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疾病:小龙虾的白斑综合症防治

 一、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

小龙虾白斑综合症近年来流行于我国湖北、江苏、安徽等小龙虾主要养殖区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小龙虾白斑综合症发病温度为20——25℃,每年4月底至5月为流行高峰,死亡率达90%以上。患病小龙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摄食量减少、虾活动减少、反应迟钝、无力上草。解剖可见少量虾有黑鳃现象,头胸甲易剥离,壳内有积水,肠道内普遍无食物,但在虾头胸甲上很难观察到“白斑”症状。养虾:小龙虾五种病害防治技术二、诊断方法目前小龙虾等甲壳动物病毒病的诊断手段主要包括电镜观察、病理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三、防控措施小龙虾白斑综合症流行范围大,传染性强,可导致小龙虾大量死亡。笔者根据近年针对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控实践中积累的数据和经验,将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的防控措施总结如下。1、苗种质量苗种是养殖好小龙虾的基础和关键,选择优质的种苗可从源头上控制小龙虾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由于小龙虾苗种的规模化生产依旧存在困难,养殖户的苗种来源复杂,苗种质量难以保证,苗种携带病毒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建议引种时最好对苗种进行WSSV检测,确保投放的苗种不携带WSSV病毒。2、保持养殖环境稳定水草不仅是小龙虾的天然饵料,又是小龙虾栖息蜕壳的场所,且对保持水温、遮蔽光照、改善水环境有重要作用。在养殖小龙虾池塘中种植小龙虾喜食的水生植物,如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有利于养殖小龙虾的健康生长与保持较强抵抗力。此外定期泼洒生石灰,改善水质和底质,或定期泼洒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池塘微生态环境,对于小龙虾的健康养殖十分重要。3、防止水温剧烈变化根据季节不同,适当调整养殖池塘水深,防止春末夏初水温剧烈变化而引起小龙虾产生温度应激,导致病害发生。有些养殖户在开春时为了增加投喂量、促进小龙虾快速增长,通常保持较低水位让水温快速上升,以便达到提高投喂率的目的,但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水温昼夜变化大、水温随天气变化大,极有可能因温度剧烈变化诱导虾体产生温度应激而导致小龙虾抵抗力下降,此时体内病毒大量增殖而导致疾病发生。建议开春后开始投喂时的水位以0.5——0.8米为宜,5——6月维持水位0.8——1.0米,7——8月高温期适当提升水位至1.2米左右为宜。此外,有条件的养殖户或企业,可在温度显著变化季节,持续跟踪检测小龙虾体内病毒量,适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4、控制放养密度,减少捕捞干扰。密度应激是小龙虾短时间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捕捞时地笼内小龙虾极易在短时间内发生死亡等都是密度应激造成的。很多养殖人员对合理的养殖密度知之甚少,误认为高密度养殖即可获得高产,因此一味地增加放养密度,过高的放养密度导致水体负荷增加,水质、底质恶化,养殖环境遭到破坏,而且高密度可使虾体受伤,病原更易入侵虾体,疾病频繁发生,尤其高致死率的白斑综合症影响着整个养殖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建议池塘养殖小龙虾投放苗种30——40千克/亩为宜,稻田综合种养投放苗种20——30千克/亩为宜,养殖产量控制在150——200千克/亩为宜。密度胁迫作为一种常见的应激因子现在逐渐受到研究者和养殖户的重视,捕捞可引起小龙虾应激反应,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过度应激会打乱小龙虾的代谢平衡,造成机体功能紊乱、抑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能力,导致抵抗力下降而感染WSSV或致体内病毒大量增殖。建议采取集中捕捞方式,不宜长时间持续捕捞,以免影响养殖小龙虾的健康生长。5、投喂优质饲料,适时添加免疫促进剂与抗病毒药物过去,小龙虾养殖主要投喂熟化后的小麦、蚕豆、玉米等,存在营养不全、摄食率低、生长速度慢、虾健康水平低下、抵抗力弱等问题。目前,人工配合饲料在养殖小龙虾中已普遍被使用,较好地满足了小龙虾的营养需求。不仅如此,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小龙虾,特别适合在饲料中添加酵母细胞壁多糖、多聚糖等免疫促进剂或天然植物抗病毒药物如大黄、板蓝根、黄芪、大青叶等,若以免疫促进剂或抗病毒植物药物制备出功能性药饵适时投喂,则效果更佳。此外,小龙虾也喜爱水草与动物性饲料,确保养殖环境水草丰富、适时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对于小龙虾的健康养殖十分有益。6、科学诊断,对症下药现阶段采用分子诊断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准确诊断小龙虾白斑综合症。确诊后,及时采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治疗时,水体消毒一般采用含碘制剂全池泼洒,一般选择聚维酮碘、季铵盐络合碘、氨基酸碘等,使用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3——0.5毫升,使用方法为药物用池水稀释后,连续2——3次,隔天一次。内服药物采用天然植物抗病毒药物,将天然植物药物如大黄、板蓝根、黄芪、大青叶等超微粉碎、混匀,拌饲料投喂或与饲料同时加工制成药饵投喂,可有效治疗小龙虾白斑综合症。天然植物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剂量为:预防时,每千克虾体重用0.5克(混合品),连续投喂3——4天;治疗时,每千克虾体重0.8——1.0克(混合品),连续投喂4——5天。7、病死小龙虾无害化处理白斑综合症病毒传染性极强,死亡虾被健康虾摄食以及病毒污染水体都可迅速传播疾病。因此,养殖小龙虾暴发白斑综合症期间,尽可能捞出病死虾进行消毒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切忌将患病虾池水排入进水沟渠,以免导致疾病蔓延。

