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栖生态养殖技术

1. 选育好鸭种

首先应选用适于稻间放养的吉安红毛鸭或山麻鸭,这2个品种均属中小型个体,放养稻间穿行灵活,且食量较大,耐粗饲,成本较低,露宿抗逆性强,适应性强。公鸭生长快,肉质鲜嫩;母鸭产蛋率高。其次要育好雏鸭,由于早春气温较低,应注意防寒保暖,同时要喂少量浸湿的碎米、碎玉米和细麦糠,并适量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一般在饲养室(棚)内摆放一些浅容器,内盛清水以提供雏鸭游玩锻炼,提高对水的适应能力。饲养到20~25日龄,每只体重150g左右时可放到稻田中饲养。2. 放养时机根据水稻生长情况掌握时机:一般以秧苗返青、开始分蘖时放鸭。但要根据季节灵活掌握,夏秋季气温高时,雏鸭可小一些;早春或秋末气温低时,放牧的雏鸭要大一些。稻子抽穗扬花后停止放鸭,以免伤害稻子。此时,如果鸭主翼羽在3cm以上就可上市出售,如不到出售年龄,可转入江河湖泊里放牧。从本地的实际情况看,除水稻生长期在稻田里可固定放鸭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草籽、春花、晚稻收割后的茬地放鸭。3. 放养密度鸭在稻丛间的放养密度一般以180~225只/平方米为宜,最好以500只左右为一群,既有利于避免鸭群密集而踩伤前期稻苗,又能分布到圈定范围稻间各个角落去寻找食物,达到均匀控制田间害虫和杂草的目的。在放养雏鸭时最好在群里放养3~4只大其他鸭1~2周龄的幼鸭,以起到遇外敌时能预警,躲风雨返回时能领头的作用。为了增强雏鸭的抗病能力,放养前每只鸭需注射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等疫苗。4. 肥水管理鸭属水禽,在稻间觅食活动期间,田面水层要浅,使鸭脚能踩到表土的水层,以利于鸭脚踩泥搅浑田水,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水稻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此外,可通过分片搁田的办法,解决水稻晒田的需要,即在一片稻田中,其中一半稻田内保持水层,把鸭赶进去,另一半排水搁田至达到要求为止。或者把鸭赶到田边的河、塘内过渡3~4天。为了不影响鸭在稻间觅食生长,最好在移栽水稻前一次性施足肥料,以施腐熟长效有机肥(枯饼750公斤/公顷)、复合肥(225千克/公顷)为主,追肥则以鸭排泄物和绿萍腐烂还田肥土代替。5. 病虫草害的防治防治稻间害虫主要靠鸭捕食,但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虫等疾病还须辅以高效的农药防治。建议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喷药期间应注意及时收鸭离田,待安全间隔期后再放鸭。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生物农药对水稻和鸭均没有毒害,又符合A级绿色大米生产技术要求。此外,可在4公顷左右稻间设1盏捕虫灯(灯下周围5米左右不种作物更好),以诱杀蛾类害虫。由于鸭在稻间不断踩踏,杂草明显减少。6. 鸭的饲养管理为提高鸭的成活率,防止夜晚天敌的侵害,特别是人为偷盗,以及便于鸭子转场放牧时的管理,鸭子宜集中在少数一些懂养鸭技术的专业户手中饲养,每天清晨将鸭子空腹赶入大田,到傍晚又将鸭子收回鸭棚。傍晚收鸭回家,再适量增喂一些辅助饲料如碎米、米糠。刚放养10天左右的雏鸭觅食能力差,早晚要添补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辅助性饲料,以满足鸭早期生长发育的需要。投入量要根据稻田内杂草、水生小动物的数量来定。此种管理模式,既可减少稻田需围网、立竿、修建简易鸭棚的投入,又可提高养鸭的安全性,特别是提高养鸭农户的规模效益。7. 注意事项(1) 建议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尽量不使用农药。(2) 田间鸭舍建造时应考虑防止鼠类侵害。(3) 稻田施药期间应及时收鸭起田,待安全间隔期后再放鸭。稻田施药安全间隔期内,鸭饮用水与稻田水应分开,防止鸭中毒和污染鸭产品。(4) 发生过鸭瘟或带传染病的鸭走过的地方,以及被矿物油污染的水面、稻田不能放养鸭。8. 疫病防治1. 稻田养鸭是开放性饲养,容易感染疫病和传播疫病,应十分注重鸭的防疫工作。(1) 鸭瘟肉鸭7日龄时用鸡胚亿弱毒苗0.2~0.5毫升/羽肉注,7天后可产生抗体,并保护肉鸭至上市。(2) 鸭病毒性肝炎雏鸭1~3日龄时用鸡胚化弱毒苗0.5毫升/只颈皮下注射,2天后产生抗体,5天达到高水平。(3) 鸭霍乱鸭霍乱的疫苗为禽巴氏杆菌苗,如731弱毒菌苗,接种2日龄以上的鸭群,免疫期达3个半月。禽霍乱氢氧化铝胶苗,用于2月龄以上的鸭,肌注2毫升/只,间隔10天再注射1次,免疫期3个月。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用于2月龄以上的鸭,皮下注射1毫升/只,免疫期为6个月。有报道用鸭巴氏杆菌A制成的疫苗,肌注2毫升/只,可产生45个月的免疫力。

