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鸭场传统孵化法的管理

传统的孵化法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多年的孵化实践,总结出的独特的孵化法,传统孵化法包括摊床孵化法、火炕孵化法、缸孵法、桶孵法、平箱孵化法、电褥子孵化法及热水袋孵化法等。现在火炕孵化法在我国北方有较多应用,桶孵法在南方有些地区还在使用。

传统孵化法对电的依赖性低,但一次孵化的量小,而且没有电孵化机孵化的效果好。不过这种孵化方法成本低,尤其适合小规模生产。1. 摊床孵化法不论桶孵、缸孵或炕孵法,胚蛋经过前半期孵化,胚胎自温变高能借助覆盖物保温进行自温孵化时,就可将胚蛋移上摊床孵化至出雏,称为摊床孵化。目前,即便是使用机器孵化鸭蛋,在孵化中后期也常常转为摊床孵化。摊床的形式有炕摊结合和专用摊床两种。摊床的大小和层数根据孵化规模而定,有二层和三层摊床,一般选用木柱或竹竿搭成。摊床高度以方便操作为准,下摊离地面80~90厘米,中摊和上、下摊每层间距为60~80厘米,上层离顶棚约70厘米。长度按规模而定,宽度以两人对面操作时能手对手翻蛋为宜。鸭胚孵化至14~15天开始上摊床,视气温和蛋温的高低,将胚蛋平放一层或叠放二层,在蛋面上加盖棉被等覆盖物,以后每天翻蛋2~3次,当蛋温增加后则平放一层,蛋的疏密也视气温而定。翻蛋时,将心蛋与边蛋位置相互调换,以调节温差,促进胚胎活动,翻蛋操作直至出雏为止。此外,还视气温变化,随时检查蛋温高低,加减覆盖物调节温度和换气以利于出雏。摊床孵化能利用孵化后期的胚蛋进行自温孵化,不需给热。摊床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调节适宜的温度以满足胚胎发育的需要,通过覆盖物的厚薄、翻蛋和交换蛋位以及蛋的排列层数和调节室温来控制适宜的孵化温度。任何孵化法的后半期胚蛋都可上摊床孵化。所以,摊床孵化法至今还在生产上广泛应用。2. 火炕孵化法(1) 设施火炕孵化法需要火炕、摊床和棉被等设备。火炕是孵化的热源,是孵化前期的孵化器。火炕可用北方冬季保暖用的土炕。火炕用砖或土坯砌成,炕上放麦秸,上铺席。摊床是孵化中期以后盛放种蛋继续孵化的地方,设在炕的上方。棉被为包蛋或盖蛋用。(2) 管理要点火炕孵化法管理的关键是孵化温度的控制,通过控制烧柴量和烧火次数、加减覆盖的棉被、翻蛋、调整种蛋在炕面的位置和调节室温筹措施来调节孵化温度。炕孵法多采用分批入孵,一般每5~6天入孵一批,将刚入孵的新蛋放在近热源一端,而后随胚龄增加而改变位置,使胚龄大的胚蛋移至远离热源的一端。每4~6小时翻蛋一次,翻蛋时将上、下层,边缘与中间胚蛋对调,以使胚蛋受热均匀,出壳一致。根据照蛋发育情况,决定晾蛋时间。鸭蛋孵化至13~14天上摊床直至出雏。3. 缸孵化法(1) 设施孵化的设备主要是土缸和蛋箩。土缸是稻草和泥土制成的(壁高90~100厘米,厚8~10厘米,内抹2厘米厚的黏泥,内径70~85厘米)。缸中放一铁锅,用泥抹牢,锅中放土坯或块砖,作为蛋箩的垫物,砖上放一块木制圆盘(便于蛋箩转动),然后将蛋箩放在上面。缸壁下侧设有一灶口,供生火加温用。蛋箩用竹编制而成,缸盖用稻草编成。2.缸孵化法的管理缸孵化法可分两个时期,新缸期(1~6天)和陈缸期(7~10天)以后转至摊床孵化。种蛋入孵前,先用木炭(块)生火烧缸,一般预烧3天左右,除去缸内潮气,使缸内温度达到39℃。然后将盛有种蛋的竹箩放人缸内,盖上缸盖进行孵化。3小时后开始翻蛋。翻蛋时要注意调整蛋的位置,将上与下、边缘与中间的蛋互换位置,以使蛋受热均匀。翻蛋操作时,动作要轻稳,防止打破。种蛋要排平,内外上下分别堆放,以防混层。一般翻蛋前温度要升高,翻后要加温至所需的温度,保持平稳。温度的调节可通过生火、盖灰、去灰、开合灶门、启放缸盖等方法调节,上摊床后以盖被、去被来调节。4. 桶孵化法(1) 设施桶孵化法又称炒谷孵化法,其主要工具有孵桶、网袋、孵谷及炉灶和锅等。孵桶为圆柱形木桶或用竹编制而成,桶高70厘米、直径60厘米,外表糊或涂泥来保温,然后用砂纸内外裱光。

相关知识

鹅的机器孵化法


近年来,随着养鹅业的发展,机器孵化法口趋普及,而且向着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孵化机内所需的温度、湿度、通风和翻蛋等操作可自动控制,孵化量大,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便于管理,且孵化效果好。

1.机器孵化法的特点机器孵化法的主要特点是电力供温,仪表测温,自动控温,机械翻蛋与通风。通常整个孵化过程在孵化机内完成,也有的在孵化机内孵到二照,以后移到摊床上靠自温孵化,叫机摊结合孵化法。机器孵化批量大,易消毒,好操作,省劳力,破损率低,孵化率高。如果采用机摊结合,还能节省能源。因此,机器孵化法是一种现代型的人工孵化方法。

