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碱区草鱼鱼种养殖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地处西北高盐碱区的宁夏地区,几乎所有的鱼塘都在盐碱地上开发。当地草鱼品质优良,市场认可率高,草鱼养殖前景好。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扩大,许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逐渐显露,尤以草鱼鱼种养殖问题较多。

适时下塘的概念理解较模糊,误以为只要水中有虫子,无论虫子是什么种类、个体是大是小,都可以进行鱼苗下塘;或者干脆不以为然,只要池塘有水就可以放苗;或者不知道轮虫休眠卵的萌发直接与水温相关,只是认为清塘7天~8天后轮虫就一定会达到高峰,7天~8天就是适时,就可以放苗。直接后果是池塘清塘消毒注水后,由于温度原因,轮虫或繁殖很少或高峰期已过,草鱼水花下塘后适口的天然基础饵料生物严重缺乏,鱼苗由于营养不足而大批死亡。

规格在50g/尾~100g/尾的鱼种,越冬成活率为70%~80%;规格在规格为50g/尾~100g/尾鱼种的成活率在15%~50%,且规格越小成活率越低。对于相同的pH,碱度在3度以下水体的鱼种成活率相对高一些。碱度在3度以内、pH在9.0以下,鱼种规格越大则成活率提高幅度越大,不同规格鱼种的成活率相对提高10%~30%。

封冰后,忽视对水质的管理,水体过肥或过瘦,尤其是下雪后扫雪不及时、不彻底,水体突变,鱼种氨态氮中毒或缺氧窒息死亡;另外,盐碱地池塘对于小三毛金藻的防范意识不强,冬天容易发生小三毛金藻中毒死亡事故。

频繁使用名目繁多、成分不清、质量不明的药物,造成水质污染而引发鱼病;水体碱度高、pH高,长期处于该环境下鱼类鳃丝受腐蚀,机体免疫力下降。三是鱼种质量问题。

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体溶解氧含量丰富(不得低于4mg/L),池水透明度40cm~50cm;及时镜检基础饵料生物的种类、数量与大小,可采取拉空网、施肥、泼洒豆浆等措施肥水;合理、科学选用药物种类,并注意药物使用浓度及正确的用药方式。

冬季越冬期,应保持池塘高水位,以降低池塘周围土壤盐分渗入池水的程度,池水深度保持在1.8m~2.0m为宜;控制生石灰用量,日常管理中轻易不泼洒生石灰水,如确需泼洒(主要用于防病消毒)则用量减至正常用量的1/3~1/2,有条件时最好用漂白粉替代生石灰作清塘药物;重视施用有机肥料,包括直接在水体内沤制绿肥或施入经过发酵的农家肥;在池塘边坡、池埂等空闲土地多种植一些能降碱排盐的绿肥植物,如紫花苜蓿、沙打旺、苦麻菜等。

3.加强水质、投喂管理,提高鱼病防治意识,创造良好的水体环境,促进鱼种快速生长,以培养大规格鱼种。尽量避免频繁用药、频繁换药,建议推广使用微生物水体改良剂。控制合理的池水透明度,多采用非药物手段改善水质,降碱、降pH、降氨态氮、降低底层水体废气含量。

4.生产、选用品质有保障的配合饲料,杜绝在饲料中长期、大量添加促生长素。

5.多做一些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养殖者的养殖水平。

6.规范渔药市场,打击伪劣药品。

相关推荐

牛人工授精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人工繁殖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牛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在生殖过程中需要很长一段周期,对于大量繁殖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而采用人工受精技术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问题的存在,对牛进行人工授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育种的周期,提高受精的成活率,对提高牛的繁殖有着显著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进行人工受精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应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人人工授精过程中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本次分析研究对更好的开展牛的人工受精工作有一定的益处。

