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近期草鱼大量死亡难题

俗话说:小麦黄,草鱼亡,又到了一年一度草鱼疾病高发的季节,从零星死亡到大批量死亡只有3至4天的时间,由于发病快,病情复杂,导致养殖户在用药过程中急病乱投医、乱用药,没有抓到主要问题,导致渔业养殖病情加重。

对大量鱼塘检查后总结一下几个症状和问题:(一)烂鳃,赤皮明显。(二)出血病和病毒性肠炎。(三)肝胆病变。(四)水霉、鳃霉。(五)车轮虫、指环虫大量爆发。(六)水质恶化。

针对以上问题和铜山区渔业养殖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和方案:(一)停食两到三天。(二)用VC解毒抗应激产品,缓解草鱼应激反应,提高水体缓冲能力。(三)用消毒杀水霉产品全池消毒。(四)内服恩诺沙星加保肝护胆药物投喂5至7天。(五)用益生菌培育有益藻类,改善水环境。(六)待病情稳定后,建议再使用杀虫产品

总之,首先要搞清楚草鱼大量死亡的原因,然后对症用药,才能达到防于未病,健康养殖的目的。

相关推荐

坏鳃变形虫引发草鱼大量死亡


去年我们在遂宁大英一水库诊断出了一种未知名的寄生虫,后来我们把其命名为坏鳃变形虫。今天刚到乌鲁木齐机场,就一路赶到发病最严重的几家养殖户,到了养殖集中区域,塘边到处是死鱼,一口二三十亩的鱼塘,一天捞上几百斤死鱼是常事,去的几家中,其中有两家去年的损失都已超过百万,现在又这样死鱼,养殖户就真是着急了。

这是去年在大英发现的坏鳃变形虫

这是新疆五家渠发现的坏鳃变形虫

通过了解症状,发现最开始就是吃料减少,出现暗浮头,最后发展成浮头,鱼浮在水面不下底,当严重了也不吃料;且有一现象,就是把发病鱼塘的水排到没有发病的鱼塘,之前没发病的鱼塘,也立马出现死鱼。说明此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这是同一显微镜相同倍数下的车轮虫

当我解剖鳃丝时发现,大部分草鱼都出现鳃丝缺少血色,出现肿胀,鳃小片组织溶合,鳃丝末端软骨外露。当用显微镜镜检时,发现了大量的坏鳃变形虫,使用同一显微镜下,车轮虫如同一个五大郞的烧饼的话,那这些坏鳃变形虫就如同烧饼上的几十颗芝麻粒聚集在一起,这些由黑色小粒聚集在一起的坏鳃变形虫,在不断的蠕动,形状总体呈不规则的椭圆形,且在不断的变化,时不时还会从尾部排出更小的卵粒,一旦排出,黑色小粒就会马上蠕动。

此虫从新疆五家渠这边收集的情况来看,比在四川遂宁大英发现的虫体要大2-3倍,内部卵粒更多。从危害性来看,基本相同,易感鱼种一是白鲢,二是草鱼,而同池的鲫鱼和鲤鱼发病却很少。我会在这边呆几天,后续情况待续。今天就写到这里。

