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蚓鳗

中文名称 大头蚓鳗
拉丁名称 Moringua macrocephalus
英文名称 bighead spaghetti eel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蚓鳗科
拉丁科名 Moringuidae
中文属名 蚓鳗属
拉丁属名 Moringua
分布类别 半咸水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的30.6~37.1倍,为头长的10.4~11.2倍.头长为吻长的7.8~8.0倍,为眼径的18.0倍,为眼间距的6.4~7.0倍.尾部侧扁,很短小,其长约为头与躯干部合长的1/2.吻短而尖.眼小,圆形,在头的 前半部,稍近吻端;眼间隔较宽,稍隆起.鼻孔在 眼前方:前鼻孔无短管和皮瓣;口中等大,前位;上下颌 约等长.齿细小,尖锐:上下唇在口角处较发达,边缘无唇须.腮孔中等大,裂缝状.体皮肤光滑.侧线孔不明显.背鳍起点在臀鳍起点后上方,前部发达,后部呈皮褶状.臀鳍起点在 肛门的后方.胸鳍短小,不发达,在腮孔边缘的后方.无腹鳍.尾鳍狭小,后缘圆形.
生活习性 暖水性底层小型鱼类,栖息于近岸及河口咸淡水水域,有时也进入下游江段.

相关阅读

大鳍蚓鳗


中文名称 大鳍蚓鳗
拉丁名称 Moringua macrochir
中文门名 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 Chord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蚓鳗科
拉丁科名 Moringuidae
中文属名 蚓鳗属
拉丁属名 Moringua Gray,1831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34.6倍,为体宽36倍;为头与躯干部长的1.4倍,为头的10.5倍。头长为吻长7.9倍,为眼径35.8倍,为眼间隔9.1倍。
体细长,躯干部圆柱形,尾部稍侧扁,很短小,稍小于头与躯干部长的1/2。头较小,锥形。吻短而尖。眼很小,圆形。埋于皮下。眼间隔宽阔,稍隆起。鼻孔每侧两个,前鼻孔圆形,无短管和皮瓣,位于吻前端1/3处的两侧;后鼻孔微具皮瓣,紧位于眼前方。口中大,前位,口裂伸达眼后方。上下颌约等长。牙细小,尖锐;上下颌牙各一行,前颌骨牙数个,呈人字形排列;犁骨牙1行。上下唇在口角处较发达,边缘无唇须。舌附于口底。鳃孔中大,裂缝状。肛门位于体后部1/3处稍前方。

体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孔不明显。

背鳍和臀鳍位于尾部。背鳍起点在臀鳍起点后上方;臀鳍起点在肛门后方,与肛门的距离约为头长1/5。背鳍、臀鳍前部较发达,与尾鳍不相连续(仅后部的皮褶状与尾鳍相连续)。胸鳍不发达,短小,位于鳃孔边缘的后方。尾鳍狭小,后缘稍凹入。

大头狗母鱼


中文名称 大头狗母鱼
拉丁名称 Trachiocephalus myops(Forster)
英文名称 painted saury, painted lizardfish, lizardfish, gro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灯笼鱼目
拉丁目名 Myctophiformes
中文科名 狗母鱼科
拉丁科名 Synodontidae
中文属名 大头狗母鱼属
拉丁属名 Trachiocephalus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背鳍12~14;臀鳍15~17;胸鳍12;腹鳍8。侧綫鳞52~56。
体长122~246毫米。体长柱形,两侧微侧扁,前端略粗,后端较细。体长为体高5.5~6倍;为头长3.67~4.24倍。头粗而圆,其背部粗糙。吻短于眼径。吻长是头长的11.1~14.8%。眼前上位。眼径是头长的14.8~18.9%。眼间隔窄,中间凹,其宽是头长的9.6~13.3%,鼻孔显著,前鼻孔有竖起的鼻瓣。口大。口裂向后下方斜。两颌前端等长。上下颌有2~3行长短不齐的小牙,腭骨每侧有一组(2行)牙带,舌上有细尖的小牙。鳃盖坚硬。鳃孔大。假鳃发达。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16。鳃耙细针突状。肛门位于背鳍基的后下方。

体被圆鳞。鳞片的前部有2~4条辐射綫,前缘波状。环心綫细,后部无纵沟綫。颊部和鳃盖上均被鳞,胸鳍基和腹鳍基皆有腋鳞,腹睹基之间亦有发达的长鳞。侧綫直。

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脂鳍为近。脂鳍小。臀鳍基长于背鳍基。胸鳍侧中位,向后伸至腹鳍基。腹鳍发达,内缘鳍条较外缘鳍条依次渐长。尾鳍宽叉形。