相关知识

稻鸭共生技术中鸭的饲养管理


稻鸭共生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放入稻田,营造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两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或不使用有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

1.稻鸭共生中鸭子的生态效果

控制田间杂草 稻田杂草种类繁多,其中危害严重的有20多种。杂草通常比稻株发芽快,吸水和吸收营养较早,群体形成早, 以不同方式干扰水稻生长。鸭子与水稻的共作时间在 60~70天,在此期间约75% ~80%的杂草群体出苗,对水稻危害大。但在鸭子的控制下无法长大。鸭子首先是嘴脚并用采食,铲除不断孳生的杂草、块茎及种子:其次是鸭子的反复践踏活动将杂草及种子踩入泥土,破坏杂草根系,使杂草难以正常生长;第三是鸭子的持续活动搅浑了田水,透光性降低阻碍了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实践证明,鸭子对稻田杂草的控草效果达到90%以上, 比常规稻作提高40%以上。

防除水稻病虫 鸭子喜欢吃昆虫和水生小动物,能消灭稻飞虱、稻叶蝉、稻象甲、福寿螺等。据调查,一只400~450克的雏鸭,1小时可采食 86~99头害虫,种类达14种以上;此外,鸭胃解剖表明,一只鸭捕食到的昆虫有417~1033头,鸭子的这种出色捕食能力是其他天敌难以企及的。由于鸭子的不间断活动,除虫灭草,吃掉水稻部分黄叶,破坏了稻瘟、白叶枯、纹枯等病菌的生长环境,有效地控制了病害寄主,提高了植株的抗病性,较好地控制了灰飞虱、黑尾叶蝉、纹枯病的发生。

提高稻田肥力 鸭子的排泄物几乎全部排放到了稻田,而且其排泄物是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据测定,1只鸭子在稻田排泄的粪便约1 0千克(相当于N49克、P2O572克、K2032克),能有效补充水稻生长期间对养分的需求。湖北农学院研究表明,稻田放鸭后能大幅度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比常规稻区增;~D88.18% ~124.63%。因此,稻鸭共作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的用量,不仅减少了物质投入和节约了成本,重要的是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发挥自然控制的作用,生态效果显著。

2. 稻鸭共生中鸭的选择标准

在稻鸭共生技术中,鸭是关键,其品种的选择和生产管理尤其重要。如鸭的体型过大,会吃秧或压倒、压死秧苗,且体型大的肉鸭不善于运动,不适合在该技术中应用。如肉用型的北京鸭、樱桃谷鸭不容易适应稻田放养环境, 且生长速度降低。因此, 稻鸭共生对鸭子要求是中小体型、抗逆性好、生活力强、繁殖力强、善活动、喜食野生植物,同时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鸭肉。樱桃谷鸭和当地鸭杂交后的杂交鸭、兼用型鸭和蛋用鸭可直接应用于稻鸭共生。考虑到农民养鸭的经济利益,结合该项技术要求,也可选用体形稍大点的杂交肉用鸭。同时,我们也可利用我国丰富的鸭品种资源,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更适合稻鸭共生要求的鸭品种。

3.苗鸭的饲养管理

稻鸭共生技术,要求苗鸭7~10天后要放入稻田,日夜生活在没有保温条件的大自然中。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抗逆体质就无法生存,也就无法取得稻鸭共生的成功。因此,稻鸭共生的成功与否,除了苗鸭的质量外,关键看育雏和驯水。