2.孵化机的选择 孵化机的种类很多。按外形分,有箱式、柜式和厅式。按控制程度分,有机械式、自动式和手动式。按箱体结构分,有木结构式、铁木结构式和金属结构式。按孵化量来分,一般按所孵鸡蛋数的多少来分型,如3000只以下的为小型孵化机,10000只以上的为大型孵化机,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型孵化机。现在国内外孵化机的发展趋势是:箱体由整体式向拼装式发展,便于拆装运输;箱体结构由木结构向金属结构发展,不易变形翘裂;蛋架由架式向车式发展,操作方便;控制系统由机械式向自动式发展,控制精度较高;孵化量由小、中型向大型发展,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各单位、个人可根据生产能力、经济条件、技术水平等,选购相应的孵化机。

无论哪一种孵化机,基本结构是由箱体、热源、温度调节系统、湿度装置、蛋架或蛋车、翻蛋装置、匀热电扇和出雏机(器)组成。需注意的是,孵鹅蛋时要用专门的蛋盘,因为孵化机的蛋盘通常是为鸡蛋设计的,鹅蛋较大,不好放。目前,南京实验仪器厂生产的微机控制浮华机是国内较为先进的新一代孵化设备,其特点是;采用金属结构,拼装式,车式蛋价,备有盘架平衡自动锁紧装置,自动控温、控湿、翻蛋,超温报警,控制面板集中,设计先进,操作简便,安装可靠。尤为突出的是,其工作状态全部采用数字显示,工作程序均由微型计算机自动控制,具有超高温、超低温、超低湿、皮带断裂、不翻蛋、未关门、机电故障和使用错误等8种白诊断功能,并能发出声光报警。当计算机出现意外而不能对超高温故障进行处理时,该机所备用的传感器会断开加热、加湿装置,还可用配备的第2套常规电器继续运行。正常情况下,在温度、湿度参数设定以后,只需拨动 电源开关和启动两个按钮,操作非常方便。

3.孵化机的检验 我国机械电子工业部工程农机司于1989 年5月8日发布了孵化机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从1989年7 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孵化机合格品的主要指标如下:

(1)受精蛋孵化率85%,健雏率>90%。
(2)安全性良好,不得漏电,绝缘电阻不小于1兆欧,外露运动部件应加防护罩,并涂有与一般颜色不同的涂料。
(3)使用可靠性98%。即连续生产试验3批,工作总时间不少于1500 h,分别计算工作时间及故障排除时间,用工作时间除以故障排除时间与工作时间之和,反映工作时间在运行总时间内所占的比例。
(4)孵化有效区域最大温度偏差0.8度 。先在孵化机内按规定布测温点,最少不得少于25个点,测定各点的温度,求出平均温度值,再用与平均温度偏差最大的测点之温度值,减平均温度值,即得最大温度偏差。要求测3次,取最大值。
(5)孵化有效区域的温度稳定性0.4度。在最大温度偏差测试的基础上,用3次最大平均温度,减3次最小平均温度,即得温度的稳定性。
(6)孵化机内二氧化碳含量量0.3%。用二氧化碳气体分析仪,测定二氧化碳含量。在孵化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不大于0.1%的条件下,按规定在不同的时间和部位采集气体样品,以样品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值为最终测试值。采样时不得敞开机门。

4.孵化前的准备

(1)孵化室准备。室内温度宜在20C左右 ,相对湿度在55% -60%,光照系数1:15-q,二氧化碳含量不大于0.1%,每立方米含尘量在10mg以卜。要有专门的通气孔和风机。孵化室在使用前要先清扫、消毒,通常与孵化机的消毒同时进行。

(2)孵化机检查。为避免在孵化机中发生机械、电气、仪表等故障,使用前要全面检查,包括电热、风扇、电动机、密闭性能、控制调节系统和温度计等,均要检查。无论是新孵化机还是使用过的孵化机,都应检查。现以南京实验仪器厂生产的微机控制孵化机为例,简述其检查项目如下:

①安全检查。检查所提供的电源与孵化机要求的电压是否相符,机箱接地端是否接地良好,机壳是否带电。这关系到人身安全,不能疏忽。

②控制系统检查。这是孵化成功与失败的关键。首先应对热敏元件中的电接点水银导电表进行检查,松开磁钢固定螺丝,旋转磁钢,仔细观察磁性转子是否与螺杆一起回转,白金丝与水银柱之间应随磁钢的左右旋转而分离和接触。如调整灵敏,可将该表调到入孵后的温控标准,然后拧紧磁钢固定螺丝。同时人为短路检查超温报警蜂鸣器是否报警,降温系统的电磁阀是否放开。再对控制面板上的电源、加热、加湿、超温、降温、翻蛋等 6个工作指示灯进行检查,如有损坏,立即更换。对其他电器元件的工作情况及紧固螺丝也要检查。

③机械部分检查。看各部件的紧固件有无松动现象,各运动部件有无相碰或卡死现象,运动部件的接合处及翻蛋减速器内是否已加注润滑油,传动接合间隙和风扇皮带松紧度是否适度,如有不正常,应即予以维修或校正。

