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时节,注意一龄草鱼种的疾病防控

5-6月份放的草鱼水花、寸片,进入七月份大部分开始投喂破碎料,投喂量逐渐加大,池塘污染严重,环境越来越差,每年到了白露时节就有“洋姜开花,草鱼归家”的问题,鱼苗发病死亡,损失很大。存活下来的鱼苗体质也变差,第二年4-5月份发病严重,影响来年的养殖。如何帮助鱼苗度过白露关,降低发病率,提高产量呢?

一、草鱼种死亡的诱发原因

1、换季降温,水温下降至25~28℃,此时细菌、病毒、寄生虫都易大量繁殖侵袭鱼体,导致体质下降,发病死鱼。检查发病鱼种,有烂鳃、肠炎、寄生虫、细菌性败血症、草鱼出血病、肝脏发黄发白、绿肝等病症,一般多种疾病并发。治病时杀虫、杀菌又内服保肝药物,用药多、杂,病鱼体质差,用药效果不理想。

2、前期投喂量大,池底积累大量的残饵、粪便,尤其是几年不清淤的老塘,养殖水环境差。白露前后季节交替,昼夜温差大,池塘容易返底,有机质多耗氧严重,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含量升高(见图1),加重发病。

图1发病池塘氨氮、亚硝酸盐含量高YZ023.Com

3、白露前后天气昼夜温差大,天气不稳定,气泡病高发(见图2),体质差的鱼种容易发病。

图2鳃丝有气栓

4、7-9月份鱼种吃食量大,养殖户为了提高苗种规格和产量,加大投喂量。摄食过多,鱼苗消化吸收率低,长期消化负担重,导致鱼苗肝脏、肠道等内脏病变(见图3),加重发病。

图3肝脏病变

5、养殖密度过高,鱼种生长活动空间受限,同时池塘溶氧低,感染疾病的几率增加,群体发病率升高。

二、几种常见的草鱼疾病

1、气泡病,气泡病除了是溶解氧过饱和引起外,其它气体(氮气、硫化氢、甲烷等)过饱和也会导致气泡病,初期病鱼表现为跳跃,晴天游塘,白尾等现象,死亡量时多时少。

2、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以感染当年草鱼种和青鱼种为主,病鱼肌肉、肠道有明显的出血症状(见图4),用杀菌药无效,是草鱼种死亡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无法直接治疗,只能通过增强体质、改善环境间接防控,这是所有病毒病的治疗原则,以减少死亡为主。

3、细菌性败血症,以细菌感染为主,表现为烂鳃和肠炎,单纯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杀菌药可以控制死亡。但是如果与病毒性出血病并发,则短时间内病情难以控制,需加强环境改善和增强体质。

4、寄生虫病,以车轮虫和指环虫感染为主,如无必要,不轻易杀虫,因为杀虫极易诱发败血症和出血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图4病鱼肌肉出血,肝脏发黄,肠系膜脂肪出血

三、防治方法

白露时节草鱼种发病,往往不是单纯感染,一般都是混合感染,与草鱼出血病并发者居多,疾病一旦发生,很难治疗,所以平时要加强管理,提高鱼体免疫力,达到抗病效果。

1、加大增氧力度密度过大的池塘,可以提前分池,缓解溶氧压力;每天开增氧机12小时以上,减少气泡病和缺氧引起的发病死亡。

2、加强改底稳水用“福地安或底居安”改底除臭,抑制寄生虫,减少环境污染问题诱发的病害;“碧水安”解毒稳定水体,保证良好的生活环境。

3、用好活菌定期10天使用一次“利菌多”调节水质,补充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优肽”可裂解杀死致病菌,减少烂鳃、肠炎、败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4、增强体质内服“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营养保健品,增强草鱼种的体质,减少发病,纵使发病也能减少死亡量。