苗鸭的育雏刚出壳的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比较弱,气候和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雏鸭的疾病和死亡。长江中下游6 月份栽秧时的气温通常在20℃ 左右。因此必须给雏鸭进行人工保温。雏鸭出壳后1~3日龄的温度应稳定在26~ 28℃ 。然后根据雏鸭的生长情况每日降低1~2℃ 。要尽早让雏鸭进行试水开食 。 试水 时可让雏鸭自由饮水,或是在幼鸭身上喷洒些水,促使其相互啄食身上的水珠。饮水应配制成1%的盐酸环丙沙星溶液,连用 3天。开食应在雏鸭出壳24/J',时内进行,开食时用的是米饭,必须先用淘米水洗散,直到不烫手不粘手时即可喂鸭,有条件的每百只鸭加拌2~3只熟蛋以满足营养。尽量让小鸭学会吃食。饲喂次数:1~7 天,每天喂6次;7~21天,每天5次; 21~28天, 可再减少饲喂次数。饲喂原则应遵循由精到粗,由熟到生,由软到硬,由少到多,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少餐多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要保证育雏阶段的营养需求,要有符合雏鸭生长发育所需的高质量的全价配合料。实际中可参照普通麻鸭的营养标准。另外,要对雏鸭进行免疫接种。出壳后的雏鸭要马上接种小鸭病毒型肝炎疫苗,等稍微长大后,接种禽霍乱疫苗。对有鸭瘟发生的地区,还要接种鸭瘟活疫苗。

苗鸭的驯水 未经驯水的雏鸭直接放入稻田,死亡率高。稻鸭共生要求雏鸭约10日龄即要放入水稻田的自然环境中,这就要求雏鸭有较好的适应水的能力。因此, 当雏鸭在 4~5日龄时即要驯l水,但此时的雏鸭尾脂腺的分泌能力尚未健全,身上绒毛容易被水浸湿而下沉,体质较弱者还会被溺死。雏鸭下水后羽毛如果不迅速干燥,还会造成体温急剧下降,衰竭而死或受凉导致感冒、下痢等疾病。驯水一般在晴天进行较好,大批育雏最好在水深1 5~20厘米的水泥池里进行,在鸭子上下池的一面要做成30度左右的斜面, 以便鸭子上下水。第1次驯水最好在10:00左右将雏鸭赶下水,30分钟左右将鸭子全部赶上岸,让其在太阳光下梳理羽毛并休息。1 5:00左右可进行第2次驯l水,以后驯水时间可适当延长,直到鸭子能在水中活动自如、出水毛干。对一些体质较差、羽毛长时间不干的雏鸭,要及时烘干羽毛,可减少死亡率。

4.鸭在稻田中的饲养管理

放入稻田前的准备工作 (1)采食驯练。稻田里的杂草、害虫和水生动物,都是鸭子的天然饲料,在雏鸭放入稻田以前,必须对其有意识地进行稻田采食驯I练。首先尽量少给鸭喂食,让其产生强烈的采食欲,使它能适应各种各样的饲料,并敢于自主地采食各种新的饲料品种。经过采食驯l练过的鸭子,能很快地适应环境,放入稻田后能够马上采食各种野生饲料。(2)放鸭时间计算。在鸭放入稻田之前,水稻育秧和鸭孵化育雏是分别进行的,其开始的时间也大约相同。通常,水稻旱育秧时间在30天左右,鸭的孵化时间在28天。水稻栽秧后5~7天成活,方可放鸭。而雏鸭孵化后,经驯水7~10天方可放入稻田。之后有60~70天的稻鸭共生时间,直到水稻抽穗后鸭子从稻田里收上来,稻鸭才重新分开。(3)信号调教。一群鸭子,少则几百只,多则数千只,一旦放入稻田里,如果没有经过特别的指挥信号的调教,则很难控制。因此,要用固定的信号和动作来对雏鸭进行驯l练,使鸭群建立起听指挥的条件反射。放牧驯J练要从雏期开始,一定要用固定的口令或音乐驯练,这种口令因地因人而异,只要能达到雏鸭的条件反射即可。(4)放鸭数量控制。放鸭数量与鸭子的大小、田间饵料多少和共生效果大小等有关。日本稻鸭共生一般是放 1 80~300只/公顷。我国长江中下游应以225~270只/公顷为宜。稻鸭共生初期,一群鸭以1200~1500只/公顷,面积0.27~0.33公顷为宜。在放鸭前应将整块大田设置初放区,让鸭子头2天在初放区活动,便于鸭子适应和管理。