河蟹养殖后期水草大量腐烂如何应对



进入白露,部分地区蟹塘里的水草变得很少,尤其是以伊乐藻为主的南方地区(宜兴、高淳等),经过高温季节的洗礼,大部分伊乐藻都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浮、腐烂现象,有的塘口甚至从小暑就开始烂草,管理不善导致的水过浅或过深、积温过高、倒藻、生虫等现象直接破坏水草生长,引起大面积漂浮腐烂。
养殖后期池塘中水草存塘量过低,将直接影响河蟹最后一壳的成功率,虽然气温有所降低,但水草腐烂后产生的耗氧、氨氮亚盐高、透明度低、滋生有害菌等副作用对蜕壳中的河蟹伤害巨大,往往导致河蟹蜕壳期伤亡。因此,在水草少或没有水草的塘口,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1.及时解毒、稳定水质
后期没有水草的塘口一般会蓄积大量毒素,特别是爆发蓝藻的塘口,因此建议每隔5-7天使用3倍解毒应激精华液(6亩/瓶)降解毒素,防止河蟹慢性中毒导致的蜕壳不遂。
2.控制水位
许多塘口在高温季节为了降低水体积温而盲目打水,导致水位较高、水草漂浮腐烂,进入白露后一定要把水位降下来,这样才能保证底部溶氧,特别是烂草水浓的塘口,有条件的可适量换水,少量多次,促进水体对流,提高溶氧,保持水位在0.6-0.7米左右。
3.按需投喂
大家都知道河蟹最后一壳是长膘的时候,因此可能会盲目地加大饲料的投喂量,但后期水质恶化的塘口河蟹的食欲和吃适量是不固定的,过多的残饵只能加重水体负担,建议设置食台,定期观察,控制投喂量。
4.控制有机物浓度是关键
水草大量腐烂最严重影响就是水体有机物过载,引起耗氧、毒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议第一时间控制水体浓度,可使用厌氧型生物制剂FS活力菌(2亩/袋)全池泼洒,分解有机杂质,吸收过量营养盐,防止烂草导致的水浓、油膜滋生等问题。
5.移栽水花生等水草
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场所,同时又能净化水质,控制水体污染物浓度,维持水体稳定。

近期草鱼发病多,头部尾部溃烂、甚至腹部穿孔,如何治疗?


这段时间遇到不少草鱼发病的,症状都是以头部、尾部溃烂,严重的甚至是腹部穿孔,且许多的人的死亡很严重。有些人是反反复复用药,却收不到很好的效果,这里结合我们治愈的成功案例,把原因分析给大家,供大家借鉴。

之前我们已分析过四点原因,就是鱼体免疫力低下,水质和底质差,寄生虫多发,机械性外伤等,其实综合起来,主要还是水环境和鱼体免疫力的原因。鱼的免疫力弱了,所以才容易感染寄生虫,寄生虫之所以爆发,又和水环境和水温相关。所以就是一环扣一环,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今天看了《当代水产》关于最近草鱼病多发的原因分析,我是很赞同屈总的分析,主要还是环境和寄生虫,环境差,尤其是底质差,有机质多,平时水质调节没有跟上,有机质多,导致一些寄生虫,如车轮虫、斜管虫、隐鞭虫等大量繁殖,引起鱼体皮肤受伤,然后继发性感染。这种感染即有水霉,也有细菌,可以称之为混合感染。

在针对上面这种情况,用药上还是提倡先改底解毒,改底的目的在于快速氧化水体的有机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然后用复合有机酸解毒。如果镜检有寄生虫,单纯的消毒还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一定要结合杀虫,但是杀虫,在鱼抵抗力弱的情况下,应注意杀虫药的选择,避开副作用大的杀虫药,如发现鱼体上即有车轮虫,又有斜管虫,或是鳃隐鞭虫,我建议是用强效车轮斜管净,一瓶加4两硫酸铜用1.2亩水体。杀虫消毒的同时,鱼如果吃料,把鱼康免疫多糖和肝胆舒康等加上,结合内服,会起到很的辅助治疗的效果。

上面传的这强照片,就是武胜的杨老板的鱼塘里的草鱼,捞上来解剖时,肚子上烂了一个洞,可这条鱼还活着。在四天前,杨老板发现有几万斤草鱼在水面漂起,就忧心重重的给我打电话。叫我无论如何要帮个忙,赶过去看下,当时杨老板把鱼发了些照片给我,看了后,我开了个处方把药发了过去,第二天就用了下去,昨天我赶到杨老板的基地时,已只有少数的鱼还浮在水面,死鱼也得到了控制,只在少量的死鱼了。像这种通过抓住鱼的免疫着手,是比较好的治疗草鱼疾病的一种方法,改善环境,也就是在增强鱼的免疫力,内服鱼康免疫多糖也是增强免疫力的一种方法。用药成本不高,一吨料才增加一百多元成本,但效果却是明显的。

