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养殖池塘溶氧、水温和pH月变化规律,你值得了解

养殖水体溶氧的高低关乎鱼类生长的好坏,水体的低溶氧状态会引起鱼体的停食,严重时导致鱼类浮头,甚至缺氧死亡。因此养殖水体溶氧变化时刻牵动着养殖户的神经,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工作压力。熟练掌握养殖池塘溶氧变化规律是水产养殖管理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溶氧的变化与水温密切相关,而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发现夏秋之交,池塘水温变化较大,溶氧和pH也随之发生变化。为探究草鱼池塘养殖水体溶氧、水温和pH的月变化规律,我们随机选取湖北省公安县崇湖渔场6个标准池塘(每个池塘4亩左右),每个池塘放养草鱼3000尾左右(规格35克每尾)、白鲢550尾左右(规格14克每尾)、花鲢350尾左右(规格25克每尾)。每天早晚各投喂30斤草鱼饲料,养殖后期投喂量加倍,阴雨天,不投喂饲料。从高温天气时期的2016年9月10日开始,每天在溶氧、水温和pH指标出现最高峰的时间点(下午3点)对6个池塘进行水质指标连续测定,测定结束时间为2016年10月26日。池塘养殖水体溶氧、水温和pH的月变化规律,对渔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希望渔民朋友们学习和借鉴。

1、草鱼养殖池塘溶氧月变化规律

草鱼养殖池塘水体溶氧月变化规律如图1。由趋势图可知,9月和10月期间水体溶氧波动较大,溶氧随天气晴阴变化明显:一经遭遇阴雨天,溶氧迅速下降,出现一个小低谷,而天晴之后溶氧迅速上升。

2、草鱼养殖池塘水温月变化规律

草鱼养殖池塘水温月变化规律如图2。由趋势图可知,9月和10月期间池塘水温波动较大,但整体趋于降低,特别是立秋之后,水温下降较快。9月和10月期间池塘水温一经遭遇连续阴雨天,水温迅速下降,出现一个小低谷,而天晴之后水温缓慢上升。

3、草鱼养殖池塘pH值月变化规律

草鱼养殖池塘水体pH值月变化规律如图3。由趋势图可知,9月和10月期间水体pH值波动较大,pH值随天气晴阴变化明显:一经遭遇阴雨天,pH值迅速下降,出现一个小低谷,而天晴之后溶氧迅速上升。

4、池塘水质变化规律给我们的启示

草鱼养殖池塘水体溶氧、水温和pH值月变化规律呈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一旦天气由晴转阴,溶氧、水温和pH值联动下降;阴天变晴之后,溶氧、水温和pH值则随着慢慢上升;而往往溶氧、水温和pH值的最低值,出现在每月连续阴雨时期。因此草鱼养殖池塘一旦遭遇阴雨天气,建议全天开启增氧机以提高水体溶氧量和改善养殖水环境,并可有效降低池塘凌晨溶氧低值时浮头发生率。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池塘中央安装溶氧探头并设置好阈值以控制增氧机的开关,这样可以提高增氧效率和降低用电费用和人工费用。

相关知识

水产养殖溶氧仪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水产养殖溶氧仪指的是一种用于测量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的仪器设备,在水产养殖上的主要作用有:氧含量测量,如检测和调节水中氧气含量,以便维持水产养殖所需要的适宜生态和生长条件。

溶氧仪的作用

溶氧仪指的是一种专用于测量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的仪器设备,水中溶解氧浓度的测量在水处理领域很重要,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1、污水处理厂:用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污泥池中氧的测量和调节,以便在生物降解过程中能达到更高效。

2、水文监测:主要用来测量河流、湖泊及海洋中的氧含量情况,获取当前水的质量信息。

3、水处理:主要为氧含量的测量,如饮用水中检测状态(氧气丰富或腐蚀预防等)。

4、鱼塘(水产养殖):养殖池内氧含测量和调节,以便给养殖鱼类维持更好的生态和生长条件。

使用时间

在持续24小时内,16小时以上溶解氧含量必须大于5mg/L,其他时候不得低于3ml/L,而对于蛙科鱼类栖息水域还有冰封期不可低于4mg/,当溶解氧高于12mg/L时,说明水中氧已过量要及时关闭。