精选阅读

小龙虾白斑病的防治方法


小龙虾养殖中经常出现各种病害,但多数是细菌、真菌性病害,今天要介绍的白斑病其实是一种转染性极强,容易死亡的一种病毒性病害。为此我们就要说说该怎么对付如此顽强的病毒来挽救小龙虾。

一、受害病状

初期没有明显症状,只是很少活动、行动缓慢、明显减少吃食。后期体内积液、头壳容易剥离、头胸处有白色斑点、肌肉发红,迅速大面积传播死亡,甚至感染小虾。

二、感病传播

是影响小龙虾生长的危害病毒,同时能感病大部分的甲壳类动物和一些水中小生物。有可能是种苗带毒或是跟其他的水产动物混养传播。也有可能是放养水域中存在病毒。

三、防治方法

1.选种

在购买种苗时,要去正规的养殖场购买,购买时要进行各项病害检测。另外选择比较健壮,对此种病毒抗性较强的龙虾种苗养殖。另外运输用具等一切接触物要干净。

2.水源消毒

首先养殖水质要达标,可以进行检测,后再放养。如果放养过程中发病,就需要抓出病虾后,再全面换水,对水体进行药剂消毒来杀灭病毒。排除的水也要消毒再排出,防治再感染。

3.病虾处理

多观察虾群,发现不活动,应该抓来看看,有无发病,发病尽量再初期,预防,大发生很容易控制不住蔓延。抓出病虾,集中到远离养殖池的地方去烧毁。并且对其他虾要喂药防止已经感染未出现病症的情况。

4.预防

对于一切接触过病虾的用具、水源、池子、工具等都要经过药剂消毒后再使用。放养少一些减少万一发病的损失,喂食可以在日常的饲料中添加提高抵抗力的维生素。

在没有发病时要做好一切的预防工作,不可大意疏漏,因为白斑病发生迅速,预防是最好的防治方法。所以相信大家都了解了这种病的防治方法,这里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小龙虾上草症、上岸症的防治方法


淡水小龙虾为夜行性甲壳动物,白天躲藏,夜晚出来摄食和活动。生产操作及观察基本都在晚上进行,如果白天能看到大量的虾或晚上有大量的虾在水面上,这都是小龙虾患病或生态环境不良而引起的现象。

上草症、上岸症是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症状,一是上草不下水,二是上岸不下水。上草不下水是指小龙虾爬上池中栽种的水草顶部而不入水中;上岸不下水是指小龙虾爬上池塘岸边而不下水。

【病因】该病多因天气突变、水质不良尤其是底质不良如水草大量腐烂、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如亚硝酸氮等含量过高、养殖水体缺氧及药物残毒等引起,有时因长途运输入池后的小龙虾也因应激而发生。本症状多发生在5-7月,多数情况下水体中溶氧不足尤其是底部的溶氧不足相关。

【主要症状】当养殖环境恶化多表现为小龙虾的上草不下水(图1),即养殖的小龙虾爬在水草上不下水;但如养殖环境恶化严重则多表现为上岸不下水(图2、3),即小龙虾爬上池堤边而不下水。病情较轻时小龙虾多匍伏于水岸交接处,病情严重时小龙虾多爬上池堤。