春季斑点叉尾鮰成鱼大量死亡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神山地区卢老板,有一个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面积14亩,平均水深1.6米,4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见图1),白天开2台,晚上开3-4台。该塘多次卖鱼又补放鱼种,存塘量不明确,现平均规格1斤左右,投喂本地厂家的罗非鱼料。

2018年2月17日,“回南天”,见鮰鱼死亡5尾,减少投喂,每天晚上6点喂一餐,80斤沉水料。

2月21日,死亡量增加,每天死亡20多尾,当天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剂。

2月22日,死亡30多尾,加河涌水30-40公分。

2月24日,低压闷热,死亡400多尾,使用“碧水安(5kg)”3瓶。

2月25日,低压闷热,死亡400多尾,使用“速解安”8包。

2月27日,低压闷热,死亡达到高峰,超过1千尾,再次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剂。

2月28日,低压闷热,死亡超过1千尾,打电话咨询利洋水产药店,下午4点到塘口用简易测试盒检测水质指标pH值8.0,氨氮0,亚硝酸盐0.2g/L,使用哈希溶氧仪测得溶解氧7.3mg/L,水温22.5℃。98%的氟苯尼考50克药拌80斤沉水料,连续拌料内服5天。

3月1日,低压闷热,死亡700多尾,使用“福地安”4瓶。

3月2日,低压闷热,死亡500多尾。3月3日,转风,死亡500多尾,使用“氧速保”3瓶,“福地安”4瓶,加水30公分。

3月4日,低压闷热,死亡600多尾。

3月5日,低压闷热,死亡400多尾,停料。

3月6日,转风,死亡200多尾。

3月7日,阴天,死亡40多尾,上午9点到塘口,测定水体pH值8.0,氨氮0.6mg/L,亚硝酸盐0.1mg/L,溶解氧6.8mg/L,水温21℃。观察病鱼,有的下颌和鱼鳍基部红肿,体表溃疡(见图2),有的体表出现大小不等的色素减退的圆形或椭圆形褪色斑(见图3);解剖见病鱼肝脏花肝或有出血斑点,脾脏发黑、肿大,肾脏肿大,胃、肠出血,有的肠套叠(见图4、图5)。取4尾病鱼的肝、脾、肾、溃疡处肌肉接种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做细菌分离培养,并取肝、脾、肾用95%的酒精固定做病毒检测,另取肝、脾、肾、肠用波恩氏液固定,做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3月8日,阵雨,死亡20多尾。

3月9-15日,每天死亡10-20尾。

检测结果显示,四尾病鱼的肝、脾、肾、溃疡处肌肉都分离出细菌,其中三尾鱼分离出气单胞菌,另外一尾也分离出迟缓爱德华氏菌(见图6);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气单胞菌对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较敏感,迟缓爱德华氏菌对常规抗菌药物不敏感;PCR检测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结果均呈阴性(见图7);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变性、细胞肿胀为主;脾组织淤血、出血严重,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肾组织变性、水肿,有坏死;肠组织多量淋巴细胞浸润,肠上皮断裂有坏死(见图8)。

分析:1、近几年广东、湖北、江苏等地斑点叉尾鮰养殖地区在春季都会出现斑点叉尾鮰大量发病死亡,发病水温约15-25℃,症状基本相同,本病例初步诊断病因为气单胞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等细菌引起的败血症。

2、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致病菌对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发病后及时确定敏感性药物内服是控制死亡的关键,同时发病池塘的水质状况也是决定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根据水质情况调水、改底、解毒,对病情控制有一定作用。(利洋水产药店三水店杨奉财技术部肖艳翼吴佳燕王林锁提供2018.03.22)