溶解氧作用

1、在水产养殖中营养丰富的饲料和良好的养殖环境是很重要的,当然溶氧同样也是鱼类生存的关键,养殖过程中水的溶氧量高,水质环境也会变的肥而有活力,饲料利用率更高,鱼类食量也会增大,生长的更加肥硕。

2、相反水的溶解氧较低,鱼类的进食量和饲料的利用率就会下降,目前水产养殖一般都是人工进行手动控制增氧机,能有效解决水中增氧问题,但是仍无法准确的测出溶氧含量,导致有缺氧的现象发生,对水产养殖的损伤较大。

3、溶氧仪的作用就是测量水中氧气的含量,水中的氧气会随气压、温度和盐度而变化,气压越高溶氧就越高,温度越高盐分也会变高,一般水中的氧气都是空气中渗透进去的,也可通过水中的植物产生氧气,但是水中很多原因都会消耗氧气,导致水中的含氧量不足,因此需要专业的溶氧仪检测水中的溶氧含量。

4、水产养殖中氨、氮、亚硝酸盐等都会影响水质,但是溶解氧能使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因此水中有害物质就会下降,也就是说足够的氧气能避免水中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水产养殖中没有溶氧仪,就会容易造成缺氧的情况且影响鱼类的发育。

5、因此溶氧仪对水产养殖很重要,溶氧仪能智能控制增氧机,在养殖过程中氧气含量低时能自动控制氧机进行增氧,到达一定含氧量时就会自动断开,在养殖中带来不少便利,减少其劳动力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

从抖抖病反思河蟹塘溶氧管理问题



20xx,在河蟹养殖成功率普遍较高的情况下,仍有少数塘出现大量蓝藻、烂草、高温缺氧爆塘、抖抖病等问题,笔者接触几家抖抖病较为严重的塘口,最早从六月底开始,最晚在七月底开始,这几个塘都有共同的特点:密度放养在20xx必然发生抖抖病,纵使今年彻底推过、清过塘。然而为什么许多同样情况的塘口不发病?这就与池塘的管理有必然关系。
疾病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感染条件和易感群体。土塘养殖中传染源很难隔离,这就需要避免创造感染条件和减少易感个体。创造好的、稳定水平衡的水环境可以避开感染条件,提高个体免疫力可以减少易感群体。
首先我们来看抖抖病的发病机理
先简要介绍下虾蟹螺原体的特点,我们发现虾蟹并不是通过消化道感染的螺原体,而是通过表皮和腮进入到虾蟹血淋巴系统,而血细胞是螺原体重要的靶细胞,螺原体进入血液后被血细胞吞噬后,非但没有被消灭掉,反而在里面形成一个滋生场所,大量滋生后再散出去侵染别的细胞。它的侵染有非常的特异性,侵染所有结缔组织里而不侵染上皮组织,这也是为什么发病早期虾蟹发病早期并不表现颤抖,而是表现无力、不食,到了后期病原大量侵染神经组织,大概10~15天开始发病,表现为附肢的颤抖,这在河蟹发病过程中表现的非常明显。
也就是说,抖抖病的感染病原螺原体是在水体中通过河蟹表皮和鳃进入河蟹体内。那么,螺原体有哪些特性,已经在养殖过程中,如何减少螺原体活力呢。
再者,我们发现在有氧情况和无氧情况下是完全有差异的,在无氧情况下趋化性更强,无氧条件下来回的反转运动明显的比有氧情况下要多。大肠杆菌研究的很透彻,这个是引诱物质,大肠杆菌在进行寻找过程中,它也是反转运动来回的去寻找。大肠杆菌是有鞭毛,鞭毛可以引导大肠杆菌运动,而大肠杆菌的鞭毛有双组份系统,由于组氨酸激酶的变化来引导ATP酶,来引导鞭毛运动,从而推动菌体游动。
简单做一个小结,首先是中华绒螯蟹螺原体具有寻找最合适的化学物质浓度的能力,所以具有趋化性;第二,螺原体对磷脂类物质有较高的亲和力,这可能是为什么螺原体特异性寄生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及结缔组织中的的原因;第三,它的趋化性能力基于反转运动和氧气条件,反转运动就是其趋化性行为;第四,螺原体基因组中无双组份系统,它可能具有与传统不一样的双组份系统。这个工作是我的学生分别在南京师范大学和日本大阪大学完成的。
从螺原体发病机理的研究团队南京师范大学王文教授的表诉来看,河蟹螺原体本身有个特性:在溶氧低时螺原体的活力比溶氧高时要大得多。
笔者曾在这个常年发生抖抖病的塘口多次检测过溶氧,下面是P1设备检测下的溶氧数据:
所有数据都是早上6点过的检测数据。从数据可以看出,这几个塘口在7、8月的早上溶氧非常低,请注意,这是全塘配置微孔增氧的池塘,且基本天天晚上开早上关,凭经验来讲有了增氧机已经万事大吉了,但是实际检测却发现开增氧机的情况下早上溶氧经常低于5,甚至才2点几。而且,养殖老板在这之前还做了件事情:每天清晨4点早起喂饲料!因为老板白天要上班,还有其它正业,所以只能早起喂料。
那么,这个连年抖抖病,几个塘口都有的情况就非常明了了。有时候,太勤劳反而不是好事。在溶氧低的时候,是抖抖病病原最活跃的时候,而在凌晨4点过喂料,以为开着增氧机没事,但实际这时池塘溶氧最低,螃蟹突然在池塘条件不好时大量进食,增加消化负担,饵料利用率低,免疫力大大降低。试问,人到高原上已经缺氧高反了,还大量吃东西,受得了吗?笔者曾去川西登过海拔5300米的雪山,那次就是想着怕路上太饿,在冲顶前吃了过多方便米饭、肉和牛奶,本来是不高反的,结果没多久就呕吐、体力不支。
养殖也是如此,养鱼的老养殖户在溶氧、天气与投食管理上做得非常好。河蟹养殖如果不了解池塘的溶氧、温度和pH等关键数据,不匹配与水平衡对应的管理、喂食、用药方式,只凭经验与个人异想天开随意去干养殖,那么养殖成功率也就非常随意。