人工受精技术主要是利用一个公畜优秀的性状与多头母畜进行繁殖并将这种优良的性状传递给后代的一种繁殖技术,这种繁殖技术在进行品种改良、提高和改善畜牧产品产量和品质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项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适用范围广、可操作性强、效益高、收益大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到养殖中。牛的人工受精技术主要起源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期,随着科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人工受精技术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和进户。在该领域应用的这几十年间,该项技术对本地品种的改良、提高后代的产量和动物制品的质量方面有着显著的意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通过采用人工受精技术,活牛的销售价格不断上上涨,已经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性产业。笔者主要结合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对牛人工受精过程中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做好技术人员的衔接工作,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在该项技术应用的初期,我国培养出了一批批专业素质过硬,工作能力强,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技术性人才,为当时的牛的品种改良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先进的人工受精技术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加上各种相关技术的信息缺乏,没有对技术人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同时由于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过大等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现有的人工受精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而对于新的技术人员,虽然他们具备先进的知识体系,但是由于实践经验不足,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对新技术不甚了解,导致了整个队伍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针对这些问题,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举个方面入手,首先,以老带新,让新进的技术人员学习老技术人员的经验;其次,地方的畜牧部门应该做好内部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对其进行定期的考核,同时还可以聘请专家开展讲座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到本地区的农业院校深造学习;再次,学者从大专院校毕业的专业学生充实基层队伍,确保技术人员的文化层次;最后,在团队内部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开展知识创新工作。

二、按规程操作,要严谨、细致

在进行人工受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操作不严格、不细致,站点的消毒设施设置不健全,卫生条件极差,操作过程中器械消毒不完全,受精过程中牛的外阴清理不彻底。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对牛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影响牛的受精率,同时还有可能会导致各种动物疾病的传播。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大以下几点,首先,应该彻底保证人工受精站点的清洁和安全,应该设置相应的消毒设施,并做好各种消毒工作;其次,在开展人工受精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该完全进行消毒,并穿着相应的消毒服装,操作完毕之后,更换服装和鞋帽,并进行再一次的消毒;最后,在操作过程中,应该对牛的阴部进行彻底的清理,防止病原感染。

三、掌握准确时间输精,保证母牛的受精率

技术人员在开始受精之前,必须对母牛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了解,查看其是否发情,是否存在疾病等一系列状况,在听取牲畜意见的基础上还要亲自验证,符合条件之后才能进行输精工作。在输精过程中,应该掌握好输精的位置,不能强行将输精器插入,避免对母牛的子宫造成机械性的损伤,从而影响到受精的效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人工输精应该在母牛的发情旺盛时期进行,输精的方式采用直肠把握子宫输精法,将精液输入到子宫内的第2~3个皱褶内。

四、保证冻精的质量,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在人工受精过程中,经常存在冻精质量差,活跃精子数量少的现象。在操作过程中对精液进行反复的冷冻和融化,精液在环境外的滞留时间过长以及操作不当等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到受精的效率。要想很好的避免这种问题,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冷冻精液的液态氮进行及时的补充,保证液氮在合理的位置;其次,选择符合相应标准的冻精,也就是精液解冻之后,精子的活力不得小于0.3,每一个剂量中的直线前进的精子数量应该保持在1000万个以上。在一定温度环境下的培养存活时间应该超过4个小时。精液解冻之后,每毫升中的菌落数量不得超过1000个,这其中的每一项指标,任何一项没有达到要求的都不得使用;再次,在操作过程中应该迅速,以5s比较适合,且应该保证取出的高度应该超过液态灌口,操作完毕之后盖好改口;最后,解冻过程中,应该将细管未封闭的一段保持在水面上,然后将其置于合适的温度环境下。

结语

牛的人工受精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受精的成功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认真仔细的进行,对每一次的受精操作都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的改正,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选优去劣,积极学习并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秋季草鱼鱼种培育关键措施


秋季,是鱼种培育的关键季节,草鱼种摄食量大,生长旺盛。由于昼夜温差大,总体气温、水温下降,也极易造成泛池和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饵料投喂方面

前期气温较高,草鱼种食欲旺盛。一般硬颗粒饲料投喂不超过草鱼鱼种体重的3%,膨化颗粒饲料不超过鱼体重的1.5%,大规格草鱼种的培育可适当投喂青饲料。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下降,鱼类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后期,应视天气、水温等情况科学投喂,逐渐减少投喂量。后期投喂量大,不仅造成水质污染和浪费,草鱼种在越冬前还易生病。

二、水质调控方面

一是要经常加注新水,避免池塘水位大起大落。二是全池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也可用EM菌、底质改良剂等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