养殖户如何应对甲鱼冬眠及冬眠后死亡症



□厦门星鲨动物保健品厂刘光龙
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安徽等地有不少的外塘越冬甲鱼,这些外塘甲鱼,大部分池塘在头年9月底开始盖保温大棚,第二年5月中下旬拆除,部分池塘在越冬期间有锅炉加温。但总结现状,这些保温效果都不甚理想,水温远远低于甲鱼生长要求的最佳温度(29℃~32℃);部分水温甚至在10℃以内,甲鱼进入冬眠状态。综上,本文将这些统统规整于越冬甲鱼。
在第二年5月中下旬后,气温上升,水温随之提高,甲鱼从冬眠状态开始大量摄食、进入快速生长状态,但诸多病害也随之而来。因此,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毒
水温在10℃~12℃时,甲鱼即会钻入泥沙中潜藏越冬,越冬期间甲鱼的新陈代谢显著降低,但仍会有呼吸。如若是久未清理的老池塘,池底泥沙中蓄积着大量的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和甲烷,甲鱼就会在越冬期间或者越冬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甚至死亡。建议每年彻底清理一次池底淤泥,多用池底改良制剂,如降硝解毒宝,特别是在甲鱼越冬前可大剂量使用,一般每方水用量10克。
二、生物致病体的侵袭和感染
甲鱼在越冬期间的抵抗力最弱,其生病的临界阈值较冬眠前降低很多,致病体的侵袭就来的容易得多,这也是为什么甲鱼在冬眠后极易患病的原因。
三、甲鱼内伤、体质大幅下降,衰竭而死
部分甲鱼在越冬前有疾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越冬前达不到越冬所需要的
肥满度,经过一个没有摄食的漫长冬季,加上内伤的消耗,体质极度衰弱,导致越冬期间死亡,特别是冬眠结束后甲鱼开始运动时,由于耗能陡然增加,甲鱼内脏功能迅速衰竭,导致大量死亡。建议在越冬前对甲鱼进行严格选别,挑选出发病、瘦弱的甲鱼,只有活力好、肥满度高的健康甲鱼才能放养越冬。此外,最好在越冬前2个月,对甲鱼投喂高品质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3%左右的冬化鱼油,以达到甲鱼快速催肥的目的,使甲鱼体内蓄积有足够的能量用以越冬期间的消耗。
四、败血症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11~6月份,特别是甲鱼越冬结束,拆除保温棚后。病原体嗜水气单胞菌侵袭甲鱼的肝脏、肾脏、脾脏和血液,发病甲鱼的头顶、底板、四肢充血,严重者口鼻出血、腹腔充血。该病多呈暴发状,一旦发作较难控制。预防时建议每年清理一次池塘,至少2年彻底清理一次,池底泼洒生石灰并搅拌混合;养殖期间做好日常消毒;并在饲料中经常添加好肝胆,用量为2~3克/公斤饲料,以用以保护甲鱼的免疫器官。发病时,如若感染严重,须将池水全部排干,加入新水,并用消毒剂消毒;内服:每公斤饲料中添加3克头孢拉定、水产复合B粉10克,连用10天。
五、腐皮和疥疮
该两种病在拆除保温棚后也有一个多发、暴发的过程,多是由越冬期间水温温差大、温度低引起的。此两种疾病的预防治疗措施分别在《冠源资讯》第80期(2010年10月份)、第81期(2010年11月份)两期中均有详细介绍,在此不再展开。
总之,越冬对甲鱼来说是一个严峻的生死考验,越冬前的饲喂管理尤为重要;越冬后要仔细观察,发现状况及早处理,依然能达到亡羊补牢的目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近期河蟹最后一壳死亡的原因分析