螃蟹秋后要进补 翻倍规格看溶氧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真正到来。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必须是连续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这样的标准,长江中下游很多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正值三伏天的末伏,暑气未消,后面还跟着“秋老虎”,螃蟹养殖也进入冲刺阶段,池塘的管理松懈不得。
进入三伏天以来,由于台风雨水的影响,气温基本维持在35度以下,蟹塘水草环境和螃蟹的生长情况基本稳定,只有部分养殖区域(高淳、当涂等)的螃蟹出现了颤抖病和不明原因的伤亡。但是大暑中伏天后,很多地区的螃蟹吃料量出现明显的下降,每个池塘的吃料量差异很大,按照每亩放苗1000-1200只计,吃料(商品料)少的每亩1.5斤,多的每亩达到6-7斤。此外,大部分池塘螃蟹的蜕壳不是很理想,很多池塘的螃蟹第四壳都还没有结束,仍处在稀稀拉拉的蜕壳中,夹草的蟹、空肠空胃的蟹以及黄壳蟹有很多,甚至有些池塘里已经出现不蜕壳的蟹(成熟母蟹)。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确保螃蟹安全渡过三伏天,保证螃蟹蜕壳翻倍率。仅供参考!
拉草护草,增加溶氧
草多、草烂,易缺氧,毒素多
俗话水“蟹大小看水草”,可见水草对于河蟹养殖的重要性,但水草管理不好,就会成为螃蟹养殖的致命杀手。进入三伏天后,气温升至30度以上,很多蟹塘水草开始衰败,尤其以伊乐藻为主的池塘,衰败趋势更明显,水草开始出现烂根、漂浮,水色发红等,水体溶氧急剧下降;在气温达到35度以上时,螃蟹会出现生理性缺氧,食欲开始下降,部分蟹塘水草日产氧量趋向0值,甚至达负值,从而螃蟹出现“吃料陡降、上岸趴草头”等现象,如果此现象持续太久,就会出现,空肠空胃、吐黄水、甚至水瘪子的情况。建议早晚看溶氧,白天溶氧值要是低于6mg/L,晚上不低于3mg/L,看池塘水草情况,拉去过多水草,环沟塘必须拉去一半以上沟槽水草;非环沟塘,也要拉出空间,并用竹竿固定其他水草。拉完水草后,采用卫底(每袋3亩)处理黑臭底泥,然后用FS活力菌(每袋3亩)调下水质。如果气温持续35度以上,应抬升水位最高,有条件的可以加到滩田80公分,同时夜间加开增氧机连续增氧。对于水草环境不错的池塘,水草未出水面,定期使用水金膏(每瓶6-7亩)或者藻澎湃(每瓶7-8亩)提高高温期水草活力,同时干撒草立健或草立健2型加固草根。
另外,在处暑时节后,建议拉去大部分水草,降低水位(滩田上50公分左右),保证充足的光照,然后使用水金膏+藻乐肥或者藻澎湃+藻澎湃进行肥水培藻,能够极大的提高水体溶氧,保证螃蟹最后一壳的翻倍率。
高温消耗,秋后进补
35度以上气温,螃蟹生理性缺氧,活力下降,蜕壳困难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螃蟹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增加冰鲜鱼(投料量的60%以上)的投喂,并合理搭配饲料(投料量的20%以上)和玉米(投料量的10%左右)进行投喂,具体根据每个池塘螺蛳和吃料情况进行搭配,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螃蟹最后一壳蓄积能量。建议在饲料中添加丁克(每瓶200斤料),以螃蟹的采食量,促进营养吸收,快速恢复螃蟹体能。
秋后暑热,促进蜕壳
螃蟹蜕壳不同步,黄壳蟹多,空肠空胃多
因秋后末伏和“秋老虎”的存在,高温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目前很多池塘出现螃蟹蜕壳不同步,有的已经开始蜕5壳,有的还在蜕四壳,有的四壳、五壳都在蜕;甚至有的池塘螃蟹已经不蜕壳了,这样的池塘一般都是缺氧严重或者滥杀蓝藻的池塘。出现以上情况的蟹塘,建议泼洒金维安+离子钙,促进螃蟹尽快蜕壳,避免影响到处暑后螃蟹的最后一壳,确保翻倍率和提早上市。
看水草,测溶氧,促进采食
综上所述,螃蟹养殖到这个时候,拼的就是最后一壳的翻倍率,因此这个阶段的用药和喂料都应该围绕着如何提高池塘溶氧和提升螃蟹采食进补能力着手。