【防治措施】高温养殖期防止水草腐烂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是预防的核心,应定期使用过氧化物消毒剂如“底立爽”或“水立爽”或微生态态制剂如“活力66”或“活力58”等改良水质;同时也要做好预防有毒有害物质积累的工作。

治疗该病时应酌情对待:①因水草腐烂或缺氧引起的,首先全池泼洒“康乐”,然后再干撒“粒立氧”或“底立爽”,第二天再使用“活力66”或“双效粒粒底改素”和磷酸氢钙1-2次改良水质,防止复发。②因氨氮、亚硝酸氮等过高引起的,首先全池泼洒“氨净”或“中博安”,第二天再使用“活力66”和磷酸氢钙1-2次。③因药物残毒引起的,全池泼洒“水鲜”或“清爽”等。④因天气变化引起的,全池泼洒“酶合电解多维”或“葡聚糖包膜维C”。⑤发生上草、上岸时不得使用任何颗粒性的强刺激性的药物如强氯精、溴氯海因等。

畜牧疾病:小龙虾五种病害防治技术


一、烂鳃病

病原为细菌。症状为病虾鳃丝发黑,局部霉烂。

防治方法

1、经常清除虾池中的残饵、污物,注入新水,保持水体中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避免水质被污染。

2、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克溶水全池泼洒,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小龙虾养殖:淡水龙虾烂鳃病的防治

二、黑鳃病

此病主要是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克氏螯虾鳃丝受霉菌感染引起。症状是鳃由红色变为褐色或淡褐色,直至完全变黑,鳃萎缩,病虾往往伏在岸边不动,最后因呼吸困难而死。

防治方法

1、保持水体清洁,溶氧充足,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2、患病虾用3%~5%的盐水浸洗2~3次,每次3~5分钟;或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10克溶水全池泼洒。

三、烂尾病

烂尾病是由于克氏螯虾受伤、相互残食或被几丁质分解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初期病虾尾部有水泡,边缘溃烂、坏死或残缺不全,随着病情的恶化,溃烂由边缘向中间发展,严重感染时,病虾整个尾部溃烂掉落。

防治方法

1、运输和投放虾苗虾种时,不要堆压和损伤虾体。

2、饲养期间饲料要投足、投匀,防止虾因饲料不足相互争食或残杀。

3、发生此病,每立方米水体用茶粕15~20克浸液全池泼洒;或每亩水面用生石灰5~6千克溶水,全池泼洒。

四、聚缩虫病

病原为聚缩虫,症状为克氏螯虾难以顺利脱壳,病虾往往在脱壳过程中死亡,幼体、成虾均可发生,对幼虾危害较严重。

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杀灭池中的病原体。

2、发生此病须经常大量换水,减少池水中聚缩虫数量。

畜牧疾病:淡水小龙虾病害防治技术初探


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近年来,小龙虾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攀升,随之而来小龙虾病害越来越多,弊病损失也越来越大。要取得较的养殖效益,必须生态养殖和病害防控一起抓,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治疗”的方针,加强淡水小龙虾的病害防治。

参考资料:小龙虾五种病害防治技术

一、淡水小龙虾疾病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

将池塘中多余的淤泥清出,干塘冻晒,每667㎡用生石灰80~100Kg彻底消毒,并施放适量经发酵消毒过的基肥。

2、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合理搭配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小龙虾喜食的优质水草,定期施放微生物制剂,调优生态环境。

3、强化优质种苗

小龙虾苗种要定向选种、专池繁育、生态调控、科学投喂、分级捕捞。投放前,用5%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

4、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四定”投饲原则并根据天气、水质、虾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同时,定期冲换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消除水体中有害物质,保持酸碱度平衡和溶氧水平。

二、淡水小龙虾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纤毛虫病

病因与病症:该病是由累枝虫、聚缩虫、钟形虫等寄生引起。纤毛虫附着在虾体表,附、鳃上,大量附着时,会妨碍虾的呼吸、活动、摄食和蜕壳机能,影响生长发育,虾体表沾满了泥脏物,并拖着絮状物,俗称“拖泥病”。

防治方法:①彻底消毒,杀灭病原,保持水质清新。②虾种放养时,用1%食盐水浸洗3-5分钟。③泼洒纤虫净,若杀虫不彻底,可在7天后再用一次。④用浓度为0.7mg/L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⑤用季铵盐络全碘全池泼洒消毒。

