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鸭业的生物安全和疾病预防措施

养鸭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鸭的饲养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中国幅员辽阔,有众多江、河、湖泊、滩涂水面,适合养鸭业的生态条件,要建设好这个大产业,促进我国养鸭业向现代化跨越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生物安全和疾病防控关。生物安全是指在饲养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保护鸭群免遭致病微生物侵袭,以及建立屏障以避免病原体扩散到健康鸭群。在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下,鸭群始终受到致病微生物的威胁,生物安全是目前养鸭业能否成功和获利的关键,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进入鸭群,生物安全是通过减少环境中的传染性微生物数量来预防疾病,是一项省时、省力、省钱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1.1人员控制大多数疾病可通过人员传播,包括参观者、邻近养鸭户、鸭场内部人员及参与免疫接种、肉鸭和饲料的销售人员等,任何进入鸭场的人员都应穿戴消毒防护服(包括工作服、长统胶鞋、帽子和手套等),鸭场应只设一个出入口,未经许可者不得随意进入鸭场。

1.2车辆设备鸭场出人口应设车辆消毒池,所有进入鸭场的车辆都必须严格消毒,如果消毒池消毒不到的地方可用消毒喷雾器喷药消毒。所有装鸭箱、蛋箱、免疫接种用具等都要彻底消毒。m.yz023.cOM

1.3动物和昆虫养鸭场禁止饲养食用动物、啮齿类动物和鸟类,因为这些动物均可能成为疾病和病原的机械携带者,如能传播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等病原菌,马立克氏病毒和禽痘病毒可通过蚊蝇等昆虫传播。有效的粪便和死禽处理将有助于减少昆虫蚊蝇的数量,应当定期喷洒允许使用的杀虫剂来控制昆虫蚊蝇,减少疾病的病原体传播。

2饲养与管理

2.1 选址和布局合理的选址和布局对鸭子的生长、减少应激反应及感染疾病起着重要作用。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的上风上水处,应距公路干道、村镇居民区、企业工业区500 m以外,具备三通(通电、通水、通路),周围应筑有围墙,有条件者可在距养殖场围墙1m左右处种植防护林。养殖区与饲料加工区、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出人口设车辆消毒池。鸭舍应配备有效的通风设备,以便送入新鲜空气,排出污浊气体。鸭舍应当建有防鸟类和防啮齿类动物的设施,应能提供健康卫生的环境。

2.2水源和饲料饮用水应清洁无污染,营养均衡的饲料对鸭子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劣质饲料除了导致营养缺乏症外,还可使鸭子处于应激状态,更易感染传染病。尤其是受潮或过期饲料,黄曲霉素含量可能超标。黄曲霉素除影响鸭子的生长健康外,还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降低鸭子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

2.3污染源处理病死鸭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染源。因此,应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疾病传播。目前比较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焚烧或深埋,垫料和粪便可堆积发酵进行无公害处理,发酵池应设在距养殖场下风向30m处,发酵后的粪便可作为种植业的有机肥料。

2.4鸭舍的消毒养殖场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原有鸭子出栏后,对鸭舍、饲养用具、地面 (网床地面)、通风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应空闲1 2周后方可引进新鸭。平时要经常保持舍内通风,光线充足,每天打扫卫生,保持清洁干燥,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

3免疫接种

一个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免疫工作十分重要,要制定切合鸭场实际情况的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可采用注射、饮水(口服)和气雾等方法进行免疫接种。

实践证明,有效做好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应激因素,是控制和预防鸭子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关知识

蟹疾病预防措施


自然水域中生长的河蟹很少得病,在人工养殖下的河蟹由于养殖密度大,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活动范围缩小,水质相对比自然水域要差,因此得病机会相对增加。应树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思想。

1.消毒池塘、稻田等在放养前必须彻底进行清塘消毒,杀死各种寄生虫和敌害,病原体。另外,进行各种操作的器具,如运苗箱、捞海、水草、毛巾等都要进行消毒,身体受伤的蟹苗种也要进行药浴处理。常用消毒药及用法如下:

