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疾病治疗:鸭子病毒性肝炎如何防治?鸭病毒性肝炎症状有哪些?

鸭病毒性肝炎症状有哪些?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在新疫区,本病的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那么鸭子病毒性肝炎如何防治?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4~20日龄雏鸭,成年鸭有抵抗力,鸡和鹅不能自然发病。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本病发生于孵化雏鸭的季节,一旦发生,在雏鸭群中传播很快,发病率可达100%。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鸭,不感染鸡鹅,一年四季、不同品种、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健康鸭通过接触被患病毒性肝炎鸭和带毒鸭污染的饲料、水、垫草、车辆等传染而流行发病,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雏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1周龄内的雏鸭病死率可高达95%,而1月龄以上的鸭则很少发病死亡。因饲养管理不善,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阴湿,鸭群拥挤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鸭病毒性肝炎症状有哪些?

剖析可见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脏有时肿大,外观也类似肝脏的花斑。多数肾脏充血、肿胀。心肌如煮熟状。有些病例有心包炎、气囊中有微黄色渗出液和纤维素絮片。

肝脏水肿,并有许多针尖大至黄豆粒大出血点。胆囊肿大,充满胆汁。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在感染初期呈空泡化,后期则出现病灶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血管套现象。脾肿大,呈斑驳状。肾肿胀,血管明显,呈暗紫色树枝状。

鸭子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1)注射免疫蛋黄匀浆,每只鸭皮下注射1毫升。

(2)注射鸭病毒肝炎高免血清,每只鸭肌肉或皮下注射0.3~0.5毫升。

(3)注射康复鸭血清,10日龄内每只鸭肌肉或皮下注射0.5毫升,10~20日龄每只鸭注射1毫升。注射鸭病毒性弱毒灭活疫苗0.5~1.0毫升。

(4)用0.01%病毒唑、0.01%恩诺沙星饮水,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稀释数倍的电解多维,连用3~5天。

鸭病毒性肝炎用什么药

治疗该病的药物有:呼必康、刀豆素、金感康、中农感康、呼恙舒、基因工程干扰素、禽白细胞干扰素、毒特、双黄连口服液、新感灵、鸭瘟一号、菌毒灭、金感康、克毒先锋、抗毒霸、清瘟败毒散、金丝抗毒霸、肝肾通治、鸭病专家、植物血凝素、双黄连颗粒、禽安宁、荆防祛毒散、双黄连提取物、创奇鸭康、瘟毒速克、鸭瘟康、鸭肝灵、鸭肝金抗等等。具体使用方法,要根据病鸭情况进行选择,在药物搭配和使用方法上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中药治疗鸭病毒性肝炎

1、鲜大青叶根、白马骨各250克,算盘子根、黄栀子根各100克(500只雏鸭治疗剂量)。将采来的新鲜草药根洗净,切片,加水2升,用文火煎至1升左右的药液,每只病鸭灌服1~2毫升。尚未出现症状的雏鸭,给药前断水数小时,待雏鸭感到口渴时让其饮服。

2、黄芩、黄柏、黄连、连翘、双花、紫金牛、茵陈、枳壳、甘草各25克(供500只雏鸭用量)。煎汁拌饭饲喂。不食的雏鸭,将药汁滴服,1日3次,连服2天。

3、生地、大黄、赤芍、龙胆草、白茅根、木通、黄柏、栀子、茵陈、板蓝根、金钱草、田基黄、鸡骨草。水煎内服,每天1剂。连服3~5天。

4、板蓝根50克,大青叶50克,紫草50克,升麻40克,葛根30克,柴胡30克,栀子30克,大黄25克,枯矾20克,甘草40克(以上为200只雏鸭用量)。用法研细末或煎汤拌饲料喂,每日1剂,每2~3小时1次,连服3~5剂。

畜牧健康

疾病及解决方法:鸭病毒性肝炎会传染人吗?鸭病毒性肝炎用什么药?


鸭病毒性肝炎会传染人吗?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以肝脏呈现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肝脏肿大,有出血斑点和神经症状。鸭病毒性肝炎用什么药?

