤以公牦牛为显著。前胸发达开阔,肋开张,胸极深,腹大不下垂,背腰乎直,体型星矩形者多,后躯较短,发育不如前躯,尻欠宽而略斜。尾根着生较低,尾短,尾毛丛生帚状。四肢、腹侧、胸前裙毛着地,四肢相对较短,前肢直立,后肢弯曲有力。蹄小,蹄叉紧,蹄质坚实。毛色整齐,全身黑毛者多(3/4),少有黑白相间(1/4),无其他毛色,吻周灰白色。

2.体尺与体重九龙牦牛(母)

据甘孜藏族自治州农牧局和西南民族学院牦牛研究室于1979年秋末对2623头6月龄以上公、母牦牛的测定,成年公、母牦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体重分别为137.5cm、172.6cm、218.6cm、23.6cm、593.5kg和116.6cm、140.3cm,178.5cm、18.2cm、314.4kg(参见表2)。

3.体杏结构

九龙牦牛的体尺指数如表1。

表1成年牦牛的体尺指数(%)

(四)生长发育

九龙牦牛初生重较大,公犊15.9kg,母犊l5.5kg。生后第一个月不挤母乳,犊牦牛平均日增重460g,1月龄以后挤取母乳,2~6月龄平均日增重348g;断乳后7~18月龄平均日增重185g;19~30月龄平均日增重为1759口其生长发育情况见表2。

表2各月龄牦牛的生长发育

(单位:cm、kg)

(五)生产性能

1.产内性能

按上述单位协同九龙县农牧局和四川省草原研究所进行的调查,该种牛经一般草地放牧,不补饲,10月份屠宰时达中等膘情。8头成年阉牦牛的平均屠宰率为54.6%(宰前重471.2kg),净肉率46.1%(净肉重217.4kg),骨肉比1:5.5,眼肌面积88.6cm2。公、母牦牛的屠宰率分别为57.6%和56.2%;净肉率分别为47.9%和48.5%;骨肉比分别为1:4.8和1:6.0;眼肌面积分别为83.7和58.3cm2。

2.泌乳性能

母牦牛自第二个泌乳月开始挤乳,一般每年挤乳5个月(6~10月),入冬(11月)停止挤乳。挤乳季节每天早上挤取一次。产乳量随牧草生长季节而变化,七八月牧草丰盛、质高,产乳量亦高,分别占全年产乳量的22%和25%左右。据对镭头母牦牛测定,泌乳期产乳量平均为346.9132kg。

乳脂率因季节不同而异,6~7月份为5%~6.5%,8~10月份可达7.5%以上。

母牦牛当年未孕,第二年春后又可挤乳,其产乳量为头年的2/3左右,乳脂率提高30%左右。

3.役用性能

九龙牦牛善爬陡坡,翻山越岭极度耐劳。驮牛(阉牦牛)在驮载物资到达目的地后,如无放牧地放牧采食,两三天不饮不食,仍可驮物上路。一般每头可驮载60~75kg,个别体壮的可驮重150kg,日行20~25km,连续驮运半月至20d。

4.产毛性能

九龙牦牛每年五六月份剪毛一次。毛的产量因地区间的小气候不同,差别甚大。洪坝地区,终年雾罩,少见太阳,相对湿度高达80%以上,牦牛的被毛特别紧密厚实,其绒和毛的比例各半。据测定,19头公牦牛的产毛量平均为13.92.4kg;10头阉牦牛为4.30.9kg;16头母牦牛为1.80.7kg。洪坝以外地区的九龙牦牛的绒毛之比是毛多而绒少。28头公牦牛平均产毛量为1.91.1kg;17头阉牦牛为1.30.6kg;72头母牦牛为0.40.3kg。

公牦牛的产毛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母牦牛3~5岁间产毛量最高;阉牦牛的年龄变化对产毛量的影响较小。