(1)生石灰。用于清塘和平时预防疾病。清塘时,分带水清塘和干池清塘两种,前者每667m水深1m泼洒生石灰150kg;后者排干池水,仅剩10-15cm水位,每667m用75kg兑水泼洒。1周后注水施肥。日常养殖期间,每隔巧d左右,每667m 水深lm用25kg对水泼洒,用以预防各种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2)漂白粉。也用于清塘和平时预防疾病。带水清塘每 667m水深lm用50kg。用法:将漂白粉倒入木桶中,加水混合成糨糊状,再加水稀释泼洒。干池清塘,每667m水深10-15 cm用15kg,1周后即可放苗。预防疾病时,每667m水深1m 施用666 g,以预防和治疗细菌性疾病。

(3)福尔马林。一种防腐剂,对杀灭池中病毒、细菌和原生 动物有很好效果。在干塘情况下,每667m用工业福尔马林10 kg.全池泼洒,对聚缩虫有杀灭作用,施药以后10 d方能注水 (4)孔雀石绿。采用全池泼洒,浓度为0.1-0.4 ml/L,对 杀灭浮游动物如挠足类有明显效果。一般在放养前10 d用药。 孔雀石绿也可用于药浴,预防水霉、黑鳃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药浴的浓度为2 mg/L。

(5)敌百虫。对原生动物门中的各种寄生虫有特效。其一般 治疗浓度为0.7 mg/1.,消毒浓度为1 .5-2 mg/ l,消毒后15 d才 能注水放养。

(6)鱼藤精。含25%鱼藤酮,用于清池,药物用量少,药 性消失快,换水后无残余毒性清塘的有效浓度为2 mg/Lo用 法是将鱼藤精加池水10-15倍,装入喷雾器中全池喷洒。

(7)铜、铁合剂。为硫酸铜、硫酸亚铁5:2的混合物。铜、 铁合剂在水产养殖中使用非常广泛,其杀虫药效强而持久,尤其 对甲壳类动物。在使用铜、铁合剂时,一定要准确称量,计算浓 度,否则易引起药物中毒。其防治浓度为0.7 mg/L。

成鳅疾病预防措施


一年中,泥鳅的生长季节不足200d,如果泥鳅患病1次,即使治好了,治疗恢复占去了不少时间,泥鳅也很难达到要求的规格,影响生产销售,而且泥鳅生活在水中、泥中,治疗用药难度很大,所以一定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防止泥鳅病害的发生,要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采取综合管理措施。

1.改善水质底泥中不要含有过多的有机物。施肥不可一次过多,要经常冲水,使池水保持浅黄绿色,透明度不低于20cm.

2.鳅种消毒鳅种,特别是从野外捕捉的或从外地购买的鳅种,入池前一定要浸泡消毒。每立方米水中放孔雀石绿10g 或每100g水中放食盐3-4 g,制成溶液,将泥鳅苗种投入。在整个浸泡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泥鳅的反应,发现泥鳅不安、上浮等不正常反应,要立即捞出,投入饲养池中。

猪养殖的常见疾病与预防措施


近年来,养猪市场的扩大,生猪和猪肉价格起伏不定,引起人们对生猪市场的关注,同时,生猪养殖者对各种疾病的监控难度也加大了,猪常见疾病的新预防和防治方法也因时而生了。本文主要介绍一些猪的常见疾病,其次对猪的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常见的疾病的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一、前言

河北省是国内的养猪生产大省,养猪场、种猪场数量居全国上游,生猪的价格也稳居中上游,政府对养猪行业户也有经济补贴,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养猪行业中来。但是养猪也是一门学问,在养殖猪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猪是易感染体,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感染源的影响,稍有不慎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需要人们的细心照料,如猪的常见疾病以及该如何预防猪的常见疾病的知识,这也正是需要养猪者涉猎的一门学问。下面将对养猪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猪常见疾病

猪的常见传染病包括常见病毒性传染病和支原体性传染病,此外还有寄生虫病、内外科和产科疾病等。每个大类里面包含了更多种的猪常见疾病,就不一一列举了,以几种常见传染病为例,如下:

1.猪瘟

猪瘟属于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这种病的俗称是烂肠瘟,是制约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猪瘟在原始条件下不感染其他动物,只对猪这种生物起作用,而猪也比较容易受感染,病猪是最大的传染源,该病不具有季节性,传染性较高。生猪一旦感染此种病毒,就会根据轻重一次出现突然死亡,器官出血,食欲下降等症状,养猪者应注意观察。