④加湿降温系统检查。看加湿进水管是否与水源接通,于湿球温度计的容水器是否注满净水,加湿水糟是否清洗过,降温循环排水是否通畅。

⑤蛋车检查。看蛋车上的销轴是否齐全,如有缺少或丢失,会造成蛋盘压蛋。蛋架车与翻蛋摆动梁结合长轴上的紧固螺丝一定要拧紧,固定好蜗轮、蜗杆,调整好限位螺丝。同时,对转动销轴加注润滑油。

(3)孵化机试运转。检查完毕后,即可接通电源,进行试运转。首次使用前的试运转时间不少于1 h,以后每次使用前的试运转时间不少于0.5h。试运转时,先观察风扇转向是否正确,然后倾听有无机械杂音,再检查控温系统工作是否正常。孵化机控温的灵敏度应达到士0.2度.好的可以达到士0.1度。

鹅蛋火炕孵化法


简称炕孵。是就地取材,设备简单,成本低廉,适合于我国北方广大农村的一种常用的孵化方法。根据实践,我国豁眼鹅产区采用炕孵与摊床结合的方法孵化的出雏率一般在85%左右,高的达 96%,下面即以豁眼鹅孵化为例介绍炕孵。

孵化操作。入孵前,将炕温调至70-75度,并进行试温,根据人孵种蛋的多少,可摆蛋盘2-3层。蛋盘直接放在炕席上(不铺棉被),盘上盖棉被1~2层(早春2层)。人孵后每间隔10-15分钟窜盘l次,即将底层窜到上层,将炕头的窜到炕稍,调转蛋盘,直到蛋面温度达到37-38℃ (微烫眼皮)为止,从入孵开始计算大约需要24-26小时左右,达到上述要求后,炕七铺好被,将蛋盘双层或三层摆好,从此计算入孵时间。

从入孵开始,在正常情况下每2小时翻蛋1次,在前5 天内采用抓蛋方式(防止系带断裂),群众称为稳胎 阶段。翻蛋时将蛋盘内边蛋与心蛋相互调换,盘与盘间、上与下、里与外、炕头与炕梢要调换。5天以后翻蛋,将心蛋拿出4把(每把6个),用双手平触边蛋 蛋面,使蛋向中间滚动.然后再把取出的蛋放到蛋盘边缘。翻蛋工作做得越勤细,雏鹅出壳就越整齐。25天上摊后,一般停止翻蛋,但要经常检查,发现摊床上心蛋与边蛋温度相差超过1℃时,应该立即调换心蛋与边蛋的位置,防止心蛋温度过高。

入孵后,除经常性地做好翻蛋工作外,必须控制好温、湿度,适时凉蛋检蛋,并做好摊床管理工作。

温、湿度控制:胚胎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十分严格,如能正确掌握.就能获得良好的孵化成绩。一般鹅的孵化给温采用两头高、中问低型,也就是前10天控制在 37.5-38.5度,中间10天为36.5-3 7.5℃,后期36.5- 38℃,同时可结合感官测定,方法是将蛋面紧贴眼皮,感觉是前10天有热感而不烫,中间10天感到温和,后10天与前10天感觉基本相同。入孵后,室内相对湿度要保持在 65%以上。如果湿度不足,可用地面洒水、墙壁喷水,早春可在火炉上用水壶烧水等办法进行调节。前10天,蛋面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中间10天控制在60%-65%,后期控制在65%~75%。

凉蛋:在炕孵及摊床孵化中。早春结合窜盘、翻蛋进行凉蛋,一般不单独凉蛋。如果温度高,可采用窜盘喷水处理。但不论窜盘或翻蛋,均要注意室内先通空气及调温后进行,一般室温控制在27-30℃左右。孵化后期特别是25天上摊以后,胚胎产生大量热能,排出很多二氧化碳,必须经常注意室内换气。

照蛋:在整个孵化期,一般进行3次照蛋,分别在第 7、15、24天时进行。以便检查胚胎发育,将无精蛋、死胎蛋及时剔除,以免影响其他蛋的感温而延长出雏时间。如果进行大批量照蛋,须注意室内加温,而且照蛋动作应迅速,以免胚蛋温度下降太大,影响发育。照蛋时,可利用自然光线,也可利用人工光源如电灯。利用自然光线的照蛋工具极为简单,只需在门上或墙上挖一个小洞,使光线射入,但室内要遮暗,这样即可将鹅蛋放在该透光小孔上进行照蛋。利用人工光源照蛋时。可采用小木箱或纸板箱,在箱上开一小洞,里面装上电灯即可照蛋,但采用纸板箱必须注意安全。孵化期间进行的3次照蛋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次照蛋(头照):在孵化后的第7天里第8天进行。凡是活胚胎的气室边缘界线清楚,发育的胚胎和血管组成的形状似一只蚊子,称为蚊虫珠。凡死胚胎的气室边缘界线不明显,看不到正常的血管,有血环或灰白色凝块。死胚一般不动,若用手摇动鹅蛋时,胚胎随着摇动的方向转动,停止摇动后,胚胎也随即停止转动,而活胚胎此刻仍在活动。头照死胚的主要特征是血管呈环状或弓形,有时散黄。而无精蛋由于没有胚胎发育,只能隐约看到蛋黄的影子。

第二次照蛋(二照):在孵化后第巧天进行。这个阶段的活胚蛋,气室增大,边缘界线更为清晰,胚胎增大,尿囊的血管明显,可见到尿囊向蛋的尖端合拢。胚胎发育慢的,其尿囊尚未合拢,蛋的尖端透明。死胚蛋的主要特征是气室界线较为模糊,胚蛋颜色较亮,胚胎呈黑团状等。