放入稻田后的饲养管理 育雏约1 0 日龄后的雏鸭就由舍内养殖转向稻田养殖,让鸭一直生活在稻田中。因为没有经过锻炼,刚放入稻田中的鸭子防御敌害的能力和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还比较差,必须要人为地加以防御措施。要在稻田周围设电栏网,以防御天敌,保护鸭子。同时在每块田的田头,搭一简易鸭棚,为鸭挡风遮雨和供其喂食之用。在棚内放置1个约10瓦的灯泡,天黑后,打开灯。鸭子移入稻田后,2天内应该在田头的简易棚内进行人工饲养,以后慢慢地逐步向田间放养过渡,20天内应饲喂全价日粮,15天内在人工饲喂的基础上,让鸭子在田问进行自由采食,这样可以提高鸭子的体质,以后可改为1日 2次或1日1次。25日龄后可饲喂一些秕稻、糠麸类饲料。饲喂次数可改为隔日1次或隔2日1次。在饲料更换时,要逐步进行,以防应激。同时鸭必须有专人管理、调教,根据鸭群的生长情况来决定补料的多少。鸭子放入大田后,要经常巡田观察,每隔4~5天下田检查1次,既要观察水稻长势、杂草和病虫害情况,更要注意鸭子是否有生病和死亡现象,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当水稻抽穗灌浆时,为了防止鸭子吸食谷粒,要适时地将鸭子从田间收回。由于鸭子入稻田后,为了加大鸭在田问的活动量,大量减少鸭的辅助饲料,致使鸭子落膘,比较瘦弱。因此,收回后要在室内进行短期快速育肥,7~10天后即可上市。

稻鸭共作养鸭技术要点


稻鸭 共 作 ,即在稻田中养鸭,是应用稻鸭共生的原理,利用鸭是水禽、水陆两栖、食性广、觅食能力强的特性,为水稻除草、灭虫、活化土壤以及鸭粪肥田,促进丰产。同时鸭在近乎自然的环境中觅食、生长,比圈养鸭节约精料,而生产的鸭肉品质鲜美、风味尤佳。稻田养鸭是一项投资少、效益高、无需增加劳力,适合农村养鸭的新途径,同时为无公害鸭产品和优质稻米生产创出了一条新路。以下将稻田养鸭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稻鸭共作时间安排

稻田养鸭一般以饲养菜鸭为主。水稻栽插前后引进鸭苗,室内育雏,育至手插秧7-10 d后和机插秧10-15 d后即可投人大田放养。大田放养期8一10周,养至水稻抽穗扬花时即可直接上市或赶出大田集中育肥后上市。为解决育雏时苗鸭货紧和商品鸭上市时相对集中,可通过改变育雏期的长短和调整关养育肥期的时间来解决。以上时间安排是充分考虑到鸭对水稻的除草灭虫作用而又不使水稻挂穗后被鸭危害而设置的。实践中不必拘泥于此。有人在水稻扬花前3-4周再套养一批雏鸭,至水稻挂穗时才移出大田,既增加了养鸭的效益,也是水稻后期除虫的举措。

2 基本准备
2.1 小鸭的品种选择

以生 长 快 、适应性强的地方品种为宜,如高邮麻鸭,上市时75日龄左右,体重2.5 k g以上。当然也可根据稻的品种不同、劳动力许可、菜鸭的市场商机,选养其他鸭种,如快大型肉鸭或蛋鸭等。

2.2 放养数量
每亩放养10-15羽 (小品种15一20羽)鸭即可满足稻田除草灭虫的需要。在增加投喂量的情况下,也可提高饲养密度。只要注意初放人大田时,把鸭群分散成小批量,多点投放,防止鸭对初生稻苗的践踏危害。

2.3 基本设施
育雏室 : 要求清洁卫生、干燥,既能保温,又能通风换气。一般可利用空置的住房或农舍。

简易鸭棚 :每一圈养小区建一15一20m Z简易鸭棚,建于大田一隅,最好在沟、渠或堆旁。移出育雏舍的鸭先在简易鸭棚中过渡性饲养1-3d,再放入大田。初时是喂食、歇宿的场所,以后也是鸭的暂养、集中育肥时扩大场所的基础。

初放区 : 为鸭群从简易鸭棚向大田放养做适应性过渡,以网拦隔,3-5d后拆除。

大田围网 :以2-- 2. 67 h m'( 30- 4 0亩)稻地四周围网为一围养小区比较适宜,网高70 - 80 cm,上设网绳,以竹木桩固定,网的下端敷泥。这样围养,可以防走失、防犬等一般兽害的侵入。

暂养育肥区:用于大田施农药化肥时的暂养和水稻抽穗扬花后的集中育肥。

3 饲养管理要点
3.1 育雏

育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鸭的长势和稻鸭共作的效益。

温度 : 此 批鸭属夏鸭的饲养范畴,虽基础气温适宜,仍要注意晚上的气温变凉以及梅雨季节气候突变的影响。

开水: 鸭 苗进入育雏舍后 (夏鸭孵化出壳18h )即可开水。首次饮用水最好是冷开水,内加1%一3%葡萄糖和禽用多维可明显提高育雏率。

开食 : 饮 水后15m in即可开食。喂以全价料,第1-3天每4h喂1次,每次喂6-7成饱即可。3d后少喂勤添或自由采食。

训水 : 1 周龄左右要进行训水锻炼。在育雏舍前选平整的场地,四周以木、竹杠或砖为垫,上铺聚乙烯塑布,灌水2-3 cm深,选择中午气温较高时将鸭赶人,活动10-30 min.