鸭病毒性肝炎会传染人吗?

鸭病毒性肝炎不会传染人,它是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4-10日龄雏鸭。成年鸭有抵抗力,鸡和鹅不能自然发病。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感染鸭,不感染鸡鹅,一年四季、不同品种、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健康鸭通过接触被患病毒性肝炎鸭和带毒鸭污染的饲料、水、垫草、车辆等传染而流行发病,也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雏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1周龄内的雏鸭病死率可高达95%,而1月龄以上的鸭则很少发病死亡。因饲养管理不善,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阴湿,鸭群拥挤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

鸭患病毒性肝炎时,当初**不易被人察觉。养殖户要注意在出现鸭死亡或群体鸭出现异常疾病时,需要把病死的鸭进行解刨检查。患有鸭病毒性肝炎的鸭子一般都有肝脏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脾有时肿大等症状。当检测出以上这些症状时要及时采取防止措施。

鸭病毒性肝炎用什么药

治疗该病的药物有:呼必康、刀豆素、金感康、中农感康、呼恙舒、基因工程干扰素、禽白细胞干扰素、毒特、双黄连口服液、新感灵、鸭瘟一号、菌毒灭、金感康、克毒先锋、抗毒霸、清瘟败毒散、金丝抗毒霸、肝肾通治、鸭病专家、植物血凝素、双黄连颗粒、禽安宁、荆防祛毒散、双黄连提取物、创奇鸭康、瘟毒速克、鸭瘟康、鸭肝灵、鸭肝金抗等等。具体使用方法,要根据病鸭情况进行选择,在药物搭配和使用方法上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中药治疗鸭病毒性肝炎

1、鲜大青叶根、白马骨各250克,算盘子根、黄栀子根各100克(500只雏鸭治疗剂量)。将采来的新鲜草药根洗净,切片,加水2升,用文火煎至1升左右的药液,每只病鸭灌服1~2毫升。尚未出现症状的雏鸭,给药前断水数小时,待雏鸭感到口渴时让其饮服。

2、黄芩、黄柏、黄连、连翘、双花、紫金牛、茵陈、枳壳、甘草各25克(供500只雏鸭用量)。煎汁拌饭饲喂。不食的雏鸭,将药汁滴服,1日3次,连服2天。

3、生地、大黄、赤芍、龙胆草、白茅根、木通、黄柏、栀子、茵陈、板蓝根、金钱草、田基黄、鸡骨草。水煎内服,每天1剂。连服3~5天。

4、板蓝根50克,大青叶50克,紫草50克,升麻40克,葛根30克,柴胡30克,栀子30克,大黄25克,枯矾20克,甘草40克(以上为200只雏鸭用量)。用法研细末或煎汤拌饲料喂,每日1剂,每2~3小时1次,连服3~5剂。

畜牧知识:春天养鸭子注意防控雏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养鸭业的常见疾病之一,各阶段鸭子都会感染,但主要发生于雏鸭。一旦发生,若没得到及时控制,还会造成疫病扩散,加大困难难度,增加经济损失。为帮助养户更好的做好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本文就该病的症状、预防与治疗做以下介绍。

一、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一)临床症状

1、角弓反张,背脖,尸僵。

病毒性肝炎死亡的鸭子,绝大多数会出现角弓反张,背脖,且伴随着明显的尸体僵硬,而类鸭肝、或其他毒素、病毒引起的肝脏变化死亡,多没有尸体僵硬与背脖的外观变化。

2、胃空,胃内没料。

这是辅助判断依据,典型鸭肝大机率胃内没有料,解剖时多对比一下,是诊断的重要辅助依据。

出现肝脏胆囊典型病变而胃内有料时,要注意区别霉菌毒素和杆菌浆膜炎的混感。

热应激出现肝胆病变时胃与嘴内及食道大机率是含料的,要注意区别。

3、死亡集中,死亡速度快。

这也是个典型状态,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典型鸭肝时从发现**例死亡开始10多个小时内死亡数会有集中的表现。如果死亡率没有快速上升的过程而出现上面4种症状的多是散发或不典型鸭肝,此时要谨慎打抗体,很容易得不偿失,治疗效果不及应激反应强烈。