2.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也属于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毒在病原学上叫疱疹病毒。其主要传播媒介是空气,它不同于猪瘟,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冬季,相对而言较容易预防,而且其他动物也存在感染的可能性。但如若生猪感染上此病毒,则具有死亡的危险,较严重。外显症状生有多种,例如猪会逐渐消瘦;人们可以通过猪的呼吸情况来判断其是否感染了病毒;病猪会侧卧于地做划船状;病猪角弓反张等症状。猪的年龄越大和感染的天数越短对猪的威胁小一些,相反的会变大。

3.猪丹毒

猪丹毒属于一种常见的细菌性和支原体性传染病。病猪会有淤血的症状,尤其是出现在颈部和背部的皮肤,这种病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也叫猪丹毒杆菌,在炎热季节常发于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的架子猪,这也就说明了猪丹毒以感染架子猪,又因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引起,如果是炎热季节更会加重这种病,养猪的新技术有所发展,相应的饲养人员专业素质也会提高,在日常饲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的饮食,猪舍卫生,猪的皮肤等等。夏天湿热,容易滋生细菌,便于猪丹毒的传染,也会加重症状,加速病猪的死亡。症状是食欲不振、紫红色的斑块、呈犬状坐姿、急性的话会突然死亡。

4.猪流行性腹泻(属于病毒性传染病)

此种猪常见疾病经常在冬季的时候发生,架子猪和哺乳猪的感染率是绝对的,比较易感。主要是通过肠道感染病传播,症状是呕吐,腹泻,脱水。可能由于饮食,天气等诱因引起,与其他几种疾病相比更常见,不会威胁猪的生命,对年龄大的生猪威胁更小,但是这也有地方性与局域性,养猪场占地面积广,猪舍多,相互间应加强管理,避免传染。如果不严重,不用药物调理,就可以自然调息。

5.猪附红细胞体病(属于寄生虫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俗称红皮病,较易感染对象是仔猪,同时各个年龄阶段的猪都有可能被感染。通过病名就可以指导与附红细胞体有关,这种病事实上就是由它引起的,它破坏红细胞体从而导致猪集体贫血,具有继发性,危害性,广泛性的特点。一旦传染猪,,猪出现的症状较多,基本以上几种病的症状都会有,比较复杂。

三、常见疾病的相应的预防措施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流行性腹泻是几种常见的猪的疾病。对应的预防措施如下:

1.猪瘟的预防与防治

对于急性的猪瘟病,目前无特效办法。对于慢性型的猪瘟病通常会采取消毒、封锁的办法,并按时对病猪进行疫苗注射。一般猪场占地大,要对猪场进行隔离,避免未感染的猪感染上病毒。当前各国都在研制解决办法。

2.猪丹毒的预防与防治

预防:在未发现病情前,就要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注射。

治疗:感染病毒后,定时定量进行青霉素注射;查看体温;按体重的不同配注射液,对猪进行抗血清注射。

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与防治

预防:首先,喷洒喷雾剂,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飞虫,将其消灭;其二,保证生猪的日常营养,可以喂养全价的猪饲料;其三,在观察出感染症状时,及时在猪饲料中添加药物。其四,可以抽血检验猪的健康情况,并作出相应措施,进行隔离或者加强营养。

防治:药物治疗:贝尼尔、青霉素、牲血素、胺基苯胂酸钠。

4.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与防治

因为猪流行性腹泻这种疾病较常见并且对猪的威胁影响小,有些时候猪会自然平息此病,所以当前无治疗的特制方法,多采用补充生理盐水、注射环丙沙星液的方法,起到防止继续感染的作用。

5.猪常见疾病预防的一般性原则与举措

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猪舍的选址、建筑、卫生、通风、消暑、隔离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若是大的养猪专业户更应从这几方面严格把关,做到卫生,干燥。这是从外界环境入手,其次要从猪本身预防,可以对猪采取保健措施,比如使用药物,注射疫苗。此外注射饲养人员注意观察猪的变化,例如饮食,皮肤,猪舍卫生等

四、结语

当前养猪产业发展前景巨大,而养猪中的常见疾病是限制养猪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通过以上对猪的常见疾病的列举、以及如何预防和防治猪的常见疾病,并结合河北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预防与防治措施。希望能对一些养猪者有所帮助。

我国养鸭业现状和实施鸭无公害养殖的宏观措施


新的世纪!我国养鸭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国内市场对鸭产品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大的同时! 对其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消费市场逐步由数量向质量方向转变! 以传统方式生产的鸭产品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目前!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传统养殖生产模式不尽合理!以及投入物使用不规范!我国畜产品质量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制约了养殖业的健康稳定 持续发展.