三、鱼病防治方面

秋季草鱼种易患肠炎病、爆发性出血病及多种寄生虫病,后期易患真菌性鱼病。应加强鱼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每隔15天,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全池泼洒一次,泼洒杀虫剂时,间隔7天后再用一次,提高杀虫效果。同时,药物拌饵投喂,连喂5-7天。能够有效的预防鱼病的发生。

四、日常管理方面

坚持每天巡塘,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及草鱼种的吃食活动情况。九、十月份,白天气温较高,每天都要适当开启增氧设备,通过曝气、增氧去除池塘中的有害气体,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饵料利用率。天气发生变化时,要预防泛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塑料大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塑料大棚是现在很多的养鸡朋友在实践的,但是很多的朋友都发现塑料瓶大棚养殖会出现很多的问题,那么今天小编就这个事情,给大家介绍塑料大棚的技术存在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大栩建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部分养殖户选址不当,有的养殖户由于种种原因,选择的棚址地势低洼,紧靠交通要道,不利于疾病的预防及其他干扰因素的排除。部分养殖户为了节省投资,采用东西山墙、拱棚式建造法,不用无滴膜扣棚。这种方法保温、控温及抵御大风、雨、雪等自然灾害能力差,寒冷季节难以通风换气。相当一部分养殖户参照冬暖式蔬菜塑料大棚建造,而没有结合养鸡的具体实际,不利于控温、通风及疾病的预防。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水、电供应充足和交通方便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选择地势高燥,远离人群的地方建棚。

第二,结合养鸡的特点建棚,一要坚固,二要合理。可以参照冬暖式蔬菜大棚做如下改进:①工作间建在大棚一端并与之相联。②前后垒墙、墙体可采用37厘米砖墙或40-50厘米土墙,砖墙必须外抹缝、内抹平。在距地面30厘米以卜部分,每3米左右预留一个30-50厘米的窗口,冬季堵严,夏天打开,以便通风排气。③每4-5米在棚顶设置一个排气孔。排气孔直径为20-25厘米、高50厘米左右,上口戴斗笠式帽,下口设阀门,用厚铁皮制作。棚两侧边缘附近设相应的进气孔,使空气形成一个气流差,以便排气通风。也可采取负压通风法,即在大棚工作间的另一端安装1个噪声低、排气量大的风机,每天根据大棚内氨气和温度情况,确定排气次数和时间长短。排气时应把工作间打开,保证有足够的进气量。

2.取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据观察,多数大棚养鸡靠煤炉取暖,并且将煤炉放在鸡群中央。由于煤炉燃烧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随着鸡日龄的增长,耗氧量剧增,粪便和垫草也会产生大量氨气,这样大棚内有害气体浓度大量增加,氧气供应不足,这是产生腹水症的主要原因。对此,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l)采用火龙取暖法即在工作间建两个炉灶,大棚前、后各一个,用单砖垒两个宽25厘米、高50厘米纵向排列的烟道,从棚一端通向另一端,然后从棚顶排出。烟道也可用白铁皮制作,散热比砖垒效果更好,但价格高些。这种方法加温可减少煤燃烧与鸡呼吸争氧的矛盾。也可采用相似的地炕加温法,效果也不错。

(2)采用暖风炉取暖法暖风炉取暖就是使外界空气经炉膛多次循环加热,用热风筒进行地表送风。从点火开始,10分钟即可送出热空气。温度可根据鸡体需要,由温度控制系统调节。此种方法煤燃烧完全,室内干净,氧气充足。此法由于采取高压送热风,棚内空气较干燥,可结合带鸡喷雾消毒,增加棚内湿度。

(3)采用电热伞育雏在电力充足的地方可采用此法,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育雏伞应逐渐升高。为了防止暂时停电,可设置几个煤炉帮助调温。

上述就是给大家介绍的塑料大棚在建设或者饲养当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希望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肉牛繁育养殖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的对策


牛肉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此,对肉牛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牛肉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可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实际上肉牛的繁殖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如果不及时的加以解决,会严重影响肉牛养殖户的利益,因此在肉牛的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对肉牛繁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牛繁育养殖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的对策。