(六)繁殖性能

母牦牛一般2~3岁初配,6~12岁繁殖力最强,17~18岁丧失繁殖能力。2岁配种、3岁初产的母牦牛占初产母牦牛数的32.5%,3岁配种、4岁初产占总数的59.9%,5岁和6岁初产者分别为6.1%和1.5%。一般是三年两胎。据统计,2149头母牦牛,繁殖率为68.4%,繁殖成活率为61.8%。

九龙牦牛季节性发情,每年7月份进入发情季节,8月份是配种旺季,10月份底结束发情配种。性周期为15~20d左右,发情持续期一般是8~24h。有10%~20%的母牦牛可出现孕后发情。妊娠期约为9个月,翌年3月份开始产犊,5月份为产犊旺季,6月底结束产犊。

公牦牛4~5岁正式留种使用,6~10岁是配种最旺时期,使用年限一般为8年。一头壮龄公牦牛在一个配种季节可配30~50头母牦牛。

(七)适应性能

九龙牦牛适应高山峡谷,气候湿润,以杂类草为主的高山灌丛草场。食性有异,喜食珠芽蓼、人参果、马先蒿、香清和锡金岩黄蓍等杂类草。近年来,九龙牦牛被引至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等县高山草场,生长发育良好,繁殖正常,但被引至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牧草为主的开阔草地,生长发育稍差。

生理生化常值:公牦牛血液含红细胞7.85百万/mm3,白细胞8854个/mm3;母牦牛分别为7.86百万/mm3和9349个/mm3。呼吸率,公牦牛23.1次/min,母牦牛22.4次/min,阉牦牛24.2次/min;心搏率,公牦牛55.0次/min,母牦牛52.6次/min,阉牦牛45.4次/min体温,公牦牛38.4℃,母牦牛38.1℃,阉牦牛38.5℃。

(八)评价与展望

九龙牦牛是当地藏族人民经过一个多世纪采用较为严格的选择、自群繁育和竞争性选配,在横断山脉北段高山区的自然经济和丰盛的水草、较好的饲牧管理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来源、体型外貌较为一致、内部结构比较完整、遗传性较为稳定、体格硕大、肉用性能良好、毛绒产量较高的地方良种。1979年秋,根据九龙牦牛等级鉴定标准,对主要产区近7000头公、母牦牛进行了普查,初步鉴定出一等以上公牦牛4头(占26.6%),母牦牛285头(占30.8%),为开展本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目前,为克服有见公就留的现象,急需建立九龙牦牛繁殖场,进行有组织、有目标、有方向、有计划的系统选育,提高早熟性、日增重和加宽加大体型,进一步提高产肉及产绒毛性能,使其成为保持良好的放牧性能、肉用及绒肉兼用型牦牛的育成品种。

九圩金线鲃


[学名]: Sinocyclocheilus jiuxuensis Li et Lan
[资源名称]: 九圩金线鲃
[形态特征]:
 
体延长且侧扁。背部轮廓自头身交界处开始显著隆起,至背鳍起点(亦是身体最高点),之后逐渐下凹至尾鳍基部;腹部轮廓基本平直,自肛门后逐渐上突至尾鳍基部。吻平扁,自眼上方下凹至吻端,吻端圆钝;口下位,口裂腹视呈深圆弧状;上颌明显长于下颌。口唇结构简单,唇薄,吻皮包于上唇基部,上唇边缘出露;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连,唇后沟向前延伸至颏部,左右不相连。鼻孔近吻端,其距吻端的距离小于距眼前缘的距离;前鼻孔圆,形成短管,短管后缘具后翼,向前可遮盖管口;后鼻孔长椭圆形,开放。眼小,圆形。口须2对;上颌须位于前鼻孔下方,须中等长,不超过眼前缘;口角须中等长,仅达或略超过眼后缘。鳃盖膜在峡部相连;下颌齿骨-角骨在峡部彼此相贴近;鳃孔高于眼上缘水平线。鳃耙较短,三角状,排列稀疏。胸鳍起点位于鳃盖骨后缘的垂直下方;胸鳍长,超过腹鳍起点。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的前下方,大致位于胸鳍起点和臀鳍起点的中间;腹鳍长,达到或超过肛门。背鳍起点较后,约略位于吻端和尾鳍基的中间位置,但靠近于尾鳍基一侧;背鳍最后一根不分枝鳍条基部较硬,后缘具锯齿,其尖部则较柔软。臀鳍起点大致位于腹鳍起点和尾鳍基的中间。尾鳍叉型。体鳞中等大,覆盖全身,呈覆瓦状排列,侧线完全,其自鳃孔上角,逐渐向上弯曲,至背鳍起点垂直下方后逐渐下折至体中线,之后延体中线向后至尾鳍基。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原产地区]:广西河池市金城江  
[气候带]:亚热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西河池市金城江九圩镇附近的地下河中。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生活于地下河,以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