针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严峻形势!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国家农业部出台了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用8-10年的时间! 基本上实现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因此,全面推进鸭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是新时期养殖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配合$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笔者根据我国养鸭业的实际情况!浅谈实施鸭无公害养殖的宏观措施!以期为实现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目标作些努力.

我国养鸭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养鸭业的生产现状

鸭存栏快速上升.2000 年,我国家禽存栏量达44.39亿羽,其中鸭存栏数为6.12亿羽 与1970年比较30年来,我国鸭存栏量增加了4.66倍2000 年,美国家禽存栏为18.13 亿羽! 其中鸭存栏量为660万羽! 与1970 年比较,30 年来,美国鸭存栏量增加0.87倍.从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养鸭业无论是与世界养鸭业生产情况比较,还是与发达的美国养鸭生产情况比较30年来,我国养鸭业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及美国水平,其增长速度分别比世界及美国高出2.41倍和3.79倍.

至2000 年,我国鸭存栏量占世界鸭存栏量比例达到69.07% 与1970年所占比例比较, 增长106.1%,而美国鸭存栏量的比例, 比较1970年的存栏量比例下降了47.0%. 因而,从目前饲养量来看,我国养鸭生产的竞争力正在逐渐上升.

雏鸡死亡的预防措施


1温度要合适。雏鸡对温度比较敏感,出壳后1~3周内保持35~32℃,随日龄增加,以后每周降低2~3℃。
2饮水要及时。特别是雏鸡经长途运输,一定要及时饮水,否则会造成脱水。采取自由饮水法,第1次饮水给予5%的糖水。
3密度要适宜。育雏密度过大,鸡舍内会产生较多有害气体,并会产生啄癖现象;育雏密度过小,育雏面积和设备利用不充分,造成浪费。密度:平养为每平方米20只,笼养时每平方米40~50只。
4光照要合理。光照可促进雏鸡的采食、饮水和活动。出壳后3日内应给予24小时的照明,以后每昼夜光照8小时。
5湿度要适当。出壳后10日龄内保持较高的湿度(65%)利于雏鸡羽毛生长及防止脱水,10日龄后湿度要较低(55%),以免诱发球虫病。
6用药要细心。用药量过大或药物在饲料中拌和不匀会产生药物中毒。所以。预防和治疗雏鸡疾病时,一定要按剂量饲喂。片剂类药要碾成细粉,均匀掺和在饲料和饮水中饲喂。
7看护要周密。对雏鸡要特别精心看护,()以防被饿死、渴死、淹死、踏死、狗猫鼠咬死及中毒而死,还要注意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及粪便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

食用菌营养液的简易配制戴望月

1菇根液。利用加工时切下的菇脚和细菇等,洗净切成薄片,然后每3-5千克料加水7-10千克,煮沸15分钟,取滤汁加水稀释25千克。可喷施100平方米。常喷施可使子实体增厚。可增产10%-12%。
2胡萝卜液。取胡萝卜10千克,切细,加水15千克,煮沸15分钟,滤胡萝卜汁,加水8倍喷施,可增产8%-10%。
3棉壳液。在棉壳中加入10%的清水,煮沸10分钟,冷却后滤汁,加2倍水量的使用,使菇体厚实,可增产10%。
4葡萄糖液。用1%葡萄糖和0.5%碳酸钙配液体,对菌丝和菌蕾进行喷洒,都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抗寒能力、产量和质量,增产10%-12%。
5尿素液。用0.1%-0.2%尿素溶液,每3-4天喷一次,促使子实体增大增厚,特别对中后期菇床效果更佳,可增产10%-12%。