各位朋友早上好,今天是8月15日,离中秋节还有40天。今天天气多云,明天天气多云转阴,后天天气阴转小雨。
河蟹蜕最后一壳,最近有少部分塘口发现河蟹死亡现象,部分塘口有撑爪,鳃上发黄,发黑带有少量纤毛虫,肌肉发白等现象。
1.部分河蟹肌肉发白,做水质检测和弧菌检测发现弧菌超标的塘口。弧菌天敌和黄金多糖一组两亩,可以三天两次。
2.部分塘口发现黄鳃黑鳃的现象,说明鳃上有细菌感染,可以用超碘消毒,三天两次。
3.部分塘口开始投喂冰鱼过后,发现河蟹有少量死亡的,死亡的河蟹有肠炎现象。建议各位朋友选择优质的冻鱼,而且冻鱼必须用超碘消毒,然后投喂。
4.河蟹经过高温应激,然后被弧菌感染,导致河蟹体质偏弱的塘口。可以先用黄金多糖和抗激灵增强体质,然后用弧菌天敌消毒。
5.现在有少部分塘口死亡严重,前期杀过蓝藻,而且还是伊乐藻沉在底部引起的死亡。建议先过水,每天过水三到四个小时,特别是底层水,然后用解毒灵解毒三天两次,再用黄金多糖和抗激灵加应激硬壳灵提高河蟹体质,增强免疫力。
河蟹池塘中发生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小事,各位朋友要重视起来

养蜂如何应对分蜂群


随着授粉农业的推广,初学养蜂者日益增加。但不少养蜂者一旦发现自己的蜂群分蜂便手足无措,望而生畏。其实,分蜂的蜂群一般情况下并不蜇人,捕捉分蜂群也并不难。现向初学养蜂者介绍三种捕捉分蜂群简便可行的方法。
蜂群出现分蜂有预兆:其一,蜂王乱叫。箱内蜂王往往在分群前发出咯咯的叫声,惹人注意。其二,工蜂箱口结团,不积极采食。此时,养蜂者要及时检查蜂箱,采取相应措施。将分蜂消除在萌芽状态。
1蜂王精气味诱惑法。将要淘汰的蜂王放入50毫升或100毫升内装酒精(纯度75%)的瓶中密闭保存,这就是所谓的蜂王精。一旦追到分蜂群,则在落定的蜂群下面或旁侧紧靠目标处将回收箱敞开放好。将蜂王精瓶盖打开,把瓶颈口用白纱布或塑料纱布捆严放人回收箱,并在箱内挂上一张蜜脾和一张子脾。分蜂群嗅到蜂王精的气味,便会栩栩飞到或爬入回收箱。蜂群稳定后盖上覆布和箱盖,将蜂箱搬回。
实践证明,用蜂王精气味诱惑法,需把蜜蜂(分蜂群)落定的树_木枝条向回收箱内摇晃或抖一下,或把蜜蜂落定的其他物体用小扫帚向回收箱内扫一下,这样,较单纯用蜂王精气味诱惑法要快得多。
2捕捉蜂王法。分出去的蜂群一旦落到某目标上,蜂王活动最为活跃,而且工蜂都要给它让路。蜂王所到之处(除去护卫蜂之外)工蜂总是与蜂王隔开一条缝。在蜂王的环卫圈旁有个坑,形成凹坑,像个黑洞。因此,找到蜂王就不难了。看准蜂王。要敏捷轻快地把蜂王的翅膀捏住,放入已备好的王笼中,再将王笼连同王笼上的护卫蜂一同挂到回收箱内子脾的框架上。然后将手慢慢伸向分蜂群落定的树枝或其他物体向回收箱内猛地一抖,或是把一部分分蜂扫入回收箱,余下的分蜂便会慢慢飞回或爬入回收箱再不反复。最后盖上覆布和箱盖将蜂箱搬回。
以上两种方法是捕捉已经分出去的蜂群。
3泼水逼回法。有时,刚分走一部分蜂,()头上方黑压压一片:或分蜂刚刚开始。箱内嗡嗡作响,震耳欲聋,箱口内工蜂无秩序地向外涌。面对突如其来的这两种情况都不要慌。只要用脸盆或其他容器向头上方分蜂群泼水,同时向分蜂的蜂箱口适量泼水即可。这样分蜂群将误以为要下雨。分蜂很快停止。已分走的分蜂群也会随之返回箱内。当分蜂转为平静以后,再把老王新王分群即可。
实践证明,泼水逼回法省时、省力,但只能逼回近距离分出的一部分分蜂。对于落在其他地方的分蜂仍然要用蜂王精气味诱惑法或捕捉蜂王法收回。
需补充说明的是,经过多年观察,分蜂一般要分走老王,新王则留在箱内。如老王已分出,箱内有一个新王还有王台或仍有两个暂时未见面的新王。则先出台的新王会再分出,这已成为分蜂的规律。初学养蜂者应按这个规律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前做好应付分蜂热的准备。同时,不要把自然分蜂混同为分蜂热。
对于箱口结团是否为分蜂先兆,要看蜂群平时在箱口的表现,不能单凭一时表现就片面认为是分蜂的前兆。如雨天和风天箱口蜂都较少。炎热的天气,尤其是夏秋酷热的中午前后,蜜蜂在箱口聚集,这绝不是分蜂。晴朗的天气或微风下蜜蜂箱口结团而不积极采食,甚至懒得,动,这就是快要分蜂了。初学养蜂者此时要考虑打开蜂箱检查,再采取措施。另外,分蜂多在外面蜜源充足时进行。