尾纹九棘鲈


中文名称尾纹九棘鲈

拉丁名称Cephalopholis urodelus (Cuvier et Valenciennes)

英文名称Rock-cod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九棘鲈属

拉丁属名Cephalophol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水的浅海区。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红色,前半部色淡,后半部深暗。尾鳍具2条斜向后方的浅色条纹。臀鳍具3鳍棘9鳍条。尾鳍后缘圆形。

生活习性
小型鱼类。生活在热带岩礁及珊瑚丛中,体长95-180毫米。海(水)生。

“九看”促鸭多产蛋


一看食欲

喂鸭时,鸭子若很快过来,说明食欲很强,就可适当多喂一些;喂食时聚不拢,则应适当少喂。

二看羽毛

羽毛光亮、紧密、贴身,表明喂料适当;如羽毛散乱、翅膀下垂、行走无力、不愿嬉水,应及时喂鱼粉等精料(病鸭除外)。

三看嬉水

下水惊慌、上岸翅膀下垂、身体发抖,是跌蛋的预兆,应加喂精料及鱼肝油等动物性和矿物质饲料。

四看粪便

粪便完全是白色,说明动物性饲料喂得过多,消化不良;粪便松疏、白色不多,证明动物性饲料比较合理。

五看产蛋时间

早上5点前产蛋,说明投料适当;若产蛋时间推迟,且蛋越来越小,就可能会出现停产,应迅速补充精饲料。

六看蛋形

蛋形圆满,说明鸭壮食足,饲养管理较好。如果蛋的大端偏小,则欠早食;小端偏尖,则欠中食。

七看蛋壳

蛋壳薄、有沙眼或很粗糙、壳软,说明缺钙,要及时补充钙粉、骨粉、贝壳粉等矿物质饲料,保证营养齐全。

八看蛋重

水、料充足,蛋形圆满而个大,一般14个蛋即重达1公斤左右;料、水不足时,需16~18个才有1公斤。生产上,应根据蛋重适当调整鸭的饲养管理。

九看鸭重

产蛋一段时间后,鸭子体重仍保持原有水平,说明用料合理;如果体重下降,则说明营养不足。

兔子养殖九问(二)


主持人: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其实兔子也不例外。要说起这兔子结婚有一个挺有趣的现象,什么呢?现在养殖场里边总是公兔把母兔娶进门,反过来男到女家、公兔子倒插门的情况却非常少。难道是养殖户重男轻女?还是兔子也很讲风俗习惯呢?

问题四:公兔子为什么不能倒插门?

点击收看视频

母兔嫁到公兔家,还是公兔当上门女婿,这会有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吗?专家为我们做了一个试验让这只黑耳朵的公兔子当一回上门女婿看看。

两只兔子转了半天的圈圈,可就是没有谈情说爱的意思,这可跟通常的情况不大一样啊!