头背部有红色的网状花纹,体背部中央有-行灰色花纹,沿体侧有13条灰色纵纹和3条黄色细纹相间排列。背鳍基部有一条黄色纵纹,腹鳍上有一条斜走的黄纹。臀鳍与胸鳍白色。尾鳍微呈黄绿色。

洱海大头鲤


中文名称 洱海大头鲤
拉丁名称 Cyprinus pellegrini barbatus Cheng et Hwang
英文名称 Dali-Lake big-head true-carp
地方名称 大头鱼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鲤属
拉丁属名 Cyprinus Linnaeus,1875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Ⅳ~16~18;臀鳍Ⅲ~5;胸鳍Ⅰ~8;腹鳍Ⅰ~16。第一鳃弓鳃耙数:外侧37~40,内侧45~49。下咽齿3行,113~311。侧线鳞33[6/(5~V)]34;背鳍前鳞12~13;围尾柄鳞16。
体长为体高的3.1~3.2倍,为头长的2.9~3.2倍,为背鳍基部长的3.1~3.4倍。头长为吻长的3.3~3.5倍,为眼径的5.3~6.0倍,为眼间距的2.3~2.6倍,为尾柄长的1.8倍,为尾柄长的2.6~2.7倍。

体例扁,腹部圆。鳃盖与背鳍之间为身体最高处。

沪地龙(威廉环毛蚓、通谷环毛蚓、栉盲环毛蚓)


药用蚯蚓经加工后即是中药地龙,是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沪地龙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主产河南、山东、江苏、福建、安徽等地

威廉环毛蚓的特征:

体长96-150mm,宽5-8mm。背面青黄色或灰青色,背中浅深青色。环带占14-16三节,无刚毛。身体上刚毛较细,前端腹面并不粗而疏。雄生殖孔在18节两侧一浅交配腔内,陷入时呈纵裂缝,内壁有褶皱,褶皱间有刚毛2-3条,在腔底突起上为雄孔,突起前面通常有孔头突。受精囊孔3对,在6-7,7-8,8-9节间,孔在一横裂中的小突起上,无受精囊腔。8-9,9-10节间缺隔膜,盲肠简单。受精囊的盲管内端2/3在平面上,左右弯曲,为纳精囊。

通俗环毛蚓的特征:

本种身体大小、色泽及内部构造与威廉环毛蚓相似。唯受精囊腔较深广,前后缘均隆肿,外面可见腔内大小rǔ突各一。雄交配腔亦深广,内壁多皱纹,有平顶rǔ突3个,位置在腔底,有一突为雄孔所在处,能全部翻出,一如阴茎。

栉盲环毛蚓的特征:

体长100-150mm,宽5-9mm。背面及侧面有深紫色或紫红色。刚毛圈不白,环带占3节,无刚毛。身体前部刚毛虽粗,但在2-9节并不特殊粗。雄生殖孔在一个十字形突的中央,常由一浅囊状皮褶盖住,内侧有一个或多个rǔ头,其排列变化很大。受精囊孔3对,位于6-7,7-8,8-9节间,其位置几近节周的一半距离,孔在一rǔ头的后侧,前后两侧表皮腺肿大,孔常陷入,孔的内侧腹面在刚毛圈前或后,有rǔ头突,排列较规则。8-9,9-10节间缺隔膜。盲肠复式,其腹侧有栉状小囊。副性腺有索状短管。盲管较受精囊本体长,内端3/4稍粗,或直或稍弯曲。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为夜行性动物,一般栖息在潮湿的泥圭中,深度10-20cm。蚯蚓喜湿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再生能力较强,当受伤被切断之后,能够生出新的组织代替丢失的部分,当气温低于5℃时,钻入土中冬眠。杂食性,食性广泛,凡无毒的各种植物茎叶、家畜粪便及有机垃圾等均可作饲料用。蚯蚓为雌雄同体动物,异体交配,交配后约1星期产卵,产卵于茧内,每茧内含受精卵3-4个,经2个月左右孵出幼蚓。

中药沪地龙的特征:

长8~15cm,宽0.5~1.5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黄褐色,腹部浅黄棕色;受精囊孔3对,在6/7至8/9环节间。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较光亮。第18环节有一对雄生殖孔。通俗环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状或阴茎状;威廉环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纵向裂缝状;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内侧有1或多个小rǔ突。

【炮制方法】蚯蚓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归肝;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势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主热病发热狂燥;惊痫抽搐;肝阳头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

【临床应用】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末,每次1-2g;或入丸、散;或鲜品拌糖或盐化水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取汁涂敷;研末撒或调涂。

【注意】脾胃虚寒不宜服,孕妇禁服。

鳗鳚


中文名称鳗鳚

拉丁名称Congrogadus subducens (Richards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鳚亚目

