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拟隆头鱼

中文名称日本拟隆头鱼


拉丁名称Pseudolabrus japonicus (Houttuyn)

异名粗似隆头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隆头鱼科

拉丁科名Labridae

中文属名拟隆头鱼属

拉丁属名Pseudolabr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西太平洋,我国分布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吻钝尖。口小,前位,略能伸出,颌齿1行,锥状,前端各具1-2对犬齿,前鳃盖骨光滑,体被中大圆鳞,颊部具数行小鳞,侧线完全,侧线鳞23-28。背鳍Ⅸ-10-11。臀鳍Ⅲ-10。尾鳍圆形。前者隆头鱼3行,体侧有1纵带。

生活习性
栖息于沿生活费珊瑚礁区。

海(洋)生。

相关阅读

日本拟管吻刺鱼


中文名称日本拟管吻刺鱼


拉丁名称Aulichthys japonicus Brevoort

英文名称Japanese tubesnout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刺鱼目

拉丁目名Gasterosteiformes

中文亚目名刺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Gasterosteidae

中文科名刺鱼科

拉丁科名Gasterosteidae

中文属名拟管吻刺鱼属(待定)

拉丁属名Aulichthy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日本北部及朝鲜东海岸。

形态特征
体甚延长,尾柄细长,体侧被有骨甲,头跑龙套,吻部处宅似管状,眼小,口小端位,围眶骨完全。无背肋,背鳍前方24-26短而游离的棘,背鳍有9-10鳍条,臀鳍I-9-10。胸鳍11,腹鳍I-4,尾鳍13,鳃盖条4,脊椎骨50-56,鳃耙21-22。侧线完全,雄鱼体积小,吻部蓝色,颌有齿。雌鱼两颌无齿。

生活习性
海(水)生。

繁殖习性
早春产卵,卵产于双壳类的围鳃腔内。

隆头高原鳅


[学名]: Triplophysa alticeps (Herzenstein)
[资源名称]: 隆头高原鳅
[别名]: 隆头条鳅
 
[形态特征]:
  背部有褐色横斑,体侧有不规则细点或斑纹,腹部淡黄色,背尾鳍具多数小黑点。体延长,头后背部高隆,体躯近似圆筒形。眼铡上位。须3对。口下位,口裂弧形。唇肉质。上唇边缘有1-3行乳突,下唇亦具乳突。下颌匙状,露出。尾柄起点处的宽等于尾柄高。腹鳍基部起点与背鳍第1或第2分枝鳍条之基部相对。体无鳞。雄性个体体表具明显颗粒状突起。侧线不完全。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青海省  [原产地区]:青海湖地区  
[气候带]:寒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直至源头地区,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附属河系中。  
[水域环境]:淡水,半咸水  
[生活习性]:
小型鱼类,栖息于青海湖浅水区、湖岸边的沼泽和入湖河流的缓流河段,主要以丝状藻类、植物碎屑和底栖动物为食。

隆背拟海鲂


中文名称 隆背拟海鲂
拉丁名称 Zen cypho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海鲂目
拉丁目名 Zeiformes
中文科名 海鲂科
拉丁科名 Zeidae
中文属名 拟海鲂属
拉丁属名 Zen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VIII-27-28;臀鳍I-29-30;胸鳍13-14;腹鳍I-9;尾鳍1-11-1。侧线61-89(8-12/34-50);鳃耙1-2+8-10。体长65-108.7mm。体卵圆形,中等大,侧扁,较高。体长为体高1.7-2.03倍。头高,额部至吻端斜直。体长为头长的2.2-2.5倍。吻特别突出。头长为吻长的1.7-2.2倍。眼大,侧位,很高。头长为眼径的2.6-3.5倍。眼间隔较窄,凹陷。眶上具尖锐锯齿。鼻孔明显,位于眼前。口端位,较大。口裂斜,口角尚不达眼的前缘。上下颌略等长。牙呈绒毛状带,犁骨部具牙,腭骨部无牙。两颌具较厚的唇。鳃盖骨窄而高,前鳃盖骨边缘无锯齿。鳃孔宽大,鳃3(1/2)各,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7,鳃耙短小,呈薄片状。肛门位于臀鳍前方。

隆背青眼鱼


[学名]: Chlorophthalmus acutifrons
[资源名称]: 隆背青眼鱼
[外文名]: Greeneye
[别名]: 尖额青眼鱼
 
[形态特征]:
 
体稍延长,前部亚圆筒形或侧扁,后部侧扁。头略长而尖,稍平扁,眼甚大,口裂大,微斜,口裂仅由前颌骨组成,上颌骨末端宽大。具1辅上颌骨。两颌及腭骨具细尖牙,排列为带状,犁骨具2丛齿群。舌上具细锯齿,具侧线。 背鳍1个,较高大,基部短,起点在体中部,臀鳍短,后位,与脂鳍相对,尾鳍分叉。 本种鱼类与同属种的区别是眼小,眼径小于吻长,头体明显侧扁,背鳍前方隆起,背鳍前和尾鳍末端边缘不呈黑色,腹鳍无黑色横带.
 