高pH值是5月份河蟹池塘核心养殖问题之一



最近,各区域反应河蟹塘pH值高的客户很多,请大家关注自己蟹塘的pH值,高pH值是5月份螃蟹池塘核心养殖问题之一
一、高pH值的危害:
1.影响摄食:高于9.2,摄食减少。
2.影响蜕壳:高于9.5,易蜕壳不遂。
3.造成损蟹:高于10.5,开始损蟹。
4.长期危害:水质高碱,损坏螃蟹鳃和肝脏,造成肝脏白化。
二、pH值高的原因:
1.水草过旺,光合作用过强,大量消耗水体二氧化碳。
2.钙镁含量低的部分苏北区域,水体缓冲能力差。
三、高pH值高效率低成本的处理方法:
1.拉除部分水草,适当换水或加水。
2.使用海大黑精灵泼洒速降pH。
3.第二天,大量使用海大虾多宝发酵液(自制,3毛1斤,亩用5—10斤),5-7天一次。或长期使用虾多宝拌料直接投喂。
4.使用海大钙镁佳,真正能提高水体钙镁含量的补钙镁产品(使用前后测钙镁含量对比),提高水体缓冲能力。

红罗非鱼养殖池塘亚硝酸盐高PH值高的处理方案




基本信息:
1、时间:20xx年6月7日-20xx年6月14日
2、地点:福建漳州芗城区天宝镇月岭村
3、案例跟进技术人员:福建海大-陈勇军
6月7日,月岭村客户韩老板,养殖水面2亩鱼苗塘,养殖品种:红罗非鱼苗。客户反映鱼不吃料,小鱼活跃度不好。
池塘现状:
1、通过观察,发现池塘水色较正常,比较清澈。表面没有油膜和气泡。
2、通过询问,客户今年清塘后,加了石灰。然后加水,但亚硝酸很快起来。通过加水和醋酸,酸碱度都没有降下去。
3、通过检测水质指标发现:亚硝酸高于0.35mg/l,非常高;Ph为9.0左右。
分析原因:
由于是鱼苗塘,所以投喂量比较少,藻类未得到快速繁殖,藻类丰度与活度不够,影响产氧量,影响对氨氮与硝酸盐的吸收,总体来讲,氮循环不顺畅。同时由于使用石灰,PH值持续偏高,影响鱼体质,影响其活跃度。
解决思路:补菌+增氧
产品方案:强力倍生源(复合菌,低耗氧)+202(长效增氧)+105(乳酸菌等调节碱度)
使用方案明细:
6月7号:使用海联科202(6斤),海联科强力倍生源(1包)
6月8号:使用海联科105(1瓶)
回访效果:
在6月10、14号下午了解方案效果情况:
1、鱼苗活跃度明显增强,走到塘边时会跟着人走。
2、10号亚硝酸降到0.20mg/l,14号降到0.10mg/l,明显下降。Ph值检测降到8.0左右。