(二)剖检症状

1、肝发黄、肿大、典型刷状出血或伴随点状出血。

这是**典型症状,要注意区别腺病毒、黄病毒导致的点状出血和高烧受热中暑导致的出血点与斑。

2、胆囊扩张,胆汁充盈浓稠墨绿。

这还是辅助判断依据,发烈性病毒病流感、黄病毒、腺病毒时,前期会有胆汁浓稠充盈,发展至中期往往胆囊充盈但胆汁稀薄呈淡黄色,至后期大部分会出现胆囊萎缩。

而应激导致的肝脏出血肿大,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胆囊收缩,胆汁减少的情况。

二、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预防措施:

1、弱毒苗:1—2日龄皮下注射或口服,**快的3—4天可产生免疫力。

2、种鸭免疫:在收集种蛋前2—4周注射疫苗,雏鸭在三周内可获母源抗体保护,一般免疫期半年,之后要考虑进行第二次免疫。

3、灭活苗:国内外均有报到,但目前应用较少。

4、被动免疫:在发病初期可注射0.5—1.0血清或卵黄抗体。

5、严格消毒。严禁从病鸭场或孵化场购进雏鸭;饲养管理人员未经消毒严禁随便入舍或串舍;鸭场大门口、鸭舍门口设立消毒池或放置消毒草垫,定期更换消毒液;场区环境经常清理消毒;病死鸭严格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6、加强饲养管理,给鸭群提供舒适生长环境。

三、雏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2mL/只,在注射过程中勤换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上午饮用“驰骋芪贞颗粒+驰骋甘康+新力爽”,连用3-5小时,下午饮用“驰骋甚好”连用4-5小时,保肝通肾药物,排解毒素;连用3-4天。

2023关于什么原因引起鸭肝炎?发生鸭病毒性肝炎应如何处理?


什么原因引起鸭肝炎?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在自然情况下只感染鸭,1周龄内雏鸭发病率可达95%以上,死亡率达80%左右,1-3周龄的死亡率在50%左右,鸡和鹅都不能自然感染发病。发生鸭病毒性肝炎应如何处理?

鸭病毒性肝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鸭甲肝病毒(DHV-Ⅰ型、Ⅱ型和Ⅲ型),3型之间无抗原相关性,没有交叉保护和交叉中和作用。我国流行的Ⅰ型病毒也存在一定变异。据我们的大量检测表明Ⅲ型鸭肝病毒的流行大有扩大趋势。现在商品化疫苗多为Ⅰ型病毒疫苗,免疫效果不是很理想。

近年来有些疑似鸭肝病例分离不到鸭肝病毒,且发病时机与鸭坦布苏病毒病和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流行相吻合,可以推测可能与鸭黄病毒感染及黄曲霉毒素中毒有关。

另外,坦布苏病毒病和黄曲霉毒素中毒也会促进鸭肝的发生,所以,防治鸭肝必须同时考虑坦布苏病毒病和黄曲霉毒素中毒病的防制。

传播途径

爆发本病的鸭场多是从疫区或发病鸭场购入带病雏鸭传染所致,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饲养人员流动窜圈及外场人员参观,收购病残鸭人员等可能成为传播本病的主要途径。车辆来往、用具和垫草不经消毒处理反复使用,在场内乱扔病死鸭等也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临床症状

病鸭表现精神萎靡,翅下垂、不爱活动、缩脖、眼半闭、行动发呆、常跟不上群、采食量减少或绝食,发病半天以上者即发生全身抽搐。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有“背脖病”之称,表现为两脚痉挛性的反复蹬踏,有时在地上转圈,鸭嘴和鸭爪尖呈暗紫色,少数病鸭死亡前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但有的则无任何症状,一背脖一蹬腿便死亡。

发生鸭病毒性肝炎应如何处理?