一般来说,如果把母兔子放进公兔子的笼子里,它们先会互闻对方鼻部的体腺分泌处,来确定对方是同性还是异性。如果公兔发现对方是异性,会先在母兔身边绕圈子,跳舞,求爱,如果说母兔同样满意这只公兔,就会跟着一起跳。等雌兔准备好,蹲在地上时,就说明母兔愿意嫁给这只公兔了,接下来婚礼就要举行了,整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

可是,刚才这位倒插门的兔先生,并没有马上对身边的姑娘感兴趣,而是一个劲地在笼子里转圈,还闻来闻去的,这样忙乎了差不多十分钟,还是没有进入主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谭启兆说:因为这个公兔呢这个兔笼里面它环境熟悉,不会影响到它的性欲,如果把一个公兔放到母兔笼去,那么因为环境改变了,所以这个交配呢就比较困难。现在我们把公兔放到母兔笼去,这个公兔呢现在它很胆小到处闻闻,它对这个环境很不熟悉,所以它的性欲就提不起来。

原来,如果新郎换了环境去新娘的家里,新郎会对新家不适应,而且同龄的新娘一般情况要比新郎的个头大,这些都给新郎造成压力。这样就会对它们顺利洞房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将新郎请到新娘家里,别说新郎和新娘圆房了,说不定还会受到大个头新娘的欺负呢。所以呀,您要想要他们能够顺利的配种,就千万别让它们倒插门,还是遵照它们的习惯娶媳妇进门吧。

主持人:说完了新郎咱们再来说说新娘,这兔子小姐们结婚倒是不挑地方,不过想让它们顺利地入洞房,也得注意一些问题,特别是兔小姐们适合结婚的年龄和时机,都有讲究。

其实不管是公兔子还是母兔子,一般长到4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成熟的表现了,比如说采食量下降,无精打采的爬着,或者有时候会烦躁不安等等。不过这个时候,您可别急着让它们交配,因为它们的身体还没有达到能够生育下一代的标准,那不管对小兔子的质量又影响,对成年兔身体的损害也是很大的。所以,最好再等上两个月,到六个月的时候再让它们结婚。而且,在兔子的年龄合适的情况下,还得考虑另外一个条件,那就是体重。

秦应和说:一般的就是根据大小,就是成年兔的体重的大小,中型兔一般的呢就是说成年兔在七八斤左右,这样达到6个月开始配种,大型兔比如说10斤或者10斤以上的,一般可能在8个月左右开始第一次配种。

所以至少要等到兔子长到7斤以上,并且在6个月大的时候,兔子的生理和心理都符合结婚条件时,才可以考虑让它们结婚。在这个时候,就特别得说说母兔了。因为一般情况下公兔是常年发情的,几乎什么时候都可以结婚,但是母兔可不一样。

秦应和说:这个母兔发情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和马牛羊不一样,没有一个固定的发情周期。

如果母兔不是在发情期内,就算把母兔放到公兔的笼子里,它也会很不老实,不停的跑来跑去,不给公兔机会。所以,想要兔子顺利的交配,就要养殖户自己判断,什么时候才是母兔怀孕的最佳时期。

问题五:母兔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结婚?

谭启兆说:这个母兔发情以后,如果我们把这个手放在这个这个母兔的头部,它会非常安静,非常安静,这说明它有一个希望交配的这个想法。

除了从表面去观察,专家还教了一招。

谭启兆说:我们可以把这个兔子抓起来,看看它阴部的变化怎么样,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阴部呢一个是肿胀,肿胀得比较明显,再一个颜色呢是一个大红的颜色,再呢看它的分泌物比较多,非常亮光光的,那么这个时候呢,配种是最好的时机。

主持人:新郎和新娘在结婚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都说了,还有一点要请养兔的朋友特别注意。虽然从理论上说兔子一年四季都可以结婚,可是为了保证下一代的健康,您还得好好地替它们挑一下结婚的日子,特别是季节。

问题六:为什么最好不让兔子在夏天结婚?