相关知识

鲢鱼一龄鱼种培育


鲢的1龄鱼种培育有单季、双季、三级和鱼苗直接养成鱼种等方法。

(1)单季培育法将夏花饲养一季,达到10 cm以上。其主要养殖方法份般采取以鲢夏花为主,搭配混养二三种食性上没有竞争而相互有利的种类进行混养。即肥水性。鱼种和吃食性草鱼、 青鱼、鲤鱼、鲫鱼种混养,两者可充分利用水体饵料,有利生长。专他培育首先要准备好鱼种池,因夏花鱼种个体要比鱼苗大得多,所以,鱼种池面积要比鱼苗池大些,水要深些。面积以3-6亩为宜,水深1. 5-2 m。鱼种池的清整、消毒、注水、施基肥、培养水质等都与鱼苗池相同;其次是放养密度,主要根据鱼种出塘规格大小和池塘水质肥瘦、饵料供应、培养技术等条件,确定夏花鱼种放养数量。鱼种规格要求大的,放养密度要小些;规格小的,放养密度可大些。一至于混养品种比例,可根据各种鱼的生活习性确定。鲢行动快,争食能力强;鳙行动迟缓,争食能力差。因此,鲢、鳙不混养,但鲢塘中可搭配 10%~15%的鳙。

(2)双季育种法双季育种是将鲢尽量夏花,采取稀放,亩放 4 000尾,7月底8月初育成11-13 cm的鱼种捕出,放入池塘、河沟、外荡饲养。鱼种池再立即追放已准备好的6. 6cm以上鲢鱼种,到初冬可养成13 cm以上的鱼种。

(3)三级培育法三级培育法,是为适应成鱼塘轮捕轮放的要求,采取一次配好放足夏花,每1-2个月拉网一次捕大留小,快速培育大规格鱼种。这种养殖方法使池塘自始至终保持合理的密度,避免因不分级和分级少而出现池内鱼种前期体小密度稀,浪费水体,后期密度大影响生长的现象,这样既能充分挖掘鱼池潜力,又能提高单位水体的产量。

(4)鱼苗直接培育鱼种法此方法是鱼苗采取稀放,每亩 10000-15000尾,施少量肥,不投饵,经词养20-30天后拉网计数,放回塘中,以培育单季鱼种方法继续饲养。

(5)1龄鲢的混养一般每亩放养鲢夏花8 000-10 000尾,直到夏花长到2. 6 cm左右时,再混养草鱼或团头鲂,也有混养鲤、鲫夏花。因草鱼贪食喜吃精料,每天应先放水草,让草鱼吃饱,然后喂豆渣,以保证鲢的吃食,维持正常生长发育。

(6)1龄鲢投饵和管理为提高饵料投喂效果,降低饵料系数,人工投饵应掌握四定(定位、定时、定质、定量)。鱼池应有专人负责,每日早晚巡塘1次,观察水色和鱼的动态。整个饲养期间应注水4-5次或更多些。要分期拉网锻炼鱼体,并进行筛选,捕大留小,使鱼种均匀生长。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左有时,鱼种即可并塘.应选晴天进行。1龄鲢鱼种并塘越冬放养规格为10--13. 3cm,每亩放养 750 kg左右,最好单养.可搭配少量青、草鱼。拉网前鱼种应停食 3-5天。在拉网、选鱼、运输鱼种整个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操作,不要碰伤鱼体。越冬期间应保持池水有一定的肥度,一般每3-4夭投饵一次。在冰冻季节较长的地区,应破冰打洞增氧和灌注新水,既能提高水温,又改善了水质。

【淡水鱼专题】当年草鱼种“白露劫”池塘管理


每年到9月份(白露前后)当年草鱼种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很多,有的池塘甚至全军覆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但也有预防的比较好的池塘,笔者根据这些池塘特点并结合以往的跑塘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您参考。