3.2 放养
移出育雏舍的鸭在放入大田前先在简易鸭棚中关养1-3d,以适应环境和防止晚上着凉,以后再放人初放区进行3-5d的过渡性饲养,最后进入大田放养。

3.3 调教
通过每次在喂食时发出固定的吃喝声,使鸭建立条件反射,从而能对鸭的健康J数量、生长等状况实施有效的观察和管理。

3.4 免疫接种
如果种母鸭未接种过鸭病毒性肝炎疫苗,或虽接种但已超过免疫期,所产蛋孵化出的小鸭应在1日龄时(要求在孵坊中进行)接种弱毒疫苗。考虑到移入大田后鸭的捕捉困难,鸭瘟、禽流感的免疫接
种应在鸭育雏结束前的1-2d进行。

3.5 防兽害和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饲养实践证明,稻田养鸭由于空气新鲜 (负离子增多),阳光充足(紫外线作用),很少染疫发病。但应防止犬窜入围养区危害鸭子。保证围网的完整性,特别是稻田保持灌满水是防止犬、黄鼠狼等兽害的最简单适用的办法。另外应对稻田和鸭群巡视,及时检出被兽害的死鸭或其他死亡动物,防止鸭群在啄食腐尸时发生肉毒梭菌毒素中毒而成批死亡。

3.6 喂料
育雏后移入大田的小鸭,在1-2周内最好选用鸭全价料,日喂至少2次,以促进鸭的生长。到1月龄,为促进采食,早上不喂料,只喂晚上一次。1月龄后的鸭,喂料可重在糠熬,辅以原粮(稻、麦、玉米等)。上市期的鸭,尤其是赶出稻田集中育肥的鸭,要多喂精、青搭配料,防止掉膘和倒毛。

肉鸭的健康生态养殖


我国是肉鸭生产和消费大国,多年来在世界水禽养殖中连续排名第一。据FA 0统计报告,2009年中国肉鸭存栏量7.71亿只,占世界总量的76.64%。南方水资源丰富,有利于水禽养殖,在生产中己形成了南鸭北鸡的格局。随着肉鸭养殖的发展和规模的打一大,粪便产生量也增多。肉鸭的排泄物中卞要含有N ,P等有机物和C d,Cu,Zn等重金属囚。据报道,畜禽养殖每年粪便排放量约45亿七己经成为农业污染的卞要来源之一。由于养殖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影响肉鸭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所以健康养殖对肉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如何进行肉鸭健康生态养殖,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粪便处理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1我国肉鸭养殖现状

目前,我国肉鸭养殖大都采取低投入、开放式大棚养殖和水面养殖。大棚养殖占南方养殖总量的90% 以上.随着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传统的养殖显现出的卞要问题有:一是鸭直接与粪便接触,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一是生长缓慢,料肉比高;二是需要大量的垫料,以及产生大量的粪污、垃圾等.

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过量添加铜、锌等物质。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大都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流。鸭粪中还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不仅会对河流、水源造成污染,而目一些流行性传染病会随水流传播,危害肉鸭的健康.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水源的依赖,提高肉鸭产品的品质,逐渐由传统的养殖方式向多元的养殖模式转变,包括林下养殖、网上养殖、发酵床养殖、鱼-鸭、鸭-沼-鱼、稻-鸭养殖等.

