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带蝴蝶鱼

中文名称三带蝴蝶鱼

拉丁名称Chaetodon trifasciatus Mungo Park

英文名称Melon butterfly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蝴蝶鱼科

拉丁科名Chaetodontidae

中文属名蝴蝶鱼属

拉丁属名Chaet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泛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水区。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甚侧扁,卵圆形。吻短。体被弱栉鳞,侧线不完全。头侧具3条横带,体侧有12-14条纵纹,背鳍和臀鳍鳍条部基底各有1镶白边的黑带,尾鳍中央有1黑色横带。

生活习性
生活于珊瑚礁中的美丽小型鱼类。体长一般在100毫米以内,较常见。海(水)生。

相关阅读

秸尾蝴蝶鱼


中文名称 秸尾蝴蝶鱼
拉丁名称 Chaetodon chrysurus Desjardins
英文名称 Chevron butterfly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鲈形目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科名 蝴蝶鱼科
拉丁科名 Chaetodontidae
中文属名 蝴蝶鱼属
拉丁属名 Chaetodon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侧扁而高。吻前端颇尖。体被栉鳞,侧线不完全。体侧鳞片边缘具暗色线纹,互相连成网状;背鳍和臀鳍鳍条部后方及尾部有半月形斑。项部有1鞍斑。
生活习性 本种是蝴蝶鱼中较小的一种。体长在90毫米以内。

格纹蝴蝶鱼


[学名]: Chaetodon rafflesi
[资源名称]: 格纹蝴蝶鱼
 
[形态特征]:
 
罕见之种。最大体长:15cm。体侧扁。吻尖,前端稍向前倾。体被若节鳞。体侧鳞片的边缘具暗色线纹,互相连接成网状。头部有一黑色纵带,尾鳍具一黑色横带。
 
[原产地区]:印度-太平洋区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自斯里蓝卡至土木土群岛,北可自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大堡礁。  
[生活习性]:
栖息于珊瑚礁丛生的舄湖、礁盘或面海的礁区。性胆小,一有危险即躲入石缝中。肉食性,以海葵、多毛类和珊瑚虫为食。为观赏鱼类,无食用经济价值。

黑背蝴蝶鱼


中文名称黑背蝴蝶鱼

拉丁名称Chaetodon melanotus Bloch et Schneider

英文名称Blackback butterfly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蝴蝶鱼科

拉丁科名Chaetodontidae

中文属名蝴蝶鱼属

拉丁属名Chaet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浅海。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呈卵圆形。头小。吻稍突出。体被弱栉鳞,侧线不完全。体黄色,背侧黑色,头侧具1条窄的黑色横条,尾鳍中部也有1黑色横条,尾柄上、下各具1小黑斑。体侧各鳞具小黑点,形成多条规则的斜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乌利蝴蝶鱼


中文名称乌利蝴蝶鱼

拉丁名称Chaetodon ulietensis

英文名称Double-saddle butterflyfish

异名三间蝴蝶鱼、三间蝶、鞍斑蝴蝶鱼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蝴蝶鱼科

拉丁科名Chaetodontidae

中文属名蝴蝶鱼属

拉丁属名Chaet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太平洋中、西部礁岩海域,包括我国南海海域。

形态特征
三闯蝶卵圆形,吻部尖细突出如野猪嘴,过眼有1条粗大的横向贯穿的蓝黑色带,身体侧面也有2条马鞍状蓝黑色带,延伸到体侧中部后变淡至消失。体侧密列lO余条蓝色横贯的细垂线纹,自近尾柄以后连背鳍、臂鳍到尾鳍的一片明黄色中镶嵌入尾柄上的大黑斑点,使整尾鱼的纹图看起来极富装饰效果。

生活习性
三间蝶为中型鱼类,体长可达18厘米。食性杂,通常在珊瑚礁觅食无脊椎动物和海藻,饲养时稍加诱饵就会摄食饲料,很容易饲养。对水质和温度要求与月光蝶相似。

斑马带[鱼翁]


中文名称斑马带[鱼翁]


拉丁名称Goniistius zebra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辐鳍亚纲

拉丁亚纲名Actinopterygi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科名鹰[鱼翁]科

拉丁科名Aplodactylidae

中文属名鹰[鱼翁]属

拉丁属名Goniisti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南日本,多半在南日本的温带海域。