第三次照蛋(三照):在孵化后的第24天进行。这时活胚蛋的气室显著增大,边缘的界线更为明显,除可见到粗大的血管外,全部发暗,蛋的小头无发亮透光部分,称为封门而死胚蛋的气室界线不明显,发黄,血管模糊不清。

上摊管理口入孵后,一般25天上摊,摊上蛋温主要靠自身产热和室温来保持;早春和阴天要靠火炉来调节,温度控制在种C左右;夏季28℃左右。上摊时将蛋从蛋盘中移出,大头向上,平摆在摊床上,四周用保温袋圈好,覆盖物采用棉被、毯子、被单等,按气温、室温的高低不同而调节使用不同的覆盖物。上摊后检温要勤,发现温度升高时做降温处理。种蛋孵到29天开始破壳心自此,蛋面温度应该控制在36~38度,并应随时拣出毛干的雏鹅,将蛋壳除掉。 31天雏鹅可大部分出完。

鳖卵的室外孵化房和孵化场孵化



1.孵化房孵化:在目前情况下,要保持恒温、恒湿条件下的孵化比较困难,不易普及。故可因陋就简,根据孵化的三项条件在室外建造简易的孵化场所孵化房进行孵化。
建造孵化房,应选择地势较高、向阳背风、排水条件良好,且离产卵场近、便于管理的地方。面积根据孵化鳖卵的数量而定,一般4~10平方米为宜。孵化房坐北朝南,墙高1.5米左右,屋顶架设钢筋棚架或木质檀条,上盖塑料薄膜、帆布或苇席的活动天棚。室内地面向南倾斜5~10度,以利采光、吸温和排水。最底层铺10厘米厚的碎石或粗沙做滤水层,上铺30~50厘米厚的细沙。在最低处设一个或数个水缸,缸口与细沙面相平,缸内装2/3的清水,以备后期采集稚鳖。房内留出人行道,以便进行管理。四壁要有窗口和通气孔,墙基要设有排水孔。孵化房按要求准备好后,即可进行孵化。将采集的受精卵动物极朝上,按2厘米左右的间隙在沙面上排放好,上面覆盖2厘米厚的细沙,按上法依次排列第2层、第3层,最多可排放3层,最上面覆盖2~5厘米厚的细沙。
2.室外孵化场孵化:根据孵化所需要的三项基本条件,在室外应选择比较安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方便管理的地方建立简易孵化场。面积根据孵化卵的数量而定。孵化场要建成半地上、半地下,池壁高35厘米、池底向滤水孔的一端倾斜(防积水),为南北长、东西宽的长方形水泥池,也可直接用砖砌成。池壁上边要高出地平面5~10厘米。池周围设5~10厘米宽的小水沟,以防蚂蚁进入孵化场。滤水孔要建于孵化场底部最低的一端,并向外部倾斜。在东西两端的池壁上用木板或用砖石水泥做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人字形山墙状,或北高南低的斜墙状,顶部用木料架一东西向的横梁,两边用木架框镶玻璃做成窗户状,向南北两侧倾斜或只向南倾斜,并以活页将玻璃窗和木梁连接起来,可上下打开关闭。也可在木梁上方搭塑料薄膜。
这种小屋形孵化场结构,关闭时既可防雨,又可保温保湿,打开时又可通风降温。其面积不宜过大,面积过大不便操作管理。也可建成长方形孵化池。
孵化池建成后,底部铺3厘米厚、粒径为0.5~1厘米不规则的圆形小卵石;其上铺1~2厘米厚、粒径为2~3毫米的粗沙;第三层再铺1~2厘米厚、粒径为0.5~0.6毫米的细沙,含水量10%左右。以上所铺的沙子,铺前都要用20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或煮沸消毒,以防细菌感染而影响孵化率。把采来经检查过的受精卵,动物极朝上依次排列在细沙上,在卵上盖一层厚1~2厘米、粒径2~3毫米的粗沙,粗沙上再盖一层5~7厘米厚、粒径为0.6毫米的细沙,沙子含水量为10%~15%(即手捏成团、松手散开)。排卵时每天的卵排在一起,插上标签,写上日期和卵的个数。

鹅机摊结合孵化法


(1)设备。电动孵化机、摊床(类似2-4层木板床)席子或竹帘、被、毯等覆盖物,温度计、湿度计、雏箱等。

(2)机内孵化期。按上述机械孵化法孵到15-16天,此段也可进行鸡、鸭、鹅蛋同机孵化,然后分别上摊,配合照蛋,完成第二照,胚胎尿囊合拢,将鹅活胚移到摊床上继续孵化。

(3)摊床孵化期。将胚蛋移至摊床上,单层平放,边上也可放双层,然后用棉被盖好,将温度计放在蛋面与被子之间测温。冬季室内温度低于 20度,要生火炉子,升高室内温度。

①翻蛋。摊床翻蛋的目的除了增加胚胎活动外,主要还是调节温度,通过翻蛋,使原来的心蛋(位于摊床中心的蛋)和 边蛋(位于摊床边缘的蛋)交换位置,每天3--4次,使每个胚蛋在摊床上所得到的温度一致。如果心蛋与边蛋温度相差太大,边蛋低就要增加翻蛋次数,如果温差不大,每天翻2次即可。因为人工操作,多翻次数劳动强度大,不慎还会破蛋造成损失。