种鸡晚产的预防措施


1.加强光照管理。不仅要重视光照时间的作用,更不能忽视光照强度的效果。鸡群对光照刺激反应的好坏取决于体重是否达标、鸡群均匀度的好坏、营养摄入是否足够。因此,应根据以上三点适时进行光照刺激,并注意光照均匀。同时,光照刺激的强度应至少达到刺激前的10倍以上,效果才最好。
2.建立鸡舍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配备足够的饲养器具;布料快且均匀;保持良好的通风;加强垫料管理;供给优质全价的饲料;精心管理,()减少应激,为鸡群创造良好的环境。
3.保持种鸡良好的均匀度。预防出现均匀度差的问题,其生产价值和经济实效性会更高。因此,从1日龄起就应抓好种鸡的均匀度。均匀度愈好,鸡群的生产性能愈高。10周前应重点抓好均匀度的调控工作。均匀度控制的目标必须达到85%以上或更高。
4.按照种鸡的生长发育规律严格控制体重。4周末体重应达标或略超标准,不能有低于标准体重的鸡,使种鸡有比较好的骨架发育,因为种鸡在8周末85%以上的骨架发育已基本完成。10周前通过料量的控制使尽可能多的种鸡体重达到饲养管理手册建议的标准;10周后特别是15周后周增重应达标;对10周后体重超标准的鸡群应重绘体重曲线,不能强行拉回标准曲线,而应沿标准曲线平行增长。40周以前每周至少称重一次;40周后每2周称重一次,以便及时掌握种鸡的生长发育趋势,适时调整。
郭开珍

母猪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猪便秘是指粪便量和排便次数减少引起的粪便通过肠道的时间延长或完全滞留的现象。母猪便秘是目前规模化、集约化生猪养殖场常出现的问题,会导致母猪的生产性能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引起母猪便秘的原因有多种,在母猪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引起便秘的原因,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母猪发生便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母猪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母猪作为一个养猪场的核心群体,对养殖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母猪生产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猪场的发展。然而在母猪的养殖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影响着母猪生产力的发挥,其中母猪便秘是困扰着广大养猪生产者的主要问题之一。母猪便秘后,会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反应,精神状态不佳、食欲较差、排便困难,还会造成妊娠母猪难产或产程延长,严重者还会导致死胎,并且会导致母猪产后泌乳障碍,严重影响了母猪生产性能,制约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1、原因

饮水不足。母猪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是饮水不足,而这一现象在夏季较为明显。夏季,母猪散热会流失大量的水分,如果饮水不足会导致体内缺水,从而导致肠道内的粪便干结,不易排出而发生便秘。

缺乏运动。集约化猪场养殖妊娠母猪多采用限位栏的饲养方式,这样会导致母猪长期缺乏运动,即使是非限位饲养,也易存在饲养密度过大、缺乏运动等问题,这就会导致母猪的采食量下降,消化吸收机能减弱,胃肠内菌群失调,肠内粪便干燥而引发便秘。

饲料因素。母猪的日粮搭配不合理,日粮中适宜的粗纤维含量可有效的防止母猪便秘,但是如果粗纤维的含量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引起母猪便秘;饲料中某种或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或者不足时,如蛋白质水平过低,微量元素、维生素不足会引起母猪发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性便秘;饲料加工不当,如粒度过大也会引起母猪发生便秘;突然的更换饲料,使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能立即适应新的饲料而易发生便秘;不同阶段的母猪要饲喂相应的饲料,如果饲喂的饲料不合理,如用育肥猪料来饲喂母猪就会导致母猪便秘;饲喂母猪发生霉变的饲料,霉变饲料产生的霉菌毒素会引起母猪中毒,对胃肠造成较大的伤害而易导致母猪便秘。

另外,当母猪发生应激反应,如发生热应激会导致体内水盐代谢发生紊乱而引发便秘;母猪在妊娠期消化能力增强,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变强,易导致大便干结产生便秘,妊娠期随着胎儿不断的增大,会压迫胃肠,从而导致母猪便秘;如果母猪发生内分泌失调,会引起胃肠蠕动减慢,直接后果就是发生便秘;为了预防母猪患病,常不定期的使用药物,母猪的胃肠长期在药物的作用下,会出现肠道内菌群失调,水分被过度吸收的现象,而出现便秘;一些疾病,如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等也会引起母猪便秘。

2、预防措施

提供充足的饮水。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给母猪提供充足的饮水,这是预防母猪发生便秘的根本,另外对于哺乳母猪来说,充足的饮水不但可以预防便秘,还可以促进泌乳。有条件的猪场应安装自动饮水装置,让母猪随时都能饮水。并且要注意每天都要检查供水系统是否发生故障,保持水流通畅,水槽清洁、容量大、便于饮用。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更要注意饮用水的供应。冬季则要注意给母猪饮用温水。