 
[原产国家]:中国[原产地区]:中国东海  
[气候带]:亚热带,暖温带 [地理分布]:中国(南海、东海),日本;水深260-950米。  
[水域环境]:海水  
[生活习性]:
为近海暖水性种类。最大个体可达30cm。

拟灯笼鱼


中文名称 拟灯笼鱼
拉丁名称 Scopelengys tristis Alcock
英文名称 gloomy lanternfish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灯笼鱼目
拉丁目名 Myctophiformes
中文科名 新灯笼鱼科
拉丁科名 Neoscopelidae
中文属名 拟灯笼鱼属
拉丁属名 Scopelengy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稍延长,头、体均侧扁。口端位,口裂上缘仅由前颌骨组成,上颌骨后端扩大,后伸超过眼的后缘。有辅上颌骨。两齿细小,犁骨和腭骨有细齿。有鳍发达,后伸达肛门上方。腹鳍起点明显位于胸鳍基的后方。背鳍起点在腹鳍基的上方。臀鳍起点在背鳍后下方。有脂鳍。头部无发光器。体上发光器有或无。
属的特征:

鳞易脱落。无鳔。体上无发光器。犁齿分为2群。上颌骨后伸超过眼的后缘。尾柄高为体长的5.6~8.3%。

本种背鳍11~13,臀鳍12~14;胸鳍14~17;腹鳍8;鳃耙(1~2)+(7~9)。脊椎骨29~32。体长为体高的5倍,为头长的3.4~3.7倍,头长为眼径的7.6~9.2倍。

日本红娘鱼


中文名称日本红娘鱼

拉丁名称Lepidotrigla japonicus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鲉形目

拉丁目名Scorpae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鲉亚目

拉丁亚目名Scorpaenoidei

中文科名鲂鮄科

拉丁科名Triglidae

中文属名红娘鱼属

拉丁属名Lepidotrigla Gunther,1860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南海和东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稍侧扁,向后渐细小,头高,近长方形,背面及两侧被骨板,头高大于宽,头顶在眼后缘上方有一横沟,吻中长,吻突中央凹入,吻突圆钝或近三角形,眼中大,上侧位,口大,前腹位,前鳃盖骨1棘或无棘,鳃盖骨2棘,体被栉鳞,侧线鳞少于70。背鳍2个,分离。Ⅷ-Ⅸ,14-17,背鳍基底两侧有棘骨板,臀鳍14-17。胸鳍宽大,下方有3指状游离鳍条,腹鳍胸位,Ⅰ-5。尾鳍凹入。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日本[鱼鲞]


中文名称日本[鱼鲞]


拉丁名称Uranoscopus japonicus Houttuyn

英文名称star-gazer, Mishima pufferfish, Japanese stargazer

异名瞻星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龙[鱼鲞]亚目

拉丁亚目名Trachinoidei

中文科名[鱼鲞]科

拉丁科名Uranoscopidae

中文属名[鱼鲞]属

拉丁属名Uranoscopus Linnaeus,1758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见于沿海,偶进钱塘江。

形态特征
背鳍条Ⅳ-13。臀鳍条13。侧线鳞54。

体长为体高的4.3倍,为头长的3.2倍,为尾柄长的11.3倍,为尾柄高的10.9倍。头长为吻长的5.1倍,为眼径的6.8倍,为眼间距的5.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6倍。

体粗大,前端稍平扁,后端渐侧扁。头粗大,背面及两侧被租骨板。似四棱形,吻短,背面中央与眼间隔之间形成一回窝。眶前骨下缘有2短骨突。口大,几直立。前颌骨能伸缩,其连合突起很粗大。上颌骨大部分外露。后端宽大,下颌突出。上颌、犁骨、腭骨和下咽鳃骨有绒毛状齿丛,下颌有2行犬齿。舌前下颌皮突钝短,为三角形皮膜瓣。唇发达,具许多小须状皮质突起。眼小,位于背侧,具眶下骨棱状。鳃盖膜相连,与峡部分离,鳃盖条6。假鳃发达。鳃孔后上方有2个尖的肱棘。前鳃盖骨有4-5棘,下鳃盖骨下方有一埋在皮内的光棘。鳃盖皮膜后缘有短毛状小突起。体被圆鳞,项背无鳞。侧线高位。无鳔。

第一背鳍位于胸、臀鳍之间上方,第二背鳍较高,以第3-4鳍条最长。胸鳍宽大。腹鳍喉位。尾鳍截形。

体黄褐色,腹部白色,背侧面有白色网纹。第一背鳍大部黑色,腹鳍淡红色,其余各鳍黄色。

生活习性
入河口海洋鱼类。以口腔内皮质突起引诱小鱼、小虾及底栖动物,袭取食物。

海水/淡水/咸水生。

日本方头鱼


中文名称日本方头鱼


拉丁名称Branchiostegus japonicus (Houttuyn)

异名日本马头魚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方头鱼科

拉丁科名Branchiostegidae

中文属名方头鱼属

拉丁属名Branchiosteg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洋非洲东岸,太平洋东至菲律宾、新几内亚,北至中国、日本。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形态特征
体方长,侧扁,被弱栉鳞。头钝圆。具背鳍前嵴。前鳃盖骨边缘具锯齿,隅角上无棘。鳃盖骨无棘。背鳍和臀鳍颇长。其头背部鳞片伸达眼径1/3处的上方,背鳍前嵴呈黑色,前鳃盖骨后缘平直,眶前骨大于眼径。

生活习性
中大型食用鱼类之一。海(洋)生。

拟缘[鱼央]


[学名]: Liobagrus marginatoides Wu
[资源名称]: 拟缘[鱼央]
[外文名]: Niyuanyang
 
[形态特征]:
 
上下颌约等长或下颌略长;背鳍分枝鳍条6根或更多;胸鳍刺内缘光滑无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的距离小于至鳍鳍起点的距离。体侧没有无规则的淡色小点。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四川  [原产地区]:宜宾、灌县、木洞等地  
[气候带]:暖温带,温带
[地理分布]:长江上游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方式]:自由
[资源类型]: [主要用途]:研究教学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42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