②温度。在摊床上温度控制在37-38,充分利用鹅胚蛋自体产的热量,用盖与掀的方法来调节温度。当温度低时,用被子或毛毯将胚蛋盖上,以便保温;当温度高时,将被子掀起,以便散发多余的热量。被子要求比摊床稍宽些,以便折叠回来,加厚边蛋覆盖,增加边蛋温度,俗称罩边。在气温较低季节,这种方法更有价值。也可另作罩边的长条被子。

(4)嘌蛋。嘌蛋就是把孵化后期将近出壳的种蛋,借助人工 技术,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去出雏,以代替运送雏鹅的方一法,解决缺少鹅雏的困难。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运输,管理方便、损失小,还能节省大量的运输工具、运费、人力和物力。嘌蛋是我国传统孵化法中首创的一项专门技术,一直为各地孵化场所沿用。一般在人孵23天以后,利川将近出壳的鹅蛋胚自体产热,来保证胚胎的生长需要。一般稍加垫草棉被防寒即可装筐卜路,等到达目的地时,鹅雏叮啄壳而出。嘌蛋的运输以春夏之交最为适宜,但只要加强管理、保温得当,可以全年嘌运。在运输过程中.可用大竹篮或柳条筐装蛋。先在篮和筐底铺些柔软的垫草(约一寸厚),然后放蛋。冬季和早春嘌蛋时,外界气温低应将筐的四壁用纸糊好,放人筐中的嘌蛋应重叠多层,筐也应重叠放起。如果气温过低或温度不够时,筐上应盖棉被保温。为防止边蛋和上层蛋受凉,中间蛋和底层蛋过热,每天应翻蛋2-3次;夏天嘌蛋时要防止蛋温过高。蛋温过高时,可将筐盖全部敞开,让热量充分散发,必要时还可向蛋面喷泼凉水,以便降温。运送日期以出雏前运到目的地为宜。

科学布局鸭场


鸭场建设中各区间要合理划分,规范布局,要本着节约的目的,节约能源、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无公害与工程配套的原则,根据鸭场中各种建筑的不同用途进行规划。鸭场布局遵循以下原则:利于生产,利于防疫,利于运输、节约基建投资费用,利于生活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1. 鸭场区间划分(1) 大型鸭场区划布置一个完整的、规模较大的养鸭场,功能区较多,应包括职工生活区、行政区、生产管理区和粪污处理区等。① 职工生活区职工生活区建有职工宿舍、食堂及其他生活服务设施和场所等。生活区为工作人员生活休息场所,应与生产区相距200~300米,并用清洁道和防疫隔离设施把生活区和生产区连接起来,以利于防疫。② 行政区行政区包括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供电室、锅炉房、水塔、车库等。③ 生产区生产区是整个鸭场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根据计划要求,按照饲养不同鸭的情况而确定布局模式,主要包括鸭舍、蛋库、饲料库、产品库、水泵房、机修室、消毒室、更衣室和饲养员休息室等。a. 鸭舍鸭舍是鸭生长栖息的场所,可分为育雏鸭舍、育成鸭舍、商品鸭舍和种鸭舍几种类型。鸭舍应根据主导风向,按育雏舍、种鸭舍和商品鸭舍的顺序来设置。育雏舍要求朝阳,保温良好、干燥、采光通风好,育雏舍内应配备育雏器等,舍内设有小门供雏鸭自由出入,目前多采用铁丝网、木板条或尼龙网等进行离地平养。商品鸭舍用于饲养育成期种鸭和商品鸭,一般长9米、宽4米、高3.2米,采用水泥地面或砖地面,上面铺上垫料,垫料要经常更换,以保持室内清洁干燥。种鸭舍与商品鸭舍建筑相似,只是要求光照及保温条件稍好,另外还要有产蛋窝(箱)。每间种鸭舍长6米、宽4米、高2.5米,鸭舍、运动场、水面三者的面积比为1︰2︰3。b. 鸭滩鸭滩是水面与鸭舍之间的陆地部分,通常叫作鸭的陆地运动场,是鸭吃食、梳理羽毛和昼夜间小憩的场所。其面积应为鸭舍面积的一半以上。由于鸭脚短,飞翔能力差,不平的地面常使其跌倒碰伤,不利于鸭群活动。其地面要平整,略向水面倾斜,不能坑坑洼洼,以免蓄积污水。鸭滩的大部分地方是泥土地面,只在连接水面的倾斜处,要用水泥沙石,做成缓坡,坡度25~30。斜坡要深入水中,要低于枯水期的最低水位。鸭滩斜坡与水面连接处,必须用砖石砌好,不能图一时省钱而用泥土铺垫。由于这个斜坡是鸭每天上岸下水的必经之路,使用率极高,而且上有风吹雨打,下有浊浪拍击,非常容易损坏,必须在养鸭之前修得坚固、平整。有条件和资金充足的养鸭场,最好将鸭滩和斜坡用沙石铺底后,抹上水泥,这样的路既坚固,又方便清洁,在鱼鸭混养的鸭场还方便向鱼池中冲洗鸭粪。鸭滩如果出现坑坑洼洼:要及时修复,否则影响鸭群的运动和造成其跌倒碰伤。沙石路面的鸭滩可用喂鸭后剩下的河蚌壳、螺蛳壳铺在鸭滩上,这样,即使在大雨以后,鸭滩仍可以保持干燥清洁。c. 水围鸭在水围内可玩耍嬉戏、繁殖交尾、捕食鱼虾等,水围的面积不应小于鸭滩。一般每100只鸭需要的水围面积为10~40米2,随鸭的年龄增长而增加。考虑到供水季节水面要缩小,故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围大一些。在鸭舍、鸭滩、水围三部分的连接处,均需用围栏把它们围成一体,根据鸭舍的分间和鸭的分群情况,每群分隔成一个部分。陆上运动场的围栏高度为50~ 60厘米,水上运动场的围栏应超过最高水位50厘米,深入水下l米以上,可用尼龙网、铁丝网或渔网,网孔尺寸为3厘米3厘米。如果用于育种植饲养试验的鸭舍,必须进行严格分群,围栏应深入水底,以免串群有的地方将围栏做成活动的,围栏高1.5~2米,绑在固定的桩上,视水位高低而灵活升降,经常保持水上50厘米,水下100~150厘米。d. 食棚、食槽及水槽设置食棚是为了使鸭在吃食时遮阳避雨,这样能保证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也能在舍外饲喂,从而有利于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在食棚内根据所养鸭的数量放置食槽和水槽,食槽和水槽均可用水泥砌成长条形,也可用塑料制品制成食槽和饮水器,每100只鸭需食槽长度为3米或3个盆斗式食槽,每250只鸭子需用双面长条形饮水器2米长。e.饲料加工储藏库饲料加工储藏库要考虑到每天运送饲料而不宜建得太远,又要考虑到防疫和降低机械噪声对鸭的影响而不能建得太近。饲料库应能储备1个月以上的库存量,成品饲料库应储备1周以上的用量。原料、加工料和成品料应分开储存。④ 其他辅助生产设施可根据鸭场的养殖条件和需求自行设定。(2) 粪污处理区主要包括兽医室、病鸭舍、厕所、粪污处理地等。堆粪场应建在生活区和生产区的下风处,并建成封闭的粪池,堆粪场与生产区鸭舍间有污道连接。小型鸭场区划时各区划分与大型鸭场基本一致,只是在布局时,一般将饲养员宿舍、仓库、灶间放在最外侧的一端,将鸭舍放在最里端,以避免外来人员随便出入,也便于饲料、产品等的运输和装卸。2. 区间布局的原则区间布局在设计时,一是便于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照顾各区间的相互联系;要将养鸭场各种房舍分区规划,就地势高低和主导风向,将各种房舍依防疫需要的先后次序进行、合理安排,如果地势与风向不一致,按防疫要求又不好处理,则以风向为主,地势服从风向,由于地势原因形成的矛盾,则可增加设施加以解决,如挖沟。设障等。二是便于搞好防疫卫生工作,规划时要充分考虑风向和河道的上、下游关系;按主导风向考虑,行政区应设在生产区风向平行的一侧,生活区设在行政区之后,按河道的上、下游考虑,育雏舍、育成舍应在上游,蛋鸭舍在其后,种鸭舍与上述鸭舍应有300米以上的距离。三是生产区应按作业的流程顺序安排;行政区与生活区应离开放鸭的河道,保证生活污水不排人河道中,以便于作业考虑,饲料仓库应位于生产区和行政区之间,并尽可能接近耗料最多的鸭舍;从防疫角度考虑,场内道路应分清洁道和非清洁道,两者互不交叉,清洁道用于运输活鸭、饲料、产品,非清洁道用于运输粪便、死鸭等污物;各个区之间应有围墙隔开,并在中间种草种花,设置绿化地带,尤其生产区,一定要有围墙,加强卫生防疫工作,进入生产区内必须换衣、换鞋、消毒。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