加强运动。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来说,如果采取限位栏饲养时,也要定时将母猪赶到运动场适当的运动,但是要注意在刚配种1~3周的母猪和产前1~2周的母猪,则要减少运动量,防止受精卵不着床和发生流产或早产。在其他时间则要让母猪适当的运动,这样不但可以防止便秘,还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和避免发生难产。

合理的搭配日粮。根据不同阶段母猪的营养需求科学的设计和配制日粮。日粮中的各营养物质要全面,且配比均衡,提供适宜的能量水平、蛋白质水平,不可忽略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添加,尤其要注意粗纤维的量。注意饲料原料的质量,严格控制原料中杂质的含量,特别是无机杂质的量。粗纤维原料的使用量不宜超过10%,麦麸的用量要控制在10%~30%之间,这样对防止母猪发生便秘十分重要。在母猪的饲养过程中可以大量的饲喂青绿饲料,可以起到增强食欲、补充维生素的作用,对便秘以及泌乳都有帮助。在更换饲料时要循序渐进,逐渐的进行,以免发生换料应激。

加强环境控制。因高温、高湿、高寒等不良的环境会给母猪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也是母猪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环境控制工作,防止母猪发生冷热应激,切实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暖的工作,为母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药物预防。使用药物预防主要是防止因疾病因素而导致的母猪发生便秘。可以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一些预防性的药物,在预防疾病的同时也可防止便秘的发生。如可以在高温季节,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预防和缓解便秘都有一定的作用。

对于已经发生便秘的母猪要及时的调整日粮配方,加强饲养管理,同时可以配合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可适当使用一些轻泻类药物,如硫酸钠、硫酸镁等。

奶牛场生物安全的原则及安全防范措施


随着我国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规模化奶牛场疫病防控形势也日益复杂,如何搞好奶牛场的生物安全工作是奶牛养殖生产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从控制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入手,采取有效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防止疫病发生,促进奶牛达到更高的生产性能,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场生物安全的原则及安全防范措施。

1、牛场生物安全的基本原则

生物安全公认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封闭式饲养,不引进其他牛,杜绝和场外牛接触,如果一定要引进牛,要对引进牛隔离检测。确保牛场所用的饲料和饮水免受污染,控制其他人员和车辆进入牛场,应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减少因人员和车辆进出牛场而引起的病原体传播。控制牛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直接与间接接触,特别是啮齿类动物和禽类。明确和监测牛群健康状况,制定并执行一致的疾病控制方案或生物安全计划。

2、生物安全计划的制定

做决策时,牛场场主需听取场内兽医的建议,这样才能保证决策的合理性,保障牛的健康。场内兽医最好以书面形式写出有关牛场生物安全方面的建议。其可以是单独的一个文件,也可以是整个牛群健康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制定防护措施及监测疾病潜在危险性时,一般首先要明确牛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要根据数量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生物安全计划。当新牛引进或场内牛和场外牛有接触时,需引起注意。当引进新牛时,要提前做好相关工作。这些工作包括新引进牛来源地的详细情况,隔离设施的提供与管理,检测、治疗和疫苗接种计划,以及引进牛不符合健康标准时的后续工作。书面形式的生物安全计划需有一定的灵活性,且要取得牛场场主和场内兽医的意见。要定期回顾此计划,制定计划的双方应合作互惠,达到各自的目标。牛场兽医部门根据新引进牛的转运过程,可对某些传染病发生的危险给出相应的评价。牛场主对牛健康状况的公布,以及兽医师临床诊断和实验检测结果更有助于危险性评估。另外,还可以在进口牛登记卡上注明牛的健康状况。

3、保证牛群生物安全的措施

牛群封闭饲养:保持牛场的封闭是生物安全程序的要点。不购买、不租借其他牛场的牛。新遗传性状的引进只能通过人工授精或胚胎移植来实施,但即使这样,仍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当进行胚胎移植时,受体牛必须是本场自繁母牛,不能从场外购买妊娠牛或其他动物。牛场之间不能进行牛的租借或出租。出场展览或市场销售的牛不能再返回牛场。放牧时,不同牛场的牛应避免接触。