从理论上来说,兔子基本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配种,不过,现在大多数的养兔场,都尽量不在夏天给它们办喜事。

谭启兆说:我们一般在夏天都让兔子歇两个月,不给它配种繁殖。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兔子非常地怕热。当温度超过20度的时候,母兔的采食量就会降低,如果温度过高,达到30摄氏度左右的时候,它们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热应激反应,尤其是它们的呼吸频率,会大幅度地提高。

秦应和说:这个一般的兔子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个呼吸是80次左右,80次左右,那么夏天的话,达到290次,就是几乎就达到3倍多,这个兔子基本上处于一个呼吸非常急促的情况下,所以往往有的时候在夏天发生我们叫中暑。

兔子的呼吸频率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急促呢?这和它的散热器官不发达有关。大家都知道,兔子长长的耳朵是它们主要的散热器官,可是光靠耳朵还不够。

秦应和说:因为它的汗腺非常少,它这个热的散发主要是靠呼吸来散热,所以到夏天的时候兔子这个最高呼吸可以达到290次我们测定。

在炎热的夏天,兔子正常的生活都会受到影响,怀孕的母兔中暑的可能性更大,并且非常容易导致死亡。

即使母兔度过了孕期生下了小兔子,在夏天出生的小兔子,养起来也比其它季节要困难。因为这时母兔分泌乳汁的能力低,所以小兔子往往会吃不饱,吃不好,甚至因为营养不良而夭折。

主持人:看来想要养好兔子,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啊,不但要了解它的生活习性,还要懂得养殖技术,最好还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作指导。好了,今天的兔子就先说到这儿,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看,兔子十问的第三集如何给小兔子断奶。

横带九棘鲈


中文名称横带九棘鲈

拉丁名称Cephalopholis pachycentron (Cuvier et Valenciennes)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鮨科

拉丁科名Serranidae

中文属名九棘鲈属

拉丁属名Cephalopholi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侧扁。体为为体高的2.3-3.2倍,为头长2.3-2.8倍。口大,具辅上颌骨。两颌前端具小犬齿,下颌内侧齿尖锐,排列不规则,可向内倒伏。犁骨和腭骨具绒毛状齿。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齿,无向前侧棘。体被小栉鳞。背鳍连续,无缺刻。Ⅸ(Ⅹ)-13-17。臀鳍Ⅲ-7-10,尾鳍圆形。臀鳍具8鳍条,体侧具6-7条暗色横带。

生活习性
热带海(水)生。

冬季家兔饲养管理九措施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低,日照时间短,青草缺乏,家兔抗寒能力差,易患病,因此冬季饲养管理应以防寒保暖为主。家兔在冬季热能消耗大,对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也增加。所以,冬季养兔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兔舍防寒保暖

饲养家兔的适宜温度是5℃~30℃,为此,冬季应将兔舍的门窗封严。为了提高兔舍温度,室外的兔笼要挂草帘,以防寒风侵袭。兔舍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忽冷忽热而引起感冒。通风换气宜选在晴天的中午进行。怀孕母兔分娩前3天,应在产笼内放置产箱。产箱内要多铺干燥柔软的稻草或棉花,防止仔兔冻僵冻死。但不要在兔舍内生火升温,以防仔兔中毒。家庭搞冬繁也可以把临产母兔放在住人的房间,产完仔后再把母兔放回兔舍.每天早晚把母兔抱回屋喂奶一次即可。寒潮来临前要做好产仔箱的保暖工作,产仔箱外用草垫实,或用自编草帘把产仔箱包起来,产仔箱内的垫草要加厚,夜间严防贼风侵入。

2人工补充光照

冬季日照时间不足,可用白炽灯补充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4瓦为宜,每天补充2~4个小时的光照时间,以利于家兔的正常生长发育。