蛙虹彩病毒也能感染罗非鱼引起大量死亡



早在1997年,澳大利亚詹母斯库克大学的ArielE等研究报道了养殖罗非鱼感染蛙虹彩病毒(Ranavirus)病的事件,感染病毒的罗非鱼鱼种于两个月内死亡率达到100%。这给罗非鱼的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蛙虹彩病毒属于虹彩病毒科,蛙虹彩病毒属,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轮廓为六角形,有囊膜。大量病毒颗粒堆积可呈晶格状排列,直径一般为120~300nm。蛙虹彩病毒主要感染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感染鱼类包括加州鲈、石斑鱼、河鲈、虹鳟等,侵袭范围从几克的苗种到几百克的成鱼,发病水温在20~28℃,次高温时发病。目前我国养殖的加州鲈、石斑鱼每年都有发病病例。

该次研究首次报道蛙虹彩病毒感染罗非鱼鱼苗。该罗非鱼养殖场采用网箱养殖方式,水温恒定在24℃。患病鱼表现出典型的旋转性综合征(Spinningtilapiasyndrome,STS)症状,时而在水体中呈螺旋状快速游动,时而停止在水底,时而呈45°悬挂在水面。感染病毒的罗非鱼呈现体色发黑、鳃丝苍白、眼球突出和腹水症状,有些鱼颌下皮肤出现红斑,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明显发白,脾脏、肾脏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出血性坏死,继而形成坏疽,肾小管收缩,肾间质出血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大多数肌肉出现灶性溶解(如图标识所示)。蛙病毒不但可以通过垂直传播途径,还可以通过水平传播途径感染健康罗非鱼,将具有明显STS症状的罗非鱼置于健康鱼群中,发现健康鱼逐渐出现STS症状,一个月内病鱼死亡率约20%。

对于罗非鱼感染蛙虹彩病毒病的诊断,可以通过典型的旋转性综合征初步判断,但由于病毒感染后对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很快会诱发一些条件致病菌感染,所以只靠临床症状诊断不够准确。特别是该病的打转、鳃丝贫血、眼球突出、腹水等症状与目前高发的罗非鱼链球菌十分相似,容易误诊。进一步的确诊还要通过流行病学调查、PCR病毒检测、细菌分离培养等措施。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法和LAMP法,是最为准确和特异的诊断措施。

近期河蟹蜕二壳,死亡加重怎么办?



河蟹一生要经过18到20次蜕壳。蜕壳影响着河蟹的体型重量以及躯体的受损。如果在蜕壳期间出现问题,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严重时还能引起死亡。最近正当脱二壳时期,好多塘开始出现死亡情况。为了减少养殖户的损失,我对河蟹蜕壳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同时对蜕壳容易造成死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一、死亡原因分析
1、河蟹的体质差,遇到应激。
2、清塘解毒不彻底,加大水位滩面毒素进入塘中。
3、缺乏微量元素(如钙)。
4、肝胆负担过重。
5、黑鳃、烂鳃、甲壳溃疡引起的脱壳困难。
6、寄生虫寄生。
7、天敌鸟类等捕食
二、预防与处理
1、高稳维西+黄金多糖,提高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提高活力促进生长。
2、解毒灵+水博士,解毒调水稳水三效合一。
3、应激硬壳灵+补钙素,纯离子钙,维生素D促进河蟹更易吸收。
4、生命元+肝肠舒,消除自由基,活化肝胆细胞机能,降解毒素保护肝胆。
5、弧菌天敌,晴雨两用,维持菌相平衡。蜕壳时可用,对河蟹无刺激与毒副作用。