牛的引进:对于很多牛场来说,由于饲养管理的局限,完全封闭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购牛时,要将传染病传播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程度。引入的牛可能带有某些传染性病原体,引起本地牛群发病。这些牛还可能传播不同型病原体,或因本地流行病而发病。即使在无愿望达成或维持牛群很高健康状况的地区,牛在流动过程中强毒性或耐药性病原体传播的危险依然会对各牛场造成威胁。根据牛场卫生措施,最安全的购牛是无指定病原体的牛,比较安全的方法是从已知健康状况的牛群中购牛。无特定疾病的牛群、已知健康状况的单一牛群和已知健康状况的混合牛群的危险系数将会增加。从未知健康状况的混合牛群或发病牛群中购买牛是非常危险的。牛市或牛贩子手中的牛来自不同的牛群,且混于一起,因而具有很大的危险性。除非从没有特定疾病的牛场中购买牛,引入牛在进入牛场前都要进行隔离检查。使用本场的运输工具可将运输过程中与一些传染源接触的危险降低到最小,尤其是物流公司在不能保证单一运输的情况下,更应如此。引进牛进入牛场之前,应根据提前制定好的具体方案,在送达目标牛场时进行隔离检测。

关注牛场疾病对引进牛的影响:很多牛场主认识到新引入的牛可能将疾病传染给本场的牛,但很少认识到本场的牛也有将疾病传染给新引入牛的危险性。很多常见疾病和生殖道传播的疾病可导致牛繁殖性能严重下降,这种情况在种公牛饲养上已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此外,在妊娠过程中发生感染时,很多妊娠母牛可能会发生流产。综合以上原因,本场流行病学,确定引入牛中所有个体的疾病情况,同时在隔离期间进行相应的治疗或疫苗接种。

对于种公牛的引入,应注意从精子开始形成到精液射出有2个月的间隔。这就意味着即使在睾丸发生疾病,在数周内并不可能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反之,发病后精液质量在数个月后才能恢复。母牛若在妊娠期感染某些疾病,可使妊娠率下降。所以,在引入新种公牛时,首先应该进行隔离和相关检测。然而,由于种公牛交易的时间选择通常与牛繁殖期,特别在季节性产犊牛群中很相近,这种隔离和检测操作就变得相当困难。

安全防范措施

1.隔离

1.1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动物养殖场要做到与外界环境高度隔离,使场内动物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隔离措施主要包括从选址上做好隔离、从场区建设上做好隔离和建立限制进出制度隔离。

1.1.1从选址上做好隔离。新建奶牛养殖场场址的选择应远离交通要道、居民点、医院、屠宰场、垃圾处理场等有可能影响动物防疫因素的地方,距离要保持在500-1000m以上。选择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点,具有清洁、无污染的充足水源,地下水位在2m以下。

1.1.2从场区建设上做好隔离。奶牛场周围要建有隔离沟或隔离墙及绿化带;场门口建立消毒池和消毒室;根据生物安全要求的不同,养殖场内应严格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还要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建立隔离圈舍;牛舍之间距离最低不应少于10m,各区之间还要建立隔离墙或绿化隔离带。严格做到净道、污道分开,无害化处理设施要配套完善。

1.1.3建立限制进出制度隔离要针对防疫工作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采购制度、中转物品隔离消毒制度等规章制度并认真实施,切断一切有可能感染外界病原微生物的环节。

1.2人员隔离奶牛场应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车辆等进出场区和生产区。必须进入时,要严格进行消毒;奶牛场工作人员也禁止随意离开场区,必须离场时,进出奶牛场要经过严格消毒;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时,应洗手,穿工作服和胶靴,戴工作帽;或淋浴后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饲养人员严禁相互串牛舍。在周边地区有疫情发生的情况下,严禁工作人员外出;如必须外出的人员外出后,应待疫情全部扑灭后方可进场,或经过严格的隔离和消毒后才能进场。

1.3奶牛间的隔离

1.3.1引进奶牛的隔离

奶牛引种是牛病传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各种传染性生物因子都可能在引种时被带入牛场,特别是购进隐性感染或无任何临床症状的带毒奶牛,将给奶牛场造成巨大损失。在引种前要做血清学检测,检测是否带有本场没有发生过的传染病致病因子,同时须在隔离检疫舍隔离观察30-60天。30天后再检测1次,如检测结果仍为阴性,方可引入本场。