生活习性
普通鱼种栖息于沿岸岩礁区。杂食性,主要摄食底栖动物,藻类。

带底灯鱼


中文名称 带底灯鱼
拉丁名称 Benthosema fibulatum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灯笼鱼目
拉丁目名 Myctophiformes
中文科名 灯笼鱼科
拉丁科名 Myctophidae
中文属名 底灯鱼属
拉丁属名 Benthosema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12;臀鳍18;胸鳍16;腹鳍9;尾鳍8+19+8。侧线鳞约30。鳃耙6+1+15。
体长为体高4倍,为头长3.3倍。头长为吻长7.3倍,为上颌长1.6倍,为眼径2.9倍,为眼间隔4.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4倍。

体延长,侧扁。头中大。吻短而钝尖,背缘筛骨嵴稍突出。眼颇大,前位。眼间隔小于眼径。鼻孔2个,紧接,位于吻端和眼前缘之间。口大,前位,稍斜。上颌骨后端接近前鳃盖骨边缘。牙细小,上下颌、犁骨、腭骨、中翼骨及舌上均具牙带或牙丛。鳃盖后缘在胸鳍基上,方有1小三角形突出。鳃孔大。鳃盖膜与峡部不连。鳃耙细长。无翼耳棘。

体被较大薄圆鳞,易脱落。侧线平直,约位于体中央。

背鳍起点稍后于腹鳍起点。脂鳍在臀鳍基后部上方。臀鳍起点位于背鳍基底后端下方。胸鳍较长,后端伸达肛门。腹鳍短,不达肛门,尾鳍分叉。尾鳍前副鳍条软。

体淡褐色。各鳍淡色。口腔及鳃腔暗色。

发光器:(Dn)小,(Vn)无。(OP)2,(PVO)2,两者相距较远,(PVO1)位于匙骨外缘,(PVO2)位于胸鳍基底下端,(PVO1)稍低于(PVO2)。(PLO)1,位于侧线下方,间距等于其直径。(VLO)1,距侧线比距腹鳍近。(SAO)3,三者排列形成1钝角。(SAO3)紧邻侧线下方,稍后于臀鳍起点。(Pol)1,紧邻侧线下方。(PO)5,(PO6)稍升高。(VO)4,(VO2)升高,接近(VO1)。(AOa)6,(AOp)4,均水平排列,间距均大于发光器,(AOp1)在臀鳍基后端前上方。(Prc)2,(Prcl)(Prc2)相距远,(Prc2)紧邻侧线。尾柄上方尾鳍前副鳍条前方有1小型发光腺块。

横带唇鱼


[学名]: Cheilinus fasciatus
[资源名称]: 横带唇鱼
[外文名]: Red-breasted wrasse, Redbreasted maori wrasse, Redbreasted wrasse
 
[形态特征]:
 
体略带椭圆形。吻钝,头部上侧青色,下侧橙红色,身体有6条明显的白色纵纹。
 
[原产国家]: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地  [原产省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省  [原产地区]:我国的东海,南海海域  
[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印度至太平洋。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礁区生活

带鰕虎鱼


中文名称带鰕虎鱼

拉丁名称Eutaeniichthys gilli Jordan et Snyd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鰕虎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obioidei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拉丁科名Gobiidae

中文属名带鰕虎鱼属

拉丁属名Eutaeni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中国黄海和渤海、日本、朝鲜。

形态特征
体细长,稍侧扁,被以退化而隐于皮下的小圆鳞,头短,侧扁,口小,口裂斜,颌齿细小,多行,无犬齿,舌端截形,鳃孔大,峡部宽。第1背鳍2-3鳍棘,第2背鳍1鳍棘17-18鳍条,臀鳍1鳍棘10-12鳍条,尾鳍尖圆。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带尾鹦嘴鱼


中文名称带尾鹦嘴鱼

拉丁名称Scarus taeniurus Valenciennes

英文名称Parrotfish

异名地瓜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鹦嘴鱼科

拉丁科名Scaridae

中文属名鹦嘴鱼属

拉丁属名Sca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热带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水浅海。我国见于南海。

形态特征
背鳍前有鳞4片,颊部有鳞2行。唇宽,包被齿板的大部分。体侧不具横带,背鳍1-2鳍棘间膜的基部具黑斑,尾鳍具1或2条暗色横带。雌、雄鱼之间体色差异颇大。尾鳍截形。

生活习性
珊瑚礁鱼类之一,多栖息在礁盘内。体长130-260毫米,是常见的小型鹦嘴鱼。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5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大鳞白鱼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