用方案前水质指标如下:
用方案后,10号检测水质指标如下:
用方案后,14号下午检测水质指标如下:
注1:本方案是复合菌降指标,属缓慢改善型,稳定,不易反弹,本案例还在持续跟进中
注2:本方案需在晴天用,同时搭配海联科202及增氧机使用,效果佳

组合产品方案介绍:

草鱼种池塘养殖技术


示范点在大宗淡水鱼类体系建设西安综合试验站合阳、大荔两个示范县,这两县是陕西省的渔业大县,以池塘养殖为主,集中分布在黄河滩。池塘面积约为3700hm2,笔者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在合阳、大荔基地进行草鱼种养殖高产试验,每667m2产草鱼种产量达1300kg以上、利润达5000万元以上,该技术因其高产高效的优势,在合阳、大荔养殖基地就推广养殖了800hm2,全省草鱼种精养面积超过1500hm2。现将2012年试验池养殖情况和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试验池养殖情况
1.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为8hm2,水深1.5~2.5m,池底泥深在50cm左右,水源以地下渗水为主,pH值在7.5~9.0之间。
1.2放养和养殖情况
2主要技术措施
2.1清塘消毒要彻底
在放草鱼夏花前15~20d,抽干塘水,每667m2用150kg生石灰清塘消毒,并彻底杀灭池塘中未清干净的鱼类。
2.2注水时间要合理
没有地下渗水的池塘,放草鱼夏花前7d加水;对于有地下渗水的池塘,根据渗水情况,鱼苗下塘时水深控制在0.5~0.8m,有利于水温提升。
2.3施足基肥,确保草鱼夏花在水蚤高峰期下塘
放草鱼夏花前5~7d投施发酵好的鸡粪或牛粪,每667㎡投放200~300kg。这样草鱼夏花下塘时,水蚤成团,但不呈红色。鸡粪或牛粪应提前2~4个月开始发酵,发酵时,每立方米粪便加250g安琪酵母效果会更好。
2.4放养模式
草鱼种精养的放养模式:每667㎡放草鱼夏花1.5万~2万尾、鲢鱼夏花3000尾、鳙鱼夏花3000尾、鲤鱼夏花600尾(鲫鱼夏花500尾)。
2.5草鱼夏花提早单独下塘,配养吃食性鱼推迟放养
为缓解草鱼夏花和配养鱼之间在饵料、水质、空间上的矛盾,草鱼夏花必须提前单独下塘。配养鱼在达到计划出塘规格的前提下尽量晚下塘,配养鱼可集中在另一鱼池中囤养一段时间,以进一步增强草鱼苗争食能力。采用此法,可大大增加鱼种池的混养种类,提高鱼种池的产量,减少鱼种池的占用面积。
2.6鱼种药浴消毒
在要放养的鱼池中,放1~3个容器,现场配制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下塘的夏花,待鱼苗浮头受惊不下沉时(约20min),将药液和鱼苗一起倒入池中(严禁用手或捞海捞取鱼种)。
2.7投喂技术
草鱼夏花下塘7d后开始驯化投喂,投喂要求四定:一是定时。必须让鱼类在池水溶氧高的条件下吃食,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通常宜在上午9时左右开始投饵。根据天气、水温和季节可适当调整投喂次数,每天投喂2~4次,生长旺季的7~10月每天投喂4次,其余时间2~3次,每次投喂时间要在1h以上,每天投喂时间要固定;二是定质。饲料质量一定要保证,要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名牌全价饲料,合阳养殖基地以通威、正大饲料为主,效果不错。开口饲料蛋白质须保证在36%以上,试验点用鲤鱼开口饲料,随着鱼苗生长,饲料蛋白质逐步降到26%左右;三是定量。每日的实际投饵量主要根据当天的水温、水色、天气和鱼类吃食情况(四看)而定,投饵量不能忽多忽少,以80%草鱼吃饱游走为量,应尽量避免吃食性鱼类时饥时饱,影响消化、吸收和生长,这样易引起鱼病发生;四是定位。鱼类对于特定的刺激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因此,固定投饵地点有利于提高饵料利用率、了解鱼类吃食情况和食场消毒。要在池边搭建投饵台,投饵时应事先给予特定刺激(如声响等),使鱼集中在投饵台附近,然后再投饵,根据鱼集中情况,投饵频率灵活掌握,应为慢快慢,切忌投喂过量,八成饱即可。
2.8加强鱼病防治
草鱼种养殖成功与否,鱼病防治是关键,要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的观念。市场上渔药品种很多,也很杂乱,要尽量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名牌渔药,根据各自防治鱼病的经验和效果对症下药,切忌乱投药,避免造成药害。
养殖草鱼种规格在5g以前,以调水生态预防为主。此阶段主要是肥水,辅以复合菌稳定藻相,增加天然饵料的数量,增强鱼苗体质。
草鱼种规格在5g以上,以科学管理、适量精准投喂、积极预防、加强水质管理为主,虫菌兼防,先杀虫再杀菌,15d左右预防1次,用药量与治疗相同,不可减半。
2.9加强池塘管理
(1)经常巡视池塘,观察鱼类动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黎明是一天溶氧最低的时候,要特别检查鱼类有无浮头现象。巡塘时要注意观察天气变化、水色变化和鱼类活动情况,有异常的应及时采取措施。
(2)做好池塘水质管理工作,及时加注新水,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合理使用增氧机,采用水质改良剂,充分利用塘泥。
(3)严格按照五项登记、两项制度做好池塘管理记录和统计分析。
3试验结果
2013年3月8日,清塘售鱼,总产鱼种15386kg,每667m2产草鱼种103.48kg,平均规格79g/尾,每667m2利润为544.65元。
4注意事项与建议
(1)加水及施肥时间要严格把握,确保草鱼夏花在水蚤高峰期下塘。
(2)草鱼夏花先下塘,一次放足。
(3)加强鱼病防治,防重于治,前期以防虫为主。减少渔药用量,从而提高池塘养殖单位产量和效益。
(4)合理使用增氧设备,这对改善池塘水质、提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效益非常重要。池塘养殖过程中缺氧,主要是池塘底层缺氧,建议用池塘底层微孔增氧设备,这样产生的溶氧量大、分布均匀,可以对底层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进行氧化,而且,比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节约耗电80%。
(5)做好池塘水质管理工作,7月下旬和9月上旬对池水各进行1次清换,每次换水量不少于1/2。
(6)由于沿黄池塘碱性大,pH值在8.0左右,养殖过程中应尽量不用或少用生石灰。