1、肉牛繁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品种相对较差,优化程度低。我国目前在肉牛繁育方面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肉牛品种相对于国外的肉牛品种较差,高产的肉牛品种较少,缺乏明确的繁育目标和繁育方向,虽然我国肉牛养殖业正处于不断发展、进步的阶段,但是我国肉牛养殖与繁育仍然处在一个较为模糊的时期,在选择肉牛品种是大多数养殖场还停留在选择传统的黄牛品种为主。真正得到优化改良的肉牛品种的数量较少。我国传统的肉牛虽然具有很多的优势,如肉质良好、耐粗饲、抗逆性强,但是饲料利用率低、生长速度慢、产肉量较少,因此获得的养殖经济效益较低。虽然我国也存在着一些品质较好的肉牛品种,如延边黄牛、普南牛等,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的存在,也很难满足我国肉类市场对牛肉数量和质量的全面要求,导致虽然市场上牛肉产品的售价越来越高,但是实际的肉牛的养殖经济效益却很低的矛盾存在。

饲养方式不科学合理,养殖规模较小。目前我国大型的肉牛养殖场相对还是较少,规模较小,我国肉牛75%以上为农村的散户饲养,有的养殖户养殖的肉牛数量不足5头,个别养殖户的饲养数量可达到几十头,但仍然成不了规模。在养殖方式上,这些养殖户在饲喂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没有根据肉牛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来提供日粮,没有根据饲喂季节的不同而做好日粮的相应调整,从而导致肉牛的生长发育缓慢,日增重较少,肉的品质较差,导致肉牛的育肥期延长,从而增加了肉牛养殖的成本,同时还导致所饲养的肉牛品质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等。

养殖环境不良。肉牛生活环境对其生长、增重和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养殖环境过于恶劣,卫生条件较差,圈舍内粪便以及污物的处理不及时,导致圈舍极其的污浊,消毒工作做的不够到位,空气质量较差,如果肉牛长期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必然会对其生产性能和繁育性能产生不良的影响。

疾病的防控意识不强。因肉牛的体型较大,相对于其他畜禽来说抵抗力更强,但是往往因为这一原因,养殖户对肉牛疾病的防控意识不强,疾病的防控工作做的不够到位,如存在不进行免疫接种的误区,导致肉牛患有很多地方性的疾病,损害肉牛的健康,进而影响了肉牛的日增重和繁殖性能,给肉牛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解决对策

对于我国肉牛品种较差、优化程度较低这一问题的采取的对策主要是对我国的肉牛品种进行改良,确定明确的改良方向,并使用科学的技术方法。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肉牛的优良性状是受到基因调控的,因此,可以利用杂交改良技术,对我国肉年品种进行有序的杂交培育,以筛选、培育出优良的肉牛品种。我国的肉牛品种虽然较为单一,但是优点明显,可通过选用多品种的优良特性杂交产出优良的后代。在杂交改良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改良的方向,以便于选择适宜的品种,如我国黄牛品牛的缺点是生长速度慢、饲料利用率低、出肉率低,因此,可以通过选择具用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率高、产肉量高的品种进行杂交,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肉牛品种的品质,我国目前常选择引起国外的优良肉牛品种对我国黄牛进行杂交改良,选择的品种多为西门塔尔、利木赞等。

扩大养殖规模,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我国肉牛养殖的规模较小,不利于标准化肉牛养殖方法的实施,因此,要尽量扩大肉牛养殖的规模,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提供适宜的日粮。在饲喂肉牛时要根据肉牛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的配制日粮,以促进肉牛的生长发育和增重。对于农村规模较小的肉牛养殖户,可以推行农牧结合的养殖方式,同时解决种植与饲养上面临的问题。

加强圈舍的环境管理。做好肉牛养殖环境的管理工作,保持圈舍内的环境卫生,每天都要及时的清理粪污,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相对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另外还要做好定期的消毒工作。为肉牛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除了要加强日常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也忽视肉牛的免疫工作,虽然肉牛的抵抗力较强,但是一旦发病,损失较为严重,因此,养殖户要根据当地以及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并严格执行,预防疫病的发生。