1.严禁从发病鸭场、孵化场购买雏鸭,严禁场外人员不经过消毒进入鸭场或窜圈。

2.育雏室门应设有消毒池。严格按卫生消毒要求处理病死鸭。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饲养环境的卫生洁净。

3.鸭场要提高防疫意识,严格进行特异性预防。购雏鸭前应了解种鸭场对该病的免疫情况,若母鸭免疫确实可靠,其雏鸭母源抗体可维持10-15天左右时间,基本上可度过易感染危险期,如鸭场饲养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提倡10-15日龄进行鸭肝炎疫苗主动免疫,如果母鸭未经过免疫,雏鸭应在1日龄进行主动免疫疫苗。小鸭群一旦发生本病应迅速注射卵黄抗体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即可控制本病流行,也可降低死亡率。

鸭子病毒性肝炎怎么治

(1)注射免疫蛋黄匀浆,每只鸭皮下注射1毫升。

(2)注射鸭病毒肝炎高免血清,每只鸭肌肉或皮下注射0.3~0.5毫升。

(3)注射康复鸭血清,10日龄内每只鸭肌肉或皮下注射0.5毫升,10~20日龄每只鸭注射1毫升。注射鸭病毒性弱毒灭活疫苗0.5~1.0毫升。

(4)用0.01%病毒唑、0.01%恩诺沙星饮水,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稀释数倍的电解多维,连用3~5天。

畜牧疾病:肉鸡病毒性关节炎分析


肉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为禽呼肠孤病毒,病毒可接种于鸡胚进行培养,病变的腱鞘经常规处理后经卵黄囊接种于5~7日龄的鸡胚,经5~6天后鸡胚死亡,胚体充血和出血,绒毛尿囊膜混浊,脾脏肿大,心肌有坏死灶。绒毛尿囊膜接种病毒时在其绒毛尿囊膜上形成大小不等隆起的疱斑。

肉鸡病毒性关节炎症状,病肉鸡贫血、食欲减退、跛行、消瘦,趾关节、胫关节及连接的肌腱肿胀。后期出现单侧或两侧性腓肠肌腱断裂,足关节扭转弯曲。严重时瘫痪。

剖检病肉鸡趾屈腱及伸腱发生水肿性肿胀,腓肠肌腱出血、坏死或断裂。跗关节肿胀、充血或有点状出血,关节腔内有大量淡黄色半透明渗出物。慢性病例腓肠肌腱明显增厚和硬化,并出现结节状增生、关节硬固变形,表面皮肤呈褐色。腱鞘发炎,水肿。有时可见心外膜炎,肝、脾和心肌上有小的坏死灶。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肉鸡舍及环境,从无病毒性关节炎的肉鸡场引种。坚持执行严格的检疫制度,淘汰病肉鸡。易感肉鸡群可采用疫苗接种,12周龄前采用禽呼肠孤病毒疫苗进行基础免疫,然后于16-20周龄用灭活疫苗加强免疫,免疫种肉鸡的后代雏肉鸡可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足以抵抗病毒性关节炎的早期感染,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畜牧疾病:肉鸡病毒性关节炎的防治


1、发病情况

一般肉鸡病毒性关节炎的发病时间是于15日龄后开始发病,以一侧或两侧跛行为主要症状,膝关节增生肿大,病程历经2d后,病鸡出现下痢,排黄色水样便。开始误诊为新城疫,并采取对症治疗,用水溶性红霉素饮水,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等,历经3d治疗不见好转,鸡病出现暴发性蔓延,并伴随鸡死亡。后在农业部动检所的帮助下,经剖检、化验室等综合诊断,确诊为肉鸡病毒性关节炎。

2、临床症状

在急性感染期,鸡表现跛行,部分鸡生长受阻,慢性感染期鸡的跛行更加明显,少数病鸡跗关节不能运动。肉鸡群受到感染后,首先表现为传染性滑膜炎,16000只3~4周龄鸡中的4000只发病,发病率达25%,在4~5周龄时,大约有2400只鸡死亡,死亡率达15%,另外,还有4600只鸡生长停滞。