1.3.2病牛的控制

每栋奶牛舍应预留病弱牛栏,一旦发现状况异常奶牛立即转到病弱栏内。经2天治疗未见好转的,立即转入病牛隔离舍治疗。

1.4饲料、用具和交通工具隔离

奶牛场必须坚持定期开展饲料采购等工作,这些环节也是是传入传染性生物因子的关键环节,不能出现任何问题。饲料采购要在非疫区进行,在饲料进场后应在专用的隔离区进行消毒,并杜绝同外界相关人员的近距离接触。要杜绝使用经销商送上门的原料,杜绝运输奶牛及相关产品的交通工具接近场区;生产区内使用的工具、车辆等禁止离开生产区使用;在生产区内要设立专门的消毒池,对生产区内的相关用具进行消毒;运输饲料、奶牛的车辆也要定期进行消毒;运输鲜奶的车辆要专一、固定,进出场要经过严格的消毒。

1.5其他动物与昆虫的隔离

狗、猫、鸟、老鼠、蚊蝇等野生动物和昆虫也是将新的传染性生物因子引入奶牛场的重要危险因素,要禁止让狗和猫在牛场内四处走动。老鼠、蚊蝇等都是疾病的传播者,还对饲料、饲料原料造成损耗与污染。奶牛场要采取有效措施消灭老鼠,及时处理粪便,净化污水,防止蚊蝇滋生。

2、消毒

消毒是奶牛场消灭传染性生物因子的重要环节,一方面,消毒可以减少病原进入养殖场或畜舍,另一方面,消毒还可以杀灭已进入养殖场或畜禽舍内的病原,从而减少了奶牛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奶牛场的消毒要注意以下五点:

2.1环境消毒在奶牛场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要设消毒池、消毒通道以及消毒间。消毒池长应为车辆车轮两个周长以上,深要大于车轮半径以上,定期加入5%的火碱水或10%的来苏儿溶液,也可放生石灰等消毒。消毒通道可安装喷雾消毒装置,消毒间多为紫外线消毒。

牛舍及运动场内的粪便每天都要清除,保持地面的干燥和清洁。牛舍入口牛舍周围及运动场,每周用用火碱、生石灰或来苏儿溶液进行喷洒消毒。牛舍墙壁、牛栏等2-3周用15%的石灰乳或20%的热草木灰水进行粉刷消毒。牛场周围、场内污水池、下水道等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每次牛舍进牛前,彻底清洗、消毒所用栏舍,至少空置7天后,再转进新牛。饲料存放处、场内道路、舍内通道、值班室、更农室要每天打扫干净定期消毒。

2.2人员消毒奶牛场应尽量减少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参观,必须进入生产区时要经过严格消毒,遵守奶牛牛场卫生防疫制度。饲养人员定期体检,患人畜共患病者不得进入生产区。饲养人员在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在消毒间用紫外线灯消毒15分钟,或更换工作衣、帽;有条件的地方先淋浴、换衣后再进入生产区。

2.3牛体消毒定期用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等对牛体进行消毒。消毒时要避免消毒剂污染到牛奶。

2.4用具消毒饲喂用具、饲料床等定期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日常用具、医疗用具、配种用具以及挤奶设备和奶罐等,在使用前后均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2.5粪便处理牛粪采取堆积发酵处理,堆积处每周用2-5%烧碱消毒一次。

3、免疫

免疫是预防、控制疫病最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奶牛场应跟据本地疫病流行状况、奶牛来源和遗传特征、奶牛场防疫状况在专业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疫苗的种类和免疫程序。注意疫苗必须为正规生产厂家经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的合格产品。

4、检疫

4.1引种检疫引种时要遵循“健康第一”的观念,严把引种关。由国内异地引进奶牛,要按规定对结核病、布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白血病等进行检疫。从国外引进的奶牛除按进口检疫程序检疫外,应对白血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粘膜病、副结核病、蓝舌病等复查一次。引进牛到达调入地后,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进行隔离观察饲养14天,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5.监测

5.1布病、结核病的监测净化每年春秋两季,要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请对本场奶牛进行布鲁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的监测。对于检出的阳性牛只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进行扑杀销毁和无害化处理。

5.2其他疫病的监测结合奶牛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必要的其他疫病监测方案。一是隐性乳房炎监测,在泌乳奶牛干乳前15天进行,以便在干乳时运用有效的抗菌制剂,及时进行防治。二是定期进行口蹄疫监测。三是定期进行粪便寄生虫卵检查。

依据监测结果对奶牛场及时进行免疫程序的调整,同时进行相应的驱虫保健。

总之认真做好以上生物安全防范技术措施,切实控制奶牛场的传染性生物因子,从而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确保奶牛的生物安全,才能保证规模奶牛场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198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