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刺鳑鮍

中文名称 越南刺鳑鮍
拉丁名称 Acanthorhodeus tonkinensis Vaillant
英文名称 Vietnamese bitterling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刺鳑鮍属
拉丁属名 Acanthorhodeus Bleeker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12~13;臀鳍条3,9~11;测线鳞35~36;下咽齿1行,5~5,齿面有锯纹;鳃耙短小,外侧11~12。体长为体高的2.3~2.4倍,为头长的4.0一4.1倍,为尾柄长的4.5~4.6倍,为尾柄高的7.6~8.0倍。头长为吻长的2.8~3.0倍,为眼径的3.5~3.6倍,为眼间距的2.4~2.5倍。外形颇似大鳍刺鳑鮍,头小而采,口亚下位,呈马蹄形,口裂小,口角有一对须,吻突出。侧线完全。背鳍位于身体的最高处,具有两根硬刺。胸鳍末端达腹鳍基部起点。臀鳍具两根硬刺,其起点位于背鳍第6根分支鳍条的垂直下方。尾鳍分叉深。鳔2室,腹腔膜灰褐色。体背部深灰色,腹侧面灰白色。鳃盖后缘上方有一黑色斑点。尾柄中线有一黑色纵带,向前延伸至背鳍起点的下方。背鳍及臀鳍各具两列黑色小斑点。生殖季节雄鱼的吻端及眼眶前缘有珠星,而雌鱼有产卵管。

相关阅读

短须刺鳑鮍


[学名]: Acanthorhodeus barbatulus
[资源名称]: 短须刺鳑鮍
[形态特征]:
 
背鳍条2,12;臀鳍条2,8-9;侧线鳞32-33;下咽齿1行,5-5,齿面有锯纹;鳃耙外侧7-8。 体长为体高的2.8-3.0倍,为头长的4.0倍,为尾柄长的4.4-4.7倍,为尾柄高的7.9-8.0倍。头长为吻长的3.3倍,为眼径的2.9,为眼间距的2.5倍。 体形似越南刺鳑鮍,唯体较矮,背前部较平直。口亚下位,马蹄形,口角有一对短须。侧线完全。背鳍和臀鳍具有比越南刺鳑鮍更坚硬的刺,背鳍末端与臀鳍末端相对,腹鳍末端达臀鳍起点。鳔2室。腹膜灰黑色。 鳃盖后缘上方有一黑色斑点,尾柄中线具有一黑色纵带,雄鱼的背鳍上有两列黑色小斑点,臀鳍有一条宽的黑色条纹,雌鱼背鳍的前部有一大黑点。生殖期雄鱼的吻端有白色珠星,背臀鳍条延长;雌鱼具有产卵管。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  [原产地区]: 亚洲  
[气候带]:温带  
[地理分布]:长江中下游附属水体  
[水域环境]:淡水  

刺鳍鳑鮍


中文名称刺鳍鳑鮍

拉丁名称Rhodeus spina1is Oshima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鳑鮍属

拉丁属名Rhodeus Agassiz,183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广西的西江支流和广东、海南岛。

形态特征
背鳍Ⅲ-11;臀鳍Ⅲ-14;胸鳍Ⅰ-11;腹鳍Ⅰ-6。侧线鳞4。第一鳃弓外鳃耙8。下咽齿1行,5-5,齿侧光滑。

体长为体高的2.2倍,为头长的4.4倍,为尾柄长的6.7倍,为尾柄高的7.0倍。头长为吻长的4.0倍,为眼径的2.7倍,为眼间距的2.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1倍。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兴凯刺鳑鮍