拉丁亚目名Blennioidei

中文科名绵鳚科

拉丁科名Zoarcidae

中文属名鳗鳚属

拉丁属名Congrogad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日本至澳大利亚一带,我国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侧扁,被小圆鳞。背鳍和臀鳍均长,二鳍与尾鳍相连,鳃孔宽大,鳃盖膜彼此相连,不与峡部相连。口宽大,下颌突出,鳃4,假鳃发达。无鳔,无幽门盲囊。背鳍71-79,臀鳍60-65鳍条,侧线不完全。纵列鳞245-260。

生活习性
海(洋)生。

细颌鳗


中文名称 细颌鳗
拉丁名称 Oxyconger leptognathus Bleeker
英文名称 longbill pike cong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海鳗科
拉丁科名 Muraenesocidae
中文属名 细颌鳗属
拉丁属名 Oxyconger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延长,尾部侧扁。吻突出;吻前部有一凹痕与吻之后半部分离。口宽,延伸至眼后;舌固定。眼大,被皮肤覆盖。齿尖锐,上下颌齿或锄骨齿中部具大型犭齿。鳃孔宽大。后鼻孔不具缘瓣。背、臀及尾鳍发达,并相连合;胸鳍发达。
生活习性 海洋底栖性鱼类,一般栖息于砂泥底海域,範围大约在50-80公尺间。游泳速度快,性兇勐,以掠食鱼类为主。具季节性洄游习性。

成鳗养殖


是指将体重15 g以上的鳗种养至150--200 g成鳗的饲养阶段。我国养殖成鳗的主要方法有池塘和水泥池流水养殖。

1.池塘养殖

(1)放养鳗种前要对鳗池进行清整和消毒。其清塘方法是冬捕结束后,将池水排干,清整池底和池壁,除掉过多淤泥,经冬季严寒冻结和日晒,严格检查注、排水系统并每亩用150 kg 生石灰加漂白粉10 kg均匀散布于池底,然后蓄水,过10-15天即可放鳗种。

(2)鳗池必须在放养前培养好水质,使其种入池后有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促使提前摄食。首先引进一些微囊藻藻种;其次用敌百虫消毒,使池水至0.5-1. 0 mg/l浓度,杀灭池中的水蚤和轮虫。然后每亩施1-2kg尿素或硫酸铵,使微囊藻及其它浮游蓝藻繁殖生长,既光合作月;强烈,增氧作用大,又能净化池水,使水质保持稳定。

(3)放养密度正确推算放养密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提高单产和效益的问题。由于各地池塘条件、机械设备、鳗种规格等影响因子很多,因而其放养密度不一。

(4)饲料投喂常用的新鲜饲料有螺、蚬、蚌、蚯蚓、蚕蛹、杂鱼和屠宰场下脚料等。这些饲料特别适用于鱼、鳗混养池,具有良好的养殖效果。专养池一般都使用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搅拌要均匀、柔和,搅拌时间不能太长,2 min即可,最长不要超过5 min,应注意用水比例。搅拌好要立即投喂。饲料投喂是成鳗养殖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一般每日投饲1次,上午8-9时进行。在放养初期,由于鳗种个体偏小,也可投喂2次,另1次为下午2-3时;每日的投饲量受池塘水质、水温、溶氧、天气、鳗鱼大小、病害等因素影响。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干重)占塘中鳗体重的2%-3%,而露天池养殖的投饲量波动很大。总之,要靠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善于观察、灵活掌握、密切注意吃食动态。一般以20-30 min吃完为适度。由于成鳗的生长速度很快,随着体重的增加,需及时调整日投饲量。一般每隔1周.测算1次池塘存鳗量,计算出下1周的日投饲量.

(5)轮捕轮放是成鳗养殖不可缺少的增产措施,符合鳗的生长规律。尽管放养时鳗种规格基本一致,但在生长过程中差异大,如不及时进行捕捞、分选和补放,势必大者越大,小者越小,影响产量。因此,及时进行轮捕轮放,一般每30天左右分选1次,使每个池的放养密度及时调节,使规格整齐的鳗种分养在同一池子,乃是增产的重要措施。

(6)日常管理在成鳗饲养过程中,必须高度负责,精心细致如有疏忽,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要做到一勤、三看、五防即:

一勤:

管理人员要勤巡塘,一日至少巡塘3次。早、晚巡塘,检查有无浮头鳗;中午巡塘,检查吃食后的鳗活动情况。并经常注意鳗池清洁卫生,捞除水中污物、残渣和病鳗。及时填写养鳗日记,项目包括上下午气温和平均气温、上下午水温和平均水温、透明度、溶解氧、投喂次数和时间。

