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头鱼(东坡鱼)

养鸭鱼 鱼肠养鸭

2020-10-30

中文名称 墨头鱼(东坡鱼)
拉丁名称 Garra pingi pingi(Tchang)
地方名称 墨鱼、鸟棒、黑鱼、鮇鱼(《本草纲目》)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墨头鱼属
拉丁属名 Garra Hamilton,1822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10;臀鳍条3,5;侧线鳞50;下咽齿3行,245一542;脊椎骨45。体长为体高的4.8倍;为头长的5.1倍,为星柄长的5.8倍一为尾柄高的8.4倍。头长为吻长的1.8倍,为眼径的5.4倍,为眼间距的1.8倍。体长,稍呈圆筒形,腹面在腹鳍之前较平,尾部侧扁。头宽而扁平。吻钝,前端有角质突起。口下位。无须。一上唇吻皮向腹面包下,其边缘分裂呈栉状,下唇宽大,一呈椭圆形吸盘,中央有一肉质垫,周缘游离,上有小型乳状突起,其前缘与肉质垫之间有一深沟相隔。眼小,位置较高。鳞中等大,腹鳍前腹面的鳞片埋于皮下。背鳍边缘凹形,起点在腹鳍之前。偶鳍呈水平位置。尾鳍分叉深。体褐色,背部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各鳍灰黑色。
生活习性 喜栖息在水流湍急、水底多岩石的环境中,常以吸盘吸着在石块上,为底栖性鱼类。主要以着生藻类、植物碎届为食,有时也吃水生昆虫的动虫。

相关推荐

东方墨头鱼


[学名]: Garra orientalis Nichols
[资源名称]: 东方墨头鱼
[外文名]: oriental sucking barb
[别名]: 狮子鱼、崩鼻鱼、墨鱼、癞鼻子鱼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半部椭圆柱形,腹部平坦,后部侧扁,吻部显著突出,吻长显著大于眼后头长;眼较小,在头的后半部;眼间隔宽而隆起.口裂浅弧形;上颌边缘锐利.下唇发展成为1个圆形的吸盘,其前部与下颌分离,中央则为光滑的肉质垫;下唇在口角处与上唇相连.须2对:吻须较发达,其长大于眼径的1/2;颌须很短.鳃盖膜连至眼后缘的下方,两鳃孔间的距离较宽,相当于肉质垫的厚度.背鳍外缘微凹.胸鳍 腹鳍与臀鳍的长度相当.臀鳍向后几乎伸达尾鳍基,腹鳍向后几乎伸达肛门.肛门在腹鳍与臀鳍之间.体棕黑色,腹部灰白.体侧鳞片上有小黑点,连成5~6根黑色纵纹.
 
[原产国家]: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  
[气候带]:亚热带,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分布于闽江、珠江、红河、澜沧江、伊洛瓦底江等水系和海南岛。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在水质清澈的山溪中营底栖生活,常吸附于石上刮食着生藻类

[鱼鲞]头鲉


中文名称[鱼鲞]头鲉

拉丁名称Polycaulus uranoscopus (Bloch et Steindachner)

异名Trachicephalus uranoscopus (Bloch Schneider, 1801)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毒鲉科

拉丁科名Synanceiidae

中文属名[鱼鲞]头鲉属

拉丁属名Polycaul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东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圆柱形,后部侧扁,头粗短,无鼻棘,眼很小,上侧位,眶前骨具4棘突,前鳃盖骨4棘,鳃盖骨2棘,口中大,上位,直裂,体无鳞,背鳍连续,具11-12鳍棘、12-14鳍条。臀鳍无鳍棘,具14-16鳍条。背、臀鳍最后一鳍条均有鳍膜连于尾柄部,胸鳍宽圆,15鳍条,无游离鳍条。腹鳍胸位,I-5,尾鳍圆形,各鳍鳍条均不分支。体暗棕色,散具小黑斑和灰白色斑点,各鳍深灰色,常具白斑,尾鳍后缘白色。

生活习性
暖水性海(洋)生。

长头红娘鱼


[学名]: Lepidotrigla longifaciata
[资源名称]: 长头红娘鱼
[形态特征]:
 
背鳍Ⅷ~Ⅸ,16~17;臀鳍16;胸鳍11+ⅲ;腹鳍I-5。侧线鳞62~65。鳃耙l+7~8。  体长为体高4.1~4.6倍,为头长2.8~2.9倍,头长为吻长2.3~2.5倍,为眼径3.3~ 3.5倍。吻长约为眼径1.5倍。 体前半部近粗圆,后半部细长稍侧扁。头高而较大,稍侧扁,背面及两侧均被骨板;头高大于头宽。吻较长,向下方倾斜;吻突钝圆,具6~8个约等的短小棘,吻突间隔小于眼径。眼较大,近圆形,上侧位;眶前棘2个,尖锐而强,眶后棘3个,最后一个特强;眼间隔宽而凹入,小于眼径。鼻孔2个,前鼻孔较小而圆,后鼻孔稍大呈裂缝状。口大,前腹位,上颌突出于下颌前,上颌骨后端伸达跟前缘下方;两颌牙细小,呈绒毛状,形成窄牙带,犁骨具绒毛状牙群,腭骨无牙。前鳃盖骨具1棘,鳃盖骨后缘具2棘,项棘伸达背鳍第三鳍棘下方;肩胛棘尖长,伸达背鳍第五鳍棘下方。鳃孔宽大,鳃膜与峡部不相连;鳃耙短小。鳃盖条骨7。假鳃发达。 体背部被弱栉鳞,腹部圆鳞,头部、胸部及腹部前半部无鳞。两背鳍基底具有棘循板23~25个。侧线鳞较大,向背腹伸展,鳞上侧线管分枝最多可达7。侧线位高,平直,伸达尾鳍基底。 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8~9鳍棘,第二鳍棘最长,第一、二(个别也包括第三)鳍棘前缘具细锯齿,第二背鳍由鳍条组成,其基底长于第一背鳍基底,鳍条末端不伸达尾基。臀鳍起点约与第二背鳍起点相对,鳍条长两者也约等。胸鳍低位,末端伸达第二背鳍第三一四鳍条下方。腹鳍胸位,末端近达臀鳍起点。尾鳍后缘微凹。 体背部红色,腹部银白色,胸鳍内侧面黑色;第一背鳍具1红色斑块。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温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中国(东海),日本南部。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海洋底层鱼类

 
[性别类型]:异体 [品种特性]:其它
[食性]:肉食性 [底质类型]:泥质
[栖息水层]:底层
[生活方式]:自由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其它

短头塔氏鱼


中文名称短头塔氏鱼

拉丁名称Talismania brachycephala Sazonov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鲑目

拉丁目名Salmoniformes

中文亚目名平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Alepocephaloidei

中文科名平头鱼科

拉丁科名Alepocephalidae

中文属名塔氏鱼属

拉丁属名Talisman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东海冲绳海槽深处。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头中大,无鳞,吻尖,眼大。上颌缘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组成,辅上颌骨2块,前颌骨、上颌骨、齿骨和腭骨均具1行细齿,鳃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8。圆鳞易脱落。无发光器,具侧线,背鳍和臀鳍基相对,约等长。无脂鳞,胸鳍下侧位,有是上部一根鳍条丝状延长,尾鳍叉形,有时上下叶鳍条丝状处宅。胸鳍10=14,上部第一鳍条延长,吻长大于眼径;颌长,上颌后端伸达眼的中部下方。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64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短体独趾鼬鳚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