怎样做好养鸭场的防疫工作


一、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1、确保有效的消毒效果。目前用于养鸭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甲醛、戊二醛)、碱类(如:火碱、生石灰)、卤素类(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王、灭毒威等,碘制剂有碘三氧)、过氧化物类(如:过氧乙酸)、季铵盐类(如:百毒杀)。消毒前先要作物理性的清扫冲洗,以防有机物(如粪、尿、脓血、体液等)的存在,然后再进行喷洒药液消毒。

对消毒前后无差别的消毒药经提高浓度后仍无效的应予以淘汰,在检测得到有效的消毒浓度后,还应考虑消毒药的成本,经过比较计算最终获得适合本场的几种消毒药,以期轮换用药。这样,既起到了消毒效果,又降低了消毒成本,且延长了一种消毒药在本场的使用时间。

2、遵循消毒的先后顺序。鸭场消毒时要遵循先净道(运送饲料等的道路),后污道(清粪车行驶的道路);先后备鸭场区,后蛋鸭场区;先种后商。鸭舍内的消毒桶严禁借用或混用。

3、消毒频数。一般情况下,养鸭场每周不少于两次的全场和带鸭消毒;发病时期,坚持每天带鸭消毒。

二、做好基础免疫工作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养鸭场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以保护鸭群健康。一个地区鸭群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不上一种,而可以用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菌苗)的性质不尽相同,在鸭体内所产生的抗体能足够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期限(免疫期)也不同。因此,一定的鸭群在使用多种疫苗(菌苗)来预防不同疾病,也需要根据各种疫苗(菌苗)的免疫特性来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时间,这就形成了在实践中使用的免疫程序。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能够很好的预防疾病的发生,并尽量减少因为疫苗免疫给鸭群造成的应激反应。因此,种鸭免疫应避开产蛋高峰,雏鸭免疫应考虑母源抗体的存在。给鸭群打的预防针既要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又要提高免疫质量,关键要看免疫效果。鸭场可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疾病发生情况,适时、适度地引入疫苗进行免疫,例如在鸭肝炎的高发区疫区或受肝炎威胁的地区就必须进行鸭传染性肝炎的免疫。