一、深水位,提高水体稳定性

立秋之后,天气不稳定,经常出现昼夜温差大,白天和夜晚水的温差可能达到8-9℃,而水浅的池塘温差也能达到4-5℃,这种情况容易造成池塘各种藻类、微生物老化、死亡,池塘出现绿幔子、绿泡子、白泡子等现象。此外,水产动物属于变温动物,若水体温差大,鱼体反复应激易造成体质弱。因此立秋后将水深维持在2米以上,维持水体中下层水温较恒定,减少鱼体应激。但要注意,白露后加水要少量多次缓慢进行。

二、定期改底,预防虫害

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是引起草鱼种死亡的重要诱因。白露前后水温一般在25-32℃之间,这种温度刚好适合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再加上此时昼夜温差大,水浅的池塘极易返底,而鱼种养殖池塘一般有机质多,返底后底部的虫卵被带入水体,易暴发虫害。

因此进入9月份定期7天使用“福地安”改底,减少底部有机质,改善底部环境,抑制虫卵萌发,可有效减少虫害。其次,经常带鱼上店检查,若发现鳃上或体表有较多虫,如需杀虫,请在白露之前做好工作,之后再定期改底,以预防为主。

三、勤下有益菌,减少气泡病

造成当年草鱼种大量死亡的另一诱因就是气泡病。高温后鱼种池塘水一般都比较肥,水色浓绿,藻类多,这种池塘晴天下午能见到“鱼跳”现象,多是因为白天温度高,光照强,藻类光合作用产氧多,造成水体氧气过饱和后发生气泡病,发病严重的还会出现烂尾、烂鳃,甚至继发细菌感染。勤下菌种,如“利饵多Ⅲ”,可培虫控藻,保持水中藻类平衡,维持水色稳定,定期使用可以稳定pH值,减少气泡病发生的概率。

四、内服保健,增强体质

近几年我们将白露前后发生死亡池塘的草鱼种病料寄公司研究所,经检测大多都是感染草鱼出血病病毒,造成鱼种大量死亡的病因主要为病毒,该病毒寄生在细胞内,当前没有药物能够进入细胞杀死病毒,所以各种消毒剂、杀虫药只会刺激加重死亡。经过多年实践证明,维持环境稳定的前提下,加上内服保健,效果显著。因此在白露前后适当减料,同时内服“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促进消化、增强体质。

箱培育1龄、2龄鳙鱼种


(1)用网箱培育1龄鳙鱼种采用二级饲养法。第一级饲养,网箱网目为1 cm。在5月底至6月初,将体长4-4.8 cm的夏花放入,经45-60天时间可养成体长12-13 cm的鱼种。第二级网箱网目为2.5-3.0cm.在7月中将一级箱鱼种(体长12- 13 cm)放入,经3-4个月培育,可饲养出19 cm以上的大规格鱼种。采用二级网箱培育鱼种的好处是:一是有利交换水体、促进鱼的生长;二是网目增大可减少藻类及附着物的堵塞,也可减少清洗网箱的次数;三是网目大,箱体成本也相对减少,可节省费用。采用二级网箱培育鱼种,可以充分利用5-10月份鱼类生长最佳时期,当年育成50 g以上大规格鱼种,有利于第2年养殖成商品鱼。

(2)用网箱培育2龄鱼种鱼种进箱时间一般在10月份以后。放养密度:富营养水域放养5080尾/m',较差水域放养30- 50尾/m2,每箱应搭配10%吃食性鱼类。2龄鱼种饲养到第2年 6-7月份出箱,每尾可达100^250 g.