罗非鱼因中毒或其他原因大量死亡的处理方法



海南文昌市头苑镇一罗非鱼养殖户:20xx年2月8日来电反映,有一口水面积为24亩的罗非鱼塘,鱼的规格大概在150~200克/尾,最近几天(天气一直是晴好天气)大批的罗非鱼一直在水面上游,早上特别多,到下午稍微少点,嘴巴一直张着,活力很不好,吃料也不赶(但前段期间吃料是很正常的),附近养殖户的鱼都很正常。根据她反映的情况后分析:由于鱼尚小,且投苗密度也不大(投了2万尾),应该不会是缺氧引起,也排除不是寄生虫引起,初步断定,因环境引起的中毒反应。为了能够对症下药,我们请教了经验丰富的卞老板,他称这种情况多数是由于盲目投料,导致底质产生有毒物质所致!建议:先用6瓶净水王拌着细沙全塘泼洒进行解毒和净化水质,接着使用10包粒粒神+10包降解灵全塘泼洒,增强水体的通透性。第二天下午我们同卞老板一起到大姐的鱼塘,大姐特别高兴地说:“昨天我就用了净水王和粒粒神,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上午才用了降解灵,但情况大有好转,浮头少了许多。”当我们到鱼塘时,发现水质偏瘦,虽然鱼的活力基本恢复正常,鱼吃料比前几天快了许多,但水的张力还是有点大,于是建议她两天后再用4瓶净水王全池泼洒,由于10日天气转冷,不利于培藻调水,于是只能等到天气好转后再用六抗培藻膏、黑金神、粉剂活菌王培藻培菌。据卞老板反映,在春节前,有一老板的鱼,而且是大鱼,症状也差不多,但已经出现死鱼(每天可以打捞上百条死鱼),用了其它厂家一千多块钱的药都无法控制,后来他就建议同样的方法操作,使用后第二天死鱼只有几十条,两三天后死鱼基本得到控制!(由于近段期间气候变化无常,导致文昌多处罗非鱼养殖区域均出现鱼减料或浮头的现象,卞老板均按以上方法建议用户使用,经跟踪使用证明:使用后第二天鱼逐渐恢复食欲,使用效果特别明显!)

海南文昌市龙楼镇来自浙江的马老板:3月20日来电反映,有一口鱼塘水面积将近二十亩,从去年开始陆续发现有死鱼,经朋友介绍已经使用许多鱼药治疗都无法控制,已经花了很多钱,这几天每天都有上百条死鱼,每条大概在一斤左右,当前鱼价只有3.8~3.9元/斤,并且没人来收购,如果不处理,这塘鱼就全完了。当我们来到鱼塘时,就闻到一股腥臭味,且水不是很活。据了解,鱼塘为砂质底,有太阳晒时水体浑浊,死鱼的鱼体、鳃基本上都很正常,从解剖鱼尸体看内脏模糊、肠胃几乎没有食物。根据当前的情况,建议他采取以下方法处理:停止投料,选在晴天,先用解毒超爽(1瓶4~5亩)加沸石粉或干净泥沙拌成颗粒状泼洒;三小时后用2包半底改霸王+7包卓越100加水后全塘泼洒,晚上根据情况可再用卓越100配合葡萄糖泼洒;酌情可再用一次。由于处理这几天,受冷空气影响,天气一直不稳定,23日去电了解情况,马老板称处理一次后,目前死鱼比原来差不多减少一半,水也比原来好些,打算等天气稳定后再用一次。28日去电了解,马老板高兴地称:“死鱼几乎没有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69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