2肉鸭养殖产生污染的原因
2.1肉鸭采食量大,排粪量大

肉鸭采食量大,产粪量也大,1只肉鸭每天排出鲜粪约130 g,由此推算,按肉鸭饲养周期一般为 42 d计,1个年产10万只肉鸭的养殖场,年产鸭粪高达546 t;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场的排泄物也越来越多,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2.2肉鸭养殖的卞要污染物

肉鸭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粪便和废水,卞要的污染物,一是肉鸭排泄物发酵分解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如硫化氢、氨气、胺、硫醇、苯酚、有机酸、吲哚等;一是粪污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禽流感病毒、毛首线虫卵、蛔虫卵等;二是排泄物中含有过量矿物元素,如氮、磷、铜、锌、砷、福等;四是粪便中抗生素残留,如金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磺胺甲嘧啶等。

2.3肉鸭养殖过程中的粪便处理

我国肉鸭养殖以大棚养殖和水面养殖为卞,前者卞要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待肉鸭出栏后,将垫料直接回川或者进行自然堆肥,后者肉鸭直接将粪便排放在水中。肉鸭养殖业是微利行业,养殖场一般不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粪便处理。

3减少污染的措施
3.1调整饲料的营养结构,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肉鸭生长速度快,对蛋白质的需要量高,需要根据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不仅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还与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有关。肉鸭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是对氨基酸的需要,日粮中需含有足量的必需氨基酸,也需要摄入足量的氨基酸以保障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同时,肉鸭具有补偿生长能力,即肉鸭在生长前期由于蛋白质不足导致的生长缓慢可在后期适宜的条件下获得补偿性增重。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定北京鸭的氨基酸模式,在降低粗蛋白1-2个白分点的饲粮中补充适量氨基酸,对北京鸭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使用含17.5%和20.5%粗蛋白日粮也不影响北京鸭早期日增重和料肉比。因此,在满足氨基酸需要的条件下,应选择适当的低蛋白饲料,可以节约蛋白质原料和显著降低粪便中氮含量。

青粗饲料的营养。干物质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钙磷比例适宜,钙含量高;富含胡萝卜素及多种 B族维生素,适日性好等。因此,适当添加青粗饲料,对肉鸭的健康和生长都非常重要。当日粮中的木薯粉、甜菜渣等含量较高时,排泄物中一部分氮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变为菌体蛋白,从而减少粪便中氨的排放。

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平衡、营养、失调和防制理论生产的,具有无耐药、无残留、绿色环保特点的一种饲料添加剂。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能提高樱桃谷肉鸭的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且以1 000 m g/kg的添加量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舍内的氨气、硫化氢浓度显著降低,鸭粪中氮、磷的含量也明显减少。

适宜的氮磷比不仅能降低养殖成本,还可以减少氮、磷的排放量。通过科学的配比,环保型饲料比常规饲料的粗蛋白降低1个白分点,达到饲料利用率提高3%、粪中氮含量降低5%的效果。

3.2转变养殖方式,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技术

近年来,我国水禽养殖己由传统的养殖方式向科学的养殖模式发展,粗放的养殖方式转变为网上养殖、发酵床养殖、林下养殖等生态养殖 网上养殖是近儿年兴起的一项肉鸭养殖技术,采取室内网上平养,不受环境的限制,可全年养殖,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粪便通过塑料网漏到地上,通过干清粪工艺清除到舍外。这种养殖方式,避免了粪便和肉鸭的直接接触,降低了感染疾病的机率。

发酵床养殖是发展生态养殖重点推广的一项养殖技术。根据微生物发酵原理,在舍内铺设稻壳、锯木、微生物发酵剂等混合成一定比例的垫料,通过微生物的发酵、降解,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叭南方的一些养鸭场开始应用网上与发酵床养殖相结合的养殖方式,可以解决清粪后剩余部分产生的大量异味。

我国很多地方推行林下养鸭,发展健康生态养殖,不仅节约土地资源,又可改善生态环境。林下养殖有以下优点:一是肉鸭运动量大,肉质好,适合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一是林鸭复合经营能够促进树木的生长;二是节约养殖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高邮鸭的健康生态养殖