疫苗免疫,对鸭群本身是一种应激,为了减小这种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不同季节,免疫接种要注意必须的细节问题。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时,先要将疫苗恢复至室温,否则注射到皮下的疫苗形成疫苗团而不易吸收;夏季气候炎热,疫苗接种时,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饮水,并且尽量将免疫时间安排在清晨凉爽的时候。免疫中,要不断摇匀疫苗,使每只鸭都能获得等量有效的抗原免疫。接种组织弱毒苗时,免疫全程时间最好控制在1.5小时内,以防疫苗在温度过高的鸭舍中长时间暴露而影响病毒的免疫活性。建立科学的疾病预防体系:

1、把好入口关。大门口严格标识预防重地,谢绝参观,设专人把守,严禁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场;进入生产区时必须洗手消毒并经消毒甬道(有消毒水池和紫外光)方可进入。

2、防止交叉感染。各舍饲养员禁止窜场、窜岗,以防交叉感染。场区环境应保持干净无污,不要轻视野鸟对传染病的传播,严防其粪便污染饲料和运动场;坚持定期的全场和带鸭消毒,发病期间要天天消毒;做好灭鼠和灭蚊蝇工作。病死鸭和解剖病料必须做无害化处理,不得任其污染环境,造成人为的传播疾病。

3、疾病防治。兽医对病死鸭要勤于解剖,病料应及时进行实验室检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防治。初期投药后,兽医仍应进行跟踪治疗,直到病愈为止。兽医根据药敏试验、临床用药情况、发病日龄和季节,结合生产实践,获得本场的预防用药程序。在选药时,避免使用假冒伪劣兽药而延误病情,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4、疾病监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肉鸭养殖场常规检测的疫病至少应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除上述疫病外,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它一些必要的疫病进行监测。

稻鸭共作模式和传统稻田养鸭比较的思考


稻鸭共作生态系统是稻作区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稻田养鸭密度方式对稻田水层和土壤中温室效应气体分子含量和释放过程有明显的影响。稻鸭共作生态过程中发生的水层和土壤的温室效应一氧化二氮、二氧化碳、甲烷、溶解氧含量最终将决定稻鸭共作模式下田间小气候的性质和温室效应减量化目标的实现。201 12012年笔者对上海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稻鸭共作生态和传统稻田养鸭研究现状进行比较,提出了崇明长江农场稻鸭共作规程,低碳化特征,为推广稻鸭共作模式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为丰富稻田养殖生态学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1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和传统稻田养鸭研究现状

稻鸭共作生态模式主要探讨的是在单元稻田里围网,圈养一定数量的鸭子,在稻田露天养殖的理论。近年来,众多学者对稻鸭共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稻鸭共作条件下的稻田生态模式,鸭与稻全天侯同生共长、互利共作,生产过程不施化肥、农药。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完善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传统稻田养鸭生产过程将鸭子早放晚归于稻田,流动放养;同时,水稻的种植主要依赖化肥、农药、人工和机械等进行生产。

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和传统稻田养鸭区别为现状不同。

(1)生产理念与目的: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充分利用空间与稻田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以稻田养鸭,以鸭子种稻、以鸭子疫力代替人工和化学能的投入;传统稻田养鸭利用稻田解决鸭子的饲料、追求水稻高产、不重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2)实际功效:稻鸭共作生态模式,种稻与养鸭完全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了生态系统功能和鸭子的役用功能、基本代替化肥、农药、除草剂、机械、人工等的投入、对环境无污染;另一种传统稻田养鸭,利用鸭子早出晚归、种稻与养鸭两个环节分离、未能充分发挥鸭子的功能、仍需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投入。(3)产品质量:稻鸭共
作生态模式,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利用传统稻田养鸭,不一定为健康食品。

1.1稻鸭共作生态模式技术的实施步骤

稻鸭在时间上的衔接是稻鸭共作生态方法的关键,是结构的主体。根据上海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水稻和鸭子的生长特点和规律确定放鸭时段。从稻鸭共作生态模式的整个过程来看,在鸭放入水田前,水稻育秧和鸭孵化育雏期是分开进行的。一旦小鸭(约8 Et龄)放入稻田,稻和鸭即结为一个互生共利、互利共作的整体,稻鸭共作的时间6090d。水稻秧苗移栽后一般需要lOd左右才能活蔸,秧苗活蔸后将雏鸭(7~17El龄)全天24h放人稻田,直至水稻灌浆后赶鸭上岸,待稻谷收割后,再把鸭子赶下田觅食遗落的稻穗(见图1 )

1.2 鸭子数目和水稻品种的筛选
鸭的品种选择双轨鸭,2011年7月15日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水田水层水检测:稻田最适宜的放鸭只数为300只/hm 土壤中溶解氧增加,促进活性有机还原物质氧化(放养密度300只/hm ,溶解氧4.6mg/L放养密度100只/hm ,溶解氧4.3mg/L放养密度200只/hm ,溶解氧3.8mg/L。lhm 放养密度300只鸭一氧化二氮(N 0)、二氧化碳(CO2)、甲烷(CH )分别为0.70、0.035%、1.80lhm 放养密度100只鸭一氧化二氮(N:O)、二氧化碳(CO:)、甲烷(CH )分别为0.68、0.024%、1.33lhm 放养密度200只鸭一氧化二氮(N 0)、二氧化碳(CO2)、甲烷(CH )分别为0.64、0.026%、1.48 [4-5]。201 1年8月14日谱尼测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秸杆还田溶解氧高于非结杆还田1.3mg/L。同一放养密度,在7月17~24日放养,甲烷气最高,放养过早或过晚甲烷气较低。7月10日放养,二氧化碳释放最低,7月17日以后放养二氧化碳释放量增加到0.021%左右,并保持恒定。秸秆还田对土壤耕层甲烷气影响较明显,秸秆还田后甲烷气释放量下降0.85mg/m 。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略有下降,分别下降0.02mg/m 、0.03mg/m 。