中文名称 兴凯刺鳑鮍
拉丁名称 Acanthorhodeus chankaensis(Dybowskii)
英文名称 Xingkai bitterling,Khanka spiny bitterling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刺鳑鮍属
拉丁属名 Acanthorhodeus Bleeker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12~14;臀鳍条3,10~12;侧线鳞32~36;下咽齿1行,5~5,齿面有锯纹;鳃耙外侧13~19,内侧29~35;脊椎骨33~35。体长为体高的2.2~2.8倍,为头长的4.0~4.6倍,为尾柄长的4.0~5.6倍,为尾两高的7.4~8.5倍。头长为吻长的3.4~4.4倍,为眼径的2.9一3.3倍,为眼间距的2.4~2.9倍。体高而侧扁。头小。吻钝。口端位,口角无须,眼径大于吻长。侧线完全。背鳍和臀鳍具有硬刺。背鳍起点距吻端比距尾柄基部的距离为近。臀鳍起点在背鳍第7~8根分支鳍条的垂直下方。肛门近腹鳍基部。尾鳍分又深。鳔2室,后室长度为前室的2倍。腹腔膜深黑色。肠管细长,一般为体长的7.7~12.1倍。体背部灰褐色,腹侧面银白色,沿尾柄中线有1条黑色纵带。背鳍有两列黑白相间的条纹。雄鱼臀鳍有两列黑色斑点,边缘为深黑色。雌鱼背鳍和臀鳍的黑色斑点不太明显。生殖季节雄鱼的吻端至眼眶前缘有珠星。雌鱼具产卵管。

斑条刺鳑鮍


[学名]: Acanthorhodeus taenianalis
[资源名称]: 斑条刺鳑鮍
 
[形态特征]:
 
背鳍条3,5-18;臀鳍条3,11-13;胸鳍15~17;侧线鳞36-37下咽齿1行,5-5,齿面有明显锯纹;鳃耙外侧7-8;脊椎骨36。 体长为体高的2.3-2.4倍,为头长的4.3-4.5倍,为尾柄长的4.7-5.3倍,为尾柄高的7.8-8.7倍。头长为吻长的3.4-3.7倍,为眼径的3.0-3.6,为眼间距的2.4-2.5倍。 体高而侧扁,背前部隆起。头较小,口亚下位,口裂微斜,口角无须。侧线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几乎与距尾鳍基部相等。臀鳍起点在背鳍第7根分支鳍条的垂直下方。背鳍和臀鳍都具有硬刺。肛门近腹鳍基部。尾鳍分叉深。鳔2室,后室长度大于前室。腹膜灰黑色。 体背部灰褐色,腹侧面为银灰色。在鳃孔后方第1-2个侧线鳞的上方有一黑色大斑点。尾柄中线具有1条细长的黑色纵带。背鳍有两列小白点。雄鱼臀鳍基部和臀鳍边缘均有黑色斑点,且镶有白边,雌鱼则不明显。生殖期雄鱼的吻端、眼眶的前方及上方具有珠星,胸部和腹部呈蓝黑色,腹鳍黑色,雌鱼具有细长的产卵管。
 
 
[原产国家]:中国  [原产省份]: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  [原产地区]:亚洲  
[气候带]:暖温带,温带[地理分布]:长江中下游和湖泊  
[水域环境]:淡水  

寡鳞刺鳑鮍


中文名称 寡鳞刺鳑鮍
拉丁名称 Acanthorhodeus hypselonotus Bleeker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刺鳑鮍属
拉丁属名 Acanthorhodeus Bleeker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14~15;臀鳍条3,12~13;侧线鳞31~33;下咽齿1行,5~5,齿面有锯纹;鳃耙短小,排列紧密,外侧15~18;脊椎骨32。体长为体高的1.6~2.1倍,为头长的4.1~4.4倍,为尾柄长的5.0~5.7倍,为尾柄高的7.1~7.9倍。头长为吻长的3.5~3.7倍,为眼径的2.6~2.8倍,为眼间距的2.2~2.4倍。体极高,且侧扁,背前都显著隆起,外形近圆形。头尖小,口端位,口裂小,口角无须。吻稍突出。眼大。鳞大。侧线完全。背鳍和臀鳍具有硬刺,背鳍起点位于身体最高处,臀鳍起点在背鳍第3根分枝鳍条的垂直下方。腹鳍末端达臀鳍起点。尾鳍分叉深。鳔2室,后室长度约为前室的3倍。腹腔膜灰白色。体背部灰黑色,侧面银灰色。尾柄中线有1条较细的灰色纵带。雄鱼背鳍与臀鳍具有数行黑色小斑点,臀鳍的边缘为黑色。雌鱼的斑点较淡。生殖时期,雄鱼吻端、眼眶前上方有珠星,胸腹部为蓝黑色,腹鳍灰黑色。雌鱼有产卵管。
生活习性 喜欢栖息于水草丛中,产卵于河蚌的鳃瓣上,受精卵借助于小齿固着于蚌鳃上发育。属于草食性鱼类,食物中以藻类及高等植物碎屑为主,其次为枝角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7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带纹仙鼬鳚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