1. 鸭场选址与修建

应选择在水质良好、水量充足、远离交通干线的湖荡、滩涂等地势较高、而积开阔、宽敞、运动场平坦有发展余地的地方。交通要方便。鸭舍宜座北朝南,四周设有排水沟。2. 场内规划要合理场区与场外要分开,生产区和生活区要分开,饲料库、蛋库区既要方便生产取料、交蛋,又要便于送料进来和运走种蛋。消毒间更衣室的位置方便员工的进出。生产区内的育雏舍、育成鸭舍、产蛋鸭舍布局要合理。3. 供给无公害的饲料饲料作为家禽生长的物质基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饲料原料,应选择具有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原料。主要原料及执行的质量标准是,玉米(NY/T4182000)、大豆粕(NY/T285-2003)、小麦(NY-T4212000。饲料添加剂,按高标准严要求选择,不得使用激素类和农业部列入的违禁药品,更不能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因此,饲料质量标准须符合((NY/T4712000绿色食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必须安全、优质,无农药、无激素残留。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在健康养殖规化区域内自已种植饲料,采取传统、生态的方式,不施化肥、农药,让其自然生长,所种粮食收获后,自种自喂,这样的饲料既无污染,又安全健康。4. 科学的管理制度健康养殖应走规范生产、科学管理的路子。根据生物安全要求,制定日常工作的细则,并对工人和工作人员进行指导教育,结合管理制度和操作细则制定考核方案,确保各项制度、细则有效实施。限制外来参观者。所有进出场人员都要经过消毒或沐浴。进出场时要更换外套和靴子。确立清扫和消毒程序。根据木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保持必要的禽群间隔。规范原料及生产用具的堆放,做到物有其所,物归其所。定期对生产工具进行消毒处理。在生产区适当的位置设置脚踏消毒盆,并保证消毒盆内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制定适当的病死鸭的处理方法,杜绝病死鸭乱扔乱放的现象。制定疾病暴发时的应急措施和技术方案,把疾病发生的危险降到最低。5. 疫病防控(1) 原则坚持综合性防治和防重于治的原则。鸭病综合性防治:一是,保持鸭场良好的通风换气,避免鸭舍产生环境应激;二是,鸭场环境净化。严格隔绝传染源,杜绝人、带菌动物在鸭场出现。完善切实可行的消毒卫生制度。强化消毒工作,建全消毒池、消毒室等消毒设施,定期对鸭舍、用具、环境、蓄水池、消毒池消毒,彻底消灭蚊、蝇、鼠害。对病死鸭及排泄物、粪便、垃圾等作无害化处理。(2) 防重于治就是以防为主,无论是在鸭场设计建造、鸭苗引入,还是在饲养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鸭的抵抗力三个环节着手,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做到不从疫区引种,对进出场区人员、车辆进行防疫消毒。(3) 疫病控制与免疫接种制订详细的疫病监测、控制方案和免疫程序。根据鸭群饲养周期的长短,确定免疫程序,通过监测鸭群抗体水平,确定是否再次进行免疫注射。一般产蛋鸭的防疫程序可按防疫部门推荐的防疫程序进行,雏鸭14日龄进行禽流感的首防,28日龄进行鸭瘟疫苗防疫,35日龄进行禽流感二防,开产前(大约150日龄)再进行一次加强防疫。(4) 合理使用兽药努力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增强鸭的抵抗力,尽可能使鸭少生病,不发病,以减少用药。若是用药,尽量使用无公害、无残留的抗生素替代,如中草药制剂、防御素、卵黄抗体等。同时,拟定科学的给药方案,严格按疗程正确用药,防止药物配伍禁忌,并建立药物使用档案。(5) 消毒剂的使用根据消毒目的选择消毒剂。应选择高效、低廉、使用方便、对人和家禽安全、无残留毒性,并且在禽体内不产生有害物质的消毒剂。鸭场消毒是正常工作,最好选用两种以上化学性质不同的消毒剂。(6) 环境卫生鸭场内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垃圾、粪便、病死鸭要及时清运到场外或作无害化处理。鸭舍内经常打扫,勤加垫料,保持干燥.保证光照充足、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场内不得饲养其他家禽、家畜,并做好防鼠灭鼠工作。

生态鸭“敲开”致富门


“你别看,现在我这个沙场里,鸭子也就700多只,产蛋量仅50000多枚,可是我的鸭蛋却卖上了‘金蛋’价。”绥滨农场养殖户孙学武这样跟人家吹嘘道。

难倒真的像他“吹”的这样吗?今年这个中秋节,笔者就跟老孙卖起了鸭蛋,别说真是供不应求。

“绿色、生态,吃着放心!”前来购买的农场职工道出了这其中的蹊跷。随着百姓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生活品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舌尖上不仅要安全,更要好品味!

“鸭、鸭、鸭,红掌拨清波”,如今孙学武通过养殖生态鸭“拨”开了一条致富路,也成了远近小有名气的养殖能手。

说起养鸭的初衷,他这样向笔者说,“起初养鸭子只是为了给公司的员工发放福利,但是影响面却扩大了,慕名而来购买鸭蛋和鸭子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孙学武不仅是个“小鸭倌”还是个“大经理”,是绥滨农场民营企业龙门福地酒业的副经理。现在,他正在准备充分利用农场沙场水坑的自然条件,将生态鸭的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自供的同时满足周边职工群众的餐桌需求。