鲢的2龄鱼种的培育


(1)将夏花鱼种饲养成大规格鱼种有单养和混养两种方式。一般为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大多数采取混养。混养搭配的品种不宜过多,一般每口塘以1个品种为主,适当搭配1-2种其它品种。

(2)培育大规格鲢鱼种的方法培育每尾100-250g大规格鲢鱼种的方法,大致有以下3种。

①2龄鱼种专池培育:每亩放养13.2 cm以上鲢鱼种1500- 2000尾,出塘规格250 g左右。亩产达300 kg以上。如果在主养 2龄草鱼、青鱼、蝙池塘中配养13.2 cm左右鲢鱼种600尾左右,7 月份拉网,拣出每尾重150g的鱼种,投放于成鱼塘,到冬季出塘规格可达500g,即可上市。注意在这些池塘配夏花鲢鱼种800- 1 000尾,就可以进一步充分利用鱼塘生产潜力。

②利用1龄鱼种池塘上半年的空隙时间:在冬季1龄鱼种并池后的空池塘,每亩放养13. 2 cm以上的鲢鱼种500-600尾,养至来年5月份,规格可达150-250g另外.在主养夏花草鱼、青鱼、团头鲂的鱼池里,当主养鱼下池20天后,每亩可配养夏花鲢 800-1000尾,年终出塘规格达100-150g,成活率90%以上。

③成鱼池塘中套养:在成鱼池塘第1次或第2次捕捞后的6 月或7月套养当年夏花,每亩50-100尾,年终出塘每尾可达 200 g左右。如每亩套养200尾,年终可养成100 g左右。来年转人成鱼塘饲养,到秋季就可达500g捕获上市。

培育100-200g大规格鱼种,以施肥为主,投喂精饲料为辅。

阴雨时节河蟹养殖户池塘防控要点



河蟹养殖有时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最关键的就是要温度、光照等适合河蟹生长,然而近期很多地区雨水不断,连绵阴雨天气对池塘环境及河蟹产生多方面的变化,很多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雨后的管理工作,导致雨后水质、底质情况出现较大波动,对正在或即将蜕壳的河蟹来说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阴雨天池塘会出现哪些变化:
1.阴雨天光照不足,水中藻类及水草光合作用弱,导致水体溶氧不足,尤其是伊乐藻过旺及水色过浓的塘口。
注:阴雨天并不是没有光照,而是光照较弱,水草及藻类仍然有一定光合作用。
2.阴雨天池塘生物及化学耗氧量增加,而水体总产氧不足,尤其是底质恶化的塘口,产生“氧债”,易导致河蟹及青虾青虾缺氧,出现上岸、浮头等现象。
3.阴雨天池塘氮素循环受阻,氨氮、亚硝酸盐易偏高,造成水产动物慢性中毒。
4.阴雨天河蟹食欲不佳,往往产生大量残饵、剩饵,败坏水质。
5.阴雨天河蟹应激反应较重,易上草、上岸,同时剧烈活动导致水质变混,搅动底泥,将底质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到水中。
6.阴雨天光照不足,同时呼吸作用强烈,导致水体缺碳,易引起倒藻、特别是水浓的塘口,一旦倒藻就会引发缺氧及藻毒素中毒。
7.阴雨天遇水呈酸性,长时间下雨会改变水体PH值、碱度等理化因子,导致水体应激,进而引发水产动物强烈的应激反应。
因此,在阴雨前后,我们要加强防控工作,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阴雨天来临前,建议适当降低水位,缓解水草上浮现象,增加中下层水光照。
2.阴雨天前要提前控制饵料投喂,适当减少投喂量,暂时停喂小鱼。
3.阴雨前后泼洒解毒应激精华液+金维安,内外结合,防控应激反应,同时降解池塘毒素。
4.雨后水浓、水混的塘口建议及时使用卫底(2亩/袋),缓解溶氧,分解雨天死亡藻类尸体,同时防控亚硝酸盐偏高。然后第二天使用FS活力菌(2亩/袋)+全能(4亩/袋)净化水体,提高透明度,防止雨后水草挂脏。
5.水草活力不强或稀疏的塘口在下雨前后各使用一次众草乐(3亩/袋),增强根部抓地力,减少雨后上浮现象。
6.一旦出现雨后河蟹大量蜕壳,此时建议第一时间泼洒金维安+离子钙,可大大减少应激性蜕壳河蟹的损伤。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65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