水稻品种的选择银香18,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品质优、成穗率高、抗性强品种。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强调的是水稻和鸭子两者要共生效应、互惠互利,所以应优先选用体型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活力强、田问活动时间长、活动量大、嗜食各种昆虫、土壤生物和水生生物功能较强的役用鸭。

1.3 稻鸭共作生态模式的创新

自稻鸭共作生态模式取得成效以来,稻一鸭一萍一鱼模式、稻一鸭一蟹模式、稻一鸭一蛙模式、稻一鸭一生物模式等生态种养模式也相应地被提出。稻一鸭一生物模式是在稻鸭共作生态的基础上构成生态环保型的稻鸭共作生态体系,形成稻护鸭、鸭吃生物、鸭粪肥田的稻田生态食物链,不仅丰富了稻田物种结构,而且通过鸭群日夜不停的啄食和搅动,促进了水田养分物质(包括水体中的氧气)的流动,刺激了水稻的生长发育,为水稻生长起到除草、捕虫、施肥和中耕等作用。

鸭在稻间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具有明显的省肥省药省工、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产品优质、无公害,每667m 净节支增收200元以上,成鸭价值30~40元/kg,约每只鸭35元。稻鸭米4~6元/kg,产375kg/667m ,收入6 000元/667m 左右,扣出稻鸭每667m 稻种14元,购鸭6元/只,人5E90元,不打1次农药。传统稻每667m 种子14元,化肥120元,农药100元,人工90元,机械损耗、水电总计450元左右。鸭稻共作使鸭子、水田、水稻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通过鸭群的活动使该系统活跃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多级食物链网结构和动物循环再生利用体系。

2稻鸭共作生态对系统生态学的影响

2.1稻鸭共作生态对水稻和鸭的影响
童泽霞、李彦利研究报道,稻田养鸭能充分发挥鸭好动,勤觅食、啄食、践踏杂草,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稻鸭共作生态技术由于不施农药,不施除草剂,化肥施用较少,显著提高了稻米的品质,降低穗颈稻瘟病害发生。稻鸭共作生态模式为鸭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自然生态环境。双轨鸭放养稻间具有穿行活动灵活、觅食力、消化力强、合群、喜水、敏感、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成活率高等特点。稻田则为其提供了随时觅食水体饲料的自然环境、稻株为其创造了避免烈日暴晒和风雨龚击的栖身环境。

2.2稻鸭共作生态对水稻有害生物群落影响

稻鸭共作生态对稻田有害生物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2011年上海交大在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稻鸭33.3hm 示范区,不喷农药,减少化肥,可控病虫草危害,尤以对农田杂草和稻飞虱控制效果最好。不喷农药完全可以控制杂草和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鸭子对农田杂草的控制率98.8%,对稻飞虱的控制率其次,对二化螟和纹枯病控制率在50%左右。稻鸭共作区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纵卷叶螟的除虫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化防治区。

3 讨论
根据稻鸭的生长特点和规律确定放鸭时间60~80d,稻鸭放养雏鸭已300只/hm 为好。放鸭过多,过肥对秧苗损害较大,过少,达不到最佳的除草防病虫效果。7月24日放养稻鸭最佳。雏鸭选择体型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嗜食野生植物强,田间活动时间长的役用鸭。如江苏高邮鸭,江西红毛鸭,四川建昌鸭和浙江、湖南、江西的麻鸭等。水稻选用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抗性强,品质优的大穗型品种,以优质早熟晚粳或晚熟中粳为好。稻鸭共作生态具有防除杂草、病虫、刺激水稻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少环境污染、减少温室气体甲烷排放、增加稻米和稻鸭收入等优点,稻田禾苗滚滚,鸭声阵阵新景观。

稻鸭共育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放鸭密度过大不利于控制温室气体甲烷的释放,适当早或晚放鸭有利于减少甲烷气体的释放。

稻鸭共育田问条件下明确秸秆还田对温室气体释放的时间动态,秸秆还田不会增加环境中的甲烷、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释放。明确秸秆还田有利于水层中氨态的增加。

鸭鹅场的经营设想


首先应确定鸭鹅场的经营方向,即办什么类型的鸭鹅场这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并兼顾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而确定.总之.经济效益是个根本问题,怎么做经济效益高就怎么做,同时还要考虑生产土的可行性,最后做出选择。例如市场上鸭蛋紧俏,价格较高,经营商品蛋鸭经济效益高,同时又具备相应的条件,就可饲养商品蛋鸭。

经营方向包括专业化饲养和综合性饲养两大经营类型.如养鸭,专业化饲养是指养某一鸭种的一个类刑即养肉鸭还是蛋鸭;综合性饲养是指养某一鸭种的儿个类型或与其他物种一起饲养如肉用种鸭场兼养肉用仔鸭和养鱼、养猪相结合等。

专业户养鸭鹅一般应进行专业化饲养,少用综合性饲养.这是因为综合性饲养的经营范围广、规模大、投资大、饲养条件和技术力量要求较高.同时在苗禽来源和产品销售上难度也较大,虽然综合性饲养的经济效益较高,但一般的专业户难以办到.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96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