池塘养草鱼


1.池塘的要求和清理

商品鱼基地的渔场,必须是成鱼池和苗种池配套。这种不但使用起来方便,同时也可节省人力和物力。一般成鱼池面积占70%一 80%,苗种池面积占20%-30%,苗种池镶嵌在成鱼池中。

(1)池形 一般以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为好,可减轻风浪增加光照,同时也便于拉网操作。

(2)面积和水深 面积一般以4-10亩为宜,有的地区8-15亩,水深2-3m较为合适。

(3)池塘的清整清除池底部过多的腐殖质,加固堤埂,堵塞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进行消毒。

2.放养

(1)放养时间长江流域多采取冬放,一般在春节前后放养完毕;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在解冻后,水温在5-6度时放养。在北方地区一些高产鱼池实行秋末放养,可使鱼种较早地适应成鱼池的条件,延长第2年生长期。

(2)放养规格江浙地区一般放养草鱼体重为0.5-1kg 2龄或3龄鱼种;广东地区放养250g的1龄草鱼;东北地区一般放1龄大规格鱼种。

(3)放养密度草鱼初放量每亩为32^50 kg,允养量每亩为90-100kg。

3饵料的投喂

草鱼是草食性鱼类,以青词料为王,增添部分精饲料。

(1)青饲料的投喂草鱼陆生青饲料饵料系数在25-40,吃水生植物饵料系数80-100。青饲料日投放量的多少以天气及鱼吃食情况而定,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以当日吃完为适量。饵料要新鲜优质,每天2-3次。