3、剖检变化

鸡跖屈肌健和跖肌健肿胀,从跗关节上部的触诊能明显感觉到跖伸肌健的肿胀,爪垫和跗关节一般不出现肿胀。跗关节常含有少量草黄色或血样渗出物,个别病鸡有大量脓性渗出物,与传染性滑膜炎病相似,感染早期跗关节和跖关节健鞘有明显水肿,跗关节内滑膜经常有点状出血。

4、诊断

根据症状和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病变主要涉及跖伸肌和屈肌及心脏组织内异嗜细胞浸润,这些有助于与细菌和霉形体性滑膜炎区分开。

荧光抗体技术能检查腱鞘内的呼肠孤病毒,或用鸡胚、鸡胚肝细胞分离病毒提供进一步诊断。

通过爪垫接种易感一日龄鸡确定一个从受感染关节分离的呼肠孤病毒相对致病性。如果有致病灶,在接种后72h内病毒性可诱发爪垫出现明显炎症反应。

根据病毒的典型理化特点和由琼脂沉淀试验证明群特异性抗原,本病毒不同于其他病毒。通过CAM接种9~11日龄鸡胚,接种后7d内收获死亡或有病变的CA?Ms经过匀浆制备成抗原。可用沉淀试验鉴定呼肠孤病毒分离物,或作为受感染鸡群内的抗体存在状况的指标。

5、预防和控制

该病毒以水平和垂直方式传播,由于对灭活有抵抗力,增加了通过各种机械方式传播的可能性。因此,对鸡舍彻底清洗消毒,可防止由上批感染鸡留下的有致病性病毒的感染,**有效的消毒剂是碱性溶液和0.5%有机碘液。

**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疫苗。对1日龄幼鸡接种弱的呼肠孤病毒,以提高主动免疫力。种鸡免疫,提高母源抗体以保护种鸡所产仔鸡免受野毒侵袭。

6、小结

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肉仔鸡病毒性关节炎,在我国很多地区尚未见报导,在天津市也是**发现,应尽早有针对性加以扑灭。因此应该采取本地分离出的病毒制成灭活苗应用,是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有效办法。并且可根据当地情况及发病状况制备成二联或多联苗,以便有效地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引起病毒关节炎的呼肠孤病毒和病原还有许多血清型,因此,为控制其感染,有必要了解本地区所流行的呼肠孤病毒血清型与所用疫苗的血清型是否相符。

疾病及解决方法:病毒性肾炎的症状及治疗


养殖致富网讯:

鸡病毒性肾炎有明显年龄特征,1~14日龄雏鸡,有50%~100%发生肾病变,而28~300日龄各组无变化,本病主要见于鸡和火鸡。

症状

鸡病毒性肾炎主要表现为肾不肿或稍肿,颜色变淡,呈淡黄色,排白色稀粪。1日龄**易感,成年鸡呈隐性感染,不出现肾炎病变;内脏可见尿酸盐沉着,特症性症状是生长发育停滞,产蛋量下降,而蛋品质没有变化。此病与其他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变病型)、痛风(内脏型)、鸡病毒性肾炎有相似症状)有些相同症状。比如:肾不肿或稍肿、颜色变淡、呈淡黄色、排白色稀粪。

治疗

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用大黄苏打片每只鸡每天0.1--0.3片,连用5--7天,或者用丙磺舒每只鸡用10--20mg,拌料连喂3--5天.

本病的预防主要依靠把好引进种蛋关。已有证明,从人工感染胚后孵出的雏鸡中分离到病毒。另一方面,严格饲养管理,减少人员往来,减少水平传播的机会。因为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容易造成本病的传播。感染鸡并不一定表现临床症状,但感染后2天能在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感染后4~5天排出的病毒量**。

畜牧疾病:仔猪腹泻的症状与病毒性腹泻的区别


冬季仔猪腹泻严重,不能分辨病种使得仔猪腹泻治疗变得复杂,仔猪腹泻的症状与病毒性腹泻从症状上差不多,如何区分仔猪腹泻的症状与仔猪病毒性腹泻?