3采毛拔长留短

秋末冬初寒潮来临时,一般不要剪毛。必要时,应拔长留短,每次只能拔取全身毛的1/3,留下2/3让兔子御寒防冻。

4适当运动及日光浴

冬季昼短夜长,光照不足,家兔普遍缺乏运动及光照。为使其能适当运动及晒太阳,可选择在晴天中午前后,将兔放至避风向阳处自由活动1~2小时,同时趁机打扫卫生,更换垫草。运动和日光浴可增强其体质,通过紫外线照射能辅佐兔体维生素D3的生成,促进肠道中钙的吸收,调节钙磷代谢,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力。

5搞好兔舍卫生

每天要打扫兔舍、兔笼,清除粪尿和脏物,勤换垫草,经常洗刷食具,定期消毒。同时,还要注意通风换气,排出舍内的潮气和有毒气体。

6提高饲料营养

冬季家兔为维持体温,对热能的消耗增大,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也大。因此,在日粮中必须供给充足的豆饼、鱼粉等动植物蛋白质饲料和钙、磷、食盐等矿物质饲料,以及维生素饲料,精饲料喂量应占日粮的40%以上。冬季日短夜长,要做到早餐喂得早,中餐吃得少,晚餐吃得精而饱。饲喂量比其他季节应多1/3。兔子有夜食的习惯,应在夜间加喂青干草。最好用热水拌料,不喂冰凉饲料。要多喂些胡萝卜、菜叶等多汁饲料,以补充维生素。喂给干混合料时,早晚应给1次温水,切忌让家兔饮冷水,否则会造成胃肠炎。可用豆腐喂家兔,以获得良好的增重效果。具体方法是:选当日加工的新鲜豆腐,每隔3~5天喂1次,每次喂食的时间最好在晚上7点左右。成兔每次喂食约半块豆腐,幼兔酌情减量。喂豆腐时,最好配给适量的菜叶。

7创造条件,搞好冬繁

严寒季节母兔的活动明显减少,发情配种易被忽视,为做好冬繁,种兔舍温宜设法保持在10℃以上,其饲料应同麸皮、米糠、豆饼、鱼粉和骨粉等多样配合,避免饲料单一,并适量加喂发芽饲料和维生素C,促进母兔正常发情。家兔的发情周期为7~17天,发情持续期为1~3天,要把握其规律适时配种。冬季配种时间最好在农历10月以后,选晴朗无风的中午或早晚进行。有试验报道,冬季日出之前或日落以后是家兔性功能的旺盛期,也是交配的最佳时间,此时配种最易受精。此外,为使母兔多受胎、多产仔,可采取双配或复配等交配方法,以便增加受胎的机会。

8精心管理,提高仔兔成活率

仔兔出生4~6小时内必须吃到初rǔ,如遇个别母兔不哺rǔ时,可实行强制哺rǔ,即将母兔保定,然后将仔兔分别放于其rǔ头旁让它吃奶。如此1~2天即可渐渐养成习惯而转入正常哺rǔ。对少数缺rǔ或体质衰弱的仔兔,可哺喂牛、羊奶或另窝寄养。母兔产仔后20天其泌rǔ量已达到高峰,而仔兔生长发育很快,靠母rǔ远不能满足营养需要,应于仔兔出生18天后开始补料,给些煮熟的黄豆、嫩菜叶等。宜少给多补,每天补喂5~6次即可。

9做到有病早治

寒流到来之前要给家兔喂热的红糖姜汤或大蒜末,也可将蒜泥、姜粉等拌入饲料中,这样可有效预防感冒。成年兔如患感冒,每次可喂复方阿斯匹林半片,每天3次:腹泻时可内服磺胺脒,按每千克体重0.1~0.2克,每天3次,幼兔用量减半。如果家兔发生口炎,可用白矾5克烧焦,研成细末,加解热止疼片1片,分2次内服,再配合维生素B2,每次2片,2~3次可治愈。耳炎是兔的常见病,且传播快、发病率高,表现为抓挠耳的内侧皮肤,头歪向一侧,耳的底部有大块结痂、红肿,严重者耳内炎性分泌物呈干酪状。可给兔耳内注射食用醋精2毫升,每日1次,连续2日,一般7日内可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39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冠鲽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