2、真菌性疾病

①水霉病

小龙虾白斑病的表现和防治措施


又到了小龙虾的上市高峰期,但这一时期同样也是养殖户最为头疼的时期,因为立夏节气,气候温暖湿润,且天气多变,雨水较多,对于小龙虾养殖而言容易引发多种病害。下面以小龙虾常见的白斑病为例,来具体了解一下小龙虾白斑病的发病原因、患病表现,以及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小龙虾白斑病的发病原因

大部分虾都带有白斑病毒,但水体环境好、密度适宜、体质好,一般不发病。但一旦密度过高、环境恶化、体质下降的时候,就会暴发此病。

小龙虾白斑病的患病表现

患有白斑病的小龙虾相较于健康小龙虾就是活动减少以及摄食减少,体内并伴有积液流出。若用手剥头盖壳的话会发现极易剥落,另外小龙虾的肝胰腺颜色也会变白。而最为明显的患病表现就是虾的虾壳表明有圆形的白色斑点。

小龙虾白斑病的防治措施

1、良好的水体环境的保障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治疗效果,平时要多多注意池塘的消毒以及清理等工作。而在饲养方面建议投喂全价饲料,添加抗病毒药或者免疫促进剂的饲料,可以加强小龙虾的身体免疫力。

2、高温期间或者温度变化明显的时候,这一时期小龙虾的进食量较大,但切勿过度投喂,导致营养过量或者饲料堆积。

3、保持水深,注意水温剧烈变化而引起温度应激,同时还需要注意放养密度。

4、避免频繁捕捞小龙虾,以免过度惊扰小龙虾,引起过激反应。

5、发病塘口外用二氧化氯全池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草药进行投喂,能有效控制病情。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现有死虾,及时捞起,避免小龙虾残食病死虾,须远离养殖塘口深埋死虾,杜绝病毒进一步扩散。

发病小龙虾白斑症病毒(WSSV)检出一例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一小龙虾、河蟹混养池塘,面积3亩,水深1.3米,无增氧机,平底塘(见图1)。2015年元旦后,用五氯酚钠杀野杂鱼,1月中旬种植伊乐藻,2月底一次性放规格55头/斤的蟹苗70斤。池塘未彻底清塘,塘中有小龙虾,数量不详。3月份开始投喂配合饲料和玉米,4月中旬开始喂冰鲜鱼。进入6月份,塘中小龙虾大量繁殖,密度增大,龙虾夹草,导致草烂,草烂之后,小龙虾开始出现死亡,一开始每天死亡几只、十几只,6月中旬,死亡量增多,每天死亡10斤左右,6月20号河蟹出现死亡,但死亡量不大,总共就几只死亡。在小龙虾出现死亡后,养殖户停止喂鱼,只投喂配合饲料和玉米。

2015年6月24日下午到池塘检查,塘中漂浮着少量死龙虾,测定水温26℃,pH值9.1,氨氮、亚硝酸盐测不出。用网兜从池塘边的防逃网上取4只发病的小龙虾(见图2),主要症状为病虾无力,头胸甲易剥离。分别从4尾虾的肝胰腺中接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取鳃和肝胰腺用95%酒精固定,进行白斑症病毒(WSSV)、螺原体(Spiroplasma)、类立克次氏体(RLO)检测。

结果:经28℃培养24h,其中3只虾分离出少量细菌(见图3),分离菌经16SrDNA测序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鳃皮肠利康”、“出败康”、“肠苷康”敏感(见图4)。经PCR检测,4只小龙虾白斑症病毒(WSSV)均呈阳性,螺原体(Spiroplasma)和类立克次氏体(RLO)均呈阴性(见图5)。

分析:1、每年6月份是华中地区小龙虾(克氏原螯虾)发病高峰期,死亡量大,按照细菌病处理效果不明显,根据头胸甲易剥离的症状和病毒检测结果,以及相关资料报道(王忠发2007,薛晖2010)初步确诊是白斑症病毒(WSSV)感染引起的发病。

2、本病例中发病小龙虾体内同时分离到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李华等(2001)确定该菌是河蟹的致病菌,本病例分离的该菌是否是继发感染、对小龙虾是否产生危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畜牧疾病:小龙虾的白斑综合症防治》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畜牧疾病”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31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