(2)精饲料的投喂在青饲料不足和草鱼生长旺季,可适量投喂部分精饲料。如人工配合饲料、米糠、花生饼、豆渣、麦麸、酒糟等。

4池塘的日常管理

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都要通过细致的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其效能,获得高产、创造效益。草鱼成鱼养殖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①勤巡塘,观察鱼的活动、吃食及水质变化情况。
②掌握好池水的排灌,保持适当的水位。
③严防泛塘、逃鱼和有毒废水污染鱼池。
④在鱼病多发季节要做好预防工作。

牛奶的保藏温度与细菌变化规律的结果与分析


为了研究牛奶的保藏温度与细菌的变化规律,笔者将鲜牛奶、煮沸牛奶和市售消毒牛奶保存于室温及4~8℃冰箱条件下,对其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最可能值(MPN)及pH值的测定.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牛奶的保藏温度与细菌变化规律的结果与分析。

结果表明,以市售消毒牛奶保存时间最长(4~8℃冰箱中72~96h,室温下36~18h);煮沸牛奶次之(4~8℃冰箱中/18~72h,室温下18~2/1h);鲜牛奶最短(4~8℃冰箱中2/1~36h,室温6~9h)。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及乳制品已逐渐成为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即是牛奶及乳制品营养作用在人类生活中地位的最好体现。同时正是凶为牛奶及乳制品营养丰富、配比合理,使之成为各种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基质。微生物在牛奶及乳制品中生长发育,既有可能改善这些食品的质量,也可造成其腐败变质,甚至可能传播某些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牛奶及乳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尤需注意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及其保藏温度,防止其变质。为了探讨鲜牛奶、煮沸牛奶及市售消毒牛奶在不同保存温度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最可能值(MPN)及pH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本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鲜牛奶的采集与处理

鲜牛奶来源于动物科学系基地的牛场。2016年2月20日下午2点挤乳,先挤去前部分的乳汁,采集后部分的乳汁,混匀过滤,分装于灭菌的三角瓶中,塞上棉塞,包扎,带回实验室。分别置于4~8℃冰箱中及室温条件下保存,待检。

1.2煮沸牛奶的采集与处理

来源于动物科学系基地的牛场。把刚挤回的鲜牛奶加热到沸腾,分装于灭菌的三角瓶中,塞上棉塞,包扎,分别置于4~8℃冰箱中及室温条件下保存,待检。

1.3市售消毒牛奶的采集与处理

由超市购得某奶牛公司生产的消毒软包装牛奶,其配料为鲜牛奶和白砂糖,经巴氏杀菌法消毒,生产日期为2016年2月20日。带回实验室后分装于灭菌的三角瓶中,塞上棉塞,包扎,分别置于4~8℃冰箱中及室温条件下保存,待检。

1.4细菌总数的测定

先将待检的乳样摇匀,用灭菌生理盐水按10倍递增法进行稀释。鲜牛奶选择10-5和10-6两个稀释度,煮沸牛奶选择10-2和10-8两个稀释度,消毒牛奶选择10-2和10-3两个稀释度。各取1mL上述稀释度的乳样于90mm平皿中,每个稀释度作了2个平皿,稀释液移人平皿后,即时将凉至45℃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倾注入平皿内约15mL,并轻轻转动使其均匀,待琼脂凝固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48h,取出,计算菌落数,并求得两组的平均数,最后换算成活细菌总数(个/m6。

1.5MPN的测定

1.5.1

MPN的测定程序(见图1)