1、我国肉牛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品种优化程度低,产业经济效益差
多年来我国对肉牛品种存在无序改良现象,缺少较明确的改良和育种方向,以致我国的肉牛业仍处于以黄牛为主的高数量状态,良种率低,改良肉牛比例仅占30%~40%,与发达国家改良牛比例90%以上的差距很大,部分杂交品种也没有严格按照良种要求进行杂交,生产性能低,牛群整体品质差。地方黄牛是我国的特色资源,虽然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好、肉质较佳等优点,但还存在着生长速度慢、胴体产肉少、优质牛肉切块率低等诸多缺陷。就肉牛胴体重而言,发达国家平均在295kg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为205kg,中国平均为201.5kg,江西平均为175kg。表面看,这仅仅是肉牛胴体重的差距,但实际上隐含了良种繁育、农牧结合、饲草供应等诸多方面的不足。就出栏体重而言,江西肉牛12~18月龄体重与全国约250~350kg的水平相似,而世界肉牛业发达国家的肉牛12~18月龄出栏体重则高达450~550kg,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黄牛品种诸多,抗逆耐粗饲且肉质好,但普遍存在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脂肪沉积不理想等缺陷,用这样的品种来生产高档牛肉难度很大。虽然“夏南牛”、“延黄牛”和“辽育白牛”作为中国培育的肉牛品种已经育成,但仍难满足优质肉牛生产对品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1.2生产方式落后,饲料转化率低
当前,我国肉牛饲养以农户散养为主,占总量的80%,一般每户饲养1~5头,多的也只有十几头或几十头,大部分仍沿袭了传统养殖耕牛的饲养方法,饲草季节性供应不平衡的矛盾突出,有的在冬季甚至将牛关在栏舍里仅喂给干稻草。条件稍好点的农户,也只用麸皮拌料补饲,肉牛饲养周期长,出栏体重小,育肥质量差,饲料转化率低,产品也没有竞争力。
1.3养殖知识贫乏,饲养管理粗放
传统分散的肉牛生产,产业形成不了集群,肉牛规模化饲养配套技术难以在养殖户中推广,一些养殖户不懂养牛,缺乏科学养殖知识。表现在:①不知道饲养什么品种,购回病牛和品种差的牛时有发生;②肉牛饲料配合不合理,在基本的营养成分如能量、蛋白质和钙、磷不足或不平衡的情况下,总是寄希望于饲料添加剂或增重剂能大幅度地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率;③养殖户随意添加尿素,不科学的添加量及饲喂方法,造成肉牛中毒或死亡;④不分青草种类大量饲喂,造成瘤胃臌气,甚至危及生命;⑤将长时间堆放的菜叶、青绿饲料喂牛,造成中毒;⑥氨化技术不成熟,又不注意防霉变,致使一些牛吃了霉变饲料而死亡;⑦不能保证原料质量,饲料种类与配方差别较大,饲料转化率低;⑧忽略引进牛的适应性及对杂交牛的养殖技术掌握不够,导致养殖亏损;⑨母牛养殖户在犊牛早期普遍采用“吊架子”方法饲养,导致犊牛早期生长发育不良,直接影响到其中、后期的育肥效果;⑩养殖户过度依赖抗生素的防病作用,混用、加大剂量使用普遍存在。多少年来,我国肉牛粗放的饲养管理一直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主要体现在,一是良种不良法,饲喂无规律,喂牛时早时晚,喂料时多时少,经常变换饲料,造成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紊乱,影响消化吸收,不利于生长。个别农户在牛价高时,甚至“把牛当猪喂”,短期内大量补给玉米精饲料快速育肥,结果导致酸中毒。二是圈舍简陋,冬季舍温偏低。舍内粪尿不及时清理,舍内潮湿、多刺激性气体,牛体脏污不刷试,不晒太阳等影响肉牛的生长发育。三是未按肉牛的生理状态进行管理,育成牛、妊娠牛、空怀牛与种牛不加区别,均采用同样的饲养管理方式,造成肉牛生长发育缓慢,不能适时出栏。