三看:

①看鳗活动情况如果吃食时间突然延长,一旦发现鳗散乱于水面做无力摇摆,很可能是发病征兆,须严加注意。

②看水色及时采取水质管理措施,可参照鳗苗培育阶段的水质管理。

③看天气晴天池内溶氧量高,阴天次之,雨天最低。需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开动增氧机或加大注水量,以增加水中氧气。

五防:

①防泛池成鳗养殖池放养密度高,投饲量足,常会缺氧泛池,造成很大损失。露天池一遇阴雨闷热天气.流水池流量失控,水中溶解氧低于2 mg/L时,就有泛池可能,需立即开动增氧机或加注新水。

②防病害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其主要措施是:冬季清塘,排除部分淤泥,冰冻曝晒;翌春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定期泼洒晶体敌百虫药液。

③防高温、严寒每逢盛暑酷热,水温超过35度时,需注新水降温。严寒季节要做好露天池越冬保温和温流水池控温工作。

④防逃冬修鳗池要修补池壁及注、排水道的漏洞,遇洪水季节,注意池塘水位,严防鳗溯水而逃。

⑤防农药和有毒污水流入鳗池,造成意外事故。

2.水泥池流水养殖

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快的特点,能综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对发展养鳗业具有重要意义。水泥池流水养殖按水源分,有热电厂余热温排水、水库坝下流水和循环过滤水养鳗按水的流量来分,有全流水,半流水和微流水养鳗。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余热温流水、水库坝下半流水或深井水温室微流水养殖方法在我国很实用。

(1)鳗种放养

流水养鳗池一般为水泥结构,池子的大小和深度基本一致。由于是在基本控温和不停分养的条件下进行饲养,因此,从鳗苗到成鳗的生长速度很快,般在12个月内就可完成一个生产周期。其白仔鳗培育与前述鳗苗培育相同,鳗种和成鳗养殖.

(2)饲料投喂

流水养鳗全部采用配合饲料,坚持四定 投饲原则,食台固定在排水口附近,以便残食与粪便同时排出池外,投饲量同池塘养鳗一般每天投饲2次,上午8-9时1次,下午 3-4时1次。

(3)饲养管理

①控制流量流水养鳗的主要管理工作是依靠流量来控制水质。全流水池每天换水量很大,1个50 m,的流水池,每分钟要求流进新水0.6-0.8t,即换水3^-4次;半流水池换水0.2-0.3t;微流水池换水0.05-0.10t,并附设增氧机。

②控制水温电厂余热温排水养鳗,在总进水口设调温池,采用冷热水源,全年将水温控制在24-28度。水库坝下流水池一般在5月上旬水温接近20度时放养.11月份结束。

③日常管理要求管理员经常注意鳗鲡摄食及活动情况,及时刷洗、调换滤网;定时消除粪便、残饵,保持池水清洁;定时测量水温,控制流量;定期测定水化指标,检查生长状况;填好养鳗日记,做好阶段性总结等工作。

鳗鲇


中文名称鳗鲇


拉丁名称Plotosus anguillaris

异名海塘虱

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

拉丁门名Chord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鲇形目

拉丁目名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鳗鲇科

拉丁科名Plotosidae

中文属名鳗鲇属

拉丁属名Plotosu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东至中国、日本,南至澳大利亚。中国见于东海及南海。

形态特征
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渐尖细。头平扁,眼小,上侧位。须4对。体光滑无鳞。胸鳍有一不分支的硬棘。体棕灰色。

生活习性
暖水性近岸及河口中下层鱼类,喜生活于沿海浅滩及河口淡水水域。主要摄食沙、蠕虫、虾、蟹等。4-5月在近岩缝中产卵。

经济价值
供食用。

奇鳗


中文名称奇鳗


拉丁名称Alloconger shiroanago shiroanago Asano

英文名称black chin conger

异名Ariosoma shiroanago (Asano, 1958)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鳗鲡目

拉丁目名Anguill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鳗鲡亚目

拉丁亚目名Anguilloidei

中文科名康吉鳗科

拉丁科名Congridae

中文属名奇鳗属

拉丁属名Alloconger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东海。

形态特征
体中长,躯干部较粗圆,尾部侧扁。头与躯干之长稍短于尾长,头较大,圆锥形,吻部不甚突出。眼大。口闭时前颌骨齿全有小部分外露。齿尖锐,前颌骨齿丛较大,各部分齿排列不规则,唇宽厚,发达。左右不相连续,奇鳍和胸鳍均较发达。吻较尖;体褐色。奇鳍具显著黑缘,肛门前侧线孔56-59。

生活习性
海(水)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6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寡鳞刺鳑鮍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