1.5.2培养基的制备

乳糖胆盐发酵管(单料)、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乳糖发酵管等按常规方法制备。

1.5.3乳样处理

鲜牛奶取10-1、10-2、10-3三个稀释度进行MPN试验,煮沸牛奶及市售消毒牛奶取原液、10-1、10-2三个稀释度进行MPN试验。

1.5.4结果判定

根据证实为大肠菌群阳性的管数,查MPN检索表,并依据表内所查得的数值报告每100mL大肠菌群的最可能值。

1.6酸度的测定

通过pH值的高低来反映,摇匀后可直接取样,用pH试纸测定。

1.7试验设计

1.7.1鲜牛奶

将其保存于室温和1~8℃冰箱中,于O、3、6、9、12、18、24、36、48、72、96、120、168h等时间点测定细菌总数、MPN和pH值。

1.7.2煮沸牛奶

将其保存于室温和4~8℃冰箱中,于O、6、12、18、24、36、48、72、96、120、168h等时间点测定细菌总数、MPN和pH值。

1.7.3市售消毒牛奶

将其保存于室温和_~8℃冰箱中,于O、12、24、36、48、72、96、120、168h等时间点测定细菌总数、MPN和pH值。

2.、结果与分析

2..1鲜牛奶

鲜牛奶的细菌总数、MPN及酸度测定结果详见表1。

国家标准规定:生牛乳中每毫升的细菌总数≤106个,每100mL的MPN≤500个,pH值的正常范围是6.5~6.7。

由表1可见,鲜牛奶在室温下保存6~9h后就变质;而在4~8℃冰箱中,可保存2/1~36h。

2..2煮沸牛奶

煮沸牛奶的细菌总数、MPN、及酸度测定结果详见表2。

国家标准规定:煮沸可直接饮用的鲜牛奶每毫升的细菌总数≤3×101个,每100mL的MPN≤90个,pH值的正常范围是6.5~6.7。

由表2可见,煮沸牛奶在室温下保存18~24h后就开始变质,而在4~8℃冰箱中则可保存/18~72h。2.3市售消毒牛奶

市售消毒牛奶的细菌总数、MPN及酸度测定结果详见表3。

国家标准规定:消毒牛奶中每毫升的细菌总数≤3×101个,每100mL的MPN≤90个,pH值的正常范围:6.5~6.7。

由表3可见,市售消毒牛奶在室温下可保存36~/18h,而在4~8℃冰箱中则可保存72~96h。3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对鲜牛奶、煮沸牛奶和市售消毒牛奶等三种不同的奶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市售消毒牛奶无论在室温还是在4~8℃冰箱中,其保存时间均是最长,这与其软包装的特点和要求有关。

新挤出来鲜牛奶一般含菌数较少,但受不同挤乳用具、容器、牛体及牛舍空气等不同程度的污染,凶此混合乳中细菌数变化很大。本次试验的鲜牛奶来源于动物科学系基地的牛场,挤乳前先用温水刷洗乳房,挤乳桶清洗的干净,牛舍环境较好,故该牛场出售的鲜牛奶污染较小,细菌总数(1×105个/ml.)、MPN3)及pH值均符合国家标准。

鲜牛奶在室温下保存,从O~6h这一时期,细菌总数有着较慢的增长。刚挤ILIJ的鲜乳存在细菌抑制物质,在一定时期内细菌数增长慢;而到了9h时,鲜牛奶中的细菌便迅速增殖,细菌总数已超过国家标准,鲜牛奶开始变质。在一定时期内,室温下保存的鲜牛奶的MPN逐渐增大,到了12h时达到了繁殖高峰期(140个/100mL);从18h开始到168h,MPN又慢慢减少;鲜牛奶的酸度,在O~6h内,pH值均≥6.5,属于正常范围,从9h开始,pH值下降,酸度升高,而当pH值下降到一定程度又开始慢慢回升,这是凶为在乳的真菌期,乳中酸性环境被中和,乳由酸性变为中性或弱碱性。

煮沸牛奶是把刚挤ILIJ来的鲜牛奶加热到沸腾,而市售消毒牛奶经过了巴氏消毒,热敏感菌被杀死,故细菌总数显著减少,保存期延长。市售消毒奶的MPN-直是小于3个/100mL,这是凶为经过巴氏消毒后,大肠菌群全部死亡。

本试验仅选用了两个不同的保藏温度(室温和4~8℃冰箱)。保存于室温中,温度适宜,有利于各种细菌的繁殖;保存于4~8℃冰箱中,适于室温下繁殖的细菌被抑制或生长缓慢,而嗜冷菌数量又非常少,故鲜奶腐败变质的速度比较缓慢,保存期长于室温。试验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保藏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很大,而保藏前的处理也很重要。延长保存时间,防止牛奶变质,最佳的方法就是先把刚挤回来的鲜牛奶热处理,冉进行消毒杀菌,尽可能减少所含细菌数,并在最快的时间内放置于4~8℃冰箱中保藏。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65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