1.4优质饲草缺乏,秸秆利用率低
草山草坡野生牧草自生自灭,肉牛的主要粗饲料农作物秸秆焚烧浪费现象严重,用作饲料的秸秆大部分未经加工调制成青贮饲料或者秸秆发酵饲料(经加工调制后利用的约占2.6%),利用率不高,以致优质饲草缺乏、草畜不配套。牛群冬春缺草缺料,“既未吃饱又未吃好”现象普遍存在。粗饲料品质差,四季供应不均衡,造成肉牛产品质量不稳定,严重制约着肉牛养殖效益。
1.5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养牛科技含量不高
表现在:①在饲草、营养方面,补饲、青贮、氨化和非蛋白氮使用等成熟技术远未普及推广到散户,更没有针对农户饲养环境和饲料原料,设计合理、经济、高效的饲料配方与补饲饲料,营养水平未达到生理需要,饲料转化率低,饲料成本持续增加,严重制约着肉牛养殖效益。②在杂交利用方面,目前发达国家的肉牛都用杂种牛来生产,纯种在肉牛总头数中仅占3%~5%。如美国肉牛杂交繁育体系,采取三品种轮回杂交:在安格斯和海福特二品种轮回杂交的基础上再与夏洛来或西门塔尔进行轮回杂交,其结果是杂交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日本“和牛”则是在杂交繁育的基础之上培育起来的一个世界知名的肉牛品种。然而,迄今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肉用杂交繁育体系,每一轮杂交后,下一代使用什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没有科学规划,绝大多数杂交要么仅停留在二品种杂交,杂交一代屠宰或销售,要么形成级进杂交,以致杂交优势的利用率降低。③在肉牛育肥方面,除一些规模育肥场外,小规模分散育肥场普遍存在着品种代数、年龄、饲草料日粮混杂,育肥技术参差不齐,造成出栏肉牛体重、膘情、年龄等差异大,肉品质量不稳定,难以统一标准。另外,部分地区淘汰奶牛,多半未经育肥,直接上市屠宰,肉质差、效益低。
1.6圈舍简陋,粪污处理意识薄弱,养殖环境差
多数肉牛养殖散户,环保意识淡薄,人的居室与牛舍相邻,甚至猪、牛混养。污道与净道不分,污水横流,蚊蝇滋生,环境卫生极差。当前,我国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整体较低,即便一些大中型养殖场,也没有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粪便污水因得不到及时处理而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排放到河道,给农村、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带来安全隐患。
1.7消毒不到位,疫病防控意识差
多数养牛户无消毒意识,即便周围环境极其污浊仍常年不消毒或消毒措施不严格,有的只在清圈时垫些干土。一些养殖户防疫意识不强,认为牛的饲养密度不如鸡、猪大,牛的抵抗力强,防疫可有可无。以致一些地方传染病如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结核病、传染性胸膜炎等疫病发病率超过10%。加之我国肉牛养殖的异地育肥模式,更把一些地方疫病扩向全国,对人及牛只健康造成威胁。再就是很少给牛驱虫,由于牛采食牧草和接触地面,体内外常感染寄生虫,如各种线虫、疥螨、硬蜱、牛皮蝇等,使得日增重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