“一个沿路废弃的沙坑”在别人看来是块废弃地,还有安全隐患,可是颇有经济头脑的孙学武却把这儿当成了“宝地”,作出了一篇好文章。他把这“一个沙坑,一片稻田,一渠黑龙江水”有机结合,搞起了“江鱼+养鸭+稻田”的立体生态养殖。他充分利用废弃沙场的自然条件及水塘,以撒放的方式饲养鸭子,主要的食料以玉米、豆饼和小鱼为主,投资成本低,效益可观。

孙学武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依据现在700只的养殖规模,产蛋量达到50000多枚,毛利在80000元左右,刨去养殖和饲料成本,效益能达到40000元左右。尝到生态鸭养殖甜头的他,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生态鸭的养殖规模,并购进大鹅合并饲养。

今年,绥滨农场根据自然环境和地理区位的优势,鼓励和支持职工利用农闲的时间进行特色生态养殖业,同时以典型带动,政策驱动,特色养殖户联动的形式,形成完整的特色生态养殖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主打生态品牌,借助“龙门福地”的知名度进行商品销售,为职工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扩宽渠道。

黄鳝养殖-生态养殖技术



1、什么是EM有效微生物?
EM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微生物菌剂,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系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醋酸杆菌5科10属共80多种有关的微生物组合而成。可广泛用于养殖、种植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能增强动植物的抗病能力,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并且还可以消除畜禽粪便恶臭,改善水质,净化环境。江西天意生物公司等单位已大量生产投放市场,利用其中的部分菌群(如光合菌)生产的水质净化产品也大量涌现,市场售价每公斤高达20多元。其实,EM生物菌剂完全可以自行培育使用,自行培育的每公斤成本仅1角钱左右。

2、EM在黄鳝养殖中有何具体作用?
EM渗入水体后,其群体作用能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调整养殖环境,增加水中溶氧量,促进养殖生态系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类的活化生长,保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拌入饵料投喂,直接增强鱼类的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能力;促进健壮生长。EM中的光合菌还能利用水中的硫化氢、有机酸、氨及氨基酸兼有的反硝化作用去消除水中的亚硝酸铵,因而能使养殖池中的排泄物和残饵污染得到净化;改善水质,减少鱼病。

3、EM在黄鳝养殖中具体应如何使用?
具体方法为:①在放鳝前,每100平方米鳝池用EM4公斤喷洒净化养鳝池。EM系微生物菌群,石灰、漂白粉等杀菌剂对其有杀灭作用,不可混用。②饲养期间,一般为隔7天全池泼洒EM菌液,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1公斤。污染较重的鳝池,应视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泼洒时间,以促使水中污物尽快分解。③EM饵料制作:由于制作黄鳝的软颗粒饵料需向干料中加水,则我们可以用EM液代替部分水而加入饲料中,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2-5%,对促进消化,预防肠炎很有作用。

4、EM在蚯蚓和蝇蛆的养殖中有何具体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①在粪料发酵中,消除粪料臭味,促进粪料发酵。②在其饲料中添加EM,便于防止蚯蚓疾病。③提高产量。使用EM处理的粪料,1吨粪第一次利用,可产蝇蛆100-300公斤;第二次利用可产蚯蚓20-60公斤,还可将蚯蚓粪作为培育鳝苗培肥水质的底泥,还可将蚯蚓粪部份加入黄鳝饲料而用于饲养黄鳝。一些养殖户养殖蝇蛆未经EM发酵甚至根本就没有发酵,长出的蝇蛆带有大量的病菌,有的使用未经任何处理的动物尸体直接生蛆甚至直接从粪坑中捞蛆养鳝。虽然在投喂前也曾使用药物消毒,但仅仅能杀灭一些表皮上的病菌,而位于蝇蛆体内的细菌是无法杀灭的。韩国、新加坡等养鳝技术发达的国家,是禁止向黄鳝投喂新鲜的蝇蛆、蚯蚓及动物内脏的,一方面容易污染水质,更容易将病虫带入。而全程使用EM生产的蝇蛆及蚯蚓则相对来说要安全得多。

5、水源不足时,如何利用EM进行废水利用?
我公司第一养殖场在多年的养鳝过程中,其水源都是依靠井水,在井水不足时依靠自来水进行补充。在养鳝初期,不足1000平方米的鳝池,每年却需支付自来水水费上万元(一个月最多时交纳自来水水费达3000多元)。在使用EM对池水进行处理后,养鳝面积达1500平方米也没有使用自来水。其具体做法为:建一口能容装50立方米水的蓄水池。在全场废水的出口处建1口废水回收池。利用水泵把收集的废水抽到蓄水池,每天泼洒EM菌液3-5公斤。第二天抽取部分蓄水池内经过处理的池水,进入水塔与当天抽起来的井水混合使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205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