仔猪腹泻的症状

非疾病性腹泻

1.仔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引起仔猪腹泻:因为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够完善,由于仔猪的消化酶分泌不足及胃内容物pH值偏高(一般大猪的正常胃内容物pH值为3~4,而仔猪的胃内容物pH为5~7),小肠绒毛发育滞后,胃蛋白酶的活性较低,仔猪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差,如在哺乳仔猪补料和断奶仔猪饲喂的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不仅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加大了仔猪的养殖成本,而且极易引起仔猪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2,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高引起仔猪腹泻:猪是杂食动物,饲喂猪的饲料中适量的粗纤维含量可以促进猪的胃肠蠕动,增强猪的消化功能,但在猪的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高将会适得其反,特别是饲喂仔猪,如饲喂仔猪的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超过4%,将不仅会导致仔猪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下降,而且极易引起仔猪腹泻,另外,饲料中加入过量的钙和氯,微量元素中铁含量过高,均会引起仔猪腹泻。

3.营养因子缺乏引起仔猪腹泻: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会导致仔猪的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患病仔猪排淡黄色、白色、灰绿色糊状或水样恶臭稀粪。

4.应激因素引起仔猪腹泻:由于仔猪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饲料变化,仔猪分群同群仔猪发生变化,免疫注射,阉割以及温度、湿度及环境变化等,仔猪均非常敏感,会引起仔猪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终会导致仔猪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

此外,仔猪饲喂霉烂变质的饲料,冰冻饲料以及未经煮熟的豆制品,均易导致仔猪发生中毒而引起腹泻。

仔猪病毒性腹泻

1.猪流行性腹泻(PEDV):猪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于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以11月份至翌年3月间发生较多,各个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但以15日龄内的仔猪感染率**,症状**为严重,病死率也**。病猪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日龄较大的猪症状较轻,日龄较小的猪症状较重。仔猪发病初常发生呕吐,排灰色或黄色粥样或水样稀便,恶臭。剖检病死猪可见小肠肠管胀满,充满黄色内容物,肠壁变薄,肠系膜呈树枝状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2.猪传染性胃肠炎(TGEV):猪传染性胃肠炎对各个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但以2周龄以下的猪较为多发,且死亡率较高。患病仔猪常在吸吮母乳后发生呕吐,不久出现剧烈腹泻,排黄色或灰色水样稀便,粪便中常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小块,恶臭,病猪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

3.轮状病毒病(PVV):轮状病毒病以冬末春初季节**为多发,且多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较高,可达50%以上。病猪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常于采食后发生呕吐,排黄色或灰褐色水样或糊状稀便,并常因腹泻脱水在37天内死亡。另外,仔猪发生猪瘟和猪伪狂犬病也有腹泻的症状,但患有猪瘟的病猪一般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预防

仔猪一旦发生腹泻,其仔猪的胃肠道必将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即使经过治疗痊愈,其仔猪的胃肠道功能也难以恢复正常,即会直接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引起饲料报酬与增重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要有效地防范仔猪腹泻的发生,务必在坚持防重于治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控措施。具体来讲,防范仔猪腹泻可采取以下综合防控措施:

(一)搞好预防接种,增强仔猪的免疫力怀孕母猪在产前21天左右注射1次仔猪黄白痢疫苗(K88K99疫苗),仔猪出生12天口服多价幼畜腹泻停。除此之外,养殖场(户)还应根据当地疫病的发生情况,有选择性地给仔猪注射魏氏梭菌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以及轮状病毒病等病的疫苗,以增强仔猪的免疫力。

(二)搞好环境卫生,严防病源侵袭养殖场(户)应建立严格而完善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环境、猪舍及用具等进行消毒,定期对母猪乳房部位进行清洗消毒,特别是仔猪在第1次吸吮母乳前要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母猪的乳头和腹部的污垢物进行洗净并消毒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43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