2、发展肉牛业的对策建议
2.1丰富肉牛品种,有序开展杂交利用
畜牧业生产贡献率中,遗传因素的影响占40%,营养与饲料占20%,饲养管理占20%,疾病防治占15%,其它如环境等占5%。因此,品种是提高肉牛生产水平的基础。但肉牛产业不象奶牛产业那样,品种较单一,而是多品种利用,广泛开展杂交,利用杂交提高养殖效益。针对多年来我国肉牛品种存在的无序改良现象,要明确肉牛改良育种方向,加强包括原种场、种公牛站、品种改良中心和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细管冻精改良技术,加快牛改步伐。

2.2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提高饲料转化率
随着肉牛养殖成本的上升,农村劳动力的下降,在如何提高肉牛养殖效益,可考虑走一条适度规模化的道路,用规模效益保证养殖收益。一是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结合的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由于种养结合,场地、牛群集中,便于选种选配、疫病防治、晒制干草以及制备青贮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显著提高养殖水平,提高“饲料转化率”,所产生的粪污能完全为土地所消纳,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增加养殖效益。二是要充分发挥家庭牧场投资小、风险低、效率高、环境影响小的优点,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尤其是饲养母牛的家庭牧场。三是要大力推行牧区饲养母牛和生产架子牛、农区集中育肥的有效模式。四是要积极扶持肉牛养殖合作社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
2.3良种良法,综合集成
肉牛生产中,影响效益的品种或遗传因素占40%,而饲养管理因素则占到60%,良好的饲养管理不仅影响品种本身的培育,而且对于良好遗传品质的发挥更是起到了重要所用。因此,要通过“良种、良法、良料、良舍、良医”等适合当地的肉牛产业新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应用,在牛源生产、阶段育肥、草畜配套、生态安全等方面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具体就是,①推广良种及杂种优势利用,提高肉牛生产水平;②推广人工种草、牧草青贮与青干草利用以及秸秆青贮、微贮、氨化利用技术。③推广肉牛“舍饲圈养,优种优育”的科学养殖方式与短期育肥技术,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搭配草料,改单一饲料为全混合日粮,提高出栏率;④推广犊牛适时断奶、补饲技术,提高犊牛培育质量;⑤推广肉牛人工冷冻精液配种技术,改进母牛饲养管理,提高能繁母牛繁殖率,不断压缩肉牛饲养周期,力争实现一年一产;⑥合理利用天然草场,改散放为放牧加补饲,实现草畜生态平衡;⑦推广定期驱虫技术,提高牛群质量。
2.4深化饲草资源开发,保证牧草均衡供应
一是采用工程技术,提高秸秆的利用效率。二是应用生物发酵技术,提升饼粕、糟渣(酒糟、豆腐渣、淀粉渣等)类饲料的饲用品质。三是对集中连片的天然草场实行人工改良,对坡地、休闲地、退耕还林地实行人工种草,采用多种牧草不同季节的交替种植模式生产牧草,并将剩余牧草尤其是在夏、秋季牧草丰盛期,将牧草刈割后通过青贮和晒制干草等进行加工调制贮藏。将种草与贮草结合起来,确保肉牛养殖的牧草四季均衡供应,建立起种草养牛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四是充分利用南方丘陵地区的资源优势。从甘蔗、香蕉、马铃薯、红薯到甘蔗渣、淀粉渣,就地取材,用于喂牛,成本比秸秆还要低。这样做不仅可释放出我国南方的生产潜力,有望再收获一个现有中国的肉牛产量,而且还能废物利用,一举多得。
2.5科学育肥,合理配料,实现日粮全价化
科学育肥就是要正确选定育肥方式(含多种育肥方式的组合使用),采取适度规模(散户可进入养殖小区)饲养,确保育肥效益与牛肉品质。优质牛肉的生产受到牛的年龄与体重的影响,一些育肥场为加快资金周转,为缩短架子牛在场育肥时间,多采购300kg以上,15~18月龄的大架子牛进行育肥。而犊牛到架子牛的培育却很少关注,以致犊牛在此期间长速快的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要从牛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市场需求两方面考虑,鼓励一部分养牛户育肥犊牛,为其它育肥场提供大架子牛。牛肉品质的形成受肉牛自身遗传背景、饲养环境、采食的饲料以及进入流通环节前的初级加工等共同影响,饲草主要在满足营养需要、调控机体代谢、维护集体健康等方面发挥作用,它是牛肉品质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所以要针对育肥牛种、育肥阶段,用粗饲料分级指数(GI)科学搭配精、粗饲料,利用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作物秸秆、饼粕、糟渣等)合理配制肉牛全价日粮。
2.6规范圈舍建设,改善养殖环境
规范化圈舍建设,并使之与肉牛存栏量配套,与饲料青贮、氨化池等设施配套,以王家启(2011)提出的“粪污消纳指数”为指标配备饲料用地,提升规模场整体环境卫生,推进肉牛健康养殖。
2.7强化牛群健康监测,细化牛群保健措施
目前,通过遗传育种手段,肉牛的生产性能已得到了极大提高。与此同时,肉牛的体质、抗逆性、免疫性能等也相对有所下降,对营养、饲养管理等各种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更加敏感。随着肉牛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与此相关的疫情也会变得更加复杂,稍有疏忽,疫情就很可能在牛群中暴发,迅速传播。因此,必须做好牛群的健康检测,及时发现亚临床症状。有亚临床症状的牛只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药物、人力等方面的损失巨大,并给肉牛场留下后患。为防患于未然,必须采取各种主动的保健措施,提高牛群健康水平,把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肉牛生产要紧紧围绕繁殖改良、科学饲养、育肥出栏三大环节进行,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杂交改良、繁殖配种、饲草料生产加工、科学饲养管理、肉牛育肥、疫病防治与产品加工销售的技术服务体系,并将这些技术加以系统集成,才能发挥肉牛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583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